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学基础练习题
A. 工程地质学基础的图书目录
绪论
0.1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0.1.1工程建筑对地质环境的作用
0.1.2工程地质条件
0.1.3工程地质问题
0.2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
0.3工程地质学的研究方法及其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0.3.1研究方法
0.3.2工程地质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0.4工程地质学的发展
0.4.1工程地质学的发展
0.4.2我国工程地质学的成就
0.5本课程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第一篇工程地质学基本理论
第1章工程地质条件成因演化论
1.1概述
1.2工程地质条件形成的控制因素
1.2.1大地构造
1.2.2自然地理
1.3中国工程地质条件分区分带的规律性
1.3.1中国大地构造环境
1.3.2中国自然地理环境
1.4中国工程地质条件的组合类型
1.5工程地质条件成因演化论
参考文献
第2章区域稳定性理论
2.1概述
2.2区域稳定性基本理论
2.2.1区域地壳稳定性分析原理
2.2.2区域稳定性分级与分区理论
2.3区域稳定性研究基本内容
2.3.1区域地壳结构与组成研究
2.3.2区域新构造运动与应力场研究
2.3.3区域断裂现今活动性研究
2.3.4区域地震活动与火山活动研究
2.3.5区域重大地质灾害研究
2.3.6区域稳定性评价理论与技术方法研究
2.4中国区域构造挽近期活动性概述
2.4.1中国构造地貌基本特征
2.4.2中国主要活动断裂带
2.4.3中国气候、环境的变迁
2.4.4中国以来岩浆活动和地热活动
2.4.5中国的地震活动与挽近构造应力场特征
2.4.6中国构造活动分区概述
2.5区域稳定性分区与评价
2.5.1区域稳定性分级原则
2.5.2区域稳定性分区
2.5.3区域稳定性评价因素及指标
2.5.4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指标
2.5.5区域稳定性评价方法
参考文献
第3章岩体结构控制论
3.1概述
3.2岩体结构的物质基础
3.2.1岩石的成分与结构
3.2.2岩石的成岩环境与岩相变化
3.2.3岩石的成层条件及厚度变化
3.2.4岩石组合特征及其划分依据
3.2.5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
3.3岩体结构
3.3.1结构面的类型及特征
3.3.2岩体结构基本类型和特征
3.4岩体结构的力学效应
3.4.1岩体变形机制
3.4.2岩体破坏机制
3.4.3岩体力学性质与力学介质
3.4.4岩体赋存环境因素及结构的力学效应
参考文献
第二篇工程地质问题研究
第4章活断层与地震
第5章斜坡工程
第6章地下工程
第7章岩溶
第8章泥石流
第9章地面沉降
第10章渗透变形
第三篇工程地质技术与方法
第11章工程地质模拟与评价
第12章工程地质勘察
第13章工程地质测试与试验
第14章工程地质监测与预测
第15章工程地质信息技术
B. 江湖救急,工程地质学基础该怎么复习
关于复习方法,这里给你一些思路:
1、章节复习,不管是那门学科都分为大的章回节和小答的课时,一般当讲完一个章节的所有课时就会把整个章节串起来在系统的讲一遍,作为复习,我们同样可以这么做,因为既然是一个章节的知识,所有的课时之前一定有关联,因此我们可以找出它们的共同之处,采用关联记忆法把这些零碎的知识通过线串起来,更方便我们记忆。
2、纠错整理:做题的过程中难免会做错题目,不管你是粗心或者就是不会,都要习惯性的把这些错题收集起来,每个科目都建立一个错题集,当我们进行考前复习的时候,它们是重点复习对象,因此你既然错过一次,保不准会错第二次,只有这样你才不会在同样的问题上再次失分。
3、思维导图复习:思维导图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在记忆上可以让你大脑里的资料系统化、图像化,还可以帮助你思维分析问题,统筹规划。将知识用思维导图画出来进行整理记忆,可以很快分析出知识的脉络和重点,并且记得牢固。
C. 地质学基础 读图题 十万火急
希望能帮到你,快采纳吧
第一张图发育的地层从老到新有:奥陶系、回志留系、二叠答系、三叠系、白垩系。不整合接触有s与P2平行不整合,缺失D和C以及P1;K1和P2、P3、T1、T2呈角度不整合,其中K1和P2之间缺失P3、T1、T2、J;K1和P3之间缺失T1、T2、J;k1和T1间缺失T2、J;k1和T2间缺失J;褶皱为向斜,形成时间在P3之后,K1之前。断层为右行平移断层,形成时间在P3之后。
第二张图发育的地层从老到新有: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二叠系、侏罗系、白垩系。不整合接触有D2与P2间平行不整合。缺失D3,C1、C2、C3、P1。J与o、s、D1间为角度不整合,J与o之间缺失S、D1、D2、D3、C1、C2、C3、P1、P2、T1、T2、T3。J与s间缺失D1、D2、D3、C1、C2、C3、P1、P2、T1、T2、T3。J与D1间缺失D2、D3、C1、C2、C3、P1、P2、T1、T2、T3。褶皱为背斜,形成在D2之后J之前。断层为左行平移断层,形成时间在D2之后J之前。
D. 谁编写的《工程地质学》或者《工程地质学基础》要好理解而且内容也好懂
张卓元 黄润秋别写的工程地质分析原理是很不错的 成都理工大学的顶级人物啊
E. 工程地质学基础有哪些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基础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地质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从事资源地质勘查的初步能力和解决常见地质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能在资源勘查、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管理等领域从事资源勘查与评价、管理、各类工程建设地质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在学习数学、物理、化学、外语、计算机的墓础上,主要学习基础地质、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应用地球物理、应用地球化学、地质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掌握运用现代地质学理论和先进科技手段,进行资源地质工作及解决与各类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并具有合理利用与保护自然地质环境的初步能力。本专业在培养方向上可以在矿产资源勘查、矿产资源评价与管理、勘察技术与工程等方面有所侧重。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区域地质调查、矿产资源普查勘探的基本方法,初步掌握工程勘察、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的常用技术和测试方法,掌握常见地质工程问题的分析方法;
3.具有对区域地质、矿床地质、成矿地质条件、矿产分布规律等进行综合分析及矿产资源评价、管理的初步能力;具有钻探工程、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等现代勘探方法的选择、设计、施工、数据处理以及成果地质解释和运用的初步能力,具有解决工程建设中各种地质问题的初步能力,具有对环境地质作出评价和规划的初步能力;
4.熟悉地质资源、环境、工程建设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的理论前沿及技术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和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主要课程:基础地质学、矿产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钻掘工程学、基础工程施工、环境地质学、地质工程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认识实习、地质填图实习、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汁,一般安排34周。
主要专业实验:矿物、岩石、化石鉴定实验、岩士测试实验、钻探实验、物探实验、水文地质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相近专业:资源勘查工程、勘察技术与工程。
F. 求唐辉明主编《工程地质学基础》、吴持恭编《水力学》(第四版)和《岩石力学与工程》蔡美峰版教材电子版
我只有纸质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