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应急演练
A. 沂水县沙沟镇四旺村滑坡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方案
临沂市国土资源局
沂水县人民政府
(2013年7月18日)
为认真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检验《沂水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效果,提高我县地质灾害防治责任部门的快速反应能力、决策应对能力及广大受地质灾害威胁群众防灾避灾能力,完善抢险救灾体系,由临沂市国土资源局、沂水县人民政府主办,沂水县国土资源局、沙沟镇人民政府承办的沂水县沙沟镇四旺村滑坡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拟于2013年7月23日进行。为确保该演练活动圆满成功,特制定本方案。
一、演练地点
沙沟镇四旺村
二、演练目的
通过地质灾害应急演练,进一步提高面对突发地质灾害的应急反应、组织、协调、处理能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防灾避灾意识,一旦临灾或出现重大地质灾害险情能迅速有序安全避让和撤离,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我县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91处,对住户存在威胁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共77处,共威胁到4779口人,潜在经济损失7500万元。目前,已进入地质灾害多发的汛期,开展好本次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三、演练依据
根据《临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市专项应急预案修订演练工作的通知》(临政办字〔2013〕75号),要求在沙沟镇四旺村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演练。
四、演练任务
(1)演练地质灾害监测和信息发布。
(2)演练《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启动过程。
(3)演练应急指挥应急反应及组织、协调。
(4)演练各相关部门应急反应、处理。
(5)演练采取的防灾减灾措施有效性。
五、演练原则
(1)以人为本、避让为主的原则。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
(3)反应迅速、措施果断的原则。
(4)部门配合、分工协作的原则。
六、组织机构
(一)主办单位
临沂市国土资源局、沂水县人民政府
(二)承办单位
县国土资源局、沙沟镇人民政府
(三)协办单位
县人武部、财政局、民政局、公安局、卫生局、气象局、新闻网络办、电视台、消防大队等职能部门。
(四)组织领导
总指挥:王永浩 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主要负责:(1)全面负责应急抢险救灾工作。
(2)决定启动应急预案。
副总指挥:牛树娟 县国土资源局局长
秦照强 沙沟镇党委书记
主要负责:(1)传达联络各部门工作。
(2)协助总指挥做好各项后勤会务及有关演练物资准备等相关事宜。
执行指挥:王新伟 沙沟镇镇长
主要负责:(1)指挥应急抢险工作。
(2)负责现场布置安排等相关工作。
(五)办事机构及相关职责
1.演练综合协调组
组长:张云庆 县土地综合整治中心主任
成员:县政府应急办副主任、财政局分管领导、民政局分管领导、沙沟镇副镇长、新闻网络办分管领导、国土局办公室工作人员1名、地环站工作人员1名。
职责:(1)组织制定应急处理和抢险救灾方案,报指挥部审定后送应急抢险小组组织实施;
(2)负责将应急抢险救灾工作情况与信息的搜集、汇总形成书面材料向指挥部报告,并同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3)掌握现场抢险救灾工作进度,及时预测灾情发展变化趋势,并研究对策;
(4)负责联络紧急抢险救灾组、应急调查监测组、医疗救护组、治安交通和通讯组、基本生活保障组;
(5)负责组织灾后重建和新闻媒体报道工作;
(6)负责演练场所的的具体实施工作。
2.紧急抢险救灾组
组长:沙沟镇武装部部长
成员:消防大队官兵5名、沙沟镇民兵应急抢险队员35人、沙沟镇国土所所长及沙沟镇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
职责:迅速组织消防官兵、民兵应急分队人员赶赴灾区现场组织抢险救灾,负责组织、指导遇险人员开展自救和互救工作;负责统一调集、指挥现场施救队伍,实施现场抢险救灾;负责实施抢险救灾工作的安全措施,转移、抢救遇险人员和转移灾害现场的国家财产;完成现场抢险救灾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3.应急调查监测组
组长:张恩刚
成员:县国土局专业技术人员4名。
职责:组织专家开展现场调查,查明灾害形成的条件、引发因素、影响范围和人员财产损失情况,确定地质灾害等级;设立专业监测网点,对灾害点现状稳定性进行监测和评估;对可能再次发生地质灾害提出能够阻止或延缓再次发生灾害的措施;提供灾害发生地详细准确的气象预报;提出人员财产的撤离、转移最佳路线和灾民临时安置地点的意见;完成县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4.医疗救护组
组长:沙沟镇分管领导任组长
成员:县120急救中心工作人员3名、镇卫生院工作人员3名,沙沟镇政府工作人员2名。
职责:迅速组建、调集现场医疗救治队伍;负责联系、指定、安排救治医院,组织指挥现场受伤人员接受紧急救治和转送医院救治,减少人员伤亡;负责调集、安排医疗器材和救护车辆;负责向上级医疗机构求援;认真搞好灾区的卫生防疫工作,确保在灾情发生后不发生各种传染性疫病。
5.治安交通组
组长:沙沟镇分管领导
成员:县交警大队工作人员2名、沙沟镇派出所所长及干警2名、沙沟镇镇政府工作人员2人。
职责:迅速组建交通治安管理队伍;维护灾害现场社会治安秩序和交通秩序;负责灾区治安和刑事案件的侦破工作;对地质灾害县现场实施戒严封锁;组织灾区现场治安巡逻保护。负责疏散受灾区内无关人员,协助应急抢险组转移灾区人员及财产。抢修受损毁的交通、通信设施,迅速提供交通工具和通信设备,保证救灾物资运输、灾民疏散和应急指挥信息通讯畅通。完成现场抢险救灾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6.基本生活保障组
组长:沙沟镇分管领导
成员:民政局工作人员1名、财政局工作人员1名、国土局工作人员1人,沙沟镇工作人员2人。
职责:负责抢险救灾经费及时足额到位;负责灾民的临时安置工作;负责救灾物资的调运、储存和发放;为灾民提供维持基本生活必需品和抢险救灾人员的生活保障。确保抢险救灾指挥通讯联络的优先畅通。
七、时间及参加人员
1.时间
2013年7月23日
2.地点
沂水县沙沟镇四旺村
3.参演队伍
(1)紧急抢险救灾组40人(武警消防官兵5人,沙沟镇民兵应急抢险分队35人)。
(2)应急调查监测组:国土局专业技术人员4名。
(3)医疗救护组:120急救中心工作人员3名、沙沟镇医院工作人员3名,沙沟镇工作人员2名。
(4)治安交通组:交警大队工作人员2名、沙沟镇派出所公安干警2名,沙沟镇政府工作人员2名。
(5)基本生活保障组:民政局工作人员1名、财政局工作人员1名、国土局工作人员1人,沙沟镇工作人员2人。
4.观摩领导和有关人员
(1)临沂市国土资源局领导及有关人员。
(2)沂水县政府有关领导和县直有关部门领导。
八、演练背景
1.演练地点灾情情况
沙沟镇四旺村(属沙沟镇黄土泉村的一个自然村)位于镇驻地西北方向20千米处,全村共116户278口人。该村处于山坡南侧中上部,山坡坡度约30°,山坡上覆盖0.8~4米厚的粘土及泥石混合体,下部为不透水的页岩,由于村民建房挖地基破坏了山体的应力,多年来山体不断缓慢下滑,导致部分村民的房屋出现了变形裂缝。2012年8月6日,因台风“达维”过境本区带来强降雨,该村发生了滑坡地质灾害险情,滑坡体长约60米,宽约70米,拉张裂缝宽约0.1~0.4米,严重威胁该村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灾情设想情景
连日来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冷空气的共同影响,沂水县普降大到暴雨,从7月22日到7月23日,流域内平均降雨量达到100毫米,其中四旺村遭受连续降雨、强降雨等因素的诱发,滑坡有可能产生速滑趋势,对其下方民房及44户居民构成严重威胁。
该滑坡隐患点编制了“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受威胁群众持有“防灾工作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
九、应急预案演练的实施步骤
(一)应急预案演练预备工作
1.召开应急预案演练预备工作会议
会议时间暂定7月18日15:00,在县政府三楼会议室由县政府组织召开,县地质灾害应急防治指挥部有关成员单位、沙沟镇政府等参加。
会议内容主要包括:
(1)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王永浩讲话,通报进行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救灾预案演练工作的目的意义、标准要求,组建应急演练指挥部及相关部门的工作任务等情况。
(2)座谈应急预案演练方案实施的有关问题。
(3)明确有关单位、应急指挥部各小组组成及职责。
(4)确定本次演练各单位应参加的人数。
2.应急预案演练工作准备
(1)应急指挥部全面负责各项准备工作的协调与筹划。
(2)交通治安和通讯组应熟悉四旺村滑坡的灾害危险性及危险区内的相关情况,制订交通管制及灾区安全保卫的措施,解决有关问题,准备封锁公路、道路通行的禁牌及禁止进入危险区的警示标志。
(3)应急调查监测组应熟悉四旺村滑坡的地理环境及滑坡情况,设立监测标志,监测安置地点和监测记录等。
(4)紧急抢险救灾组、基本生活保障组应熟悉四旺村滑坡的地理环境及滑坡情况,悉记群众撤离避让路线、灾民临时安置地点及卫生抢救所的临时设置地点的有关情况,做好抢险救灾及物资储备调运及有关设备装备与调运工作。
(5)医疗救护组熟悉灾民临时安置地的有关情况,准备救护车及相关救护医疗器材等,确保抢险救灾或演练应急之用。
(6)沙沟镇人民政府做好紧急撤离群众的训导工作,确定相关典型形象的演练。
3.应急预案演练预备工作
7月21日上午,召开演练预备会议,统一协调有关工作,明确有关部门、单位及有关人员的工作任务,标准及要求,制订完善公布有关演练的方案、措施、办法等。
参加人员:演练指挥部成员、县政府有关部门及沙沟镇政府领导、四旺村委干部等。
(1)总指挥、副总指挥有关领导讲话。
(2)演练指挥部作演练工作的安排:布置演练工作(时间进程安排);观摩现场定点定位及车辆安排。
7月21日11:00,沙沟镇政府在四旺村召开参加演练群众会议,进行广泛深入地宣传和训导,提高广大群众的防灾避灾意识,确保各种形象人员落实及演练各种措施。
(二)正式演练工作程序
1.队伍集结待命
9:00,全体演练单位及观摩人员到沂水县沙沟镇四旺村安置区集结待命。
2.演练
9:30,四旺村群测群防员向四旺村委负责人和沙沟国土所所长报告四旺村滑坡体出现裂缝险情。
9:32,四旺村委负责人向沙沟镇党委书记秦照强报告:“报告秦书记,我是四旺村×××,在巡查中发现,我村北山滑坡体裂缝逐渐扩大,严重威胁下方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情况危机,请求支援。”
9:32,沙沟国土所所长田丙东向县国土局局长牛树娟报告:“牛局长,我是沙沟所田丙东,四旺村出现严重险情,滑坡体有明显下滑迹象,情况危急,请尽快派人调查。”
9:34,县国土局局长牛树娟下达命令:
“沂水县国土局应急调查监测组分队立即赶赴现场开展调查,进行险情评估及应急处理。”
9:34,沙沟镇党委书记秦照强向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王永浩报告:“王县长,我镇四旺村发生滑坡地质灾害险情,情况紧急,建议立即启动县级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9:36,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王永浩接到报告后,决定启动沂水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成立沙沟镇四旺村滑坡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指挥部。王永浩副县长任总指挥,沙沟镇党委书记秦照强、县国土资源局局长牛树娟任副总指挥,沙沟镇镇长王新伟同志任执行指挥。
9:38,执行指挥王新伟向地质灾害应急调查监测组、治安交通和通讯组、医疗救护组、基本生活保障组、紧急抢险救灾组赶赴现场集结并向各小组下达命令:“各小组注意,我是沙沟镇镇长王新伟,我县已发布沙沟镇四旺村地质灾害预警信息,请你们按照职能分工立即赶赴现场。”
9:55,各小组赶到现场后,执行指挥王新伟向各小组下达抢险命令。
10:05,群众开始撤离。
10:35,群众撤离完毕。
10:40,各小组向执行指挥王新伟报告工作情况。
10:45,指挥部召开会议,下达命令:解除道路封锁、警戒。
11:00,总指挥王永浩宣布演练结束。
11:10,演练工作讲评会。总指挥作演练讲评;市国土资源局领导讲话。
十一、现场布置
指挥中心设在沂水县四旺村安置区北侧,并设一简易观礼台,具体位置根据村中情况而定。在观礼台上设置一排桌椅席,设12~15座,后面摆放两排木凳。观礼台后侧用脚手架搭台(高3.5米),上设顶棚,顶棚前悬挂横幅“沂水县沙沟镇四旺村滑坡地质灾害应急演练”,两侧副台全部摆放木凳,解说台设置在西侧副台上。
观礼台安装放置音响一组、麦克风(3支)、望远镜(10支),矿泉水等物品。
观礼台两侧布置彩旗(约每15米1面),悬挂横幅标语多幅,如“防灾减灾重于泰山”等。
划定警戒线、观摩区、车辆集结区等功能区;车辆集结区布设救护车、警车等。
十二、其他事项
(1)演练联络统一使用对讲机进行。
(2)所有参加演练的抢险队员及相关工作人员统一穿着迷彩服,佩戴工作牌,自备救生器材;演练过程中必须严肃认真对待,接近实战水平的紧张状态,决不能出现松垮、邋遢、嘻嘻哈哈等不良现象。
(3)所有车辆(除演练用车外)均停放在统一规划的停放区内,由专人负责指挥停放。
(4)本实施方案个别变动或本实施方案未包括的事项由演练指挥部另行通知。
附件:抢险队伍、车辆及设备物资安排
附件:抢险队伍、车辆及设备物资安排
1.防灾抢险队伍
参加本次演练共有5支抢险队,部分队员统一着迷彩服,每支队伍举一面标有自已队伍名称的旗帜,抢险队伍如下:
(1)治安交通组。派出所干警2名,沙沟镇政府工作人员4名。
(2)紧急抢险救灾组:武警消防官兵5名、沙沟镇民兵应急分队35名。
(3)应急调查监测组:国土资源局技术人员7名。
(4)医疗救护组:120急救中心医护人员3名、沙沟镇医院医护人员3名、沙沟镇政府工作人员2名。
(5)基本生活保障组:民政局工作人员1名、财政局工作人员1名、国土局工作人员1人(刘志刚)、沙沟镇政府工作人员2名。
2.演练车辆和医疗设备
(1)县卫生局:救护车2辆、担架2副、急救箱等
(2)县公安局:警车1辆
3.设备物资
(1)县卫生局落实:救护车2辆、担架2副
(2)县公安局落实:警车1辆
(3)县国土局落实:对讲机15部、望远镜6个、迷彩服67套(含鞋)、雨伞30把、音响1组、麦克风5支、毛巾20条等、手持电喇叭2把、摄像机1台、联系照相馆3台照相机。
