盐城工程地质条件
『壹』 盐城属于什么地质环境
盐城县位于苏北平原中部,地处北纬33°07’58”~°31’57”,东经119°41’12”~12O°23’39”之间。总面积为1720.36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1508平方公里。占87.66%;水面面积212.36平方公里,占12.34%。全新世以来,古境域经历了陆地——海洋——陆地的海陆演变过程。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黄河夺淮后,成陆速度加快,范公堤以东形成广阔的滨海平原,以西则形成低平的里下河平原。
盐城县地处北亚热带向南暖温带过渡地带,属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季风盛行,四季分明,热量丰富,降水丰沛。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分别为14.2℃和1005.5毫米。县境河流交错,有流域性大型骨干河道10多条。西境水网密集,湖荡面积较大。但时有自然灾害侵袭,尤以旱涝灾害威胁较大。
县境土类,有水稻土、盐土、潮土、沼泽土4类,其中水稻土分布面积最广,占耕地面积的71.87%;盐土次之,占耕地面积的27.50%。由于长期开发,土壤得到改造,有利于种植、养殖业的发展。
地 质
地质构造
县境地处扬子准地台的苏北拗陷带。此构造单元,是在震旦系到中生界三迭系海相、陆相交替沉积的基础上,发生于燕山运动的断拗,一直延续到现代。自燕山运动以来,苏北平原是一个持续沉降区,新生代沉积物总厚度一般达2000~3000米,断陷中心部分最大厚度可达6000米。盐城县处于该断陷区的中部。
燕山运动对苏北平原地质构造有着显著的影响,产生许多北东方向的断裂和褶皱,其中断裂是构造运动的主要形式。在构造力的作用下,因沉降幅度大小不一,平原北部为盐阜拗陷,南部为东台拗陷,两拗陷间为建湖隆起带。古县境处于两个次一级的构造单元,其特点是:
盐阜拗陷 在北纬33°25’~34°N之间,位于阜宁、射阳、盐城3县,南至盐城县南部,呈近东西向展布迭置于北东向构造之上。自南而北,可进一步划分为盐城凹陷、中兴灶凸起及射阳凸起,广泛分布着下第三系三垛组。在阜宁东部及射阳河口,有少量下第三系阜宁群分布,临海农场附近有二迭系及三迭系分布。上覆松散层厚600~1500米,盐城附近最厚,向北逐渐变薄。第四系浮土覆盖厚度为100~300米。
建湖隆起 在北纬33°10’~33°25’,南沿伍佑——方强一线展布,呈北东东向,向海域后有向南偏转之趋势.至大丰县龙王庙一带便渐向东倾没,海岸带从其东部倾没端通过。它为中生代隐伏构造带,对晚白垩系及第三系沉积有一定控制作用。大部分地段分布二迭系及白垩系,东部主要为下第三系三垛组,上覆松散层厚达1100~1400米,第四系覆盖层厚为50~200米。
上述次一级的拗陷与隆起形成以后,由于受到后期构造力的影响(包括喜马拉雅运动和新构造运动),拗陷部分屡次沿着北东方向的断裂不断下陷,以第三纪最为明显。因此,盐阜拗陷区内有厚达数千米的第三纪沉积层。第三系沉积物主要是河湖相堆积物,夹有大量的有机物质。由于沉积层厚度大,中下部沉积物受压发生岩化作用,松散的沉积物变成黑色、灰黑色的泥岩、粉砂岩和砂岩,并夹有油页岩。后期断裂作用虽仍有活动,但大多沿老断层产生位移,强度不大,仍然保持着良好的生油和储油构造条件。
第四纪地层
第四纪时期,苏北平原仍以沉降为主。沉积物厚度一般达125~300米之间,县境为200米左右。由于受气候变化和地壳运动的影响,第四纪时期内沉积环境发生过几次变化,沉积物岩相也有明显的差异。
中下更新统 厚度50米左右,为灰绿、黑色粘土及灰黄、深灰色中细砂砾层,有铁锰质结核和钙结核。砂层的粒度由下向上逐渐变细,成分以石英为主,次为长石、云母。分选性、磨圆度均较差,呈半棱角状。底部含有石英细砾石,呈浑圆状。串场河以东地区属海相沉积层,含有海相瓣腮类化石。
