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工作方案
Ⅰ 红河州元阳县新街镇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方案
红河洲人民政府、元阳县人民政府、红河州国土资源局
(2011年5月)
主办单位:红河州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元阳县人民政府
协办单位:红河州国土资源局
地点:元阳县新街镇下节街村委会
时间:2011年5月30日上午正式演练。
参加人员:红河州人民政府何文亮副秘书长、红河州国土资源局周强副局长、红河州国土资源局地质环境科许涛科长、元阳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县公安局局长白乐章,元阳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总指挥部成员单位,县国土资源局及新街国土资源分局,新街镇政府机关各站所和下节街社区、民兵,新闻媒体工作人员,受威胁的群众,约计700余人。
演练的具体方案如下。
一、应急演练的目的
通过演练,进一步提高各有关部门协调配合能力和群众应对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应急反应能力和防灾避灾意识,在临灾时能快速有效撤离避让,努力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应急演练的地点和任务
元阳县新街镇下节街社区地质灾害隐患点,拟设场面:遭强降雨,发生山体滑坡,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立即启动《元阳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快速组织危险区的群众撤离,全力采取防灾减灾有效措施。
三、应急演练的原则
以人为本、避让为主的原则;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
反应迅速、措施果断的原则;
部门配合、分工协作的原则;
四、应急演练的组织领导
指挥长: 白乐章 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县公安局局长
副指挥长: 毛雪冰 县政府办副主任
高荣奎 县国土资源局局长
白玉文 新街镇党委书记
王建福 新街镇人民政府镇长
成员: 白海荣 县民政局局长
龙正福 县交通局局长
朱树海 县卫生局局长
张红卫 县气象局局长
马正学 县水利局局长
唐 斌 县环境保护局局长
马正福 县教育局局长
刘天学 县财政局副局长
白明祥 县公安局副局长
周 柱 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
杨宏敏 元阳供电有限责任公司
下设九个工作组:
(一)综合联络组
组长:毛雪冰县政府办副主任
成员:元阳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总指挥部成员单位主要领导
职责: 负责应急成员单位之间的相关协调与联系, 新闻媒体单位的联络, 领导讲话稿撰写等工作。
(二)现场准备组
组长: 白玉文 新街镇党委书记
副组长: 周柱 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
成员: 元阳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总指挥部成员单位, 新街镇人民政府。
职责: 负责应急演练现场的准备等工作。
(三)交通治安组
组长: 白明祥 县公安局副局长
成员: 县公安局抽调民警和新街镇派出所民警
职责: 负责拟灾害发生区域的警戒、 治安和交通管制, 负责对有关人员的紧急疏散、撤离, 维护灾害现场社会治安秩序和交通秩序; 参与灾害发生现场的赴救及处置工作; 确定灾害伤亡人数和伤亡人员的姓名身份; 负责相关灾害直接责任人的监护和逃逸人员的追捕; 参加灾害调查。
(四)应急抢险组
组长: 白明祥 县公安局副局长
副组长: 白玉文(新街镇党委书记), 王建福(新街镇人民政府镇长), 元阳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总指挥部成员单位主要领导。
成员: 新街镇政府机关和各站所干部职工, 社区干部、村小组组长, 民警、 民兵等及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总指挥部成员单位临时抽调工作人员。
职责: 负责组织受灾群众的撤离、 现场抢险救灾等工作; 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总指挥部成员单位按照 《元阳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的各自职责, 为应急救援工作提供必需的救灾物资、设备、 资金等和其他保障措施, 确保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电力部门负责尽快抢修恢复供电设施, 保障灾区供电。
(五)医疗救治组
组长: 朱树海 县卫生局局长
成员: 从县人民医院、元阳民族医院等抽调
职责: 负责组织指挥受灾现场受伤人员接受紧急救治和转送医院救治, 做好灾后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
(六)灾情调查组
组长: 高荣奎 县国土资源局局长
副组长: 周柱 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
成员: 从县国土资源局抽调
职责: 负责灾害调查和统计工作。
(七)后勤保障组
组长: 王建福 新街镇人民政府镇长
副组长: 刘云 新街镇人民政府分管副镇长
成员: 从新街镇政府抽调
职责: 负责食宿安排、车辆派遣等工作。
(八)善后处置组
组长: 白海荣 县民政局局长
成员: 新街镇党委、政府, 元阳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总指挥部成员单位。
职责: 新街镇牵头, 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总指挥部成员单位配合, 受灾村(组)群众参加, 做好遇难、受伤人员及家属的安抚和灾后重建工作。
(九)宣传报道组
组长: 白波 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成员: 宣传部、广电局等抽调
职责: 负责应急演练(应急救援)等工作的宣传报道。
五、 应急预案演练的实施步骤
(一)应急预案演练预备工作
1.召开应急预案演练预备工作会议
会议由红河州国土资源局领导召集县人民政府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成员、相关部门领导、新街镇主要领导等参加。
会议内容:
(1)县人民政府领导讲话, 通报进行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救灾预案演练工作的目的意义、标准要求及有关部门的工作任务等情况。
(2)座谈应急预案演练方案实施的有关问题。
2.参演单位专业队伍和人数以及演练前需准备的物品
(1)县人武部、 民兵应急分队共20人。 负责其他参演单位所需迷彩服、 十字镐、铲子、钢钎等器材的准备。
(2)县公安及交警30人。负责治安和交通管制警示标志。
(3)县卫生局8人。负责120急救车辆以及急救器材、卫生防疫消杀和演练灾民的伤病检查治疗器材的准备。
(4)县民政局2人。负责救灾、慰问物资、安置灾民相关表卡的填报准备。
(5)元阳一小3人。负责演练前组织、宣传发动。
(6)县教育局2人。负责参演学生的组织和动员。
(7)县电信公司2人。负责现场的通信保障。
(8)县气象局1人、县供电公司1人、县自来水公司1人、县水利局1人、县安监局1人、县环保局1人,按各自工作职能准备相应器材。
(9)新街镇干部15人。负责演练前演练区域村民的动员和群众会的召集。
(10)参演群众250人,元阳一小师生250人。由新街镇政府、元阳一小学、县国土资源局负责组织落实好人员。
3.应急预案演练工作准备
(1)综合联络组全面负责各项准备工作的协调与筹划。
(2)交通治安管理组熟悉下节街社区滑坡的灾害危险性及危险区内的相关情况,制订交通管制及灾区安全保卫的措施,解决有关问题,准备封锁道路通行的禁牌及禁止进入危险区的警示标志。
(3)灾险情调查监测组熟悉下节街社区滑坡的地理环境及滑坡情况,设立监测标志,做监测记录等。
(4)应急抢险组、后勤保障组熟悉下节街社区滑坡的地理环境及滑坡情况,悉记群众撤离避让路线、灾民(师生)临时安置地点及卫生抢救所的临时设置地点的有关情况,做好抢险救灾及物资储备调运及有关设备装备与调运工作。
(5)医疗卫生组熟悉灾民临时安置地的有关情况,准备救护车及相关救护医疗器材等,确保抢险救灾或演练应急之用。
(6)新街镇政府组织应急抢险小分队,小分队由新街镇基层民兵组成,人员20人,统一着装,培训演练。
(7)县国土局、县教育局、新街镇政府及相关的新街镇派出所做好紧急撤离群众的训导工作。
(二)演练工作程序
2011年5月30日上午8:30全体演练单位在七中待命,观摩人员由工作人员安排进入观摩地点。
8:50,红河州人民政府领导宣布元阳县新街镇下节街村委会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开始。
9:00,下节街社区负责人向新街镇人民政府报告:“因昨夜连续大雨,下节街社区3、4、6组出现严重险情,简易监测表明滑坡体与后缘裂缝加宽,有出现滑坡可能。”
9:05,新街镇党政主要领导及有关人员赶到现场发现险情加剧,立即下令启动新街镇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并在新街镇畜牧兽医站成立临时指挥部,各成员单位迅速向指挥部集中,同时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王建福镇长向国土局周柱副局长报告,镇属参演职工9:10前在镇畜牧兽医站集结完毕,并设立临时指挥部。)
9:10,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接报后,立即下令新街国土分局派出应急小分队立即赶赴现场开展调查,进行险情评估及应急处理,设立简易检查点,同时,分别向县人民政府和县地质应急抢险指挥部指挥长、副指挥长报告。(国土局周柱副局长在向高荣奎局长报告的同时,带领人员进入演练现场开展调查,高荣奎局长接报后向白乐章副县长报告。)
9:15,指挥长接到县国土资源局报告“下节街社区滑坡活动性增强,宽度已增大到0.2米,滑坡体处于临滑状态,建议启动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下令启动元阳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并赶赴现场。
各成员单位接到通知后,组织人员赶赴现场,进入新街镇原粮食局仓库,并向指挥部报告(途中特种车辆拉响警报)。(白乐章副县长下达命令后带领高荣奎局长、毛雪冰副主任、徐建民进入演练临时指挥部,3分钟后,各成员单位向指挥部聚集并报告,报告顺序依次为:1.新街镇;2.公安局;3.民政局;4.卫生局;5.消防大队;6.教育局;7.气象局;8.供电局;9.自来水公司;10.安监局;11.环保局;12.电信局。)
9:25,在新街镇地质灾害应急临时指挥部,县气象局报告天气情况;新街镇政府报告前期工作情况;县国土资源局报告灾情发展趋势,建议组织群众撤离。
9:30,指挥部下达命令:
交通治安管理组封锁进入危险区的道路,设置警戒线,确保除抢险救灾人员外,其他人员不得进入该危险区域,同时实施治安巡逻,保证灾区安全。(交通治安管理组在10:00前完成通往危险区的公路、道路封锁及警戒工作有条不紊进行后,向指挥部报告。)
应急抢险组在使用各种设备紧急通知危险区域的群众和师生按撤离路线有序安全转移的同时,组织应急抢险队伍进入隐患区协助群众和师生撤离,在协助过程中对不愿撤离的群众强制带离(1人),对受伤的群众撤离(2人)。(应急抢险组要在9:45前完成群众和师生撤离工作,并向指挥部报告。)
灾情调查监测组继续跟踪灾情,每5分钟向指挥部报告一次。
医疗卫生组在9:40前完成临时急救点,并向指挥部报告,对伤、病员进行紧急治疗、转移。
后勤保障组在9:50向指挥部报告群众和师生基本安置妥当,救援物资已陆续就位。
10:00,灾情调查监测组报告:据监测组监测,滑坡变化已趋稳定,建议召开指挥部会议,研究解除封锁警界。
10:05,指挥部召开会议,下达命令:解除道路封锁、警界。由灾情调查监测组继续监测,有情况及时报告;善后处置组负责对危房进行鉴定,提出灾民回迁和重建方案,报政府批准实施。
10:10,指挥部领导到各灾民转移临时安置点看望群众、师生撤离安置情况。
10:20,演练工作讲评会。红河州政府领导和县政府领导讲话。
10:30,红河州人民政府领导宣布演练结束。
Ⅱ 沾益县炎方乡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方案
(2011年7月)
一、指导思想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要以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提高对开展演练工作必要性的认识,认真开展演练工作并收到实效,找出不足进行弥补,更好地指导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二、演练目的
(1)通过实践演练,进一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防止灾害造成群死群伤。
