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占用林地
A. 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占用耕地怎么办
如果需要占用耕地,必须严格按照规划办理耕地征用手续,划定征地范围,而且必须给农民以相应的补偿。
B. 地质灾害治理是否需要办理征占用林地手续
.林地办理
如矿山用地选址地为林地,根据《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勘查、开采矿藏建设工程,必须占用或者征用林地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发给使用林地许可证后,依照有关土地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后方可开工建设。
首先,应请相关有资质林业规划设计单位进行现场调查相关地类、林种等后,进行林勘报告的编制工作。面积在2公顷以上的由有资质林业规划设计单位作出使用林地查验报告,按报件要求组织上报工作。
其次,经林业部门批准的林地,林业部门发放使用林地审核同意书,取得后向国土部门办理建设用地手续,建设用地报批批复后,林业部门发放林木采伐证件。
2.建设项目用地审查
建设项目用地的审查,主要是由于市、县级人民政府来完成,包括土地征收报批情况、农用地转用情况及相关资料,国土资源局审查意见,土地权属情况汇总、土地地类汇总等、初步设计的设计批准文件、建设用地情况说明等。在审查时,对于地质灾害易发生区,需要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进行风险评估和灾害评估,并且做相关的备案说明,并且附有批复和审核文件。
另外,矿山建设单位要提供拟建项目占地的勘测定界图和勘测定界报告书,并与土地部门签定一个土地有偿使用合同及说明,具体要由政府出面,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去执行,在“组卷”完毕后,会在5日内由相关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审查后,并且还要由同级人民政府进行严格审核。
最后,批复下发后,当地市、县人民政府即开始组织实施,10日内进行公告,然后进行被征地单位的权利登记,进行补偿。征收土地行为完成后,土地变为了国有建设用地。这时,才涉及到你向当地政府申请用地。对于工业用地,若没有两个以上的用地单位同时竞争,矿山用地目前地方政府一般采用协议出让的方式将土地出让给具体的用地单位,并与当地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并领取《建设用地批准书》,按照合同约定缴纳完土地出让金,办理土地登记,核发国有土地使用证,明确具体的土地用途和年限,这时,就可以拿到土地的使用权。
C. 国土资源局对荒山地质灾害有什么补偿
为了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为人民建设更美好安宁的家园,方便交通,充分发挥现代交通工具的便捷,用时间缩小边远地区的距离,实现城乡一体化,希望广大人民群众支持配合,特制定本条例。
征地补偿
1、征收耕地补偿标准
旱田平均每亩补偿5.3万元。
水田平均每亩补偿9万元。
菜田平均每亩补偿15万元。
2、征收基本农田补偿标准
旱田平均每亩补偿5.8万元。
水田平均每亩补偿9.9万元。
菜田平均每亩补偿15.6万元。
3、征收林地及其他农用地平均每亩补偿13.8万元。
4、征收工矿建设用地、村民住宅、道路等集体建设用地平均每亩补偿13.6万元。
5、征收空闲地、荒山、荒地、荒滩、荒沟和未利用地平均每亩补偿2.1万元。
其他税费
1、耕地占用税,按每平方米2元计算。
2、商品菜地开发建设基金,按每亩1万元计算。
3、征地管理费,按征地总费用的3%计算。由国土资源部门严格按有关规定使用。
4、耕地占补平衡造地费,平均每亩4000元,统筹调剂使用,省国土资源厅负责监督验收。
征地工作程序
1、告知征地情况。在征地依法报批前,当地国土资源部门应将拟征地的用途、位置、补偿标准、安置途径等,以书面形式告知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在告知后,凡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在拟征土地上抢栽、抢种、抢建的地上附着物和青苗,征地时一律不予补偿。
