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岳麓山工程地质实验报告
❶ 岳麓山工程地质实习报告怎么写
哎 拿同学的去复印吧 …… 我们也找得纠结
❷ 湖南长沙岳麓山上的一座石碑,请大佬们介绍一下它的背景信息和历史故事
岳麓山云麓峰左侧峰峦上著名的“禹王碑”是岳麓山古老文化的象征,是宋代摹刻至此的。这块碑石刻有奇特的古篆字,字分9行,共77字。相传4000多年前的洪荒时代,天下被淹没洪水之中,大禹为民治水,到处奔波,疏导洪流,竟“七年闻乐不听,三过家门不入”,最终制服了洪水,受到百姓的尊重。传说大禹曾到过南岳,并在岣嵝峰立下了这块石碑。东汉赵哗《吴越春秋》就记载了这一传说:“禹登衡山,梦苍水使者,投金简玉玉字之书,得治水之要,刻石山之高处。”唐代韩愈为此登临岣嵝峰寻访禹碑,虽未亲见,却留下了“蝌蚪拳身薤叶拨,鸾飘风伯怒蛟螭”的诗句。1212年(宋嘉定五年),何致游南岳,在岣嵝峰摹得碑文,过长沙时请人翻刻于岳麓山颠。宋以后,碑被土所掩。明代长沙太守潘镒找到此碑,传拓各地,自此禹碑名闻于世。明杨慎曾撰禹王碑释文:“承帝日咨,翼辅佐卿。洲诸与登,鸟兽之门。参身洪流,而明发尔兴。久旅忘家,宿岳麓庭。智营形折,心罔弗辰。往求平定,华岳泰衡。宗疏事裒,劳余神。郁塞昏徙。南渎愆亨。衣制食备,万国其宁,窜舞永奔。” ……但韩愈所闻,何致翻刻却是事实,所以即使是唐宋时所刻石碑,也已是千余年前的珍贵古物了。明清两代,吟咏禹王碑的诗词很多,有朱翊銮的《禹迹亭》、崔应科的《禹碑》、石公荫的《登禹王碑憩望》、沈一揆的《禹碑》等等。大都表达了对大禹治水功绩的敬仰和对碑文难以认释的感叹,如沈一接的诗云:“平成绩奏几千年,石壁遗文尚宛然。岂是后人偏好事,应知古圣示心传。龙蛟影动云烟乱,珠露光凝日月悬。愧我读书无万卷,空来拟议未能诠。”
岳麓山除禹王碑外,还有一块著名的碑刻——麓山寺碑。碑高近3米,宽1米多,由唐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李邕撰文和书写,黄仙鹤刻石。碑额篆书“麓山寺碑”4个大宇,碑文共1400余字,骈散文体兼用,叙述了麓山寺自晋泰始(265-274)年间建立至唐开元(713-741)立碑时500年间的兴废修葺、历代禅师宣扬佛法的经过,以及岳麓山的佳丽风光。
李邕,扬州江都人,史书记载“邑之文,于碑颂是所长”。由于他任过北海太守,人称“李北海”,所以这碑又名“北海碑”。李邕撰写的此碑碑文为行楷书,词句华丽,字体秀劲,集汉魏碑铭之长。在李邕一生书写过的众多碑铭中,以麓山寺碑最为精美,碑的背面还有米芾等宋元名家的题名,因而历代书家都将它视作珍品。由于此碑的文采、书法、刻工都精湛独到,所以人们又称它“三绝碑”。
受字数限制,以上供参考。
❸ 岳麓山地质
我只知道酸性的红壤啊……
❹ 按工程地质学分析岳麓山的白鹤泉形成由来
白鹤泉 在麓山寺观音阁外南侧,上山公路旁。山崖前有一碧瓦单檐方亭,内亭中有泉池容一方,周以汉白玉石拦护之。椽从山顶直下有一裂隙,山上水经沙岩层过滤后经裂隙流下,至白鹤泉处稍转平缓,泉水从石罅中涓涓涌出,汇集泉池,不盈不涸,“冷暖与寒暑相变,盈缩经旱潦不异”。泉水清流澈甘冽称“麓山第一芳润”。宋张轼云:“满座松声间金石,微澜鹤影漾瑶琨”。相传古时一对仙鹤爱泉水甘润,飞止其上,后泉水中即留下双双鹤影,以泉水沏茶,热气升腾,盘旋于杯口之上,酷似一双白鹤翩翩起舞,故泉名白鹤,又名双鹤。北宋“铁面御史”赵忭游山盛赞此泉:“灵脉本无源,因禽漱玉泉。自非流异禀,谁识洞中仙。”清光绪三年(1877)粮道夏献云建亭护泉,翰林院编修杨翰书《白鹤泉》碑,后亭废碑存。现在的泉亭系1956年重建,亭顶绘双鹤翱翔颇引游客注意。白鹤泉处设有茶馆,可品尝白鹤泉水,惜乎“白鹤一去不复返”了。
❺ 公司组织几百人参加的爬山活动方案(长沙岳麓山)
租车会很贵,尤其是湘潭到长沙!
不如全部交给旅游团(业余导游最好,价钱好谈而且所有事情他们都很熟悉)他们会全部负责的!要找个熟人去比较好谈价钱!
❻ 长沙岳麓山的一些问题~
很显然那是长沙的防空雷达站,很多年前就有了。应该是属于广州军区的序列。你看到巨版大的白色球体是雷达权罩,那里面的就是雷达。那雷达经常引导驻扎在大托镇的广州军区空军15师的苏30在长沙城上空训练。所以有机会你还能看到有战机在市中心上空飞过。雷达站属于军事禁区,不让生人进,门口常年有士兵拿着81杠站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