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工程 » 水利工程地质编录模版

水利工程地质编录模版

发布时间: 2021-02-17 18:19:33

❶ 各位高手,急求钻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录规程

钻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录的裂隙统计应该是用线裂隙率。不能仅仅凭借裂隙率的统专计来确属定岩层含水性。在钻孔岩芯一般很难统计裂隙的。节理裂隙往往不是仅有一组,当裂隙发育时,岩芯是很破碎的,很难复原岩芯面貌去统计的。就算是统计了,也是不准确的。在钻孔岩芯描述裂隙方面,一般只能大概描述裂隙发育程度,统计RQD值,做到这些就可以了。

❷ 水利水电工程一般哪些部位需要进行地质编录

永久工程的地基都应做地质编录。

❸ 谁有“工程地质编录”的模板

请你参照你所工作的单位的规范,不同的单位,和不同的行业的具体要求,有点儿差别,但是,还是大同小异的,

❹ 地质编录怎样写

不知道你说的是不是路线地质调查,给个东西仅供参考
1.2 岩石观察描述
1.2.1岩性描述
岩性的观察描述是野外地质观察描述工作的基础,只有在详细观察岩性特征、正确确定岩石名称后,才能进一步研究其在空间上的变化及其与其他地质体的关系。岩性描述内容:
(1)岩石颜色
为岩石的新鲜面整体颜色(风化面颜色加括号写于新鲜面颜色之后)。
(2)结构、构造
侵入岩结构如粗粒、中粒、细粒、微粒、斑状、似斑状等,构造如块状、斑杂、流动、条带状等;
火山岩结构如辉绿、粗玄、球粒、斑状、集块、火山角砾、凝灰等,构造如熔渣状、枕状、石泡、流纹、流线、流面、饼状、豆状等;
碎屑岩结构如粗、中、细粒砂状、粉砂状、泥质结构等,并描述胶结类型、胶结成分、层理等特征;
变质岩如变余结构、粒状变晶结构、鳞片变晶结构等,变余构造、片麻状、片状、千枚状、板状、条带状构造等。
(3)矿物成分及结晶状态、粒度形态、含量及变化
一般按主要成分在前、次要成分在后的顺序描述。注意目估矿物含量总和不能大于100%。
对于斑(玢)岩,先描述斑晶成分、含量、形态、大小及变化情况,后描述基质;
碎屑岩、火山碎屑岩按碎屑物、胶结物的顺序描述;
(4) 蚀变、矿化
蚀变:岩石的蚀变情况,包括蚀变部位、蚀变矿物、残留矿物;
矿化:金属矿物种类、目估含量、集合体形式等。
基本要求:正确定名,切忌印象描述。
1.2.2 岩层(岩体)观察描述
在岩性观察的基础上,向周围扩大观察范围,描述岩层、岩体在空间上的总体特征。描述内容:
(1)岩相划分情况;
(2)岩性变化及互层情况;
(3)层理、片理产状及变化;
(4)包体特征;
(5)化石产出情况。
基本要求:正确分层。
1.2.3 接触关系观察描述
描述不同岩层、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描述内容:
(1)接触带类型:
按接触界线的明显程度分为:急变、渐变;
按成因分为:沉积(超覆)、断层、侵入(脉动、涌动)、整合、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等。
(2)接触带特征;
(3)接触带侵入岩岩相变化;
(4)原生构造;
(5)内外接触带的变化特点;
(6)接触带产状变化
基本要求:正确识别接触面类型
1.3 构造特征的观察描述

1.3.1褶皱构造
(1)褶皱要素
测量两翼的产状、褶皱枢纽产状、轴面产状、翼间角大小;
(2)组成褶皱的岩层
岩性、新老关系等;
(3)几何形态
注意观察描述转折端形态、各褶皱层的厚度变化、褶皱的对称性等。
(4)从属构造
观察与褶皱有成因联系的从属小构造,如小褶皱、节理裂隙、层间滑动、劈理线理的分布、型式及与褶皱的关系等。
1.3.2 断裂构造
(1)构造岩的描述
按岩石描述内容描述。构造角砾岩着重描述构造角砾成分、砾径大小、形态、排列形式,胶结物成分、胶结程度等;糜棱岩重点观察结构特征及矿物的变形特征等。
(2)断层两盘的岩层(石)及其产状变化
(3)断层面产状及断层带宽度的确定。
(4)断层力学性质及两盘的相对运动方向
主要根据两盘地层的新老关系、牵引褶皱、擦痕、阶步、羽状节理、两侧小褶皱、断层角砾岩等确定。
(5)断层组合、配置形式及其与其他构造的关系等。
(6)断层的一些其他特征
如负地形标志、断层三角面;断裂中的矿化蚀变现象等。
1.3.3 节理的观察
(1)节理产状测量。
(2)节理的性质及节理面特征。
(3)节理的充填情况(注意含矿性)。
(4)节利与层理及大构造的关系。
(5)节理的分期配套及组合型式(有重点地观察)。
1.3.4 劈理的观察
(1)描述劈理的性质,区分劈理的类型。
(2)测量劈理与层理的产状及其夹角。
(3)观测描述劈理与劈理之间的先后顺序。
(4)描述劈理与其他构造的关系。
(5)描述劈理域与微劈石的特征。
1.4 矿石及矿(化)体特征的观察描述

