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工程 » 工程地质类规范

工程地质类规范

发布时间: 2021-02-19 19:23:24

㈠ 2014岩土工程规范

一、

岩土工程勘察

1.1
我国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及水电、铁路、公路、港口等勘察规范中关于勘察分级、岩土

分类以及
勘察阶段的划分与勘察工作的布置原则。

1.2
岩石及土的分类标准(国标及各行业标准)


1.3
高层建筑、桩基础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布置原则。

1.4
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应在哪个勘察阶段进行?地质点应如何定位?

1.5
了解各种地貌的形成,特别是一些特殊地质营力形成的地貌特点。

1.6
了解各种常用勘探手段的使用原则、适用的地层。

1.7
了解现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对原状土试样的质量分级,各级土样采取的要求。

1.8
了解岩石和土的各种物理力学指标的含义,主要力学指标的使用原则,试验要求。

1.9
了解各种常用原位测试手段的适用条件、所可能提供的岩土工程参数及其应用。

1.10
了解各种常用原位测试设备的技术规格、操作方法。

1.11
了解岩土工程常用的水文地质参数的物理意义,测求方法,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方法。

1.12
了解地下水在第四系含水层中的一般赋存状态,环境水对混凝土腐蚀性的分级及标准。

1.13
了解地下水对岩土体工程特性的影响,可能引起的岩土工程问题。

1.14
了解一般常见的特殊岩土如填土、湿陷性土、红粘土、软土、膨胀土、分化岩等的因、分类,
工程特性及评价指标。

1.15
准确了解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统计修改系数的含义。

1.16
为筑坝、筑路所需的建筑材料勘察阶段的划分及各阶段勘探工作的布置原则。

参考资料:

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94


2

《工程地质手册》
(第三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4


3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GB50287-99


4

《工程岩体分级标准》

GB50218-94


5

《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

GB/T50266-99


6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JTJ064-98


7

《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TB10012-2001


二、

浅基础

2.1
建筑物的安全等级是根据什么划分的?

2.2
地基设计时,哪些建筑物应按地基变形计算?哪些建筑物可不作地基变形计算?

2.3
地基设计时考虑的地基主要受力层指的是什么?

2.4
地基计算时传至基础底面上的荷载在什么情况下应按基本组合,什么情况下应按长期效应组合,
什么情况下不应计入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土体自重的分项系数应取多少?

2.5
基础的埋置深度应根据什么确定,并应满足什么要求?

2.6
地基承载力与基础宽度及埋深有无关系?如何进行深度和宽度修正?修正系数与土性有什么关
系?

2.7
抗剪强度由哪两个土性参数不清所组成?如何用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确定地基承载力?

2.8
轴心荷载作用和偏心荷载作用对基础底面压力的计算有什么不同?偏心荷载作用下如何考虑满
足地基承载力的要求?

2.9
什么叫做基础底面的附加压力?它与基础埋深有什么关系?

2.10
如何进行软弱下卧层验算?

2.11
当地下水位处于基础底面以上时对浅基础设计有什么影响?设计时对地下水要考虑哪些方面

㈡ 与民用建筑工程地质勘查采用的规范是什么徐维澍

民用建筑工程地质勘查在我理解应该是工民建岩土工程勘察,以及部分市政工程的工程地质勘察,一般来说这类工程勘察会采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三种标准规范,其具体含义可自行网络。具体采用的标准的话会根据不同的工程需要会有所调整,但一般绕不开的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2009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城乡规划勘察规范(CJJ 57—2012)、土工试验标准(GB/T 50123)、钻孔技术标准等等(部分省市会有相应的地方标准,地方标准也会分各种部分的不同标准,如湖北省的勘察技术规程(DB42-169)、湖北省的基础技术标准(DB42-242)以及湖北省的管桩技术规范(DB42-489)等等);假如是项目有的部分涉及到基坑开挖就要使用到边坡规范,基坑规范了,同样很多地方也会有相应的地方标准;假如项目种类为市政或者某一明显行业的工程,那就要使用到行业标准了,行业标准用的比较多的有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 ),室外管道规范等等,而一般在编写勘察报告的时候会出现国标没有经验参数只提供定性不定量的状况,以及只提供计算公式而未提供书写格式模板的情况,那就按地标和行标的具体要求来执行!
(注:本回答中各规范标准的名称只是大概名称是我在工作中习惯性的称呼,编号是正确的,假如想学习的话,可以在网上下载一些电子版先看看,不过假如想理解工程勘察的全貌,最简单也是最合适的办法就是去翻阅工程地质手册)