上更新统 厚度约100米,底部为褐色粉细砂,具有交错层理,表面见有小孔。中上部为土黄、灰黄、灰绿色粘土、亚粘土。中夹薄层砂土,见有植物碎片。这里是长江与淮河之间的河间低地,为湖相沉积。串场河以东为浅灰、灰色亚粘士及粉砂夹灰色粘土。砂为石英细粒,含有较多的海相介壳碎片,属滨海相沉积。本层之顶部可见到5~10米厚的棕黄、灰绿色粘土,含有淡水贝壳,为陆相沉积。
全新统 厚度约50米,为灰黑、棕黄色亚粘土和淤泥质亚粘土,夹灰黑色亚砂土及灰白色粉砂层。在亚粘土中,含少量铁锰结核及钙结核、海相有孔虫及咸淡水交汇的动物群蛏子,属泻湖相沉积。串场河以东,为棕黄色、褐黄色亚粘土夹淤泥。亚沙土中层面粉砂发育,局部具迭瓦状结构。下部是灰黄色、微紫色亚砂粘土,属滨海沉积。
『贰』 盐城的地质是否适合建高楼
地表层工程地质条件较好,可作道路天然地基,沿海一带崩解严重。30米以浅地层东部工程地质条件较好
『叁』 什么叫工程地质条件包括哪些内容
工程地质条件是对工程建筑有影响的各种地质因素的总称。
主要包括地形地内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震容、水文地质、天然建筑材料以及岩溶、滑坡、崩坍、砂土液化、地基变形等不良物理地质现象。
工程建设前需对建筑物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调查研究,包括:该场地以往建筑经验,已发生过的工程事故的原因、防治措施和后果,建筑物沉降、变形及地基地震效应等;分析和解决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选择工程地质条件优良的地点; 提出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和正常使用的地基处理措施等。
拓展资料
自然条件是因地而异的,建筑物类型和性质也各不相同,因而在不同的情况下作为重点研究对象的工程地质条件也是因地因工程而异,如在山区建筑,与场地稳定性有密切关系的地质现象(地层褶皱、断裂、滑坡、岩溶等)往往是重要的地质条件。
对地下建筑来说,地质构造对建筑物的稳定性有很大影响,而岩石产状、断层、节理和破碎带的性质与分布等是重要的地质条件。
已有的工程地质条件在工程建筑和运行期间会产生一些新的变化和发展,构成威胁影响工程建筑安全的地质问题称为工程地质问题。
由于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多变,不同类型的工程对工程地质条件的要求又不尽相同,所以工程地质问题是多种多样的。
『肆』 工程地质条件包括哪些因素
(1) 地层的岩性:是最基本的工程地质因素,包括它们的成因、时代、岩性 相关书籍
、产状版、权成岩作用特点、变质程度、风化特征、软弱夹层和接触带以及物理力学性质等.(2) 地质构造:也是工程地质工作研究的基本对象,包括褶皱、断层、节理构造的分布和特征、地质构造,特别是形成时代新、规模大的优势断裂,对地震等灾害具有控制作用,因而对建筑物的安全稳定、沉降变形等具有重要意义.(3) 水文地质条件:是重要的工程地质因素,包括地下水的成因、埋藏、分布、动态和化学成分等.(4) 地表地质作用:是现代地表地质作用的反映,与建筑区地形、气候、岩性、构造、地下水和地表水作用密切相关,主要包括滑坡、崩塌、岩溶、泥石流、风沙移动、河流冲刷与沉积等,对评价建筑物的稳定性和预测工程地质条件的变化意义重大.(5) 地形地貌:地形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状况、山坡陡缓程度与沟谷宽窄及形态特征等;地貌则说明地形形成的原因、过程和时代.平原区、丘陵区和山岳地区的地形起伏、土层厚薄和基岩出露情况、地下水埋藏特征和地表地质作用现象都具有不同的特征,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到建筑场地和路线的选择.