首先在地质点或工程中详细观察矿石、矿化特征,并进行矿石命名,在此基础上加大观察范围,追索观察矿(化)体的总体特征。
1.4.1 矿石命名原则
(1)凡根据有用矿物目估含量换算的有用元素含量达边界品位者,一律定为矿石,作为基本名称。如黄铜矿≥1%(即Cu≥0.3%),则定名为××岩黄铜矿石;对于金而言,如野外快速分析Au≥1×10-6,则暂定为××岩金矿石,其他依此类推。
(2)矿石中若有两种以上有用矿物,目估含量又分别达到各自的边界品位,命名时以本项目主攻矿种的矿物作为基本名称,其他矿物按“少前多后”的原则冠于基本名称之前。但参与命名的矿物最多不得超过三种。如黄铜金矿石、黄铁方铅闪锌矿石等。
(3)当有用矿物总含量小于50%时,按原岩加有用矿物组合的原则来定名,如透辉石矽卡岩黄铜矿石、构造角砾岩金矿石等;当有用矿物总含量大于50%时,为块状矿石,原岩不参与矿石命名,如黄铁黄铜矿石、方铅闪锌矿石等。
(4)为了避免矿石名称过于冗长,可将基本名称前的所有“矿”字去掉,如黄铁黄铜矿石,但在文字描述中“矿”字不能省掉。
1.4.2 矿化命名原则
(1)凡含有用矿物,其中有用组分目估含量在某一界限以上又达不到边界品位时可称为矿化。命名时以岩石名称作基本名称,其前冠以“××矿化”。如黄铜矿化变质粉砂岩、辉锑矿化凝灰岩等。
(2)有两种以上矿化时,只选两种主要的,按“少前多后”的原则冠在岩石名称之前,其余在描述中叙述。
(3)参与矿化命名的有用元素目估含量范围:
Cu品位在0.1%≤Cu≤0.3%时,定为×铜矿化,如辉铜矿化石英砂岩;
Au品位在0.3×10-6≤Cu≤1×10-6时,定为金矿化;
S品位在2%≤S≤6%时,则主要含硫矿物黄铁矿或磁黄铁矿参与矿化命名;
其他矿种一般以边界品位的三分之一左右数值作为矿化命名的含量下限。
1.4.3 矿石描述内容及顺序
(1)矿石颜色:矿石总体新鲜颜色,风化色加括号写于后。
(2)结构构造:主要的放在前面,次要的放在后面。
(3)矿物成分、含量及产状特征:先描述金属矿物的种类及含量百分比、集合体产状特征;后描述脉石矿物种类及其含量变化。
(4)矿物共生组合:主要的(含量多的)在前,次要的在后,最后为脉石矿物,并用短线连接。如:次黄铁矿—黄铁矿—黄铜矿—石英。
(5)矿化总体特征:首先概括叙述该矿段的整体矿化程度,包括贫富、均匀程度及其与岩石、构造等的联系;其次由上到下叙述各段中金属矿物的组成、含量、产状等的变化特征。
(6)矿石的次生变化。
(7)有条件时根据矿物之间的交代关系,确定主要金属矿物的生成顺序,早生成的在前,后生成的在后,并用箭头依次连接。如磁黄铁矿→黄铁矿→黄铜矿→褐铁矿、孔雀石。
矿化岩石一般先按1.2.1的内容描述原岩特征,再按上述(3)—(7)的要求描述矿化特征。
1.4.4 矿(化)体特征的观察
(1)矿(化)体的宽度、产状的测量。
(2)矿(化)体顶、底板围岩特征。
(3)矿(化)体沿走向在矿化强度、矿体厚度、产状等的变化情况。
(4)矿(化)体赋存构造部位、成矿后构造对矿体的影响等。
(5)矿化与蚀变的组合关系。
1.5 围岩蚀变的观察描述