㈢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工程地质)接触的规范有哪些

GB 50021-200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修订版)
GBT 50539-2009 油气输送管道工程测量规范
市政工程勘察专规属范 CJJ56-94
JTJ240-97《港口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GB50287-99《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JTJ064-98《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TB10012-2001,J124-2001《铁路工程地质技术规范》等
主要是看从事哪个行业就执行哪个行业的勘察规范要求

㈣ 建筑地质勘察需要哪些规范

如下: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3、《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5、《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6、《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1999)(做岩石试验时需要)

7、《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8、《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9、《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㈤ 工程地质勘察规范在那能买到

基本在勘察院啊这类地方附近书店都有卖的
在到新华书店看看
估计也有卖的
在不燃在网上买

㈥ 《软土地区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GJ—简介

1 概况

编制《软土地区工程地质勘察规范》是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1986年下达的任务,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上海勘察院、天津市规划设计管理局、天津市勘察院共同编制的。1989年8月完成了送审稿,同年10月通过了审查,经与有关规范协调后,1990年6月完成了报批稿,并报建设部审批,现已批准为行业标准,编号JGJ 83—91,自1992年9月1日起施行。

2 规范的主要内容

本规范共8章,16节,118条和7个附录,各章和附录的要点如下。

第一章 总则

共4条。本章规定了规范的编制目的,适用范围,应遵循的技术经济政策,与有关规范的关系等。其中坚持了以勘察为主,并服务于设计、施工和使用的全过程,体现了目前岩土工程的发展方向。

第二章 软土及其工程地质特征

共4条。本章规定了软土的定义,说明了软土的工程特点,软土层的产状及其宏观分布特征等。

软土的定义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工程地质和土力学界逐步形成的,它主要从形成的地质过程和存在的物理指标两个方面加以规定,且后者是主要的。本规范采用它,并增加了以灰色为主的外观特征,这样既可以反映它主要处于还原的形成环境,又可以把具有同样物理指标的以黄色为主的饱和黄土和以红色为主的饱和红土迅速区别开来,这无疑对它的判别是很有意义的。

软土一般对建筑是不利的,但软土是水流沉积物,其产状具有良好的层理,在互层中,常变异岩性,如硬土层和易渗层等,这些是不利条件下的有利因素。在软土地区,只要充分利用有利因素,不利条件会得到很大改善。

中国东部从第四纪开始,大陆的轮廓已基本上形成,也就是说,软土是在南北气候差别,新构造运动变异,物质来源多样的条件下,在静水或缓慢水流中,经过生物化学作用,而淤积形成的。它必然存在着成因、构造、结构及工程性质的地区性差异。理论上是如此,经过实际资料的统计,初步建立起来的软土区域工程性质特征,从实际上也说明如此。这些区域性特征,可作为区划、规划和勘察的前期工作使用。

第三章 工程地质勘察的基本要求

共5节,26条。本章的内容包括一般规定,可行性研究勘察、初步勘察、详细勘察和施工勘察。

一般规定的主要内容包括4个方面,即划分勘察阶段、划分建筑场地的复杂程度、划分工程地质区段和划分建筑物的等级的有关规定。

本规范规定勘察阶段分为初步勘察和详细勘察两个阶段,必要时可进行3个或4个阶段,即可行性研究、初步、详细和施工4个勘察阶段。对于建筑性质和总平面位置已定的工程,也可仅作详细勘察。

分类一般有单因素和综合因素两种方法,影响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因素很多,有地基土、地形地貌、不良地质现象、地下水,等等,在软土地区还有暗塘暗沟。这些因素与勘察工作量的多少,工作内容的繁简,工作方法的选择有密切关系。因此,建筑场地的分类,只能以综合方法,按工程地质因素的复杂程度划分几种情况。本规范采用三分法,即简单、中等和复杂的3种情况。当然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是多种多样的,有时会有类别的过渡,一时难以划分,这就需要作具体的分析,以诸因素的主要方面加以判定,为下一步工程地质工作开辟道路。

