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王瑞
1. 忻州一中2010高考
10140901150679 宋尧 663 上海交通大学(理工类)
10140901150625 李忻乐 644 上海交通大学(理工类)
10140901150385 王浩峰 642 浙江大学(理工类)
10140901151492 智伟 63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0140901150678 郝斯腾 636 清华大学
10140901150677 韩哲 631 南开大学
10140901151323 尹午荣 627 上海交通大学(理工类)
10140901150339 张振华 625 西安交通大学(理工类)
10140901150910 冯渊 625 西安交通大学(理工类)
10140901150003 赵融通 624 南京大学(理工类)
10140901150623 郝斐 621 浙江大学(理工类)
10140901152868 岳雷 618 山东大学(理工类)
10140901150974 王斐 61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0140901150220 檀政 617 南开大学
10140901150115 张进 61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0140901150728 李昊 616 大连理工大学(理工类)
10140901150188 刘阳 616 天津大学
10140901150901 侯俊杰 615 天津大学
10140901150172 王楠 614 山东大学(理工类)
10140901150966 王臻 612 北京邮电大学
10140901152415 闫冬 612 山东大学(理工类)
10140901150841 张鹏 611 大连理工大学(理工类)
10140901153873 张昌锋 611 华中科技大学(理工类)
10140901151020 李松梁 611 天津大学
10140901150648 何威 61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工类)
10140901153806 谭琦亓 610 中国农业大学
10140901150652 成垒钒 609 北京科技大学
10140901150242 李政 609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理工类)
10140901150357 郭岩 607 首都医科大学
10140901151002 张露方 606 北京交通大学
10140901150002 刘彦灼 606 哈尔滨工业大学(理工类)
10140901151018 徐小康 605 电子科技大学(理工类)
10140901150283 雷奇瑛 604 北京科技大学
10140901150060 刘钰琛 604 华南理工大学(理工类)
10140901151024 郭桐 604 西北大学(理工类)
10140901150451 孟庆宇 603 天津大学
10140901150787 丁国昌 603 天津大学
10140901150977 赵彬 603 西安交通大学(理工类)
10140901150238 常晓花 602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理工类)
10140901151013 王哲沛 602 华中科技大学(理工类)
10140901150226 朱子平 602 武汉大学(理工类)
10140901150398 刘博雅 601 同济大学(理工类)
10140901150627 郭文韬 600 厦门大学(理工类)
10140901152915 张戌艳 599 电子科技大学(理工类)
10140901150680 刘灏 599 上海交通大学(理工类)自主招生
10140901150178 黄煜 599 四川大学(理工类)
10140901153681 张晏 599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理工类)
10140901150075 左娅妮 598 北京交通大学
10140901153865 徐鹏晶 598 大连理工大学(理工类)
10140901150585 陈靖元 598 重庆大学(理工类)
10140901150006 范帅 597 电子科技大学(理工类)
10140901154156 叶鑫 59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0140902150146 张昀 596 北京科技大学
