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汉济渭工程地质概况
Ⅰ 引汉济渭工程通过秦岭最大问题是冻土还是地质问题
地质问题。因为秦岭几乎不存在冻土,也没多少土。而它处在青藏高原边缘,在地震带上,很容易发生地质灾害。而且还得处理好岩石脱落等问题,所以最大的问题是地址问题。
Ⅱ 引汉济渭工程对渭河平原地区社会经济,环境发展有什么积极影响呢
以下均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谢谢…… 加粗字体是关键,请仔细看……
1.引汉济渭工程的实施,必将促进渭河流域乃至全省水资源优化配置格局的形成。引汉济渭工程是一项规模宏大的调水工程,其实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水资源配置工程。关中城市沿渭河呈带状分布,具有构建贯通东西、连接南北的城乡供水网络的条件。引汉济渭工程的实施,将首先贯通西起宝鸡,东至渭南沿秦岭城市供水大通道,并加快城市供水网络的形成,使广大区域城乡供水网连成一片,近1000万人喝上汉江清水。沿渭河供水问题的解决,创造了水资源优化配置、高水高用、统一调度的条件,届时洛河、泾河、千河河水将北调,解决关中北部缺水问题。同时渭河水量的增加,也必将直接增加渭河进入黄河中下游的水量,在国家实行总量控制的前提下,我们可以通过“以下补上”的水资源配置方略,争取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在黄河中上游的用水权。可以说,引汉济渭工程的实施必将在弥补流域和区域水资源条件不平衡,促进流域和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做出重大贡献。优化配置格局的形成,将极大的提高水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极大改善水环境。
2.引汉济渭工程的实施,将极大的缓解渭河流域特别是关中地区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大大提高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我省渭河流域水资源总量不足70亿m3,目前已利用到50亿m3以上,开发利用的程度超过了70%,今后可利用水资源量已经十分有限。引汉济渭工程实施后,关中地区总供水能力将达到75亿m3,可基本解决西安、宝鸡、咸阳、渭南、杨凌五市区及26个县、市工业和城镇用水问题,并逐步改变城市工业挤占农业、生态水和超采地下水的局面。在人口不断增长情况下,渭河流域的关中地区人均占有水资源量将由370m3左右提高到450m3左右,人均用水量将由200m3左右提高到300m3左右,新增城市工业生产可用水量近14亿m3,可支撑国内生产总值4000-7000亿元,支撑400-500万人的城市规模,从而为关中的率先发展,实现城镇化、工业化和小康社会目标起到促进作用。
3.引汉济渭工程的实施,将极大提高渭河纳污和冲沙能力,河流的水环境将有大的改善。河道稀释水量少,水体纳污能力低,是渭河污染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据渭河纳污能力核定成果,渭河干流年均COD纳污能力为7.5万吨,而现在实际年均入河COD已超过13万吨。据测算,引汉济渭工程实施后,增加的渭河干流水量主要由四部分构成:一是引汉济渭工程退水,直接输入渭河的水量年均1.45亿m3;二是通过调整渭河部分支流水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减少从这些支流取水,年可增渭河干流水量2.5亿m3;三是引汉济渭工程水量进入关中地区以后,可以进一步减少地下水的开采,使渭河两岸的侧向补给增加,年可增加渭河回归水量1.73亿m3;四是引汉济渭调水用于工业、城镇和生活的13.85亿m3水量在消耗部分后,还有一部分将进入城市和工厂的污水处理系统,经处理后有接近5亿m3水,又会排放进入渭河水系。以上四个方面共可增加渭河入黄水量近10亿m3,对提高渭河纳污能力,改善水环境将起到重要作用。同时,河道流量的增加,还必将提高冲沙能力,也使我们有条件利用富余水量,借鉴黄河小浪底调水调沙的成功经验,通过水量调度措施塑造人造洪峰,逐步解决渭河河道泥沙淤积问题。
4.引汉济渭工程的实施,将有效遏制地下水超采,减轻环境地质灾害。地下水是关中地区工农业生产和城乡生活用水的重要水源。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地表水资源量持续减少和其他原因,地下水开采量逐年增加,年均达到28.28亿m3,最多31.89亿m3。据统计,1986-2005年已累计超采地下水69.60亿m3,年均超采量达4.59亿m3,个别年份超过5亿m3。由于地下水超采,在以沿渭城市为中心,已形成595km2的下降漏斗,在西安等城市形成地裂缝、地面沉降等环境地质灾害,并使地下水潜水水质普遍受到污染,危及近200万人的饮水安全。引汉济渭工程实施后,关中地区地下水开采实行总量控制,总计将压采地下水4.59亿m3,其中供水范围内渭河沿线城市群压采地下水2.73亿m3,并关停一部分水源井,可以有效的遏制由于地下水过量开采引发的一系列环境地质和潜水污染问题。