工程地质分区或分段是建筑总图规划和设计的主要依据。工程地质分区的办法,首先应从确保工程安全的角度出发,划分稳定地区和不稳定地区,所谓稳定地区,是指建筑场地不受不良地质现象等因素所威胁的地区,即为适宜建筑的场地;所谓不稳定地区,就是不良地质现象发育,如滑坡、地震断裂、洪水等,对场地有致命威胁的地区,即为不适宜建筑的场地或需采取一定防护措施才能建筑的场地。

建筑物等级是按地基损坏造成建筑物破坏后果的严重性,将建筑物分为3个等级,规定勘察时按不同等级采取相应的措施。

可行性研究勘察阶段的工作,一般主要是搜集和分析有关资料,进行现场踏勘,必要时才进行工程地质测绘及测量勘探工作,最后要对拟建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以及经济技术效益作出工程地质评价。可行性研究勘察是一项有战略意义的工作,能在较大范围内作方案比较,择优建设,这项前期工作做好了,以后的工作就会很顺利,否则会长期受害于某种不良地质现象。

初步勘察阶段是为初步设计服务的,所列工作项目是比较齐全的,但要求是初步的。勘探点的间距主要与建筑场地类型有关,特别是地貌因素,因此,按建筑场地的类型划分3个档次加以规定。勘探深度主要与建筑物等级和勘探孔种类有关,因此,以3个建筑物等级和两种勘探孔种类组成的6种情况,分别确定勘探深度。初步勘察阶段对取土样或原位测试和取水样都有具体要求。

详细勘察是密切结合建筑物的情况进行的,这时建筑物的总平面布置已经确定,建筑物对地基的要求已经具体。勘探点的间距主要与建筑场地和建筑物等级有关,因此,按3类建筑场地和3个建筑物等级组成9种情况来分别规定。在勘探深度上都是以地基计算的原则来确定勘探深度。软土地区的暗塘暗滨较多,在详细勘察阶段要引起特别的注意和处理。

施工勘察阶段主要为施工设计提供资料和参数,其次也应配合设计、施工单位进行地基验槽、地基加固效果检验、施工中场地地基监测和必要的补充勘察工作等。

第四章 调查、勘探和测试

共5节,38条。本章包括工程地质调查和测绘,勘探和取样,室内试验、原位试验和监理。

工程地质调查和测绘是整个勘察的先行工作,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作。地质现象往往从宏观上考察,能更深刻地把握住微观的特征,因此,工程地质调查和测绘的范围应略大于勘察场地。测绘所用地形图的比例尺,初步勘察可选用1:2000~1:5000,详细勘察可选用1:500~1:1000。建筑场地的测绘精度应区分两种情况,对建筑地段的地质界线,测绘精度在图上的误差不应超过3mm,其他非建筑地段,不应超过5mm。

钻探和取样是软土地区的主要勘察手段之一。钻探时常出现涌土、缩孔、坍孔等现象,尤其软土中夹砂性土、粉性土时,一般成孔困难,必须采取护壁、缩短施工周期等措施。钻探编录程序是,先对土层作确切的定名,描述矿物成分,包含物、土层的层理和结构特征,后记录其深度。对于重要的钻孔,还应保存土心或分段拍摄土心照片。采取土样时,要根据工程的情况和土样质量等级的要求,来选择取土器,进而确定钻探和取土操作的技术措施,土样从地下取出后,其包装、运输和储存都要符合质量要求,才能最终保证土试样的可靠性。