(1)蚀变种类:按主要蚀变矿物类型有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等;
(2)蚀变矿物分布特征:如蚀变矿物呈星点状分布、带状分布、面状分布等等。
(3)蚀变规模及强度:面型蚀变描述其范围大小如蚀变范围500米×400米;带型蚀变说明蚀变带长度、宽度等。
(4)蚀变分带及其与围岩的关系。例如斑岩型矿床从斑岩体内部到远离围岩具有钾化—石英绢云母化—青磐岩化的分带等。
(5)蚀变与矿化关系:如蚀变强度与矿化强度具正相关关系,其中黄铜矿与绢云母化关系密切,辉钼矿化与钾化(黑云母化)关系密切等。
。。。。。。。。很多 ,我也是参考我们单位的规范来的

❺ 工程地质编录怎么做

参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个标0021-2001)(2009年版),土的描述看3.3.7条,岩石的描述看3.2.5条。关键是检查版好现场钻探、权原位测试的真是程度,还有取样是否合理等。
刚编录是最好是定点看着钻探,岩芯一上来就编录,对于稠度、密实程度的经验积累很有好处。

❻ 探井原始地质编录

探井包括圆井和浅井。圆井主要用于地质填图中遇到第四系覆盖,而槽探又达不到地质目的时,用以了解第四系厚度及下伏基岩岩性。因其施工方便,在矿区勘查中经常使用。浅井主要用于覆盖区揭露矿化、蚀变带、矿层和物化探、重砂异常。

1. 圆井

圆井的施工深度一般不超过 5m,但如果第四系稳定性好、井下不充水或少水,经安全人员实地查看批准,在有预防措施的条件下,圆井深度可适当加深。圆井揭露至基岩0. 3 ~ 0. 6m 深度即视为达到地质目的。当施工条件有利,而且矿层厚度较小,在允许的施工深度内可以揭穿矿层时,圆井可起到浅井的探矿作用,这时,圆井也要求刻槽取样。

图 6-22 探槽绘图起点方式约定 ( 情况一)

图 6-23 探槽绘图起点方式约定 ( 情况二)

圆井地质编录:

( 1) 基点、基线布设

圆井基点设在勘探线方向与圆井在地表交汇的正北、北西、北东、正东点的井口边。基线自基点用皮尺铅直布设到井底,基线通过的一壁为编录壁。

( 2) 记录和作图

依次将基线通过的地质界线、产状、样品的位置和观察到的地质现象记录于 “圆井地质记录表 ( 附素描图) ”( 见图 6-24) 中,并作图。由于圆井范围小,所揭示的地质现象有限,编录时可以作简单的素描图和文字记录。

图 6-24 圆井地质记录表 ( 附素描图)

2. 浅井

浅井的施工深度较大,为便于井壁支护,一般施工成方井,有时也施工长方形井。施工浅井时,为防止井壁支护对所揭露地质现象的遮盖,施工人员应及时通知编录人员及时编录和采样后,再作支护。

图 6-25 基点、基点基线布设图

( 1) 浅井比例尺与基点布置

素描图比例尺一般为 1∶ 100,对某些有特殊要求的矿种和地质现象,可放大到 1∶ 50。一般浅井编录第一壁首选正北壁、北西壁、北东壁、正东壁。各矿区应作统一规定。浅井基点布置在第一壁的左上角,基线自基点铅垂布设 ( 见图 6-25) 。

( 2) 浅井壁展开作图法

选北壁作第一壁后,北壁不动,从北壁与西壁交线处断开,将西、南、东三个壁同时作逆时针旋转,直至与第一壁构成一个平面,则为浅井四壁展开图,见图 6-26和图 6-27。

图 6-26 四壁展开平面示意图

图 6-27 井壁展开剖面示意图

( 3) 浅井素描图的内容及要求

1) 图面上应有图名、图例、比例尺、垂直标尺、方位、分析结果表和责任签。图内应有岩性分层界线、矿层 ( 体) 界线、蚀变带、断层及破碎带、样品位置及编号、产状等,见图 6-28。

