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地质灾害会议精神
A. 西昌市会东县大崇镇昨晚地震灾害
你好.地震预报是由相当一级的政府明文以正规渠道正式发布的,除此之外的专小道消息属是不可相信的。有关地震方面的小道消息,一种纯系无中生有的“地震谣言”,另一种是通过某些正规途径传播或泄露,但内容走样有误,层层加码,以讹传讹,迅速扩散漫延的所谓将要发生地震的地震误传。
地震预报不能随便发布,我国对地震预报有严格的规定,国务院颁布的《地震预报管理条例》第十四条规定:国家对地震预报实行统一发布制度。全国性的地震长期预报和地震中期预报,由国务院发布。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的地震长期预报、地震中期预报、地震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发布。新闻媒体刊登或者播发地震预报消息,必须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以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发布的地震预报为准。
抵制网络谣言,免受谣言伤害,不仅是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更需要每个人的行动自觉。网络属于公共空间,但并非法外之地,在网上散布谣言或者虚假信息,不管是原创还是转发,都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B. 宁南县白水河滑坡应急避险综合演练方案
凉山州人民政府
(2013年6月14日)
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办文通知》(B[2013]0206-2号)及《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切实加强宁南县白水河滑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函》(川国土资函[2013]173号)要求,为检验宁南县白水河滑坡防灾预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以及各工作组、乡镇的应急指挥能力,锻炼自救互救队伍,确保白水河滑坡威胁区的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综合演练方案。
一、演练目的
通过模拟演练,让白水河下游威胁区的人民群众明白预警信号、撤离路线、避险场所,临灾时采取正确的逃生方法,最大限度减轻人员伤亡;通过模拟演练,让承担地质灾害防治任务的各行政职能部门进一步明确责任,明白当灾情发生后,如何启动应急预案,应该做什么,怎么去做。
二、演练原则
(1)以人为本、避让为主的原则。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
(3)反应迅速、措施果断的原则。
(4)部门配合、分工协作的原则。
三、演练背景
白水河滑坡位于黑水河右岸、S212省道K85+600上方的斜坡上,地处宁南县与普格县交界处,上部滑坡体位于普格县黎安乡沙里村4组,下部滑坡堆积区位于宁南县松新镇上游村8组,距普格县县城约7千米,距宁南县县城约30千米,距宁南县松新镇约10千米。白水河滑坡在2012年入汛后发生20余次滑动,特别是6月28日、8月16日发生大规模滑坡,衍生的碎屑流阻断S212省道交通累计40余天,淤埋500余米,行人车辆无法通行,造成松新镇上游村8组百余亩农田被毁,堵塞黑水河河道40余米,形成堰塞湖,河水水位上涨近4米,下游河水断流近3小时,造成过往行人2人遇难、3人失踪、多人受伤。灾害发生频率历史罕见。滑坡灾害给宁南、普格2县政治、经济和社会稳定带来十分严重的影响,间接经济损失巨大。该滑坡已于2013年4月15日由省政府同意开展应急治理,施工单位于4月底进场施工,施工及监理人员达239人,大型机械设备43余部价值3000万元。
目前,滑坡体上有176.2万立方米尚未滑坡动的物源,加上已滑动但残留在坡面的50万立方米松散物源,在特大暴雨冲击下,可能导致整体失稳,造成宁南县与外界的生命线省道S212线阻断,阻塞黑水河,形成堰塞湖,一旦溃坝,将对黑水河下游沿河10个乡镇2万余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给宁南县经济社会发展、群众出行及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前期工程建设造成严重影响。
本次演练即以白水河滑坡发生,且阻断省道S212、堵塞黑水河形成堰塞湖为演练背景。
四、演练时间地点
演练时间:2013年6月19日14:00—15:00。
演练地点:白水河滑坡整个影响范围,包括滑体上方施工区、下方滑坡堆积区、黑水河上、下游影响区。
演练指挥部及观摩地设在宁南县松新中学。
五、演练组织
1.承办单位
由省政府应急办、省国土资源厅、省水利厅、凉山州人民政府主办,宁南县人民政府、普格县人民政府承办。
2.参与演练的有关部门领导
(1)省政府应急办、省国土资源厅、省水利厅有关处室领导。
(2)州政府、州政府应急办、州国土资源局、州水务局有关领导。