(2)增强工作主动性,根据实践演练取得的效果和经验,认真总结近年来灾害应急处置工作中的经验、教训,以认识上,组织上、实践训练上等方面做好预防和处置准备,提高应变能力。
(3)加强宣传,演练前向有关群众和参与人员进行宣传和通告,保证所有参与演练人员的积极性,熟悉演练程序,避免发性慌乱,确保参加实战演练人员的绝对安全。
通过演练,增强有关工作人员的防灾意识,从讲全局、讲政治的角度,充分认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意义,对存在的灾害隐患和自身工作存在的问题保持清醒的认识,突出以人为本的工作中心,明确工作重点,强化责任意识,全力以赴,达到不出事、少出事,确保灾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演练时间
2011年7月29日15:00—16:00。
四、演练地点
沾益县炎方乡卡居村委会壮德村民小组。
五、参演人员范围
炎方乡突发性自然灾害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炎方乡全体干部职工、壮德村民小组群众。
六、组织实施单位
沾益县国土资源局、炎方乡人民政府。
七、演练方案
(1)县国土资源局根据气象部门发布的地质灾害三级预警信号,通知乡、村、村小组地质灾害监测责任人要立即上岗到位,加强进行区域和责任范围内的巡查工作,对险情加强巡视和监控,同时决定启动本地区应急预案。
(2)设置险情:①由于连日强降雨,壮德村民小组出现滑坡险情,需要将灾害点受威胁的群众及时转移。②险情加大,撤离路线因山体滑坡、泥石流受阻,受灾群众无法以预定的路线撤离。指挥部立即指示应急抢险队伍紧急赶到现场,进行紧急排险,确保受灾群众顺利撤离。③灾害点有老人因顾家私而不愿撤离,工作组应组织人员进行说服。④对灾害点各家各户反复清查,确保人员全部撤离。
八、演练工作总结
(1)对演练中出现的协调沟通问题,及时进行总结,并制定解决方法。
(2)将演练成果进行总结,并作为我县地质灾害应急处理的方法。
(3)县国土资源局有关人员组织总结材料,向上级政府、主管部门汇报。
2011年地质灾害应急演练选编
Ⅲ 永春县达埔镇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实施方案
(2010年6月)
一、应急预案演练目的
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防汛方针,假定在全镇发生大到特大暴雨、我镇伏溪村可能发生山体滑坡地质灾害的紧急情况下,启动应急预案。通过对应急预案的演练,检验防汛各小组职责分工的落实、应急队伍的协调能力、技术装备的合理配置、受灾群众的防灾自救意识,以进一步熟悉应急处置程序,提高镇村两级有关部门应急处置的快速反应能力,从而迅速、高效、有序做好地质灾害的防灾和抢险救灾应急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建设平安达埔,构建和谐社会。
二、应急预案演练任务
本次防汛抢险救灾应急预案演练的任务是:受连续降雨和强降雨的诱发,我镇伏溪村山体滑坡地灾点后缘裂缝突然加大,前缘局部发生小滑塌,情况十分紧急。镇防指及时启动镇村防汛抗洪抢险应急预案和《达埔镇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在镇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组织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用最短的时间组织滑坡危险区内的11户36名群众快速有序安全撤离,尽快采取防灾减灾有效措施。
三、应急预案演练原则
以人为本、避让为主的原则。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
反应迅速、措施果断的原则。
部门配合、密切协作的原则。
四、应急预案演练背景
达埔镇伏溪村山体滑坡地质灾害隐患险情发生于2005年,几年来,变形迹象逐步明显,特别是2006年“6.6”洪灾后,变形突然加剧,滑坡后缘出现多条裂缝,且裂缝下错明显,顶排7座民房就有5座房后出现不同程度溜塌,涉及11户居民36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滑体目前处于蠕滑阶段,稳定性极差,滑坡后缘裂缝加大,前缘已发生局部小滑塌,遇连续大雨和强降雨极易引起大面积山体滑坡。
该滑坡地质灾害点编制有“防汛抢险救灾应急预案”,受威胁群众持有“地质灾害避险工作明白卡”。
五、应急预案演练的组织
(1)在镇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镇政府组织各部门实施。
(2)邀请观摩的有关部门及领导:县国土资源局、水利局、民政局领导及有关人员;各乡镇分管领导;镇有关部门负责人及村主干。
六、演练时间
(1)预演练时间:2010年5月31日下午2:00
(2)正式演练时间:2010年6月5日下午3:00
七、演练地点
(1)灾害隐患点:达埔镇伏溪村。
(2)临时指挥部、撤离安置点:达埔镇伏溪村村部。
八、演练场景总体设想
第一部分:场景设达埔镇伏溪村村部。①在镇防灾办,接到上级雨水情明电,启动防汛应急预案,指挥长王文杨镇长作防汛准备部署,防灾办主任陈俊杰负责传达落实;②接到伏溪村地灾责任人黄金锻报告地灾点紧急情况,启动突发地灾应急预案,在村会议室指挥长临时召开防汛领导小组紧急会议,部署赴地灾点抢险救灾工作。③村部,镇防汛抢险救灾六个工作组及相关人员整装待命前往地灾点。
第二部分:场景设村避灾点。①临时指挥部及领导、嘉宾观摩点(摆齐桌子、椅子等道具)以及安置点(安装6个简易帐篷),设在避灾点前空地,重点是指挥部发布命令及六个工作组(用对讲机)落实指令过程互动情况;②地灾点民房至安置点,重点是抢险队员将11户36人分两条转移路线安全撤离灾区群众过程互动情况。其中包括临时出现的四种意外情况:一是出现老人不愿转移采取强制撤离工作场景;二是出现伤病员出动卫生救护组工作场景;三是出现离安置点100米处路口发现一小崩塌,中断了撤离路线,出动工程抢险组排除路障的工作场面;四是3名已转移安置点的群众保家心切跑回灾区,情况危险,治安保卫组与应急抢险队配合,再次将人员强制转移的工作场景;③清场锁门场景;④市、县领导在镇领导陪同下慰问安置点群众场景;⑤在临时指挥部召开点评会场景。
九、应急预案演练的实施步骤
(一)应急预案演练预备工作
1.召开应急预案演练预备工作会议,进行全面部署
为确保应急预案演练的成功,切实体现统一指挥、迅速、高效和各小组协调的一体性,于5月24日在镇政府四楼会议室召开各小组负责人及相关人员会议,会议由镇政府召开,镇防指成员、镇直有关单位负责人、伏溪村挂村领导、包村干部、村主干、伏溪村国土协管员、各小组参加演练人员参加。
会议内容:
(1)镇防指总指挥长讲话,介绍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救灾预案演练方案,指出进行本次防汛抗洪抢险应急预案演练工作的目的意义、标准要求,并对有关部门、个人的工作任务、具体分工等情况进行详细部署;
(2)讨论应急预案演练方案实施的有关问题;
(3)布置演练工作。包括时间进程安排、观摩人员现场定点定位及车辆安排、物资准备等;
(4)演练工作人员分工。
A.总指挥:王文杨
主要负责:①全面负责应急抢险救灾工作;②决定启动应急预案;③指挥应急抢险工作。
B.副指挥:陈俊杰
主要负责:①组织应急抢险救灾工作;②协调各部门工作;③负责调查、监测及工作的策划。
C.指挥部办公室主任:陈俊杰
主要负责:①传达联络各部门工作;②协助总指挥长做好各项后勤会务及有关演练物资准备等相关事宜;③负责新闻媒体报道工作。
(5)各职能组及工作职责:
A.综合组
组长:郑海东
组员:尤永贤、尤汤生、黄搏林
主要职责任务:传达上级有关指示精神,通知各单位做好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工作事项,及时为指挥部提供有关决策依据,协调各机构的工作关系;及时掌握雨情、水情和灾情,向指挥部和上级有关部门汇报;及时将雨水情、灾情、救灾办法和指挥部指令等通知各村及有关单位;严密监视暴雨动态,做好抗洪抢险救灾的宣传报道。
B.工程抢险组
组长:黄晓东
组员:黄逢春、黄建福、黄金寿、林少华
主要职责任务:
分析掌握雨、水情、灾情、提出调度方案,组织实施工程抢险应急和防护;加强电力、通讯、交通设施的维护与抢修工作,尽快恢复水、电供应和通讯、道路畅通。及时组织灾后农业生产自救,做好恢复农业生产工作;指导灾区应急处理生活生产供水,帮助灾区修复水毁工程和除险加固。
C.转移安置组
组长:黄圣烧组员:林培扬、吴金丙、抢险应急队(预备役民兵)20人
主要职责任务:帮助做好受灾人员和财产的转移;组织进行受困人员的抢险转移;及时掌握灾区安置动态,确保受灾群众的抢救转移,确保受灾群众的日常生活所需,解决衣、食、住等问题;组织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组织专家提出处理意见,组织人员安全转移,加强监控,防止灾害进一步扩大。
具体分工:
1)灾区清场和搜救:由林培扬负责组织抢险救灾一分队10人。主要负责灾区清场,将受灾区群众安全转移至指定安置点。
2)安置点组织安排:由吴金丙负责组织抢险救灾二分队10人。主要负责安置点的帐篷搭建,受灾人员安置,救灾物资发放。
D.卫生救护组
组长:李德锻
组员:卫生院医护人员3名
主要职责和任务:配备一部医护车,安排3名医护人员,配齐医护械具,到灾区抢救伤病员,组织协调医疗器械和药品的调运,指导医疗卫生防疫工作;加强灾区疫情监测,防止疫情蔓延;做好救灾防病宣传,做到灾后无大疫。
E.治安保卫组
组长:王德福
组员:派出所干警2人
主要职责和任务:做好治安保卫工作,维护防灾抢险正常秩序;在必要时,根据指挥部的指令对有关地段实行交通管制,协助抢险和强制群众撤离。
F.后勤保障组
组长:郭文读
成员:李光奋、林继晖、刘华军、林毅君
主要职责和任务:主要负责抢险救灾物资的提供和后勤保障工作。
各小组如果出现领导缺位时,实行依次递补的办法。
2.应急预案演练工作准备
(1)综合组全面负责各项准备工作的协调与筹划,确定演练具体时间程序及地点,安排观摩人员线路及地点等。准备好演练有关软件材料和宣传材料:
①演练方案若干份(分发相关人员);
②“达埔镇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演练现场布局平面图”一张(挂观礼台现场入口处);
③“达埔镇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演练大会”横幅2条,观礼台现场挂1条,伏溪村顶排房屋墙上挂1条;
④工作牌三种:领导嘉宾牌;指挥部组长以上成员工作牌(达埔镇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演练大会,××角色,姓名:×××,职务:×××);工作人员牌(达埔镇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演练大会,工作人员);
⑤指示牌:“领导嘉宾观礼台”电脑喷字木制插牌1个;“临时指挥部”、“灾民安置点”用电脑喷字贴在帐篷上;“山体滑坡,注意安全”电脑喷字木制警示牌3个,插在实地;“前方山体滑坡,禁止人员通行”警示牌1个,“前方正在演习,车辆减速慢行”警示牌2个,做成电脑喷字木制站牌;
⑥配备对讲机10部(指挥人员联络用)、高音喇叭2个(工作人员引导用)。
(2)工程抢险组应熟悉伏溪村滑坡的地理环境及滑坡情况,熟记群众撤离避让路线、灾民临时安置地点及医护抢救所的临时设置地点等有关情况,做好电力抢修、通信抢修车辆及设备调运工作;做好水、电、路以及通信等障碍的抢险排除工作准备。负责准备:小挖机1部,铁铲、锄头各6把,土箕3个。提前做好观礼台、临时指挥部、安置点现场平整工作。
(3)转移安置组应熟悉伏溪村滑坡的地理环境及滑坡情况,设立监测标志,安排监测安置地点,做好监测记录等。负责准备:搭建6个帐篷,其中一个帐篷内必须准备床铺、被子、椅子、水桶、煤气灶、锅碗瓢盆等日常生活用具;高音喇叭2个,锣1面,手电筒、应急灯、雨衣20件,抢险队员统一着装迷彩服;负责物色挑选36名灾区群众演员,其中20名村干部16名芦洋村群众,并做好宣传和训导工作。
(4)卫生救护组应熟悉灾民临时安置地的有关情况,负责准备:120救护车1部,救护医疗器材设施和药品,医护员(着工作服)3名,确保抢险救灾或演练应急之用,工作地点设安置点旁。
(5)治安保卫组应熟悉伏溪村滑坡的灾害危险性及危险区内的相关情况,负责交通管制及灾区安全巡逻保卫,解决有关问题。负责准备:封锁道路通行隔离带以及禁止进入危险区的警示标志。
(6)后勤保障组应熟悉演练程序,做好演练物资采购准备工作。准备好临时指挥部桌2张、凳6条,观摩领导和嘉宾桌10张、凳60条,大箱矿泉水10箱、现场音响设备等。
(7)镇武装部组织应急抢险队20人,由基层民兵组成,统一着装,培训演练。
(8)镇政府准备中巴车2部,1部组织镇村干部观摩,1部用于参加演练人员及物资调运。
(9)邀请县广电局记者参加,做好宣传报道工作。
(10)后勤组负责安排晚餐。
3.应急预案演练预演工作
为了提高演练的熟练性和成效性,于5月31日下午组织全体参演人员在镇政府四楼会议室进行角色台词及模拟场景练习。统一协调有关工作,明确有关部门、单位及有关人员的工作任务、标准和要求,制订完善并公布有关演练的方案、措施、办法等,镇政府召开参加演练区域内的全体群众会议,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和训导,提高广大群众的防灾避灾意识,确保各种形象人员落实及演练各种措施。
(二)应急预案演练实施程序
灾情总体设想:达埔镇连续降雨、强降雨24小时,县防指下令启动应急预案,全镇进入防汛抗洪工作。伏溪村滑坡隐患点,因受连续降雨和强降雨影响,滑坡后缘裂缝于今天早晨突然加大,前缘局部发生小滑塌。据气象预报,强降雨天气还将持续,及易引起大面积山体滑坡,直接危及11户36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情况十分紧急!
