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工程 » 成功避险4起地质灾害

成功避险4起地质灾害

发布时间: 2021-02-18 01:45:01

Ⅰ 他们成功避险的重要前提和科学避险的关键分别是什么

成功避险的前提是科学准确的分析判断,科学避险的关键是当机立断、及时止赢止损出局

Ⅱ 其他成功避险案例例表

Ⅲ 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工作的通知

国土资电发〔2011〕96 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副省级城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部应急技术指导中心:

开展应急演练是防治地质灾害的重要有效措施,是 《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提出的明确要求。2010 年 8月,四川绵竹清平乡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当地政府按照防灾预案应急演练过的程序,及时组织群众撤离,5000 多人成功避险。为做好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应急演练工作。当前,已进入主汛期,各地要按照部的统一部署和部领导在全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视频会的要求,把应急演练作为今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主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要亲自抓,务求实效。

二、着力开展重大隐患点应急演练。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前旱后涝,旱涝骤转,汶川、玉树震区山体破碎,岩石松动等,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形势异常严峻。为此,对威胁学校、医院、村庄、集市等人员密集场所的重大隐患点,各地至少要组织一次避险应急演练。通过演练明确受威胁群众撤离的信号、路线、应急避灾场所等,明确分工,明确责任,明确要求,并做好必要的生活物品准备等工作。

三、发挥应急技术指导中心作用。各地需要技术支持的,可与部应急中心联系。应急中心要加强指导,及时并切实做好应急会商或现场技术指导。

四、请各地认真组织,及时总结经验,并于 6月底、7月底、8月底分别将本辖区内开展应急演练的进展情况报部环境司。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

二〇一一年六月十六日

Ⅳ “8·”贵州黔南州贵定县岩下乡马踏屯村上街组滑坡

1滑坡概况

贵定县岩下乡马踏屯村上街组位于贵州省黔南州贵定县南东方向,距岩下乡距离约5km。地理坐标为:东经107°17ཧ″,北纬26°23ཇ″,海拔1180m。2011年8月18日,贵定县岩下乡马踏屯村上街组发生1处滑坡,长约300m、宽约150m、厚度5~15m,平均厚度约10m,体积为45万m3,属中型滑坡,威胁上街组3户施工房屋、施工人员、旧谷线110KV-036号高压输电线铁塔、S309公路及过往行人、车辆的生命财产安全。主要由于村民房屋傍山切坡而建,切坡后未采取防护措施,8月中旬以来,该区域连续数天遭受暴雨侵袭,导致滑坡发生。由于预警预报及时准确,应急反应迅速,组织得力,措施到位,40名群众成功避险,未造成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2基础环境背景

2.1地形地貌

滑坡区地处贵州高原南部、以河谷盆地和丘陵地貌为主,区内地形起伏较大,海拔最高1502.5m,最低1142.6m,最大相对高差359.9m,坡度为30°~50°。

2.2 地层岩性

滑坡区岩溶地貌发育,出露地层由新到老依次为第四系(Q)残坡积含砂质黏土、亚黏土;泥盆系上统尧梭组(D3y)白云岩,上部含泥质,顶部为灰岩;泥盆系上统望城坡组(D3w)白云岩夹少量灰岩;泥盆系中统独山组(D2d)白云岩、灰岩、石英砂岩、夹页岩;泥盆系中统上帮寨组(D2b)中至厚层石英砂岩。

2.3 水文地质

根据滑坡区及邻近区域出露的地层岩性,含水介质及地下水动力条件分析,区内地下水类型主要有纯碳酸盐岩类岩溶水、碎屑岩类裂隙水、松散岩类孔隙水三类。地下水靠大气降水补给,主要通过岩溶补给地下水;碳酸盐岩类岩溶水、基岩裂隙水主要为渗透补给,并排泄于冲沟或地形切割的低凹地带。