5.引汉济渭工程的实施将部分满足城镇人工生态需水要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在喝上干净水的同时,要求改善人居环境的愿望越来越强烈。近年来,渭河沿岸的宝鸡、咸阳等城市先后结合河道治理建设了一些城市水面景观,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好评,西安也规划恢复“八水绕长安”的历史面貌。引汉济渭工程的实施,将为这些宏伟蓝图的实现提供可能。按照引汉济渭水量配置方案,到2020年本工程将直接或通过水量置换增加城镇生态用水2亿多m3,如果再考虑城市中水利用,城镇人工生态需水可基本得到满足。同时,随着渭河水量的增加,渭河流域湿地减少的趋势也将得到一定的遏制,对湿地保护起到一定的作用。
三、实施引汉济渭和改善渭河水环境需要强有力的支撑条件
实施引汉济渭调水工程和改善渭河水环境,是一项服务当前和惠及后代的重大举措,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改善生态环境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需要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各部门紧密配合,各市县共同行动,努力创造良好的支撑条件。
首先是来一个思想观念的大转变,把渭河水环境建设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关于生态环境建设的认识问题,我国有关部门和世界银行、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举行了生态保护与建设补偿机制研究,与会的有关学者提供了一组数据,是说我国长江流域生态要素作为资源利用的直接经济价值为0.197万亿元,而其作为生态环境的价值则为2.1万亿元,两者之比为1:11。这一数据足以说明生态环境的巨大效益。同时,我们从生态环境恶化的现实中,也深切地感受到了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所以,在今后的水资源开发利用与节约保护中,必须转变观念,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水环境的保护与建设摆到与经济、社会发展同等重要的地位。当务之急是进一步落实以调水节水、优化配置、水污染防治和提高用水效益为重点的各项政策措施,也呼吁各位专家学者能紧紧围绕渭河水环境保护,进一步开展这方面的课题研究,希望能从水环境服务功能评估方法、水环境保护的公共财政支持、水环境税费政策制定、水环境保护的市场化和产业化政策建立、水环境补偿机制和各部门共同推进水环境保护与建设的体制研究等方面,为加强渭河水环境保护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支持。
其次是要制定完善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抓好实施。引汉济渭工程的实施,必将使全省特别是关中地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尽管这项工程的实施需要一个过程,但从现在起就需要从规划入手,统一考虑整个流域内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规划的制定要努力体现思路创新,打破以往单纯按工程布局配置水资源的模式,按照流域、区域优化水资源配置的要求,结合重大产业布局,实现关中、陕北、陕南三大区域水资源统一调度和优化配置。关中地区要充分发挥已有工程的作用,构建以引汉济渭工程为骨干、已有重点水源工程为依托,形成贯通关中东西、连接渭河南北的城乡供水配置网络;陕北地区在合理利用当地水资源的同时,通过增加渭河入黄水量置换的黄河用水指标,积极实施黄河引水,构建城乡供水网络;陕南地区要在因地制宜,加快供水工程建设,满足当地用水需求的同时,加大生态治理力度,确保引水水源安全。要从规划的角度,统筹当地水与调入水,统筹地表水与地下水,优先保证生活用水,合理安排生产用水,最大限度的满足生态用水。要按照《水法》的要求,充分发挥规划对水资源优化配置的调节和刚性约束作用,规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通过有力的规划管理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逐步改善渭河水环境。