(4)沙沟镇镇人民政府落实:石子10立方米、铜锣5面、指挥桌8张、椅50把、会标1条、宣传横幅2条(内容:预防地质灾害,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防治地质灾害,建设美好家园)、矿泉水10箱、警报器1个、摄像机1台、铁锹5把、镐头5把、。
(5)电视台:摄像机3台、摄影师3人;安排1名播音员做演练讲解员,要熟悉脚本。
4.行车路线
(1)去四旺村的路线:由野坊进四旺村,从四旺村西进,从四旺村东出,在哪里停车。
(2)回的路线:由停车点进四旺村,从四旺村到野坊,回城里。
5.生活安排
沙沟镇政府安排
6.参加人员
(1)参演人员
(2)观摩人员:市政府领导、县政府领导、市国土资源局领导、市应急办领导及县局主要领导坐主席台;其他观摩人员在观摩台两侧。
2013年地质灾害应急演练选编
B. 徐州市年度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应急演练方案
徐州市国土资源局、贾汪区人民政府、贾汪区国土资源局
(2013年6月)
应急演练方案编制依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第394号令)、《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国务院应急办《关于印发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指南的通知》(应急办函 [ 2009] 62号)、《国土资源部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响应工作方案》(国土资厅发 [ 2009] 49号)、《徐州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徐州市贾汪区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等。
一、应急演练目的
通过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旨在进一步提高相关主管部门应对突发地质灾害的应急反应能力,增强参与单位和人员对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熟悉程度;检验应对突发地质灾害事件所需应急队伍、物资、装备、技术等方面的准备情况,发现不足及时予以调整补充;普及公众对突发地质灾害风险的防范意识,提高其自救互救等应对能力;查找《徐州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徐州市贾汪区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从而能迅速、高效、有序地做好地质灾害的防灾避险和抢险救灾应急工作,最大限度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二、演练时间
2013年6月24日10:00
三、演练地点
贾汪镇大鹿山南坡(宗庄桃园内)
四、应急演练背景
贾汪区内露天采石现象较普遍,除水泥厂用作水泥原料外,大部分是开采后作为建筑石料。绝大部分采石场由于开采方法落后,形成了高而陡的采矿边坡,多年遗留下崩塌、滑坡隐患,小型采石宕口崩塌、滑坡灾害。
五、应急演练规模等级
本次演练地质灾害灾情(险情)响应等级设定为IV级(小型)。
六、应急演练任务
本次地质灾害应急演练的任务是:假设贾汪区某隐患点发生突发地质灾害,及时启动《徐州市贾汪区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在贾汪区人民政府和市应急办、市国土资源局指挥下,各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用最短的时间组织危险区范围的居民等快速、有序、安全地撤离到指定的安全地带,并做好地质灾害的防灾避灾和抢险救灾应急工作。
七、应急演练组织机构
本次演练活动由徐州市国土资源局、贾汪区人民政府指挥,由贾汪区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具体实施。
八、演练内容和参演人员职责
(一)演练内容
1.灾(险)情设想
徐州市贾汪区遭受连续强降雨天气,拟发生地质灾害现场位为贾汪区贾汪镇大鹿山南坡废弃露采矿山南侧。在强降雨诱发下,最终导致崩塌地质灾害。据当地群测群防员巡查地灾隐患点时发现,该废弃露采矿山采石宕口南坡发生较严重滑坡1处,山脚下有少数居民,并有1名村民被滑落碎石砸伤。
贾汪区人民政府在接到报告后,根据险情规模,按照预定方案决定启动《徐州市贾汪区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在贾汪区人民政府领导、指挥下,贾汪区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小组成员各司其职,第一时间赶赴受灾现场,用最短的时间组织处于危险区范围的居民快速、有序、安全地撤离到指定的安全地带;解救、安置被困人员,对受伤人员实施救护;清理受灾损坏的建筑和道路,并做好地质灾害的防灾避灾和抢险应急工作。
(二)参加单位及人员
(1)指导单位:市应急办(2人)、市国土资源局(4人)
(2)演练单位:区国土资源局(18人含参演人员)、区发改委(1人)、区农委(1人)、区财政局(1人)、区水利局(1人)、区民政局(1人)、区交通局(3人含参演人员)、区公安分局(6人含参演人员)、区卫生局(5人含参演人员)、区气象局(1人)、区环保局(1人)、区安监局(1人)、供电公司(1人)、消防大队(6人含参演人员)、工业园区(1人)、各镇(1人)、办事处(1人)等。
(3)指导专家:(3人)
(4)观摩单位:各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分管局长及地环科科长2~3人)、全区国土资源分局、镇所(所长及地环员2人)。
九、应急演练脚本
时间:6月24日10:00
地点:贾汪镇大鹿山南坡(宗庄桃园内)
主持人:何德彬 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参会领导:吴尔松 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应急办主任,陈建华 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吕宣瑞 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
参演人员:段绪德 贾汪区国土资源局 局长,刘保业 徐州市矿业协会 副会长,崔文静 徐州市国土资源局处长,程建 贾汪区国土资源局副局长,马杰 区政府应急办公室主任,陈万利 徐州市国土资源局 科员,柳希雷 徐州市国土资源局 科员,许瑞山 徐州市国土资源局科员,纵博 贾汪区国土资源局 科长(活动指挥),朱孝海 贾汪区国土资源局 办事员
地质灾害应急小分队成员15名、伤员1名、武警消防官兵8名、120急救人员6名、交通道路抢险人员4名。
主持人(主席台):
同志们,为认真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查找《徐州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徐州市贾汪区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检验各部门快速反应能力,增强防灾避险意识,锻炼应急抢险队伍,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区委、区政府统一部署,今天在贾汪镇开展贾汪区2013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演练。出席今天活动的领导有: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应急办主任吴尔松,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陈建华,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吕宣瑞;徐州市地质灾害应急专家,兄弟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分管负责人及相关科室负责人,区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防治指挥部成员单位分管负责人,各镇、办事处、工业园区管委会、潘安湖风景区管理处分管负责人。我宣布:演练现在开始。
(5个应急队员在演练现场先期进行处置)
(主持人宣布开始后,段绪德和专家组:刘保业、市应急办、市局各1人,在演练现场汇报后走向指挥部。在指挥部就坐,专家组对灾害情况进行评估,提出应急处置建议。)
段绪德(位置:演练区):
今日9时20分我局接到贾汪镇政府和贾汪镇国土资源所的报告,经群测群防人员巡查发现,贾汪镇大鹿山南坡地质灾害隐患点因强降雨发生滑坡灾害。接报后,已根据现场情况进行前期处置。现通往危险区道路已抢通,现场已封锁警戒,根据天气情况,滑坡有进一步发展趋势,特此报告。
指挥长(与段绪德和专家组赶赴指挥部同步):请专家组、抢险组、医疗组等小组到指挥部召开会议。
(指挥部内有台上领导、程建、卫生局、交通局、公安局、消防大队、贾汪镇分管领导各1人到指挥部,2分钟后会议结束)。
主持人(会议中,在指挥部解说会议的内容和意义)
指挥长(在指挥部):
根据专家组意见,立即启动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实行对灾情的 4级响应,各有关部门分工配合,立即赶赴现场开展抢险救灾行动。
(发布命令后,抢险组10人、救护人员、伤员上场演练、救护车拉出主会场,抢险结束后小分队队员回到工作区。组长向指挥长吕宣瑞同志汇报抢险工作情况)
应急小分队队长(汇报指挥长,按实际位置):
报告指挥长在抢险过程中,发现1人受伤,房屋受损三间,紧急转移居民10余人。经过紧张的抢险工作,灾民财物已全部转移安置完毕,受伤人员已得到妥善救治,降雨已停止,危岩体已稳定,抢险救灾工作结束。
(各位领导回到主席台)
指挥长:
经过地质灾害预报、巡查监测、险情上报、应急调查与响应、启动预案发布预警、紧急抢险、人员转移安置、应急处置等过程,现在灾情已基本解除,请群测群防人员继续进行监测,有情况及时报告。我宣布,演练结束。
主持人:
请徐州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陈建华同志讲话
主持人:
请徐州市政府副主任、市应急办主任吴尔松同志作活动点评
主持人:
请贾汪区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吕宣瑞同志对此次演练活动作总结讲话
主持人宣布活动结束,请各单位有序离场。
C. 红河州元阳县新街镇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方案
红河洲人民政府、元阳县人民政府、红河州国土资源局
(2011年5月)
主办单位:红河州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元阳县人民政府
协办单位:红河州国土资源局
地点:元阳县新街镇下节街村委会
时间:2011年5月30日上午正式演练。
参加人员:红河州人民政府何文亮副秘书长、红河州国土资源局周强副局长、红河州国土资源局地质环境科许涛科长、元阳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县公安局局长白乐章,元阳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总指挥部成员单位,县国土资源局及新街国土资源分局,新街镇政府机关各站所和下节街社区、民兵,新闻媒体工作人员,受威胁的群众,约计700余人。
演练的具体方案如下。
一、应急演练的目的
通过演练,进一步提高各有关部门协调配合能力和群众应对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应急反应能力和防灾避灾意识,在临灾时能快速有效撤离避让,努力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应急演练的地点和任务
元阳县新街镇下节街社区地质灾害隐患点,拟设场面:遭强降雨,发生山体滑坡,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立即启动《元阳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快速组织危险区的群众撤离,全力采取防灾减灾有效措施。
三、应急演练的原则
以人为本、避让为主的原则;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
反应迅速、措施果断的原则;
部门配合、分工协作的原则;
四、应急演练的组织领导
指挥长: 白乐章 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县公安局局长
副指挥长: 毛雪冰 县政府办副主任
高荣奎 县国土资源局局长
白玉文 新街镇党委书记
王建福 新街镇人民政府镇长
成员: 白海荣 县民政局局长
龙正福 县交通局局长
朱树海 县卫生局局长
张红卫 县气象局局长
马正学 县水利局局长
唐 斌 县环境保护局局长
马正福 县教育局局长
刘天学 县财政局副局长
白明祥 县公安局副局长
周 柱 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
杨宏敏 元阳供电有限责任公司
下设九个工作组:
(一)综合联络组
组长:毛雪冰县政府办副主任
成员:元阳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总指挥部成员单位主要领导
职责: 负责应急成员单位之间的相关协调与联系, 新闻媒体单位的联络, 领导讲话稿撰写等工作。
(二)现场准备组
组长: 白玉文 新街镇党委书记
副组长: 周柱 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
成员: 元阳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总指挥部成员单位, 新街镇人民政府。
职责: 负责应急演练现场的准备等工作。
(三)交通治安组
组长: 白明祥 县公安局副局长
成员: 县公安局抽调民警和新街镇派出所民警
职责: 负责拟灾害发生区域的警戒、 治安和交通管制, 负责对有关人员的紧急疏散、撤离, 维护灾害现场社会治安秩序和交通秩序; 参与灾害发生现场的赴救及处置工作; 确定灾害伤亡人数和伤亡人员的姓名身份; 负责相关灾害直接责任人的监护和逃逸人员的追捕; 参加灾害调查。
(四)应急抢险组
组长: 白明祥 县公安局副局长
副组长: 白玉文(新街镇党委书记), 王建福(新街镇人民政府镇长), 元阳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总指挥部成员单位主要领导。
成员: 新街镇政府机关和各站所干部职工, 社区干部、村小组组长, 民警、 民兵等及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总指挥部成员单位临时抽调工作人员。
职责: 负责组织受灾群众的撤离、 现场抢险救灾等工作; 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总指挥部成员单位按照 《元阳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的各自职责, 为应急救援工作提供必需的救灾物资、设备、 资金等和其他保障措施, 确保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电力部门负责尽快抢修恢复供电设施, 保障灾区供电。