2、确认征地调查结果。国土资源部门会同交通、林业部门,对拟征土地的权属、地类、面积以及地上附着物权属、种类、数量等现状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应与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和地上附着物产权人、各市动迁办公室共同确认。
3、组织征地听证。在征地依法报批前,国土资源部门应告知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对拟征土地的补偿标准、安置途径有申请听证的权利。当事人申请听证的,应按照《国土资源听证规定》规定的程序和有关要求组织听证。
4、签订征地补偿协议。国土资源部门要按照本方案制定的补偿标准,与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个人签订征地补偿协议,并将协议作为征地报件必备件附征地卷一同上报。
5、公开征地批准事项。经依法批准征收的土地,除涉及国家保密规定等特殊情况外,省国土资源厅通过媒体向社会公示征地批准事项。县国土资源部门应按照《征用土地公告办法》规定,在被征地所在村、组公告征地批准事项。
6、支付征地补偿安置费。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经市、县政府批准后应按法律规定的时限向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按时支付征地补偿安置费用。当地国土资源部门要协同农业、民政等有关部门对被征地集体组织内部征地补偿安置费用的分配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
房屋地上物补偿标准
1、房屋补偿标准
楼房每平方米补偿3300元。
捣制砖砼结构房屋每平方米补偿2800元。
砖瓦房每平方米补偿2400元。
平房每平方米补偿1900元。
2、其他地上附着物补偿标准
仓房每平方米补偿920元。
室外水泥地坪每平方米补偿165元。
沼气池每个补偿4600元。
厕所每平方米补偿190—300元。
猪鸡舍每平方米补偿150—260元。
塑料大棚每平方米补偿165—280元。
菜窖每平方米补偿180—330元。
砖石墙每延长米补偿190元。
格栅每延长米补偿450元。
大门楼每个补偿2400元。
饮用水井每眼补偿1000元。
农家排灌水井每眼补偿15000元。
排灌大井每眼补偿3万元。
排水管每延长米补偿80—150元。
电话移机补助费每户200元。
有线电视迁移补助费每户300元。
坟每座补偿5000元。
3、异地安置补助费每户2万元。
征占林木补偿标准
1、林木补偿标准
⑴杨、柳、榆、槐树林木补偿费
1—3年平均每亩补偿6000元;
4—13年平均每亩补偿12000—36000元;
14—20年平均每亩补偿60000-80000元;
21年以上平均每亩补偿32000元。
⑵柞树林木补偿费
1—3年平均每亩补偿12000元;
4—20年平均每亩补偿18000—30000元;
21—50年平均每亩补偿44000—60000元;
51年以上平均每亩补偿24000元。
⑶红松林木补偿费
1—3年平均每亩补偿12000元;
4—20年平均每亩补偿20000—31000元;
21—40年平均每亩补偿56000—62000元;
41—70年平均每亩补偿168000元;
71年以上平均每亩补偿126000元。
⑷落叶松林木补偿费
1—3年平均每亩补偿150000元;
4—20年平均每亩补偿180000—250000元;
21—50年平均每亩补偿60000—130000元;
51年以上平均每亩补偿110000元。
2、村民房前屋后林木补偿标准
一般林木
幼龄林平均每株补偿35-65元;
中龄林平均每株补偿220—300元;
成熟林平均每株补偿350元。
3、森林植被恢复费
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苗圃地每亩120000元;
未成林每亩86600元;
防护林、特种用途林每亩63360元、国家重点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每亩76670元;
疏林地、灌木林地每亩50000元;