十、达埔镇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演练流程示意表(略)
2011年地质灾害应急演练选编
2011年地质灾害应急演练选编
Ⅳ 余干县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方案
余干县人民政府
(2013年5月)
为认真贯彻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充分检验《余干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效果,却实提高我县地质灾害防治责任部门的快速反应能力、决策应对能力及广大受地质灾害威胁群众的防灾避灾能力,完善抢险救灾体系,经县政府研究,决定于2013年5月28日举行地质灾害应急演练,为确保此次演练活动圆满成功,特编制本方案。
一、目的意义
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不可预见性,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是履行政府社会职责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县在汛期间曾现多处地质灾害及隐患点,位属省地质灾害重灾区之一。全县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40余处,涉及社庚、梅港、黄埠、杨埠、石口、渔池湖、禾斛岭、枫港、李梅林场九个乡镇场33个村委会。目前,正值地质灾害多发的主汛期,开展好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二、组织领导
为保障此次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圆满成功,特成立余干县地质灾害应急演练领导小组:
组长:胡伟 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
常务副组长:陈文宏 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副组长:王诗乐 县人武部政委,张忠 县公安局政委,戴雄亚 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主任,张绿浪 县国土资源局局长
成员:艾向荣 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李亲云 县财政局局长,盛新德县民政局局长,阵军 县气象局局长,李道辉 县交通运输管理局局长,吴克俭 县水利局局长,张小剑 县环保局局长,卢平 县卫生局局长,王梦文 县安监局局长,段百达 县教育局局长,史俊 县文化局局长,阵升平 县电信公司经理,程朝凉 县移动公司经理,江欣华 县人民政府应急办主任,徐建立 县公安局副局长,王晓文 县建设局副局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14个工作组。
1.办公室(设在县应急办)
主任:江欣华 县人民政府应急办主任
成员:从相关单位抽调人员。
工作职责:具体负责处理、协调、督促和指挥演练活动相关事宜。
2.协调组
组长:戴雄亚 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主任
成员:张绿浪 县国土资源局局长,江欣华 县人民政府应急办主任,林媛 石口镇政府镇长
工作职责:负责演练活动总协调。
3.导演组
组长:王诗乐 县人武部政委
成员:丁雪龙 县人武部副部长,戴雄亚 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主任,张绿浪 县国土资源局局长。
工作职责:负责演练筹划、脚本编写、组织指挥训练及演练现场指挥及指挥部搭建。
4.地质专家组
组长:张绿浪 县国土资源局局长
副组长:吴琳善 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
成员:朱国辉 国土局应急指挥中心主任、工程师,邱诚县国土资源局办公室主任、工程师,彭站华 国土资源局勘查规划设计室主任、工程师
工作职责:负责调查了解灾情、险情,根据灾情监测组提供的天气情况和动态监测结果进行分析预测,及时向指挥部提供相关建议。
5.宣传报道及资料组
组长:余晓明 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副组长:李海波 县国土资源局储备中心主任,张荣文 县人武部政工科科长。
成员:从县委办、政府办、宣传部、人武部、国土资源局、文化局等部门抽调人员。
工作职责:负责拟制《宣传报道工作实施方案》,起草领导讲话稿,制作并安装县城至演练场地道路两旁可视范围内和演练场地宣传标语、展板;负责演练场地、场景和观摩台布置,音响安装;负责编现场的解说词,演练专题片及范本资料的制作以及涉及演练相关文件资料草拟、收集、整理、打印、发放、归档和工作总结的编写。
6.紧急救助转移组
组长:丁雪龙 县人武部副部长
副组长:涂利斌 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执法监察大队长
成员:从县人武部、国土资源局、地灾应急小分队、民政局、武警中队、消防大队、交通局、教育局、水利局抽调人员组成。
工作职责:负责制定《转移灾民实施方案》,组织人员救援、转移灾民、学生,转移物资、牲畜,负责转移车辆管理调度。
7.灾民安置组
组长:彭建成 县民政局书记
副组长:董结亮 县国土资源局副书记
成员:从县民政局、国土资源局、财政局、建设局、供电分局、粮食局、电信公司、水利局等部门抽调人员。
工作职责:负责制定《转移灾民安置救助实施方案》和《物资保障方案》,落实灾民转移安置场地,搭建安置帐篷;抢险救灾物资的筹备、供应、发放。
8.医疗卫生监督组
组长:周华荣 县卫生局书记
副组长:汤鸣华 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
成员:从县卫生局、疾控中心、人民医院、国土资源局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
工作职责:负责制定《医疗卫生实施方案》,准备医疗救助器具及药品;灾民安置点的卫生防疫消杀和演练灾民的伤病检查治疗等工作。
9.灾情监测组
组长:吴琳善 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
副组长:吴小卫 县气象局局长
江波 县水利局防汛办副主任
成员:从县国土资源局、气象局、水利局等部门抽调人员,并在突情监测组下设地灾监测小分队。
工作职责:负责制定《灾情监测实施方案》,利用多媒体制作天气预报和地质灾害点监测幻灯显示图,并在演练活动紧急会议上按图汇报;分析卫星云图气象雨量,将监测情况及时上报地质专家组。
10.演练场地协调及群众工作组
组长:林媛 石口镇政府镇长
副组长:彭如玉 县教育局书记,涂利斌 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执法大队长
成员:从石口镇政府、国土局、教育局等部门抽调人员。
工作职责:负责演练活动模拟场地(王化村后源组)用地青苗补偿兑现;对参演群众和师生的宣传组织动员;参演道具(含牲畜)的准备、参演群众善后工作处理及群众维稳。
11.演练场地平整及观摩台搭建组
组长:王晓文 县建设局副局长
副组长:吴国华 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
成员:从县建设局、国土资源局等部门抽调人员。
工作职责:负责演练观摩、安置场地平整、观摩台搭建及善后工作。
12.交通运输道路保畅组
组长:李道辉 县交通运输管理局局长
成员:从县交通运输管理局抽调人员组成。
工作职责:制定演练活动《交通运输保障实施方案》,负责涉及演练活动区域道路保畅工作。
13.安全保卫及道路保畅组
组长:张忠 县公安局政委
成员:从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抽调人员
工作职责:制定《安全保卫实施方案》;负责演练活动全过程交通秩序的维护、管制;规划演练场地车辆停放位置和安全警界限设置;灾民安置点的治安巡逻;观摩团成员及参演人员的安全保卫等工作。
14.接待组
组长:熊芳 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副组长:汤鸣华 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
成员:从县政府办、国土资源局、卫生局、公安局等部门抽调人员。
工作职责:负责制定《演练活动接待方案》、《演练活动接待指南》,安排观摩团人员的食宿和卫生、安全保卫等工作。
15.后勤保障组
组长:熊欣健 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副组长:齐成农 县市政管理局局长,胡雄辉 县供电公司经理,程小华 县人武部后勤科科长。
成员:从县政府办、城管局、供电分局、人武部、国土资源局等部门抽调人员。
工作职责:负责演练活动期间所有后勤保障,演练场地供水、供电(动力线)管线架设;完成应急演练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任务。
三、演练内容参演单位具体人数及有关要求
(一)演练内容
(1)灾情设想。余干县石口镇周边遭受连续强降雨天气,位于该乡湖滨、东湾村附近的山体,在强降雨、土质松动等因素的诱发下,变形发展加剧,逐渐发生崩塌。县人民政府接到报告后,立即进入抢险救灾准备程序,在接到乡镇要求支援报告和专家提出启动县级预案建议后,果断决定启动《余干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县各相关部门各司其职,以最短的时间赶赴受灾现场,组织灾区群众撤离,解救、安置被困人员,对受伤人员实施救护。
(2)演练内容。模拟发生突发性地质灾害后,按照《余干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分迅速组织动员,实施紧急和有序救助,灾后群众生活安排的三个主过程,具体全部的应急程序如下:①预警预报;②国土资源动态监测;③紧急会议;④组织自救;⑤启动预案;⑥集结出发;⑦战前动员;⑧启动救助、地质灾害监测处置;⑨安置灾民;⑩慰问灾民;11演练结束。
(二)演练单位
县人武部、县政府应急办、国土资源局、驻县武警、消防、地灾应急小分队、民政局、气象局、交通运输管理局、水利局、环保局、建设局、公安局、卫生局、教育局、林业局、安监局、广电局、财政局、畜牧局、电信公司、石口镇。
(三)参演单位专业队伍、人数以及演练前需准备的物品
(1)县人武部、预备役部队及民兵应急分队60人。负责准备起爆器3个,欧姆表2只,其他参演单位所需的迷彩服,十字镐、铲子、钢钎等用具。
(2)武警中队10人。准备每人所需的十字镐、铲子、钢钎等救援工具。
(3)消防武警官兵5人。负责消防车辆、消防器材、防毒面具、生命探测仪、登高救援等设备的准备。
(4)公安及交警30人。负责治安和交通管制警示标志、3只搜救犬的准备,协助国土资源局采购相关爆破器材。
(5)县国土资源局50人。负责宣传资料、标语、地质灾害监测设备的准备,购买炸药10箱,电雷管100个,铜锣8个,各应急分队对旗等工作。
(6)县卫生局10人。负责准备两辆120急救车辆以及急救器材、卫生防疫消杀和演练灾民的伤病检查治疗器材。
(7)县交通运输管理局10人。准备至少2台以上交通标志车辆。
(8)县民政局10人。负责救灾、慰问物资、及10顶以上帐篷的准备,负责填报安置灾民相关表卡。
(9)石口镇20人。负责演练前组织宣传和群众发动、场地青苗补偿兑现和协调。
(10)县建设局4人。负责组织指挥演练场地平整和观摩台搭建,负责准备2台推土机、2台挖掘机参加演练;
(11)县教育局3人。负责参演学生50人的组织和动员。
(12)县电信公司3人。负责准备电话机10部,现场通信的保障。
(13)县气象局2人、县移动公司2人、供电分局10人、自来水公司3人、县水利局4人、县安监局3人、县环保局3人,按各自工作职能准备相应器材。
(14)石口镇组织工农村村组干部 15人。负责演练前演练区域村民的动员和群众会的召集,青苗费补偿的协商兑现。
(15)参演群众100人。由梅港乡和县国土资源局负责组织,其中:群众演员50人及群众代表50人,并落实好演练服装。
(16)参演队伍共计332人。
(四)参演要求
(1)各参演单位具备制式服装的需着制服,其他单位统一着装迷彩服,村、组干部、群众按农民要求着装。
(2)各参演单位需在5月15日前提供相应的标志、符号标实给后勤保障组,统一佩带由国土资源局制发的队旗。
(3)各参演单位自备车辆、器械、物资,确保预演及演练正常进行。
(4)各参演单位必须按规定人员及时间要求参加预演及演练,确保任务圆满完成。
(5)涉及制定相应工作方案的工作组须于5月10日前将方案送宣传报道及资料组备案。
四、训练、演练阶段划分
(一)准备阶段
4月10日—20日,演练场地选址及论证,确定演练场地,拟制初步方案。
4月29日—30日,向省国土资源厅及市人民政府书面汇报演练方案,演练场地规划及策划;县人民政府组织召开协调会议,研究方案,明确任务,组织参演单位前往演练场地现地勘察,受领任务。
(二)分业训练阶段
5月10日—22日,各参演单位完成本单位分业训练。
(三)协同训练阶段
5月23日—24日开展协同训练。5月25日演练彩排。
五、演练时间、地点、方法和原则
时间:5月28日(星期二)。
地点:梅港乡王化村委会后源组。
方法:在演练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采取统一组织、实景演练、上导下演的方式实施。
原则:以人为本、避让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迅速、措施果断;部门配合、分工协作;整合资源、军民结合。
六、演练总结
演练结束后,宣传报道及资料组负责资料收集整理、归档,及时向上级业务部门书面汇报演练情况。
2013年地质灾害应急演练选编
Ⅳ 文山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方案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2011年5月)
富宁县是云南省12个国家级一类防洪县之一,“防大洪,抢大险,应对突发性地质灾害”任务艰巨。举行此次演练旨在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防洪防灾方针,检验各防灾减灾指挥部成员单位在富宁县城遇到暴雨引发洪水并发突发性滑坡地质灾害时对防洪抢险调度、险情抢护、群众转移、安置维稳工作协调和执行能力,克服麻痹和侥幸心理,进一步建立统一、快速、协调、高效的防洪抢险和应对突发性地质灾害机制机制,确保富宁县城安全度汛,提高应对灾害和抢险救灾能力。为此,在2011年5月12日“防灾减灾日”文山防灾减灾演练在富宁县举行。此次演练,省、州及8县(市)组织了观摩团进行全程观摩。文山人民政府副州长亲临现场,并宣布演习开始。现将综合演练中的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情况报告如下。
一、目的意义
