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地质灾害预警
Ⅰ 地质灾害预警的方法类型
区域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可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新闻媒体及电话内、传真、手机短容信等方式;地质灾害隐患点预警可利用口哨、铜锣、高音喇叭等。发生地质灾害后,依据严重程度、人员伤亡等,政府将由低到高启动一般(Ⅳ级)、较大(Ⅲ级)、重大(Ⅱ级)、特别重大(Ⅰ级)预警,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
Ⅱ 地质灾害预警级别 地质灾害预警什么意思
地质灾害预警制度。预警内容主要包括地质灾害可能发生的时间、地点、成专灾范围和影响程度属等。地质灾害预警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会同气象主管机构发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向社会发布地质灾害预警。
按照未来24小时内,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地质灾害预警分为五级,分别为
一级:可能性很小;
二级:可能性较小;
三级:可能性较大(通知监测人员和威胁住户注意);
四级:可能性大(预报阶段,停止外业,各岗位人员到岗待命);
五级:可能性很大(警报阶段,无条件紧急疏散,密切观测)。
Ⅲ 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有哪几个等级
按照抄未来24小时内,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地质灾害预警分为五级,分别为
一级:可能性很小;
二级:可能性较小;
三级:可能性较大(通知监测人员和威胁住户注意);
四级:可能性大(预报阶段,停止外业,各岗位人员到岗待命);
五级:可能性很大(警报阶段,无条件紧急疏散,密切观测)。
Ⅳ 地质灾害的预警级别
按照未来24小时内,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地质灾害预警分为五级,分别版为
一级:可能性很小;
二级权:可能性较小;
三级:可能性较大(通知监测人员和威胁住户注意);
四级:可能性大(预报阶段,停止外业,各岗位人员到岗待命);
五级:可能性很大(警报阶段,无条件紧急疏散,密切观测)。
Ⅳ 山东暴雨预警具体情况怎么样了
8月14日报道,根据山东省气象局14日6时发布的重要天气预报,山东将暴雨版蓝色预警信号权升级为暴雨橙色预警信号,发布内陆大风蓝色预警信号,并继续发布雷电黄色预警信号。
受今年第14号台风“摩羯”减弱的低压环流影响,目前,山东枣庄、济宁、淄博、潍坊和东营等市的部分地区3小时降水量已超过50毫米。
为此,气象部门提醒,相关部门要做好防暴雨、防风和防雷电工作,切断有危险的室外电源,暂停户外作业;处于危险地带的单位应当停课、停业,采取专门措施保护已到校学生、幼儿和其他上班人员的安全。同时,做好城市、农田的排涝,注意防范可能引发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Ⅵ 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响应
群测群防机构可通过电视、网络、传真、通讯等形式接收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发布的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信息。
县级群测群防机构收到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后,应在2小时内将信息转发到相关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单位、隐患点监测责任人以及隐患区巡查责任单位(或责任人)。
(1)当预警级别为3级时,群测群防机构应通知基层群测群防监测人员注意,查看隐患点变化情况。
(2)当预警级别为4级时,群测群防机构应通知基层群测群防监测人员加密监测,注意防范,做好启动防灾应急预案的准备。
(3)当预警级别为5级时,群测群防组织应立即通知基层群测群防监测人员加强巡查,加密监测。一旦发现地质灾害临灾前兆,应立即发布紧急撤离信号,组织疏散受威胁的人员。
(4)未在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区域内,出现持续大雨或暴雨天气时,群测群防责任单位和监测人员应及时上岗加强监测。当发现临灾特征时,应立即组织疏散受威胁人员。
(5)鼓励公民和组织通过电话等各种形式向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提供地质灾害灾情和险情信息。
(6)县级群测群防机构在汛期每个月25日前,应将当月地质灾害信息反馈到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信息反馈内容详见附件Ⅰ-5。
Ⅶ 山东地质灾害预警扩至潍坊,临朐未来几天都是雨雨雨
15日16时,山东省国土资源厅与山东省气象局继续联合发布黄色预警。根据未来24小时降雨预报及前期实际降雨量分析,济宁东部、枣庄大部、淄博南部、临沂大部、潍坊南部、日照、青岛大部、烟台、威海降雨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黄色预警),请当地政府及相关单位做好地质灾害防范工作。
下雨天,天气凉爽了许多
但是,小伙伴们出门一定要带好雨具哦
要不然就要这样挨淋了