10140901150565 王泽东 596 武汉理工大学(理工类)
10140901150008 赵锦文 596 西安交通大学(理工类)
10140901150803 王强 595 南京理工大学(理工类)
10140901150084 冯婧超 595 西南交通大学(理工类)
10140901153863 王挺 595 西南交通大学(理工类)
10140901153726 亢园园 595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10140901153694 李杰 595 中国农业大学
10140901150906 李如宏 593 哈尔滨工业大学(理工类)
10140901150165 司晔 593 北京邮电大学
10140901152445 连乐桐 593 四川大学(理工类)
10140901150336 高丹 592 长安大学(理工类)
10140901153745 王嘉贤 592 哈尔滨工业大学(理工类)
10140901150241 王斌 59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理工类)
10140901150338 陈路 591 哈尔滨工业大学(理工类)
10140901150349 李晔城 591 华东理工大学(理工类)
10140901153686 边洁琳 591 四川大学(理工类)
10140901150167 冯怀臻 591 西南交通大学(理工类)
10140901151019 张秀丽 591 中国医科大学(理工类)
10140901150170 王瑞 589 北京交通大学
10140901151087 尚静燕 589 武汉理工大学(理工类)
10140901150916 李刚 589 西安交通大学(理工类)
10140901150516 马嘉辰 588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理工类)
10140901150566 王文贤 588 山东大学(理工类)
10140901153833 宿慧娟 588 四川大学(理工类)
10140901150836 李佳其 587 哈尔滨工业大学(理工类)
10140901150891 项阳 587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理工类)
10140901150905 王艳宁 587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10140901150972 樊少杰 587 吉林大学(理工类)
10140901150062 任永宏 58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理工类)
10140901152804 王凯嘉 587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理工类)
10140901150631 李丽姗 586 北京科技大学
10140901151003 关晋宇 586 北京理工大学(理工类)
10140901153751 张凯 586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理工类)
10140901150638 张艳芬 586 山东大学(理工类)
10140901150113 苗建国 586 四川大学(理工类)
10140901150337 贾思宇 586 四川大学(理工类)
10140901151012 常艳芳 586 苏州大学(理工类)
10140901150503 范佳 586 西北工业大学(理工类)
10140901150348 丁鑫 586 中国矿业大学(理工类)
10140901153369 刘伟 585 北京理工大学(理工类)
10140901152473 韩强 585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10140901150121 张玉梁 585 西南交通大学(理工类)
10140901153931 闫青 584 安徽大学(理工类)
10140901150571 张陆 584 北京科技大学
10140901150773 张杨悦 584 大连海事大学(理工类)
10140901150118 杨志英 584 东北大学(理工类)
10140901150907 胡琳浩 584 华中科技大学(理工类)
2. 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的院士
人文与科学院共分为五个学部及二十四个学组:
Ⅰ. 数理科学部
1. 数学组
2. 物理组
3. 化学组
4. 天文及地理学组
5. 工程科学与技术学组
6. 计算机科学组