2.4 气象水文

滑坡区属典型中亚热带温暖湿润的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多云雾、温差不大、气候温和的气候特点。平均气温15℃,平均降雨量1100~1400mm,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4.3~28.3℃,平均温差15.1~17.3℃。降雨量多年平均值为1217.5mm,年最高1411.7mm,年最低1158.3mm。滑坡区最主要地表水系为谷堤河,由北东至南西径流,位于该滑坡点南面约100m处,其它地表水系多为季节性溪流,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

2.5 人类工程活动

滑坡体附近有3户民房正在施工建房,前缘不合理切方,形成高陡边坡,没有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岩土抗剪强度显著降低,引起山体开裂,导致暴雨后山体滑坡。

图 5 1∶5 万滑坡地形地质图

3. 2 应急避险

接到险情报告后,贵定县国土资源局、岩下乡人民政府相关领导立即赶往现场,要求受滑坡威胁的上街组 3 户房屋立即停止施工,并紧急疏散附近村民,进行妥善安置。并划定危险区,区内设立防护栏和警示牌,以防人畜误入而造成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8 月18 日滑坡发生,贵州省地质环境监测院接到灾情报告后立即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于 8 月 19 日中午赶到贵定县,会同贵定县国土资源局工作人员对灾害点进行应急排查,采取相应应急措施。

4 经验与启示

(1)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精心部署,是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前提。

汛期之初,黔南州政府针对一次强降雨天气,组织各部门连续召开紧急防汛会议,要求各部门及时做好防汛防灾工作。贵定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 “四个到位”制度,为滑坡灾害应急避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国土资源部门及相关部门扎实工作,是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关键。

一是防灾责任落实到基层。汛期前,贵定县国土资源局将各隐患点防灾责任落实到人,逐层签订责任状,形成群测群防体系。二是防灾基础工作到位。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坚决执行 24 小时值班制度,发现险情,快速反应。三是预警预报及时准确。贵州省地质环境监测院预报准确,监测员预警准确是这次成功避险的重要保证。

(3)动员群众主动防灾,是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根本。

一是做好防灾知识宣传。3 ~5 月期间,贵定县在黔南州开展十二县市农村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巡回宣传培训活动,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张贴图片、播放宣传片、现场讲解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知识,使防灾知识得到广泛普及。二是做好应急避险演练。灾前贵定县国土资源部门在附近乡镇组织了一次地质灾害应急避险演练,提高了群众的防灾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对这次成功避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节基础资料由贵州省国土资源厅提供 责任编辑 褚宏亮)

Ⅳ 地质灾害调查监测

积极开展“汶川”地震地质灾害应急排查,指导群众成功避险;配合水利部完成10个堰塞湖回风险调查评价答;完成地震灾区84个县(市)次生地质灾害遥感解译和综合评估,为防范地质灾害提供可靠信息数据;完成灾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为土地利用规划、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及灾后重建提供重要依据;完成《汶川地震地质灾害图集》编制。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示范区建设稳步推进。汾渭盆地建立地面沉降与地裂缝监测网络,及时为西安地铁建设提供重要资料。

Ⅵ 湖南省醴陵市西山街道办事处万宜村成功避让泥石流地质灾害

2010年入汛以来,醴陵市经历多次强降雨,引发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760余处,造成房屋倒塌591余间,直接经济损失近5650万元。6月23~24日,醴陵市再次发生强降雨,西山街道办事处万宜村耿塘组发生一起泥石流,各部门按照科学预案,各司其职,整体联动,及时将受威胁的23户116人进行疏散,成功避让一起地质灾害,未造成人员伤亡。