↓↓↓
Ⅷ 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演练方案
山东省国土资源厅
(2013年7月29日)
进入汛期,我省地质灾害进入高发期,为提高地质灾害应急应对能力,省厅决定省、市、县三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联合开展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实战演练,拟邀请省气象局相关人员参加,现制定如下演练方案。
一、演练目的
锻炼地质灾害应急调查队伍,检验应急装备和能力,提升技术响应能力,提高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水平。
二、演练任务
主要任务是模拟一次单体地质灾害应急调查,通过演练检验有关部门及相关人员对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应急调查能力,测试我省地质灾害应急技术平台建设及相关应急装备的技术保障程度。
具体任务是:
(1)进行一次地质灾害调查部门、应急测绘部门、气象信息服务部门的应急拉动。
(2)实施济南市历城区仲宫镇卧虎山水库北坝肩滑坡(崩塌)地质灾害应急调查。
(3)试用前期地质灾害应急技术平台建设的系统和装备。
(4)模拟地质灾害视频声频远程会商与指挥。
(5)编制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技术报告、应急处置措施建议和信息发布初稿。
三、演练地点、时间、背景
演练地点:济南市历城区仲宫镇卧虎山水库北坝肩。
演练时间:2013年7月29日13:00-18:00。
演练背景:卧虎山水库北坝肩灾害点群测群防员发现滑坡险情,经初步调查,受威胁人员3户、12人,威胁卧虎山水库北坝肩和水库下游居民安全。群测群防员立刻将灾情逐级上报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并直报国土资源厅应急值班人员,值班人员认为险情紧急重大,快速编制了应急工作方案,并及时报告了国土资源厅应急管理办公室。省国土资源厅接报后,启动一级地质灾害技术响应,立即要求济南市国土资源局开展先期调查,采取先期应急处置。
四、参加单位
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山东省气象局,济南市国土资源局,山东省气象台,山东省气象信息服务中心,山东省国土测绘院,山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山东省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
五、地质灾害应急调查系统装备
三维地质环境信息系统1套;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系统1套;三维激光扫描仪及配套测量设备1套;GP S动态监测系统1套;卫星通信车1辆,其他车辆4辆;地质灾害调查单兵设备1套、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单兵2套、手持GP S3部;航拍无人机1架;对讲设备4部;卫星电话2部;气象预报系统设备若干;地质灾害视频监视系统;移动气象站。
六、演练内容
(1)演练地质灾害应急技术响应程序。
(2)与气象部门联合开展单点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
(3)通过视频会商系统对灾害点应急调查工作进行实时会商和指挥。
(4)单体地质灾害应急调查监测技术方法及内容。
(5)试用卫星通信系统、单兵设备、三维扫描仪系统、无人航拍系统针对单点地质灾害应急调查的技术方法、程序。
(6)应急调查报告、应急处置方案、信息发布编制过程、方法。
(7)地质灾害视频监视及单兵实时传输。
七、演练组织及人员
1.应急调查指挥部
指挥长:宁廷河
副指挥长:董同玉 王光信 张志光 李国祥
成员:付英 现场总协调,林海 颜景生(后方专家组长),申玉德 韩景敏 现场调查期应急处置,任重 高善坤。
职责:负责演练技术工作的组织、协调、指令、点评、参与研讨灾害基本情况,调查期应急处置,向省政府和国土部汇报。
具体分工:宁廷河负责下达指令及演练结束的点评;董同玉负责航拍工作总指挥;王光信负责本次演练主持;张志光负责气象信息协调;李国祥观摩指导;付英负责演练现场总协调;林海负责演练技术指导;颜景生负责演练组织与会商工作;申玉德观摩指导;韩景敏负责指挥现场调查期应急处置工作;任重负责灾情险情速报;高善坤负责演练信息汇集。
2.后方会商专家组
组长:颜景生
副组长:常允新 李玉华 杨 颖
成员:寿冀平 盛根来 张世杰
职责:负责会商、灾情险情判定、调查成果编制、研讨灾害基本情况。
3.关系协调组
组长:王良龙
成员:郭瑞、岳庆杰、术鸣鲁、张明亭、崔京河
职责:负责地方关系的协调工作,参与会商,警示牌6块,分别放置在滑坡道路两端路口和两个崩塌点处。
4.灾情险情调查组
组长:胡玉禄 现场技术负责
副组长:杨成芳 杨宗波、边文超
(1)地质地形调查小组 方庆海(小组长)、张景康
(2)灾情调查小组 张永伟(小组长)、梁浩
(3)险情调查小组 王庆兵(小组长)、邵明、孟凡奇
(4)应急监测小组 董强(小组长)、杨培杰、王宁、赵琳、李永超
职责:负责携带单兵、三维激光扫描仪、手持GP S等设备进行地质灾害险情灾情调查。
具体分工:胡玉禄为现场技术负责,携带对讲机。
杨成芳、杨宗波、边文超负责现场气象人员、设备。方庆海负责地质地形调查,张景康配合,携带照相机、手持GP S、地形图,精确绘制地质图和地质剖面图。
张永伟携带对讲机、卫星电话、自动化监测单兵1套,负责灾情调查;梁浩携带照相机,手持GPS,填写灾害点灾情调查表;王庆兵携带卫星通讯单兵设备,负责险情调查;邵明、孟凡奇携带手持GPS,填写灾害点险情调查表。
