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工程 » 田间配套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田间配套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发布时间: 2021-02-19 11:33:56

Ⅰ 厦门当地水资源的状况及利用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我市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的调查报告

大力节约和保护水资源、建设节水型社会、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确保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围绕这一课题,日前,市政协组织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保障委员会会同市政府有关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先后深入到潭庄水库、徒骇河导污工程、鲁西化肥厂和部分县、市的工厂企业及农村,就我市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特别是农业用水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位于鲁西北黄泛平原,处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属半湿润大陆性气候,蒸发量大而降水量小,干旱是我市农业生产的主要威胁。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557.5mm,当地水资源总量11.388亿立方米,其中可利用量7.382亿立方米,人均占有206立方米,亩均137立方米,不足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10,省人均占有量的1/2,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500立方米的绝对缺水标准,2003年实际用水量为21.20亿立方米,属严重缺水地区。长期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市水利建设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先后实施了彭楼引黄入鲁、位山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和徒骇河治理开发、东阿引水和人畜饮水解困工程等建设项目,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很大改善,节水工作也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一是农业节水灌溉得到了较快发展。随着临清、高唐被水利部、国家计委列为“九五”、“十五”期间第一、二批300个国家级节水增产重点县以来,全市已有7个国家级节水示范县、7个省级节水示范县。截至目前,全市已兴建各类节水灌溉工程50余处,发展节水灌溉面积433.24万亩,占总灌溉面积的53.3%,其中低压管道输水灌溉面积55.56万亩,大田喷灌面积4.05万亩,微灌面积1.05万亩,田间渠道衬砌控制灌溉面积47.58万亩,移动式“小白龙”灌溉325万亩,通过这些节水工程的实施,全市每年可节水4.2亿立方米。二是工业节水有了新的发展。近年来,随着水资源的日益紧张,工业企业也加大了节水整改的力度,如鲁西化肥厂通过节水改造,提高了水利用系数,减少了污水排放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年节水33.6万立方米,节约资金112.56万元。

二、问题及原因

我市开发利用水资源和节水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在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还相当突出,水资源紧缺已成为制约聊城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势在必行。当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水资源形势严峻。我市是严重缺水地区,只因我们历年来注重发挥引黄优势,平均每年引入10多亿立方米的黄河水,占全年供水量的49%,才缓解了我市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形成了在一定范围内不缺水的现象。尽管如此,也掩盖不了我市真正缺水的问题实质。一是黄河水变的越来越可用而不可靠,往往最需要用水的时候,黄河缺水或断流。黄河水资源的日益短缺和配额管理的逐步规范化,分配给我市的引黄水量只有8.5亿立方米,必将进一步加重我市水资源的潜在危机,水资源的供需形势将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二是地下水超采过度,漏斗面积不断扩大。引黄条件差的西部县(市)不得不超采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来维持工农业生产和生活需要,造成大面积漏斗区,漏斗面积达3145平方公里,漏斗中心最大埋深曾达29米。地下水开采量超过可利用量近5亿立方米,超量开采地下水占全年供水量的50%以上,按常规计算,2002年超采的地下水可使全市地下水位平均下降1.5米左右,下降较多的区域达2米;而引黄条件较好的东部各县(市)地下水开采力度不够,地下水埋深在1—4米之间,不仅地下水得不到应有开发,造成浪费,而且一遇暴雨极易形成内涝。经以上的分析,如果黄河断流,无水可引,我市远远不能满足用水需要,在较短的时间里,地下水位迅速下降,大部分机井不能正常供水,势必给工农业生产带来较大的损失。

(二)节约用水开展的广度和深度还很不够。一是农业供水工程老化退化严重,工程配套程度较差。据统计,目前全市引黄干渠工程配套率为95%,支渠为5%,田间配套率仅为20%,全市灌溉利用系数仅为50%左右,远远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70%—80%的水平,农业灌溉用水比重较大,占全部用水量的76%,大水漫灌现象普遍存在,因此,农业节水潜力很大。二是工业生产及生活节水刚刚起步,多数企业对节水用水说的多,做的少,城市居民的节水意识还有待于提高。三是节水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制约了节水的广泛开展和节水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

(三)水污染程度不断加剧,影响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目前全市共有地表水质监测站8处,地下水质检测站16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不合理排放,农药、化肥的大量施用,污水浇灌等行为,使得地表水、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污染。水质监测的数据表明,我市已有好几处小区域浅层地下水因地表污水下渗,形成二次污染,严重影响了城乡人民的身心健康。在河流分布上,马颊河为重度污染,卫运河、徒骇河为严重污染;在区域分布上,东阿绝大部分水质优良,茌平、阳谷地下水质较差。

