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1. 关于环境保护的资料或网站帮帮忙找找看告诉我,谢谢各位.
主要参考文献
[1]刘天齐等,环境保护概论.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2]解振华.我国环保事业的回顾与展望.中国环境报,1999-09-09
[3]解振华.全面开创新世纪我国环保工作的新局面.环境保护,2001(1)
[4]解振华.中国环境保护战略与对策.中国环境管理,2001(1):4~7
[5]上海第一医学院环境卫生病教研室.环境与健康.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1
[6]姚文贵等.环境保护趣览.北京:新时代出版社,1999
[7]刘君卓等. 居住环境和公共场所有害因素及其防治.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8]胡经之等.威胁人类存亡的定时炸弹——环境荷尔蒙.深圳:海天出版社,1999
[9]叶文虎.可持续发展引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10]戴星翼.走向绿色的发展.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11]Worl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Our Common Future,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
[12]张文学,杨立刚.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观.前沿论坛,2002(10):47—51
[13]钱易,唐孝炎主编.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4]伊恩?莫法特.可持续发展——原则、分析和政策.宋国君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2
[15]秦大河,张坤民,牛文元.中国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16]蒋志刚,马克平,韩兴国.保护生物学.浙江: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17]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生物多样性研究系列专著1——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原理
与方法.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18]刘云国,李小明主编.环境生态学导论.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0
[19]赵章元.中国近岸海域环境分区分级管理战略.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张洪主编.中学教师实用地理手册.北京:北京科技出版社,1987
[21]2002年中国海洋环境公报.北京:国家海洋局,2003
[22]刘天齐主编.环境保护(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23]杨国清主编.固体废物处理工程.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24]芈振明等.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修订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杜
[25]聂永丰主编.三废处理工程技术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26]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燃煤电场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新型建筑材料,1996(3):13~18
[27]秦大河,张坤民,牛文元主笔.中国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28]祝学礼,徐文龙.我国固体废物污染与无害化处理技术.卫生研究,2002.31(4):331~332
[29]陈英旭.环境学.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
[30]张邦俊,翟国庆.环境噪声学.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
[31)王建龙.环境工程导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32]殷维君主编.环境保护基础.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
[33]郑楚光等编著.温室效应及其控制对策.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1
[34]朱庚生.环境管理学.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0
[35]叶文虎.环境管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6]李康.环境政策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37]张宝杰.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
[38]诸大建.超常规发展环境产业.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
[39]李焰.环境科学导论.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0
[40]张承中.环境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
[41]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环境与发展评论:第一卷.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42]张建文,张海燕.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优化方案.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1.14(4)
[43]王炳华,赵明.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0,12(6):13—17
[44]刘五英,黄秀梅,华北地质矿产杂志,1996,11(2):24
[45]王炳华,赵明,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1,13(2):17~21
[46]陆书玉主编.环境影响评价(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7]丁桑岚主编.环境评价概论.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48]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监督管理司编.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培训教材.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0
[49]郭子义,韦薇主编.环境化学概论(修订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0]张合平,刘云国主编.环境生态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51]延森著.徐有刚译.环境管理与环境认证.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1996
[52]夏青等著.环境管理体系.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53]孟宪国主编.环境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教程.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
[54]中国进出口质量认证中心编.IS0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审核.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0