宜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每亩43340元。
4、林业设计费按林地、林木和森林植被恢复费总和的3%收取。
果树补偿标准
1、苹果树
培育期平均每株补偿150-220元;
初果期平均每株补偿300-450元;
盛果期平均每株补偿600-1800元;
衰果期26年以上平均每株补偿900元。
2、梨树
培育期平均每株补偿45-120元;
初果期平均每株补偿150-300元;
盛果期平均每株补偿1900-2200元;
衰果期26年以上平均每株补偿1200元。
3、桃树
培育期平均每株补偿45-90元;
初果期平均每株补偿150-280元;
盛果期平均每株补偿350-680元;
衰果期21年以上平均每株补偿280元。
4、葡萄树
培育期平均每株补偿30-55元;
初果期平均每株补偿40-150元;
盛果期平均每株补偿150-330元;
衰果期12年以上平均每株补偿190元。
5、枣树
培育期平均每株补偿30-80元;
初果期平均每株补偿50-120元;
盛果期平均每株补偿520-130元;
衰果期31年以上平均每株补偿680元。
6杏树
培育期平均每株补偿45-185元;
初果期平均每株补偿200-310元;
盛果期平均每株补偿500-1600元;
衰果期36年以上平均每株补偿980元
7、板栗
培育期平均每株补偿45-95元;
初果期平均每株补偿190-210元;
盛果期平均每株补偿50-1600元;
衰果期36年以上平均每株补偿860元。
8杂果树
培育期平均每株补偿25-50元;
初果期平均每株补偿80-130元;
盛果期平均每株补偿130-280元;
衰果期26年以上平均每株补偿140元。
电力设施动迁补偿标准
1、低压线路改移每公里补偿30000元;线路加高木杆平均每根1000元,砼杆平均每根1500元。
2、高压线路改移每公里补偿47000元;线路加高砼单杆平均每根6000元,砼H杆平均每基8000元。
3、高压线路加高:砼单杆平均每根5500元,砼H杆平均每基8000元,砼A杆平均每基10000元,铁塔平均每基10万元。
4、高压线路加高:砼双杆平均每基2万元,铁塔平均每基20万元。
邮电通讯设施动迁补偿标准
1、电话线路
木杆平均每根1000-2000元;
砼杆平均每根1500-3000元。
2、架空光缆
木杆平均每根500元;
砼杆平均每根1000元;
光缆每米50-150元。
3、地下电缆
电缆、光缆每米100-200元。
农田灌溉水利设施动迁补偿标准
采取工程修复和补偿相结合的原则,按成本价适当补偿。
1、农村小型水库
水库水面每亩补偿19000元;
水库水面每亩补偿16000元;
水库荒滩每亩补偿300元。
2、农田灌溉水利设施
小型闸门每个补偿15000-20000元;
排灌干渠堤坝每延长米补偿80元。
厂矿企事业单位动迁补偿标准
国有和集体所有制的厂矿企事业单位的动迁,考虑实际损失给予适当的补偿。办公用房参照民房动迁标准;厂房等生产设施按重置折旧计算,适当考虑停工搬迁损失费用。
施工运输道路补偿标准
凡工程施工指定的乡村运输道路,施工期间由施工单位负责维修养护,工程竣工后按补偿标准由各市组织修复。乡村道路视取料难易、路面宽度情况,每公里补偿20-35万元。
乡村道路每公里补偿9万元。
乡村道路每公里补偿4万元
乡村道路和田间作业道补偿标准
考虑农民群众生产和生活需要,确需修建的乡村道路连接线和田间作业道,按补偿标准由各市组织实施。
村道路连接线每公里补偿12万元。
乡村道路连接线、田间作业道每公里补偿8万元
征地及动迁不可预见费
按签订的征地和动迁补偿投资协议中所核定总费用的5%计算。不可预见费由建设单位负责使用,主要用于因工程设计变更引发的扩大征地和地上附着物动迁的补偿;
工程设计时没有发现,征地动迁协议中没有列入的不可预见的地下构造物动迁补偿;因国家政策性调整及不可抗拒的地震灾害等不可预见项目的补偿。涉及征地的不可预见项目,由省交通厅和省国土资源厅共同核定。
各市动迁办公室管理费
按省市签订的动迁补偿投资协议中所核定的总费用的3%计提。
各市动迁办公室为临时性机构,主要负责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拆迁地上、地下附着物和地方协调工作。市动迁办公室应严格按有关规定包干使用,不得超支。
高速公路占地赔偿——林地补偿费计算方法
一苗圃地补偿费计算方法
苗圃地补偿费=该苗圃前三年年平均产值苗圃地面积补偿倍数
注:补偿系数=临时占地为每年2.5--5倍;永久占用为10--25倍。
