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工程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士后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士后

发布时间: 2021-02-18 16:33:25

地质大学(北京)的面积有多大

地质大学(北京)占地面积约为453300平方米。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学校的前身是1952年院系调整时期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和唐山铁道学院等院校的地质系(科)合并组建的北京地质学院,是建国初期著名的“八大学院”之一。

截至2018年1月,学校有17个教学单位,41个本科专业。有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有1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工程硕士领域,11个类型的专业学位授权点。

在职教职工1400余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9人,俄罗斯外籍院士6人。全日制在校生15000余人。继续教育和网络远程教育在读生60000余人。校友中有37人成为两院院士,200余人成为省部级以上劳动模范。

(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士后扩展阅读: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师资力量

截至2016年10月,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5000余人,继续教育和网络远程教育在读生60000余人;教职工135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800多人,高级职称教师500多人,博士生导师200多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1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3人,“千人计划”长期项目4人,“千人计划”青年项目1人,“万人计划”“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1人。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5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项目1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6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9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24人,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5人。我校现有专任教师中3人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6人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

5人获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32人获"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地质科技奖"(其中金锤奖7人,银锤奖25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北京市优秀教师13人,北京市教学名师16人;此外,150多位国内外著名学者被学校聘为特聘教授或兼职教授。

⑵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跟武汉有什么区别

一、院系设置不同

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截至2019年3月,该校拥有17个教学单位,42个本科专业正在招生。

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截至2018年10月,中国地质大学下设19个学院,在65个本科专业招生。

二、学科建设不同

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截至2016年12月,该校拥有2个一级国家重点学科(涵盖8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1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33个硕士学位一级授权点 ;

116个硕士学位二级授权点,13个博士学位一级授权点,59个博士学位二级授权点,17个工程硕士领域和MBA、MPA等10个专业学位授权点,13个博士后流动站。

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截至2018年10月,学校有8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和16个省部级重点学科,拥有1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3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具有高校教师硕士学位授予权;

有工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艺术硕士(MFA)、法律硕士(J.M)、资产评估硕士、翻译硕士、会计硕士、旅游管理硕士和工程管理硕士等10个专业学位授予权,其中工程硕士包含14个专业工程学领域。

(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士后扩展阅读:

中国地质大学的历史沿革:

1954年后陆续迁入北京西北郊学院路新校址。

1960年被国家确定为全国重点院校。

1966年至1970年的5年时间中,学校停止招生。

1970年迁出北京,在湖北办学。

1975年迁址武汉,暂时更名为为武汉地质学院。

1978年,在原北京校址设立北京研究生部。

1987年,国家教委批准原武汉地质学院更名为中国地质大学,总部设在武汉。

1996年,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

2000年2月,学校由国土资源部划归教育部管理。

2005年3月,大学总部撤销,武汉、北京两地独立办学。

2006年10月,教育部、国土资源部签署共建中国地质大学协议。

2010年4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0年9月,教育部、国家海洋局签署共建中国地质大学协议。

2011年9月,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2017年9月,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

2019年7月,入选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

⑶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哪个好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哪个好是要依照个人不同的观点和角度来评价的,其二者各有各的特点,以下介绍一下二者的特点对比:

1、师资队伍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据2019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各类教职工1045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180人,副教授228人;博士生导师192名,硕士生导师250名,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80%以上;教师队伍中,有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4个,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5名,双聘院士9名;

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2名,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8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5人;先后有8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2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4人被列入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8人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2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7人被评为“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7人分别获孙越崎能源大奖,7人获中国青年科技奖。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截至2016年10月,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5000余人,继续教育和网络远程教育在读生60000余人;教职工135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800多人,高级职称教师500多人,博士生导师200多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1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3人,“万人计划”“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

“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5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项目1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6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9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24人,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5人。

我校现有专任教师中3人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6人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5人获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32人获"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地质科技奖"(其中金锤奖7人,银锤奖25人);

全国优秀教师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北京市优秀教师13人,北京市教学名师16人;此外,150多位国内外著名学者被学校聘为特聘教授或兼职教授。

2、学科建设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据2019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17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8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截至2016年12月,该校拥有2个一级国家重点学科(涵盖8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1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33个硕士学位一级授权点,116个硕士学位二级授权点,13个博士学位一级授权点,59个博士学位二级授权点,17个工程硕士领域和MBA、MPA等10个专业学位授权点,13个博士后流动站。

(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士后扩展阅读: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合作交流:

据2019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与中国国内10所大学联合发起成立"北京高科大学联盟",与50 所世界高校和科研院所签订了校际合作协议,与百余所中国国外知名大学和科研院所的相关学科开展了学术交流;

多次举办了国际煤岩学委员会年会、国际有机岩石学年会(ICCP-TSOP)联合会议、第一届行为安全与安全管理国际会议、国际有机岩石学会(TSOP)年会、国际采矿科学与技术大会、国际采矿岩层控制会议等国际性学术会议。

⑷ 中国地质大学 博士后能在职读吗

目前中国地质大学主流的在职研究生考试主要有六种方式:一是一月双证在职研究回生考试,二是五月份同等学力答申请硕士学位研究生考试;三是十月份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四是自主命题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五是在职研究生单独考试;六是学术型在职研究生考试。众所周知,一月份的研究生考试是难度最大的。同时也是最好的一种,有硕士学历学位双证。一月在职研究生考试需要专科毕业满五年、本科毕业满三年,硕士毕业满两年,此外对专业和是否已经获取学士学位不作限制。五月份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考试采取的是“免试入学,边学边考”的方式,从表面上看是入学方式比较容易,但是要获得学位证书依然要通过三个门槛:第一是学位授予单位组织的课程考试。第二是全国统一的外国语水平及学科综合水平考试。第三是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十月份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是国家级的专业考试,不同专业的入学难度也不尽相同,相对来说,考试难度不大。10月份联考的最大特点就是题量大,时间短。出题很灵活,也是对综合能力的一个检测。虽然试题相对简单,但录取时更看重考生的工作背景和经验。