(3)宁南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有关负责人,普格县相关领导。
3.参演人员
由宁南县、普格县自行确定,宁南县人数控制在500人以内,普格县控制在80人以内。
4.演练方阵
部门方队(县政府办组织30人);工矿企方队(县经信局组织40人);乡镇方队(县委组织部组织30人);学生方队(县教育局组织100人);群众方队(松新镇组织50人);应急民兵方队(县人武部组织30人);卫生方队(县卫生局组织20人);施工队伍方阵(四川华地公司组织30人);普格县电站方阵(普格县政府及花山乡组织30人)。
六、领导机构
州政府成立白水河滑坡应急避险综合演练领导小组和白水河滑坡应急救援指挥部,统一领导、组织、协调演练工作。
(一)综合演练领导小组
组长:杨卉 州政府副州长
副组长:熊自力 州政府副州长,杨静萍 省政府办公厅副巡视员,曾宪林 省水利厅副巡视员,王军 省国土资源厅调研员,张硕 宁南县委书记
成员:代辉 省防汛办处长,秦启贵 省政府应急办一处副处长,吉木子拉 州政府副秘书长,张邛林 州国土资源局局长,马小林 州水务局局长,王志强 州政府应急办主任,代兵 宁南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沙英 普格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邹光敏 华地公司白水河滑坡应急治理工程项目经理
(二)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
指挥长:杨卉 州政府副州长(州指挥部)张硕 宁南县委书记(县指挥部)
副指挥长:熊自力 州政府副州长,杨静萍 省政府办公厅副巡视员,曾宪林 省水利厅副巡视员,王军 省国土资源厅调研员
成员:代辉 水防汛办处长,秦启贵 省政府应急办一处副处长,吉木子拉 州政府副秘书长,马小林 州水务局局长,王志强 州政府应急办主任,代兵 宁南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沙英 普格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杨洪彬 宁南县委副书记,杨兵军宁南县人武部部长,高峰 宁南县政府副县长,宋和远宁南县政府副县长,王金红 普格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杨小红 普格县人武部部长,阿苏古哈 普格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县公安局局长
(三)指挥部下设七个工作组
1.指挥部办公室
主任:杨洪彬 宁南县委副书记,王金红 普格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副主任:周旭、邓兴涛、焦道未、李正宁、殷崇宏、勒古子发、杜建宁、何科举、秦科伟。
成员单位:县人武部、县委办、县政府办、县国土局、县水务局、县民政局、县公安局、县气象局、县政府应急办、团县委、松新镇人民政府。
联络员:李学强(宁南县)、里使(普格县)
主要职责:负责应急抢险救灾工作情况与信息的搜集、汇总形成书面材料向指挥部负责人报告,并同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掌握现场抢险救灾工作进度,及时预测灾情发展变化趋势,并研究对策;负责联络交通抢险组、河道疏浚组、社会治安管理组、灾民救济安置组、灾险情调查监测组、人员抢救组、后勤物资保障组、宣传报道组工作。负责各方队、各点的标牌、吊牌、座签、会标制作、会场布置;演练所需车辆的调度指挥;协调组织指挥部成员及相关工作人员的迷彩服。
2.人员抢救组
组长:赵平 宁南县政府副县长
副组长:周秀彬、庄凡丁(宁南县)
成员单位:县人武部、县卫生局、县消防大队、县公安局、县食药监局、县武警中队、应急民兵、松新镇人民政府
联络员:古代勇
主要职责:迅速组建、调集现场医疗救治队伍;负责联系、指定、安排救治医院,组织指挥现场受伤人员接受紧急救治和转送医院救治,减少人员伤亡;负责调集、安排医疗器材和救护车辆;负责向上级医疗机构求援;认真搞好灾区的卫生防疫工作,确保在灾情发生后不发生各种传染性疫病。县消防大队负责制定白水河地质灾害点人员搜救演练方案。
3.交通抢险组
组长:邰康宁 宁南县政府副县长
副组长:代万聪
成员单位:县交通局、县交战办、县公路局、武警中队、民兵应急连、团县委(青年志愿者队伍)、松新镇人民政府
联络员:邓瑞元
主要职责:制定S212省道道路抢险演练方案并按照演练要求开展演练。
4.河道疏浚组
组长:高峰 宁南县政府副县长
副组长:殷崇宏
成员单位:县人武部、县水务局、县气象局、县公路局、松新镇人民政府
联络员:刘钦春
主要职责:制定河道疏浚演练方案并按照演练要求开展演练。
5.灾民救济安置组
组长:吉地你聪 宁南县政府副县长,胡志文 普格县政府副县长。
副组长:勒古子发(宁南县)、期沙保安(普格县)
成员单位:县民政局、县人武部、县公安局、县红十字会、县财政局、县政府应急办、县规建局、县食药监局、松新镇人民政府。
联络员:严朝军。
主要职责:制定灾民救济安置演练方案;各演练点帐篷及指挥部遮阳篷的搭建、拆装。
6.后勤物资保障组
组长:张毅 宁南县政府常务副县长
副组长:雷文樯。
成员单位:县财政局、县民政局、县卫生局、县红十字会、县政府应急办、县经信局、县食药监局、松新镇人民政府。
联络员:陆林香