室内试验的项目应根据工程性质、基础类型、设计要求和土质特征等因素综合确定。软土室内试验除常规的项目和方法外,在特殊方面有,软土水平向透水性常大于垂直向的透水性,须同时测定土的垂直向和水平向的渗透系数。软土在一般压缩试验中最大加压荷重不得大于400kPa,在土质极软时最大加压荷重不宜超过200kPa,以免土样挤出失真。试验固结系数Cc先期固结压力Pc所采用的最后一级垂直荷重、加荷级数及稳定标准等应按土质特性、上覆压力和建筑性质来确定。固结系数的测定应做垂直向和水平向的两个固结系数,因为两者的试验结果常不一致。弹性模量测试须模拟工程加、卸荷载的应力状态。在做直接剪切试验中,有时发生土样挤出和千分表读数不准的现象,这时应减小垂直荷重和应用薄壁应力环,以保证土样不挤出和读数准确。软土动力特征参数试验,应根据工程需要,对采用的仪器和操作,动荷载大小,波形、频率、振幅、持续时间、固结应力和破坏标准等,须先做出试验方案的设计。

原位试验应与钻探和室内试验相结合,以提高勘察质量。选用原位试验方法应以土层情况、设计参数,以及建筑物等因素确定。静力触探试验是目前常用的手段,但用它去评价土的强度和变形时,必须结合地区性经验。十字板剪切试验是测定土的抗剪强度的常用手段,当建筑物为荷载大的大型建筑物时,还应测定其残余强度,并应计算其灵敏度,十字板的规格宜采用75mm×150mm。标准贯入试验只能评价土的均匀性和定性地划分土层,但对软土中的夹砂层或较硬土层时,可提供密实度和承载力。旁压试验以自钻式为好,在浅层时也可用钻孔式的,但成孔须特别注意。载荷试验的承压板面积不宜小于5000cm2,承载力的选用应根据压力与沉降,沉降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并结合地区经验取值。弹性波速度的测定分单孔和跨孔两种方法。在地层复杂时宜采用跨孔法,当跨孔法测定超过30m 深度时,应测量孔斜。

监测工作主要进行在施工期和使用期。施工期监测的主要内容有,基坑底土层的回弹;基坑边坡的稳定;施工降水时对已有建筑物或地下管线等引起的附加沉降、位移、裂缝等;建筑物每增加一次荷载所引起的沉降量;打桩引起的地基土侧向位移、孔隙水压变化及其对相邻建筑物和周围环境的影响。使用期监测的主要内容有,建筑物沉降、位移、倾斜和开裂等。

第五章 工程地质评价

共3节,22条。本章内容包括建筑场地条件,地基承载力和变形,以及地基处理。

建筑场地条件的评定主要是为规划和总图设计服务,使之能在更广阔的范围内选择有利的建筑场地条件,如充分利用硬壳层;避开暗塘暗滨;远离池塘、河岸和边坡;利用互层中的砂层作为排水的通道,加快地基的固结,等等。若因其他因素不能避开时,则应认真处理,办法是有的,但造价要增加。

软土地基承载力和变形的影响因素很多,但归纳起来有两个方面,即软土的性质和建筑物对软土的作用。前者包括软土的抗剪强度、压缩系数等;后者包括上部结构的特点,荷载大小和分布,基础的类型、尺寸和埋深,加荷方式,加荷速率,施工对原状土结构的影响等。因此,评价软土地基的承载力和变形时,要考虑诸因素的影响。软土承载力的确定,既应使地基有整体稳定性的前提,又应满足按变形控制的原则。本章给出了5种方法供选择。采用分层总和法计算出的沉降量,它与实际的符合程度,决定于经验修正系数的取值。采用考虑软土应力历史的沉降计算方法,是为了获得较精确的结果。但要增加许多试验工作。体型简单、等高,结构上又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的建筑物,尽管地基沉降量大,也不至于引起建筑物的开裂和破坏。

地基处理按深度可分为浅层处理和深层处理。浅层软土地基和暗塘暗滨地基可采取加深基础、换土垫层和短桩等方法处理。厚层软土地基通常采取堆载预压的方法处理。为了缩短预压时间,可在地基中打入砂井或插入塑料排水板,然后堆载预压。砂桩、碎石桩、石灰桩、灰土桩和水泥土旋喷桩都可处理软土地基,但设计参数宜通过试验确定。对在软土上建造荷重大、沉降限制严格的建筑物时,应采用桩基础,可有效地减小沉降量和差异沉降。