⑸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算得上是中国重点大学吗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是中国重点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是教育部直属、国土资源部共建的以地质、资源、环境、地学工程技术、资源产业经济为特色,理、工、文、管、经、法等多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入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111计划”、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是北京高科大学联盟成员高校;是中国地球科学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摇篮和地学研究的基地。



(5)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士后扩展阅读: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拥有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2192人,其中专任教师982人,教授259人,副教授399人,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353人。学校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0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8人。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4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1人, “长江学者”青年学者3人,北京市教学名师22人,北京市青年名师3人,建有1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⑹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区别

国地质大学(北京)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学校的前身是1952年院系调整时期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和唐山铁道学院等院校的地质系(科)合并组建的北京地质学院,是建国初期著名的“八大学院”之一。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是教育部直属、国土资源部共建的以地质、资源、环境、地学工程技术、资源产业经济为特色,理、工、文、管、经、法等多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入选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111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位列国家“双一流”工程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中国地球科学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摇篮和地学研究的基地。是北京高科大学联盟成员高校[2]、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60所合作院校之一。学校是中国最早建有研究生院的33所高校之一,作为全球最大的地质学院,在世界地球科学领域享有盛誉。

截至2018年1月,学校有17个教学单位,41个本科专业。有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有1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工程硕士领域,11个类型的专业学位授权点。在职教职工1400余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9人,俄罗斯外籍院士6人。全日制在校生15000余人。继续教育和网络远程教育在读生60000余人。校友中有37人成为两院院士,200余人成为省部级以上劳动模范

(6)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士后扩展阅读:

建校初期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适应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1952年,中央根据“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院校,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的方针,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院系调整。北京大学地质学系、清华大学地学系、天津大学(原北洋大学)地质工程系和西南交通大学(原唐山铁道学院)采矿系地质组以及西北大学地质系合并成立了中国地质大学前身——北京地质学院。

1952年11月1日,在北京端王府夹道举行了北京地质学院首届开学典礼,中国著名地质学家、地质部部长李四光在讲话中说:“现在新中国办起了惊天动地的事业,北京航空学院是惊天,北京地质学院是动地。你们就是动地的勇士……你们是新的土地公公,土地婆婆,我代表地质部向你们祝贺。”领导的寄托,前辈的期望,使同学们对地质事业更加热爱。学校决定11月7日为北京地质学院的“校庆日”。

1957年5月17日,刘少奇同志在中南海接见了学院毕业生代表,进行了长达3个多小时的亲切交谈。他说:地质工作者是“建设时期的游击队员”,要建设就要搞地质勘探,就要打“游击”,你们是建设时期的游击队、侦察兵和先锋队。

1960年,学校被评为“北京市文教战线红旗学院”,并跻身国务院确立64所全国重点大学之列。

网络-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⑺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区和北京校区的关系

两校独立办学,互相合作,教育部对其视为同一学校,统一拨款。

⑻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是211大学还是985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是211大学,也是985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是教育部直属、国土资源部共建的以地质、资源、环境、地学工程技术、资源产业经济为特色,理、工、文、管、经、法等多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入选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111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位列国家“双一流”工程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中国地球科学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摇篮和地学研究的基地。

(8)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士后扩展阅读

截至2018年1月,学校有17个教学单位,41个本科专业。有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有1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工程硕士领域,11个类型的专业学位授权点。在职教职工1400余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9人,俄罗斯外籍院士6人。

⑼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和武汉的有什么不同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区别
学校简介: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现在校址: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 邮编:430074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现在校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历史沿革:
校出同源,2005年三月分家。
师资力量: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学校现有教职员工3150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7人,博士生导师177人,教授405人,副教授478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5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2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5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9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9人,“楚天学者计划”入选教授13人。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现有教职工1242人,其中专任教师705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357名,博士生导师135名,中国科学院院士7名,俄罗斯外籍院士4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名,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第二层次2名,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2名,教育部跨世纪人才计划7名。
校园环境: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占地面积1710亩,建筑面积1133亩,其中教学及辅助用房258956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252886平方米,学校在周口店、北戴河、三峡库区附近建有条件良好的教学实习基地。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位于北京海淀区高校云集、学术氛围浓厚的中关村高科技园区的学院路,学校占地680亩,教学面积300多亩,并在周口店和北戴河建有条件良好的教学实习基地。
学生人数: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具有有各类学生5.4万余人,其中全日制在校学生近2.4万人,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2400余人,成教及网络教育注册学生2.7万余人,各类留学生360余人。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4万人,继续教育在读生2.5万人,独立学院在校生1.2万人。
科学研究设施: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7个。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7个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个
学院学科设置: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有18个学院(课部)、60个本科专业;拥有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3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有工程硕士、MBA、MPA、MFA、J.M等10个专业学位授予权,其中工程硕士专业包涵19个工程领域。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现有16个院(系、部),47个本科专业,1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6个工程硕士领域和MBA、MPA授权点,9个博士后流动站。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