主要职责:负责抢险救灾经费及时足额到位;负责救灾物资的调运、储存和发放;为灾民提供维持基本生活必需品和抢险救灾人员的生活保障。确保抢险救灾指挥通讯联络的优先畅通。
7.灾险情调查监测组
组长:宋和远 宁南县政府副县长,王金红 普格县政府副县长。
副组长:李正宁、林毅。
成员:州国土资源局,宁南县国土局、县气象局、县规建局、县环保局、县统计局、松新镇人民政府
联络员:蒲红志、殷学峰。
主要职责:组织专家开展现场调查,查明灾害形成的条件、引发因素、影响范围和人员财产损失情况,确定地质灾害等级,划定危险区;设立专业监测网点,对灾害点现状稳定性进行监测和评估;对可能再次发生的地质灾害提出能够阻止或延缓再次发生的措施;提供灾害发生地详细准确的气象预报;提出人员财产的撤离、转移最佳路线和灾民临时安置地点的意见;完成县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七、演练工作程序
第一阶段:灾害发生
13:40:全体演练单位集中在宁南县松新中学待命。
14:00:州政府杨卉副州长宣布演练活动开始。
【同步解说】 男声:此次演练模拟主演场附近的白水河发生滑坡,130万立方米物源下滑,灾情严重,险情不断。
女声:突发的滑坡灾害,给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带来巨大危害。
男声:面对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紧紧依靠基层组织,充分发动人民群众,是成功应对处置的关键。
女声:灾情发生后,宁南、普格两县立即报告灾情;接报后,州委、州政府值班室立即报告主要领导。
场景1:灾情报告
参演单位:白水河应急治理工程施工单位监测人员、州白水河滑坡防治指挥部成员。
场景布置:应急救援指挥部。
演练内容:14:00,白水河滑坡施工单位监测人员监测到滑坡裂缝加大等异常情况,立即报告普格、宁南县政府和州地灾办。州地灾转报指挥部:“因昨夜连续降暴雨,白水河滑坡Ⅰ、Ⅱ号滑块后缘裂缝从原来的10厘米和5厘米迅速增加到30厘米和15厘米,滑坡活动加剧,可能在近短时间内下滑。目前施工人员和设备在滑坡体上施工,请求将施工人员和设备转移避险”。
州政府杨卉副州长迅速召集州白水河滑坡防治领导小组长成员单位会商后,由熊自力副州长下达给施工单位负责人——华地公司白水河滑坡应急治理工程项目经理邹光敏“根据监测数据分析,要求你单位施工人员和设备撤离滑坡区”的指示。
【同步解说】 男声:州委州政府接到灾情报告后,首先想到了正在滑坡体上参加应急抢险治理工程施工的各参建单位,第一时间指示撤离。
场景2:白水河滑坡应急治理工程施工单位组织撤离
参演单位:白水河应急治理工程施工单位四川省华地公司。
场景布置:白水河滑坡体上施工工地。
演练内容:接州政府撤离命令后,正在滑坡体上施工的施工单位四川省华地公司按照事先制定的应急预案,由华地公司项目经理邹光敏有序组织撤离。
场景3:启动应急预案
参演单位:州县相关领导。
场景布置:宁南县松新中学,州县应急救援指挥部。
演练内容:14:10,监测人员再次报告“白水河滑坡出现严重险情,滑坡体130万立方米的物源已下滑,省道S212彻底中断,黑水河河道完全堵塞,水位上涨达8米高,形成堰塞湖。”
宁南县地质灾害领导小组成员迅速集聚指挥中心(松新中学),组织召开宁南县地质灾害领导小组第一次紧急会议(代兵县长主持),听取灾情汇报。州政府接到灾情报告后迅速召集白水河滑坡应急治理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迅速赶往指挥部。宁南县向州领导小组汇报情况:
14:20,代兵县长:县政府分管副县长宋和远和高峰汇报险情。
14:21,宋和远副县长:报告指挥部,白水河滑坡体130万立方米的物源已下滑,省道S212彻底中断,黑水河河道完全堵塞,水位上涨达8米高,形成了堰塞湖。一旦溃坝,直接威胁我县下游沿河10个乡镇及学校、工矿企业等2万余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建议启动应急预案。白水河滑坡应急治理工程各参建单位已按照自行制定的应急预案提前撤离。
14:23,代兵县长:县政府分管气象工作的副县长高峰汇报天气情况。
14:24,高峰副县长:报告指挥部,根据县气象部门监测,从6月18日凌晨至19日10时,白水河地质灾害点降雨量已达70毫米,预计未来3日内该处还将有持续大到暴雨,防汛任务十分艰巨,报告完毕。
代兵县长:现在险情基本明确,下面请州政府杨卉副州长做指示。
14:26,杨卉:鉴于此次白水河滑坡体堵塞黑水河并形成了堰塞湖,对宁南县下游及普格县上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构成巨大威胁,人的生命是第一位的,现水位已上涨8米,已威胁到滑坡上游普格县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我命令:立即启动《宁南县白水河滑坡灾害应急预案》,请普格县立即组织受威胁群众转移;宁南县密切关注堰塞湖水位上涨情况及天气情况,一旦水位继续上涨有溃坝可能要紧急组织受威胁群众转移;滑坡体上施工的各项目承建单位要清点撤离后人员情况,有尚未撤离的要及时安排撤离。同时启动一级应急响应,州地灾领导小组立即转为指挥部,由我和张硕担任第一指挥长,代兵、沙英同志任指挥长。在外援尚未到达之前,普格、宁南两县要全县动员,迅速组织人力、物力、财力,以疏散人员、妥善安置灾民为重点,开展自救互救工作。