[55]朱慎林,赵毅红,周中平编著.清洁生产导论.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56]刘静玲主编.绿色生产与未来(环境教育丛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57]汪应洛,刘旭著.清洁生产.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
[58]闵恩泽等著.绿色化学技术.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59]黄震方,祝晔等.关于旅游业实施清洁生产的初步探讨.经济地理,2003,23(1)
[60]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
[61]建筑施工厂界噪声限值(GBl2523-90)
[6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1995)
[63]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l2348-90)
[6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放射防护规定)(GB8703-88)
[6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
[66](1S014001 GB/T 24001--1996).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1996
[67](1S014001 GB/T 24004--1996).环境管理体系——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
[68](1S014010 GB/T 24010--1996).环境审核指南——通用原则.1996
1996
[69](1S014011 GB/T 24011--1996).环境审核指南——审核程序——环境管理体系审核.1996
2. 关于环境保护的书(买书 ,旧书也行)
主要参考文献
[1]刘天齐等,环境保护概论.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2]解振华.我国环保事业的回顾与展望.中国环境报,1999-09-09
[3]解振华.全面开创新世纪我国环保工作的新局面.环境保护,2001(1)
[4]解振华.中国环境保护战略与对策.中国环境管理,2001(1):4~7
[5]上海第一医学院环境卫生病教研室.环境与健康.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1
[6]姚文贵等.环境保护趣览.北京:新时代出版社,1999
[7]刘君卓等. 居住环境和公共场所有害因素及其防治.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8]胡经之等.威胁人类存亡的定时炸弹——环境荷尔蒙.深圳:海天出版社,1999
[9]叶文虎.可持续发展引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10]戴星翼.走向绿色的发展.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11]Worl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Our Common Future,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
[12]张文学,杨立刚.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观.前沿论坛,2002(10):47—51
[13]钱易,唐孝炎主编.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4]伊恩?莫法特.可持续发展——原则、分析和政策.宋国君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2
[15]秦大河,张坤民,牛文元.中国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16]蒋志刚,马克平,韩兴国.保护生物学.浙江: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17]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生物多样性研究系列专著1——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原理
与方法.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18]刘云国,李小明主编.环境生态学导论.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0
[19]赵章元.中国近岸海域环境分区分级管理战略.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张洪主编.中学教师实用地理手册.北京:北京科技出版社,1987
[21]2002年中国海洋环境公报.北京:国家海洋局,2003
[22]刘天齐主编.环境保护(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23]杨国清主编.固体废物处理工程.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24]芈振明等.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修订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杜
[25]聂永丰主编.三废处理工程技术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26]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燃煤电场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新型建筑材料,1996(3):13~18
[27]秦大河,张坤民,牛文元主笔.中国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28]祝学礼,徐文龙.我国固体废物污染与无害化处理技术.卫生研究,2002.31(4):331~332
[29]陈英旭.环境学.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
[30]张邦俊,翟国庆.环境噪声学.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
[31)王建龙.环境工程导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32]殷维君主编.环境保护基础.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
[33]郑楚光等编著.温室效应及其控制对策.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1
[34]朱庚生.环境管理学.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0
[35]叶文虎.环境管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6]李康.环境政策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37]张宝杰.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
[38]诸大建.超常规发展环境产业.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
[39]李焰.环境科学导论.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0
[40]张承中.环境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
[41]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环境与发展评论:第一卷.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42]张建文,张海燕.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优化方案.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1.14(4)
[43]王炳华,赵明.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0,12(6):13—17
[44]刘五英,黄秀梅,华北地质矿产杂志,1996,11(2):24
[45]王炳华,赵明,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1,13(2):17~21