董强负责应急监测工作,携带对讲机;董强、杨培杰、承担静态GPS监测,携带自动化监测单兵1套;王宁、赵琳李永超负责三维激光扫描。
5.影像航拍组
组长:杨艳萍
副组长:毛继军
成员:张伟国、张衡、吴学超、何有刚、张广庆、杨建、高岷
职责:负责影像的航拍与处理工作。
6.技术网络保障组
组长:魏嘉
副组长:郑庭明、任翠爱、张声涛、韩保栋
成员:张晔、沙令宝、郑秀荣、胡红文、王心兵、邹连庆、曹春山、刘洋
具体分工:魏嘉负责后方专家会商技术保障、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灾害基本情况汇报(应急途中时间);张声涛负责省厅与总站应急大厅连接调试;邹连庆负责三维地质环境信息系统应用、应急大厅声频视频系统切换、应急大厅连接调试;任翠爱负责专家意见整理;沙令宝留守预报值班,负责气象数据传输;胡红文负责图件查找、修改工作;郑庭明负责网络通信顺畅和突发状况的处置;王心兵、张晔、刘洋负责卫星通信车连接调试、切换;曹春山负责卫星通信车驾驶。
7.后勤服务组
组长:宋和平
副组长:韩保栋
成员:陈清芳、李清海、林明、李大勇、朱国
具体分工:宋和平负责后勤服务,突发事件的处置;韩保栋、陈清芳负责应急车辆准备调度、司机安排;李清海、林明、李大勇、朱国为应急车辆司机。
8.宣传报道组
组长:吴文峰
成员:杨学作、胡笑伟、赵培培
八、演练程序
本次演练分为4个阶段:
(1)应急调查启动阶段(13:00—14:00):群测群防员报灾,省厅启动一级技术响应,编制应急调查方案,成立应急调查队伍,做好出发准备。
(2)应急调查阶段(14:00—16:25):各小组到达指定位置分组开始调查。
(3)应急会商阶段(16:25—16:50):前后方专家开展应急会商,形成应急调查报告、应急处置措施建议、信息发布初稿。
(4)应急结束阶段(16:50—17:18):宣布演练结束,指挥长点评。
2013年地质灾害应急演练选编
Ⅸ 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分为几个等级,主要通过什么途径发布
根据地质灾害活动或损失程度划分的等级。目的是表示地质灾害的轻重程度,便于专对不同地质灾害事件属或地质灾害与其他自然灾害进行对比。分级的依据或类型有两种。一是根据地质灾害活动的强度、规模、速度等指标反映地质灾害的活动程度,有人称其为灾变等级。不同地质灾害的分级标准和指标不一,只有少数地质灾害已形成公认的分级标志(如地震采用震级表示地震活动强度),多数地质灾害尚没有统一的分级方案。二是以地质灾害的破坏损失程度分级。有人称其为灾度等级,但没有公认的分级方案和相应的指标标准。多数人认为以地质灾害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数量作为地质灾害破坏损失分级指标,从大到小依次为巨灾、大灾、中灾、小灾、微灾。这两种分级含义不同,但有密切联系:地质灾害活动强度级次所标识的是地质灾害动力活动的强弱程度或规模大小;地质灾害破坏损失级次标识的是地质灾害破坏损失的大小,它除了受地质灾害强度控制外,还与受灾地区人口、财产分布以及受灾体的脆弱程度等社会经济条件密切相关。
地质灾害按照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大小,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和小型四个等级。
Ⅹ 地质灾害黄色预警是什么意思
地质灾害黄色预警信号是指24小时内地质灾害发生的风险较高。地质灾害黄色预警信号是地质灾害预警信号中的第一级。
地质灾害预警级别分为五级,但预警信号为四级,即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分别代表一般、较重、严重和特别严重,黄色预警是指未来24小时内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应及时通知监测人员和受威胁住户注意避险。
(10)山东地质灾害预警扩展阅读:
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信息每年汛期(5-9月)在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中和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上发布,目的是提醒被预警区的干部和群众防范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灾害。可以分为以下等级:
一级提醒级,24小时内,灾害发生可能性很小。 启动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群测群防巡查。
二级 提醒级,24小时内,灾害发生可能性较小。 预报预警时间内对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24小时监测。
三级 注意级,24小时内,灾害发生可能性较大。 预报预警时间内启动地质灾害隐患点群测群防,并24小时监测;采取防御措施,提醒灾害易发地点附近的居民、厂矿、学校、企事业单位密切关注天气预报,以防天气突然恶化。
四级 预警级,24小时内,灾害发生可能性大。 启动受地质灾害隐患点威胁区居民临时避让方案;暂停灾害易发地点附近的户外作业,各有关单位值班指挥人员到岗准备应急措施。组织抢险队伍,转移危险地带居民,密切注意雨情变化。
五级 警报级,24小时内,灾害发生可能性很大。 启动不稳定危险斜坡威胁区居民临时避让方案;紧急疏散灾害易发地点附近的居民、学生、厂矿、企事业单位人员,关闭有关道路,组织人员准备抢险。
参考资料:网络—地质灾害黄色预警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