【同步解说】 女声:突发的滑坡灾害,省道S212断道,黑水河河道堵塞形成了堰塞湖,宁南下游松新镇、普格上游花山乡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巨大威胁。
男声:灾情发生后,松新镇、花山乡政府立即组织群众向应急避险场所疏散转移。
场景4:普格县组织人员撤离
参演单位:普格县花山乡政府、公德房、白水河电站职工。
场景布置:普格县公德房、白水河电站。
演练内容:州政府宣布启动预案后,普格县花山乡发出预警信号,按预先安排,在听到信号后,公德房、白水河电站职工开始有序转移。
第二阶段:安排部署
场景5:安排部署
参演单位:州县相关领导、各参演单位。
场景布置:宁南松新中学指挥部。
演练内容:启动预案、队伍集结、各小组分别报告有关情况。
14:30,张硕书记:按照州指挥部安排,我宣布启动《宁南县白水河滑坡灾害应急预案》。下面,由代兵同志代表指挥部安排部署救灾工作。
14:31,指挥长代兵:按照《宁南县白水河滑坡灾害应急预案》规定,指挥部下设1个办公室、7个工作组,下面各工作组组长立即到位,清点各组人员及物资准备情况。
【同步解说】 男声:指挥部演练工作组列队清点人数。
指挥长代兵:各组组长报告各组人员集结情况。
县政府副县长赵平(跑向指挥长,立正):报告指挥长,人员抢救组70人,其中松新镇民兵应急分队40人、医疗救护分队及卫生防疫队伍30人,医疗救护车辆10台,集结完毕。
指挥长代兵:归队。
宁南县政府副县长邰康宁(跑向指挥长,立正):报告指挥长,交通抢险组100人,各型号装载机10台,电力抢修车辆10台,电信、移动通信抢修车辆5台,供水管道1000米,集结完毕,请指示。
指挥长代兵:归队。
宁南县政府副县长高峰(跑向指挥长,立正):报告指挥长,河道疏浚组50人,各型号装载机10台,车辆10台,已准备就绪,请指示。
宁南县政府常务副县长张毅(跑向指挥长,立正):报告指挥长,后勤物资保障组50人集结完毕,首批应急资金500万元、粮食12吨、矿泉水10万瓶、方便食品8万盒等救灾物资准备就绪,请指示。
指挥长代兵:归队。
宁南县委常委、县公安局局长卢建华(跑向指挥长,立正):报告指挥长,社会治安管理组150人、警车20台、消防车2台集结完毕,请指示。
指挥长代兵:归队。
宁南县政府副县长宋和远(跑向指挥长,立正):报告指挥长,已从县国土、水务、应急办、气象局等部门抽调专业技术人员20人组成灾险情调查监测组,准备就绪,请指示。
宁南县政府副县长吉地你聪(跑向指挥长,立正):报告指挥长,灾民救济安置组100人集结完毕,救灾帐篷500顶、棉被1000床准备就绪,请指示。
指挥长代兵:归队。
指挥长代兵:各组应急处置准备已经到位,请第一指挥长做指示。
第一指挥长张硕:各应急处置组,请原地待命。
第三阶段:应急处置
场景6:应急启动
参演单位:州县相关领导、各参演单位。
场景布置:宁南松新中学指挥部。
演练内容:启动预案。
14:50,灾险情调查监测组组长宋和远向第一指挥长张硕报告:经现场调查,该滑坡体后缘裂缝发生剧烈变化,800米长的裂缝已贯穿,尚有80万立方米固体物质停留在滑坡体中部,随时可能下滑,加剧堰塞湖对下游群众的危害程度,建议对下游沿河群众进行疏散,请指示。
河道疏浚组组长高峰向第一指挥长张硕报告:经现场监测,堰塞湖水位已达9米,仍在继续增高,一时无法打通堰塞体,溃坝可能性极大,建议立即疏散下游沿河群众,请指示。
第一指挥长张硕指示:根据灾险情调查监测组和河道疏浚组两位组长报告,堰塞湖威胁一时无法解除,且水位在继续增高,我命令指挥部办公室杨洪彬主任,立即组织松新镇及相关救援队伍对群众进行疏散。
第一指挥长张硕:灾情就是命令。预案各工作组、各级领导干部、全县共产党员和广大群众,一定要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以抢救生命为重点,全力开展自救互救。我命令:各工作组立即出发,奔赴灾区。
【同步解说】 男声:现在通过紧急集结拉动,各支救援队伍集结完毕,正驶向抢险救援区域。
观摩团巡视路线:松新中学→白水河滑坡对面公路→松新中学。
(一)交通管制、划定安全区域
场景7:交通运输部门进行交通管制
参演地点:省道。
参演人员:宁南交通警察部门5人。
演练时间:2分钟。
演练方式:提前预演,现场录播。
演练内容:接到宁南县政府实施交通管制的命令后,宁南县对宁南县境内的路段进行交通管制。
责任单位:宁南县交警部门。
场景8:安全区域划定
参演地点:白水河滑坡现场。
参演人员:普格、宁南国土资源局工作人员共10人。
演练时间:2分钟。
演练内容:接险情报告后,两县国土资源系统主动作为,积极履行职责,迅速安排地环站工作人员赶赴现场,划定危险区域,设立警戒线,同时对群众安置点进行危险性评估(重点拍摄设立警戒标示、拉警戒线)。
责任单位:普格、宁南县国土资源局。
【同步解说】 女声:松新镇及沿河各乡镇发出预警信号,按《宁南县白水河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确定的撤离路线组织受威胁群众到松新菜市场进行避让。
(二)疏散转移
场景9:学校紧急疏散
演练地点:松新镇中学。
参演人员:师生100人。
演练时间:2分30秒。
演练内容:听到监测人员发出的预警信息后,负责安全值日的老师吹响随身佩带的口哨,发出紧急疏散转移的命令,负责楼道疏导的老师迅速抵达预案指定的位置,帮助学生撤离。全体学生按照学校制定的疏散路线,快速有序地向划定的安全区域撤离,民兵或武警官兵逐间教室查看是否有遗留学生。此外,在演练现场的视频播出中,穿插播出和解说松新中学在日常安全管理方面所做的工作,如紧急疏散线路图、楼道走向指示标志等。