[46]陆书玉主编.环境影响评价(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7]丁桑岚主编.环境评价概论.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48]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监督管理司编.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培训教材.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0
[49]郭子义,韦薇主编.环境化学概论(修订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0]张合平,刘云国主编.环境生态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51]延森著.徐有刚译.环境管理与环境认证.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1996
[52]夏青等著.环境管理体系.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53]孟宪国主编.环境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教程.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
[54]中国进出口质量认证中心编.IS0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审核.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0
[55]朱慎林,赵毅红,周中平编著.清洁生产导论.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56]刘静玲主编.绿色生产与未来(环境教育丛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57]汪应洛,刘旭著.清洁生产.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
[58]闵恩泽等著.绿色化学技术.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59]黄震方,祝晔等.关于旅游业实施清洁生产的初步探讨.经济地理,2003,23(1)
[60]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
[61]建筑施工厂界噪声限值(GBl2523-90)
[6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1995)
[63]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l2348-90)
[6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放射防护规定)(GB8703-88)
[6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
[66](1S014001 GB/T 24001--1996).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1996
[67](1S014001 GB/T 24004--1996).环境管理体系——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
[68](1S014010 GB/T 24010--1996).环境审核指南——通用原则.1996
1996
[69](1S014011 GB/T 24011--1996).环境审核指南——审核程序——环境管理体系审核.1996
3. 赣州地质学校的校友风采
313班,现任安徽省地勘局第一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副院长,总工程师。
主持或参加的项目主要有:安徽省淮北平原浅层地下水资源评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淮北市隐伏岩水资源管理模型研究(地矿部科技成果四等奖)、新一轮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安徽部分)(国土资源部科技成果一等奖)、江淮分水岭严重缺水地区地下水资源评价(省地矿局科技成果一等奖),安徽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安徽省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安徽省大中型闭坑矿山环境地质问题调查,安徽省西北部地热资源调查评价,1/10万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安徽省辖城市地下水应急水源地潜力评价,合肥市浅层地温能调查评价,安徽省天柱山地质公园申报等。
发表的论文主要有:淮北市隐伏岩溶水特征及水资源管理研究(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文集,1993),淮北、阜阳、宿州、蚌埠四城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问题与对策(安徽地质,1997),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方法讨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0),安徽省地下水资源评价及战略研究(安徽地质,2007),(安徽天柱山地质公园遗迹及其科学价值(安徽地质,2007),安徽省重要城市地下水应急供水水源地现状研究(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0),舒城市东部地区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与污染分析(地下水,2011)等。 王林清 赣州地质学校83级岩矿分析专业604班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学生工作处处长(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1991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毕业后留校工作,在职继续攻读研究生,2002年获硕士学位,2002年12月被评为副研究员,2008年6月获博士学位。
王林清博士在作论坛讲座
现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副教授,高等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学生工作处处长(校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兼)。
主要社会兼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教育分会理事、湖北高校学生工作研究会秘书长、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学籍管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湖北省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委员会常务理事。
王林清博士长期从事高校教学、科研与学生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与管理(教育管理、学生事务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先后主持和参与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学校科研项目10余项,曾获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出版有专著《亲历康博思:大学新生完全手册》(副主编,2004年12月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被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生工作研究分会评为2008年度全国高校学生工作优秀学术成果特等奖)、《管理经济学》(副主编,2007年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项目质量管理》(副主编,2008年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等书。
公开发表论文20多篇,其中《高校招生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被国家教育部高校学生司、中国高校招生研究会评为全国高校招生优秀论文,《构建服务型学生工作新体系的实践与探索》被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生工作研究分会评为2008年度全国高校学生工作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2010年获湖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戴世坤(赣州地质学校82级物探专业215班)