(四)水务管理体制不完善,影响了水资源的管理。“多龙治水”,职责不清,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人为浪费。当前根据国家对水资源管理的要求及全国水务一体化管理的进程,我市水资源紧张的现状,迫切要求加强水资源管理,切实实现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而我市只有高唐、阳谷实现了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其他县、市仍然实行城乡水务分部门管理,这种水务管理体制很不适应新形势下水资源管理的需要,制约了水资源管理水平的提高。 综上所述,我市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管理方面问题十分突出,而且日益加剧。一方面,水资源严重短缺,潜伏着“水荒”危机;另一方面,管理不协调,浪费严重。而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认识有差距,措施不到位。一是广大干部群众对我市的水资源状况缺乏认识,不少同志背上了引黄优势的包袱,盲目的依赖黄河,总认为“靠着大黄河,年年有水喝,年年大丰收,年年不挨饿”,思想麻痹,蛮不在乎,对节水缺乏危机感和紧迫感。二是在工作指导上,部分基层干部仍然是“重开源轻节流”,“重建设轻管理”的工作方法。三是引黄用水管理失控。送水、配水、收费处于低层次管理状态,引黄灌溉在一定意义上仍然是“大锅水”,群众认为“节水不节支,不用白不用”。因此,在生产和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相当严重且普遍。四是存在急功近利短期行为。有些基层干部对节水工作不感兴趣,他们只求眼前“丰收”,不图惠及子孙,不能真正铺下身子抓节水工作。

三、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几点建议

为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结合当前我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应开源节流,尽最大能力拦蓄天然水,科学调度地表水,合理开发地下水,适当引用外来水。

(一)强化宣传,增强全社会保护水资源的危机感和紧迫感。通过会议、电视、广播、报刊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水法》和节水工作的方针政策,宣传我市水资源严重缺乏的现状及节水的先进典型;宣传节约用水功在当代,惠及子孙的重大意义。通过宣传教育,使各级领导和社会各个层面能够认识到水是工业的命脉,农业的血脉,是服务业和城市建设的重要能源,以改变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天上下、地下流”的陈旧观念,强化商品水意识,使节水变为全民的自觉行动。同时,要形成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危害,谁赔偿的良好习惯,在全社会形成惜水、节水、保护水的良好氛围。

(二)大力防治水污染,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一是对排污企业进行严格监控,杜绝偷排偷放行为,对污染严重的企业,采取关停并转或兴建污水处理设施等措施,使其达标排放。二是要加大投资,增建城市污水处理厂,对城市污水分质处理,充分考虑中水回用,不断提高水循环利用率。三是要加强建设项目的水资源论证工作,充分考虑水环境的承载能力,以水定发展,量水调结构,禁止和限制高耗水和高污染产业项目的发展,扶植耗水量少,符合环保标准的高新技术产业。四是对新建、扩建、改建项目,必须采用先进的节水设施和节水工艺。五是对洗浴、游泳、人工嬉水场所、洗车等几乎是“全天候”营业的服务业要重点监察,看其是否采取有效节水措施。

(三)强化蓄水工程建设,确保水资源的采补平衡。客水资源的充分利用,即可缓解供需矛盾,又能补充地下水资源,是合理开发水资源,使地下水达到采补平衡,防止地下水漏斗面积继续扩大的良策。通过大力建设平原水库、河道闸、梯级拦蓄和蓄水坑塘,增加蓄水工程的调节能力,尽可能地拦蓄天然水,特别是缺水严重的西部县(市),应结合实际,对乡镇村庄进行蓄水规划,将蓄水工程建设当作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四)狠抓节约用水,努力建设节水型社会。一是要强化全社会的节水意识,全面贯彻落实山东省人民政府第160 号令发布的《山东省节约用水办法》,尽快出台《聊城市节约用水办法》,规范全市人民的节水行为。二是要用经济杠杆调整人们的用水行为,安装和完善计量设施,加强测水量水管理,严格执行计划用水,超计划用水按照累进加价制度交纳水费和水资源费,加强水费成本核算,合理调整水价。三是污水资源化是节水工作今后发展的方向,我市应建设管网,将处理后的污水用于道路、绿地广场、公园等地方的喷洒、冲洗、绿化,代替自来水。另外,电力、造纸、化工等行业用水量大,而对水质的要求不高,也可用处理后的污水代替部分自来水及深井水,这样就能降低城市新水取用量,达到水资源合理、高效利用。四是要加强农村供水管理,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大力推广畦灌、渠灌、管灌、喷灌等节水灌溉和地膜覆盖、施用抗旱剂、秸杆还田等农业技改,促进先进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