责任单位:宁南县教育局、松新中学、松新镇民兵。
场景10:工矿企业紧急疏散
演练地点:松新镇水泥厂。
参演人员:水泥厂职工30人。
演练时间:2分钟。
演练内容:听到监测预警信息后,在办公楼、原料车间、烧成车间、成品车间等工作岗位上的工人们迅速按照预定线路向安全地点疏散转移。
责任单位:宁南县经信局、松新镇水泥厂、普格县电站。
场景11:农村居民紧急疏散
演练地点:松新镇。
参演人员:松新镇群众10人。
演练时间:2分钟。
演练方式:现场演练,视频直播。
场景布置:在应急避难场所设置规范的标示牌、紧急疏散转移路线图,街道内设置规范的疏散转移指示牌。
演练内容:村两委会干部接到预警后立即敲响盆、锣等物品,通过喊话等方式通知大家转移,全体村民迅速有序地按照紧急疏散线路向应急避难场所转移。村干部在现场维持秩序,民兵等青壮年负责搀扶老弱病残。村民们疏散转移到应急避难场所后,村干部逐户清查是否有人员遗漏。
责任单位:松新镇党委、政府,村两委会。
(三)抢险救援
【同步解说】 男声:在灾难面前,我们的人民群众没有退缩,我们的基层组织没有瘫痪,他们在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能职责。
场景12:群众自救互救
演练地点:松新镇街道。
参演人员:镇、村干部10人,民兵10人。
演练时间:2分钟。
场景布置:部分群众撤离困难,需要帮助撤离。
演练内容:乡镇干部、村两委会积极发挥基层组织作用,组织村民展开自救互救。发现撤离困难的群众后,党员干部、民兵和青壮年在乡镇、村两委会的带领下,通过搀扶、背、抬等形式顺利组织群众转移。
责任单位:松新镇党委、政府,村两委会。
场景13:救援队伍到达现场
演练地点:滑坡现场。
参演人员:公安消防、应急民兵、武警官兵、医疗救护队、应急保障等各支参演队伍。
演练时间:4分钟。
场景布置:各支参加现场演练救援队伍的车辆,按事先编排的顺序停放在指定位置。
演练内容:灾区群众完成自救互救后不久,紧急集结出动的各支救援队伍到达救援现场。救援车队开进演练现场后,各自进入指定位置开展抢险救援准备工作。视频直播依次展示各支参演队伍进入的画面。
责任单位:导演部。
场景14:消防官兵和民兵现场搜救
演练地点:松新镇附近的房屋区。
参演人员:武警官兵10人、民兵10人。
演练时间:2分钟。
演练内容:消防官兵、应急民兵到达救援现场后,在松新镇展开搜索,对每户房屋居民进行清点,发现没有及时撤离的帮助紧急转移,对部分物品帮助转运。
责任单位:宁南县公安消防大队、松新镇民兵。
场景15:对滑坡体应急调查
演练地点:白水河滑坡体。
参演人员:地勘专业队伍。
演练时间:2分钟。
演练内容:险情发生后,州国土局立即邀请专业地勘单位对滑坡体开展应急调查,为指挥部提供决策依据,专业地勘队伍着统一服装。
责任单位:州国土资源局。
场景16:现场医疗救护
演练地点:松新镇应急避险场所。
参演人员:医护人员20人。
演练时间:2分钟。
场景布置:搭建一个简易医疗救助平台。
演练内容:对受到惊吓或在撤离中受伤的群众进行救治。
责任单位:宁南县卫生局、宁南县人民医院。
场景17:堰塞湖排危——应急排危
演练地点:滑坡下游河滩空地。
参演人员:宁南县水务局3人,武警官兵20人。
演练时间:3分钟。
场景布置:河道内已有部分泥沙堵塞河道,需要进行紧急疏通。
演练内容:水务部门调集挖掘机2台,武警官兵配合清理残余的堰塞体,迅速挖出溢流口,堰塞湖水开始排出。
责任单位:宁南县水务局、宁南县武警中队。
场景18:道路抢通
演练地点:省道。
参演人员:宁南县交通运输局10人。
演练时间:2分钟。
场景布置:提前在演练的公路上堆积沙土、石块等障碍物,挖掘机1台、装载机1台、自卸车1台。
演练内容:滑坡阻断主要通行道路,交通、公路等部门立即组织抢险人员和机械设备开展道路抢通工作,迅速打通被阻道路。
责任单位:宁南县交通运输局。
(四)应急保障
场景19:通讯保障——中国移动
演练地点:松新镇。
参演人员:宁南县移动公司3人。
演练时间:1分钟。
演练内容:移动公司迅速将移动通信车开至现场,开启卫星功放和基站设备。
责任单位:宁南县移动公司。
场景20:灾区群众生活井然有序
演练地点:松新镇临时安置点。
参演人员:各参演单位。
演练时间:2分钟。
演练内容:受伤群众正在接受治疗,已转移安置下游受灾群众1000余人,救援食品、药品、生活必需品等物资已发放到位,灾区群众生活秩序稳定。
【同步解说】 女声:省州相关领导及第一指挥长张硕、指挥长代兵发出救灾命令后,率队赴白水河地质灾害点视察现场,查看灾情、慰问受灾群众。
第四阶段:应急结束
【同步解说】 男声:省州相关领导及第一指挥长张硕、指挥长代兵率队回到指挥部,指挥部全体成员、各工作组及相关工作人员听取指挥部办公室关于派出各工作组工作开展情况及灾害损失情况的进一步报告。
指挥部办公室主任杨洪彬向指挥长报告:报告指挥长,白水河发生大面积山体滑坡,方量达100余万立方米,崩塌造成过往人员死亡2人、失踪3人,省道S212公路阻断600余米,生命线已抢通,可以观察行驶,黑水河河道40余米堵塞已疏通开始泄洪,河水水位正在下降。
失踪人员正在积极组织搜寻,受伤群众正在接受治疗,已转移安置下游受灾群众2万余人,救援食品、药品、生活必需品等物资已发放到位,灾区群众生活秩序稳定。
第一指挥长张硕:我命令,解除公路、道路封锁、警诫。由灾险情调查监测组继续监测,有情况及时报告。各演练组回主演场待命!