男,1964年10月生, 博士后,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1991年7月获得中国地质大学硕士学位,1994年7月获得青岛海洋大学理学博士学位,1997年2月于石油大学(北京)完成博士后研究,留校工作至今。研究方向:1、电磁勘探数据处理、数值模拟、反演成像和综合解释;2、震电理论及应用;3、地球物理勘探综合信息处理、反演成像和综合解释;4、计算可视化、人机交互和应用软件开发。讲授课程:1、普通物探(本科);2、地球物理勘探原理(研究生);3、综合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与技术(研究生)。发表论文2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3项。
著作及论文:
1. 戴世坤、罗延钟,1993年,二维地电模型多参数反演方法及其在MT测深中的应用,地球物理学报,36(6);
2. 董树文、戴世坤,1993年,大别山碰撞造山带基本结构,科学通报,38(6);
3. 戴世坤,1996年,用视模型空间对比进行地球物理反演,地球物理学报,39(4);
4. 戴世坤、徐世浙,1997年,MT二维和三维连续介质快速反演,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第四期;
5. 戴世坤、牟永光,1998年,双相介质中的震电效应和震电波场传播理论,第二届SEG/BEIJING 年会论文集
6. shizhe xu, 戴世坤, 2002.4,Calculation of electrical potentials along a longitudinal section of a 2-D terrain, geophysics,67(2)(进入三大检索);
7. 黄临平、戴世坤,2002年,复杂条件下3-D 电磁场有限元计算方法, 地球科学,27(6);
8. 杨辉、戴世坤,2002年,综合地球物理反演综述,地球物理学进展,17(2);
9. 徐世浙、戴世坤,2002年,起伏地形位场快速延拓新方法,高校地质学报,27(2)
完成的主要科研成果:
1、 电磁勘探资料可视化、人机交互综合处理、成像和解释软件系统。已在国内各相关单位广泛推广应用,2000年2月,负责人;
2、 大地电磁场拟波动变换和成像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0年12月,负责人;
3、 大地电磁场拟波动变换和应用技术,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中青年创新基金项目。2000年12月,负责人;
4、 双相介质中的震电效应及震电波场传播理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3年1月,负责人。
获奖:
1、 中国复杂区油气地球物理勘探理论,教育部科技成果一等奖,2001年;
2、 油气储层地球物理理论与实验技术,北京市科技成果二等奖,2002年;
大别山大地电磁测深研究报告,地矿部科技成果三等奖,1993年。 研究领域
高能天体物理(伽玛暴,软重复伽玛暴,TeV blazar, 高能宇宙射线);
暗物质间接探测(相关)理论研究
教育背景
2003.9-2005.9: 紫金山天文台,攻读博士学位(2006.3获博士学位)
2000.9-2003.7: 南京大学天文系,攻读硕士学位
1996.9-2000.7: 长安大学雁塔校区,测绘工程系学习,获工学学士学位
1992.9-1996.7: 南方工业学校,中专
出国学习工作
2009.12-2010.3: University of Nevada, Las Vegas: 短期访问学者
2007.9-2009.11: University of Copenhagen: 独立博士后
2005.11-2007.8: Hebrew University: 博士后
2004.9-2005.8: University of Nevada, Las Vegas: 访问学者、学生
工作经历
2010.4-: 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
2009.12-2010.3: University of Nevada, Las Vegas, 短期访问学者
2007.9-2009.11: University of Copenhagen, 独立博士后
2005.11-2007.8: Hebrew University, 博士后
专利与奖励
2009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
2008年中科院优秀博士论文
2007.6: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 new hot paper
2004年中科院院长(特别)奖
出版信息
在“伽玛暴”和“暗物质”间接探测相关领域发表(或已投稿)SCI科研论文、综述40余篇,被他引数百次(ADS)。
发表论文
代表性工作:
(1)于2002年首先发现了GRB 990123的反向激波区域是磁化的 (Fan et al. 2002),为伽玛暴的磁化外流体模型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2)于2005年独立提出滞后内激波(late internal shock)模型来解释GRB余辉中X射线闪耀现象(Fan & Wei 2005)。
(3)于2006年中总结出了Swift卫星发现的GRB X射线余辉的代表性图象并给出了理论解释框架(Zhang, Fan & Dyks et al. 2006).
(4)于2006年率先指出GRB的X射线余辉和光学余辉的拐折不一致现象不能用主流的能量注入模型甚至任何已知简单模型来解释(Fan & Piran 2006, MNRAS, 369, 197)。该疑难现在得到了一致公认并/但尚待解决。
(5)首次指出GRB的正向激波同步辐射而不是通常认为的逆康普顿散射可能成为Fermi卫星LAT探测器的主要光子来源(Zou, Fan & Piran 2009). 该预言得到了现阶段Fermi-LAT观测的支持。
科研活动
科研项目
1. 黑洞以及其它致密天体物理的研究 (-2013), 科技部973项目, 第四课题组骨干成员
2..费米卫星时代的伽玛暴外流体的物质组分研究(2011.1-2013.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主持
参与会议
2004.12以来参加过在美国,以色列,意大利,荷兰,法国,瑞典,以及中国南京,北京等地举办的国际学术会议或研讨班10多次,做口头报告约10次。
被邀请成为国际会议Prompt GRB 2011 workshop 的科学委员会成员。
合作情况
和境外的有共同兴趣的观测/理论同行(如以色列希伯来大学的Tsvi Piran, 意大利国立天体物理研究所的Stefano Covino, 在英国工作的日本同行Shiho Kobayashi,在美国内华达州立大学任教的Bing Zhang)建立了长期且稳定的合作关系。 一九八七年毕业于赣州地质学校地质专业(127班)
现任贵州财经学院经济学院院长。中共党员,教授,硕士生导师,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博士后,2008年网易“100名经济学家会诊中国”成员之一,“宁波银行全员造富神话”独家分析人,曾获湖南省第五届青年社会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和复旦大学“光华”奖学金等,贵州省第一任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先后成功地承办了一系列重大学术会议: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四届全国马克思主义院长论坛、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第八次学科论坛),现为贵州财经学院经济学院院长,原浙江师范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助理。
2009年7月参加国家教育部组织的赴美国考察团,2010年11月应邀赴日本早稻田大学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并作大会发言,2010年12月31日应邀参加第二届贵州省委决策咨询博士高端论坛并作大会发言。先后在《金融研究》、《经济学动态》、《统计研究》、《国际金融研究》、《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思想理论教育导刊》、《中国高等教育》及《复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00多篇,研究方向为货币理论与政策。
主要科研成果
1.范方志.西方中央银行独立性理论的发展及其启示[J].金融研究,2005(11)[金融与保险(人大复印资料),2006(08)]. 2.范方志,汤玉刚.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公共财政还是公共选择[J].复旦学报,2007(03) (该文被《新华文摘》引用).