2) 素描图应真实、准确地反映地质现象,凡地质体或地质现象在不同比例尺的素描图上宽 ( 厚) 度≥1mm,长度≥3mm 者,都应在图上反映。如素描图的比例尺是 1∶ 50,实际地质体宽 ( 厚) 度≥5cm,长度≥15cm,素描图上要夸大表示。

( 4) 野外编录步骤和要求

1) 确定第一壁。按照矿区统一规定,在浅井工程实地位置,确定第一壁及其方位,同时丈量浅井四壁规格。

2) 布设基点 ( 木桩) 、基线。在第一壁和第四壁交汇的井口处,打入编有浅井编号的木桩即为基点,基点亦是浅井的坐标点。基线是用皮尺的零点固定在木桩 ( 基点) 上,并沿第一壁和第四壁铅垂悬挂而成。

3) 绘制浅井空白图。作图人员在进入井下之前,丈量井口四壁规格,在方格厘米纸上,按照比例尺将 1、2、3、4 壁依次展开,同时绘上基点、基线和第一壁方向,即为浅井空白图,作为井下编录使用。

4) 记录、采样。在观察地质现象和测量各种数据的基础上,进行文字记录和采样。文字记录的内容和要求同槽探。采样应填写 “槽、井、坑探工程采样记录表”。

5) 投影 - 编绘素描草图。按照点投影、线投影的方法和要求,对浅井编录壁 ( 两壁或四壁) 上各分层界线、矿层 ( 体) 界线,断层线等以及样品、标本、产状位置等地质现象进行投影,将投影点展绘到空白图的相应位置上,然后连接相同性质的投影点构成各类界线,标注样品标本号、产状数据等,形成素描草图。

6) 浅井编录应随施工进度分段进行。在分段编录的全过程中,要求每次编录的基线布置都应从井口基点处统一从零米开始悬挂皮尺,以保证上次编录末端井深与这次编录的开始井深数据完全吻合,避免重新布设基点出现井深误差。

7) 浅井施工、编录及采样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安全工作。防垮塌、掉块,及时架箱支护。特别是编录、采样时,应安排专人留守井口,防止掉块、掉物伤人。施工及编录人员在井下作业必须佩带安全装备。

3. 数字化圆井 ( 方井) 编录 ( MEMAPGIS)

1) 圆井 ( 方井) 基本信息数据采集。在工程操作与区域采样菜单栏的室内工程属性数据录入 ( 新建) 中选择圆井 ( 方井) 进入基本信息栏,选择圆井或方井,将工程号、坐标、比例尺等要素填入。

图 6-28 浅井素描图

2) 圆井 ( 方井) 测量数据采集。在工程操作与区域采样菜单栏的工程数据编辑与浏览选择圆井 ( 方井) 数据录入总界面,选择圆井 ( 方井) ,创建勘探线、工程编号目录,在圆井 ( 方井) 编录数据总对话框中按首先分层库,其次是采样、素描、产状、刻槽的顺序录入。

3) 圆井 ( 方井) 分层坐标参数约定 ( 图 6-29) 。

图 6-29 方井坐标系统取值说明

4) 圆井 ( 方井) 工程图编录图及表输出。在圆井 ( 方井) 地质录入菜单中选择素描图,并对其进一步的编辑,从样品管理菜单中选择打印工程输出图和表。

❼ 水利施工地质编录主要记录哪些地质信息

主要记录水利工程位置,工程规格及施工方位、工程揭露的地质现象(地层层位、产状、构造、岩性等)。

❽ 水文地质编录和地质编录有什么区别,分别主要描述哪

水文、抄工程地质编录区别:袭
地层岩性、节理裂隙的性质及发育程度情况,确定岩层的软硬及破碎程度,风化带及风化夹层的位置和深度.进行RQD值的统计,按回次记录大于10厘米长的岩心长度,按地质分层计算RQD值(%).
描述岩(矿)石名称、矿化蚀变特征、各种地质体产状及形态变化、以及接触关系、断层构造及简易水文地质钻探工程编录,应较详细描述岩石组合特征。

❾ 水利工程地质编录怎么做

隐蔽工程地质编录怎么写

❿ 水文地质编录和地质编录有什么区别,分别主要描述

水文地质编录主要指岩土层渗透系数及分布特性的现场分区域分层内次的描述;
地质编录一般指容工程地质编录,主要是对岩土层岩性的现场分布进行细致描述,为工程结构安全及完工提供基本工程地质资料,为工程后评价或各类地质隐患提供基础资料。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