二国有其它林地补偿费计算方法
其他林地补偿费=所在乡农田地前三年年平均产值林地面积林种补偿系数
三集体其它林地永久占地补偿费计算方法
集体其他林地永久占地补偿费=所在乡旱田地前三年年平均产值林地面积补偿倍数
四集体其它林地临时占地补偿费计算方法
集体其他林地临时占地补偿费=所在乡旱田地前三年年平均产值林地面积补偿倍数(占用期一年为1.5-3倍,
占用期二年为5倍)
对拆迁特困户和丧失劳动能力没有生活来源的残疾人的房屋,由拆迁人按以下规定给予照顾:
1、对拆迁持有有效《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证》的住户,其拆迁货币补偿款低于5.5万元的,按5.5万元给予货币补偿。
2、对拆迁持有有效《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证》的住户中的残疾人,其持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标明残疾标准
程度为一级、二级的听力、语言、肢体残疾的和标明视力、智力、精神残疾的,在第一条的基础上,再给予补助1万元照顾。
对于特殊情况参照有关规定,依照现行当地物价市场,由省市主管部门举行听证会,与业主协商处理。
经济建设是民生工程,要征得人民理解与支持,掀起全民建设家园的氛围,不得强制进行,若有对群众有威胁,恐吓甚者暴力行为,直接追究负责官员责任
D.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需要办理林地临时用地许可证吗
林地办理
如矿山用地选址地为林地,根据《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勘查、开采矿藏建设工程,必须占用或者征用林地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发给使用林地许可证后,依照有关土地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后方可开工建设。
首先,应请相关有资质林业规划设计单位进行现场调查相关地类、林种等后,进行林勘报告的编制工作。面积在2公顷以上的由有资质林业规划设计单位作出使用林地查验报告,按报件要求组织上报工作。
其次,经林业部门批准的林地,林业部门发放使用林地审核同意书,取得后向国土部门办理建设用地手续,建设用地报批批复后,林业部门发放林木采伐证件。
2.建设项目用地审查
建设项目用地的审查,主要是由于市、县级人民政府来完成,包括土地征收报批情况、农用地转用情况及相关资料,国土资源局审查意见,土地权属情况汇总、土地地类汇总等、初步设计的设计批准文件、建设用地情况说明等。在审查时,对于地质灾害易发生区,需要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进行风险评估和灾害评估,并且做相关的备案说明,并且附有批复和审核文件。
另外,矿山建设单位要提供拟建项目占地的勘测定界图和勘测定界报告书,并与土地部门签定一个土地有偿使用合同及说明,具体要由政府出面,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去执行,在“组卷”完毕后,会在5日内由相关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审查后,并且还要由同级人民政府进行严格审核。
最后,批复下发后,当地市、县人民政府即开始组织实施,10日内进行公告,然后进行被征地单位的权利登记,进行补偿。征收土地行为完成后,土地变为了国有建设用地。这时,才涉及到你向当地政府申请用地。对于工业用地,若没有两个以上的用地单位同时竞争,矿山用地目前地方政府一般采用协议出让的方式将土地出让给具体的用地单位,并与当地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并领取《建设用地批准书》,按照合同约定缴纳完土地出让金,办理土地登记,核发国有土地使用证,明确具体的土地用途和年限,这时,就可以拿到土地的使用权。
E. 地质灾害治理需要办理征占林地手续吗
不需要
F. 地质灾害治理可以随便占用土地吗
不可以,既然是治理就不能在破坏的基础上去治理,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不可取。占用土地资源属于破坏地质环境的一种。
G. 地质灾害损毁土地特征