Ⅱ. 生命科学部
1. 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组
2. 细胞生物学、发展生物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基因学组
3. 神经科学、认知科学、行为生物学组
4. 演化生物学、种群生物学、生态学组
5. 医学、生理学、药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学组
Ⅲ. 社会科学部
1. 心理学、教育学组
2. 经济学组
3. 政治学、国际关系、公共政策学组
4. 法律(包括法律实践)学组
5. 考古学、人类学、社会学、地理学、人口学组
Ⅳ. 艺术与人文科学部
1. 哲学、宗教学组
2. 历史学组
3. 文学及语言学组
4. 文学创作学组
5. 视觉艺术及表演艺术组
Ⅴ. 公共事务、商业与行政管理学部
1. 公共事务、新闻与传媒组
2. 商业组
3. 教育、科学、文化与慈善组 历史上,当选为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或者外籍院士的华人包括:
胡适,哲学家,前中央研究院院长,前北京大学校长,1932年当选为外籍院士。
吴经熊,法学家,前东吴大学法学院院长,前中华民国立法委员,「中华民国宪法第一草案」(吴氏宪草)起草人,1938年当选为外籍院士。
翁文灏,地质学家,首批中央研究院院士,前中华民国行政院院长,1947年当选为外籍院士。
钱学森,中国航天之父,两弹一星元勋,1949年当选为院士。
李政道,物理学家,哥伦比亚大学教授,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1959年当选为院士。
林家翘,数学家,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前主席,1962年当选为院士。
王瑞駪,物理学家,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教授,1970年当选为院士。
吴健雄,物理学家,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被誉为「物理学女王」及「中国的居里夫人」,1972年当选为院士。
丁肇中,物理学家,麻省理工学院教授,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1975年当选为院士。
黄克孙,物理学家,翻译家,诗人,麻省理工学院教授,1976年当选为院士。
李远哲,化学家,198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前中央研究院院长,1975年当选为院士。
何炳棣,历史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美国亚洲学会前会长,1979年当选为院士。
韦潜光,化工学家,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工学院前院长,1982年当选为院士。
丘成桐,数学家,哈佛大学教授,1982年菲尔兹奖得主,1982年当选为院士。
王倬,生物化学家,哈佛大学教授,1984年当选为院士。
王义翘,生化工程师,麻省理工学院教授,1985年当选为院士。
朱经武,物理学家,香港科技大学前校长,1989年当选为院士。
项武忠,数学家,斯坦福大学教授,1989年当选为院士。
谢希德,物理学家,复旦大学教授,校长,1989年当选为外籍院士。
徐遐生,天文学家,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美国天文学会前主席,国立清华大学前校长,1992年当选为院士。
朱棣文,物理学家,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美国能源部长,1992年当选为院士。
王赓武,历史学家,澳洲人文科学院前院长,香港大学前校长,1993年当选为外籍院士。
翁启惠,生物化学家,中央研究院院长,1996年当选为院士
钱泽南,生物化学家,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主席,1997年当选为院士。
廖述宗,生物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1997年当选为院士。
何大一,医学家,洛克菲勒大学教授,1997年当选为院士。
吴以仲,生物学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分子细胞生物学实验室主任,1998年当选为院士。