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甚至不可预见性。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基本要求,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障,是履行政府社会职责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一项历史使命。近年来,特别是“5·12”地震之后,各级党委人民政府以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民生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更加注重提升国土资源部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水平和提高地质灾害临灾状态下责任部门抢险救灾应急反应能力,更加关心县、乡(镇)、村、组四级群测群防体系的建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富宁县是文山州地质灾害重灾区之一,全县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117处,对住户存在威胁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共54处,共威胁到745户2884人,其中2011年度重要监测隐患点29个。目前,正值地质灾害多发的主汛期,开展好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二、演练的任务
本次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演练的任务是:富宁县新华镇新兴社区仁和村小组滑坡隐患遭受连续降雨、强降雨等因素的诱发,滑坡有可能产生的紧急情况下,及时启动《富宁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通过防灾减灾演练,进一步提高富宁县应对突发地质灾害的应急反应能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防灾避灾意识,一旦临灾能迅速有序安全撤离避让,最大限度地降低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进一步完善各部门的公共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演练的原则
以人为本、避让为主的原则。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
反应迅速、措施果断的原则。
部门配合、分工协作的原则。
四、演练背景
新华镇仁和村小组滑坡位于该村左侧,该滑坡形成于2006年6月,在村子左侧可见明显拉张裂缝组,且裂缝已基本贯通,裂缝总体走向210°,长约320米,宽10~50毫米;2010年9月以来,遇连续降雨(大雨、暴雨)等因素的作用,导致裂缝扩展明显加剧,目前该项滑坡处于加速变形过程中,有整体失稳的可能性,直接威胁着滑坡体上仁和村小组和滑坡体下方富宁县高速公路收费站共计287名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该山体滑坡隐患点编制有“防灾方案”,受威胁群众持有“防灾避险明白卡”。
五、演练时间
2011年5月12日9:00~11:30。
六、预警演练准备
(一)预演
时间:2011年5月11日15:00。
(二)演练指挥部组成人员及各工作组职责
1.防灾减灾演练总指挥:王毅(县委书记、县长);指挥长:崔同富(县委副书记)
主要职责:
(1)审查批准防灾减灾演练方案;
(2)发布防灾减灾演练命令;
(3)主持一级预警会商;
(4)签发一级预警通知。
2.演练常务副指挥长:杨秀祥(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指挥长)
主要职责:
(1)负责演练全面工作;
(2)主持二级预警会商;
(3)签发二级预警通知。
3.演练副指挥长及其职责
韦胜辉(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负责受灾群众转移到安全地点。
韦思亮(县委常委、副县长):负责抢险救灾物资供应,做好受灾群众善后安置等工作。
孟军(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负责抢险救灾各项工作的综合协调,督促检查救灾工作。
李艳红(副县长):负责受灾群众及抢险队伍的医疗救治及卫生防疫。
张泉龙(副县长):负责预警系统电力、通讯抢修维护,保障电力供应、通讯畅通。
蒋捷(副县长、公安局局长):负责社会治安、交通管制及现场应急抢险等工作。
陈宗友(某部队领导):负责驻富部队抢险队伍的调集指挥。
张国林(县人武部部长):负责组织民兵应急分队投入抢险救灾。
李思学(县公安边防大队大队长):负责组织边防大队官兵及时深入受灾现场开展抢险救灾任务。
穆雪锋(县公安消防大队大队长):负责组织消防大队官兵及时深入受灾一线开展抢险救灾任务。
黄志宏(县国土资源局局长):负责演练具体工作;报告地质灾害情况;协调州局及上级有关部门。
4.9个应急工作组及其演练职责
(1)综合协调联络组(车辆3辆,15人)
组长:孟军(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
副组长:蒙俊生(县政府办主任);
成员:毛启光(县委办副主任、县委农办主任);
肖平永(县政府办副主任);
黄晶(县委政府督查室副主任);
王炳旭(县委办信息股股长);
彭华勇(县政府办综合股股长);
黄仕刚(县政府办综合股副股长);
陆仕标(县民政局办公室主任);
夏振东(县国土资源局办公室主任);
夏振东(县国土资源局办公室主任);
张永周(县民政局救灾股股长);
李金毅(县林业局办公室主任);
李连红(县农业局办公室主任);
摄像记者:韦荣;
照相人员:王炳旭;
联络员:徐加俊。
职责:掌握现场抢险救灾工作进度,协调和督查各组演练;完成演练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2)群众转移组(50人)
受灾群众安置点设置在:县第一中学操场。
组长:韦胜辉(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副组长:杜卓春(新华镇人民政府镇长);
梁富(县公安局副局长);
曾正廷(县人武部副部长);
肖平永(县政府办副主任);
邓发东(县农业和科学技术局局长);
成员:各部门人员;
摄像记者:李芳晶;
照相人员:新华镇一名干部;
联络员:韦登格。
职责:组织被围困人员转移到指定安置点,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完成演练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3)应急抢险组(消防车辆2辆,电力抢修车1辆,装载机4台,人员150余人)
组长:杨秀祥(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副组长:张国林(县人武部部长);
成员:由县公安、交通、水务、教育局,边防一团,县人武部,县公安消防大队,县公安边防大队,新华镇,电力公司工作人员组成;
总联络员:徐加俊。
职责:迅速组织各专业应急小组赶赴现场组织抢险救灾,负责组织、指导遇险人员开展自救和互救工作;负责统一调集、指挥施救队伍,实施现场抢险救灾;抢救遇险人员;保障电力供应;掌握灾情并报告指挥部;完成演练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4)灾险情调查监测组(车辆2辆,人员10人)
组长:蒋捷(副县长、公安局局长);
副组长:黄志宏(县国土资源局局长);
成员:由县国土局、县气象局、县安监局和新华镇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组成;
总联络员:夏振东。
任务:组织专家开展现场调查,查明灾害形成的条件、引发因素、影响范围和人员财产损失情况,确定地质灾害等级;设立专业监测网点,对灾害点现状稳定性进行监测和评估;对可能再次发生地质灾害提出能够阻止或延缓再次发生灾害的措施;提供灾害发生地详细准确的气象预报;提出人员财产的撤离、转移最佳路线和灾民临时安置地点的意见;完成县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5)交通治安秩序维护组(车辆5辆,人员40人)
组长:蒋捷(副县长、县公安局局长);
副组长:张恃海(县公安局副局长、交警大队大队长);
成员:由县公安、交警大队、新华镇政府工作人员组成;
摄像记者:吴光斌;
照相人员:县公安交警大队一名干警;
联络员:杨礼贵。
职责:组建交通治安管理队伍;维护灾害现场社会治安秩序和交通秩序;对抢险救灾现场实施交通管制;组织灾区现场治安巡逻保护;负责疏散现场无关人员,协助应急抢险组转移灾区人员及财产;完成演练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下设交通管制、治安巡逻两个专业小组)。
(6)网络通讯技术保障组(20人)
组长:张泉龙(副县长);
副组长:龙源涛(县文化广播电视体育旅游局副局长);
周招祥(县电子信息管理局局长);
成员:赵祖旭(电信富宁分公司经理);
冯天文(移动富宁分公司经理);
张兵(联通富宁分公司经理);
摄像记者:娄芳华;
照相人员:县国土资源局局、电信局各一名干部;
联络员:侬科伟。
下设网络技术保障、通讯保通保障两个小组。
职责:负责提供演练所需对讲机,并充足电量、编排序号;负责演练期间通讯畅通,安排1~2辆通信抢修车对通信基站进行抢修;完成演练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7)医疗救护组(人员20人)
组长:李艳红(副县长);
副组长:杨静珍(县卫生局局长);
成员:班峰(县卫生局副局长);
农光城(县卫生局副局长);
张金龙(县医院副院长);
徐文善(县疾控中心副主任);
医护工作人员15人;
摄像记者:刘刚;
照相人员:县卫生局一名干部;
联络员:李代艳。
职责:迅速组建、调集现场医疗救治队伍;负责现场紧急救治和卫生防疫;安排2辆救护车开展救护,同时在团部附近搭建临时救护所;完成演练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8)物资保障及善后安置组(车辆4辆,其中部队2辆、地方2辆,人员20人)
组长:韦思亮(县委常委、副县长);
副组长:肖义庆(县民政局局长);
陈明抒(县财政局局长);
付联翔(县发改局局长);
龙源飞(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潘文明(县经济商务和外事局局长);
柏祖斌(县民政局副局长);
成员:由以上单位工作人员组成;
摄像记者:翟正文;
照相人员:县民政局一名干部;
联络员:农荣。
职责:负责抢险救灾经费及时足额到位;负责灾民的临时安置工作;负责防汛救灾物资的调运、储存和发放;为灾民提供维持基本生活必需品和抢险救灾人员的生活保障;完成演练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9)新闻采访发言组(人员10人)
组长:肖义雄(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副组长:龙原涛(县文化广播电视体育旅游局副局长);
成员:由宣传部、广电局记者组成。
职责:负责防灾减灾演练的现场报道、采访等工作,负责演练对外宣传、报道,并明确新闻发言人发布新闻;完成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七、应急预案演练的实施步骤
(一)应急预案演练预备工作
1.召开应急预案演练预备工作会议
会议由县人民政府召集县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成员、相关部门领导、仁和村小组村小组长等参加。
(会议时间:定于5月11日9时。会议地点:江口县政府会堂)。
会议内容:
(1)县人民政府王毅县长讲话,通报进行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救灾预案演练工作的目的意义、标准要求及有关部门的工作任务等情况。
(2)座谈应急预案演练方案实施的有关问题。
2.参演单位专业队伍、人数以及演练前需准备的物品
(1)县人武部、民兵应急分队、武警中队共40人。负责其他参演单位所需迷彩服、十字镐、铲子、钢钎等器材的准备。
(2)消防武警官兵6人。负责消防车辆、消防器材、防毒面具、生命探测仪等设备的准备。
(3)县公安及交警20人。负责治安和交通管制警示标志。
(4)县国土资源局30人。负责宣传资料、标语、地质灾害监测设备的准备,各应急分队队旗等工作。
(5)县卫生局20人。负责2辆120急救车辆以及急救器材、卫生防疫消杀和演练灾民的伤病检查治疗器材的准备。
(6)县交通局20人。保证至少2台以上交通标志车辆的准备。
(7)县民政局12人。负责救灾、慰问物资、安置灾民相关表卡的填报准备,其中帐篷至少准备3顶以上。
(8)仁和村小组180人。富宁县高速公路收费站10人负责演练前组织、宣传发动、群众转移。
(9)县建设局4人。负责组织指挥演练场地平整和观摩台搭建。
(10)县教育局3人。负责参演学生60人的组织和动员。
(11)县电信公司5人。负责准备电话机10部,现场的通信保障。
(12)县气象局2人、县移动公司2人、县供电公司8人、县自来水公司3人、县水利局4人、县安监局3人、县环保局3人,按各自工作职能准备相应器材。
(13)新华镇干部15人。负责演练前演练区域村民的动员和群众会的召集。
(14)参演师生60人。由县第一中学(县教育局局负责组织落实好人员及演练服装的准备。)
参演队伍共计440人。
3.应急预案演练工作准备
(1)综合联络组全面负责各项准备工作的协调与筹划。
(2)交通治安管理组熟悉仁和村小组滑坡的灾害危险性及危险区内的相关情况,制定交通管制及灾区安全保卫的措施,解决有关问题,准备封锁公路、道路通行的禁牌及禁止进入危险区的警示标志。
(3)灾险情调查监测组熟悉仁和村小组滑坡的地理环境及滑坡情况,设立监测标志,全站仪监测安置地点和监测记录等。
(4)应急抢险组、后勤保障组熟悉仁和村小组滑坡的地理环境及滑坡情况,悉记群众撤离避让路线、受灾群众临时安置地点及卫生抢救所的临时设置地点的有关情况,做好抢险救灾及物资储备调运及有关设备装备与调运工作。
(5)医疗卫生组熟悉受灾群众临时安置地的有关情况,准备救护车及相关救护医疗器材等,确保抢险救灾或演练应急之用。
(6)其他各组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二)演练工作程序
1.2011年5月12日9:00时全体演练单位在县第一中学操场待命
9:10接新华镇人民政府报告:“因昨夜连续大雨,新华镇新兴社区仁和村小组出现严重险情,简易监测资料表明滑坡体与后缘母体裂缝加宽,滑坡随时可能发生,要求县国土局尽快派人调查处理。”
9:15县国土局领导:
(1)向县人民政府汇报;
(2)县国土局派出应急小分队立即赶赴现场开展调查,进行险情评估及应急处理,设立全站仪监测点。
9:25县国土局领导接应急小分队报告:“新华镇新兴社区仁和村小组滑坡活动性增强,宽度已增大到0.2米,滑坡体处于临滑状态。建议尽快报告县人民政府,启动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9:30县国土局领导向县人民政府报告情况,建议启动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通知县地质灾害防灾应急指挥部的各成员单位立即赶赴仁和村小组集中待命。
9:40指挥部设在太平中学会议室,太平中学体育场为集合地点,各组长向指挥部报到,原地待命。
9:50县国土局局长向指挥部介绍该滑坡地质灾害有关情况。
县气象局局长报告天气情况。
县国土局局长汇报灾情态势、发展趋势,提出防患对策及建议。
10:00指挥部:下达命令。
命令:交通治安管理组:封锁进入危险区的县乡公路、进入滑坡危险区的村道;同时设置警戒,除抢险救灾人员外,其他人员不得进入该危险区域,对灾区实施治安巡逻,保证灾区安全。
