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工程 » 树木与地质灾害的关系

树木与地质灾害的关系

发布时间: 2021-02-19 22:16:26

Ⅰ 树木年轮与地震年代测定有何关系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面对着苍劲挺拔的树木,我们知道可以通过树木横截面上的同心圆也就是年轮判断它的年龄,但是你有没有想过,树木的年轮竟然和地震年代的测定有关树木年轮生长的宽窄与气温、降雨量等因素紧密相关。这就是说,气温适宜,雨量充沛,树木生长就快,年轮就宽;反之树木生长就慢,年轮就窄。在局部地区生长的树木,若受到地震、泥石流、滑坡等自然因素影响时,树木的年轮宽度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人们根据树木的年轮来确定古地震发生的年代。这对于研究地震的活动规律,进行预测预报地震等地质灾害,对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进行国民经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有一种“最大树龄法”可以根据树木的年轮来确定古地震发生的年代。生长在古地震断裂面上的树木,是在古地震断裂形成之后才开始生长发育起来的树木,而这种树木的最大树龄就相当于古地震发生的年代。也可以通过以下数学公式来推算古地震发生的大致年代:J=S/2πP。其中,J表示古地震形成距离现在的年数,P为被测树木年轮年平均生长宽度,S为被测树木最大直径的树干基部的周长。

例如,1982年,从我国西藏当雄北一带古地震断裂面上生长的香柏树中,取出其中的一棵,测得它的P=0.22毫米,S=80厘米,则可算得J=S/2πP=800/2×3.14×0.22=579(年)。据这个地区的史料的记载,在1411年前后确实发生过8级左右的强烈地震,两者相当吻合。

利用树木年轮研究我们不仅可以确定古地震发生年代,还可以确定几十年、数百年甚至千年以上的古气候变迁。这种方法比运用其他方法简便、经济、可靠。可以说,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将从树木年轮中开发出更多的科学信息。

Ⅱ 如何把握"树木"与"森林"的关系

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要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不放松。
越是在这种时候,越是考校纪检干部对政策和策略的把握能力。
能不能处理好“树木与森林”的关系,把握住重点,关系到纪律检查机关能否完成中央交给的目标任务。
“树木与森林”看似抽象,其实内容非常具体。
把发现的问题线索放到全局范围中,作出综合分析、判断,从个别中发现一般,从一般中找出重点,这样才能处理好“树木与森林”的关系。
纪律审查工作服务于遏制腐败蔓延势头这个目标,就要深入了解所联系的地区、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整体状况,结合反映领导干部的问题线索,用从严治党的尺子来衡量“树木”和“森林”,有点有面、点面结合,把查办腐败案件与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大局结合起来,既见“树木”,又见“森林”,坚决把隐藏其中的“烂树”连根拔掉,防止病毒蔓延。
对于问题严重的腐败分子,一打就要起到警示效果。
要站在政治的高度认识“树木与森林”的关系,坚持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向。
要抓住监督执纪问责的要害和关键。
班子问题最重要,不管是哪个地区还是部门,都要先分析掌握班子情况。
而在一个班子中,一把手尤为重要,决定着一个地方或部门的政治生态,必须作为重点关注的对象,这样才能以点带面,促进“两个责任”的具体化和深化。
对问题严重的一把手,哪怕是难办也要先办。
只有把一把手看住了,把领导班子建设好了,才能以上率下,一个地方和部门的风气才能正起来。
同时还要掌握好后备干部、即将进入党政领导班子的干部情况,不能出现“带病提拔、边腐边升”。
要保证党的事业一茬一茬、永续发展。
只有有针对性地进行监督,震慑作用才会更大。
在遏制腐败蔓延势头的重要阶段,纪律检查机关要透彻分析“树木与森林”的关系,治“病树”、拔“烂树”、护“森林”,逐步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

Ⅲ 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的关系

地质环境是指自地表面下的坚硬壳层,即岩石圈。地质环境是地球演化的产物。岩石在太阳能作用下的风化过程,使固结的物质解放出来,参加到地理环境中去,参加到地质循环以至星际物质大循环中去。
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泽化、土壤盐碱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热害等。
二者没什么特别的关系吧,就是不好的地质环境易发生地质灾害。

Ⅳ 观赏树木与自然环境关系是怎么样的

自然界的各种树木由于系统发育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生态特性,回对温度、湿度、光照、土壤答及地形等环境因子的要求都不一样,对大气污染的抗性也不同。在树种的选择与配置上要适地适树,最好多采用乡土树种,使树木健康成长,充分发挥其自然面貌与典型之美;同时要注意种间关系,建立相对稳定的植物群落,充分发挥树木改善气候的功能和卫生防护功能。