王佑曾,资讯科学家,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前副主任,香港科技大学前副校长,1999年当选为院士。
李文雄,演化生物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1999年当选为院士。
李太枫,天文学家,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学研究所前所长,1999年当选为外籍院士。
姚期智,计算机科学家,普林斯顿大学与清华大学教授,2000年图灵奖得主,2000年当选为院士。
余国藩,人文学人,芝加哥大学教授,2000年当选为院士。
崔琦,物理学家,普林斯顿大学教授,199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2000年当选为院士。
姚鸿泽,数学家,哈佛大学教授,2001年当选为院士。
林潮,天文学家,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教授,北京大学科维理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创所所长,2002年当选为院士
萧荫堂,数学家,哈佛大学教授,2004年当选为院士。
谢宇,社会学家,密歇根大学教授,2004年当选为院士。
林芳华,数学家,纽约大学教授,2004年当选为院士。
田刚,数学家,麻省理工学院教授,2004年当选为院士。
陈怡,音乐家,密苏里大学堪萨斯分校教授,2005年当选为院士。
钱煦,生物医学工程学家,加州大学圣地牙哥分校教授,2011年美国国家科学奖章得主,2006年当选为院士。
哈金,作家,波士顿大学教授,1999年美国国家图书奖得主,2006年当选为院士。
施春风,力学家,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前校长,沙特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创校校长,2006年当选为外籍院士。
詹裕农,生物学家,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教授,2007年当选为院士。
叶公杼,生物学家,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教授,2007年当选为院士。
袁钧英,生物学家,哈佛大学教授,2007年当选为院士。
巫鸿,艺术史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2007年当选为院士。
谢晓亮,化学家,哈佛大学教授,2008年当选为院士。
雷干城,理论物理学家,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2009年当选为院士。
戴宏杰,物理学家,斯坦福大学教授,2009年当选为院士。
胡玲,微电子学家,哈佛大学教授,2010年当选为院士。
陈长谦,化学家,加州理工学院教授,中央研究院前副院长,2010当选为院士。
翁玉林,天文学家,加州理工学院教授,2011年当选为院士。
张首晟,物理学家,斯坦福大学教授,2011年当选为院士。
张寿武,数学家,哥伦比亚大学教授,2011年当选为院士。
王映真,医学家,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2011年当选为院士。
侯一钊,数学家,加州理工学院教授,应用数学系主任,2011年当选为院士。
杨培东,化学家,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2012年当选为院士。
骆利群,生物学家,斯坦福大学教授,2012年当选为院士。
施一公,生物学家,清华大学教授,2013年当选为院士
郁彬,数学家,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2013年当选为院士
3. 第章 塔里木盆地柯坪—巴楚露头区海相地层沉积体系的岩石物性研究
朱培民1 曾凡平1 海洋1 焦养泉2
1.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2.中国地质大学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 430074
