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风险一张图
『壹』 这张地质灾害风险评判图表不符合中国国情,是错的,为什么
①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将地质灾害危险等级划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和“小型"。我国地质灾害责任主体是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不同的地质灾害危险等级对应不同的地质灾害责任主体和防灾预案级别。图表中地质灾害危险等级名称与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名称不一致,导致地质灾害责任主体不明,地质灾害防灾预案级别不清楚,职责不明!
②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可知:
a)我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单元是地质灾害危险区,而不是危险区内某一承灾体。
地质灾害易损性是指地质灾害承灾体抵抗地质灾害损毁的能力,用承灾体易损系数(损毁率)表示,1=全毁,0=无毁。
地质灾害危险区内某1个承灾体的易损性可以通过计算求得。
地质灾害危险区内承灾体易损系数随地质灾害、承灾体结构属性及其位置变化而变化,是无法通过计算求得的。
地质灾害危险区内承灾体易损系数都不一样。因此,图表中地质灾害易损性分组不具可操作性。见豆丁网“地质灾害易损性分组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b)地质灾害危险性是根据险情大小来评判的,地质灾害危险区内险情计算公式:
受威胁人数=∑人易损系数×计算单元人口分布密度值×计算单元面积;
受威胁财产=∑物易损系数×计算单元财产分布密度值x计算单元面积。
公式中:
易损系数(损毁率)为地质灾害易损性。
地质灾害危险性中包含了地质灾害易损性,它们是包容关系,不是独立变量。因此,图表中出现了地质灾害危险性,就不应该再出地质灾害易损性,地质灾害易损性包含在地质灾害危险性中了!
c)中国地质灾害承灾体易损系数=1,图表中易损性怎么分组?
见豆丁网“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中国内地质灾害易损性特征分析“。
③风险性是概率。
地质灾害发生“特大型"、“大型"、“中型“或“小型”危险等级的概率有多大?是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地质灾害防灾减灾、风险决策和风险管控工作急需知道的答案。
地质灾害风险性是指地质灾害发生不同险情(危险等级)的概率。这一定义符合中国国情,其内涵:
a)风险性是概率;
b)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单元是地质灾害危险区;
C)中国地质灾害承灾体易损系数=l,按最危险考虑,全毁;
d)风险概率用暴雨频率代替;
e)地质灾害风险性只比地质灾害危险性多1个“风险概率“。
图表中没有概率,不是风险。
参见豆丁网“中国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理论与方法"。
『贰』 地质灾害风险区划
风险评估与自然灾害易发地区土地利用和土地管理关系密切。土地管理部门和各级政府官员在土地利用决策时需要风险评估的结果;投资商在购买土地和土地开发时也要考虑灾害风险的影响;建设项目场点的选择、建筑物的类型和材料以及购买保险时更要考虑灾害风险的因素。
如果决策者在对灾害风险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对灾害易发地区的土地利用规划作出决策,那么,这样的决策肯定不可能使土地利用得到可持续发展。在对泥石流易发地区土地利用作出决策时,地方官员应该知道,有多少人可能受到泥石流的危害?有多少房屋可能遭到泥石流的冲毁?有多少基础设施可能遭到泥石流的破坏?他们也应该懂得,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反过来也会影响泥石流的自然过程,这种影响是有利于泥石流的发生还是抑制了泥石流的发生?这些都需要进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能够提供可用于成本一效益分析的决策基础。风险评估不仅可以应用于将来的土地利用规划,而且可以为现存的土地利用再发展评估提供强有力的工具。
滑坡灾害风险区划就是根据以上计算得出的区域滑坡风险度划分不同风险等级区域单元的方法,为滑坡地区的风险投资、区域开发和灾害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像其他自然灾害风险区划一样,滑坡灾害风险区划的一般原则为:相似性原则、区域完整性原则、综合性原则、主导因子原则。
地质灾害危险度(H)和易损度(V)是自变量,风险度(R)是因变量,因此,风险度数值及其分级是由危险度和易损度的数值和分级决定的。一旦危险度和易损度的分级确定下来,风险度分级也就相应地确定下来了。危险度和易损度均采用目前处理数值分级的简单而常用的方法——布拉德福定律中的区域分析方法,即将一定范围内的数值作等分划分,在0~1范围内等分为0~0.2,0.2~0.4,0.4~0.6,0.6~0.8,0.8~1这5个等分数值区域。根据式(1)生成风险度的5个等级:0.00<R<0.04,极低风险区;0.04<R<0.16,低风险;0.16<R<0.36,中等风险;0.36<R<0.64,高风险;0.64<R<1.00,极高风险(图5-5)。地质灾害风险等级的实际管理意义见表5-1和表5-2。
图5-5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分级(分区)
表5-1 定性风险水平的管理含义
(据澳大利亚岩土工程协会,2000)
表5-2 地质灾害风险等级的管理意义
『叁』 (2013浙江)如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某区域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略图.根据相关知识,完成(1)~(3)题.(1)
(1)从图中高风险区看到该区域断层发育,相对高度大,坡陡.
(2)自然灾害的发生不是回孤立的,各次自答然灾害之间、各种自然灾害之间往往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暴雨引起洪水和水土流失,暴雨和洪水引发泥石流和湖泊乎滑坡;滑坡和泥石流又可能阻塞河流,破坏堤坝,并造成洪涝灾害.
人们遇到泥石流,既不能顺着泥石流向下跑,也不能逆流而上,最好的办法是逃离该山谷,向两侧地势较高处跑,向地势低处跑可能泥石流会沿山谷散开而伤害到人.
(3)为减轻滑坡带来的危害,甲城市应采取的主要防灾措施是在易发地段加强监测,尽量避免工程项目在该地段选址和施工;建设护坡、排水工程等.