第六章 地下水和基础施工

共3节,10条。本章内容包括地下水评价、基坑勘测和施工降水。

软土地区地下水埋藏很浅,且其与软土的岩土工程性质密切相关。因此,从工程观点看,地下水评价是非常重要的。评价的项目有:地下水对混凝土及金属材料是否有腐蚀性;地下水对箱型基础及其结构物是否产生浮托作用;大量抽取地下水或施工降水是否会引起对工程有危害的土体变形或大面积沉降;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地下水水头差,是否会引起潜蚀、流动、涌土等不良地质现象;当基坑下有承压水层时,开挖基坑是否会引起承压水头冲毁基坑底板而造成突涌灾害。

软土中的基坑开挖,一般均需采取支护和降水措施。由于开挖改变了水和土的应力状态,在软土层中产生的效应是比较复杂的,因此,基坑开挖前必须调查影响范围内已有建筑物、地下结构物,以及管道等设施的位置,提出必要的预防、控制和监测等有效措施。

施工降水评价的主要内容有:确定主要降水(压)透水层(段)的埋藏条件、厚度、颗粒组成及渗透系数等;算出水位降到设计标高时的排水量及其所需的时间;预估降水引起对工程和邻近建筑物等的影响。降水的方法可采用重力排水或集水坑、井点和深井等降水方法。

第七章 桩基工程勘察

共8条。本章说明了桩基勘察的内容,勘探布置的原则,勘探手段,试验项目和评价方法等。

桩基勘察的内容要特别注意两点:①应查明是否存在欠压密土层,因它能直接影响摩阻力及变形的分析;②应查明软土中夹砂及可塑至硬可塑黏性土层,因它是确定桩在持力层的主要对象。

勘探的布置原则,在初步勘察阶段,勘探点可按方格网布置,间距与一般性勘探相同。详细勘察阶段,勘探点应布置在柱列线上,如为群桩基础应布置在建筑物中心、角点和周边上,间距不大于30m,如相邻勘探点揭露的持力层高差大于2m 时,宜适当加密。勘探点的深度应达到压缩层计算深度。

桩基勘探手段不能单一地采用钻探取样的手段,应与原位测试手段相配合,如静力触探、标准贯入试验和十字板剪切试验等,提供多种必需的参数和指标。

桩基的试验项目,除进行一般的物理力学性质外,对桩各层土以及桩尖以下压缩层范围内的黏性土应进行三轴不固结不排水的剪切试验,提供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Cu,或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提供无侧限抗压强度qu。需要查明土的应力历史并进行固结沉降计算时,应进行高压固结试验,提供土的先期固结压力Pc,压缩指数Cc,回弹指数Cs。需估算沉降速率时,尚应进行固结系数测定,提供土的垂直和水平两个方向的固结系数Cv和Ch

单桩承载力、水平力和上拔力应以桩载荷试验的成果为主。单桩竖向承载力可根据土性指标估算,也可用静力触探测试的参数作估算或用标准贯入试验参数和土性指标综合估算。但这些都要结合地区经验才能使用。

桩基勘察的评价内容包括:①提出桩周各土层摩阻力和桩端土承载力,建议桩的类型、规格和入土深度,估算单桩承载力,必要时提出试桩方案;②提出沉降计算参数和指标;③作出沉桩可能性的分析;④预测桩基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并提出预防措施和监测方案。

第八章 强震区的场地和地基

共8条。本章主要说明场地稳定性和地基震陷。

强震区是指坑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大于Ⅶ度的地区。

软土地区的建筑场地应按地震活动、地质、地貌、岩性、地下水和地震效应等条件,划分为对建筑物抗震的有利地段、不利地段和危险地段的3种情况分别评价。

软土地基的震陷值,当为一级建筑物或沉降严格要求的二级建筑物时,应进行专门的计算;当为二、三级建筑物时,可参照本章的统计经验值。

附录一中国软土主要分布地区的工程地质区划略图及特征表内容是一张图和一张表。为了能够制定出符合我国自然地质地理条件的技术规范,研究我国软土的分布及其地区性特征是非常重要的。地域的分异规律是软土地区性研究的理论基础,所以在研究软土的地区性经验之前,首先要研究影响软土地区性的主要因素及其规律性,那么影响软土地区性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呢?主要是气候、地貌、地层、软土的工程性质、水文地质条件、物理地质作用等。根据这些因素和目前所取得的资料,按照岩土工程的专门要求,采用综合的多级的划分原则,将我国主要软土分布区,即我国的东部季风区,暂划为3个一级区,4个二级区,11个三级区。3个大区的名称为,Ⅰ北方地区;Ⅱ中部地区;Ⅲ南方地区。