观赏树木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和适应能力称之为观赏树木的生态学特性。凡是对它们的生长发育有影响的因素统称为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大致上包括气候因素、土壤因素、地形因素和生物因素等四个方面。而每个因素中又包括不少内容,如气候因素中包括温度、光、风、大气组成等,土壤因素中包括水、酸碱度(pH)、土壤养分等。现就一些主要因子分述如下:

Ⅳ 保护树木对生态环境有什么关系

一、森林是空气的净化物。随着工矿企业的迅猛发展和人类生活用矿物燃料的剧增,受污染的空气中混杂着一定含量的有害气体,威胁着人类,其中二氧化硫就是分布广、危害大的有害气体。凡生物都有吸收二氧化硫的本领,但吸收速度和能力是不同的。植物叶面积巨大,吸收二氧化硫要比其他物种大的多。据测定,森林种空气的二氧化硫要比空旷地少15-50%。若是在高温高湿的夏季,随着林木旺盛的生理活动功能,森林吸收二氧化硫的速度还会加快。相对湿度在85%以上,森林吸收二氧化硫的速度是相对湿度15%的5-10倍。
二、森林有自然防疫作用。树木能分泌出杀伤力很强的杀菌素,杀死空气中的病菌和微生物,对人类有一定保健作用。有人曾对不同环境,立方米空气中含菌量作过测定:在人群流动的公园为1000个,街道闹市区为3-4万个,而在林区仅有55个。另外,树木分泌出的杀菌素数量也是相当可观的。例如,一公顷桧柏林每天能分泌出30公斤杀菌素,可杀死白喉、结核、痢疾等病菌。
三、森林是天然制氧厂。氧气是人类维持生命的基本条件,人类每时每刻都要呼吸氧气,排出二氧化碳。一个健康的人三两天不吃不喝不会致命,而短暂的几分钟缺氧就会死亡,这是人所共知的常识。
森林在生长过程中要吸收大量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据研究测定,树木每吸收44克的二氧化碳,就能排放出32克氧气;树木的叶子通过光合作用产生一克葡萄糖,就能消耗2500升空气中所含有的全部二氧化碳。照理论计算,森林每生长一立方米木材,可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约850公斤。若是树木生长旺季,一公顷的阔叶林,每天能吸收一吨二氧化碳,制造生产出750公斤氧气。资料介绍,10平方米的森林或25平方米的草地就能把一个人呼吸出的二氧化碳全部吸收,供给所需氧气。诚然,林木在夜间也有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的特性,但因白天吸进二氧化碳量很大,差不多是夜晚的20倍,相比之下夜间的副作用就很小了。就全球来说,森林绿地每年为人类处理近千亿吨二氧化碳,为空气提供60%的净洁氧气,同时吸收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有极大的提高空气质量的能力;并能减少温室气体,减少热效应。
四、森林是天然的消声器。据研究结果,噪声在50分贝以下,对人没有什么影响;当噪声达到70分贝,对人就会有明显危害;如果噪声超出90分贝,人就无法持久工作了。森林作为天然的消声器有着很好的防噪声效果。实验测得,公园或片林可降低噪声5-40分贝,比离声源同距离的空旷地自然衰减效果多5-25分贝;汽车高音喇叭在穿过40米宽的草坪、灌木、乔木组成的多层次林带,噪声可以消减10-20分贝,比空旷地的自然衰减效果多4-8分贝。城市街道上种树,也可消减噪声7-10分贝。要使消声有好的效果,在城里,最少要有宽6米(林冠)、高10米半的林带,林带不应离声源太远,一般以6-15米间为宜。
五、森林对气候有调节作用。森林浓密的树冠在夏季能吸收和散射、反射掉一部分太阳辐射能,减少地面增温。冬季森林叶子虽大都凋零,但密集的枝干仍能削减吹过地面的风速,使空气流量减少,起到保温保湿作用。据测定,夏季森林里气温比城市空阔地低2-4℃,相对湿度则高15-25%,比柏油混凝土的水泥路面气温要低10-20℃。由于林木根系深入地下,源源不断的吸取深层土壤里的水分供树木蒸腾,使林正常形成雾气,增加了降水。通过分析对比,林区比无林区年降水量多10-30%。国外报导,要使森林发挥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作用,其绿化覆盖率要占总面积的25%以上。
六、森林改变低空气流,有防止风沙和减轻洪灾、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出于森林树干、枝叶的阻挡和摩擦消耗,进入林区风速会明显减弱。据资料介绍,夏季浓密树冠可减弱风速,最多可减少50%。风在入林前200米以外,风速变化不大;过林之后,大约要经过500-1000米才能恢复过林前的速度。人类便利用森林的这一功能造林治沙。 森林地表枯枝落叶腐烂层不断增多,形成较厚的腐质层,就像一块巨大的吸收雨水的海绵,具有很强的吸水、延缓径流、削弱洪峰的功能。另外,树冠对雨水有截流作用,能减少雨水对地面的冲击力,保持水土。据计算,林冠能阻载10-20%的降水,其中大部分蒸发到大气中,余下的降落到地面或沿树干渗透到土壤中成为地下水,所以一片森林就是一座水库。森林植被的根系能紧紧固定土壤,能使土地免受雨水冲刷,制止水土流失,防止土地荒漠化。
七、森林有除尘和对污水的过滤作用。工业发展、排放的烟灰、粉尘、废气严重污染着空气,威胁人类健康。高大树木叶片上的褶皱、茸毛及从气孔中分泌出的粘性油脂、汁浆能粘截到大量微尘,有明显阻挡、过滤和吸附作用。据资料记载,每平方米的云杉,每天可吸滞粉尘8.14克,松林为9.86克,榆树林为3.39克。一般说,林区大气中飘尘浓度比非森林地区低10-25%。另外,森林对污水净化能力也极强,据国外研究介绍,污水穿过40米左右的林地,水中细菌含量大致可减少一半,而后随着流经林地距离的增大,污水中的细菌数量最多时可减至90%以上。
八、森林是多种动物的栖息地,也是多类植物的生长地,是地球生物繁衍最为活跃的区域。所以森林保护着生物多样性资源;而且无论是在都市周边还是在远郊,森林都是价值极高的自然景观资源。