泥石流现场

6月20~23日,醴陵市国土资源局地质环境工作人员在地质灾害隐患排查中,发现西山街道办事处万宜村耿塘组屋后山体存在地质灾害隐患,便安排村支书曾瑞祥和组长谢同良负责24小时监测,并约定了预警信号和撤离路线。6月24日凌晨1时至8时,醴陵市城区降雨量高达1 20毫米,倾盆大雨冲刷着山体。凌晨5时15分左右,屋后山体出现土石滑落、开裂及逐步崩塌现象,6时30分,山体下开始冒出浑水,滑坡前兆十分明显。城区国土资源中心所所长李庆辉、黄永福同志立即向局领导汇报。醴陵市国土资源局果断指示:配合乡、村、组干部,迅速劝导人员安全疏散。接到指示后,醴陵市国土资源局会同西山街道办事处立即组织10余名干部对人员进行疏散。7时30分,冲沟中的泥水更加浑浊,水流时缓时急,山上的树木开始频繁摇动、漂移、倒伏。8时15分,村、组干部不顾自身危险,将一位不愿撤离的老人强行背离至安全地带。8时20分,近2万方泥浆自山后百米高处倾泻而下,村民谢君林家一栋3层高、近500平方米的新楼房顿时被泥石流冲毁,荡然无存;附近部分村民也有十几间房屋被毁坏;山下6口鱼塘被土石填埋,13亩水田全部被冲毁淹埋,直接经济损失200万元以上。

摧毁的房屋

这次成功避让泥石流地质灾害,主要得益于几个方面:一是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及时。6月19日湖南省气象台发布未来几天强降雨预报,6月23日又发布强降雨红色预警;湖南省国土资源厅、株洲市国土资源局及时发布地质灾害预警信息,省厅和市局领导向各县(市、区)领导、群测群防网络人员发短信、打电话,要求基层国土资源人员和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加强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范和监测。二是充分发挥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的作用。接到省厅和市局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后,国土资源所会同街道办事处、村、组负责人和村民进行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值守、监测,发现山体有土石掉落、开裂、出浑水等现象,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为安全避险争取了宝贵的时间。三是宣传到位,乡(镇)、村、组及村民防灾意识增强,积极配合。平时,国土资源部门工作人员向群众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基层政府及村、组负责人防灾意识增强,群众心中有数,临灾不乱,大部分群众都能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进行撤离。

Ⅶ “8·”贵州开阳县南龙乡翁朵村鱼田组滑坡

1 概况

2013年8月20日,受持续强降雨影响,贵阳市开阳县南龙乡翁朵村鱼田组发生2起滑坡灾害,造成区域内多处房屋、耕地和道路受损,其中6户28人的居住房屋不同程度损坏,但未造成人员伤亡。灾害点的地理坐标为东经107°04′49.3″,北纬27°01′15.5″。

2 地质灾害特征

2.1 区域地质环境条件

2.1.1 气象及水文

灾害发生地属于中亚热带湿润温和气候区,气候温和适宜,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湿润多雨。灾害性天气有伏旱、倒春寒、夏旱、暴雨、冰雹、秋雨绵绵、凝冻等。年平均气温13.3℃,极端最高气温为33.7℃,最低气温-7.7℃;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019.4mm。每年5~9月为雨季,11月至次年3月为枯季。这里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发育一条北西走向溪沟,调查时流量约15 L/s。

2.1.2 地形地貌

调查区为侵蚀中中山斜坡沟谷地貌,沟谷沿北西方向延伸,区内地形起伏大,总体地势两边高中间低,海拔780~1016.1m,相对高差236.1m。滑坡地质灾害群发育于溪沟左岸斜坡中下部,斜坡自然坡度30°左右,坡面上残坡积层厚度0~5m,乔木灌木生长茂盛。鱼田组居民分散居住于滑坡体上。

2.1.3 地层岩性

区内出露地层由新至老为:

(1)第四系残坡积层(Qel+dl):岩性为碎石土夹块石,碎石含量50%以上,碎石岩性主要为泥岩、泥质白云岩,块石岩性为灰岩,块度0.1m×0.1m×0.1m-2.5m×2.5m×2.5m。该层厚度0~5m,分布不连续。