(五)医疗救治组
组长: 朱树海 县卫生局局长
成员: 从县人民医院、元阳民族医院等抽调
职责: 负责组织指挥受灾现场受伤人员接受紧急救治和转送医院救治, 做好灾后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
(六)灾情调查组
组长: 高荣奎 县国土资源局局长
副组长: 周柱 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
成员: 从县国土资源局抽调
职责: 负责灾害调查和统计工作。
(七)后勤保障组
组长: 王建福 新街镇人民政府镇长
副组长: 刘云 新街镇人民政府分管副镇长
成员: 从新街镇政府抽调
职责: 负责食宿安排、车辆派遣等工作。
(八)善后处置组
组长: 白海荣 县民政局局长
成员: 新街镇党委、政府, 元阳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总指挥部成员单位。
职责: 新街镇牵头, 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总指挥部成员单位配合, 受灾村(组)群众参加, 做好遇难、受伤人员及家属的安抚和灾后重建工作。
(九)宣传报道组
组长: 白波 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成员: 宣传部、广电局等抽调
职责: 负责应急演练(应急救援)等工作的宣传报道。
五、 应急预案演练的实施步骤
(一)应急预案演练预备工作
1.召开应急预案演练预备工作会议
会议由红河州国土资源局领导召集县人民政府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成员、相关部门领导、新街镇主要领导等参加。
会议内容:
(1)县人民政府领导讲话, 通报进行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救灾预案演练工作的目的意义、标准要求及有关部门的工作任务等情况。
(2)座谈应急预案演练方案实施的有关问题。
2.参演单位专业队伍和人数以及演练前需准备的物品
(1)县人武部、 民兵应急分队共20人。 负责其他参演单位所需迷彩服、 十字镐、铲子、钢钎等器材的准备。
(2)县公安及交警30人。负责治安和交通管制警示标志。
(3)县卫生局8人。负责120急救车辆以及急救器材、卫生防疫消杀和演练灾民的伤病检查治疗器材的准备。
(4)县民政局2人。负责救灾、慰问物资、安置灾民相关表卡的填报准备。
(5)元阳一小3人。负责演练前组织、宣传发动。
(6)县教育局2人。负责参演学生的组织和动员。
(7)县电信公司2人。负责现场的通信保障。
(8)县气象局1人、县供电公司1人、县自来水公司1人、县水利局1人、县安监局1人、县环保局1人,按各自工作职能准备相应器材。
(9)新街镇干部15人。负责演练前演练区域村民的动员和群众会的召集。
(10)参演群众250人,元阳一小师生250人。由新街镇政府、元阳一小学、县国土资源局负责组织落实好人员。
3.应急预案演练工作准备
(1)综合联络组全面负责各项准备工作的协调与筹划。
(2)交通治安管理组熟悉下节街社区滑坡的灾害危险性及危险区内的相关情况,制订交通管制及灾区安全保卫的措施,解决有关问题,准备封锁道路通行的禁牌及禁止进入危险区的警示标志。
(3)灾险情调查监测组熟悉下节街社区滑坡的地理环境及滑坡情况,设立监测标志,做监测记录等。
(4)应急抢险组、后勤保障组熟悉下节街社区滑坡的地理环境及滑坡情况,悉记群众撤离避让路线、灾民(师生)临时安置地点及卫生抢救所的临时设置地点的有关情况,做好抢险救灾及物资储备调运及有关设备装备与调运工作。
(5)医疗卫生组熟悉灾民临时安置地的有关情况,准备救护车及相关救护医疗器材等,确保抢险救灾或演练应急之用。
(6)新街镇政府组织应急抢险小分队,小分队由新街镇基层民兵组成,人员20人,统一着装,培训演练。
(7)县国土局、县教育局、新街镇政府及相关的新街镇派出所做好紧急撤离群众的训导工作。
(二)演练工作程序
2011年5月30日上午8:30全体演练单位在七中待命,观摩人员由工作人员安排进入观摩地点。
8:50,红河州人民政府领导宣布元阳县新街镇下节街村委会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开始。
9:00,下节街社区负责人向新街镇人民政府报告:“因昨夜连续大雨,下节街社区3、4、6组出现严重险情,简易监测表明滑坡体与后缘裂缝加宽,有出现滑坡可能。”
9:05,新街镇党政主要领导及有关人员赶到现场发现险情加剧,立即下令启动新街镇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并在新街镇畜牧兽医站成立临时指挥部,各成员单位迅速向指挥部集中,同时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王建福镇长向国土局周柱副局长报告,镇属参演职工9:10前在镇畜牧兽医站集结完毕,并设立临时指挥部。)
9:10,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接报后,立即下令新街国土分局派出应急小分队立即赶赴现场开展调查,进行险情评估及应急处理,设立简易检查点,同时,分别向县人民政府和县地质应急抢险指挥部指挥长、副指挥长报告。(国土局周柱副局长在向高荣奎局长报告的同时,带领人员进入演练现场开展调查,高荣奎局长接报后向白乐章副县长报告。)
9:15,指挥长接到县国土资源局报告“下节街社区滑坡活动性增强,宽度已增大到0.2米,滑坡体处于临滑状态,建议启动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下令启动元阳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并赶赴现场。
各成员单位接到通知后,组织人员赶赴现场,进入新街镇原粮食局仓库,并向指挥部报告(途中特种车辆拉响警报)。(白乐章副县长下达命令后带领高荣奎局长、毛雪冰副主任、徐建民进入演练临时指挥部,3分钟后,各成员单位向指挥部聚集并报告,报告顺序依次为:1.新街镇;2.公安局;3.民政局;4.卫生局;5.消防大队;6.教育局;7.气象局;8.供电局;9.自来水公司;10.安监局;11.环保局;12.电信局。)
9:25,在新街镇地质灾害应急临时指挥部,县气象局报告天气情况;新街镇政府报告前期工作情况;县国土资源局报告灾情发展趋势,建议组织群众撤离。
9:30,指挥部下达命令:
交通治安管理组封锁进入危险区的道路,设置警戒线,确保除抢险救灾人员外,其他人员不得进入该危险区域,同时实施治安巡逻,保证灾区安全。(交通治安管理组在10:00前完成通往危险区的公路、道路封锁及警戒工作有条不紊进行后,向指挥部报告。)
应急抢险组在使用各种设备紧急通知危险区域的群众和师生按撤离路线有序安全转移的同时,组织应急抢险队伍进入隐患区协助群众和师生撤离,在协助过程中对不愿撤离的群众强制带离(1人),对受伤的群众撤离(2人)。(应急抢险组要在9:45前完成群众和师生撤离工作,并向指挥部报告。)
灾情调查监测组继续跟踪灾情,每5分钟向指挥部报告一次。
医疗卫生组在9:40前完成临时急救点,并向指挥部报告,对伤、病员进行紧急治疗、转移。
后勤保障组在9:50向指挥部报告群众和师生基本安置妥当,救援物资已陆续就位。
10:00,灾情调查监测组报告:据监测组监测,滑坡变化已趋稳定,建议召开指挥部会议,研究解除封锁警界。
10:05,指挥部召开会议,下达命令:解除道路封锁、警界。由灾情调查监测组继续监测,有情况及时报告;善后处置组负责对危房进行鉴定,提出灾民回迁和重建方案,报政府批准实施。
10:10,指挥部领导到各灾民转移临时安置点看望群众、师生撤离安置情况。
10:20,演练工作讲评会。红河州政府领导和县政府领导讲话。
10:30,红河州人民政府领导宣布演练结束。
D. 海林市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操作方案
(2013年9月)
第一部分:应急预案基本内容与工作组织
海林市地处张广才岭东南部,地形地貌复杂,雨水充沛,海林市地质灾害重点是崩塌、滑坡、泥石流。全市有6个乡镇所在地,11个村屯易受地质灾害威胁。为了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建立和完善乡镇一级地质灾害应急救援体系,切实提高乡镇地质灾害应急反应能力和防御水平,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第394号令)、《黑龙江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经研究决定,在我市海林镇斗银村靠山屯开展一次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实地演练。
一、应急预案演练的目的
在海林镇斗银村靠山屯地灾隐患点的地质灾害即将发生的紧急情况下,通过应急预案的演练,旨在检验各部门职责的分工落实、应急队伍的协调能力、技术装备的合理配置、受灾群众的防灾自救意识,进一步熟悉应急处理程序,提高应急处理的快速反应能力,从而能迅速、高效、有序做好地质灾害的防灾和抢险救灾应急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二、应急预案演练的任务
本次滑坡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演练的任务是:受连续降雨和强降雨的诱发,海林镇斗银村靠山屯地灾隐患点山体滑坡后缘裂缝突然加大,前缘局部发生小滑塌,情况十分紧急。按《海林市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需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用最短的时间安全地撤离危险区的住户,尽快采取防灾减灾的有效措施。
三、应急预案演练的原则
(1)以人为本、避让为主的原则;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
(3)反应迅速、措施果断的原则;
(4)部门配合、密切协作的原则。
四、演练时间
2013年9月9日
五、演练地点
(1)灾害隐患点:海林镇斗银村靠山屯滑坡地质灾害隐患点。
(2)撤离安置点:在海林镇斗银村靠山屯地灾隐患点附近设置1处撤离安置点。
(3)演练会场:能够看到地灾隐患点和安置点的场所,要求地面平整宽敞,视野开阔,便于参演人员集中和观摩演练习过程。
六、观摩人员
市政府领导,各乡镇政府主要领导;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应急办、公安、民政、财政、交通、安全、经济、卫生、气象、地震、农业、铁路、水务、通讯、建设、发改、教育局、武警等)的主要领导;中小学校负责人和本市其他重点地灾隐患点所在村领导和监测员。
七、参加演练人员
市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主要领导及有关工作人员、海林镇政府主要领导及有关工作人员、海林镇斗银村村委会及靠山屯村民、其他相关部门人员。
八、应急预案演练背景
靠山屯地灾隐患点位于海林镇斗银村靠山屯北侧民房后山。由暴雨诱发而致。隐患斜坡坡度32°~69°,坡宽约55米,纵向长80米,平面形态呈方形,剖面呈上缓下陡的凸形。斜坡中部出现的一条横向裂缝长约40米,宽度约15~30厘米,滑坡体总体积约15000立方米。如果发生整体滑坡,将严重危及靠山屯北侧十几户居民近30人的生命财产安全。目前,滑坡后缘裂缝突然加大,前缘已发生局部小滑塌,遇连续大雨和短时间强降雨极易引起大面积山体滑坡。
九、应急预案演练组织的主体
本次应急预案演练的组织主体为海林市人民政府组织、海林镇人民政府、斗银村委会。
十、应急预案演练的实施步骤
(一)应急预案演练预备工作
为确保应急预案演练的成功,切实体现统一指挥、迅速、高效和部门协调的一致性,乡镇和参演部门在9月1日提前召开协调会议,9月6日全体人员在灾害现场进行模拟演练。
会议内容:
(1)介绍演练方案;
(2)讨论演练方案实施的有关问题,征求参会人员意见;
(3)组建由镇长任指挥长、分管镇长、国土所所长、派出所所长、卫生院院长、镇武装部长任副指挥长,演练所在村组负责人和监测员为成员的海林镇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明确各组工作职责(乡镇根据本乡镇的实际情况进行安排)。
(二)组织机构及工作职责
总指挥:徐勤刚
副总指挥:孙彬、况作涛
成员:栗学军、王杰、苑国权、郑军、陈广群、孙丙国、王强
(1)综合协调组:由栗学军牵头,全面负责各项准备工作的协调与筹划。主要是搞好演练方案的制定,参与演练人员的组织与分工,演练现场的布置和主持人员的落实等;
(2)地质灾害防治办公室:由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况作涛牵头,及时掌握地质灾害发生、发展情况并及时上报指挥部,协调乡镇分局做好灾情预报、减灾、防灾措施;
(3)气象组:由海林市气象局副局长罗彬祥牵头,及时汇报灾害发生区天气情况;
(4)紧急抢险组:由党群办主任王杰牵头,镇应急小分队配合。任务为:及时掌握和报告现场处置和险情处理情况,尽快组织群众撤离危险区;
(5)监测预警调查组:由海林镇国土所所长苑国权牵头负责,乡干部或国土所工作人员和监测员组成。任务为:调查、核实险情,组织监测、预测灾害发展趋势和潜在威胁,提出对策和措施;
(6)后勤保障组:由海林镇民政助理郑军牵头负责,乡干部、村干部组成。任务为:搞好撤离群众安置和物资供应等有关事项(参加演练的村民每人一个食品袋);
(7)医疗卫生组:由卫生院院长陈广群牵头负责。任务为:抢救伤员,提供所需药品和医疗器械,防止灾区疾病暴发;
(8)治安保卫组:由新合派出所所长孙丙国负责。任务为:负责封闭公路,维护灾区交通秩序、社会治安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9)技术专家组:邀请黑龙江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地质灾害工程师王强担任,对灾害影响范围、危险区范围进行划定。
(三)应急预案演练工作准备
(1)综合协调组:明确所有参与演练人员的组织与分工,组织后勤保障组搞好演练现场的部署和物资供应工作;做好紧急撤离群众的训导工作;落实周边兄弟乡镇参加观摩演练的邀请工作。
(2)紧急抢险组:落实应急抢险小分队参加人员和工作职责。
(3)监测预警调查组:落实好本组人员及分工;把灾情、险情调查、核实清楚并预测灾害发展趋势和潜在威胁,提出对策和措施。
(4)后勤保障组:落实好本组参加人员及分工;落实演练场所的布置;划好群众撤离线路、撤离安置点警示标志以及解决撤离群众急需物资供应等有关事项。
(5)医疗卫生组:落实好本组参加人员及分工;由卫生院负责担架、急救箱等医疗设备和医务人员。
(6)治安保卫组:落实好本组参加人员和个人工作职责,维护好当地治安。
第二部分:应急预案演练实施程序(脚本)
一、模拟背景
(字幕加背景)灾情总体设想:海林镇斗银村靠山屯地质灾害隐患点,因受连续强降雨影响,滑坡后缘裂缝于今天早晨突然增大,前缘局部发生小滑塌。隐患斜坡坡度32°~69°,坡宽约55米,纵向长80米,平面形态呈方形,剖面呈上缓下陡的凸形。斜坡中部出现的一条横向裂缝长约40米,宽度约15~30厘米,滑坡体总体积约15000立方米。如果发生整体滑坡,将严重危及靠山屯北侧十几户居民近30人的生命财产安全。目前,滑坡后缘裂缝突然加大,前缘已发生局部小滑塌,遇连续大雨和强降雨极易引起大面积山体滑坡。据气象预报,强降雨天气还将持续,极易引起大面积山体滑坡,直接危及下方十几户、近30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情况十分紧急!