Ⅵ 英语作文树木与沙尘暴之间的关系

Nowadays sandstorm becomes such a serious problem. It pollutes the air and disturbs the daily lives of people.
I think we should solve this problem as soon as possible. My suggestions are as follow: for one thing, more funds ought to be put into trees planting and forest protection so as to keep more water resources within the surface of the earth. For another, governments of all countries should found some laws concern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veryone knows that there is only one earth, lf we go on destroying her, it won’ be fit for us to live in any longer. Now it’s time for us to love her, take good care of her and cure her.

Ⅶ 树木与土地的关系 100字

春天到抄了,天气渐渐暖和了袭,小草不知不觉地探出头来,早开的小花儿张开笑脸,树木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大地披上了绿色的新妆。

今天下午,学校组织我们去附近的公园植树。老师把我和小明分成一组。我扛起铁锹,小明扛起树苗,我们找到一片空地开始植树。小明拿起铁锹挖了一个大大的坑,松了松土,我把小树扶正,让它长的直直的,小明给小树培土。我们干得热火朝天,一会儿就种好了。小明又拎来一桶水,给小树浇水,小树大口大口地喝着,好像在说:“谢谢你们,我长大以后一定会为人类做贡献。”我看着小树,心想:长大以后,我再来看这棵树,它一定会变成苍天大树,那时我一定非常开心。

通过这次植树活动,我知道了要爱护花草树木,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美丽,更加绿色环保。

Ⅷ 树木受到哪些自然环境的影响变化

树木的生长和立地环境密切相关并受多种气候因子的影响.树木年轮宽度的增加与温度、降水、太阳辐射、CO2浓度等气候因子有着复杂的相关关系.在干旱或半干旱地区,温度是限制树木生长的重要气候因子.生长季开始时最低温度的升高有利于延长生长季,与年轮宽度正相关;但是当生长季温度过高时,即使降水非常充裕,当年也只能形成窄年轮.生长季的温度过高则会加快土壤蒸发失水量并提高蒸汽压差,使土壤水分不足而不利于树木生长,因而生长季的高温多表现为与年轮宽度的负相关.生长期内降水量与树木的径向生长也成正相关,但当生长季的降水量充足或过多时,降水对树木径向生长不相关或负相关.受温度和降水共同调控的土壤湿度是树木径向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良好的水分状况对树木生长起决定性作用.某一地区的太阳辐射能量高常会导致高温少雨,故高强度的太阳辐射使表土的湿度降低而不利于树木的径向生长.而在受季风影响的地区,树木年轮宽度的增加与当年雨季的气候变化关系不大.当年季风到来之前的气候(温度和降水)是树木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有关CO2浓度的升高对树木生长的影响,研究的结果很不一致.一些温室实验及田间控制实验证明,CO2浓度的升高能对短命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和植物幼苗产生“施肥效应”,并有利于其生长;还有些研究证明CO2浓度的升高能使高海拔地带的树木年轮宽度增加;但也有些研究认为CO2浓度的升高对生长在自然条件下的自然植被影响不大.近年来,有关树木径向生长和气候变化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相关研究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这些研究在帮助人们了解和研究古气候变化对森林植被的影响,以及预测未来全球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等方面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综述了气候变化对树木年轮宽度影响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并概述了研究方法和发展前景,希望能加快和拓宽这一领域的发展.