(2)寒武系下统清虚洞组

岩性主要为灰、深灰色中厚层块状灰岩,岩体完整性较好。该层厚度150~400 m,属于硬质岩类工程地质岩组。

(3)寒武系下统金顶山组

岩性主要为灰黄色页岩及紫红色钙质泥岩,岩体呈碎裂状。该层厚度100~250 m,属于软质岩类工程地质岩组。

(4)寒武系下统牛蹄塘组

岩性主要为黑色炭质页岩夹灰绿色砂质页岩,岩体呈碎裂状。该层厚度100~200 m,属于软质岩类工程地质岩组。

2.1.4 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区内出露的地层岩性、地下水动力条件及含水介质特征,调查区地下水类型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岩岩溶水、基岩裂隙水。其中松散岩类孔隙水赋存于残坡积层碎石土夹块石的孔隙之中,富水性弱;岩溶水赋存于寒武系下统清虚洞灰岩的溶洞、裂隙中,富水性中等;基岩裂隙水赋存于寒武系下统金顶山组、牛蹄塘组中的风化裂隙中,富水性差。

调查区地下水以大气降水为主要补给源,降水通过裂隙渗入补给地下水,地下水接受补给后,从西向东径流,以泉的形式排泄于地势低洼地带,调查区出露3个下降泉。

2.1.5 地质构造与地震

调查区地质构造复杂,发育两条性质不明断层:①走向70°左右,长度约2.5km,影响宽度约300m;②走向35°左右,长度约1.5km,影响宽度约100m;两条断层相交于溪沟左岸斜坡中下部。受断层影响,节理裂隙极为发育,两组主控裂隙产状为250°∠75°及70°∠60°,裂隙宽1~5cm,裂隙间距0.1~0.5m,局部切穿岩体,岩体完整性差。

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的《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工作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地壳稳定性良好。

2.2 灾害特征及影响范围

2.2.1 灾害特征

2起滑坡灾害中1号滑坡位于溪沟上游左岸,2号滑坡位于溪沟下游左岸(图1)。

1号滑坡灾害特征:1号滑坡为一残坡积层推移式滑坡,所在位置原始斜坡坡向为45°,坡度30°左右。滑坡剪出口标高776m,后缘标高885m。滑坡平面形态呈舌形,纵长约300m,横宽约200m,滑体平均厚度5m,总体积约30万m3。滑坡主滑方向为45°,控滑结构面为岩土接触面,滑体物质主要成分为黏土夹碎石,碎石含量约50%,结构松散。

该滑坡目前特征较明显,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拉张裂缝

滑坡后缘发育一条拉张裂缝,裂缝呈弧状,长度约60m,裂缝宽度10cm左右,碎石土充填。据当地村民介绍,该裂缝初现于2010年6月,有逐年变宽趋势。

图3 2 号滑坡灾害特征

2.2.3 灾害发生的原因

1号滑坡、2号滑坡所处位置均为平直陡斜坡,区域上属于“上硬下软”地层组合类型,残坡积层较厚,结构松散,透水性饱水性强。下雨时,雨水渗入残坡积层,造成滑带土饱和软化,天晴时,水位骤降,被水浸泡的后缘土体在内部孔隙水压力和地下水动力以及土体自重的共同作用下,产生向沟谷临空面方向的变形滑移,并对下部坡体产生推移作用。

3 地质灾害巡查监测

南龙乡翁朵村滑坡之前为一地质灾害隐患点,由于开阳县国土资源局双流镇国土所对其进行长期监测,平时每周巡查一次,下雨时则加强巡查密度,并作好监测记录,对地质灾害的变形情况作详细的记录。

险情发生后,及时启动预案,实施应急避让。开阳县国土资源局会同南龙乡人民政府当即决定启动预案,组织相关人员赶赴现象,设立警戒线和警示标示标牌,划出危险区域,组织群众撤出到安全地带。

4 经验与启示

(1)巡排查要到位,反应要迅速。重点对各地质灾害隐患点、学校、城镇、村寨等群众密集区域详细排查,确保无遗漏、不留盲区、不留死角,这是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的关键,对于滑坡、崩塌地质灾害的应急处置尤其重要。此次崩塌点由于地处村寨背山,山势险峻、树木丛生,很难对危岩体裂缝进行详细监测和发现,如果巡排查不到位,政府部门反应不迅速,就有可能贻误最佳撤人、救援时机。