3.范方志.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的发展与演变[J].金融研究(实务版),2007(05).
4.范方志,张耿庆.中国技术创新政府干预的理论依据[J].统计研究,2004(11).
5.范方志,张立军.中国地区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研究[J].金融研究,2003(11).
6.范方志.通货膨胀目标制:理论,实践及其启示[J].国际金融研究,2008(02).
7.范方志.2007年我国货币政策述评[J].经济学动态,2008(06).
8.范方志,赵大平.人民币汇率变化及其传递对中国外贸平衡影响的实证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02).
9.范方志,刘望,陈交辉,郑必清.我国助学贷款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高等教育,2000(23)(该文入编《三湘青年优秀学术论文集》).
10.范方志.西方中央银行独立性理论的发展及其启示[J](该文原发表于《金融研究》2005年11期).金融与保险(人大复印资料),2006(08).
11.范方志,麻勇爱.旅游消费信贷初探[J].旅游学刊,2006(11).
12.范方志,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8年年会综述[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8(5).
13.范方志,李璐媚.美国次贷危机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 财经问题研究,2008(9)(被国研网转载).
14.范方志,李海海,苏国强.中国中央银行独立性与政治经济周期的实证分析[J].社会科学,2005(11).
15.范方志,苏国强.中国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研究[J].经济纵横,2005(10).
16.范方志.入世,不确定性与居民消费[J].消费经济,2002(06).
17.范方志,杨海水.“理性党派信徒”政治经济周期理论及其实证分析——兼论中央银行独立性[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8(02).
18.范方志,加强《资本论》研究,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8年学术年会综述[J].当代经济研究,2008(10).
19.范方志,毛晋生.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注资股改上市和道德风险.社会科学辑刊,2004(06).
20.范方志.市场经济呼唤存款保险制度[J].经济纵横,1999(06).
21.范方志.完善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制度的对策思考[J].经济纵横,2006(10).
22.伍柏麟,范方志.新制度经济学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4(01).
23.范方志,汤玉刚,齐行黎.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路径和动力[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04).
24.范方志,刘望,陈交辉,郑必清.我国助学贷款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修改稿)[J].经济研究参考,2000(114).
25.范方志,毛晋生.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注资股改观点述评[J].国有资产管理,2004(10).
26.范方志. 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国际实践及其启示(被人大复印资料《金融与保险》(2006年第5期)全文转载)[J].投资研究,2008(01).
27.范方志.我国小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纵横,1999(06).
28.范方志.货币政策制度国际比较与我国货币政策制度完善[J].东南学术,2006(05).(该文题目被列入《新华文摘》(2006年22期)报刊文章篇目辑览)。
29.范方志,张立军.以金融结构的优化促进西部产业结构的调整[J].中国国情国力,2004(03).
30.范方志,汤玉刚,虞拱辰.反思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演变:一个建设性分析框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7(05).
31.范方志.通货膨胀目标制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7(62).
32.范方志,谭燕芝,郭英.论跨域消费[J].消费经济,2003(05).
33.范方志. 美国次贷危机的发展演变及其启示[J].宁夏社会科学,2008(03).
34.范方志,周陈曦.新旧两类农村金融机构比较研究[J].经济纵横,2008(11).
35.范方志.亚洲金融危机与中国金融改革[J].开放导报,1999(12).
36.范方志,苏国强.美国次级房贷市场危机及其启示[J].中国国情国力,2007(12).
37.范方志,汤玉刚,齐行黎.国内外银行业聚集上海动因的实证研究[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4(05).
38.范方志,汤玉刚.政府间纵向分权的契约性质:——以浙江强县扩权、强镇扩权为例[J].财经问题研究,2007(11).
39.范方志,李海海.中央银行独立性与政治经济周期:中国的实证分析[J].科学.经济.社会,2005(04).
40.范方志. 美国次级房贷市场危机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01).
41.范方志,周剑.对外直接投资、外部经济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J].东岳论丛,2003(06)(该文被人大复印资料C7《高新技术产业化》2004年1期全文转载).
42.范方志,赵明勋.中国金融抑制与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3)(该文被人大复印资料《金融与保险》2004年第8期全文转载).