Ⅸ 树木与降水的关系

朋友,这里我来介绍下,希望对你帮助!
降水与树木
如果温度条件可以满足树木生长的需要,那么树木究竟能否生长,以及长成什么样子,就要看降水量的多少了。下面举几个例子。
第一,世界上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的干旱地区,都是由于水分的极度缺乏以至不能生长树木及草类而成为荒漠的。
第二,在热带地区,一年只有一个雨季(夏季),如果雨季中雨量较少,例如非洲年雨量500~1000毫米的地区,是一种稀树草原景观(萨瓦纳)。草原上稀稀拉拉地分布着一些较矮的乔木,一般具有伞状树冠,其中最著名的要算是猴面包树了。这种树树干粗壮,疏松的肉质树干内储存着大量水分。果实常重达数斤,淀粉质果肉可供食用,因此才有“猴面包”之称。
第三,大约30°~40°左右纬度的大陆西岸,是一种地中海气候。这里冬季尚较温暖,树木照样生长。降水对树木的影响主要是因为降水和热量季节匹配不当。地中海气候的雨季在冬,夏季反是干季。树木为了度过干旱的长夏,因而森林不密,树木不高,树叶坚硬呈革质,有的常有许多茸毛,没有光泽,称为硬叶常绿林。橄榄是地中海气候最重要的经济林木。
第四,海拔较高、范围较大的山区,其各处的植被景观可以相差很大。这主要是由于地形和海拔高度的不同引起降水量巨大差异所造成的。降水量一般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增加。因此在最典型的情况下,可以发生山麓荒漠而高山上有森林的奇迹,例如我国天山北坡、祁连山北坡等就有这种情况出现。迎风坡雨量常比背风坡多得多,因而山区迎背风坡植被景观也可有很大的差异。例如位于热带季风区中的柬埔寨西南部,面迎西南季风的豆蔻山脉西南坡年雨量可以多达3000毫米以上,最多雨的卜哥山甚至可以超过5000毫米,因而西南坡上均为热带雨林景观,树木分层,林中藤本和攀援植物极多;但是背风东北坡(包括首都金边地区)由于地形影响,年雨量大为减少,仅有1000~2000毫米,因此林相稀疏,树种单一,而且到了旱季后期,植物为了自我保护,减少高温下的巨大蒸发,竟然掉光了一身树叶(即树木不是冬季而是春季落叶),可是它仍然是乔木!在我国西双版纳,我也曾看到冬春干季中橡胶林内叶落满地、枝上树叶稀疏的情况。当背风坡降水量减少到临界值以下时,植被景观也可发生质变。例如我国大兴安岭东坡,面迎太平笊侠吹亩

Ⅹ 如何处理“树木”与“森林”关系

从个别中发现一般,从一般中找出重点、不能腐,把握住重点,哪怕是难办也要先办。
只有有针对性地进行监督,促进“两个责任”的具体化和深化、拔“烂树”。
纪律审查工作服务于遏制腐败蔓延势头这个目标,防止病毒蔓延。
对于问题严重的腐败分子,一打就要起到警示效果。
对问题严重的一把手,逐步形成不敢腐,作出综合分析、判断,关系到纪律检查机关能否完成中央交给的目标任务。
“树木与森林”看似抽象,其实内容非常具体、护“森林”,把查办腐败案件与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大局结合起来,既见“树木”。
把发现的问题线索放到全局范围中。
要站在政治的高度认识“树木与森林”的关系,坚持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向。
要抓住监督执纪问责的要害和关键。
班子问题最重要,不管是哪个地区还是部门,都要先分析掌握班子情况。
而在一个班子中,一把手尤为重要,决定着一个地方或部门的政治生态,必须作为重点关注的对象,这样才能以点带面,震慑作用才会更大。
在遏制腐败蔓延势头的重要阶段,治“病树”,纪律检查机关要透彻分析“树木与森林”的关系,这样才能处理好“树木与森林”的关系,把领导班子建设好了,才能以上率下,一个地方和部门的风气才能正起来。
同时还要掌握好后备干部、即将进入党政领导班子的干部情况,不能出现“带病提拔、边腐边升”。
要保证党的事业一茬一茬、永续发展。
只有把一把手看住了,就要深入了解所联系的地区、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整体状况,结合反映领导干部的问题线索,用从严治党的尺子来衡量“树木”和“森林”,又见“森林”,坚决把隐藏其中的“烂树”连根拔掉,有点有面、点面结合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要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不放松。
越是在这种时候,越是考校纪检干部对政策和策略的把握能力。
能不能处理好“树木与森林”的关系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