(五)完善管理体制,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要借鉴水务改革先进地市的经验,深入开展水务管理体制改革,排除因管理体制不完善造成的各种障碍,尽快实行全市城乡一体化管理,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为加强水资源管理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使“江北水城”率先成为全省乃至全国节水和保护水资源的先进典型。

Ⅱ 创业项目介绍怎么写

面对的对象不同,介绍的内容也不相同。先给你一个例文。

****工程项目简介

一、项目概况

*****工程是指由****水库引水,黄河南北两岸各建一条干渠及支斗渠等田间配套工程组成,主要解决该地区黄河河谷两岸灌溉及人畜饮水问题,该工程是我省“十五”计划重点水利工程。

项目区位于青海省境内黄河干流公伯峡水电站下游的两岸阶地上,隶属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化隆回族自治县等两个少数民族县。该地区降水量为259.4mm,蒸发量2206.4mm,沟河多为季节性河流,气候干旱,素有“干循化”之称。项目区现有人口8.3万人,7.03万头(只)牲畜,其中2.18万人贫困,人畜饮水困难。项目区由于缺水,经济发展缓慢,群众生活条件艰苦,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长期以来制约区内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兴建该工程,不仅是该地区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脱贫致富的前提,也是黄河河谷两岸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是这一地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环境改善的希望所在。

二、工程主要建设内容、投资、效益

该工程建设主要内容是北干渠长26.36km,设计流量为3.4m3/s;南干总长31.36km,设计流量为4.8m3/s;支渠66条,126.7 km。

工程建设总投资为35499万元,工期为3年。

工程建成后,控制灌溉面积为10.93万亩,其中黄河北岸5.04万亩,南岸为5.89万亩。工程无复杂的技术问题,技术上可行的。工程的兴建将极大地改善撒拉族、回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能使2.18万人脱贫致富,促进和发展民族地区经济,推动社会进步,同时可使黄河两岸绿树成荫,清水环绕,生态环境秀美。

三、前期工作情况

我省对******工程非常重视,为了提高设计质量,节省前期投资,我省于2001年5月采用向省内外招投标形式来开展该工程规划和项目建议书编制工作,这也是我省第一次采用向省内外公开招投标形式来开展前期工作。该工程规划和项目建议书由甘肃省水利设计院中标,2001年10月份完成。

2009年水土保持工程项目简介
作者:佚名 来源:水电局办公室 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08年07月15日

一、项目背景

****年,时任副总理的***同志批示:“丹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工作应及早规划,纳入南水北调中线总体方案”。历经两年的工作,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规划院、长江委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及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相互配合,于2004年12月编制完成《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以下简称《规划》)。2005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环保总局、国务院南水北调办会签同意将《规划》正式上报国务院。规划确定湖北省境内十堰地区8个县市丹江口、郧县、郧西、竹山、竹溪、房县、张湾区、茅箭区列入规划范围,2010年为近期项目对应的规划水平年。2006年2月,国务院批复了该规划,明确将规划中的近期项目纳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体方案,与总体工程同步实施。根据批复,我县共要实施16个项目区,包括我县的所有版图面积。总投资为3.08个亿,其中国家投资为1.5个亿。实施年限为四年。2007年开始,我县进入了该项目的实施阶段。

二、建设内容及规模

六个项目区涉及土门、城关、河夹、观音、涧池、马安、六郎、关防8个乡镇29条小流域115个村98178人,六个项目区总面积1174.41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613.38km2。初步拟定治理措施为:改粮梯836.46hm2;改果梯103 hm2,水土保持林草14282.62 hm2,其中:退耕还经济林5354.66hm2,还生态林5869.64hm2,荒山造生态林3273.32hm2,退耕还草45hm2;生态修复46115.24hm2。修建各类水利工程:谷坊90座,蓄水池330口,沉沙池495口,沟渠57.1km,田间道路28.9km,疏溪固堤17.4km,其中:新建河堤11km,整治河堤6.4km, 整治塘堰11座。辅助措施:沼气池267口,省柴灶446个。

三、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工程总投资13191.98万元,其中:国家投资6595.99万元,地方配套6595.99万元。

四、建设年限

六个项目区建设期为二年(2009年至2010年)。

五、项目效益评价

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减少泥沙258.96万吨,年增加蓄水能力1809.77万方,林草覆盖率可增加到86.77%;可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0048.48万元,大大改善项目区的生态环境,提高了当地农民收入,进一步为南水北调优化了水质。