附录二勘察报告一般内容的要求内容包括工程概况、场地位置、地形地貌、地层成层条件、不良地质现象、建筑经验、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标准承载力、地下水的影响、土的最大冻结深度、地震基本烈度,以及由于工程建设可能引起的工程地质问题,等等。图表有勘探点平面布置图、综合工程地质图或工程地质分区图、工程地质剖面图、地质柱状图或综合地质柱状图、有关测试图表等。

附录三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整理内容包括,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应按地貌单元、地层层位、成因类型和堆积时代作为分区分层的统计。在可行性研究勘察和初步勘察可采取除掉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各10%后范围值。详细勘察和施工勘察可采取以下几种统计方法:①算术平均值或中值;②按指标性质不同可采取最大平均值(如含水量等)或最小平均值(如重力密度等);③按使用和计算公式的具体要求进行概率统计。

附录四试样质量等级的选择内容包括,① 根据土样被扰动程度进行质量分级;②根据取样方法与工具对所取土样进行质量分级;③为保证取土质量,宜采用薄壁取土器,其技术参数应符合本附录的要求。

附录五土粒相对密度和泊松比的经验值内容包括,按塑性指数确定土粒相对密度的经验值,按土的分类确定土的泊松比的经验值。

附录六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经验公式内容包括,按土的埋深和指标计算的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经验公式和按静力触探Ps值计算的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经验公式。

附录七规范用词说明。

3 规范的主要特点

这是我国第一本软土地区的工程地质勘察规范,内容符合国情,并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开拓性,其主要特点如下:

1)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软土工程性质指标,结合自然地质地理环境作为分区的原则,编制了中国软土主要分布区工程地质区划略图及其特征表,它可作为区划、规划及勘察的前期工作使用,也可作为认识我国软土宏观分布规律的基础。

2)在总结软土地区勘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按建筑场地类型和建筑物等级等确定勘探点的间距和深度,能更好地区别对待。

3)根据软土工程性质的特点,对软土的钻探取样质量,试样制备等步骤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和措施,从而提高了试验参数的可靠性和正确性。

4)针对软土地基变形特点及其对建筑物的危害,突出了软土地基变形的勘察工作,对防止软土地区建筑物损坏,保证工程质量是非常有利的。

5)提出了确定软土地基承载力的5种不同方法,从而便利了使用单位结合具体情况选用。

6)对基础工程中的地下水评价、基坑勘测和施工降水提出了统一的要求和具体的措施,从而保证了施工质量和工期。

7)在总结上海和天津桩基工程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软土地区,简单易行,具有实用价值的预估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经验公式。

8)在总结天津地区建筑物震陷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部分二级、三级建筑物震陷量的估算值,从而简化了地震震陷量计算工作。

(本文原载:《建筑科学》,第3期,1993年,64~68页;作者还有李姗林)

㈦ 工程地质勘察一般使用哪些标准

看是什来么工程地质勘察,不同的源地质勘察规范不一样,如公路、铁路等,一般的公民建勘察最主要的就是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其余的有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桩基技术规范、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土工试验方法标准,还有很多。

㈧ 工程地质勘查规范中对bq修正有哪些情况

⑴《岩土工程勘察合同》;⑵《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⑶《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版察规范》JGJ72—2004;⑷《建筑地基基权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⑸《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JGJ6—99⑹《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⑺《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⑻《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⑼《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⑽《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99;⑾《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CECS99∶98。

㈨ 工程地质勘查中经常用到的规范有哪些

⑴《岩土工程勘来察合同》;⑵自《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⑶《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范》JGJ72—2004;⑷《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⑸《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JGJ6—99⑹《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⑺《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⑻《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⑼《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⑽《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99;⑾《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CECS99∶98。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