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学概论微盘
⑴ 公路工程地质和工程地质学概论的区别
工程地质概论主要是关于兴建各类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问题的学科,而回公路工程地质答则主要研究关于公路工程(包括路基、桥梁、涵洞、隧道、特殊路基等)的地质问题,为公路勘察设计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公路工程地质的话我推荐钱让清教授编写的那本
⑵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的专业内容
(一)具备大学生的基本素养
通过对思想道德修养、文学、历史、公共关系、哲学、经济学、法律学等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基本的人文社科理论知识和素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有道德,有思想,对社会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二)具备工科大学生的理论知识结构
掌握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数学物理方法、大学物理、大学化学、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基础知识,了解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应用领域和前景。
(三)掌握地质学的基本知识、理论及工作方法
通过学习普通地质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学等基本知识,使学生具备牢固的地质学基础,并通过野外地质教学实习掌握野外地质工作方法与技能,建立地学思维观。
(四)掌握水文学与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体系
具备水文学、环境科学相关知识基础,掌握水力学、水文学、污水处理、环境学概论、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知识,培养水文及环境监测评价的基本能力。
(五)系统掌握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的理论及工作方法
系统掌握水文地质学基础、水文地球化学、地下水动力学、地下水污染原理及防治、专门水文地质学及土力学与土质学、工程地质学概论、岩土工程勘察、环境地质学等基本理论和工作方法,具备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设计与评价的基本能力。
(六)具备综合防灾减灾意识及能力
了解全球自然灾害现状及防灾减灾体系研究发展趋势,掌握地震水文学基本理论知识,增强综合防灾减灾意识,具备开展地震地下流体观测及数据处理的基本能力。 水文地质学基础、工程地质学基础、地下水水动力学、水文地球化学、地下水污染与防治、水文学原理及水文测验;
普通地质学、构造地质学、第四纪地质与地貌、矿物岩石学、地质灾害防治工程
土力学、岩石力学、工程力学、水力学
地下水资源评价与开发利用、水文与工程地质勘查技术、地下水水质模拟基础及应用地质灾害与防治、GIS原理与应用(专业选修)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是本专业的必修集中实践课,对学生进行专业启蒙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该实习在了解北京市区域地层形成演化的基础上,以周边历史地震与断裂、地下水之间的关系为线索,通过认识了解断裂带、河床、河漫滩、河流阶地基本特征;山前倾斜平原蓄水地貌等地质、水文地质现象;调水蓄水、取水工程及地震地下流体观测项目、设备、观测环境,达到培养学生专业兴趣、拓宽学生专业思路、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及初步建立学生地学思维观、方法论的目的。
野外地质教学实习:是本专业的必修集中实践课,实习主要内容为认识三大岩类及其区分方法,认识常见的岩石类型和主要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及其产出状态与分布特征;初步建立地层层序、地层系统及地质年代的概念;认识褶皱、断裂构造现象及其特征;掌握一般野外地质现象的观察记录、描述方法与要求,熟练使用罗盘测定方位与测量地层产状要素的方法;通过野外地质实测剖面、野外填图等手段学会野外地质测绘,以达到系统掌握野外地质工作方法,夯实地质基础的目的。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是本专业的必修集中实践课,主要内容包括校内抽水试验及秦皇岛生产实习两部分。抽水试验部分要求完成统测地下水位、进行抽水试验,观测流量、水位、水温,现场记录整理数据,熟练掌握抽水试验步骤及确定水文地质参数的方法。秦皇岛生产实习由水文地质路线实习及水文地质调查和填图两部分内容组成,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不同地形地貌条件下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的形成、赋存及变化特征、地表水主要水文特征及其计算方法及野外水文地质现场调查的方法、地下水资源调查的主要工作方法和工作手段,独立完成水文地质填图、水资源及水环境调查工作。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与毕业实习:是本专业的必修集中实践课,是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归纳、运用、提炼并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实习的方式包括生产单位集中实习或校内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通过实习进一步加深对水文地质工作方法与原理的理解,学会采用相应的数学方法进行地下水资源的评价、管理与保护,学会对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分析与防治方法,学会地震地下流体前兆观测数据的分析与综合处理等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的工作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该专业从业适应面广,可在国土资源、水利、城建、环保、煤炭、冶金、交通等部门的相关单位(如水利勘察设计研究院、电力设计研究院、煤炭设计研究院、建筑设计研究院、地热开发设计院及各种工程施工单位等)以及中外合资企业、教育部门、部队的相关领域从事与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的科研、教学、管理、设计和生产等方面的工作,也可在地下水科学与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等研究生专业继续深造。