三是要建立有利于发挥引汉济渭工程生态环境效益的水价形成和运行机制。引汉济渭工程是一项优化全省水资源配置的基础性工程,同时也是一项准公益的建设项目,其收益和影响范围很大,涉及全省大多数市级行政区,工程开发目标兼顾社会、经济、生态等各个方面,而且其效益更多、更长远地反映在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上。因此不仅在工程的建设上要以国家财政投入为主,而且在水价的制定上,要充分考虑引汉济渭准公益型的经济属性,制定相应的水价补偿机制,合理确定其供水价格。同时在水价的制定上要统筹当地水与调入水,核心是水价格的统一管理。要通过调入水价与当地水价、地表水价与地下水价,公共供水水价和自备供水水价的统一管理,促进不同水源之间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避免由于调入水与当地水价格上的不统一,造成调水工程、调入水源的双重浪费和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要达到这一目的,实施两部制水价是一个重要手段。实行两部制水价对发挥引汉济渭调水的好处在于:一是规划建设阶段可以通过两部制水价实事求是地确定各地真正的水量需求,科学确定调水规模;二是在工程建成投入运营以后,可以通过两部制水价实现平稳过渡,缩小调入水价与当地水价的差距,促使受水区多用调入水,从而置换渭河超采的地下水、挤占的农业和生态水,达到改善受水区生态环境的目的。
四是要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渭河的一系列水环境问题,主要是资源性和水质性缺水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实行严格的规划管理、取用水管理、工程布局管理、节水管理和环境管理。因此需要通过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的手段,划定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将其开发总量限制在合理的范围。今后要按照这一思路,根据各单位、各行业的用水指标和定额,把合理确定的水资源允许开发量分配到各行政区域和各用水户。同时制定和执行用水计划,根据实际情况对用水进行动态调度管理。同时实行水权分配制度,允许水权流通转让,通过市场手段,推动水资源配置向高效率和高效益领域倾斜。要把流域内污染治理作为确保引汉济渭调水能够充分发挥改善渭河流域水环境的前提,明确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引汉济渭工程的实施,虽然增大了渭河的水量,提高了渭河水体的纳污能力,但按照目前排入渭河的COD量,渭河在纳污上仍然是“超载”的。同时随着流域内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如果不有效的加强污染治理,限制入河排污总量,调入水量所增加的纳污能力将很快的被新增的排污量所抵消,渭河水变清,水环境改善的目标将难以实现。这也体现了“先治污,后通水”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原则。要大力推进渭河流域内节水型社会建设,坚决遏制用水浪费,明确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农业领域继续抓好灌区节水改造,大力推广喷灌、滴灌和管道输水等先进实用的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现代旱作农业。工业领域要重点抓好钢铁、火力发电、纺织、化工等高耗水行业节水;城市生活领域要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加强供水和公共用水管理。促进再生水、矿井水、雨水等非常规水源利用,最大限度的为水环境的改善提供水资源保障。
Ⅲ 关于引汉济渭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什么
考点: 地理常识来 专题:自 分析: 引汉济渭工程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穿越秦岭屏障,主要由黄金峡水利枢纽、秦岭输水隧洞和三河口水利枢纽等三大部分组成. 引汉济渭工程只能缓解渭河平原水资源紧张状况,可能使渭河平原地下水水位上升,从而引起土壤盐碱化,武功段在渭河的上游河段,引汉济渭工程对武功段的径流没有影响,选项ABC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引汉济渭工程的影响,理解解答即可.