六、项目进展情况

1、前期工作完成情况

可研报告已经评审,正在修改过程中

2、计划安排情况

等待计划下达后安排

3地方资金落实及完成情况

无地方配套资金

七、要求及建议
请采纳答案,支持我一下,谢谢。

Ⅲ 谁会写创业项目分析报告

一、项目摘要。项目内容的摘要性说明,包括项目名称、建设单位、建设地点、建设年限、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投资估算、运行费用与效益分析等。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三、市场(产品或服务)供求分析及预测(量化分析)。主要包括本项目区本行业(或主导产品)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现有生产(业务)能力调查与分析、市场需求调查与预测等。

四、项目承担单位的基本情况(原则上应是具有相应承担能力和条件的事业单位)。包括人员状况,固定资产状况,现有建筑设施与配套仪器设备状况,专业技术水平和管理体制等。

五、项目地点选择分析。项目建设地点选址要直观准确,要落实具体地块位置并对与项目建设内容相关的基础状况、建设条件加以描述,不可以项目所在区域代替项目建设地点。具体内容包括项目具体地址位置(要有平面图)、项目占地范围、项目资源、交通、通讯、运输以及水文地质、供水、供电、供热、供气等条件,其它公用设施情况,地点比较选择等。

六、生产(操作、检测)等工艺技术方案分析。主要包括项目技术来源及技术水平、主要技术工艺流程与技术工艺参数、技术工艺和主要设备选型方案比较等;

七、项目建设目标(包括项目建成后要达到的生产能力目标或业务能力目标,项目建设的工程技术、工艺技术、质量水平、功能结构等目标)、任务、总体布局及总体规模;

八、项目建设内容。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土建工程、田间工程、配套仪器设备等。要逐项详细列明各项建设内容及相应规模(分类量化)。土建工程:详细说明土建工程名称、规模及数量、单位、建筑结构及造价。建设内容、规模及建设标准应与项目建设属性与功能相匹配,属于分期建设及有特殊原因的,应加以说明。水、暖、电等公用工程和场区工程要有工程量和造价说明。田间工程:建设地点相关工程现状应加以详细描述,在此基础上,说明新(续)建工程名称、规模及数量、单位、工程做法、造价估算。配套仪器设备:说明规格型号、数量及单位、价格、来源。对于单台(套)估价高于5万元的仪器设备,应说明购置原因及理由及用途。对于技术含量较高的仪器设备,需说明是否具备使用能力和条件。配套农(牧、渔)机具:说明规格型号、数量及单位、价格、来源及适用范围。大型农(牧、渔)机具,应说明购置原因及理由及用途。

九、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依据建设内容及有关建设标准或规范,分类详细估算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并汇总,明确投资筹措方案。

十、建设期限和实施的进度安排。根据确定的建设工期和勘察设计、仪器设备采购(或研制)、工程施工、安装、试运行所需时间与进度要求,选择整个工程项目最佳实施计划方案和进度。

十一、环境保护。对项目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提出处理方案和工程措施及造价。

十二、项目组织管理与运行。主要包括项目建设期组织管理机构与职能,项目建成后组织管理机构与职能、运行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人员配置等;同时要对运行费用及新分析,估算项目建成后维持项目正常运行的成本费用,并提出解决所需费用的合理方式方法。

十三、效益分析与风险评价。对项目建成后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测算与分析(量化分析)。特别是对项目建成后的新增固定资产和开发、生产能力,以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如社会供种量,带动多少农户、多大区域经济发展等)等进行量化分析;

十四、有关证明材料(承担单位法人证明、有关配套条件或技术成果证明等)。

Ⅳ 洪涝灾害形成的原因 洪涝灾害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形成原因:

一、自然条件

气候异常,降水集中、量大:中国降水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大,一般年份雨季集中在七、八两个月,中国是世界上多暴雨的国家之一,这是产生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洪水是形成洪水灾害的直接原因。只有当洪水自然变异强度达到一定标准,才可能出现灾害。主要影响因素有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地形地势。

二、社会经济条件

只有当洪水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方才能成灾。受洪水威胁最大的地区往往是江河中下游地区,而中下游地区因其水源丰富、土地平坦又常常是经济发达地区。

三、城市洪灾形成的原因,一到夏天,很多城市发生严重的洪涝灾害,原因有以下几点:

1:夏天雨水多。

2:城市雨水比农村多。城市的“雨岛效应”(城市温度高,上升气流多,雨水多),城区的年降雨量比农村地区高5%到10%。

3:城市地表覆盖多是隔水层,不透水。雨水多了后排不掉。

4:虽然有下水道,但是“国外的下水道可以跑汽车”(不信,去看美国大片),我们的下水道只能藏老鼠。地上21世纪,地下上世纪50年代。城市规划建设重地上,重看得到的,重面子,轻地下,轻基础,轻底子。