二、模拟监测与信息传递情景
主持人:海林镇斗银村靠山屯滑坡地质灾害应急演练现在开始,下面进行演练第一环节:市气象局通知地质灾害防治办公室,在斗银村靠山屯区域有较强降雨,请通知有关部门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准备(地点1:国土局办公室)。
(9月9日9:00分,市地质灾害防治办公室副主任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况作涛和于德明正在值班,突然接到市气象局工作人员电话。)
气象局工作人员:地质灾害防治办公室吗? 我是气象局值班人员,在海林镇斗银村靠山屯区域上空,形成较大降雨云团,并且已开始降雨,从云图上看极有可能发生较强降雨,请通知有关部门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准备。
况作涛:好,请注意监测,并向地质灾害防治办公室领导和海林镇有关领导及地质灾害隐患点责任人发送短信息预警。
镜头1:况作涛副主任在办公室边接听电话,边记录。
(市地质灾害防治办公室向市地质灾害防治办公室主任王晔报告)
况作涛:王局长,刚刚接到气象局通知,海林镇斗银村靠山屯区域云团密集,已经开始降雨,雨势较大。
王晔:通知海林镇国土所密切监视,做好预防山体滑坡准备工作,确保信息畅通。
镜头2:况作涛电话向海林镇国土所地质灾害值班人员苑国权通报。
况作涛:(海林镇国土所所长)苑国权吗? 市气象局通知,在斗银村靠山屯区域可能发生强降雨,请你们注意防范靠山屯后山的滑坡灾害,必要时要及时启动防灾预案。
主持人:下面进行演练第二环节:海林镇领导要求村屯负责人,马上了解情况,如实汇报(地点2:海林镇办公室)。
镜头3:(手机短信声)海林镇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组长、镇长徐勤刚等领导陆续接到短信,收看短信内容。徐镇长边看边念:海林镇斗银村靠山屯区域有强降雨……有可能发生滑坡地质灾害,请注意防范)。
镜头4:(徐镇长打电话给斗银村村长胡振民)振民,靠山屯后山地质灾害滑坡隐患点情况如何? 你马上了解一下具体情况。
镜头5:(胡振民村长打电话给靠山屯屯长张广军)广军,靠山雨下得大吗? 后山有可能发生滑坡地质灾害,你马上了解一下具体情况。
镜头6:(20分钟后,胡振民在靠山屯地质灾害现场用手机向徐镇长汇报)徐镇长,现在靠山屯后山斜坡横向裂缝长约30米,宽度约10~30厘米,现在还在下雨。
主持人:下面进行演练第三环节:徐镇长布置工作,要求所有人员立即到救灾现场。(地点2:海林镇办公室)
镜头7:(徐镇长对胡振民布置工作)现在看来靠山屯后山地质滑坡可能会出现问题,振民,我们马上到现场,请通知村委会工作人员到现场集中召开应急会商会,其他人员加强值班,密切观测裂缝动态,随时向我汇报。
镜头8:(徐镇长对值班人员布置工作)马上通知镇抢险队、镇医院、新合派出所等有关人员,9:30时在斗银村村委会开会,并向市地质灾害防治办公室和市政府报告。
三、滑坡地质灾害会商现场演练内容
时间:上午9:30时地点:斗银村村委会
参加人员:海林镇政府霍玉文、徐勤刚、孙彬、栗学军、王杰、苑国全、郑军、镇医院院长陈广群、新合派出所所长孙丙国、斗银村书记、村长等。
尚市长讲话:…… ……
主持人:下面进行演练第四环节:海林镇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在斗银村委会召开紧急会议(地点3:斗银村委会)。
徐勤刚:现在开始开会,斗银村靠山屯区域普降大雨,靠山屯后山滑坡地质灾害十分严峻,下面请苑国全同志讲一下防灾重点。
苑国全:靠山屯后山滑坡地质灾害是我镇汛期地质灾害防灾重点,由于强降雨,裂缝还在加宽,因此,这次主要任务是把山脚下的十几户居民安全转移并妥善处理滑坡险情。
徐勤刚:现在请胡振民同志汇报一下最新灾情。
胡振民:由于降雨还在持续,裂缝宽度已达25厘米以上。
王强:滑坡体后缘裂缝随着降雨量增加,正在逐步加大,前缘小滑塌同时增加,如果强降雨持续下去,约15000立方米滑体有顺滑床大面积滑塌危险,滑体范围内坡宽约55米,纵向长80米,直至滑坡后缘为危险区。如果发生整体滑坡,影响范围为靠山屯北侧山脚下三棵树至红房顶十几户居民近30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该区域及附近居民应尽快撤离。
徐勤刚:从现在掌握的情况看,后山滑坡地质灾害很危险。我建议马上启动斗银村靠山屯后山滑坡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下面我布置工作,请胡振民同志启动斗银村靠山屯后山滑坡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请王杰同志组织15人以上的镇抢险队协助村委会做好抢险工作;请镇医院陈广群院长组织5人的医疗队协助后勤保障组做好抢险过程中伤员的救治和灾区的防疫工作;请新合派出所孙丙国所长组织警力协助村治安员做好安全保卫工作。各组20分钟内到靠山屯集合待命。
主持人:下面进行演练第五环节:请胡振民书记宣布启动斗银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地点3:斗银村委会)
胡振民:现在我宣布立即启动斗银村靠山屯后山滑坡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主持人:所有人员上车转移至靠山屯
主持人:下面进行演练第六环节:镇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组织各应急小组进行应急准备。(地点4:靠山屯农家大院集合地点)
(地质灾害会商人员转移到靠山屯,观摩领导和其他人员也一并到靠山屯观摩。)
综合协调组栗学军:总指挥,综合协调组5人集结完毕,请指示;
紧急抢险组王杰:总指挥,紧急抢险组15人集结完毕,请指示;
监测预警调查组苑国全:总指挥,监测调查组5人集结完毕,请指示;
后勤保障组郑军:总指挥,后勤保障组6人集结完毕,请指示;
镇医院陈广群:总指挥同志,镇医院医疗队5人已集结完毕,请指示。
新合派出所孙丙国:总指挥,新合派出所5人已集结完毕,请指示。
孙彬:总指挥,海林镇地质灾害指挥部各组41人已集结完毕,请指示。
(9:50分,总指挥徐勤刚手中对讲机响起,灾害现场靠山屯屯长张广军用对讲机报告)张广军:报告指挥部! 报告指挥部! 靠山屯后山山上裂缝宽度已达30厘米! 裂缝宽度已达30厘米!
徐勤刚:(用对讲机回答)好,明白! 明白!
徐勤刚:(面向抢险队员)同志们! 斗银村靠山屯后山滑坡地质灾害已达到疏散转移紧急状况,现在要重点做好群众转移和抢险工作。各组人员按照预案确定的任务分头执行,大家有没用信心?(有!)好,立即行动!
主持人:下面进行演练第七环节:请副总指挥孙彬同志命令预警员发布地质灾害预警。(地点4:靠山屯农家大院)
孙彬:请监测预警员张忠伟同志敲锣报警,发布转移信号。
(在靠山屯主道上锣声响起,张忠伟边敲锣边喊“后山要发生地质灾害了,请大家马上撤离”,并且村里高音喇叭也同时播放“后山要发生地质灾害,请各位村民马上撤离”。)
(后勤保障组负责转移群众的食品袋发放)
(群众转移过程中要忙而不乱,老、弱、病、残、孕等弱势人员要有专人负责,或背抱、或搀扶、或相互照应,转移人员可以随身携带一些小件物品,提前做好准备,带些锅、碗、瓢、盆等道具。)
主持人:下面进行演练第八环节:开展医疗救援,转移病残人员。(地点6:救护车附近)
(镇医疗队负责救治抢险转移过程中的伤病员。用担架抬着1名重病患者(村民假扮)转移到救护车上,进行现场救护,并由医疗队负责给患者打吊瓶。其他有2名伤员(假扮),由转移人员互相搀扶到达转移安置地点帐篷内,并且要有专人负责。)
(镇医疗队一名医生,身背喷壶,进行消毒,)
主持人:下面进行演练第九环节:派出所同志挨家挨户查看有无未转移人员,督促其撤离。(地点5:靠山屯主道上)
(新合派出所挨家挨户做转移户的思想工作,督促人员尽快转移,到1户人家门外通知,在组织群众转移的同时,新合派出所,清理现场闲杂人员;拉起警戒绳。对转移群众的房屋加强安全保卫,防止被盗;对房屋内进行搜寻检查;对危险区设置警戒带;对靠山屯后山进行戒严守护,禁止通行。)
主持人:下面请所有人员到地质灾害现场。
主持人:下面进行演练第十环节:镇指挥部组织抢险队进行抢险。(地点7:地质灾害现场)
(10:10分,总指挥徐勤刚手中对讲机响起)监测员李龙:报告指挥部! 报告指挥部! 我是监测员李龙,山上裂缝已超过30厘米,马上就要产生滑坡,山脚下十几户居民房屋要受损失,请尽快处理。
徐勤刚:(用对讲机回答)明白! 明白! 请继续做好监测。徐勤刚(用手持高音喇叭喊话):紧急抢险队马上进行抢险。
王杰:是!请总指挥放心,一定完成任务。
(由王杰组织镇抢险队15人进行抢险。每个人手中都拿铁锹、木棒、大锤和铁丝等在现场进行抢险。)
主持人:下面进行演练第十一环节:镇指挥部紧急请求市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调派武警、消防和预备役支援抢险。(地点7:地质灾害现场)
王杰:(10:20分)报告总指挥,因山上裂缝还在加大,镇抢险队力量不足,险情不好控制,请求支援。
徐勤刚:(在地质灾害现场向尚市长汇报,并请求支援)尚市长:斗银村靠山屯后山滑坡地质灾害出现险情,请求市紧急抢险队支援。
尚市长:好! 我马上通知市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增援(现场用电话通知市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马上通知市人武部、市武警中队、市消防队组织抢险队支援斗银村靠山屯滑坡地质灾害抢险工作)。
(有专人安排市人武部10人紧急抢险队、市武警中队10人紧急抢险队、市消防队10人紧急抢险队在指定地点,从靠山屯主路由南向北跑步进入抢险现场,协助镇抢险队全力排除险情;经过20分钟的军民全力抢险,险情终于得到控制)
主持人:下面进行演练第十二环节:解除地质灾害警报,群众撤回。(地点7:地质灾害现场)
王杰:报告总指挥,险情已经得到控制。
徐勤刚:好! 同志们辛苦了。
(10:40分,副总指挥孙彬手中对讲机响起)监测员李龙:报告指挥部! 报告指挥部! 我是监测员李龙,现在靠山屯后山滑坡地质灾害已得到控制。
孙彬:(用对讲机回答)好的!好的!继续监测,随时报告。
(10:50分,副总指挥孙彬手中对讲机响起)监测员李龙:报告指挥部! 报告指挥部! 我是监测员李龙,现在靠山屯区域降雨已停止,滑坡现象已稳定。
孙彬:好的!好的!(在现场向总指挥报告)总指挥! 现在滑坡已稳定,降雨已停止,转移的群众是否可以撤回来?