【同步解说】 女声:“众人拾柴火焰高,众人划桨开大船”,突发的地质灾害没有吓倒人民群众,面对困难,只要拥有一颗团结的心,互助互爱,众志成城,我们一定会度过任何难关。
指挥部办公室杨洪彬主任:各演练工作组注意,根据指挥长指示,请各组迅速率队回主演场集聚待命。
【同步解说】 女声:随即,各组及参演人员陆续汇聚主演场集聚列队。
指挥部办公室杨洪彬主任:报告指挥长,各现场指挥部各项应急救援工作基本结束,灾民得到妥善安置,生命线工程恢复有力,次生灾害隐患消除,社会治安稳定,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基本恢复正常。请指示。
第一指挥长张硕:现在,我宣布,宁南县白水河滑坡应急避险模拟现场应急综合演练结束。
第五阶段:演练总结
县委张硕书记对本次演练进行总结。
州政府副州长杨卉对本次演练进行点评。
省政府应急办副巡视员杨静萍对本次演练进行点评。
水利厅副巡视员曾宪林对本次演练做点评。
省国土资源厅调研员王军对本次演练进行点评。
本次演练圆满结束。
2013年地质灾害应急演练选编
2013年地质灾害应急演练选编
C. 四川凉山州泥石流经济损失如何
从四川凉山州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获悉,7月14日零时15分,受上游包谷坪乡短时强降雨影响回,下游龙潭镇交际河答(预案点)发生大型泥石流灾害。
据悉,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交际河泥石流位于布拖县龙潭镇红旗村,灾害规模约20万方,阻断公路8公里,仅龙潭镇道班桥梁泥石流淹没的规模就达3万余方,灾害造成300余户群众房屋不同程度受损,其中9户倒塌,淤埋当地农户经济作物20亩、玉米旱地13亩,车子3辆,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550万元。
D. 凉山州的地质灾害主要有哪些
泥石流、滑坡、崩塌、不稳定斜坡等地质灾害凉山州均较多。
E. 凉山州的地质灾害主要有哪些
主要有:地震、泥石流、滑坡、崩塌、水土流失、农业面源污染
地震:安宁河谷是专地震带,近属几十年大震没有,小震不断,经常折腾
泥石流、滑坡、崩塌:一种是在矿山经常发生,冕宁的泸沽铁矿以前经常因为滑坡死人;一种是在半山区和山区植被破坏严重的地方,每年几乎都有
水土流失:这个不多说了,太严重了,没有哪条大河雨季时候是清澈的,尤其安宁河流域
农业面源污染:有些地方青蛙都死绝了,农药、化肥大量使用已经很严重了
手打经验,希望对你有帮助哦!