摘要 为了对沉积体系中各种沉积环境地层的物性进行精细研究,对塔里木盆地柯坪-巴楚露头区碳酸盐台地边缘沉积体系和碎屑滨岸带沉积体系进行了系统取样。在常温常压下对岩样进行了超声波纵、横波速度测量和密度测量,主要获得以下结论:①岩样超声波速度与岩样所处的沉积环境关系密切,在生物礁滩剖面上,从礁基、礁核、到礁盖(相当于台地边缘浅海沉积)速度递增;在三角洲沉积剖面上,从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到前缘泥速度递增;②在生物礁滩剖面上,生物碎屑的含量是影响速度的主要因素。生物碎屑含量越高,速度越低;③生物礁内生物的大小与生长方向是控制岩样速度各向异性的主要因素之一。
关键词 超声波 速度 生物礁 潮坪 三角洲 塔里木盆地 下古生界
1 引言
地震勘探的物理基础是物性参数的差异,也是地质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从地震数据体上辨识地震相和沉积相的重要参考,其中速度是地震数据中最关键的物性参数。较直接的研究岩石的物性方法是测井或岩石的物性测量技术。本章采用室内物性测量方法,测量了塔里木盆地柯坪-巴楚露头区碳酸盐台地边缘沉积体系和碎屑滨岸带沉积体系中岩石的物性,为寻找各沉积相的声波速度和密度的变化规律,为地下该类储层的识别和预测提供岩性基础和科学线索。
岩石超声波测试结果被广泛用于工程地质勘探和石油勘探领域。研究表明,通过密度、纵横波速比或泊松比可以判断岩石岩性(孟庆山和汪稔,2005),也有人直接研究过沉积岩本身的声波衰减特性(安勇、牟永光和方朝亮,2006)。超声波测量已成为岩石物性研究不可或缺的方法,但在以往的研究中,很少有人对沉积环境(沉积相)与沉积岩物性之间的关系进行过深入系统的研究。
露头剖面记录了丰富的沉积学信息,对露头沉积体系作精细的超声研究,总结和比较具备构成潜在储层的沉积体系中与各种环境对应岩石的声速特征,可以准确地指导沉积体系的地质建模、地球物理正演,并作为地球物理反演的约束,有利于提高地震有利储集相带解释精度和预测准确度。
奥陶系和志留系都是塔里木盆地重要的油气勘探开发目的层(皮学军、刘楚和陈颖等,2007;张俊、庞雄奇和刘洛夫等,2003)。塔里木盆地奥陶系储层岩性以台地滩相灰岩及礁(丘)相灰岩为主(罗平、张兴阳和顾家裕等,2003)。近十几年来,在塔里木盆地先后发现和确认了巴楚、哈什西克儿、柯坪和轮南等4个地区的生物礁(李相明和杨申谷,2006;陆亚秋和龚一鸣,2007)。塔里木盆地志留系储层在柯坪地区、塔北地区以滨岸-浅海相碎屑岩沉积为主,在塔中地区以河口湾-潮坪沉积为主,而在塔东地区以陆相河流-辫状河三角洲粗碎屑沉积为主(王成林、张惠良和李玉文等,2007)。本次研究对塔里木盆地柯坪-巴楚地区代表碳酸盐台地边缘沉积体系和碎屑滨岸带沉积体系的典型剖面进行了系统的取样,并在室内进行了岩石超声波速度的测量,探索了各个沉积体系中岩石的速度变化特征。
2 岩样采集与说明
2.1 剖面位置
测试所用岩样分别来自塔里木盆地的4个典型剖面(图1)。第一、第二两个剖面位于巴楚一间房地区的勒牙依里塔格山,属奥陶系一间房组(O2y),为台地边缘礁滩共生相。岩样分别取自礁体的礁基、礁核和礁盖(相当于台地边缘浅海沉积)处。第三个剖面位于柯坪地区大湾沟,属志留系塔塔尔塔格组(S1t),为三角洲前缘沉积。岩样分别取自河口坝、水下分流河道、前缘泥等成因相。第四个剖面位于柯坪地区四十厂,属志留系柯坪塔格组(S1k)的中上部,为潮坪沉积。具体的野外工作路线如图1所示。
6
2.2 岩样说明
4个剖面中共选取25块岩样用于超声波测试,将岩样切割成长方体,待测面用砂纸打磨平整(图2)。由于部分岩样取样的原始形状极不规则,切割时仅保证了岩样一个短轴和一个长轴满足测量要求。短轴(a)长度均为0.05m,长轴(b)长度值从0.06m到0.12m不等(表1)。
图2 取自大湾沟志留系塔塔尔塔格组(S1t)的第25号岩样(5cm×5cm×9.7cm)照片
3 实验方法
3.1 实验设备
声波速度测试所使用仪器是由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研制生产的RSM-SY5智能声波检测仪,仪器时间分辨率可达0.1μs。使用了两种超声换能器,其一是纵波换能器,由江汉测井研究所研制生产,接收频率为50kHz;其二是横波换能器,由武汉理工大学研制生产,接收频率为(90±10)kHz。
超声波速测量基本原理:岩样声速测量系统如图3所示。测量时,超声仪发出的电信号,通过探头A(发射换能器)转换为声波,穿过岩样至探头B(接收换能器),再转换为电信号至声波仪。然后从计算机上读出波在岩石中的传播时间t ’(波形初至时间,如图4所示),除去声波通过探头、耦合材料(探头与岩样之间的耦合剂)、仪器线路等附加延迟时间——校零t0,声波在岩石中传播的时间为t=t ’-t0。若岩样长度为L,可计算出波速V=L/t。整个测量过程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的。
表1 岩样超声波速度测试结果
图3 RSM-SY5超声测量分析系统
3.2 波形检测方法