(2)建立健全完善的应急管理系统确保防患于未然。建立了完善的群测群防监测预警预报系统和地质灾害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复查制度和灾情速报、汛期值班等工作制度,一旦发生地质灾害灾险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此次险情当发现有崩塌发展加剧迹象时,县国土资源局和乡政府在第一时间上报县委、县政府,为人员安全撤离赢得了时间,并及时成立应急避让工作领导小组应对应急处置情况,县、乡、村党员干部严阵以待,并于当日晚全部投入救援救助工作,为及时撤离危险区群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应急调查,科学防灾。为切实了解崩塌危险隐患的危害程度和发展趋势,及时邀请地质灾害防治专家开展专业性勘察,建立了县级地质灾害防治专业技术支撑新模式,较好地推进了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并将专家有关监测防范措施反馈县、乡(镇)人民政府,提高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针对性,加强了地质灾害防治专业化与科学化管理水平。

(4)抓好地质灾害宣传培训是成功避险的前提。开展经常性的地质灾害宣传培训工作,能够增强群众的主动防灾意识,提升群测群防自救互救能力。近年来,县国土资源局每年汛期前组织乡镇分管领导、村组干部、监测员等进行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将地质灾害简易监测、临灾处置、应急避险等基本常识传授给基层干部和群众,增强了受威胁全体群众的防灾意识。在此次应急避险过程中,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受威胁群众撤出危险区,为成功避险赢得了宝贵时间,得力于防灾知识普及的成效,得力于群众的相互协助与配合,得力于群众的防灾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责任感。

Ⅷ 湖南省双牌县茶林乡成功预防一起泥石流地质灾害

2010年6月20日凌晨,在连续强暴雨诱发下,双牌县茶林乡全药冲村3组发生了一起泥石流地质灾害,流程280米,体积约1.8万立方米,15栋房屋被不同程度冲毁、淹埋,3辆货车被埋,1辆面包车被冲走,直接经济损失达270万元,受灾村民达18户65人。泥沙堆积物造成河道堵塞、改道。由于预报预警及时准确,应急反应行动迅速,撤离群众措施得力,使得所有65人成功避险。

6月19日下午,茶林乡政府领导和乡国土资源所人员接到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和永州市国土资源局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手机信息后,乡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立即安排办公室人员24小时值班,通知全乡16个村进入防汛准备,并召开全体乡干部会,要求乡干部全部分头下到各村,与村组干部逐一通知到各家各户,一旦发现险情,马上按照应急预案进行疏散避险。

泥石流灾害现场

6月20日0时35分,茶林乡开始普降中雨。到2时30分,中雨骤然转为特大暴雨。茶林乡政府立即启动防灾应急预案,所有干部按照预定的分组安排立即再次下到各村,与村干部一起对处于地质灾害危险区的群众进行紧急疏散。全药冲村3组位于山谷下方,两侧的山上土质疏松,碎石量特别大,在这样的特大暴雨下,极有可能发生泥石流,是防灾的重中之重。乡、村干部紧急跑向全药冲村3组,一边鸣锣、吹哨发布疏散避险信号,一边挨家挨户敲门,对3组所有人员进行疏散。2时45分,在锣声、口哨声夹杂着雨声中,村民们全部撤离到了预定的安全区域,大家终于松了一口气。这时,有人喊了一句:“我的小孩没有来!”原来是一位姓邓的村民,他说,疏散时,他的小孩开始好像是跟着跑出来了,后来,由于天太黑、雨太大,他就没有注意,以为小孩跟在后面。等到了安全区后,才发现自己的小孩没有跟上来。这声喊对大家的震惊程度不亚于当时空中的霹雳。村支书问清情况后,赶忙通过电话与正在3组挨家挨户排查的乡政府领导联系,报告了这一情况,自己也原路跑回寻找。得到这一情况,乡政府领导更是心急如焚,马上跑到小孩的家中,冲开门,顺着哭声找到小孩,一把抱起跑往安全区。半路上遇见找回来的村支书,便将小孩交给他,自己回去,对剩下的几栋房屋再次清查,确认没有人员滞留后,最后才撤离。3时25分,随着轰隆隆一连串的巨响,3组上方的山谷发生泥石流。泥石流奔涌而下,冲毁、淹埋了房屋,但3组65人无一伤亡。