(一)滑坡损毁土地特征
滑坡是指构成斜坡的土体或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现象。俗称“走山”、“垮山”、“地滑”或“土溜”等。
一个滑坡从孕育到形成,需要经历裂、蠕、滑、稳四个阶段(图4-9)。
图4-9 滑坡形成示意图
滑坡现象其实就是动力学规律,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动力学方程组来表示。
灾害损毁土地复垦
式中:P——控制滑坡现象发生的驱动力;
F——合力;
R——阻力;
E——滑坡体的不稳定性质特征值;
T——滑坡体的稳定性质特征值。
驱动力(P)由重力、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和泥石流等提供,通过观测滑坡物质密度、地表水、地下水以及泥石流流量便可以获得,所以,P值是可获得值。合力F等于滑坡质量与它的加速度之积,其中,质量可以用单位质量(即密度)代表,加速度可以测得,由此可算出合力F的值。阻力R等于合力与驱动力之差,也可通过简单计算获得。因此,稳定性特征值与不稳定特征值都是很容易获得的参数值。T和E都不是简单的调整系数,可以根据公式(4-2)确定。
T+E=1 (4-2)
控制滑坡运动的驱动力P和不稳定性质特征值E都是变化的,所以,设驱动力由P0变为Pt,则有驱动力变化率ε与驱动力P0和Pt以及作用时间t之间的关系式:
Pt=P0+ε·t (4-3)
设不稳定性质特征值由E0变为Et,则有不稳定特征值的变化率β与特征值E0和Et以及时间t之间的关系式:
Et=E0+β·t (4-4)
将式(4-3)和式(4-4)代入式F=EP,得:
灾害损毁土地复垦
这就把滑坡运动规律的动力学方程的完整形式进行了描述。
研究滑坡形成机理不能忽视滑坡角的作用,滑坡角是控制滑坡现象孕育、发展与发生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它与滑坡现象和其他因素共同产生了滑坡动力学方程。滑坡角是通过控制驱动力的有效作用力和滑坡方向来控制滑坡运动的。在垂直方向上,由于存在地层物质,不存在可以滑动的空间余地,所以,只有在存在可以滑动空间的方向上进行滑动,即向可以滑坡的边界方向滑动。这样一来,驱使滑坡运动的驱动力P就随滑坡角α减小或增大。
P′=P(1+cos2α)sinα (4-6)
图4-10 边坡现状与预计示意图(据于洪德等,2011)
图4-11 力作用关系示意图(据于洪德等,2011)
图4-10和图4-11所示,滑坡角对滑坡产生的控制性被包含在式(4-1)的不稳定性质特征值E和稳定性质特征值T之中。滑面产生的支承力是一种不平衡力,它在滑坡方向上也产生一个驱动滑坡物质运动的分力,其大小等于Pcos2αsinα。这个分力也叠加在驱动滑坡运动的驱动力之上。这个力虽然很小,但对巨大的滑坡体来说,这个力是不可忽视的一种强大动力。如果将滑坡角看作是控制滑坡现象孕育、发展与发生的一种因素进行单独考虑,那么,滑坡动力学方程组的力学形式就应该表达为:
灾害损毁土地复垦
因此,滑坡动力学方程的完整形式可以表达为:
灾害损毁土地复垦
简单来说,滑坡是滑动的山体沿着一个滑动面向下移动,是势能转化为动能,直至动能消失的全过程。滑坡体向下滑动的过程中,由于地势变缓,势能降低,同时摩擦阻力增大,动能会逐渐减小,直至为零而停止滑动。滑坡体表面一般坡度较小,滑坡体土层结构也未发生较大变化,因而滑坡体上损毁的土地具有较大的复垦潜力。
滑坡类型主要有抛掷型滑坡、重力滑坡和剥离式滑坡,其中抛掷型滑坡在大地震发生后比较常见(如汶川地震中,虽然抛掷型滑坡只是少部分,但规模都较大)。但总体来讲,还是以重力滑坡和剥离式滑坡居多。滑坡对土地的一系列破坏,包括山体破坏、滑坡体自身土地破坏、滑坡经过地区土地破坏、滑坡前缘土地破坏。
(二)泥石流损毁土地特征
泥石流对土地的损毁无疑是灾难性的。泥石流的危害主要受其规模和浓度的影响,因为泥石流的浓度不但影响其运动机理及动力作用产生,还反映其颗粒组成特征。
陡峭的地形和一定储量的松散固体物质是泥石流形成的外部因素,一定强度的降雨是激发泥石流的外在动力因素。泥石流产生的概率和规模取决于流域因素、固体物质补给和降雨因素。泥石流形成的流域因素包括流域形状、面积、山坡或沟床比降,泥石流沟则分为山坡型和沟谷型两类。固体物质来源是坡面侵蚀、滑坡和崩塌等,而且以后者较多,这也就容易解释地震地区泥石流多发的原因了。暴雨是激发泥石流发生的重要因素,陡峭的地形和大量松散物质的积累如果没有强的降雨是不可能形成泥石流的。在骤降暴雨形成较强烈地表径流的条件下,具有丰富松散碎屑物质的沟谷或山坡凹陷处容易发生泥石流。