据文献(王让甲,1997),在纵波波速测试中使用液体或乳状物做耦合剂都可以达到很好的耦合效果。而横波是剪切振动,只有能够承受剪切力的材料才能作为横波波速测试的耦合剂。本次实验中,纵波波速测量使用的耦合剂是糊精,横波波速测量使用的耦合剂是水杨酸苯酯。纵波横波速度存在差异,横波滞后于纵波其初至拾取存在一定的难度(魏建新和王椿镛,2003),但横波有一定的偏振性,旋转发射换能器与接收换能器对应的角度,接收到的横波振幅会呈现规律性的变化,利用这一特性可以识别出横波并确定出初至时间。图4中横波(a)为横波换能器测试第25号岩样接收到的波形,横波(b)为将接收换能器旋转180°接收到波形,横波首波振幅翻转,图4中可以清楚地识别出横波初至时间。
图4 第25号岩样测试时显示的声波波形箭头指向纵、横波的初至时间
4 实验结果及分析方法
岩样声波测试的结果列在表1中。速度测量分别沿图2中所示岩样的短轴(a)方向和长轴(b)方向。VP(a)和VS(a)分别表示沿短轴(a)方向测量的纵、横波速度;VP(b)和VS(b)分别表示沿长轴(b)方向测量的纵、横波速度。为了对岩样速度各向异性的程度进行估计,引入了纵波速度各向异性程度指数KP和横波速度各向异性程度指数KS,定义如下:
碳酸盐台地边缘带沉积体系露头研究及储层建模
碳酸盐台地边缘带沉积体系露头研究及储层建模
5 测量结果讨论
5.1 生物礁滩剖面岩样的速度特征
生物礁滩剖面①、②(图1)中,单个礁体规模较小,但礁体众多,大多连成一片。礁体层位分布稳定,横向延伸方向均可追寻到相应层位的其他礁体,纵向上礁体相互叠置。礁体一般由礁核、礁基和礁盖部分组成(胡明毅、朱忠德和贺萍等,2002)。生物礁滩剖面用于超声波测试的岩样共15块,根据岩样在礁体中分布的位置不同,绘制了岩样位置与其纵、横波波速及平均速度关系图(图5,图6)。
图5 生物礁滩剖面岩样纵波速度与岩样在礁体中的位置关系
图6 生物礁滩剖面岩样横波速度与岩样在礁体中的位置关系
从图5和图6可以看出,无论纵波速度还是横波速度,从礁基、礁核到礁盖其平均值都逐渐增大。纵波速度增加幅度大于横波。礁盖岩样速度测量值变化不大,而礁基和礁核两个部位的岩样两个轴向的速度值差异明显。图7是用前面定义的速度各向异性程度指数KS和KP所做的交会图。图7中可以看出礁盖岩样速度各向异性程度指数基本集中在0%~10%范围内,而礁基和礁核两个部位的岩样大多分布在20%~40%。礁基和礁核速度各向异性程度明显高于礁盖。
图7 生物礁滩剖面横波速度各向异性程度指数KS和纵波速度各向异性程度指数KP的交会图
观察生物礁滩剖面①、②,礁基多为灰色粗粒亮晶棘屑灰岩,颗粒含量很高,约占80%以上,颗粒大小约1~4m m,以破碎的海百合茎干为主,如图8b。礁核主要是由瓶筐石(Calathium)(胡明毅、朱忠德和贺萍等,2002;李相明和杨申谷,2006;焦养泉、荣辉和王瑞等,2011)组成的灰白色块状障积岩,造礁生物瓶筐石密集,占化石总量的80%以上,瓶筐石长度可达10c m,如图8a。礁盖多为成层性良好的中层生屑泥晶灰岩,其间常有小型礁灰岩块夹杂其中,结构致密。礁基的岩样,海百合茎和其他生物碎屑杂乱排列,生物颗粒疏松;礁核的岩样,瓶筐石的体腔被方解石充填或被溶蚀,部分岩样沿生物体裂开形成较大的裂缝。这些生物化石的形状、大小、生长方向以及裂缝都影响声波在岩样中的传播速度。
图8 礁核的主要造礁生物瓶筐石(a)和礁基生物碎屑的主要组成物海百合茎(b)
5.2 潮坪沉积剖面和三角洲前缘沉积剖面岩样的速度特征
柯坪-巴楚地区志留系自下而上分别为柯坪塔格组、塔塔尔塔格组和依木干他乌组(王成林、张惠良和李玉文等,2007)。剖面④中用于超声测试的4块岩样均取自柯坪塔格组沥青砂岩段(吴立群、焦养泉和荣辉,2011),属于潮坪体系(表1)。剖面③用于超声测试的6块岩样取自塔塔埃尔塔格组S1t,分别属于三角洲前缘泥、河口坝、水下分流河道等成因相(表1)。两个组的岩样在时间上有一定的先后关系,沉积上也存在一定程度的联系。把这10块岩样放在一起,根据其沉积环境不同,绘制了不同沉积体系与其纵、横波波速关系图(图9,图10)。
图9 潮坪体系和三角洲前缘体系中各岩样纵波速度变化关系
图10 潮坪体系和三角洲前缘体系中各岩样横波速度变化关系
从图9和图10中可以看出,潮坪体系的4块砂岩纵波速度和横波速度相对稳定,分别在4000m/s,2500m/s左右,而取自三角洲前缘各种成因相的6块岩样速度差别明显,以水下分流河道中的砂岩岩样速度最低,第29号泥岩因裂开不考虑在内。两种不同沉积环境下的速度各向异性程度如图11(KS和KP交会图)所示。图11中,潮坪体系的4块岩样各向异性程度指数基本集中在0~10%范围内,在10%边缘的两块岩样是第20号和第21号。三角洲前缘体系各向异性程度指数超过10%的岩样都属于水下分流河道。
图11 潮坪体系和三角洲前缘体系中横波速度各向异性程度指数KS和纵波速度各向异性程度指数KP的交会图