Ⅳ 引汉济渭必然失败的原因
引汉来济渭即引汉济渭工程是陕自西省的南水北调工程,该工程并没有失败,且工程建设按计划进行。
截至2017年11月底,工程建设按计划进行,秦岭输水隧洞完成开挖支护主洞80.86千米,完成总目标98.3千米的82.26%。
引汉济渭秦岭隧洞工程预计2020年全线贯通,工程建成后,将大大缓解西安和关中地区用水紧张问题。该工程总调水规模15亿立方米,相当于100多个西湖的水量,受益人口1400多万人,还将使500万亩失灌耕地有水可灌。
(4)引汉济渭工程地质概况扩展阅读:
引汉济渭工程是将汉江水引入关中以补充西安、咸阳、渭南等大中城市用水,缓解渭河沿线城市建设与工业发展面临的缺水问题。工程同时向黄河流域补充水资源,为陕北从黄河干流取水提供用水指标,并促进陕南经济结构调整转型,是国家南水北调的重要补充。
引汉济渭工程工程是国务院批复的《渭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中的水资源配置骨干项目和《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中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是全国172项重点水利工程。
Ⅳ 引汉济渭工程经过的地形区有哪些
引汉济渭工程地跨来黄自河、长江两大流域,横穿秦岭屏障。项目分为调水工程、输配水工程。调水工程由蓄水水库及秦岭隧洞,即陕西汉中境内汉江上的黄金峡水库、汉江支流子午河三河口水库,秦岭隧洞其总长98.3公里。输配水工程由南干线、过渭干线、渭北东干线和西干线组成。
Ⅵ 引汉济渭工程的工程建设
2014年月24日,国家发改委批复陕西引汉济渭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标志着陕西人民翘首企盼的引汉济渭调水工程,进入到主体工程建设的新阶段。
2014年10月14日,水利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开会强调,2014年底前争取开工引汉济渭等9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
当前,引汉济渭工程项目建议书、工程环境影响书、工程建设用地预审、可研报告审批等所需的15个前置性文件,已全部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批复。 三河口水库
三河口水利枢纽工程是整个调水工程的调蓄工程。坝址位于佛坪县与宁陕县交界的子午河峡谷段,在椒溪河、蒲河、汶水河交汇口下游2公里处,坝址控制流域面积2186平方公里,坝址断面多年平均径流量8.7亿立方米。拦河坝为碾压混凝土拱坝,坝高145米,正常蓄水位643米,总库容7.1亿立方米,调节库容6.6亿立方米。坝后泵站总装机功率2.7万千瓦,设计扬程97.7米。电站总装机容量4.5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1亿度 。
黄金峡水库
黄金峡水利枢纽位于汉江干流黄金峡锅滩下游2公里处。拦河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高68米,正常蓄水位450米,总库容2.29亿立方米。2014年做好准备工作,争取年内开工 。
秦岭输水隧洞
秦岭输水隧洞全长98.30公里,设计流量70立方米/秒,纵坡1/2500。穿越秦岭主脊段39.08公里采用TBM法施工,其它洞段采用钻爆法施工。沿线布设施工支洞14条 。
关中输配水工程
引汉济渭输配水工程初步拟定总体布局方案为:以渭河为界,将各受水点划分为渭河南、渭河北两大供水片区。共布设4条输水线路,线路总长度400.89公里 。 活动板房着火事故极易发生,事故发生后,周至县人民医院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为伤者开辟绿色通道,所有相关科室的医务人员第一时间到岗赶赴现场,并请西安的专家来联合会诊。现场已经成立善后工作小组,善后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Ⅶ 引汉济渭工程的工程概况
引汉济渭工程(Han Ji-Wei works cited;Directs the Chinese Jinan Wei project )。