F. 汪民副部长在年全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国土资源部内部情况通报 2013年第27期
(2013年4月18日,根据录音整理)
今天,我们召开全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视频会议,主要任务是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和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第一次全体会议精神,总结2012年工作,研判形势,部署和安排2013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刚才,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矫梅燕同志做了重要讲话,介绍了今后一段时期有关气象的趋势预测,分析了今年严峻的气象形势,对气象部门和国土资源部门共同做好今年的地质灾害防范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大家一定要认真领会,切实抓好落实。四川、云南两省国土资源厅负责同志分别发言,总结了本地2012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有关情况、主要做法和经验,介绍了今年的措施安排,讲得很好,我都赞成。尤其是把所有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细化到点,落实到人,向社会全面公布;对在建工程的防灾采取强有力措施,明确把在建工程的防灾工作纳入当地政府的防灾工作体系;坚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告知、公示、督查三项制度;授权各地国土资源部门在强降雨期间对辖区内建设工程可以直接下达停工避险;要求乡镇政府及时将国土资源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传达至辖区内在建工程,并对其内部的信息传递及防灾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督促。还有五道防线、群专结合的监测预警体系、主动预防避让工作制度,重大工程治理避让搬迁制度,因地制宜开展中小型地灾排危除险,“协同配合、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格局,这些都很好。各地在地质灾害方面都有一些好的做法,要认真总结,很好地学习借鉴。目前,施工单位地灾防治问题越来越突出,需要我们高度重视,花大力气认真加以解决。我们请中国电力建设集团副总姚强同志介绍了在生产施工过程中防范地质灾害的主要做法和经验,值得项目施工与管理单位很好地学习与借鉴。
2012年,各级国土资源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在地方政府统一领导和组织指挥下,认真履职,扎实工作,与有关部门、单位协调联动,大力推进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防治体系和应急体系建设,成效十分明显,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展示了国土资源系统良好的精神风貌。借此机会,我代表国土资源部党组,代表姜大明部长,向长期奋战在地质灾害防治岗位上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姜大明部长高度重视这次会议,要求全系统一定要立即行动起来,认真落实好中央要求,全力做好今年,尤其是汛期地质灾害防治与应急工作。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2012年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2012年,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14322起,其中139起造成人员伤亡,共导致375人死亡、失踪(292人死亡、83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53亿元。全国共成功避让地质灾害3532起,避免人员伤亡39964人,挽回经济损失8.1亿元。与前五年平均相比,地质灾害发生数量和造成的死亡、失踪人数分别减少24%和62%。
去年全国地质灾害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中南和西南地区灾情较重,四川人员伤亡最重。湖北、湖南、河南、广西、广东、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共发生8826起,造成290人死亡、失踪,分别占总数的62%、77%。四川共死亡、失踪133人,居全国之首。二是类型以滑坡、崩塌和泥石流为主,小型规模居多。全国共发生滑坡10865起、崩塌2077起、泥石流922起,分别占总数的76%、15%和7%。小型地质灾害共13811起,占总数的97%。三是以降雨、融雪和地震等自然因素引发为主。全年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局地极端强降水事件多发、过程雨量大,华北、西北东部和长江中下游发生极端降水事件。
在党中央、国务院强有力领导,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下,国土资源系统各级管理部门积极努力,有序开展防治工作。
(一)提早研判部署,精心安排全年工作。部党组在2012年初即提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体工作要求。2月,部组织地方和有关方面专家召开趋势会商会,3月,提早对防治工作全面部署。在汛前和重点时段部通过3次全国视频会、10多次发文发电,对防治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在“5·12”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宣传活动期间组织开展防治知识普及活动,精心安排和指导推动全年工作。
(二)做好监督指导,强化巡查排查复查。40余次派出由部领导和司局负责同志带队的工作组分赴地质灾害多发地区检查指导,在31个省(区、市)安排69名区片专家长期驻守。部领导多次赴安徽、湖北、广西、重庆、四川、云南等地调研指导。针对局地强降雨、台风等天气,各地充分发挥群测群防体系作用,做到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复查。省、市、县三级共组织5374个督促检查组、13255个隐患巡查组指导地方做好防治工作。
(三)积极组织协调,加强重点地区防治。部多次与有关地方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召开专门会议,研究推进三峡库区、汶川和玉树以及彝良地震灾区、舟曲泥石流灾区、甘肃永靖、湖北五峰县城等重点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同有关部门编制了三峡库区年度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实施方案,指导云南省编制了地质灾害综合防治方案。派出工作组和应急专家组,指导落实监测、应急处置和工程治理措施。
(四)应急反应迅速,抢险处置有力有效。汛前,部召开了全国应急工作会议,安排部署相关工作。针对6月28日四川凉山州宁南县泥石流等突发地质灾害、7月31日新疆伊犁州新源县滑坡泥石流灾害、8月30日四川凉山州锦屏电站群发性地质灾害、9月7日云南彝良地震、10月4日彝良滑坡以及今年1月10日云南镇雄滑坡和3月29日西藏墨竹工卡滑坡,均及时启动应急响应,派出工作组指导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五)总结推广经验,努力提升防治水平。部较大规模组织调研总结各地防治工作经验,组织开展群测群防工作经验交流。指导地方验收428个地质灾害防治“有组织、有规划、有经费”等“十有县”建设,使“十有县”总数达到1765个。通过通报、出版物、报纸和网络等形式,向全国推广宣传先进经验,提升各地尤其是基层的防治能力。
二、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去年3月,部开展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情况的督促检查,各地按照要求认真组织开展自查和督查,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防治体系和应急体系建设均取得重要进展。
(一)调查评价持续开展。完成汶川、玉树地震灾区以及西南山区、西北黄土区等383个县的详细调查、9213个重大隐患点的工程勘查。组织开展三峡库区175米蓄水巡库调查、5年高水位蓄水评估总结工作。
(二)监测预警全面加强。与中国气象局部署推进气象预警预报工作,共同开展10年防灾效益评估。30个省(区、市)、215个市、1037个县逐步建立多部门联合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平台,31个省(区、市)、303个市、1578个县开展了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部与中国气象局5~10月共制作全国性气象预警产品156份,通过中央电视台和网站发布231次。