故答案为:
(1)断层、坡度.
(2)崩塌、洪灾.沿垂直于泥石流运动方向,迅速向高处转移.
(3)在易发地段加强监测,尽量避免工程项目在该地段选址和施工;建设护坡、排水工程等.
『肆』 国内地质灾害风险性定义这张表图错在什么地方
地质灾害风险性是指地质灾害发生不同险情(危险等级)的概率。
这张表图版在中国是权错的,错在:
①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极高"、“高”、“中"和“低",与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地质灾害危险等级“特大型“、“大型"、“中型"和“小型“不一致。后者每一个危险等级对应不同的地质灾害责任主体与不同级别的防灾预案。前者地质灾害责任主体不分?那个级别的地质灾害防灾预案不明?职责不清!
②地质灾害易损性是指地质灾害承灾体抵抗地质灾害损毁的能力,用承灾体易损系数(损毁率)表示。中国地质灾害承灾体易损系数=1,其易损性无法分组。
③地质灾害危险等级是根据地质灾害险情大小来判定的,险情计算指标为承灾体密度值及其易损系数。地质灾害危险性中包含了地质灾害易损性,两者是包容关系,不是独立变量。有了地质灾害危险性,就不应该出现地质灾害易损性,地质灾害易损性已含在地质灾害危险性中了。
④地质灾害风险性是概率,该图表不是概率,不是风险。
参见豆丁网“中国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理论与方法"。
『伍』 中国地质灾害分布图
西南山区较为典型
『陆』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表征
根据Varnes(1984)、(1994),Leroi(1996)以及Lee和Jones(2004)对风险定义,可将风险以如下公式表达: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理论与实践
H为给定参考时期(如年、建筑物的设计使用年限)灾害发生的概率。灾害(H)是空间概率和时间概率的函数。空间概率与坡度、深度等静环境因素有关;而时间概率与一些坡度、水力传导系数等静态环境因素间接相关,与降雨输入和排水等动态因素直接相关。
V为特定类型承灾体在特定类型灾害作用下的物理易损性(其值为0~1之间)。
A为特定承灾体的数量或价值(如建筑物的数量和价值、人员数量等)。
公式(1)两个加总符号的意思是,对一定类型的灾害造成影响的所有承灾体的预期损失后果(VA)进行加总,然后再对所有类型的灾害造成的预期损失进行加总便可得到总风险。风险公式(1)表面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但事实并非如此。不仅要考虑灾害事件本身发生的空间影响概率和时间概率,还要考虑灾害到达建筑物的条件概率以及建筑物本身受到破坏的条件概率。当考虑建筑物中人受到灾害的影响时,还必须考虑人当灾害发生时是否在建筑物中的条件概率以及建筑物中人伤亡的条件概率。当考虑区域风险评估与区划时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和不确定性,因为准确地确定承灾体与滑坡可能发生地之间的位置非常困难。在使用公式(1)时,需要分析区域中一组承灾体受到不同规模和类型的灾害撞击的空间概率和时间概率,在此基础上估计区域中所有承灾体的损失程度。
图5-1是C.J.van Westen;T.W.J.van Asch,R.Soeters给出的基于GIS的大、中比例尺(1∶10000~50000)区域滑坡风险评估流程图。流程图的顶部是需要输入的四个基础属性数据层:环境要素、触发因素、历史滑坡信息、承灾体。
在这些输入数据中,历史滑坡信息是最重要的信息,因为通过分析这些信息,可以确定滑坡发生的频率以及不同规模的滑坡与滑坡灾害影响结果之间的关系。滑坡的空间概率既可通过动态模拟获得,也可通过分析过去滑坡事件发生的位置与一套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利用启发式或统计方法预测在相似条件下滑坡发生的空间概率。通过将滑坡发生位置的空间信息与环境因素(其中DEM是最关键的因素)的结合,确定滑坡发生地带,再与滑坡的时空概率和影响带结合在一起便形成了滑坡灾害图。
易损性分析是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另一重要方面。这涉及人口、建筑物、岩土工程、经济活动、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等承灾体信息。根据从历史损害编录推导的易损性曲线获得,也可以经验推导出的关系确定承灾体的易损性。风险评估流程图最后一个环节是将危险性和易损性评估综合起来。首先是将某一特定类型滑坡的危险性和某一承灾体的易损性综合起来,然后将所有滑坡类型的危险性和所有承灾体的易损性综合起来最后得出总风险。
图5-1 滑坡空间风险评估框架图
『柒』 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某区域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略图。根据相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影响图中地质灾害高风
(1)断层坡度 (2)崩塌洪灾沿垂直于泥石流运动方向,迅速向高处转移 (3)在易内发地段加强容监测,尽量避免工程项目在该地段选址和施工;建设护坡、排水工程等。 『捌』 武汉地质灾害易发区这张图的真实性有多大,照这画的 北部在图上范围外,中部就是中间那条。 南部就是白沙洲这条。 其中北部中部没怎版么发生过地质灾害。 主要是权南部白沙洲。 2000年左右司法一代发生过一次严重的灾害。 至于说这个图嘛,很清楚,容易发生的一代基本是以南湖为边界延长过来的。也就是南湖大道延长到白沙二路。 看起来呢,这一代白沙二路以南比较安全,安全等级还高过汉阳武昌核心。 灾害发生等级较高的是:长江紫都,复地,复地旁边的保利上城, 佳兆业貌似在魔鬼和天使之间游荡。 忽悠城市忽悠府,清江看起来都是比较安全的。 『玖』 中国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分区图怎么运用到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中
地质灾害风险性是指地质灾害发生不同险情的概率。 『拾』 下面两张地质灾害风险评判图(表),你认为那张是对的
左图不来是概率,不是风自险,是错的。 热点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