根据陕西省新近编制的《渭河流域综合治理五年规划(2008年-2012年)》,“引汉济渭”调水工程建成后,可满足关中地区渭河沿线西安市等4个设区市、13个县城、8个工业园区2020年的城市生活、工业和生态环境用水需求,还可以归还渭河河道被挤占的生态用水量,使渭河河道低限生态用水量达到51.1亿立方米,极大地改善渭河河道生态环境。
‘引汉济渭”工程规划静态总投资120亿元。工程项目建议书已于2008年4月上报水利部,力争2008年完成项目建议书审查,2009年正式开工建设。2012年建成三河口水库以下工程,年调水量5亿立方米;2015年工程全部竣工,年调水量15亿立方米。
黄金峡水利枢纽是引汉济渭工程的两个水源之一,也是汉江上游梯级开发规划的第一级。坝址位于汉江干流黄金峡锅滩下游2公里处,控制流域面积1.71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76.17亿立方米。拦河坝为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68米,总库容2.29亿立方米。坝后泵站总装机功率12.95万千瓦,设计扬程117米。电站装机容量13.5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3.63亿度。
秦岭输水隧洞全长98.30公里,设计流量70立方米每秒,纵坡1/2500,分黄三段和越岭段。黄三段进口位于黄金峡水利枢纽坝后左岸,出口位于三河口水利枢纽坝后约300米处控制闸,全长16.52公里,断面为6.76米×6.76米的马蹄型。越岭段进水口位于三河口水利枢纽坝后右岸控制闸,出口位于渭河一级支流黑河右侧支沟黄池沟内,全长81.779公里,分段采用内径为6.76米×6.76米的马蹄型断面和6.92米/7.52米的圆型断面,其中进口段26.14公里及出口段16.55公里采用钻爆法施工,断面为马蹄型,穿越秦岭主脊段39.08公里采用TBM法施工,断面为圆型。
三河口水利枢纽为引汉济渭工程的两个水源之一,是整个调水工程的调蓄中枢。坝址位于佛坪县与宁陕县交界的子午河峡谷段,在椒溪河、蒲河、汶水河交汇口下游2公里处,坝址断面多年平均径流量8.70亿立方米。拦河坝为碾压混凝土拱坝,最大坝高145米,总库容7.1亿立方米。坝后泵站总装机功率2.7万千瓦,设计扬程97.7米。电站总装机容量4.5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1.02亿度。 引汉济渭工程是由汉江向渭河关中地区调水的省内南水北调骨干工程,是缓解关中渭河沿线城市和工业缺水问题的根本性措施。该工程是经国务院批复的《渭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中的水资源配置骨干项目,也是国务院批准颁布的《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工程主要由黄金峡水库枢纽、黄金峡水源泵站、黄金峡至三河口输水工程、三河口水库和秦岭隧洞等五部分组成。黄金峡水利枢纽水库坝址位于汉江干流黄金峡锅滩下游2km处,主要任务是拦蓄汉江河水,雍高水位,兼顾发电。拦河坝为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64.3m,总库容2.36亿m3,调节库容0.92亿m3,为日调节水库,正常蓄水位450m,死水位440m,河床式电站装机容量120MW,多年平均发电量2.98亿kw·h。
黄金峡泵站位于黄金峡水库库区左岸良心河内,距良心河入汉江河口约900m,工程任务是将黄金峡水库的水扬高送至黄三隧洞,多年平均抽水量9.76亿m3。泵站设计抽水流量75m3/s,总扬程113.5m,安装15台水泵电动机组,单机设计流量6.25m3/s,配套电机功率11MW,泵站总装机功率约165MW,年用电量3.67亿kw·h。
黄三隧洞进口位于良心河左岸李家湾(黄金峡泵站出水闸),出口位于三河口水利枢纽坝后约300m处汇流池,工程任务是将黄金峡泵站抽取的汉江水送入三河口水利枢纽坝后汇流池。隧洞为明流洞,全长15.79km,设计流量75m3/s,多年平均输水量9.76亿m3,纵坡1/3000,横断面为马蹄形,断面尺寸7.18×7.18m。