徐勤刚:好! 可以撤回。
孙彬(用手持喇叭高喊):通知被转移的群众可以回家,其他所有参加演练人员集中到靠山屯集合点。
主持人:下面请所有参演人员和观摩的领导到集合地点集合。
主持人:下面进行演练第十三环节:请领导讲话,演练结束。(地点4:靠山屯农户大院)
(观摩领导步行回到集合点)
徐勤刚:同志们,这次演练即将结束,大家表现得非常好,演练非常成功,这是以人为本重视地质灾害工作的集中体现。下面请市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尚市长讲话,大家欢迎!
尚市长:…… ……
徐勤刚:现在我宣布,本次防汛演练圆满结束,请大家有秩序的撤离。
四、综合评述
通过本次地质灾害应急演练,进一步明确了各部门职责的分工落实,检验了应急队伍的协调能力、技术装备的合理配置、受灾群众的防灾自救意识,进一步熟悉应急处理程序,提高应急处理的快速反应能力,从而能迅速、高效、有序做好地质灾害的防灾和抢险救灾应急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E. 郑州市二七区侯寨乡烤鱼沟环线年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演练工作方案
(2013年8月)
一、应急演练的目的
在汛期,通过应急演练,落实应急队伍的协调能力、技术装备的合理配置、受灾群众的防灾自救意识,进一步熟悉应急处置程序,提高应急处置的快速反应能力,从而能迅速、高效、有序做好地质灾害的防灾和抢险救灾应急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建设平安二七,构建和谐社会。
二、应急演练的任务
本次地质灾害应急演练的任务是:受连续降雨和强降雨的诱发,侯寨乡樱桃沟环线局部发生小型崩塌,情况紧急,需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用最短的时间安全地撤离危险区的人员,尽快采取防灾减灾的有效措施。
三、应急演练的原则
(1)以人为本、避让为主的原则。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
(3)反应迅速、措施果断的原则。
(4)部门配合、密切协作的原则。
四、应急演练背景
我辖区地点位于贾鲁河上游的丘陵地带,地表基本为黄土覆盖,其间最高标高195.2米,最低标高215.5米,相对高差20.3米。属北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季主要集中在7~9月份,年平均降水量646.1毫米,且降水量分布不均,雨季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62%;年平均气温14℃,最高气温43℃,最低气温-17.9℃,1月均温0℃,7月均温27.8℃,无霜期217天。每年12月至次年2月为冰冻期,日照2385.3小时。据常年地质灾害监测资料显示,辖区内未出现过大的地质灾害,雨季常见因雨水冲刷黄土层造成泥土堵塞道路现象。
五、应急演练的组织
二七区国土资源局会同侯寨国土所及马寨国土所
六、演练时间
拟定于2013年8月择期进行
(届时在侯寨乡人民政府集中)
七、演练地点
1.灾害隐患点:侯寨乡烤鱼沟环线一处小型黄土崩塌
2.撤离安置点:侯寨乡上了和村委会
八、领导小组成员
组长:禹秉臻
副组长:彭万化、王玉霞、朱怀栋
成员:东宝龙、谭仙丽、李晨、李聪、李昌彦、杨磊、张科科、师志强、吴梅、张海江、温志华、郑改英、杨殿俊
职能小组:
1.指挥协调组
组长:朱怀栋
成员:谭仙丽、李晨
职责:险情发生时,负责立即电话报告区应急办及相关部门,协调相关部门进行工作。
2.紧急疏散组
组长:李晨
成员:东宝龙、张科科、杨磊、师志强、张海江
职责:负责疏散人群,拉起警戒线,清理现场。
3.救援安置组
组长:谭仙丽
成员:李聪、李昌彦、郑改英
职责:妥善安置被救人群。
4.后勤保障组
组长:王玉霞
成员:吴梅、温志华、郑改英、杨殿俊
职责:负责后勤保障、车辆及其他事宜。
5.专职评估组
组长:郑州市国土资源局地质环境相关专家
职责:立即赶赴现场开展调查,进行险情评估及应急处理。
九、应急预案演练的实施步骤
(一)应急预案演练预备工作
为确保应急预案演练的成功,切实体现统一指挥、迅速、高效和各小组协调的一体性,演练于前一天上午召开各小组负责人会议。
会议内容:
(1)介绍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救灾预案演练案;
(2)讨论应急预案演练方案实施的有关问题;
(3)明确各小组的工作职责,细化分工,任务落实。
(二)地质灾害演练具体实施步骤(流程)
地质灾害演练工作流程
假设汛期因突降暴雨造成樱桃沟村旅游环线某地出现黄土崩塌地质灾害。
2013年8月15日9:30全体演练人员在预定地质灾害发生地点集合。
9:40:二七区国土资源局接侯寨国土所报告:" 因昨夜连续大雨,樱桃沟村出现险情,经连续监测有小型黄土崩塌地质灾害发生。
9:45:二七区国土资源局领导:
(1)向二七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汇报;
(2)二七区国土资源局派出应急小分队立即赶赴现场开展调查,进行险情评估及应急处理。
9:55:区国土资源局领导接应急小分队报告:“侯寨乡樱桃沟村黄土崩塌活动性增强。建议尽快报告区政府,启动区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10:00:区国土资源局领导向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报告情况,建议启动区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通知“区地质灾害防灾应急中心”的各成员单位立即赶赴现场根据应急预案,职责分工,分头开展工作。
10:10:指挥部设在侯寨乡国土所,设为临时安全地点。
10:20:区国土资源局向领导介绍该崩塌地质灾害有关情况。
区国土资源局汇报灾情态势,发展趋势,提出防患对策及建议。
10:30:领导:下达命令。
命令:紧急疏散组,封锁进入危险区的公路、进入崩塌危险区的村道;同时设置警戒,除抢险救灾人员外,其他人员不得进入该危险区域,对灾区实施治安巡逻,保证安全。
紧急疏散组:使用音响设备放警报信息或鸣锣紧急通知危险区域的村民按原定路线有序安全转移;救援安置组,要组织抢险人员火速赶往灾区,按照原定的编制序列目标任务快速赶到灾区实施抢救,迅速组织灾区村民和物资快速有序安全撤离到各安置点。
指挥协调组:继续跟踪监测灾情,有情况及时报告。
后勤保障组:负责转移到各临时安置点的灾民安置工作,认真做好各安置点灾民的宣传思想巩固工作,解决好灾民的吃、穿、住等问题,确保救灾抢险指挥通讯与联络的畅通。组织医疗卫生紧急抢救队伍进入灾区,进行伤、病员的抢救及转移工作。
10:40:撤离开始。
10:55:撤离完毕。
11:00:紧急疏散组报告:全线撤离完毕,已设好警界。
救援安置组报告:通往危险区的公路、道路已封锁,警戒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后勤保障组报告:撤离村民基本安置妥当。
专职评估组报告:经过专家监测,崩塌变化已趋稳定,建议召开指挥部会议,研究解除封锁警界。
11:05:指挥部召开会议,下达命令:解除公路、道路封锁、警戒。由灾情调查监测组继续监测,有情况及时报告。
11:10:指挥部领导到各灾民转移临时安置点看望村民撤离安置情况。
11:15:演练工作讲评会。领导讲话(有稿)
11:25:宣布演练结束。
F. 文山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方案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2011年5月)
富宁县是云南省12个国家级一类防洪县之一,“防大洪,抢大险,应对突发性地质灾害”任务艰巨。举行此次演练旨在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防洪防灾方针,检验各防灾减灾指挥部成员单位在富宁县城遇到暴雨引发洪水并发突发性滑坡地质灾害时对防洪抢险调度、险情抢护、群众转移、安置维稳工作协调和执行能力,克服麻痹和侥幸心理,进一步建立统一、快速、协调、高效的防洪抢险和应对突发性地质灾害机制机制,确保富宁县城安全度汛,提高应对灾害和抢险救灾能力。为此,在2011年5月12日“防灾减灾日”文山防灾减灾演练在富宁县举行。此次演练,省、州及8县(市)组织了观摩团进行全程观摩。文山人民政府副州长亲临现场,并宣布演习开始。现将综合演练中的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情况报告如下。
一、目的意义
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甚至不可预见性。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基本要求,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障,是履行政府社会职责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一项历史使命。近年来,特别是“5·12”地震之后,各级党委人民政府以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民生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更加注重提升国土资源部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水平和提高地质灾害临灾状态下责任部门抢险救灾应急反应能力,更加关心县、乡(镇)、村、组四级群测群防体系的建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富宁县是文山州地质灾害重灾区之一,全县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117处,对住户存在威胁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共54处,共威胁到745户2884人,其中2011年度重要监测隐患点29个。目前,正值地质灾害多发的主汛期,开展好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二、演练的任务
本次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演练的任务是:富宁县新华镇新兴社区仁和村小组滑坡隐患遭受连续降雨、强降雨等因素的诱发,滑坡有可能产生的紧急情况下,及时启动《富宁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通过防灾减灾演练,进一步提高富宁县应对突发地质灾害的应急反应能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防灾避灾意识,一旦临灾能迅速有序安全撤离避让,最大限度地降低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进一步完善各部门的公共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演练的原则
以人为本、避让为主的原则。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
反应迅速、措施果断的原则。
部门配合、分工协作的原则。
四、演练背景
新华镇仁和村小组滑坡位于该村左侧,该滑坡形成于2006年6月,在村子左侧可见明显拉张裂缝组,且裂缝已基本贯通,裂缝总体走向210°,长约320米,宽10~50毫米;2010年9月以来,遇连续降雨(大雨、暴雨)等因素的作用,导致裂缝扩展明显加剧,目前该项滑坡处于加速变形过程中,有整体失稳的可能性,直接威胁着滑坡体上仁和村小组和滑坡体下方富宁县高速公路收费站共计287名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该山体滑坡隐患点编制有“防灾方案”,受威胁群众持有“防灾避险明白卡”。
五、演练时间
2011年5月12日9:00~11:30。
六、预警演练准备
(一)预演
时间:2011年5月11日15:00。
(二)演练指挥部组成人员及各工作组职责
1.防灾减灾演练总指挥:王毅(县委书记、县长);指挥长:崔同富(县委副书记)
主要职责:
(1)审查批准防灾减灾演练方案;
(2)发布防灾减灾演练命令;
(3)主持一级预警会商;
(4)签发一级预警通知。
2.演练常务副指挥长:杨秀祥(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指挥长)
主要职责:
(1)负责演练全面工作;
(2)主持二级预警会商;
(3)签发二级预警通知。
3.演练副指挥长及其职责
韦胜辉(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负责受灾群众转移到安全地点。
韦思亮(县委常委、副县长):负责抢险救灾物资供应,做好受灾群众善后安置等工作。
孟军(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负责抢险救灾各项工作的综合协调,督促检查救灾工作。
李艳红(副县长):负责受灾群众及抢险队伍的医疗救治及卫生防疫。
张泉龙(副县长):负责预警系统电力、通讯抢修维护,保障电力供应、通讯畅通。