泥石流分类方法很多,按诱发原因分为洪水泥石流、地震泥石流、冰川泥石流和火山泥石流等;按侵蚀原因分为水力类泥石流、土力类泥石流或滑坡泥石流;按地形地貌可分为标准型泥石流、山坡型泥石流和河谷型泥石流;按物质状态可分为稀性泥石流和黏性泥石流。稀性泥石流和黏性泥石流的特征分别是:稀性泥石流以水为主要成分,黏土成分含量少,固体物质一般小于40%,有的甚至在10%以下,有很大的分散性,其含的水则是作为搬运介质,石块以滚动或跳跃方式向下运动,其堆积物在堆积区呈扇形状散流;黏性大、固体物质占40%~60%,有的甚至更高,其中泥石流的所含水分并不是搬运介质,而是组成物质,稠度很大,石块呈悬浮状,爆发突然,持续时间短、破坏力巨大。
泥石流损毁土地的主要特征是:
(1)冲击损毁。泥石流具有强大的冲击力,其携带的巨大石块对下游耕地、林地、园地和建设用地等直接撞击,这些土地因冲击而毁坏。
(2)冲刷损毁。泥石流损毁土地冲刷毁坏表现得尤为突出。一是受暴雨作用,沟域内大量坡面土地被水携带冲蚀,山坡土层因冲刷减薄,造成水土流失;二是冲刷贯穿整个泥石流沟,强烈的侵蚀冲刷沟谷和土地,损坏程度不断增高。
(3)淤埋损毁。泥石流淤埋危害是泥石流堆积区和流通区最常见的危害方式。泥石流在流通过程中受夹杂的树木残体或较大块石堵塞影响,来不及排泄,大量泥砂、石块越过沟岸停留下来,淤埋农田、农田基础设施和村庄院落。
(4)土壤特征。泥石流泥浆将大小颗粒物包裹,颗粒分选性差,沉积层理不明显,形成的堆积物并无明显分层;同时,因成土时间短,受气候和生物影响不深,致使土壤剖面层次不明显。
(三)崩塌损毁土地特征
崩塌种类较多,按崩塌发生地点分为山崩、岸崩(水流冲刷、掏空坡岸所成);按物理特性分为岩层崩塌、土体崩塌、混合体崩塌和雪崩;按成因分为顺断层或风化夹层的崩塌、沿完整节理面(层理面、片理面)的崩塌、多组节理崩塌、沿垂直节理产生的崩塌、X节理切割的V字形崩塌、覆盖层或风化层沿较完整基岩的崩塌和探头崩塌。
崩塌是在受到应力作用,即重力作用下,山体一部分失稳下坠,形成堆积物的过程。崩塌堆积体形成可分为三个机制:一是应力重分阶段,即是区域内曾发生过大规模的自然灾害(如泥石流),对斜坡产生了一定的侧蚀作用,斜坡的一定范围内应力做了重新调整,引起局部应力集中;二是潜在崩塌体形成阶段,岩体受其岩性及风化作用,在地震、降雨等外营力因素影响下,岩体结构面逐渐崩裂,这也为风化、降雨等外营力作用提供了改造岩体的途径,经反复作用,岩体完整性和强度逐渐降低,从而形成潜在崩塌体;三是诱发崩塌阶段,由于地震、山洪等灾害引起地面的强烈运动,坡体受到外力作用,产生反复拉张、剪切,导致岩体松动,在外力和自身重力的双重作用下,块体被抛出或滑落,经翻倒、滚动、跳跃、坠落及崩塌物质间的相互撞击,最后堆积于坡脚,地震后常见的崩塌有拉裂—滑移型崩塌、震动—错落型崩塌和偏心—滚落型崩塌。
崩塌损毁土地的主要特征是:发生地区的坡度较大,大多在60°~70°间的斜坡上。崩塌主要是破坏堆积区的原有土地(如耕地、林地、设施用地等),堆积体一般较大;但崩塌倒石堆则不同,它结构疏松、空隙多且杂乱无序、无层理、规格大小不一。同时崩塌过程中产生强大气浪,细小颗粒在气浪冲击下被弹飞出去,由于大小不一,质量大的必先落地,从而使其崩塌物在水平上呈现一定的分选性。其对土地破坏的主要表现为破坏堆积区的原有土地,如为耕地,崩塌堆积体巨大,则一般很难再复垦为耕地。堆积体——崩积物一般坡度较大,且大块的崩积物堆积在前缘,复垦难度大。因此一般来讲,堆积体也不具有复垦为耕地的条件。只有小型崩塌或以土壤为崩塌的堆积体具有复耕可能。
(四)堰塞湖损毁土地特征
堰塞湖发生区域往往具有特殊的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河谷两侧的坡体在动力作用下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及冰川、融雪活动或火山喷发等所产生的堆积物可内筑起自然堤坝横向阻塞河床、沟谷或山谷,致使上游段壅水而形成了堰塞湖。堰塞湖主要分布在海拔相对较高的地区,如汶川地震形成的唐家山堰塞湖,坝体高、蓄水量大,其横河宽度最大达611米,集水面积3.55平方千米,蓄水量达1.45×108立方米,最大可蓄水量达3.16×108立方米,潜在威胁性巨大。