43.范方志.诺德豪斯—麦克雷模型及其实证分析[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7(05)(该文被人大复印资料《理论经济学》2008年第2期全文转载).
44.汤玉刚,范方志.财政规模决定:基于经验模型的经济学解释[J].财经研究,2005(10).
45.朱波,范方志,汤玉刚.出口退税中央、地方分担机制——运作原理、负面效应与机制优化[J].财经研究,2004(01).
46.朱波,范方志.金融危机理论与模型综述[J].世界经济研究,2005(06).
47.范方志.基于选举的政治经济周期理论及其实证分析——兼论中央银行独立性[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7(4).
48.范方志.我国中央银行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展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9(02).
49.范方志.金融监管、信息不对称与道德风险[J].宁夏社会科学,2009(06).
50.范方志.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贵州财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记实[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11).
51.范方志.对美国次贷危机不断恶化的反思[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0(01).
52..范方志.我国高校思政理论课部门名称和地位的科学界定[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03).
53..范方志.我国高校思政理论课部门名称和地位的科学界定[J]. 马克思主义文摘(人大复印资料),2011(02).
54..范方志.房地产价格波动、通货膨胀与收入分配差距[J].青海社会科学,2010(03).
55.范方志.我国高房价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1(03).
56.范方志.论通货膨胀[J]. 宁夏社会科学,2011(02).
参与课题及专著
1.主持2006年度博士后科学基金课题(一等资助5万元,中博基字[2006]15号)《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与农村和谐社会建设》[资助编号:20060390108](2006年1月-2007年6月); 2.主持2010年度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四十七批面上二等资助(三万元)课题《城市化、土地供给制度缺陷与我国房地产市场的非理性繁荣》(资助编号:20100470934)(2010年6月-2011年6月);
3.主持2006年度浙江省哲学社会规划常规性课题《行政级次与经济发展:浙江经验及其超越》[课题编号:06CGYJ24YBX],(2006年9月—2007年6月);
4.编著《当代货币政策:理论与实践》,三联出版社,2004年12月,第一作者;
5.专著《中央银行独立性:理论与实践》,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5月。
4. 2005年的全国劳模名单
湖北省拟推荐的2005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公示名单(122名)
彭明权 武汉烟草(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马江生 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第三炼钢厂连铸车间机长
邹洪斌 中国石化集团武汉石油化工厂焦化车间技术组长
张应天 武汉市第六医院名誉院长
鲁素珍 女 武汉市第二社会福利院护理部主任
毛建东 武汉市公安局巡逻民警处特警大队副大队长
陈菊琳 女 武汉市江岸区城市管理局车站环境卫生管理所清扫班班长
马 勇 武汉市邮政局投递公司彭刘杨路分公司邮递员
汪爱群 武汉中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庆圭 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教师
茅永红 武汉市江岸区百步亭花园社区管理委员会主任
唐春兰 女 湖北汽车运输总公司华中果品批发市场清洁队队长
严 俊 国营武昌造船厂副总工程师
吴少勋 劲牌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坤金 黄石市黄石港区信访办公室主任
曹龙文 大冶有色金属公司冶炼厂副总工程师
王新刚 湖北通达汽车零部件(集团)有限公司(万向集团)副董事长
余 峰 十堰市人民医院院长
张亚非 竹山县供电公司经理
王洪运 湖北洪城通用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维汉 沙隆达集团公司湖北大田化工公司经理
谢勋平 荆州市沙市一棉纺织有限公司工人
石体凤 女 荆州市沙市区解放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郑家宝 秭归县第二人民医院医生
杨自会 女 宜昌市环境卫生管理处厕管所所长
罗 梅 女 湖北清河纺织股份有限公司轮班教练
蒋红星 湖北枝江酒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庄 航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七一三工厂厂长
程 珑 湖北天鹅涂料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徐世友 襄樊市市政管理处下水道工
徐联合 湖北省电力公司南漳县供电公司供电班班长
张金玉 女 湖北省襄樊市第五中学教师
付再学 国营汉丹电器厂资产管理部主管
王国玖 荆门市京山华贝实业投资有限公司经济师
叶先翠 女 荆门市市容环卫局工人
吴俊元 鄂州吴城钢铁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张凤昌 女 湖北金梦达纺织有限公司挡车工
孙应安 孝感高新纺织有限责任公司招商引资办公室主任
何 健 孝感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一大队大队长
王旺林 湖北省华夏窑炉工业总公司工程师
胡华文 湖北祥云(集团)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金凌应 通城县人民医院院长
李季春 女 湖北天化麻业股份有限公司车间主任
秦章义 建始县公安局副局长
许 敏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
周国怀 仙桃市公安局国安大队大队长
李利平 天门公安局胡市派出所民警
贺梅安 女 潜江市殡葬管理所服务班班长
刘幼生 武汉钢铁(集团)焦化有限责任公司工人
毛炯辉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技术中心硅钢研究所工程师
匡开勋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商用车车身厂覆盖件作业部生产管理主任师
黄 华 神龙汽车有限公司武汉总厂通用技术处焊装维修工段机械技术员
张建荣 女 中国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江汉采油厂地质研究所所长
张曙光 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副总工程师
江小兵 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总工程师
郑胜武 武汉铁路分局江岸机务段司机长
段昌炎 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秦顺全 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朱 丹 铁道第四勘测设计院副总工程师