从岩样的照片(图12)观察,潮坪体系的4块岩样均被油浸。其中第20号岩样见油浸痕迹,但颗粒间孔隙未见沥青充填,第21号岩样含大量生物碎屑,第22号和第23号颗粒间孔隙几乎完全被沥青充填,岩体呈黑色。三角洲前缘的6块岩样中,水下分流河道相中的岩样砂体颗粒粗、孔隙结构发育,而接近前缘泥的岩样,颗粒细小致密。结合沉积的特点,三角洲前缘由岸向湖的方向沉积物的粒度逐渐变细,即由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到前缘泥的变化中,沉积物粒度逐渐变细(表1),而影响声波传播的孔隙越来越小,声速逐渐增高。
6 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上述几个露头沉积体系中岩样的超声波速测试实验,可以得出下面几点认识:
1)岩样超声波速度与岩样所处的沉积环境(沉积体系或成因相)密切相关,呈现一定变化规律。在生物礁滩剖面上,从礁基、礁核、到礁盖速度递增;在三角洲前缘沉积剖面中,从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到前缘泥速度递增。利用岩石声波速度测量结果与沉积环境的关系,以及变化规律指导沉积体系的建模是可行的。
图12 潮坪相剖面和三角洲剖面岩样切后新鲜面照片
20~23号属于潮坪相剖面,24~29号属于三角洲前缘沉积剖面
2)在生物礁滩剖面上,生物碎屑的含量是影响声波速度的主要因素。生物碎屑含量越高,速度越低;在砂岩剖面上,孔隙是影响测量的主要因素,孔隙越小或充填程度越高,速度就越高。
3)在生物礁滩剖面上,生物的大小与生长方向是控制岩样速度各向异性的主要因素之一,而砂岩剖面,我们初步认为与孔隙关系密切。礁灰岩速度的各向异性程度大于砂岩。
致谢 作者在野外岩样采集过程中,受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王瑞、王世虎、荣辉等同学的帮助。另外,武汉理工大学蔡兰老师也曾在横波测量方面给予指导,作者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参考文献
安勇,牟永光,方朝亮.2006.沉积岩的速度、衰减与岩石物理性质间的关系.石油地球物理勘探,41(2):187~192
胡明毅,朱忠德,贺萍,张俊,王青春.2002.轮南-巴楚地区奥陶系生物礁储层特征.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3(2):179~182
焦养泉,荣辉,王瑞,吴立群,颜佳新,曾凡平,顾元,李荣.2011.塔里木盆地西部一间房露头区奥陶系台缘储层沉积体系分析.岩石学报,27(01):285~296
李相明,杨申谷.2006.巴楚地区中奥陶世生物礁造礁生物特征.石油天然气学报,28(4):25~27
李相明,杨申谷.2006.塔里木盆地巴楚地区一间房组生物礁特征.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8(3):13~16
陆亚秋,龚一鸣.2007.海相油气区生物礁研究现状、问题与展望.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32(6):871~878
罗平,张兴阳,顾家裕,汪圣国,林鹏.2003.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生物礁露头的地球物理特征.沉积学报,21(3):423~427
孟庆山,汪稔.2005.碳酸盐岩的声波特性研究及其应用.中国岩溶,24(4):344~348
皮学军,刘楚,陈颖,孙作玉,郝维城.2007.新疆柯坪大湾沟奥陶系顶部-志留系底部化学地层特征讨论.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43(2):183~189
吴立群,焦养泉,荣辉.2011.塔里木盆地西部四十厂剖面志留系柯坪塔格组沥青砂岩沉积特征.现代地质,25(1):48~54
王成林,张惠良,李玉文,沈扬.2007.塔里木盆地志留系划分、对比及其地质意义.新疆石油地质,28(2):185~188
王让甲.1997.声波岩石分级和岩石动弹性力学参数的分析研究.北京 :地质出版社
魏建新,王椿镛.2003.横波测试技术的实验室研究.石油地球物理勘探,38(6):630~635
张俊,庞雄奇,刘洛夫,姜振学,刘运宏.2004.塔里木盆地志留系沥青砂岩的分布特征与石油地质意义.中国科学D辑 :地球科学,34(增刊Ⅰ):169~176
4. 中国哪些大学环境工程考水污染控制工程
华中科大,中国地质
5. 《工程勘察》1983年06期《三线图解及其水文地质解释》王瑞久的作者,这篇文章谁有中国知网上的!
我这里有,记得采纳,给你发邮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