三河口水利枢纽坝址位于佛坪县大河坝乡三河口村下游2km处,主要任务是调蓄本流域子午河来水及通过泵站抽调入库的汉江干流水量。拦河坝初选坝型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138.3m,总库容6.81亿m3,调节库容5.5亿m3,正常蓄水位643m,坝后泵站设计抽水流量50m3/s,多年平均抽水量0.9亿m3,设计总扬程95.1m,总装机功率约60.6MW,年用电量0.3亿kw·h。坝后电站装机容量45MW,多年平均发电量1.08亿kw·h。
秦岭隧洞进水口位于三河口水库坝后汇流池,出口位于渭河一级支流黑河金盆水库右侧支沟黄池沟内,工程任务是将汉江流域调出水量自流送入渭河流域关中地区,隧洞为明流洞,全长81.58km,设计流量70m3/s,多年平均输水量15.05亿m3,纵坡1/3000,钻爆法施工横断面为马蹄形,断面尺寸7.0×7.0m,TBM法施工断面为圆型,断面直径7.16m/8.03m。
引汉济渭工程拟按“一次立项,分期配水”方案建设实施,2020年、2025年调水量分别达到5亿m3、10亿m3,2030年调水量达到最终调水规模15亿m3。工程建成后,可基本满足西安、宝鸡、咸阳、渭南、杨凌等5个大中城市,长安、户县、临潼、周至、兴平、武功、泾阳、三原、高陵、阎良、华县等11个县级城市,以及高陵泾河工业园区、泾阳产业密集区、扶风绛帐食品工业园区及眉县常兴纺织工业园区等4个工业园区的用水需要,同时可增加渭河生态水量,改善渭河流域生态环境。工程总工期11年,估算静态总投资146.6亿元,总投资154.03亿元(项建评估投资)。
该工程项目建议书2009年7月通过水利部审查,2009年12月通过国家发改委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组织的专家评估,2010年3月中咨公司评估报告正式报送国家发改委。计划2010年编制完成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及部分单项工程初步设计,2010年底开工建设。“十二五”期间拟建成三河口水利枢纽和秦岭隧洞,实现2020年调水5亿立方米的供水任务。
Ⅷ “引汉济渭”工程经过的主要地形区有哪些
“引汉济渭”工程经过的主要地形区有:汉江谷地、秦岭、渭河谷地(平原)。
Ⅸ 引汉济渭工程的介绍
引汉济渭工程又称陕西南水北调工程项目,是指2014年底批复进入筹建的,版用以满足西安、咸阳权、宝鸡西安、咸阳、渭南、杨凌4重点城市及沿渭河两岸的11个县城和6个工业园的调输配水工程。该项目是解决陕西关中、陕北缺水的战略性水资源配置工程。引汉济渭工程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横穿秦岭屏障。项目分为调水工程、输配水工程。调水工程由蓄水水库及秦岭隧洞,即陕西汉中境内汉江上的黄金峡水库、汉江支流子午河三河口水库,秦岭隧洞其总长98.3公里。输配水工程由南干线、过渭干线、渭北东干线和西干线组成。工程建成惠及总计2348万人的生活及工业用水,同时将归还原被大量挤占的300~500万亩耕地的农用水。此外,可有效改变关中超采地下水、挤占生态水的状况,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防止城市环境地质灾害。工程总调水规模的15亿立方米,汉江支流子午河自流调水5亿立方米,汉江干流黄金峡水库提117米引水10亿立方米;工程设计最大输水流量70立方米每秒,水库总库容9.39亿立方米,泵站总装机功率15.65万千瓦,电站总装机容量18万千瓦,工程建设预计总工期99个月,静态总投资168亿元。
Ⅹ 分析引汉济渭的原因及不利因素,并简述该工程对受水区的意义
引汉济渭的原因:关中及陕北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紧张;这些地区内近些年经济容发展迅速,对水资源需求量越来越大,仅依靠当地水资源不能满足工农业生产及人们生活需求;超采地下水会造成一系列严重后果。
不利因素:引汉济渭过程要穿越秦岭,修建隧道,投资大;可能破坏秦岭生态环境,引发滑坡,泥石流,危害生物多样性;秦岭地质构造复杂,修建因素隧道工程难度很大;还有移民安置问题;
对受水区的意义:回家关中地区水资源不足问题,促进工农业生产复杂;有利于保护关中地区的生态环境;还可以向陕北地区供水,促进陕北地区能源工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