蒋捷(副县长、公安局局长):负责社会治安、交通管制及现场应急抢险等工作。
陈宗友(某部队领导):负责驻富部队抢险队伍的调集指挥。
张国林(县人武部部长):负责组织民兵应急分队投入抢险救灾。
李思学(县公安边防大队大队长):负责组织边防大队官兵及时深入受灾现场开展抢险救灾任务。
穆雪锋(县公安消防大队大队长):负责组织消防大队官兵及时深入受灾一线开展抢险救灾任务。
黄志宏(县国土资源局局长):负责演练具体工作;报告地质灾害情况;协调州局及上级有关部门。
4.9个应急工作组及其演练职责
(1)综合协调联络组(车辆3辆,15人)
组长:孟军(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
副组长:蒙俊生(县政府办主任);
成员:毛启光(县委办副主任、县委农办主任);
肖平永(县政府办副主任);
黄晶(县委政府督查室副主任);
王炳旭(县委办信息股股长);
彭华勇(县政府办综合股股长);
黄仕刚(县政府办综合股副股长);
陆仕标(县民政局办公室主任);
夏振东(县国土资源局办公室主任);
夏振东(县国土资源局办公室主任);
张永周(县民政局救灾股股长);
李金毅(县林业局办公室主任);
李连红(县农业局办公室主任);
摄像记者:韦荣;
照相人员:王炳旭;
联络员:徐加俊。
职责:掌握现场抢险救灾工作进度,协调和督查各组演练;完成演练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2)群众转移组(50人)
受灾群众安置点设置在:县第一中学操场。
组长:韦胜辉(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副组长:杜卓春(新华镇人民政府镇长);
梁富(县公安局副局长);
曾正廷(县人武部副部长);
肖平永(县政府办副主任);
邓发东(县农业和科学技术局局长);
成员:各部门人员;
摄像记者:李芳晶;
照相人员:新华镇一名干部;
联络员:韦登格。
职责:组织被围困人员转移到指定安置点,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完成演练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3)应急抢险组(消防车辆2辆,电力抢修车1辆,装载机4台,人员150余人)
组长:杨秀祥(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副组长:张国林(县人武部部长);
成员:由县公安、交通、水务、教育局,边防一团,县人武部,县公安消防大队,县公安边防大队,新华镇,电力公司工作人员组成;
总联络员:徐加俊。
职责:迅速组织各专业应急小组赶赴现场组织抢险救灾,负责组织、指导遇险人员开展自救和互救工作;负责统一调集、指挥施救队伍,实施现场抢险救灾;抢救遇险人员;保障电力供应;掌握灾情并报告指挥部;完成演练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4)灾险情调查监测组(车辆2辆,人员10人)
组长:蒋捷(副县长、公安局局长);
副组长:黄志宏(县国土资源局局长);
成员:由县国土局、县气象局、县安监局和新华镇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组成;
总联络员:夏振东。
任务:组织专家开展现场调查,查明灾害形成的条件、引发因素、影响范围和人员财产损失情况,确定地质灾害等级;设立专业监测网点,对灾害点现状稳定性进行监测和评估;对可能再次发生地质灾害提出能够阻止或延缓再次发生灾害的措施;提供灾害发生地详细准确的气象预报;提出人员财产的撤离、转移最佳路线和灾民临时安置地点的意见;完成县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5)交通治安秩序维护组(车辆5辆,人员40人)
组长:蒋捷(副县长、县公安局局长);
副组长:张恃海(县公安局副局长、交警大队大队长);
成员:由县公安、交警大队、新华镇政府工作人员组成;
摄像记者:吴光斌;
照相人员:县公安交警大队一名干警;
联络员:杨礼贵。
职责:组建交通治安管理队伍;维护灾害现场社会治安秩序和交通秩序;对抢险救灾现场实施交通管制;组织灾区现场治安巡逻保护;负责疏散现场无关人员,协助应急抢险组转移灾区人员及财产;完成演练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下设交通管制、治安巡逻两个专业小组)。
(6)网络通讯技术保障组(20人)
组长:张泉龙(副县长);
副组长:龙源涛(县文化广播电视体育旅游局副局长);
周招祥(县电子信息管理局局长);
成员:赵祖旭(电信富宁分公司经理);
冯天文(移动富宁分公司经理);
张兵(联通富宁分公司经理);
摄像记者:娄芳华;
照相人员:县国土资源局局、电信局各一名干部;
联络员:侬科伟。
下设网络技术保障、通讯保通保障两个小组。
职责:负责提供演练所需对讲机,并充足电量、编排序号;负责演练期间通讯畅通,安排1~2辆通信抢修车对通信基站进行抢修;完成演练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7)医疗救护组(人员20人)
组长:李艳红(副县长);
副组长:杨静珍(县卫生局局长);
成员:班峰(县卫生局副局长);
农光城(县卫生局副局长);
张金龙(县医院副院长);
徐文善(县疾控中心副主任);
医护工作人员15人;
摄像记者:刘刚;
照相人员:县卫生局一名干部;
联络员:李代艳。
职责:迅速组建、调集现场医疗救治队伍;负责现场紧急救治和卫生防疫;安排2辆救护车开展救护,同时在团部附近搭建临时救护所;完成演练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8)物资保障及善后安置组(车辆4辆,其中部队2辆、地方2辆,人员20人)
组长:韦思亮(县委常委、副县长);
副组长:肖义庆(县民政局局长);
陈明抒(县财政局局长);
付联翔(县发改局局长);
龙源飞(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潘文明(县经济商务和外事局局长);
柏祖斌(县民政局副局长);
成员:由以上单位工作人员组成;
摄像记者:翟正文;
照相人员:县民政局一名干部;
联络员:农荣。
职责:负责抢险救灾经费及时足额到位;负责灾民的临时安置工作;负责防汛救灾物资的调运、储存和发放;为灾民提供维持基本生活必需品和抢险救灾人员的生活保障;完成演练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9)新闻采访发言组(人员10人)
组长:肖义雄(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副组长:龙原涛(县文化广播电视体育旅游局副局长);
成员:由宣传部、广电局记者组成。
职责:负责防灾减灾演练的现场报道、采访等工作,负责演练对外宣传、报道,并明确新闻发言人发布新闻;完成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七、应急预案演练的实施步骤
(一)应急预案演练预备工作
1.召开应急预案演练预备工作会议
会议由县人民政府召集县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成员、相关部门领导、仁和村小组村小组长等参加。
(会议时间:定于5月11日9时。会议地点:江口县政府会堂)。
会议内容:
(1)县人民政府王毅县长讲话,通报进行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救灾预案演练工作的目的意义、标准要求及有关部门的工作任务等情况。
(2)座谈应急预案演练方案实施的有关问题。
2.参演单位专业队伍、人数以及演练前需准备的物品
(1)县人武部、民兵应急分队、武警中队共40人。负责其他参演单位所需迷彩服、十字镐、铲子、钢钎等器材的准备。
(2)消防武警官兵6人。负责消防车辆、消防器材、防毒面具、生命探测仪等设备的准备。
(3)县公安及交警20人。负责治安和交通管制警示标志。
(4)县国土资源局30人。负责宣传资料、标语、地质灾害监测设备的准备,各应急分队队旗等工作。
(5)县卫生局20人。负责2辆120急救车辆以及急救器材、卫生防疫消杀和演练灾民的伤病检查治疗器材的准备。
(6)县交通局20人。保证至少2台以上交通标志车辆的准备。
(7)县民政局12人。负责救灾、慰问物资、安置灾民相关表卡的填报准备,其中帐篷至少准备3顶以上。
(8)仁和村小组180人。富宁县高速公路收费站10人负责演练前组织、宣传发动、群众转移。
(9)县建设局4人。负责组织指挥演练场地平整和观摩台搭建。
(10)县教育局3人。负责参演学生60人的组织和动员。
(11)县电信公司5人。负责准备电话机10部,现场的通信保障。
(12)县气象局2人、县移动公司2人、县供电公司8人、县自来水公司3人、县水利局4人、县安监局3人、县环保局3人,按各自工作职能准备相应器材。
(13)新华镇干部15人。负责演练前演练区域村民的动员和群众会的召集。
(14)参演师生60人。由县第一中学(县教育局局负责组织落实好人员及演练服装的准备。)
参演队伍共计440人。
3.应急预案演练工作准备
(1)综合联络组全面负责各项准备工作的协调与筹划。
(2)交通治安管理组熟悉仁和村小组滑坡的灾害危险性及危险区内的相关情况,制定交通管制及灾区安全保卫的措施,解决有关问题,准备封锁公路、道路通行的禁牌及禁止进入危险区的警示标志。
(3)灾险情调查监测组熟悉仁和村小组滑坡的地理环境及滑坡情况,设立监测标志,全站仪监测安置地点和监测记录等。
(4)应急抢险组、后勤保障组熟悉仁和村小组滑坡的地理环境及滑坡情况,悉记群众撤离避让路线、受灾群众临时安置地点及卫生抢救所的临时设置地点的有关情况,做好抢险救灾及物资储备调运及有关设备装备与调运工作。
(5)医疗卫生组熟悉受灾群众临时安置地的有关情况,准备救护车及相关救护医疗器材等,确保抢险救灾或演练应急之用。
(6)其他各组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二)演练工作程序
1.2011年5月12日9:00时全体演练单位在县第一中学操场待命
9:10接新华镇人民政府报告:“因昨夜连续大雨,新华镇新兴社区仁和村小组出现严重险情,简易监测资料表明滑坡体与后缘母体裂缝加宽,滑坡随时可能发生,要求县国土局尽快派人调查处理。”
9:15县国土局领导:
(1)向县人民政府汇报;
(2)县国土局派出应急小分队立即赶赴现场开展调查,进行险情评估及应急处理,设立全站仪监测点。
9:25县国土局领导接应急小分队报告:“新华镇新兴社区仁和村小组滑坡活动性增强,宽度已增大到0.2米,滑坡体处于临滑状态。建议尽快报告县人民政府,启动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9:30县国土局领导向县人民政府报告情况,建议启动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通知县地质灾害防灾应急指挥部的各成员单位立即赶赴仁和村小组集中待命。
9:40指挥部设在太平中学会议室,太平中学体育场为集合地点,各组长向指挥部报到,原地待命。
9:50县国土局局长向指挥部介绍该滑坡地质灾害有关情况。
县气象局局长报告天气情况。
县国土局局长汇报灾情态势、发展趋势,提出防患对策及建议。
10:00指挥部:下达命令。
命令:交通治安管理组:封锁进入危险区的县乡公路、进入滑坡危险区的村道;同时设置警戒,除抢险救灾人员外,其他人员不得进入该危险区域,对灾区实施治安巡逻,保证灾区安全。
群众转移组:使用音响设备放警报信息或鸣锣紧急通知危险区域的群众按原定路线有序安全转移;应急抢险组,要组织的民兵预备役人员和其他抢险救灾人员一共计150人火速赶往灾区,按照原定的编制序列目标任务快速赶到灾区实施抢救,迅速组织灾区师生和物资快速有序安全撤离到安置点。
灾情调查监测组:继续跟踪监测灾情,有情况及时报告。
医疗卫生组:组织医疗卫生紧急抢救队伍进入灾区,进行伤、病员的抢救及转移工作。
后勤物资保障组:负责转移到各临时安置点的受灾群众安置工作,认真做好各安置点受灾群众的宣传思想巩固工作,解决好灾民的吃、穿、住等问题,确保救灾抢险指挥通讯与联络的畅通。
10:10撤离开始。
10:25撤离完毕。
10:30应急抢险组报告:全线撤离完毕。已设好警界、切断电源水源。
交通治安管理组报告:通往危险区的公路、道路已封锁,警戒工作有条不紊进行。
后勤物资保障组报告:撤离群众基本安置妥当。
医疗卫生组报告:撤离过程中只有两人因摔跤受轻伤,已得到紧急处理,临时医疗点已建立,工作正常开展。
灾情调查监测组报告:据监测组监测,滑坡变化已趋稳定,建议召开指挥部会议,研究解除封锁警戒。
10:35指挥部召开会议,下达命令:解除公路、道路封锁、警戒。由灾情调查监测组继续监测,有情况及时报告;灾后重建组负责对危房进行鉴定,提出受灾群众回迁和重建方案,报政府批准实施。
10:40指挥部领导到受灾群众临时安置点看望受灾群众撤离安置情况。
10:45演练工作讲评会。总指挥作演练讲评。
10:55宣布演练结束。
11:10各抢险救灾工作组在现场进行自我总结。
11:20召开演练总结会议。
紧急运送救灾物资
救灾物资
G. 沙河乡张家村小岭滑坡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方案
卢氏县国土资源局 沙河乡人民政府
(2013年6月18日)
为进一步提高地质灾害的应急反应能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防灾避灾意识,根据工作要求,经乡政府研究决定,在沙河乡张家村小岭举行一次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演练,通过这次演练,可保证在发生突发地质灾害的情况下,各部门能够迅速、高效、有序的安全撤离危险区群众,做好地质灾害的防灾避灾和抢险救灾应急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一、应急预案演练的任务