『伍』 何谓工程地质条件包括那些方面
工程地质条件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下水条件、地球物理条件、物理地质环境和天然建筑材料7项。工程地质学里面第一页就有提到。
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陆』 工程地质条件的要素是什么
(1) 地层的岩性:是最抄基本的工程地质因素,包括它们的成因、时代、岩性 相关书籍 、产状、成岩作用特点、变质程度、风化特征、软弱夹层和接触带以及物理力学性质等。 (2) 地质构造:也是工程地质工作研究的基本对象,包括褶皱、断层、节理构造的分布和特征、地质构造,特别是形成时代新、规模大的优势断裂,对地震等灾害具有控制作用,因而对建筑物的安全稳定、沉降变形等具有重要意义。 (3) 水文地质条件:是重要的工程地质因素,包括地下水的成因、埋藏、分布、动态和化学成分等。 (4) 地表地质作用:是现代地表地质作用的反映,与建筑区地形、气候、岩性、构造、地下水和地表水作用密切相关,主要包括滑坡、崩塌、岩溶、泥石流、风沙移动、河流冲刷与沉积等,对评价建筑物的稳定性和预测工程地质条件的变化意义重大。 (5) 地形地貌:地形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状况、山坡陡缓程度与沟谷宽窄及形态特征等;地貌则说明地形形成的原因、过程和时代。平原区、丘陵区和山岳地区的地形起伏、土层厚薄和基岩出露情况、地下水埋藏特征和地表地质作用现象都具有不同的特征,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到建筑场地和路线的选择。
『柒』 盐城市区自然条件是什么情况
加快江苏沿海经济带的建设,推动苏东腹地的隆起,对于构建南北连贯、东西互动的经济格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省委、省政府已将建设沿海经济带列为区域协调发展的迫切议题。对此,盐城作为江苏沿海的中心节点,既面临着跨越发展的重大机遇,更肩负着领衔破题的重大责任。其工作之要应当是,树立科学发展观,以项目求突破,切实又好又快地实施沿海经济带建设。
一、坚持工业主导,加快发展特色经济。领军沿海经济带崛起的只能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立足本地优势,把握政策导向,抢抓宏观机遇,迅速做好战略性产业项目的布点。一是电力产业。我国现阶段将大力发展电力工业,应当加快建设盐城陈家港电厂、射阳港电厂、滨海LNG电厂等大型电源点。同时,积极发展滩涂风力发电等绿色能源项目。二是化工产业。国内经济正进入重化工业时期,化学工业的产业转移为欠发达地区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机遇。应当有序规划,重点建设盐城响水、滨海两个化工集中区,论证建设石油化工、盐化工和精细化工项目,切实防止各地随处上马化工项目,坚决杜绝引进重污染项目。所有的化工园区和化工项目都必须实施严格的污染集中治理。三是旅游产业。围绕建设长三角后花园,挖掘并整合盐城废黄河与盐文化,东方湿地与丹顶鹤、麋鹿观光,大纵湖及九龙口水乡风情,红色之旅等旅游资源,迅速打响“湿地之都·水绿盐城”的城市品牌。四是汽车产业。重点发展汽车配套业,加快形成与整车良性互动的产业格局。五是纺织产业。扩大纺机规模,提高印染水平,创造服装品牌,抢占新型纺织市场。六是食品轻工。依托长三角大市场,发展特色循环经济,加快提高农副产品深加工水平;推广林木和芦苇种植,延伸开发林(苇)浆纸板一条龙生产;扩大近海和滩涂种养业,努力做好盐城农业的大文章。