(三)综合防治措施有力。全国共有2032个城乡建设及相关规划、73755个工程建设项目实施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119478个隐患点进一步完善了防灾预案。对近45万名受地质灾害威胁的群众实施避让搬迁,对4526处重要隐患点开展工程治理。委托高校对300家单位4000多名技术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初步探索形成了地质灾害防治与环境整治、生态保护、资源开发、城镇建设等相结合的新机制。
(四)应急体系日益完善。认真组织研究全国地质灾害应急业务发展规划,并以此来加强对各地应急体系建设的指导。全国18个省、139个市、850个县建立了地质灾害应急管理机构,21个省、156个市、301个县建立了应急技术指导机构,其余地区的防治机构也在大力推进。完善部省应急专家库,专家总数达3000多人。
(五)保障措施稳步落实。中央财政投入35亿元开展特大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23个省、176个市、932个县设立了防治专项资金,全年投入资金约200亿元。31个省、253个市、1573个县将防治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各地共发布实施41项地质灾害防治法规规章、103项标准规范。部指导建立了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山西、宁夏、广东、甘肃4省区也相继成立了行业协会。
三、提高地质灾害防御能力
我国地质地貌复杂,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叠加地质灾害隐蔽性强、突发性强、破坏性强和动态变化大等特点,西南西北山区、中南、东南、华南山区丘陵区,尤其是三峡库区、汶川和玉树地震灾区、舟曲泥石流灾区等地防治工作任务十分繁重,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难度大,防治形势十分严峻。特别是今年以来,受地震、降雨等不利因素影响,地质灾害已呈现较去年加重的趋势,云南、西藏等地区先后发生重大地质灾害。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新的战略高度,明确提出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我们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充分认识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切实发挥在维护社会公共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和恢复地质环境等方面的重要基础性作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高度重视,对云南、西藏发生的灾害分别作出重要批示。在4月11日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国务院领导同志对做好今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既要继续加强农村山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也要注重城镇、工矿地区的地质灾害防治。
关于今年的工作,部已于2月底召开全国地质灾害趋势会商会,并先后发文对今年全国和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出部署,我们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力推进防治体系建设,时间上以汛期为重点,空间上以三峡库区、地震灾区以及山区丘陵地区等地质灾害多发易发地区为重点,统筹做好城镇、工矿地区和农村山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手段上要继续以巡查排查、督促检查、宣传培训演练为重点,加快重大隐患的避让搬迁和工程治理,切实提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努力将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继续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决定》精神。按照《决定》提出的“以建立健全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防治体系、应急体系为核心,强化全社会地质灾害防范意识和能力,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指导思想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贯彻落实决定分工方案》的具体要求,全面提高地质灾害防治水平。以高标准“十有县”建设为抓手,从机构、制度、经费、监测、预警、评估、避让、宣传、演练、成效等十方面入手,推进落实调查评价、监测预警、搬迁避让、工程治理和应急处置工作。对于《决定》明确“十二五”期间需要完成的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灾害调查、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工程治理或搬迁避让等任务,各地要加紧谋划,倒排时间表,务必按期完成。
(二)加强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的落实。一是做好巡查排查,汛期前各地都要开展一次全面的隐患排查工作,将所有威胁人员和财产安全的隐患点及时纳入防范体系。要坚持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复查,动态监控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变化情况。二是加强督促检查和指导,包括组织领导、制度完善、措施落实等。对重大隐患点和重要部位要逐点实地检查防治责任和措施的落实情况。对工程施工、矿产勘查开发等场所要加强监督指导,特别要指导施工单位做好施工区、临时工棚选址工作。三是做好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和培训演练工作,对所有重大隐患点每年至少要进行一次应急演练,不断地检验和完善防灾预案,提升应对突发地质灾害的综合协调、应急处置能力,提高受威胁群众的临灾避险能力。
(三)强化重点地区防治工作。三峡库区要做好水库水位涨落期间的地质灾害防范,重点是开展全面的巡查排查,落实隐患点的群测群防监测和专业监测,尤其是汛前水位消落以及高水位条件下库岸的稳定性监测,要做到定人、定点、定时进行巡查和监测。要充分发挥专业技术队伍的支撑作用,做好预案的落实和应急处置工作。汶川、玉树、彝良地震灾区和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区,要充分依托以群测群防为主的监测体系做好日常防范工作,重点时段要派驻专业队伍指导协助地方做好防灾工作。东南、华南、西南等山地丘陵区要着重防范台风、强降雨引发的点多面广的突发性灾害。华北、西北黄土地区要做好黄土塬边缘崩塌、滑坡、沟口泥石流灾害的防治。新疆等地要密切关注气温变化情况,做好积雪融水引发地质灾害的防范。
(四)及时做好应急处置工作。一是加强应急值守,坚持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及时掌握灾情、险情,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及时报送信息。二是要针对急、难、险、重工作,重点做好险情、灾情的调查评估,协助地方及时撤离人员,划定危险区,特别是指导避免发生二次伤亡。三是加强和政府应急管理机构、有关部门的联系,着重提高信息共享和协调配合能力。要积极协调当地地勘队伍和防治技术单位在汛期对口开展驻守巡查指导工作。要高度重视新闻宣传工作,及时主动与新闻宣传部门沟通联系,提供最新准确信息,积极宣传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工作取得的成效。
(五)大力支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发展。推动成立行业中介机构,加强行业自律监管、提升防治工程质量,是我们当前十分重要的工作。各地要大力支持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的发展,积极推动建立地质灾害防治中介机构,为中介机构和中介服务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提升行业机构服务防治工作的能力。目前,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根据行业需求,正重点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系列技术标准规范的编制工作,形成了工作方案和目录并拟于近期广泛征求意见,地方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积极参与、大力支持。
同志们,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重大使命,任务光荣而艰巨。让我们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全面提升防治能力,严格落实防治措施,在防灾上做足最坏的打算,在效果上向最好的方向努力,全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