本次演练的任务是:沙河乡张家村小岭组遭受连续降雨、强降雨等因素的诱发,滑坡有可能产生速滑趋势的紧急情况下,及时启动《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在乡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组织各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用最短的时间组织滑坡危险区内的24户63名群众快速有序安全撤离,尽快采取防灾减灾有效措施。
二、应急演练的原则
演练工作遵照:
1.以人为本、避让为主的原则;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
3.反应迅速、措施果断的原则;
4.部门配合、分工协作的原则。
三、应急预案演练背景
沙河乡张家村柏树坡组滑坡在2009年10月遭遇连阴雨后曾发生滑动,造成房屋等财产损坏,由于撤离群众及时,未发生人员伤亡。目前该滑坡坡体长度200,宽300米,直接威胁着在滑坡体上居住的村民24户63人生命财产的安全。滑坡体目前处于初期蠕滑阶段,遇连续降雨(大雨、暴雨)等因素的作用,滑坡损失可能产生突然滑动,滑坡稳定性极差,有速滑的趋势。
该滑坡隐患点编制有《应急预案》,受威胁群众持有“防灾避险明白卡”。
四、演练时间
2013年6月18日9:00。
五、应急预案演练的实施步骤
(一)应急预案演练预备工作
1.召开应急预案演练预备工作会议
会议由乡人民政府召集,乡政府工作人员、国土所、相关部门人员、张家村委会干部及村民小组长等参加(会议时间定5月28日8:30在乡政府会议室召开)。
会议内容:
(1)乡人民政府领导讲话,通报进行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救灾预案演练工作的目的意义、标准要求有关部门的工作任务等情况;
(2)座谈应急预案演练方案实施的有关问题。
2.演练工作人员分工
(1)乡人民政府领导讲话,通报进行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救灾预案演练工作的目的意义、标准要求有关部门的工作任务等情况;
(2)座谈应急预案演练方案实施的有关问题。
3.演练工作人员分工
(1)指挥长:陈东旺
主要职责:全面负责应急抢险救灾工作;决定启动应急预案;指挥应急抢险工作。
(2)副指挥长:王向东 党委委员,人大副主席,董靖峰 党委委员、武装部长、副乡长,冯贺 党委委员、副乡长,常海涛 副乡长,刘军良 副主任科员。
主要职责:传达联络各部门工作;协助总指挥做好各项后勤会务及有关演练物资准备等相关事宜;组织应急抢险救灾工作;协调各部门工作;负责调查、监测及工作的策划。
(3)六个应急工作组演练职责:
综合联络组:由王向东任组长,成员由乡政府办公室及乡防汛指挥部办公室组成。任务为:组织制定应急处理和抢险救灾方案,包括指挥部审定后送应急抢险小组组织实施;负责应急抢险救灾工作情况与信息的搜集、汇总形成书面材料向指挥部负责人报告;掌握现场抢险救灾工作进度,及时预测灾情发展变化趋势,并研究对策;负责联络应急抢险转移组、交通治安管理组、灾情调查监测组、医疗卫生组、后勤物资保障组、灾后重建组工作。
治安管理组:由董靖峰任组长,成员由乡政府及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组成,任务为:迅速组建交通治安管理队伍;维护灾害现场社会治安秩序和交通秩序;负责灾区治安和刑事案件的侦破工作;对地质灾害区现场实施戒严封锁;组织灾区现场治安巡逻保护。负责疏散受灾区内无关人员,协助应急抢险组转移灾区人员及财产。完成现场抢险救灾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应急抢险转移组:由冯贺任组长,成员由乡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组成。任务为:迅速组织人员赴灾区现场抢险救灾,负责组织、指导遇险人员开展自救和互救工作;负责统一调集、指挥现场救灾工作的安全措施,抢救遇险人员和转移灾害现场的国家财产;完成现场抢险救灾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灾险情调查监测组:由常海涛任组长,成员由乡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组成。任务为组织专家开展现场调查,查明灾害形成的条件、印发因素、影响范围和人员财产损失情况,确定地质灾害登记;设立专业监测网点,对灾害点现状稳定性进行监测和评估;对提供再次发生地质灾害提出能够阻止或延缓再次发生灾害的措施;提供灾害发生地详细准确的气象预报;提出人员财产的撤离、转移最佳路线和灾民临时安置地点的意见;完成县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医疗卫生组:由刘军良组长,成员由乡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组成。任务为:迅速组建、调集现场医疗机构救治队伍;负责联系、制定、安排救治医院,组织指挥现场受伤人员接受紧急救治和转送医院救治,减少人员伤亡;负责调集、安排医疗器材和救护车工作;负责向上级医疗机构求援;认真搞好灾区的卫生防疫工作,确保在灾情发生后不发生各类传染性疫病。
后勤物资保障组:由董靖峰组长,成员由乡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组成。任务为:负责抢险救灾经费及时足额到位;负责灾民的临时安置工作;负责救灾物资的调运、储存和发放;为灾民提供为此基本生活必需品和抢险救灾人员的生活保障。确保抢险救灾指挥通讯联络的有限畅通。
(二)应急预案演练工作准备
(1)综合联络组全面负责各项准备工作的协调与筹划。
(2)治安管理组应熟悉沙河乡张家村柏树坡组的灾害危险性及危险区内的相关情况,制定交通管制及灾区安全保卫的措施,解决有关问题,准备封锁公路、道路通行的禁牌及进入危险区的警示标志。
(3)灾情调查监测组应熟悉沙河乡张家村小岭组地理环境及滑坡情况,设立监测标志和监测记录。
(4)应急抢险转移组、后勤保障组应熟悉沙河乡张家村小岭组的地理环境及滑坡情况,悉记群众撤离避让路线、灾民安置地点及卫生抢救所的临时设置地点的有关情况,做好抢险救灾及物资储备调运及有关设备装备与调运工作。
(5)医疗卫生组熟悉灾民临时安置地的有关情况,准备救护车及相关救护医疗器械等,确保抢险救灾或演练应急之用。
(6)乡政府组织应急抢险小分队,小分队由乡基层民兵组成,人员50人左右,统一着装,培训演练。
(7)做好撤离群众的引导工作,确保演练顺利完成。
(三)应急预案演练工作
应急演练
5月28日8:00—8:30乡政府会议室召开演练工作协调预备会议。
(1)乡政府领导讲话。
(2)应急演练工作的安排;布置演练工作(时间进度安排);车辆安排。
(3)演练工作程序安排。
上午9:00全体演练单位及张家村委会待命。
9:10时,接沙河乡张家村报告:“因昨天连续大雨,沙河乡张家村小岭出现严重险情,监测资料表明滑坡后缘裂缝向两侧不断延伸,宽度已增大40厘米左右,滑坡有明显下滑趋势,要求国土资源所尽快派人调查处理。”
9:15,国土所:向乡人民政府汇报;向国土资源局报告;国土资源局派出应急小分队立即开赴现场开展调查,进行险情评估及应急处理。
9:25:国土局领导接应急小分队报告:沙河乡张家村小岭组滑坡活动性增强,后院裂缝长度达到300米,宽度已增大到0.4米,且裂缝之间出现多处落水洞,直径最大达0.8米,裂缝两次发生明显垂直位移,前缘局部已渗出浑水,据测定裂缝以3厘米/小时快速发展,滑坡处于临滑状态。建议尽快报告乡政府,启动乡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9:30:国土资源所所长向乡人民政府报告情况,建议启动乡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乡人民政府向县政府汇报,经县同意,“启动乡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成立“乡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指挥部”,通知“乡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指挥部”的各成员单位立即赶赴张家村小岭组集中待命。
10:00,指挥部设在沙河乡张家村委会,沙河乡张家小岭组为集合地点,各组长向指挥部报道,原地待命。
10:10:国土资源所所长向指挥部介绍该滑坡地质灾害有关情况,汇报灾情态势,发展趋势,提出对策及建议。
10:20:指挥部:下达命令。
命令:治安管理组,在村口封锁进入危险区的公路、村东进入滑坡危险区的街道;同时设置警戒,除抢险既阻碍人员外,其他人员不得进入该危险区域,对灾区实施治安巡逻,保障灾区安全。
应急抢险转移组:鸣锣通知危险区域的村民按原定路线有序安全转移。应急抢险组要组织50人的民兵预备役人员火速赶往灾区,按照原定的编制目标任务快速赶到灾区实施抢救,迅速组织灾区人员和物资快速有序安全撤离到各安置点。
灾情调查监测组:继续跟踪监测灾情,有情况迅速报告。
医疗卫生组:组织乡卫生医疗抢救队伍进入灾区,进行伤、病员的抢救及转移工作。
后勤物资保障组:负责转移到各临时安置点的灾民安置工作,解决好灾民的吃、住等问题,确保救灾抢险指挥的通讯与联络的畅通。
10:30:撤离开始。
10:50:撤离完毕。
11:00:应急抢险组报告:全线撤离完毕。已设好警界、切断电源水源。
治安管理组报告:通往危险区的公路、道路已封锁,警戒工作有条不紊进行。
后勤物资保障组报告:撤离群众基本安置妥当。
医疗卫生组报告:撤离过程中只有三人因摔跤受轻伤,已得到紧急处理,临时医疗点已建立,工作正常开展。
灾情调查监测组报告:据监测组监测,滑坡区已稳定,降雨也已停止,建议召开指挥部会议,研究解除封锁警界事宜。
11:10:指挥部召开会议,下达命令:解除公路、道路封锁、警界。由灾情调查监测组继续监测,有情况及时报告;灾后重建组负责对危房进行鉴定,提出灾民回迁和重建方案,报政府批准实施。
11:15:到各灾民转移临时安置点看望灾民撤离安置情况。
11:40:演练工作讲评会。
12:00:宣布演练结束。
2013年地质灾害应急演练选编
H. 张家口市崇礼县城泥石流、崩塌地质灾害应急演练
主办单位:崇礼县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崇礼县国土资源局
协办单位:张家口市国土资源局
张家口市气象局
(2013年6月)
一、工作方案
为了认真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提高《崇礼县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可操作性和各部门快速反应能力,增强群众防灾意识,提高群众自救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一)主题
张家口市崇礼县城泥石流、崩塌地质灾害应急演练
(二)时间
2013年7月10日10:00—11:30
(三)地点
张家口市崇礼县城小西沟泥石流、县一中西侧崩塌。
(四)组织形式
主办单位:崇礼县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崇礼县国土资源局
协办单位:张家口市国土资源局、张家口市气象局
参演单位:崇礼县政府、崇礼县委宣传部、崇礼县国土资源局、崇礼县住建局、崇礼县公安局、崇礼县卫生局、崇礼县民政局、崇礼县气象局、崇礼县教育局、崇礼县水务局、崇礼县消防大队、西湾子镇、崇礼县市容市貌管理中心、河北省地矿局第三地质大队、河北省地矿局第四水文工程地质大队、河北省环境地质勘查院。
本次演练设演练指挥部。
总指挥:王焕平
副总指挥:曹建伟
成员:各参演单位主管领导
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崇礼县国土资源局,崇礼县国土资源局梁森副局长负责协调联络工作。
应急演练现场总调度:梁森,应急演练现场副总调度:马建国。
(五)目的意义和原则
目的意义:在崇礼县城小西沟泥石流、县一中西侧崩塌地灾隐患点的地质灾害即将发生的紧急情况下,通过应急预案的演练,旨在检验各部门职责的分工落实、应急队伍的协调能力、技术装备的合理配置、受灾群众的防灾自救意识,进一步熟悉应急处置程序,提高应急处置的快速反应能力,从而能迅速、高效、有序做好地质灾害的防灾和抢险救灾应急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应急演练原则:
(1)以人为本、避让为主的原则;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
(3)反应迅速、措施果断的原则;
(4)部门配合、密切协作的原则;
(5)简捷高效、安全第一的原则。
(六)应急演练任务