泥石流埋没的汽车

此次成功避灾的经验主要有以下三点:

(1)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和永州市国土资源局下发的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消息及时到位,乡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是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前提。乡政府制定了《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公布张贴,要求工作人员、村组干部和群众熟悉应急预案。正是由于有应急预案,危急关头乡政府领导果断决策,村民能够按应急预案的要求迅速、有序撤离,才争取了逃生的宝贵时间。

(2)国土资源部门扎实的工作,是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关键。这起泥石流灾害突如其来,规模大,但是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与国土资源部门扎实工作是分不开的。首先是对群众的宣传工作做得比较到位。这些宣传工作提高了群众主动参与防灾救灾的意识。而且双牌县国土资源局每年都会发放大量地质灾害宣传资料到村组。其次,防灾责任落实到了基层。双牌县国土资源局每年都把预防地质灾害工作纳入年度考核,采取一票否决制,乡(镇)国土资源所人员的责任心进一步加强。每在汛期来临之前,双牌县国土资源局都会通知每个乡,并要求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对地质灾害威胁户都会下发防灾避险明白卡和宣传单。

地质灾害警示牌

(3)群众主动防灾,是做好防灾工作的基础。群众既可能是致灾对象,也可能是主动防灾的主体,只有把他们动员起来、组织起来,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才能真正做好、做出成效。

Ⅸ 广西龙胜县黄洛滑坡成功避险

2008年6月9日上午,桂林市龙胜县地质灾害四级预警发布以后,桂林市国土局、内龙胜县国土局立即启动地容质灾害防灾预案,龙胜县处于地质灾害易发区域内的各乡镇领导、国土所长立即赶赴有地质灾害隐患点(地段)的地方进行巡查。和平乡国土所在和平乡黄洛村巡查时,发现黄洛村背后斜坡体上坡体开裂,坡脚渗冒混水,立即向龙胜县政府及国土局报告,县人民政府及县国土局立即启动地质灾害抢险预案,县人民政府杨县长、分管国土的贲副县长、市国土局谭副局长、县国土局邓局长及公安、卫生、民政、安全等部门,立即赶赴现场实施撤离方案,对22住户进行逐户检查,动员危险区群众撤离,共撤离人员96人,并立即在危险区设立了警戒范围。6月9日下午4时~5时,黄洛村背后斜坡体发生局部滑坡,造成坡下两栋建筑面积240m2房屋毁坏,由于预报准确,避险及时,使原住房内8人成功避险。

广西地质灾害避险应急手册

Ⅹ 茂县地质灾害为何没能预防

现场勘察专家分析地灾成因 此次地灾关键在“内伤”而非“皮肤病”

6月24日,四川省阿坝州茂县叠溪镇新磨村新村组富贵山山体突发高位垮塌发生后,不少人关心地灾为何发生?

裴向军表示地灾发生地处于松坪沟断层,历史上地震频发,包括1933年叠溪地震和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地震给地层带来的是深部岩体质量损伤——也就是‘内伤’而不是‘皮肤病’。”他表示,受地震影响,山体稳定性下降,遇到降雨更容易诱发滑坡。日本关东地震、台湾集集地震……历史上大地震几乎都在震后出现过大地灾的案例。“这个现象如何解决是全球都面临的巨大挑战。”裴向军说。

省国土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地灾发生后,在第一时间组织抢险救灾同时,已布置在全省开展对隐患点的拉网式全面排查,同时加强预警监测和值班值守。

据最新报道:

24日23点,茂县灾区现场指挥中心举行新闻发布会,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委常委、常务副州长徐芝文向媒体通报,由于事发地属于景区,经了解,事发前有142名游客在景区游览,目前已与142名游客全部取得联系,就初步掌握的情况,所有游客已撤出景区。

此外,已基本掌握118名失联人员的信息,相关信息将尽快发布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政府门户网站。同时,阿坝州政府开通了24小时值班电话08377428325,希望社会各界进一步提供相关信息。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