二、坚持港城联动,加快构筑经济“走廊”。“通商经济”具有普遍意义,国际上70%的经济总量集中在沿海地区,且集中在公路、铁道特别是港口周围。为什么盐城作为沿海城市,却没有青岛、连云港、宁波等沿海城市发达的港口?客观的是由于盐城沿海属淤积性海岸这一特定的自然条件的制约,但根本的是由其辐射区域内货物吞吐量不足所致。没有发达的区域经济就没有发达的港口。为此,建设沿海经济带,潜力在港,根本在城,必须加快实施“以城兴港、港城联动”的策略。一是发展港口群。适度超前地建设盐城大丰港、滨海港、陈家港、射阳港,提高口岸通关、仓储、交通集散等服务配套能力,使之成为江苏重要的海运岸线,打开沿海经济带的外向通道。二是发展产业园。瞄准港口、道口大进大出的优势,以临港和沿路、沿河为干线,以拉长拉粗产业链为目标,以外向化为方向,加快建设加工园区、工业集中区、特色经济园区以及高新技术园区,做大专业市场,培育产业集群。三是完善交通网。建设连结滨海港、陈家港、射阳港、大丰港的高速公路与铁路支线,提高港口的集散能力,构建便捷的交通网络。四是发展城市圈。加快城市化步伐,建设盐城百万人口大城市,增强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努力创建江苏沿海城市群、增长极。发展沿海重点集镇特别是港口区镇,改善港区的综合配套能力,促进盐城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三、坚持改善生态,加快建设长三角后花园。就自然条件而言,盐城拥有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涂辽阔,水网纵横,农业发达。在全球工业化、城市化步伐加快,人类生存环境有所恶化的今天,盐城的生态优势弥足珍贵。无数事例告诫我们,由于盐城淤积性海岸对环境的解释能力和生态的恢复能力都非常薄弱,所以,如果不紧绷环保这根弦而使得沿海开发失控,其后果必定得不偿失,甚至会造成不可恢复的生态损害。展望区位前景,盐城位居长三角都市圈的边缘,其沿海经济带的发展目标适宜定位为:建设以生态为特色、以制造业基地和海运岸线为支柱的长三角后花园。现在,随着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升级与盐城改善投资环境这两股力量的共同作用,盐城具有的“宝地”优势正在日益凸现,越来越多的项目遵循“溢出效应”和梯度转移的规律,开始向着盐城境内加速涌入、快速升档。基于以上形势,盐城沿海经济带建设必须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切实统筹好建设与保护的关系,坚决摒弃那种贱卖土地、环境让路的“饥不择食”的工业化老路,迅速步入到产业升级、持续发展的新平台。这就是,一方面,要以建设为主线,按照科学的产业策略的指向,能快则快地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特别是环境污染少、有利于企业集群化、工农一体化、经济国际化的产业大项目、好项目。另一方面,要以保护为前提,十分爱惜并加快提升湿地生态这一城市魅力,优先建设以射阳丹顶鹤保护区、大丰糜鹿保护区、沿海生态林工程这“二区一带”为主体的国家生态公园体系,优先实施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以及防治蝗虫生态灾害工程等重点项目,努力把盐城建设成为生态条件优良、人居环境优美、工农业特色鲜明、对外贸易发达的名符其实的长三角后花园。
建设沿海经济带是一项跨地区、多领域、长周期的系统工程。必须牢牢抓住关键环节,加速实施沿海经济带的战略项目,努力争取早见实效。
其一,应坚持规划先导。盐城已委托省有关方面研究制定沿海经济带的建设规划,目前正在对初稿作讨论修改。制订好这个规划,关键是要科学论证沿海经济带的战略定位、地域功能、产业布局以及重点项目,防止区域经济的雷同化,努力创树盐城沿海经济带的区位特色和竞争优势。同时,必须强化政策措施,打破地区和部门的分隔,凡是符合规划的建设项目积极鼓励实施,凡是违反规划的建设项目坚决不予批准,保证规划的有效执行。
其二,应着力招商引资。建设沿海经济带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从现实和经验来看,盐城建设沿海经济带必须以积极的姿态、开放的思维,走一条凸显重点、借力突破的捷径。为此,要围绕项目,以战略的眼光,舍得拿土地、经营权和存量资产与客商进行合资合作,吸引国内外客商和本地民间资本投资港口、道路和旅游、工业等项目建设,加大扶持全民创业的力度,切实解决盐城沿海经济带建设的资金不足。