本次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演练的任务是:受前期连续降雨影响,崇礼县城小西沟泥石流、县一中崩塌险情加重,天气预报未来24小时崇礼县城有强降雨,小西沟泥石流和县一中崩塌可能发生重大地质灾害,附近居民受到严重威胁,情况十分紧急,需立即启动《崇礼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成立抢险救灾应急指挥部,组织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尽快安全有序撤离危险区的居民,采取防灾减灾的有效措施,力争使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应急演练由8部分组成:①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②巡查监测、险情上报;③应急响应、应急调查;④紧急会商、启动预案;⑤部门联动,紧急避险;⑥人员安置、应急处置;⑦临灾状态解除;⑧尾声。
(七)参加演练单位、演练职责分工
张家口市国土资源局: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应急调查。
张家口市气象局: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
崇礼县国土资源局:地质灾害险情监测、险情上报、应急调查、应急抢险。
崇礼县气象局:加密雨量监测、市县会商、发布预警。
崇礼县公安局:维护紧急撤离秩序、维护临时安置点治安,演练现场交通管制。
崇礼县住建局:应急排险的工程机械、人员、物资等。
崇礼县卫生局:救治伤病员、组织临时医疗点、临时安置点卫生防疫(消毒等)。
崇礼县民政局:组建应急指挥部,临时安置点、保障受灾村民基本生活保障(帐篷、食品、饮用水等)。
崇礼县消防大队:在临时安置点设置临时供水点,提供群众生活用水,应急抢险救援。
崇礼县西湾子镇:组织应急抢险队帮助村民撤离(老弱病残),组织村民参加演练。
崇礼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按“崇礼县2013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分工职责参加应急演练。
(八)各参加演练单位演练现场职责、人员设备物资分工
崇礼县政府:组织领导地质灾害应急演练。
崇礼县委宣传部:宣传报道、联络电视台、报社等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报道,现场录像机4部4人、照相4人及前后期摄制视频、光盘后期制作。
崇礼县国土资源局:协调联络各参演单位,演习日各参加演习单位车辆场地协调指挥管理。会场组织(会务组10人),演练现场总调度1人(袖标),调度8人(袖标),来宾车辆管理1人,监测调查组2人,监测员1人,巡查员1人,解说员2人(男女),组织抢险突击队20人(统一服装),布置观礼现场背景、彩旗、音响、展板、条幅、袖标、演习车标(通行标志)、指挥小旗、手持扩音喇叭,各种标牌(车辆、单位、场地、设施用,现场工作人员)、专家组图纸3张、指挥部图纸3张、对讲机10部等。
崇礼县公安局:警车6辆,人员25人,演习(预演)当日道路交通管制。崇礼县公安局提前进入,负责交通管制事项,规定时间段内挂演习通行标志车辆可进入演练区域。
崇礼县西湾子镇:应急抢险用车,应急抢险队员30人(统一服装)。组织受威胁群众300人,按规定路线分批次撤离,协调演练区域。
崇礼县住建局:铲车2辆、自卸车2辆,草袋30个(演练道具中的沙袋)、抢险人员20人(草袋摆放)。
崇礼县卫生局:救护车2辆,消毒器3套(配3人)、担架2副(配6人)、常用药品(盒)若干,人员10人(统一服装)。
崇礼县民政局:负责演练后勤保障、帐篷(指挥部1顶,受威胁群众4顶,提前搭建3顶,现场搭建2顶)、方便面、矿泉水,指挥部帐篷内临时桌椅等。
崇礼县消防大队:消防车2辆,配临时供水水桶10个,人员10人(统一服装)。
崇礼县教育局:负责提供观摩现场桌子椅子。
崇礼县市容市貌管理中心:演练现场场景维护。
崇礼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按“崇礼县2013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分工职责参加应急演练。
河北省张家口地质环境监测站:专家2名。
(九)观摩单位
省国土资源厅地环处,崇礼县县委,崇礼县政府,市国土资源局,市气象局,各县区国土资源局主管局长、地环科长,崇礼县各乡、镇,县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驻地地勘单位等。
(十)进度安排
(1)2013年6月22日前:编制演练脚本、成立指挥部、安排部署演练工作、协调联络各参演单位。
(2)2013年6月28日:整理场地,发放演练脚本。
(3)2013年7月5日、7月8日两次预演:9:00参演单位进场,10:00预演。
(4)2013年7月7日:提前部分视频拍摄、剪辑完成。
(5)2013年7月10日:9:00参演单位到达指定位置,9:30参观单位到会场,10:00:正式演练,预计11:20演练结束。
(6)2013年7月31日,完成后续光盘制作、宣传材料制作等。
(十一)有关要求
(1)各参加演练单位指派一名领导负责与演练总调度联络。
(2)各单位人员演练过程中注意安全,遵守秩序和纪律。
(3)演练现场听从调度指挥,参观人员车辆听从调度安排,到指定位置停放。
(4)公安部门提前协调交通管制事项,挂演习通行标志车辆可进入演练区域。
二、现场布置
(1)演练参观现场布置(略)
(2)应急演练各部位示意图
2013年地质灾害应急演练选编
I. 始兴县年山洪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活动实施方案
始兴县国土资源局 始兴县水务局 罗坝镇人民政府
(2013年3月18日)
为认真贯彻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国家防总关于加强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的意见》,提高我县山洪地质灾害防治责任部门的快速反应能力、决策应对能力及广大受山洪地质灾害威胁群众防灾避灾能力,增强全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完善抢险救灾体系。特别是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教育要从孩子做起,提高在校师生对山洪地质灾害的应急能力,进一步提高孩子的防灾减灾意识,确保学校师生在灾害来临时能从容应对,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为此,始兴县国土资源局、始兴县水务局、罗坝镇人民政府决定联合举办一次山洪地质灾害应急疏散演练。为确保该演练活动圆满成功,特制定本方案。
一、演练目的和意义
本次山洪地质灾害避险应急演练,在于加强山洪地质灾害防治的宣传和教育,增强学校师生的防灾减灾意识,提高学校师生防灾抗灾自救能力,熟悉逃生路线,达到在发生灾害时,有序、迅速的引导学生安全疏散,确保全校师生的生命安全。通过安全紧急疏散演习,让学生学到安全防护知识,达到遇事不慌、积极应对、自我保护的目的和提高抗击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二、演练的任务
1.模拟情景
受连续强降雨的影响,罗坝河河水暴涨,且多处山体发生大面积崩塌,大量的砂石在山洪冲击下已形成强大的泥石流,预计1小时后泥石流前锋到达罗坝中学,正在学校上课的300多名师生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情况非常紧急。
2.模拟灾情等级
中型地质灾害。
3.演练内容
立即启动山洪地质灾害应急预案4级响应,迅速组织全校师生在最短时间快速有序安全撤离,相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
三、演练时间
2013年3月22日15:00。
四、演练地点
始兴县罗坝中学,疏散管理、疏散的集中地点和路线由罗坝中学负责拟定。
五、演练的组织安排
(一)主办和承办单位
始兴县国土资源局、始兴县水务局、罗坝镇人民政府、罗坝中学。
(二)成立演练指挥领导小组
总指挥长:谭聪礼 县国土资源局局长
现场指挥长:范立生 县水务局副局长,主持工作
副指挥长:李祥军 罗坝镇人民政府副镇长,卢海燕 始兴县国土资源局纪检组长,钟细油 县水务局副局长,张宗荣 罗坝中学校长。
成员:县国土资源局、县水务局、罗坝镇政府、罗坝中学相关人员。
指挥领导小组下设综合联络组、应急撤离疏散组、灾害监测组、应急救护组、后勤保障组5个工作组。
(三)邀请观摩的有关部门及领导
(1)县政府周顺明副县长。
(2)罗坝镇党委书记、镇长和有关领导,县国土资源局各国土资源所所长,县水务局有关人员。
(四)工作小组组成与工作职责
(1)综合协调组:由县国土资源局卢海燕、华建明,县水务局钟细油、万志文和罗坝镇李祥军组成工作组。华建明、万志文负责演练的统筹和总体布局工作,卢海燕负责演练当天的现场主持工作,李祥军负责现场处理、音响设备、会场布置、协调、督促和指挥演练活动的相关事宜。
(2)应急撤离疏散组:由罗坝中学安排人员,具体负责组织全校师生快速有序撤离到指定地点。
(3)灾害监测组:由县国土资源局陈展辉担任组长,抽调5名协管员为组员(李步城、刘旺龙、王县路、李嘉彬、朱芳),具体负责灾害动态监测。
(4)应急救护组:由县国土资源局聂小英担任组长,组员由罗坝政府安排3名医护人员,国土资源局派2名协管员(张俊、熊通);负责提供现场医疗卫生安全保障。
(5)后勤保障组:由县国土资源局范雪军担任组长,抽调8 名协管员为组员(杜义铭、卢德利、莫远明、邓贵荣、陈玉嫦、吴怡芬、谢智、朱德华)。负责发放应急安置的撤离学生所需的基本生活保障物品。
(6)交通安全保障组:
由罗坝派出所派人担任组长。抽调5名警员负责演练现场维护和学生撤离疏散交通安全的保障。
七、演练膳食安排
3月22日上午,演练工作人员午餐安排在镇政府食堂,具体由罗坝镇政府李祥军安排,晚餐视情况再定。
八、演练流程
指挥长宣布演练开始→三防办、矿管股接到罗坝镇国土资源所的灾情汇报,经实地核实后向指挥长汇报,并建议启动山洪地质灾害应急4级响应→指挥长接到灾情报告后,指示立即启动地质灾害应急预案4级响应→各工作小组前来向指挥长报道→指挥长下达任务→启动撤离信号→开始组织撤离→组织撤离小组向指挥长报告撤离情况→指挥长指示妥善安排撤离师生的善后工作→灾害监测小组汇报最新灾情→指挥长指示做好撤离后的灾情监测和评估工作→广播→指挥长宣布演练圆满结束→领导点评,具体如下:
(1)指挥长:“现在我宣布始兴县国土资源局、始兴县水务局、始兴县罗坝镇人民政府、始兴县联山洪合地质灾害应急疏散演练现在开始”。
(2)主持人:“罗坝镇国土资源所在地质灾害巡查中发现,由于连日来的持续强降雨,罗坝河上游河水暴涨,且多处山体发生大面积崩塌,大量的沙石在山洪冲击下已形成强大的山洪泥石流,预计1小时后山洪泥石流前锋到达罗坝中学,正在学校上课的300多名师生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情况非常紧急,立即将情况报告了县国土资源局负责地质灾害防治管理的矿管股和县三防办”。
(3)“三防”、矿管股(由万志文向指挥长报告):“报告指挥长,接罗坝镇国土资源所报告,由于连日来出现持续强降雨,罗坝河上游河水暴涨,且多处山体发生大面积崩塌,大量的沙石在山洪冲击下已形成强大的山洪泥石流,预计1小时后山洪泥石流前锋到达罗坝中学,正在学校上课的300多名师生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情况非常紧急。建议立即启动山洪地质灾害应急预案4级响应。”
(4)现场指挥长:“同意立即启动山洪地质灾害应急预案4级响应,请各应急工作组马上开展工作,尽快将全校师生撤离到安全地点。”
(5)灾害监测小组(列队跑步来到指挥长面前,组长报告):“报告指挥长,灾害监测小组前来报到,请指示”。
(6)指挥长:“请密切监测泥石流的动向,随时报告险情”。
(7)灾害监测小组(组长):“是”(马上带队跑步撤离)。
(8)应急救护小组(列队跑步来到指挥长面前,组长报告):“报告指挥长,应急救护小组前来报到,请指示”。
(9)指挥长:“请立即开展应急救护工作,最大限度确保所有受伤人员得到救护。“
(10)应急救护小组:“是”(马上带队跑步撤离)。
(11)后勤保障小组(列队跑步来到指挥长面前,组长报告):“报告指挥长,后勤保障小组前来报到,请指示”。
(12)指挥长:“请做好应急救援后勤物资的保障,妥善安排撤离人员的生活。”
(13)后勤保障小组:“是”(马上带队跑步撤离)。
(14)应急撤离疏散小组(列队跑步来到指挥长面前,组长报告):“报告指挥长,应急撤离疏散小组前来报到,请指示”。
(15)指挥长:“请立即组织全校师生撤离到安全地带,确保在撤离过程中的安全,避免踩踏事故的发生”。
(16)应急撤离疏散小组:“是”(立即带队去组织撤离)。
(17)主持人:“全校师生请注意,全校师生请注意,地质灾害紧急撤离通知,地质灾害紧急撤离通知,请全校师生立即停止所有教学活动,所有学生在任课老师的带领下,快速有序的撤离到安全地带,在撤离过程中请老师和同学们不要慌乱,发扬互帮互助的精神,避免踩踏事件的发生。”(发出撤离警报:吹哨)
(18)开始撤离。
(19)撤离完毕,应急撤离疏散小组前来报告:“报告指挥长,全校师生共300人,已全部撤离到安全地带,无一人受伤,请指示。”
(20)指挥长:“请妥善安排全校师生的生活,并继续监测滑坡体的动向。”
(21)灾害监测小组(组长):“报告指挥长,经现场监测,山体滑坡体目前暂时处于稳定状态,可解除警报,我们将继续做好监测工作。”
(22)指挥长:“同意解除警报,请尽快做好灾害评估,为下一步的治理工作做好准备。
(23)主持人宣布:“演习圆满结束,下面请县政府周顺明副县长对本次演习作点评,大家掌声欢迎。”
2013年地质灾害应急演练选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