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地质灾害的教案
『壹』 教案地质灾害小班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知道影响物体在坡面下滑速度的重要因素。
2、能够积极主动地探究问题、合作设计和实验,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操作材料(纸板、小车、纸、毛巾、长条木板积木);
2、记录表A、B,铅笔。
【活动过程】
一、从日常生活导入。
提问:你们玩过滑滑梯吗?滑滑梯由哪些部分组成?
1、教师出示不同坡度的两个滑滑梯斜坡,将同样的两辆小车放在滑滑梯上。
提问:哪边会跑得更快?
2、出示记录表,引导幼儿学习使用。
提问:怎样制作记录表,把实验和实验结果记录下来(引导幼儿使用图示法)
二、幼儿合作操作,师观察指导。
1、幼儿自由组队,3~4人一组,进行斜坡搭建,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
2、幼儿合作探究相同小车在不同斜坡高度上下滑速度的快慢,并记录在记录表上。
3、分享实验结果。
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怎样才能让小车赢呢?
小结:原来斜坡的坡度越平缓,车子滑落的速度就越慢;相反,积木越多,坡度越陡,小车滑落的速度就越快。
4、幼儿继续探究相同小车在不同光滑度的坡面上下滑速度的快慢,并记录。
5、归纳小结实验结果:
提问:这次你们又发现了什么秘密呢?
小结:原来我们的小车速度的快慢,也跟斜面的光滑度有关,表面光滑的小车滑落的速度就会快,表面粗糙的小车滑落的速度就慢。
『贰』 遇到山洪地质等灾害的时候到底该如何逃生
今年注定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年份,前有疫情来势汹汹,甚至到现在也还没有一个特别好的解决方案;年中的时候多地又有暴雨,接着就引发了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虽然国家在第一时间派出了泄洪战士,不少人民群众也自发走上第一线抗洪,但我们从种种媒体上放出的视频里还是可以看到,人类在大自然的面前是多么地渺小和不堪一击;学习防灾避灾地知识又是多么地有必要。
如果你很不幸地遇见了山洪也不要过于害怕和慌乱,应该保持冷静,用自己最快的速度向楼顶、山顶、避洪台等地势较高的地方跑。但切记千万不要从洪水经过的路径上跑或者是尝试涉水过洪流,这样极有可能会直接被汹涌的洪水给带走。
另外,可以用手机等通讯工具积极向救援中心求救,如果手机没信号或进水没法用的话也可以挥动自己身上颜色比较鲜艳的衣服来呼救,方便自己被发现,也节约了救援人员的时间。
『叁』 防地质灾害教案
高中地理地质灾害教案
一、地质灾害的种类很多,例如地震、地裂缝、构造断裂、火山喷发、滑坡、泥石流等,教材中主要讲述了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四种地质灾害。教材对这四种灾害的表述方法基本相同:一讲成灾原因;二讲灾害本身的一些基本知识,如“地震”一段介绍了震级,“火山”一段介绍了火山的类型;三讲危害,这是教材的重点内容。滑坡和泥石流虽然诱发的原因不同,但主导因素都是斜坡重力作用,分布的地区也基本相同,为了减少重复,教材把这两者放在一起讲述。
授课时教师首先可由1999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防治地质灾害”引入新课,并指出地质灾害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严重威胁,地质灾害是不可避免的,面对它的挑战,应使学生增强防灾、减灾意识。
教师介绍主要地质灾害的特点时,可指导学生读图4.53,图4.55,图4.58,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并通过图4.54,图4.56,图4.57,使学生对地质灾害的破坏性形成直观印象。对于一些较为简单的知识(如地震和火山的分类),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自学。另外,还要联系初中所学知识加以理解。
二、在讲述地质灾害的基础上,本节从各地质灾害之间的关系上进一步做了分析,这种动态的观点、联系的观点不仅对深入分析地质灾害的成因是必要的,而且符合教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的要求,教材通过具体例子介绍了地质灾害三方面的关联性。第一方面说明了同一地域地质灾害生成的关联性,第二方面说明了一次地质灾害中原发灾害和诱发灾害生成的关联性,第三方面说明了人类活动与灾害的关联性。
讲述地质灾害的关联性时,应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培养学生运用动态的、联系的观点深入分析地质灾害的成因。教师可举例说明地质灾害三个方面的关联性。例如,有关资料表明,全世界的滑坡灾害中,70%以上与人类工程活动有关,从而说明人类活动对地质灾害的影响。讲完地质灾害的关联性,可随即安排学生做课后活动第1~2题,以达到巩固和反馈的目的。
三、教材最后讲述地质灾害的防御。教材中讲了三方面的问题,其核心为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减轻灾害的基本途径。在防灾、抗灾、减灾的诸多领域中,首先需要对地球系统的整体性有更多的认识,寻找各种自然灾害发生的规律及其灾害间的相互联系,这一切都要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一些具体的工程措施的设计和实施,也要有科学技术的支持。加强灾害管理法制建设和健全减灾规划管理制度也是灾害管理的重要方面。
“地质灾害的防御”内容比较简单,可引导学生自学,教师可补充地震前兆、地震防御措施等有关知识,引导学生阅读课后“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工程”,以加深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另外,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然灾害的发生,关键是树立预防为主,加强监测、预报的观念,以求防灾、减灾、免灾。
『肆』 如何面对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这些灾害随时可能发生,所以我们要科学应对、积极防御,必须坚持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我们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上,保护自然环境,加强生态建设,节约资源能源.要尊重自然规律,调整工业特别是对自然环境具有较大影响的工程建设布局.