⑶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自然地理考研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自然地理硕士专业,现有教职工15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8人,讲版师3人,工程师权1人;教师中博士13人,教师平均年龄38岁。自然地理专业是一支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具有开拓精神、朝气蓬勃的师资队伍。自然地理专业目前在校硕士研究生30余人。
自然地理专业专业研究方向主要包括旅游地理与旅游资源调查评价与规划、地质遗迹资源调查评价、地质公园建设与开发、土地利用与规划、土地生态与可持续利用、资源资产与市场、土地信息系统等领域。
自然地理硕士专业培养的研究生服务于国土资源各级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科研单位和各级政府部门;自然地理自建立以来立足国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建设,享有很高的声誉;随着学科实力的迅速提高,学科在国内的影响力正在不断扩大。
对英语没有特殊的要求的。
⑷ 求工程地质学、岩石学的PDF或TXT文件
去豆丁网 或者网络文档 多的数不清 可以下载
⑸ 花岗岩、大理岩、石灰岩、页岩、玄武岩的工程地质性质及工程中遇到的地质问题
本人了解一点,叙述如下:
(新鲜)花岗岩,属于酸性侵入岩,强度极大,单轴抗压强度一般超过100MPa,可达200-300MPa,属于极硬的岩石,耐风化能力强,抗腐蚀能力强,比较适合作为各种大型工程的围岩或基座,但是在节理较为发育特别是三组垂直节理将岩石切割成豆腐块时,岩体的强度较差,另外,在深埋状况下或极高地应力存在情况下,隧洞开挖容易引起应力集中,产生强烈的岩爆;
大理岩,属于变质岩,原岩多为灰岩,强度较大,单轴抗压强度一般在60-100MPa之间,属于硬岩,耐风化能力和抗腐蚀能力较强,作为各种大型工程的围岩或基座,而在深埋状况下或高地应力存在情况下,隧洞开挖容易引起应力集中,产生强烈的岩爆,例如,在锦屏二级水电站引水隧洞中,应变型岩爆较为常见;
石灰岩,应该是灰岩吧?灰岩,属于沉积岩,可能属于中等强度的岩石(具体强度自己去查把),容易发生溶蚀现象,即在二氧化碳和水的作用下发生溶解、迁移和沉淀,这就是喀什特地貌的形成原因,因此,在建设水工建筑物时,应该注意溶洞等引起的渗漏问题;
页岩,一种低级变质岩,原岩多为泥岩,由于页理的存在,页岩表现出明显层状岩石的特性,即垂直于页理方向的单轴抗压强度较大,平行于页理方向的单轴抗压强度较小,岩石的抗风化能力较弱,容易以软弱夹层的形式导致一些地质问题,不宜作为各种大型工程的围岩或基座;
玄武岩,属于基性喷出岩,具有较多的喷出相,不同相之间差距极大,这种差距对工程地质性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气孔和杏仁体(气孔中存在充填物)方面,气孔和杏仁体的含量一般可以在0-50%范围内变化,所以,其单轴抗压强度变化范围较大,总的来说,无气孔或杏仁体的玄武岩的单轴抗压强度较大,可能跟大理岩差不多,属于硬岩范畴,可以作为各种大型工程的围岩或基座。
⑹ 中国地质大学 李智毅主编 <<工程地质学概论》课件
岩土工程专业
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
③301 数学一
④841 土力学、844工程地质学选一
参考书目:
841土力学:《土力学》,方云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2
844工程地质学:《工程地质学概论》,李智毅、杨裕云,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9
<<<<注:没有设“工程地质”专业,请参考“地质工程”专业。>>>>
地质工程
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202俄语、203日语选一
③302 数学二
④834工程力学、844工程地质学选一
参考书目:
834工程力学:《理论力学》(上、下),张建民、白景岭,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1;以及《材料力学》,孙训方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844工程地质学:《工程地质学概论》,李智毅、杨裕云,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9
以下是复试科目及参考书目
岩土工程
二选一:
岩土工程勘察:《岩土工程勘察》,李智毅、唐辉明主编,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0
地下建筑工程设计与施工:《地下建筑工程设计与施工》,陈建平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0
地质工程
二选一:
岩体力学:《岩体力学》,刘佑荣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9
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李粮纲,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1
希望可以帮到你。
⑺ 地质学类各专业包括哪几个
地质专业的研究生主要有以下几个专业
下面是08年的招生简章
09年的还没有出来估计也是差不多的
070901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①
101政治
②
201英语
③
603地质学综合
或
609高等数学
④
804
沉积岩石学或
807
石油地质学
非地学专业毕业生必须考609高等数学;
地学专业(资源勘查工程、地理信息系统、地质学、勘查技术与工程、地球物理学、石油工程毕业生考603地质学综合)
复试科目:构造地质学或油气田地下地质学