群众转移组:使用音响设备放警报信息或鸣锣紧急通知危险区域的群众按原定路线有序安全转移;应急抢险组,要组织的民兵预备役人员和其他抢险救灾人员一共计150人火速赶往灾区,按照原定的编制序列目标任务快速赶到灾区实施抢救,迅速组织灾区师生和物资快速有序安全撤离到安置点。
灾情调查监测组:继续跟踪监测灾情,有情况及时报告。
医疗卫生组:组织医疗卫生紧急抢救队伍进入灾区,进行伤、病员的抢救及转移工作。
后勤物资保障组:负责转移到各临时安置点的受灾群众安置工作,认真做好各安置点受灾群众的宣传思想巩固工作,解决好灾民的吃、穿、住等问题,确保救灾抢险指挥通讯与联络的畅通。
10:10撤离开始。
10:25撤离完毕。
10:30应急抢险组报告:全线撤离完毕。已设好警界、切断电源水源。
交通治安管理组报告:通往危险区的公路、道路已封锁,警戒工作有条不紊进行。
后勤物资保障组报告:撤离群众基本安置妥当。
医疗卫生组报告:撤离过程中只有两人因摔跤受轻伤,已得到紧急处理,临时医疗点已建立,工作正常开展。
灾情调查监测组报告:据监测组监测,滑坡变化已趋稳定,建议召开指挥部会议,研究解除封锁警戒。
10:35指挥部召开会议,下达命令:解除公路、道路封锁、警戒。由灾情调查监测组继续监测,有情况及时报告;灾后重建组负责对危房进行鉴定,提出受灾群众回迁和重建方案,报政府批准实施。
10:40指挥部领导到受灾群众临时安置点看望受灾群众撤离安置情况。
10:45演练工作讲评会。总指挥作演练讲评。
10:55宣布演练结束。
11:10各抢险救灾工作组在现场进行自我总结。
11:20召开演练总结会议。
紧急运送救灾物资
救灾物资
Ⅵ 重庆市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演练工作方案
主办单位:重庆市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中共潼南县委 潼南县人民政府
指导单位: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
协办单位:重庆市地理信息中心
(2013年10月17日)
此次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演练是市人民政府组织开展的大型地质灾害应急综合演练,由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共潼南县委、潼南县人民政府具体承办,市国土房管局负责技术指导。为了让本次地质灾害应急救援综合演练顺利开展,达到锻炼队伍、展显先进的科技救援手段、提升防灾救灾能力。现就演练的筹备及演练活动编制如下工作方案。
一、演练概况
(1)演练背景。本次地质灾害应急救援综合演练以潼南县“6.30”特大暴雨为背景,因特大暴雨引潼南县体育公园重大地质滑坡,威胁群众413人,造成房屋倒塌,陆路交通严重堵塞,大量群众被困。通过市、县、街三级联动,利用高科技设施设备,实施远程会商与指挥,启动《潼南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干部群众有效实施救援。
(2)演练方式。本次演练采取前期录制播放与救援现场实况直播相结合。一是前期录制。对演练的预警预报、险情发生、先期处置、部门联动等环节进行前期录制,演练时进行播放。二是实况直播。对应急救援、险情升级、远程会商、紧急救援等环节进行实况直播。采取现场解说员现场讲解,实现录制资料与现场直播的有效衔接。
(3)演练程序。本次演分七个步骤进行:群测群防、监测预警,先期处置、应急调查,启动预案、部门联动,现场指挥、应急救援,险情升级、远程会商,科学决策、应急处置,灾后评估、重建家园。
(4)演练重点。本次演练突出两个方面的重点:一是展示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高科技术设备和技术实施远程指挥、远程会商为重点;二是现场指挥部根据远程专家会商情况和接受远程指挥情况组织现场实施救援以重点。
(5)演练时间及地点:演练时间12月17日;演练地点:潼南县体育公园。
二、演练前期筹备工作安排
为顺利开展本次地质灾害应急救援综合演练,顺利实现市政府下达的演练的效果,拟成立重庆市地质灾害应急救援综合演练筹备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蹇泽西 县人民政府县长
副组长:代重久 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刘立民 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公安局长,贺雪松 县人武部部长
成员:向毅 县国土房管局局长,李永恒 县应急办主任,陈铁 县公安局副局长,张义强 县财政局局长,谭达友 县民政局局长,张红军 县交委主任,刘春英 县卫生局局长,陈世权 县水务局局长,杨春 县文广新局局长,邹华 县气象局局长,曾伟 县机关事务局局长,张文军 梓潼街道办主任,张海 潼南电视台台长,刘辉 县新闻中心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组、演练策划组、道具设备组、场地布置组、前期录制组、人员组织组、演练培训组、会务接待组。
(1)综合协调组:由县政府办牵头,县应急办、县国土房管局参加。负责本次演练筹备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积极与市级部门紧密联系,及时了解市级部门的要求,主动争取市级部门的指导。
(2)演练策划组:由县国土房管局牵头,县政府办、县应急办、县电视台参与,相关部门配合。负责本次演练的全过程的策划、方案编写、脚本编写等工作。
(3)道具设备组:由县国土房管局牵头,县公安局、县交委、县民政局参与,相关部门配合。负责根据演练设置的各类场景,制作场景所需各类道具,准备无人驾驶飞机、飞艇、旋挖钻机、挖掘机、车辆、帐篷、编织袋等各设施、设备。
(4)场地布置组:由县文广新局牵头,县国土房管局、梓潼街道办、县电视台参与,相关部门配合。负责演练场地协调、各类工作用台及设施的搭建、演练现场布置、示意图制作等。
(5)前期录制组:由县电视台牵头,县国土房管局、县气象局、人武部、公安局(含武警、消防)、民政局、梓潼街道办参与,相关部门配合。负责按演练脚本要求,对演练的预警预报、发现险情、先期处置、部门联动等环节进行前期录制、剪截、编制等;负责演练过程的解说、各类视频资料的录制、输入、输出、转接等。
(6)人员组织组:由梓潼街道办牵头,县国土房管局、县人武部、县公安局参与,相关部门配合。负责组织群众、民兵、武警、消防等,并组织参与演练。
(7)演练培训组:由市国土房管局牵头,县国土房管局、县电视台、梓潼街道办、县人武部、县公安局参与,相关部门配合。负责按照演练脚本,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现场演练培训、现场演练预演等工作。
(8)会务接待组:由县机关事务局牵头,县国土房管局参与。负责各级来宾的食、住、行的安排与接待;负责现场来宾的引道与安排等。
三、演练实施工作安排
为了确保演练工作按预定计划实施,达到预期的演练效果。演练工作设置了预警预报、发现险情、先期处置、部门联动、应急救援、险情升级、远程会商、紧急救援、救援结束等九个环节。
(一)演练机构设置
1.重庆市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设在重庆市国土房管局内)
负责在市地质灾害应急指挥中心对现场情况的远程研判,并发挥相关应急救援指令。
2.现场指挥部(设在演练现场)(18人)
指挥长:代重久 潼南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副指挥长:刘立民 潼南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公安局长,贺雪松 县人武部部长。
成员:向毅 潼南县国土房管局局长,陈春贵 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张义强 县财政局局长,李永恒 县应急办主任,陈铁 县公安局副局长,刘秋月 安监局副局长,邹华 县气象局局长,刘春英 县卫生局局长,谭达友 县民政局局长,张红军 县交委主任,陈世权 县水务局局长,童光彬 县文广新局副局长,张文军 梓潼街道办主任,地质专家2名。
3.抢险救援组(200人)
由县人武部牵头,梓潼街道办、公安、武警、消防、国土、水利等部门组成(人武部官兵、民兵、公安、武警、消防、梓潼街道办、国土、水利、交委)。
主要职责:出现险情时,组织动员受灾害威胁的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情况危急时,可强制组织避灾疏散;利用其装备优势对被压埋人员进行抢救。
4.调查监测组(40人)
由县国土房管局牵头,气象、地质队参与(国土、气象、重庆市地质灾害应急第二分队、市地理信息中心)。
主要职责:出现险情时,进行应急调查、监测和发展趋势预测,提出应急抢险措施建议;根据气象、水情和汛情信息,适时进行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提出划定抢险救灾特别管制区的建议,报现场指挥部。
5.救护防疫组(16人)
由县卫生局牵头,相关医院参与(医生、护士、防疫)。
主要职责:出现险情时,做好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工作,做好急救准备工作,包括所需药品、医疗器械、卫生安全监测设备的调拨等。
6.治安交通组(90人)
由县公安局牵头,县交委参与(公安、交委)。
主要职责:负责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突发性治安事件,依法打击蓄意扩大、恶意传播地质灾害险情等违法犯罪活动;负责救灾物资和人员、财产的安全,保证抢险救灾工作顺利进行。确保道路畅通,实行交通管制;及时组织抢修损毁的交通设施,保证救灾物资运输。
7.后勤保障组(11人)
由县民政局牵头,财政局参与(民政,财政)。
主要职责:出现险情时,及时设置避险场所和救济物资供应点,做好避险救济物资的供应、调配和管理,妥善安排避险人员的生活等工作以及筹备必要的救援资金。
8.信息报送和新闻发布组(25人)
由县委宣传部牵头,县国土房管局、电视台、新闻中心参与(宣传部,国土、电视台、新闻中心)。
主要职责:灾情发生后,分别按照有关规定做好灾情的调查核实、上报,以及灾情发布与新闻报道工作。
9.群众(413人),由梓潼街道办负责组织群众参演。
(二)演练程序安排
详见《2013年重庆市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演练脚本》略。
四、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此次演练是全市性的综合大型演练,各部门各单位必须高度重视,明确一位分管领导亲自抓,具体科室具体抓。并于10月底前本部门、本单位参演领导、参员人员名单送县国土房管局地质矿产科。
(2)明确责任:各小组牵头部门要组织各参与单位进行任务细化,将具体任何落实各部门、各单位,各部门、各单位要将任务细化落实到人。
(3)严格纪律:从演练的筹备至演练结束的全过程中,各单位各部门必须严格按照筹备领导小组和演练指挥部的要求和指令,参与和配合演练工作,县政府督查室将对各部门和单位进行督促检查,对有碍于演练的各种行为进行通报。
2013年地质灾害应急演练选编
2013年地质灾害应急演练选编
2013年地质灾害应急演练选编
Ⅶ 彭州市小鱼洞镇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工作方案
为认真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提高广大受地质灾害威胁群众防灾避灾能力,检验《彭州市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实用效果及我市地质灾害防治的快速反应能力、完善抢险救灾体系,磨合应急救援队伍,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地质灾害能力,制定本演习方案。
一、演练场景
地处龙门山褶皱断裂带的前山地带,断裂和褶皱相当发育,岩石很破碎,崩塌、滑坡、泥石流为该镇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尤其“5·12”特大地震后,境内的地质灾害活动较为频繁,后坝泥石流,在暴雨时,如发生泥石流,将严重威胁148户424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演练时间
演练定于2013年5月30日,14:00—14:30报到,15:00演练正式开始。
三、演练地点
小鱼洞镇中坝村5组后坝泥石流隐患点。
四、演练内容
模拟预警后提前转移,按照《彭州市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监测预警、迅速动员,在灾害发生前,实施紧急和有序转移、转移后群众生活安排的全过程,具体程序为:
(1)本次演练假设为彭州市气象局和彭州市国土资源局联合发布的四级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四级(预警级),24小时之内,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大,日降雨量大于100~250毫米,过程降雨130~180毫米。
(2)收到预警后,镇包点包片干部迅速赶到相关点位,监测人员立即进入隐患点巡查,动员组织群众转移。
(3)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24小时值班室值班,分管领导带班,做好抢险救灾准备工作;并实时启动《彭州市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市、镇人民政府、村(居委会)及时启动《群众转移预案》,迅速组织群众转移避让到安全地带。
(4)组织群众预警避险:转移方式为群众在隐患点监测责任人的引领下自主转移和镇政府,村委会的应急运输车辆统一组织转移,转移原则为先老人、伤残、小孩、妇女后壮年;转移到避险安置地点为陈丽、王建友农家乐,路程约600米,车程约2分钟。
(5)突发事件处置:①有1户2人返居,接到情况后,小鱼洞镇群众搜救组迅速出动,搜寻并带离群众。②暴雨致房屋垮塌,2名群众被困,矿山救护大队出动搜寻及救援房屋垮塌被困人员。
(6)人员安置,卫生院在临时安置点设立临时医疗场所,防疫站对安置点的卫生防疫。
(7)演练点评,所有参演单位和个人到指挥部参加演练点评,并由国土局发放地质灾害宣传手册。
五、演练参加人员
11个地质灾害易发镇(龙门山镇、白鹿镇、小鱼洞镇、通济镇、磁峰镇、丹景山镇、葛仙山镇、新兴镇、桂花镇、丽春镇、红岩镇)的分管镇长和具体从事地质灾害的工作人员,有关部门(市委宣传部、市政府办、市应急办、市国土资源局、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城乡建设局、市水务局、市教育局、市旅游办、市工信局、市环保局、市安监局、市民政局、市卫生局、市消防大队、市气象局、市移动公司、市电信公司、市联通公司、市电力公司)的分管领导。
六、演练工作事项
1.市政府办
负责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演练的会务和相关协调,签到地点:中坝村5组后坝泥石流隐患点。(市政府办1人、市国土资源局2人)。
2.市公安局
负责警戒、交通管制以及强行带离不愿意转移的群众,人员20人。交通管制时间:14:55到演练结束。交通管制地点:通达化工—中坝村安置点—应急避险场所道路。
3.市国土资源局
负责应急小分队10人,配合2名地质灾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调查。