例如:地震了,你被压在废墟的底下,这时候,你不要盲目乱动,要冷静,先把手抽出来,慢慢地挪动废墟,先保持呼吸顺畅,再想办法呼吸,喊人员来救你.如果发生地震时你在家里,必须马上钻到坚硬、并且没有倒塌的小房间中躲避,要贴着坚固的墙壁或在门口蹲着,在房子倒塌后,再求生,要避免被弄伤.如果在学校,一定要听从老师的指挥,躲到课桌下,注意保护头部,如果在上体育课,要避免高大的建筑物,不要被砸伤等.
平时我们也要多看看有关急救方面的知识,了解在发生自然灾害时,哪些应该做,哪些不该做.其中有许多自然灾害是人类自己的杰作.所以,我们要有这方面的知识,不要自己害了自己.不止自然灾害,还有人造灾害.如火灾、泥石流、水土流失等,都是人类自己砍伐树木而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所以,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保护森林,保护水土.
二·减少汽车尾气
三、小心用火,不乱丢烟头.
四、要多学防震、防灾方面的知识,有防范意识.
五、节约用水,珍惜每一滴水.
如果我们做好了这几点,不仅会减少灾害的发生,或者一旦灾难发生时会挽回不少人的生命.保护我们的家园地球,便是保护自己.让我们行动起来,做好防灾、减灾,提升自我防护和生存能力,共同防止灾害的发生,让明天的地球更加光明,更加灿烂!
『伍』 幼儿园科学认识自然灾害教案
通过影视、图片等方式让幼儿了解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主要包括干旱、内洪涝灾害,台风、冰雹容、雪、沙尘暴等气象灾害,火山、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森林草原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
『陆』 在遇到突发的地质灾害滑坡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突发灾害的发生有时就在一瞬,所以我们一定要掌握面对一些突发的地质灾害的方法。滑坡是比较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指斜坡上的泥土或岩体受河流、地下水、雨水或地震的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斜坡比较薄弱的地方或是整体或是分散地沿着斜坡滑落的现象。而且一些地区的山体在遇到暴雨等天气的影响后也会出现突发的滑坡现象。如果我们有发现可能会滑坡的地方一定要及时告诉邻近的居民、村乡的有关单位并且注意不要站在危险区域,保证自己安全。如果突发的滑坡结束,首先要到安全的地方等待,不能贸然走动,滑坡很可能不止发生一次,而是连续发生。
『柒』 如何应对洪涝与地质灾害教案课后反思
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地震、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遇到这类灾害,总的说是要沉着、冷静,不要慌张,迅速想办法。
地震来了怎么办?地震时应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避震时应选择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外开阔、安全的地方。伏地、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不要随便点灯火,因为空气中有易燃易爆气体。如果在地震废墟中,应力求在不安全中创造安全环境,沉着镇静,注意休息,保存体力和精力;设法把消息传送出去,等待救援;尽量节省食物和水,必要时采取非常措施;如受伤,应想法包扎;灾区人民应想方设法互救。
在山区野外行走、驾驶、避雨、休息时,要注意防崩塌灾害,以防祸从天降。要特别留意崩塌前兆,如崩塌体后部出现裂缝、崩塌体前缘掉块、土体滚落、小崩小塌不断发生、坡面出现新的破裂变形、甚至小面积土石剥落、岩质崩塌体偶尔发生撕裂摩擦错碎声等,要迅速撤离。
如果遭遇滑坡,当处在滑坡体上时,要迅速环顾四周,向较安全的地段撤离。一般除高速滑坡外,只要行动迅速,都有可能逃离危险区段。跑离时,向两侧跑为最佳方向,向上或向下跑都是很危险的。当遇无法跑离的高速滑坡时,更不能慌乱,在一定条件下,如滑坡呈整体滑动时,原地不动,或抱住大树等物,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自救措施。
如何防范泥石流?在雨天不要在沟谷中长时间停留,一旦听到上游传来异常声响,应迅速向两岸上坡方向逃离。雨季穿越沟谷时,先要仔细观察,确认安全后再快速通过。山区降雨普遍具有局部性特点,沟谷下游是晴天,沟谷上游不一定也是晴天,同样也要提防泥石流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