081801★矿产普查与勘探
①
101政治
②
201英语
③
302数学二
④
804沉积岩石学或
807石油地质学
复试科目:构造地质学或油气田地下地质学
一。构造地质学
01.石油构造分析
02.板块构造与沉积盆地
03.变形分析与应用构造
①
101政治
②
201英语
③
603地质学综合
或609高等数学
④
804沉积岩石学
或807石油地质学
二。第四纪地质学
01.第四纪地质与环境
02.第四纪地质与灾害预测
03.第四纪地质与新构造运动
①
101政治
②
201英语
③
603地质学综合
或609高等数学
④
804沉积岩石学
或807石油地质学
非地学专业毕业生必须考609高等数学;地学专业(资源勘查工程、地理信息系统、地质学、勘查技术与工程、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石油工程)毕业生考603地质学综合
复试科目:构造地质学或油气田地下地质学
长江大学2008年硕士研究生业务课参考书目
1
沉积岩石学
《沉积岩石学》(第二版,上、下册)
冯增昭
石油工业出版社,1993
2
地质学综合
《地质学基础》李建明等主编(可用原刘学锋
李建明主编的学校内部教材)
石油工业出版社
《古生物地史学》
杜远生、董金南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8
3
石油地质学
《石油地质学》(第二版)
张厚福等编
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
4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
陈恭洋等主编
石油工业出版社,2007
5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方法》
吴信才等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6
遥感原理
《遥感原理、方法和应用》
孙家丙
抒宁等
测绘出版社,1999
7
地图学
《新编地图学教程》,蔡孟裔
毛赞猷
田德森
周占鳌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8
工程地质学
《工程地质学概论》
李智毅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9
⑻ 王洪兴是谁
王洪兴,男,1957年11月12日生,博士,教授。1978年2月进入南京大学地质学系岩矿地化专业学习内,1982年1月毕业,获理容学学士学位。1982年2月在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矿物教研室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1992年获矿物学理学硕士学位。1997年至今在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学院岩土工程与工程地质系工作,1999年获地质工程工学博士学位。共完成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主持科研项目2项,以技术负责完成5项,发表中英文科研论文30余篇(第一作者28 篇),目前有6篇EI光盘版收录(第一作者),1篇被CA收录(第一作者),公开发表教学论文3篇(第一作者),发表译文6篇。教授的课程有:工程地质学基础、工程地质学概论、岩土工程勘察、专业英语(本科生和研究生)、环境地质学、系统科学概论。主要研究方向:岩土体的稳定性和岩石力学的应用。
⑼ 求工程地质学唐辉明版pdf
电子档的没有 有书本 你要的话 我可以给你寄过去 不过得给我报销那8828
⑽ 地质学专业课程有哪些啊,还有每一学年都学哪几门专业课,是不是经常会上模拟实地勘察
地质专业的研究生主要有以下几个专业 下面是08年的招生简章 09年的还没有出来估计也是差不多的
070901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① 101政治
② 201英语
③ 603地质学综合 或 609高等数学
④ 804 沉积岩石学或 807 石油地质学
非地学专业毕业生必须考609高等数学;
地学专业(资源勘查工程、地理信息系统、地质学、勘查技术与工程、地球物理学、石油工程毕业生考603地质学综合)
复试科目:构造地质学或油气田地下地质学
081801★矿产普查与勘探
① 101政治
② 201英语
③ 302数学二
④ 804沉积岩石学或 807石油地质学
复试科目:构造地质学或油气田地下地质学
一。构造地质学
01.石油构造分析 02.板块构造与沉积盆地 03.变形分析与应用构造
① 101政治
② 201英语
③ 603地质学综合 或609高等数学
④ 804沉积岩石学 或807石油地质学
二。第四纪地质学
01.第四纪地质与环境 02.第四纪地质与灾害预测 03.第四纪地质与新构造运动
① 101政治
② 201英语
③ 603地质学综合 或609高等数学
④ 804沉积岩石学 或807石油地质学
非地学专业毕业生必须考609高等数学;地学专业(资源勘查工程、地理信息系统、地质学、勘查技术与工程、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石油工程)毕业生考603地质学综合
复试科目:构造地质学或油气田地下地质学
长江大学2008年硕士研究生业务课参考书目
1 沉积岩石学 《沉积岩石学》(第二版,上、下册) 冯增昭 石油工业出版社,1993
2 地质学综合 《地质学基础》李建明等主编(可用原刘学锋 李建明主编的学校内部教材)
石油工业出版社
《古生物地史学》 杜远生、董金南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8
3 石油地质学 《石油地质学》(第二版) 张厚福等编 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
4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 陈恭洋等主编 石油工业出版社,2007
5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方法》 吴信才等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6 遥感原理 《遥感原理、方法和应用》 孙家丙 抒宁等 测绘出版社,1999
7 地图学 《新编地图学教程》,蔡孟裔 毛赞猷 田德森 周占鳌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8 工程地质学 《工程地质学概论》 李智毅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