4.市水务局
负责组织4人进行水情调查。
5.市消防大队
负责组织消防战士10人准时集结到位。
6.市安监局
负责组织矿山救护队10人到演练现场搜巡。
7.市卫生局
组织出动120救护车1辆,负责设置临时医疗场所和卫生防疫工作。
8.市民政局
负责准备帐篷2顶,将小鱼洞镇政府准备的方便面100桶、矿泉水200瓶放在转移安置场所:陈丽农家乐。
9.小鱼洞镇
负责会场布置以及群众转移工作。(中坝5组→陈丽、王建友农家乐)
10.市委宣传部
负责对外宣传报道和相关新闻单位的联络协调工作。摄像设备至少3组,其中指挥部和避险场所各1组、演练路线至少1组。
七、车辆停放位置
(1)演练指挥部车辆停放于中山路,沿路顺向停放。
(2)演练应急救援工作车辆停放于安置点篮球场(演练指挥部)对面。具体含市公安局警车、市消防大队消防车、市安监局矿山救护大队救援车、市卫生局120车辆、市国土资源局应急车、市水务局应急车、市民政局应急车。
(3)各镇观摩人员车辆停放于通达化工厂侧门村道,沿路顺向停放。
八、具体筹备工作分工
(1)事故勘察车接洽、医疗救护车、物资筹备、上级领导接待 〔负责人:政府办、国土局〕
(2)防灾制服等事先发放 〔负责人:小鱼洞镇〕
(3)演练两幅宣传横幅悬挂 〔负责人:国土局〕
(4)现场音响及会场布置 〔负责人:小鱼洞镇〕
(5)宣传展板布置 〔负责人:国土局〕
(6)摄像摄影器材准备及实施 〔负责人:电视台〕
(7)信息通报及进程反馈 〔负责人:国土局、电视台〕
九、演练脚本
2013年地质灾害应急演练选编
2013年地质灾害应急演练选编
Ⅷ 长阳县龙舟坪镇王家棚村王家棚危岩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工作方案
(2013年11月)
一、应急演练目的与要求
(一)应急演练目的
为了贯彻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湖北省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精神,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工作的通知》要求,根据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灾害应急中心的安排部署,县人民政府决定于2013年11月在龙舟坪镇王家棚村(王家棚危岩)开展一次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检验《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实施效果,提高应对突发地质灾害的决策应对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及受地质灾害威胁群众的防灾避灾能力,完善地质灾害防治群测群防体系。
(二)应急演练的意义
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复杂性、隐蔽性、破坏性和动态变化性,我省2013年的防灾减灾形势依然严峻,决定着我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仍呈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基本要求,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障,是履行政府社会职责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提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水平和提高地质灾害临灾状态下应急撤离、抢险救灾等应急反应能力,可最大程度地避免和减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
(三)应急演练的要求
本次地质灾害应急演练要求为发生较大地质灾害灾情(险情)情况下,迅速启动Ⅲ级应急响应,对应急撤离避险、应急技术支撑、应急救援等内容进行全面演练。
一是应急撤离避险:王家棚危岩地灾隐患点遭受连续降雨、强降雨等不利因素影响,山体裂缝进一步加大,接到监测人员报告,迅速组织专家会商后及时按照龙舟坪镇王家棚村王家棚危岩地质灾害点应急预案中确定的撤离路线实施应急避险疏散受威胁的当地居民和矿工293人。
二是应急技术支撑:发生险情后,地质灾害应急技术队伍快速反应,提供专业技术支持。
三是应急救援:地质灾害发生,县人民政府根据灾情和险情报告,经专家会商及时启动《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Ⅲ级应急响应与处置,县各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带领应急专班人员用最短的时间赶到灾害现场实施应急救援。
二、应急演练场景设计
王家棚危岩位于古城锰矿王家棚矿区办公楼东侧,该山体自2008年形成明显裂缝以来地面先后产生多处裂缝,最大裂缝LF1裂缝地面呈直线延伸,走向145°,长约140米,北侧张开宽度达1.7米左右,南侧张开宽度约0.5米,裂缝由北向南逐渐趋于灭失,该裂缝近于垂直向地下延伸,最大可见深度约15米。直接威胁古城锰矿王家棚矿区283人及附近居民2户10人(总计293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2013年11月,据群测群防员报告,龙舟坪镇王家棚村王家棚危岩南段裂缝未见异常变化,北段裂缝扩大,变形加剧,王家棚危岩北段可能失稳,直接威胁下方部分矿区和部分当地居民总计293人生命财产安全,潜在经济损失约800万元。
三、应急演练单位、主要人员的任务和职责
参演的主要单位:县委宣传部、县政府办、县应急办、县人武部、县国土局、县公安局、县卫生局、县民政局、县气象局、县广播电影电视局、县公安消防大队、县武警中队、龙舟坪镇政府、宏信集团、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宜昌市地质环境监测站、电力公司、电信公司、移动公司
为保证此次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圆满成功,经研究决定成立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指挥部,组成人员如下:
指挥长:洪丕源
副指挥长:刘佑文、胡学君、田玉宇
成员:彭林波
指挥部设十个工作专班:
1.综合协调专班
由政府办刘佑文同志负责,成员由政府办、应急办、国土局人员组成。
工作职责:组织制定应急处理和抢险救灾方案,报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组织实施;负责应急抢险救灾情况与信息的搜集、汇总,形成书面材料向上级业务部门报告;掌握现场抢险救灾工作进度,及时预测灾情发展变化趋势,并研究对策;负责演练指挥部、观摩台和演练现场(会标、横幅等)的布置;负责现场观摩人员的接待工作;负责落实大功率警报器一台、对讲机6台,标有“长阳县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队”旗帜一面、标有“医疗救护点”标志牌1个、“灾民安置点”标志牌2个及应急撤离指示标志10个,灾民安置点饮用水800瓶。
2.交通治安管理专班
由县公安局张勇同志负责,成员由公安部门人员组成。
工作职责:维护灾害现场社会治安和交通秩序,对地质灾害区现场实施戒严封锁,组织灾区现场治安巡逻保护;负责疏散灾区无关人员,组织转移灾区群众及财产;完成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负责落实警车2台,交通管制彩条,标识牌,对讲机4部,着公安制服的干警10名)。
3.应急抢险专班
由县公安消防大队罗朝会同志负责,成员由公安消防大队、县人武部、县武警中队以及蒙特锰业应急分队队员组成。
工作职责:负责迅速组织综合抢险队赶赴灾区现场组织抢险救灾,负责组织、指导遇险人员开展自救和互救工作;负责实施抢险救灾工作的安全措施,抢救遇险人员和转移灾害现场的国家财产;完成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县公安消防大队负责落实着制服消防人员10名,负责消防车辆1辆、消防器材、救援设备等;县人武部负责落实、县武警中队负责落实、蒙特锰业应急分队负责落实着制服队员20名,铁锹20把)。
4.灾情调查监测专班
由县国土资源局彭林波同志负责,成员由省地质环境总站、宜昌市地质环境监测站及县国土局、县气象局相关人员组成。
工作职责:开展现场调查,查明灾害形成的条件、引发因素、影响范围和人员财产损失情况,确定地质灾害等级,设立监测标志,对灾害点现状稳定性进行监测和评估,对可能再次发生地质灾害提出能够阻止或延缓再次发生的灾害措施,提出人员撤离、转移最佳路线和灾民临时安置地点等应急处置意见;完成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5.医疗卫生专班
由县卫生局龚义学同志负责,成员由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疾控中心相关人员组成。
工作职责:迅速组建现场医疗救治队伍,组织指挥现场受伤人员接受紧急救治和转送医院救治,减少人员伤亡;负责调度救护车辆,安排医疗器材;负责灾区的卫生防疫工作,确保在灾情发生后不发生各种传染性疫病(负责落实救护车两辆,着白大褂医护人员10名,医疗箱2个,担架2副,医疗救护器材及绷带等)。
6.群众组织专班
由龙舟坪镇陈万华同志负责,成员由镇、村干部、王家棚锰矿相关人员组成。
工作职责:负责提供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指挥部位置,灾民安置点、医疗救护点的布置,协助现场布置。负责组织疏散受地质灾害威胁的人员和财产按指定撤离路线转移到安全地带,情况紧急时,强行组织疏散。
7.灾民安置专班
由民政局向贤鸿同志负责,成员由县民政局人员组成。
工作职责:在指定地点搭建救灾帐篷、提供慰问物资、相关表卡的填报准备等灾民安置工作;完成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负责落实救灾帐篷2顶、车辆一辆、人数5人)
8.宣传报道专班
由县委宣传部杜强同志负责,成员由县委宣传部、县广播电影电视局人员组成。
工作职责:负责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全程摄像和新闻信息报道工作,做好演练的现场解说、录音及播放工作。落实解说员男女各一名(自带耳麦)、记者至少4名、摄像机4台。
9.移动应急平台技术保障组
由省地质环境总站负责,成员由总站信息中心相关人员组成。
工作职责:负责地质灾害现场与应急指挥部、会商中心的音视频信号传输,单兵视频信号传输,远程观摩组相关视频传输和信息发布等;完成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10.专家组
由宜昌市国土资源局黄照先同志负责。
工作职责:负责协助指挥部提供实时远程会商与辅助决策支持。
四、应急演练程序
(一)演练动员和培训
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参演人员进行培训和动员。
(二)第一阶段:应急撤离避险
(1)动态巡查。县气象局发布暴雨预警,群测群防通过监测发现险情,由省地质环境总站、宜昌市地质环境监测站和县国土资源局的工作人员,对隐患点进行应急调查。使用单兵设备采集巡查的音视频信号,通过卫星传输系统将信号传回省厅。
(2)信息速报。巡查和应急调查人员发现险情后,立即按照《地质灾害速报制度》进行上报。
(3)应急会商。国土部门组织会商与决策,根据《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启动Ⅲ级应急响应。使用音视频采集设备将会商现场的情况回传省厅相关职能部门。
(4)应急疏散:矿长接到险情报告后,迅速拉响警报,组织人员疏散,并立即上报。使用视频传输设备将现场的整体情况传到省厅。
(三)第二阶段:应急救援
(1)应急调查。地方报告崩塌灾害发生,国土部门第一时间组织应急调查,由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县国土资源局工作人员组成,负责对灾害点进行调查监测工作,报告灾情(较大级)。使用单兵设备将应急调查的情况传回应急指挥部,同时将信号传输到省厅。
(2)处置会商。组织专家会商,通过对灾情发生过程和地质灾害成因的了解,初步判断灾害的发展趋势,提出应急处置建议。
(3)应急救援。指挥长根据县应急办的险情和灾情报告,立即发布启动《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各救援专班按照应急预案要求和职能分工,迅速赶赴现场实施Ⅲ级应急救援。使用全景摄像机和单兵视频采集设备相结合的方式拍摄完整的应急救援过程,通过卫星传输设备将应急救援现场的情况传回省厅。
(4)安抚灾民。指挥长带领指挥部成员看望受灾群众,并要求随行的当地政府做好受灾人员的生活安置、卫生部门做好灾后防疫工作、县公安局做好灾后维稳工作、县国土资源局继续加强监测。
(四)应急结束
由于裂缝变化已稳定,未来几天天气将有所好转,指挥长在听取地质灾害防治专家情况汇报后,决定解除警戒,下达应急响应与救援结束、撤离现场命令,演练结束。按预定方案集合进行现场总结讲评或者组织疏散。组织人员对演练场地进行清理和恢复。
五、应急演练总结和评估
(一)演练总结
演练指挥长对本次演练从演练准备、应急撤离、应急技术支撑和应急救援等主要方面进行总结。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本次应急演练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2)应急演练的主要收获和经验。
(3)应急演练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4)对应急演练组织和保障等方面的建议及改进意见。
(5)对应急预案和有关执行程序的改进建议。
(6)对应急设施、设备维护与更新方面的建议。
(7)对应急组织、应急响应能力与人员培训方面的建议等。
(二)评估
由省厅或者市局应急演练指导专家组对本次应急演练进行点评和评估。对演练准备、演练方案、演练组织、演练实施、演练效果等进行评估,评估目的是确定应急演练是否已达到应急演练目的和要求,检验相关应急机构指挥人员及应急响应人员完成任务的能力。重点评估演练效果,包括预案的科学性、实效性,演练组织部门的组织、指挥、协调效果,应急技术处置方案的效果,以及设备的应用效果。
(1)应急准备。准备工作是否充分,资料是否齐全,组织机构是否合理健全。
(2)动员培训。在演练开始前是否对参演人员进行演练动员和培训,确保所有演练参与人员掌握演练规则,演练情景和各自在演练中的任务。所有演练参与人员都要经过应急基本知识、演练基本概念、演练现场规则等方面的培训。对控制人员要进行岗位职责、演练过程控制和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对评估人员要进行岗位职责、演练评估方法、工具使用等方面的培训;对参演人员要进行应急预案、应急技能及个体防护装备使用等方面的培训。
(3)实施过程。针对应急演练准备、应急演练方案、应急演练组织与实施各个环节的实现情况进行评价,并对应急演练效果进行评定。主要包括应急避险撤离、应急技术支撑和应急救援。
(4)相关信息。应急演练目的、情景描述,应急行动与应对措施简介等。
(5)评估标准。应急演练目的实现程度的评判指标,评判打分按好、较好、一般、差、很差5个等级。
六、应急演练技术、安全保障
(一)技术保障