其三,应注重协同推进。在产业布局、生态保护的总体规划之下,各部门要加大工作力度,全力推进重点项目的建设。尤其要落实港区建设项目,电源点、汽车等重大工业项目,环保项目,旅游项目,出口加工区、开发区、化工集中区,以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工作责任,争取纳入国家和省有关建设规划。要制订工作计划,分解工作目标,按年度进行考核,努力把沿海经济带建设工作扎扎实实推向前进。
『捌』 工程地质条件
你好,根据你的提问,我认为工程地质的条件一般是指在比较平坦的道路上或者是比较适合施工的地质。
『玖』 一、什么是工程地质条件,包括哪些方面
工程地质条件是指对工程建筑有影响的各种地质因素的总称。主要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震、水文地质、天然建筑材料以及岩溶、滑坡、崩坍、砂土液化、地基变形等不良物理地质现象。
工程地质条件即工程活动的地质环境,可理解为工程建筑物所在地区地质环境各项因素的综合。一般认为它包括岩土(岩石和土)的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地表地质作用和天然建筑材料等。
岩土的类型及其工程性质
这是最基本的工程地质因素,包括它们的成因、时代、岩性、产状、成岩作用特点、变质程度、风化特征、软弱夹层和接触带以及物理力学性质等。
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是工程地质工作研究的基本对象,包括褶皱、断层、节理构造的分布和特征。地质构造,特别是形成时代新、规模大的优势断裂,对地震等灾害具有控制作用,因而对建筑物的安全稳定、沉降变形等具有重要意义。
水文地质条件
这是重要的工程地质因素,地下水是降低岩、土体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又在某些情况下对建筑物的某些部位(如基础)发生侵蚀作用,影响建筑物的安全。它包括地下水的成因、埋藏、分布、动态和水质等。
地表地质作用
是现代地表地质作用的反映,与建筑区地形、气候、岩性、构造、地下水和地表水作用密切相关,主要包括滑坡、崩塌、岩溶、泥石流、风沙移动、河流冲刷与沉积等等,对评价建筑物的稳定性和预测工程地质条件的变化意义重大。
地形地貌
地形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状况、山坡陡缓程度与沟谷宽窄及形态特征等,地貌则说明地形形成的原因、过程和时代。平原区、丘陵区和山岳地区的地形起伏、土层厚薄和基岩出露情况、地下水埋藏特征和地表地质作用现象都具有不同的特征,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到建筑场地和线路的选择。
天然建筑材料
工程中常用的天然建筑材料主要有:粘性土料、砂性土、砂卵砾石料、碎石、块石石料等,在大型土木及水利工程中,天然建筑材料的量、质及开采运输条件等,直接关系到场址选择、工程造价、工期长短等,因此,它也是工程地质条件评价的重要内容,有时甚至可以成为选择工程建筑物类型的决定性因素。
(9)盐城工程地质条件扩展阅读:
这些主要工程地质条件又分为场地地质和地基两个方面。在不同勘察阶段,对这两个方面的侧重应有所不同,但不能偏废,如在选址和初步勘察阶段,勘察工作侧重在场地地质,同时也对地基进行一定的研究。在详勘阶段则多侧重地基问题,但也要对场地地质作必要的调查研究工作。
自然条件是因地而异的,建筑物类型和性质也各不相同,因而在不同的情况下作为重点研究对象的工程地质条件也是因地因工程而异,如在山区建筑,与场地稳定性有密切关系的地质现象(地层褶皱、断裂、滑坡、岩溶等)往往是重要的地质条件;
对地下建筑来说,地质构造对建筑物的稳定性有很大影响,而岩石产状、断层、节理和破碎带的性质与分布等是重要的地质条件。
工程地质条件的好坏是对建筑地区,场址选择,建筑总平面布置,以及主要建筑物地基基础工程的设计与施工都有密切关系和影响,必须在工程建筑设计前将该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预先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