5:城市地势低,外来洪水容易入侵。城市往往建设在地势地平的地方,导致外来水量多,自然排水不易。

6:城市预防及应对灾害能力不足,机械排水能力不足。

从整个流域上、中、下游、山区、平原、丘陵、洼地全面规划和治理,做到河库相通,塘堰相连,大、中、小水利工程结合起来,化水患为水利。此外,还需注意如下具体措施:

(一)实行深沟、高畦耕作,可迅速排除畦面积水,降低地下水位,雨涝发生时,雨水及时排出。

(二)洪涝发生前,如作物接近成熟,应组织力量及时抢收,以免洪涝损失。

(三)洪涝灾害发生过程中,要利用退水清洗沉积在植株表面的泥沙,同时要扶正植株,让其正常进行各种生理活动,尽快恢复生长。

(四)洪涝灾害过后,必须迅速疏通沟渠,尽快排涝去渍。还要及时中耕、松土、培土、施肥、喷药防虫治病,加强田间管理。如农田中大部分植株已死亡,则应根据当地农业气候条件,特别是生长季节的热量条件,及时改种其它适当的作物,以减少洪涝灾害损失。

(五)旱地怕涝作物要采取联片种植,做到排灌分家,避免水田和旱田用水相互矛盾。

(4)田间配套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扩展阅读:

本世纪以来,世界各国曾先后发生过近40次特大洪涝灾害,每次都导致上万人的死亡和千百万人的流离失所。在近几十年中,洪涝发生频次与灾害损失都在逐年增加。

中国自古就是洪涝灾害严重的国家。据不完全统计,在从公元前206年到1949年的2155年间,共发生较大水灾1092次,死亡万人以上水灾每5—6年即出现一次,这种局面到现代尚无根本的改变。

洪涝灾害不但直接引起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造成一系列其它灾害如滑坡、泥石流、疫病的出现。中国的雨涝1951—1990年。中国平均每年发生严重洪涝灾害5.9次,平均受灾面积667万公顷,其中成灾面积470万公顷,死亡三四千人,倒塌房屋200余万间。

1991年全国有25个省、市、区发生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农作物受灾面积2400万公顷,死亡5133人,倒塌房屋498万间,直接经济损失达799亿元。

主要的雨涝区分布在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以东,这个地区又被南岭、大别山—秦岭、阴山分割为4个多发区。中国西部少雨,仅四川是雨涝多发区。

Ⅳ 项目简介怎么写

思路和写作要点:应该按照整体的规划进行分析,然后根据项目的实质内容作出一定的条理性分析,最后给出自己的想法。

一、项目概况

公伯峡水库灌区工程是指由公伯峡水库引水,黄河南北两岸各建一条干渠及支斗渠等田间配套工程组成,主要解决该地区黄河河谷两岸灌溉及人畜饮水问题,该工程是我省“十五”计划重点水利工程。

项目区位于青海省境内黄河干流公伯峡水电站下游的两岸阶地上,隶属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化隆回族自治县等两个少数民族县。该地区降水量为259.4mm,蒸发量2206.4mm,沟河多为季节性河流,气候干旱,素有“干循化”之称。

项目区现有人口8.3万人,7.03万头(只)牲畜,其中2.18万人贫困,人畜饮水困难。项目区由于缺水,经济发展缓慢,群众生活条件艰苦,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长期以来制约区内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

因此,兴建该工程,不仅是该地区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脱贫致富的前提,也是黄河河谷两岸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是这一地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环境改善的希望所在。

二、工程主要建设内容、投资、效益

该工程建设主要内容是北干渠长26.36km,设计流量为3.4m3/s;南干总长31.36km,设计流量为4.8m3/s;支渠66条,126.7 km。

工程建设总投资为35499万元,工期为3年。工程建成后,控制灌溉面积为10.93万亩,其中黄河北岸5.04万亩,南岸为5.89万亩。工程无复杂的技术问题,技术上可行的。

工程的兴建将极大地改善撒拉族、回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能使2.18万人脱贫致富,促进和发展民族地区经济,推动社会进步,同时可使黄河两岸绿树成荫,清水环绕,生态环境秀美。

三、前期工作情况

我省对公伯峡水库灌区工程非常重视,为了提高设计质量,节省前期投资,我省于2001年5月采用向省内外招投标形式来开展该工程规划和项目建议书编制工作,这也是我省第一次采用向省内外公开招投标形式来开展前期工作。

该工程规划和项目建议书由甘肃省水利设计院中标,2001年10月份完成。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