应急演练技术支撑由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负责。具体由总站地质灾害应急办公室和信息中心负责,主要负责地质灾害现场调查和演练过程的信息传输等技术工作。
(二)安全保障
为确保演练顺利进行,防止在演练过程中出现安全问题,特制定以下保障措施:
(1)各单位参演车辆及租用车辆应在演练前对车辆进行认真检查,确保车况良好,并准备备用车辆。
(2)因演练现场地势狭窄,现场观摩人员统一集中乘车。交通治安管理专班提前在王家棚路口实行交通管制,并清理该区域内无关车辆。
(3)所有参演车辆及观摩人员车辆集中后(体育馆),由警车开道至演练现场。若因交通堵塞无法按时到达现场,向指挥部报告后演练时间延迟。
(4)为确保演练顺利进行,群众组织专班在演练前要做好群众动员工作,并在周边发布公告,避免恐慌。
(5)为确保人员应急撤离安全,由王家棚锰矿安排保安人员维持疏散现场秩序。锰矿综合楼每层楼梯口安排一人,每个灾民安置点安排2~4人,并在撤离路线上适当安排人员(保安人员不够则调用蒙特锰业保安人员)。
(6)因演练现场有硫酸库、高压线等危险源,所有参演人员必须在指定区域内活动。
(7)若突降暴雨或发生其他突发事件,经指挥部商定后由指挥长下令中止演练。
(8)相关单位做好电力、通信保障。
(三)参演单位联系人
杜强 县委宣传部,刘佑文 县政府办,朱智慧 县应急办,彭林波 县国土局,刘建忠 县公安局,龚亦学 县卫生局,向贤鸿 县民政局,余兆定 县气象局,宗志玺 县广播电影电视局,罗朝会 县公安消防大队,史宏涛 县武警中队,龙舟坪镇政府 陈万华,林文才 宏信集团,石长柏 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庞威宜昌市地质环境监测站,李磊 电力公司,覃远高 电信公司,秦敏移动公司
本次演练要求各参加单位高度重视,各司其职。全体参加人员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行动上要认真对待,要尽快熟悉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工作方案内容,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确保演练圆满完成。演练结束后,县应急办公室负责资料收集、整理和归档,编写总结报告,及时向上级业务部门书面汇报演练情况。
应急演练流程图
2013年地质灾害应急演练选编
Ⅸ 大方县长石镇湾子村年度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工作方案
(2013年6月)
为提高全员对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应变能力,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安全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突发性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演习需要,特制定本方案。
一、演习范围、地点、时间、规模
范围(演习人员,计121人):长石镇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干部职工,湾子村部分群众。
地点:大方县长石镇湾子村。
时间:2013年6月。
规模(观摩人员,约60人):市国土资源局、市地灾办、县政府领导、长石、兴隆、八堡、果瓦等4个乡镇分管国土领导、国土资源所人员、有地灾隐患点的村干部和监测人员。
二、组织机构(指挥部)
指挥长:文朝春 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副指挥长:刘显涛 镇党委副书记,袁其敏 县地灾办主任,张志云 镇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罗昆 镇党委委员、政法委书记,谢曰光 镇党委委员、武装部长,陈世奎 镇党委委员,王家学 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张雷 副镇长
陈如仲 副镇长。
成员:周海 镇派出所长,刘汉军 财政分局长,杨明 镇社会事务办主任,殷锦亮 镇卫生院长院长,涂元政 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兰修富 镇安监站长,吴胜松 村建站长,王顺兵 镇党政办负责人,陈建刚 县国土资源局综合股负责人,雷勇 县国土资源局地质股负责人,罗克义 镇国土所长,陈学芬 湾子村支书。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党政办,由王顺兵任办公室主任,罗克义任副主任,抽调人员专门办公,具体负责处理、协调、督促演练相关事宜。
(一)办公室工作任务
1.负责演习前期准备筹备工作
(1)落实演习所需物资器材及相关道具
(2)负责主席台横标(“大方县长石镇2013年度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演练”)、警戒线等,制作红袖套35个,内容为:指挥长1个、副指挥长1个,现场搜救组组长1个、副组长1个,险情监测组组长1个,治安警戒组组长1个,医疗救护组组长1个,灾民安置组组长1个,物资保障组组长1个,宣传报道组组长1个,其余为抢险救灾;制作救灾红旗7面,内容为:现场搜救组、险情监测组、治安警戒组、医疗救护组、灾民安置组、物资保障组、宣传报道组;
(3)音响播放器一台(播放背景音乐),
(4)负责演习结束后的扫尾工作,组织收回演习物资器材,清理现场。
2.负责书写标语
(1)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解决灾民基本生活,组织生产自救互救。
(4)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购置扩音器10台、观摩台桌布、警示牌。
三、参演人员组成及任务区分
(一)导调组(7人)
组长:刘显涛 镇党委副书记
副组长:张志云 纪委书记
成员:高志娟、孔德丽、陈禄领、张小丹、邹丽
工作职责:负责各应急抢险小组在指定的地域集结整队,调度各小组入场、出场顺序,落实观摩地点,调度观摩人员在指定地点观摩。
(二)作业人员
1.治安警戒组:(11人)
组长:罗昆 镇政法书记
成员:周海、周登成、肖文海、熬利赋、余鹏、邹绪卫、李绍阳、韦虎、陈方、张伟
工作职责:维护灾害现场社会治安秩序和交通秩序;负责灾区治安和刑事案件的侦破工作;对地质灾害区现场实施戒严封锁;组织灾区现场治安巡逻保护;负责疏散受灾区内无关人员,协助应急抢险组转移灾区村民及财产;完成现场抢险救灾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2.现场搜救组:(16人)
组长:谢曰光 镇武装部长
副组长:周云松 计生管理中心主任
成员:王顺兵、郑飞、王碑清、兰修富、王远旗、张志向、谢康、曾明云、鲜昶、杨鑫、张明扬、陈鑫、周鹏、陈明江、李新
工作职责:迅速组织民兵应急分队赶赴灾区现场组织抢险救灾,负责组织、指导遇险人员开展自救和互救工作;负责统一调集、指挥现场施救队伍,实施现场抢险救灾;负责实施抢险救灾工作的安全措施,抢救遇险人员和转移灾害现场的国家财产;完成现场抢险救灾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3.险情监测组:(3人)
组长:张雷 副镇长
成员:罗克义、万都贵
工作职责: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现场调查,查明灾害形成的条件、引发因素、影响范围和人员财产损失情况,确定地质灾害等级;设立专业监测网点,对灾害点现状稳定性进行监测和评估;对可能再次发生地质灾害提出能够阻止或延缓再次发生灾害的措施;提供灾害发生地详细准确的气象预报;提出人员财产的撤离、转移最佳路线和灾民临时安置地点的意见;完成镇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4.医疗救护组:(8人)
组长:陈如仲 副镇长
成员:殷锦亮、余磊、陈礼刚、陈礼莎、徐梅、黄蕴洁、胡莹莹
工作职责:迅速组建、调集现场医疗救治队伍;负责联系、指定、安排救治医院,组织指挥现场受伤人员接受紧急救治和转送医院救治,减少人员伤亡;负责调集、安排医疗器材和救护车辆;负责向上级医疗机构求援;认真搞好灾区的卫生防疫工作,确保在灾情发生后不发生各种传染性疫病。
5.灾民安置组:(11人)
组长:王家学 副镇长
成员:杨明、涂元政、胡亮、丁发兴、赵海松、余琪海、王 巽、文武、罗景、吴胜松
工作职责:负责灾民的临时安置工作,搭建救灾帐篷、发放受灾群众救灾物资;
6.后勤物资保障组:(5人)
组长:刘汉军 财政分局长
成员:陈仕兴、马庆芬、陈福胜、刘国才
工作职责:负责抢险救灾经费及时足额到位;负责救灾物资的调运、储存和发放;为灾民提供维持基本生活必需品和抢险救灾人员的生活保障。
7.宣传报道组(3人)
组长:陈世奎 镇党委委员
成员:罗莉、陈婷
工作职责:负责开展灾区群众的宣传工作,拍照、摄像,开展新闻媒体报道工作。
8.群众参演组(57人)
组长:陈学芬 湾子村支书
成员:刘吉芬、罗再会、肖祥、陈德龙、刘永健、熊鹰
工作职责:负责组织60岁以下群众50人安全转移,做好群众工作。
四、准备工作
(1)长石镇人民政府于5月6日下午14:30在镇政府会议室召开乡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及湾子村干部等参加的“大方县长石镇湾子村2013年度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演练”专题会议,宣布演习方案,进行动员部署。
(2)各工作组准备一切演习所需用品,并组织本组人员进行演练。
(3)演习指挥部办公室负责购买演习所需物资及演习结束后物资的回收。
(4)指挥部组织各组进行综合预演。
(5)指挥部召开乡直有关单位负责人参加的实战演练准备会议,对正式演练作全面安排部署。
五、演习程序
假定场景:受强降雨影响,长石镇湾子村杉林、顺山、长山组后侧危岩山体裂缝不断增宽增大,部分危岩体已发生崩塌,严重威胁杉林、顺山、长山组80多名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情况十分危急,乡应急救援指挥部接到国土资源所报告后,按应急预案迅速组织力量实施紧急救援,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帮助受灾群众恢复灾区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1)2013年5月7日上午9:40,镇国土资源所接监测人报告,湾子村杉林、顺山、长山组后侧危岩山体裂缝不断增宽增大,部分危岩体已发生崩塌,严重威胁杉林、顺山、长山组80多名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情况十分危急,需作紧急避让。
(2)9:40—9:45,镇国土资源所接到报告后立即向镇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指挥部副指挥长报告。
(3)9:45—9:50副指挥长向指挥长报告。
(4)9:50—9:55镇指挥部指挥长宣布立即启动“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救援”。
(5)9:55—10:10救援人员装备集结
(6)10:10—11.00行动实施。
(7)11:00—11:20恢复重建。
(8)11:20—11:30演习小结(领导讲话)略
六、实施方案
演练背景(画外音):长石镇是地质灾害多发区之一,全镇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8处,涉及5个村,8个组,威胁73户304人,其中2013年度重要隐患点1个。目前,正值地质灾害多发的汛期,湾子村杉林、顺山、长山组崩塌面积约450万立方米,危及59户村民256人,236间房屋安全。2013年以来,遇连续降雨(大雨、暴雨)等因素的作用,导致裂缝扩展明显加剧,目前该崩塌处于变形过程中,有整体失稳的可能性,直接威胁着居住在下面的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一)行动准备阶段
副指挥长:“指挥长同志,6月5日9:20接镇国土资源所报告,我镇湾子村顺山组后侧危岩山体因受连续降雨影响,裂缝不断增宽增大,有发生崩塌的危险,严重威胁顺山组80多名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情况十分危急,建议立即启动镇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指挥长: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副指挥长:是。
副指挥长:各小组注意,各小组注意,迅速收拢人员,准备抢险所需装备、物资器材,立即向湾子村移民安置点集结。
各组组长(依次答):是。
(各小组依次迅速向湾子村移民安置点集结待命)
入场顺序:应急抢险组→医疗救护组→治安警戒组→险情监测组→灾民安置组→宣传报道组
(小组长按入场顺序,依次整队向副指挥长报告)
应急抢险组组长:副指挥长同志,应急抢险组集合完毕,请指示。
副指挥长:原地待命。
应急抢险组组长:是。
医疗救护组组长:副指挥长同志,医疗救护组集合完毕,请指示。
副指挥长:原地待命。
医疗救护组组长:是。
治安警戒组组长:副指挥长同志,治安警戒组集合完毕,请指示。
副指挥长:原地待命。
治安警戒组组长:是。
险情监测组组长:副指挥长同志,险情监测组集合完毕,请指示。
副指挥长:原地待命。
险情监测组组长:是。
治安警戒组组长:副指挥长同志,治安警戒组集合完毕,请指示。
副指挥长:原地待命。
治安警戒组组长:是。
灾民安置组组长:副指挥长同志,灾民安置组集合完毕,请指示。
副指挥长:原地待命。
灾民安置组组长:是。
物资保障组组长:副指挥长同志,物资保障组集合完毕,请指示。
副指挥长:原地待命。
物资保障组组长:是。
宣传报道组组长:副指挥长同志,宣传报道组集合完毕,请指示。
副指挥长:原地待命。
宣传报道组组长:是。
副指挥长:指挥长同志,救援人员、装备集结完毕,是否组织向事发地开进,请指示。
指挥长:立即区分各组任务,迅速组织开进进行应急抢险。
副指挥长:是。
副指挥长:各小组注意,现在进行应急救援任务区分,应急抢险组。
应急抢险组组长:到。
副指挥长:你组的主要任务是立即发布预警信号,紧急通知危险区域的村民按原定路线有序安全转移,要组织抢险人员火速赶往灾区,按照原定的编制序列和目标任务快速赶到灾区实施抢救,迅速组织灾区村民和物资快速有序安全撤离到各安置点,同时注意加强自身安全保护。
应急抢险组组长:是。
副指挥长:治安警戒组。
治安警戒组组长:到。
副指挥长:你组的主要任务是立即封锁进入危险区的村组公路、进入崩塌危险区的村道;同时设置警戒,除抢险救灾人员外,其他人员不得进入该危险区域,对灾区实施治安巡逻,警卫警戒,保证灾区安全。
治安警戒组组长:是。
副指挥长:险情监测组。
险情监测组组长:到。
副指挥长:你组主要负责崩塌地段险情监测,设置危险标志,及时报告险情监测情况。
险情监测组组长:是。
副指挥长:医疗救护组。
医疗救护组组长:到。
副指挥长:你组随应急抢险组一同行动,立即展开现场救治,全力抢救受伤人员。
医疗救护组组长:是。
副指挥长:灾民安置组。
灾民安置组组长:到。
副指挥长:你组迅速划定灾民安置点,搭建救灾帐篷,妥善安排受灾群众生活。
灾民安置组长:是。
副指挥长:宣传报道组。
宣传报导组组长:到。
副指挥长:你组主要负责搞好现场灾情及救援情况报道和灾民安置点群众的宣传教育。
宣传报导组组长:是。
副指挥长:以上各组任务区分完毕,大家是否明白?