冯志高 中国三江航天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
刘锡汉 中国长江航运(集团)总公司总经理
刘怀汉 长江航道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钮新强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王祥明 中国建筑总公司第三工程局总承包公司北京分公司经理
柳焕章 华中电力调度(交易)中心工程师
赫加平 中船重工国营四0三厂班长
余少华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黄宏文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主任
陈敏明 湖北鄂钢股份有限公司转炉炼钢厂连铸工段工段长
罗群辉 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曹传林 湖北沪蓉西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总工程师
姚德华 武汉地质工程勘察院勘察设计室主任工程师
郑大玉 女 湖北省公安县邮政局夹竹园支局局长
罗 萍 女 湖北省电信有限公司荆门市分公司10000号客服中心主任
金红英 女 中国农业银行麻城市支行宋埠分理处储蓄员
吴继峰 武汉市青山区地方税务局科长
韩宗文 宜昌市国家税务局科长
钟国庆 鄂州市工商局城区分局执法大队副大队长
马善庭 湖北省襄南监狱水泥厂车间副主任
王绍洪 襄樊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副支队长
桂希恩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感染科博导
熊有伦 华中科技大学博导、中科院院士
黄从新 湖北省人民医院院长
姜德生 武汉理工大学光纤传感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罗忠秀 女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资丘镇淋湘溪小学教师
陈崇德 湖北省漳河工程管理局副总工程师
陈翠梅 女 中钢集团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研究室主任
侯振林 中国石化集团荆门石油化工总厂维修公司班长
张怀庆 中国冶金地质勘查工程总局中南局工程师
刘良炎 湖北省化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
李 婷 女 湖北省体育局网球运动管理中心网球运动员
丁建平 武汉市蔡甸区张湾街梅丰村苗圃技术员
伍亚媛 女 武汉裕大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细纱车间值车工
吴盛玉 武汉市洪山区和平乡铁机村村委会主任
杨裕忠 阳新县王英镇法隆村农民
吴志卫 竹溪县水坪镇金铜岭村茶场场长
周华平 十堰市经济作物研究所技术员
谢松柏 (监利县)湖北银欣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卢德炎 洪湖市德炎水产食品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主任
庄有焰 当阳市两河镇群丰村党总支书记
史光权 宜昌市夷陵区鸦鹊岭镇养猪场销售科长
杨遂胜 老河口市仙仙果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赵明贵 襄樊市襄阳区黄集镇温岗林场党支部书记、场长
涂元福 (钟祥市郢中镇)湖北金福祥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大金 荆门市东宝区栗溪镇金华村党支部书记
张家文 鄂州市古楼街庙鹅岭村党委书记
冷双德 孝感市孝南区杨店镇两河村农民
宋志荣 应城市杨岭镇团山村委会主任
范传勇 浠水县散花镇散花村农民
叶雪平 英山县红山镇屏峰村农民
陈志远 通山县大路乡宾兴会村农民
周明炎 (嘉鱼县)湖北联乐集团总裁
章永亭 (随州市)湖北楚威车桥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徐 德 (随州市)湖北省齐星汽车车身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长友 (恩施州)湖北长友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中伟 来凤县翔凤镇飞机乡万家塘村村委会主任
陈江启 仙桃市张沟镇双碾子村委会党支部书记
倪四发 天门市竟陵办事处东湖村党总支书记
邹康林 (潜江市)湖北华盛铝电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
沈 忠 湖北省种羊场场长
刘宗友 湖北省太子山林场职工
朱明秀 女 神农架林区木鱼镇三堆河村农民
5. 关于环境保护的资料
主要参考文献:
[1]刘天齐等,环境保护概论.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2]解振华.我国环保事业的回顾与展望.中国环境报,1999-09-09
[3]解振华.全面开创新世纪我国环保工作的新局面.环境保护,2001(1)
[4]解振华.中国环境保护战略与对策.中国环境管理,2001(1):4~7
[5]上海第一医学院环境卫生病教研室.环境与健康.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1
[6]姚文贵等.环境保护趣览.北京:新时代出版社,1999
[7]刘君卓等. 居住环境和公共场所有害因素及其防治.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8]胡经之等.威胁人类存亡的定时炸弹——环境荷尔蒙.深圳:海天出版社,1999
[9]叶文虎.可持续发展引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10]戴星翼.走向绿色的发展.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11]Worl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Our Common Future,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
[12]张文学,杨立刚.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观.前沿论坛,2002(10):47—51
[13]钱易,唐孝炎主编.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4]伊恩?莫法特.可持续发展——原则、分析和政策.宋国君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2
[15]秦大河,张坤民,牛文元.中国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16]蒋志刚,马克平,韩兴国.保护生物学.浙江: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17]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生物多样性研究系列专著1——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原理
与方法.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18]刘云国,李小明主编.环境生态学导论.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0
[19]赵章元.中国近岸海域环境分区分级管理战略.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张洪主编.中学教师实用地理手册.北京:北京科技出版社,1987