堰塞湖可分为降水堰塞湖、地震堰塞湖、火山堰塞湖和冰川堰塞湖,其形成因素可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是区域内具有一定的地质条件、地形地貌和河床动力河谷斜坡可以造成河道堵塞;外因是有促使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发生的诱发因素作用于沟谷斜坡上,如地震、暴雨、火山爆发、坡脚岩石侵蚀、人类的不当开采等。也就是说堰塞湖的形成一般具备以下条件:①形成区有河流、河道或沟谷经过;②河道两边有能形成堰塞湖的物质(如山体),且稳定性一般较差;③存在促使稳定性较差的物质在失稳而阻塞河道的诱发因素或作用力。
堰塞湖破坏土地类型主要有两种:一是堰塞湖的水位上涨,淹没土地,特别是耕地,这种土地的破坏,其耕作层未被破坏,在水位降低后,完全可以复垦;二是堰塞湖泄洪冲毁的土地,由于洪水冲刷,原耕作层基本被冲走,但地形较为平坦,在有客土来源的条件下,具有土地复垦潜力。
(五)地面塌陷损毁土地特征
地面塌陷可分为岩溶型塌陷和松散土体型塌陷。
岩溶型塌陷一般发生在喀斯特地貌区域,大部分情况下都是现代暗河形成溶蚀通道,不断发育致洞顶塌陷而成。这种类型的塌陷一般是从覆盖层内部形成土洞开始,经过缓慢的渐进破坏过程发育至临界状态,形成临界土洞。临界土洞形成后受降雨、地震或地下水变化等外界因素影响,则发生地面塌陷。
松散土体型塌陷是指地表以下存在一定厚度的松散层,土层级配良好,含有大量的粉土、细砂等无黏性土。松散型塌陷一般发生在地下水位变化大、第四纪松散覆盖层不厚、含粉质黏土或砂土且土质疏松的环境。
地下土体具备自稳能力,如应力调整、土拱效应和骨架效应等,能使其保持一种临界稳定状态。该状态下若发生外部扰动或地下水升降、含水量变化,都将诱发临界稳定状态发生突变,造成地表迅速下沉,从而形成塌陷。塌陷发生的内部原因主要是:
(1)地面条件。地表的地形地貌和植被覆盖情况对塌陷的发生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地形地貌有利于汇水且积水后不能及时排泄的区域是地面塌陷的多发区,当地表径流汇集在地形的低洼处,会产生地表荷载。同时,地表水的不断入渗不但增大了土层的含水量和自重,还降低了土层的强度和形变参数,以上都是诱发地面塌陷的重要因素。
(2)土壤条件。土壤中发生的渗流产生的动力能将土体中的细颗粒带走,致使原土体中只存在起骨架作用的粗颗粒。所以当土层中含有一定的砂土、粉土,则很容易造成塌陷。
(3)含水条件。塌陷与地表水和地下水有关,地下渗流会使土体中的胶结物质、盐分被溶解、稀释而被带走,造成颗粒间凝聚力下降,结合力下降;渗流产生的水动力带走细小颗粒,形成粗颗粒骨架。
(4)地表超载和扰动(如地震)及气候(如干旱)也是造成塌陷的外部因素。
地面塌陷对土地的损毁特征主要是:由于形成塌陷盆地、塌陷坑、塌陷裂缝等对土地和地面设施的损坏。造成地面下沉、产生积水,增加地面坡度,增大排灌难度、地下水位上升容易造成土壤盐渍化、沼泽化,致使耕地面积减少、质量下降,农作物产量下降甚至绝收;地表设施被破坏、房屋倒塌,造成人口搬迁、财产损失。
H. 矿山采石场地质灾害治理需要占用林地是否需要审批 县政府会议纪要是否能代替林业审批手续
目前矿产审核比前几年更加严格,矿山采石场地质灾害治理占用林地的需要审批,一般来讲
县政府会议讨论属审核,下一步还需要林业局职权部门审批
I. 退耕还林有林权证被地质灾害治理成混凝土建筑物,征用每亩多少款才合法
退耕还林后你已来经源取得了林权证,说明你的林地已经纳入国家森林法保护。根据森林法规定占用国家或者集体林地都要经过一系行政许可的程序,经政府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占用工程项目。同时对你的林地进行赔偿。赔偿的内容有地上物价值(政府有规定它包括造林费用-护育费用-林木材积的增加价值等等),人员安置费(包括林地换社会保障,就业),和其他相应的该补偿的部分。另外他如果没有取得行政许可,那就是非法占用林地还要受到行政处罚,赔偿损失,恢复林地。具体要咨询当地林业部门。仅供参考。
J. 请问因地质灾害非法占用基本农田进行易地搬迁、怎么处理、分管领导会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你好!《渎职罪》,他这个罪的认定是:利用国家职权,未经国家或相关部门同意,私自违反规定……危害人民利益国家利益的行为!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