各组组长(齐答):明白。
(二)行动实施阶段
副指挥长:各组注意,组织所属人员迅速向顺山组事发地开进,立即开展抢险救援工作。
各组组长齐答:是。
各组组长:××组,立正,跑步走(按照应急抢险组→医疗救护组→治安警戒组→险情监测组→灾民安置组→宣传报道组顺序,依次将队伍带到指定位置,组长进一步区分任务后,组织实施。)
背景音乐:雷雨声(应急分队队员拉响预警信号警报)
场景一
预警信号警报声响起,应急抢险组跑步到事发地展开应急救援、转移受灾群众,时间20分钟。
场景二
治安警戒组(立即封锁事发现场,在公路两端和正面设置治安警戒线,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危险区,维持灾区治安秩序。
场景三
险情监测组(跑步到事发地划定灾害危险区,设立警示标志,负责崩塌地段险情监测)
应急抢险组组长:指挥部,指挥部,应急抢险组呼叫。
副指挥长:收到,请讲。
应急抢险组组长:在顺山组公路有一处路段因雨水冲刷垮塌,影响受灾群众安全撤离,另有一危旧茅草房因昨夜大雨垮塌,怀疑有群众被埋,急需重型机械支援。
副指挥长:继续查清现场情况,做好抢险队员安全保护,组织群众安全撤离。
应急抢险组组长:是。
副指挥长:后勤物资保障组。
后勤物资保障组长:到。
副指挥长:顺山组灾区道路堵塞,有房屋垮塌,立即组织挖掘机进场作业,参与抢险救援工作。
后勤物资保障组长:是。
场景四
挖掘机进场作业,紧张抢修通往灾区道路,清理垮塌房屋,配合搜救受灾群众。
场景五
医疗救护组,随应急抢险组一同行动,参与对受灾群众转移救护,民兵应急分队队员4人抬一名受伤群众,两名医务人员一人手提输液瓶、一人拿氧气袋护送至救护车。
场景六
灾民安置组(在移民安置区划定安置点,搭建帐篷,负责受灾群众安置工作,引导转移群众进入安置点)。
场景七
宣传报道组在安置地域张贴宣传标语,进行宣传鼓动,(“预防地质灾害,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实行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地质灾害防治方针。”、“群测群防,防治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灾害,建设美好家园。”、“房前屋后,高陡边坡是地质灾害的高发、易发区。”、“边坡隐患险于明火,防治避让胜于救灾。”、“地质灾害防治以避让为先。”、“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能力”等标语)。
场景八
应急抢险组跑步到事发地展开救援后,组织受灾群众向安置区安全转移,转移工作正紧张有序地进行。
群众背着行李、牵着牛、马等牲畜,在救援人员的引导下陆续进入安置区。
(一些年长行动不便及年幼的群众在民兵、医疗救护人员的背、扶下撤离危险地带,转移出来的群众在救援人员的组织下,成两路向安置区转移。)
场景九
灾民安置组引导群众进入安置点,妥善安置。
灾民安置组组长:指挥部,受灾群众已全部进入安置点,并得到妥善安置,现救灾生活物资已运达灾区,是否发放,请指示。
副指挥长:立即登记受灾人员,清点救灾物资,做好发放准备。
灾民安置组组长:是。
副指挥长:指挥长同志,救灾生活物资已运达灾民安置点,是否立即向灾民发放。
指挥长:立即发放。
副指挥长:是,灾民安置组。
灾民安置组组长:到。
副指挥长:立即发放救灾物资。
灾民安置组组长:是。
灾民安置组按照指挥部指令,现场组织发放食品、水等物资,时间10分钟。
应急抢险组:指挥部,全线撤离完毕,已设好警戒、切断电源水源。
副指挥长:继续开展搜救,防止人员遗漏。
应急抢险组:是。
警卫警戒组:指挥部,通往危险区的公路、道路已封锁,警戒工作有序进行。”
副指挥长:“继续加强危险区治安巡逻,防范不法分子进入危险区,借机盗窃群众财物,破坏生产生活设施。
警卫警戒组:是。
医疗救护组:指挥部,撤离过程中有一人因摔跤受轻伤,已得到紧急处理,临时医疗点已建立,工作正常开展。
副指挥长:继续开展伤员救治,做好灾区卫生防疫工作。
医疗救护组:是。
灾民安置组:指挥部,所有转移出危险区域的灾民已全部安置完毕。
副指挥长:明白,继续配合做好安置灾民的思想稳定工作。
灾民安置组:是。
灾情监测组:指挥部,据监测组监测,崩塌变化已趋稳定,建议召开指挥部会议,研究解除封锁警戒。
副指挥长:继续加强监测。
灾情监测组:是。
副指挥长:指挥长同志,目前,被围困群众已全部转移到安全地带,撤离过程中有一人因摔跤受轻伤,已得到紧急处理,无其他人员伤亡,全部转移受灾群众已得到妥善安置。建议湾子村委继续做好受灾群众的思想稳定工作,镇政府相关部门协助组织开展自救互救,尽早恢复灾区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指挥长:同意,后续工作交由湾子村委负责,镇政府相关部门协助,一定要将受灾群众妥善安置好,尽早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副指挥长:是。
(三)恢复重建阶段
副指挥长:各组注意,应急抢险救援工作已基本告一段落,经指挥部研究决定,后续工作交由湾子村委负责,镇政府相关部门协助,继续做好受灾群众的思想稳定工作,组织开展生产自救互救,尽早恢复灾区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各组除险情监测组和治安警戒组留部分人员继续加强危岩地段险情监测和危险区治安警戒外,其余人员准备组织撤回。
各组组长(依次)答:明白。
场景十
各组在作业点收拢人员,集合整队,待指挥部下达指令后,将参演人员带到主席台前集合。时间5分钟。
副指挥长:各组注意,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演练结束,迅速将各组人员带到主席台前集合。
各组答:是。
(各组将所属人员带到指定位置集合整队。时间约3分钟。)
副指挥长:立正,指挥长同志,长石镇2013年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演练实施完毕,请指示,。
指挥长:稍息。
副指挥长:是,稍息。
(各组参演人员在主席台前稍息,保持好队形,待领导讲话结束后分别组织参演人员返回。)
Ⅹ 始兴县年山洪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活动实施方案
始兴县国土资源局 始兴县水务局 罗坝镇人民政府
(2013年3月18日)
为认真贯彻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国家防总关于加强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的意见》,提高我县山洪地质灾害防治责任部门的快速反应能力、决策应对能力及广大受山洪地质灾害威胁群众防灾避灾能力,增强全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完善抢险救灾体系。特别是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教育要从孩子做起,提高在校师生对山洪地质灾害的应急能力,进一步提高孩子的防灾减灾意识,确保学校师生在灾害来临时能从容应对,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为此,始兴县国土资源局、始兴县水务局、罗坝镇人民政府决定联合举办一次山洪地质灾害应急疏散演练。为确保该演练活动圆满成功,特制定本方案。
一、演练目的和意义
本次山洪地质灾害避险应急演练,在于加强山洪地质灾害防治的宣传和教育,增强学校师生的防灾减灾意识,提高学校师生防灾抗灾自救能力,熟悉逃生路线,达到在发生灾害时,有序、迅速的引导学生安全疏散,确保全校师生的生命安全。通过安全紧急疏散演习,让学生学到安全防护知识,达到遇事不慌、积极应对、自我保护的目的和提高抗击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二、演练的任务
1.模拟情景
受连续强降雨的影响,罗坝河河水暴涨,且多处山体发生大面积崩塌,大量的砂石在山洪冲击下已形成强大的泥石流,预计1小时后泥石流前锋到达罗坝中学,正在学校上课的300多名师生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情况非常紧急。
2.模拟灾情等级
中型地质灾害。
3.演练内容
立即启动山洪地质灾害应急预案4级响应,迅速组织全校师生在最短时间快速有序安全撤离,相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
三、演练时间
2013年3月22日15:00。
四、演练地点
始兴县罗坝中学,疏散管理、疏散的集中地点和路线由罗坝中学负责拟定。
五、演练的组织安排
(一)主办和承办单位
始兴县国土资源局、始兴县水务局、罗坝镇人民政府、罗坝中学。
(二)成立演练指挥领导小组
总指挥长:谭聪礼 县国土资源局局长
现场指挥长:范立生 县水务局副局长,主持工作
副指挥长:李祥军 罗坝镇人民政府副镇长,卢海燕 始兴县国土资源局纪检组长,钟细油 县水务局副局长,张宗荣 罗坝中学校长。
成员:县国土资源局、县水务局、罗坝镇政府、罗坝中学相关人员。
指挥领导小组下设综合联络组、应急撤离疏散组、灾害监测组、应急救护组、后勤保障组5个工作组。
(三)邀请观摩的有关部门及领导
(1)县政府周顺明副县长。
(2)罗坝镇党委书记、镇长和有关领导,县国土资源局各国土资源所所长,县水务局有关人员。
(四)工作小组组成与工作职责
(1)综合协调组:由县国土资源局卢海燕、华建明,县水务局钟细油、万志文和罗坝镇李祥军组成工作组。华建明、万志文负责演练的统筹和总体布局工作,卢海燕负责演练当天的现场主持工作,李祥军负责现场处理、音响设备、会场布置、协调、督促和指挥演练活动的相关事宜。
(2)应急撤离疏散组:由罗坝中学安排人员,具体负责组织全校师生快速有序撤离到指定地点。
(3)灾害监测组:由县国土资源局陈展辉担任组长,抽调5名协管员为组员(李步城、刘旺龙、王县路、李嘉彬、朱芳),具体负责灾害动态监测。
(4)应急救护组:由县国土资源局聂小英担任组长,组员由罗坝政府安排3名医护人员,国土资源局派2名协管员(张俊、熊通);负责提供现场医疗卫生安全保障。
(5)后勤保障组:由县国土资源局范雪军担任组长,抽调8 名协管员为组员(杜义铭、卢德利、莫远明、邓贵荣、陈玉嫦、吴怡芬、谢智、朱德华)。负责发放应急安置的撤离学生所需的基本生活保障物品。
(6)交通安全保障组:
由罗坝派出所派人担任组长。抽调5名警员负责演练现场维护和学生撤离疏散交通安全的保障。
七、演练膳食安排
3月22日上午,演练工作人员午餐安排在镇政府食堂,具体由罗坝镇政府李祥军安排,晚餐视情况再定。
八、演练流程
指挥长宣布演练开始→三防办、矿管股接到罗坝镇国土资源所的灾情汇报,经实地核实后向指挥长汇报,并建议启动山洪地质灾害应急4级响应→指挥长接到灾情报告后,指示立即启动地质灾害应急预案4级响应→各工作小组前来向指挥长报道→指挥长下达任务→启动撤离信号→开始组织撤离→组织撤离小组向指挥长报告撤离情况→指挥长指示妥善安排撤离师生的善后工作→灾害监测小组汇报最新灾情→指挥长指示做好撤离后的灾情监测和评估工作→广播→指挥长宣布演练圆满结束→领导点评,具体如下:
(1)指挥长:“现在我宣布始兴县国土资源局、始兴县水务局、始兴县罗坝镇人民政府、始兴县联山洪合地质灾害应急疏散演练现在开始”。
(2)主持人:“罗坝镇国土资源所在地质灾害巡查中发现,由于连日来的持续强降雨,罗坝河上游河水暴涨,且多处山体发生大面积崩塌,大量的沙石在山洪冲击下已形成强大的山洪泥石流,预计1小时后山洪泥石流前锋到达罗坝中学,正在学校上课的300多名师生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情况非常紧急,立即将情况报告了县国土资源局负责地质灾害防治管理的矿管股和县三防办”。
(3)“三防”、矿管股(由万志文向指挥长报告):“报告指挥长,接罗坝镇国土资源所报告,由于连日来出现持续强降雨,罗坝河上游河水暴涨,且多处山体发生大面积崩塌,大量的沙石在山洪冲击下已形成强大的山洪泥石流,预计1小时后山洪泥石流前锋到达罗坝中学,正在学校上课的300多名师生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情况非常紧急。建议立即启动山洪地质灾害应急预案4级响应。”
(4)现场指挥长:“同意立即启动山洪地质灾害应急预案4级响应,请各应急工作组马上开展工作,尽快将全校师生撤离到安全地点。”
(5)灾害监测小组(列队跑步来到指挥长面前,组长报告):“报告指挥长,灾害监测小组前来报到,请指示”。
(6)指挥长:“请密切监测泥石流的动向,随时报告险情”。
(7)灾害监测小组(组长):“是”(马上带队跑步撤离)。
(8)应急救护小组(列队跑步来到指挥长面前,组长报告):“报告指挥长,应急救护小组前来报到,请指示”。
(9)指挥长:“请立即开展应急救护工作,最大限度确保所有受伤人员得到救护。“
(10)应急救护小组:“是”(马上带队跑步撤离)。
(11)后勤保障小组(列队跑步来到指挥长面前,组长报告):“报告指挥长,后勤保障小组前来报到,请指示”。
(12)指挥长:“请做好应急救援后勤物资的保障,妥善安排撤离人员的生活。”
(13)后勤保障小组:“是”(马上带队跑步撤离)。
(14)应急撤离疏散小组(列队跑步来到指挥长面前,组长报告):“报告指挥长,应急撤离疏散小组前来报到,请指示”。
(15)指挥长:“请立即组织全校师生撤离到安全地带,确保在撤离过程中的安全,避免踩踏事故的发生”。
(16)应急撤离疏散小组:“是”(立即带队去组织撤离)。
(17)主持人:“全校师生请注意,全校师生请注意,地质灾害紧急撤离通知,地质灾害紧急撤离通知,请全校师生立即停止所有教学活动,所有学生在任课老师的带领下,快速有序的撤离到安全地带,在撤离过程中请老师和同学们不要慌乱,发扬互帮互助的精神,避免踩踏事件的发生。”(发出撤离警报:吹哨)
(18)开始撤离。
(19)撤离完毕,应急撤离疏散小组前来报告:“报告指挥长,全校师生共300人,已全部撤离到安全地带,无一人受伤,请指示。”
(20)指挥长:“请妥善安排全校师生的生活,并继续监测滑坡体的动向。”
(21)灾害监测小组(组长):“报告指挥长,经现场监测,山体滑坡体目前暂时处于稳定状态,可解除警报,我们将继续做好监测工作。”
(22)指挥长:“同意解除警报,请尽快做好灾害评估,为下一步的治理工作做好准备。
(23)主持人宣布:“演习圆满结束,下面请县政府周顺明副县长对本次演习作点评,大家掌声欢迎。”
2013年地质灾害应急演练选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