[21]2002年中国海洋环境公报.北京:国家海洋局,2003
[22]刘天齐主编.环境保护(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23]杨国清主编.固体废物处理工程.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24]芈振明等.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修订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杜
[25]聂永丰主编.三废处理工程技术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26]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燃煤电场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新型建筑材料,1996(3):13~18
[27]秦大河,张坤民,牛文元主笔.中国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28]祝学礼,徐文龙.我国固体废物污染与无害化处理技术.卫生研究,2002.31(4):331~332
[29]陈英旭.环境学.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
[30]张邦俊,翟国庆.环境噪声学.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
[31)王建龙.环境工程导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32]殷维君主编.环境保护基础.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
[33]郑楚光等编著.温室效应及其控制对策.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1
[34]朱庚生.环境管理学.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0
[35]叶文虎.环境管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6]李康.环境政策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37]张宝杰.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
[38]诸大建.超常规发展环境产业.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
[39]李焰.环境科学导论.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0
[40]张承中.环境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
[41]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环境与发展评论:第一卷.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42]张建文,张海燕.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优化方案.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1.14(4)
[43]王炳华,赵明.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0,12(6):13—17
[44]刘五英,黄秀梅,华北地质矿产杂志,1996,11(2):24
[45]王炳华,赵明,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1,13(2):17~21
[46]陆书玉主编.环境影响评价(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7]丁桑岚主编.环境评价概论.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48]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监督管理司编.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培训教材.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0
[49]郭子义,韦薇主编.环境化学概论(修订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0]张合平,刘云国主编.环境生态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51]延森著.徐有刚译.环境管理与环境认证.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1996
[52]夏青等著.环境管理体系.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53]孟宪国主编.环境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教程.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
[54]中国进出口质量认证中心编.IS0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审核.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0
[55]朱慎林,赵毅红,周中平编著.清洁生产导论.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56]刘静玲主编.绿色生产与未来(环境教育丛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57]汪应洛,刘旭著.清洁生产.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
[58]闵恩泽等著.绿色化学技术.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59]黄震方,祝晔等.关于旅游业实施清洁生产的初步探讨.经济地理,2003,23(1)
[60]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
[61]建筑施工厂界噪声限值(GBl2523-90)
[6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1995)
[63]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l2348-90)
[6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放射防护规定)(GB8703-88)
[6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
[66](1S014001 GB/T 24001--1996).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1996
[67](1S014001 GB/T 24004--1996).环境管理体系——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
[68](1S014010 GB/T 24010--1996).环境审核指南——通用原则.1996
1996
[69](1S014011 GB/T 24011--1996).环境审核指南——审核程序——环境管理体系审核.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