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浪底工程地质介绍
『壹』 小浪底工程位于黄河什么河段
A.龙羊峡水电站位于黄河的上游河段.故不符合题意.
B.青铜峡水电站位于黄河的内上游河容段.故不符合题意.
C.三门峡水利枢纽位于黄河的中游河段.故符合题意.
D.小浪底水利枢纽位于黄河的中游河段.故符合题意.
故选:C、D.
『贰』 小浪底工程主要由哪几个国家建设
主体工程是意大利英波吉罗公司、德国旭普林公司、法国杜美思公司。版
小浪底工程土建国际标由权大坝标、泄洪排沙系统标和引水发电系统标组成。大坝标由黄河承包商(责任方为意大利英波吉罗公司)施工,泄洪排沙系统由中德意联营体(责任方为德国旭普林公司)施工,引水发电系统标由小浪底联营体(责任方为法国杜美思公司)施工。
小浪底工程水轮机的国际招标,是一次进口重大设备同利用国外出口信贷相结合的招标,在国内水利水电建设史上是第一次。
(2)小浪底工程地质介绍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准备工程施工从1991年9月12日起至1994年4月18日水利部对前期准备工程进行验收为止,历时2年7个月,完成了所有水、电、路、通讯、营地、铁路转运站等准备工作,完成了施工区移民安置及库区移民安置试点工作;
完成了招标文件中承诺的右岸主坝防渗墙、导流洞施工支洞、上中导洞、进水口开挖、出水口开挖等主体工程项目应实现的形象。国际承包商进场时称赞,小浪底工程是他们所见到的最好进场条件。
『叁』 帮我介绍一下小浪底工程
小浪底水利枢纽是黄河干流三门峡以下唯一能够取得较大库容的控制性工程,既可较好地控制黄河洪水,又可利用其淤沙库容拦截泥沙,进行调水调沙运用,减缓下游河床的淤积抬高。1991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小浪底工程在“八五”期间动工兴建。
小浪底工程1991年9月开始前期工程建设,1994年9月主体工程开工,1997年10月截流,2000年元月首台机组并网发电,2001年底主体工程全面完工,历时11年,共完成土石方挖填9478万m3,混凝土348万m3,钢结构3万T,安置移民20万人,取得了工期提前,投资节约,质量优良的好成绩,被世界银行誉为该行与发展中国家合作项目的典范,在国际国内赢得了广泛赞誉。
小浪底工程被国际水利学界视为世界水利工程史上最具挑战性的项目之一,技术复杂,施工难度大,现场管理关系复杂,移民安置困难多。主体工程开工不久,即出现泄洪排沙系统标(二标)因塌方、设计变更、施工管理等原因造成进度严重滞后,截流有可能被推迟一年的严峻形势。截流以后,承包商又以地质变化、设计变更、赶工、后继法规影响等理由,向业主提出巨额索赔。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小浪底工程建设者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沉着应对,奋勇拼搏,创造性地应用合同条款,组织由国内几个工程局组成的联营体(OTFF)以劳务分包的方式,承担截流关键项目的施工,用13个月时间,抢回被延误的工期,实现了按期截流;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精心准备,艰苦谈判,通过协商处理了全部索赔,使工程投资控制在概算范围以内,取得了工程建设的重大胜利。
小浪底工程在国家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兴建,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国际合作和建设管理体制创新,引进、应用、创造了新的设计、施工技术,取得了巨大成就。技术上,较好地解决了垂直防渗与水平防渗相结合问题和进水口防淤堵问题;设计建造了世界上最大的孔板消能泄洪洞;设计建造了单薄山体下的地下洞室群;大量运用了新技术;实现了高强度机械化施工。管理上,成功地引进外资并进行国际竞争性招标;全面实践了“三制”建设管理模式;合同管理成效显著;移民安置做到了移得出、稳得住;工程建设计划全面完成,工期提前,投资节约;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枢纽投运以后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肆』 小浪底工程作用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是小浪底景区内最具特色的风景线之一。小浪底大版坝位于权洛阳孟津县小浪底镇,距离济源市30公里。小浪底大坝不仅是中国治黄史上的丰碑,而且是世界水利工程史上最具有挑战性的杰作,也是我国跨世纪第二大水利工程。总装机容量为180万千瓦(6台30万千瓦混流式发电机)地下发电厂房,高160米,长1667米的粘土斜心墙堆石坝,巍峨的进水塔,壮观的出水口,在不足一平方公里范围内拥有纵横交错的108条洞群等,使小浪底具备了防洪、防凌、发电、排沙等多项功能,是旅游者观赏黄河沧桑巨变的一大景观。一年一度的调水调沙活动,气势雄伟,媲美钱塘潮。水库蓄水后在大坝上游所形成的浩淼水面、曲折河巷与雄伟山势竞相生辉,构成了“北国山水好风光——黄河小浪底”。
『伍』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工程概况
小浪底水利枢纽位于三门峡水利枢纽下游130公里、河南省洛阳市以北40公里的黄河干流上,控制流域面积69.4万平方公里,占黄河流域面积的92.3%。坝址所在地南岸为孟津县小浪底村,北岸为济源市蓼坞村,是黄河中游最后一段峡谷的出口。
小浪底水利枢纽坝顶高程281m,正常高水位275m,库容126.5亿m3,淤沙库容75.5亿m3,调水调沙库容10.5亿立方米,长期有效库容51亿m3,千年一遇设计洪水蓄洪量38.2亿m3,万年一遇校核洪水蓄洪量40.5亿m3。死水位230m,汛期防洪限制水位254m,防凌限制水位266m。防洪最大泄量17000亿m3/s,正常死水位泄量略大于8000m3/s。小浪底水库正常蓄水位时淹没影响面积277.8km2,施工区占地23.33km2,共涉及河南、山西两省的济源、孟津、新安、渑池、陕县、平陆、夏县、垣曲8县(市)33个乡镇,动迁年移民20万人。 1991年9月,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前期工程开工。2009年4月,全部工程通过竣工验收,是国家“八五”重点建设项目。
工程全部竣工后,水库面积达272.3平方公里,控制流域面积69.42万平方公里;总装机容量为18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为51亿千瓦时;每年可增加40亿立方米的供水量。小浪底水库两岸分别为秦岭山系的崤山、韶山和邙山;中条山系、太行山系的王屋山。它的建成将有效地控制黄河洪水,可使黄河下游花园口的防洪标准由六十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基本解除黄河下游凌汛的威胁,减缓下游河道的淤积,小浪底水库还可以利用其长期有效库容调节非汛期径流,增加水量用于城市及工业供水、灌溉和发电。它处在承上启下控制下游水沙的关键部位,控制黄河输沙量的100%,可滞拦泥沙78亿吨,相当于20年下游河床不淤积抬高。
1994年9月主体工程开工,1997年10月28日实现大河截流,1999年底第一台机组发电,2001年12月31日全部竣工,总工期11年,坝址控制流域面积69.42万平方公里,占黄河流域面积的92.3%。水库总库容126.5亿立方米,长期有效库容51亿立方米。工程以防洪、减淤为主,兼顾供水、灌溉和发电,蓄清排浑,除害兴利,综合利用。
小浪底工程由拦河大坝、泄洪建筑物和引水发电系统组成。
小浪底工程拦河大坝采用斜心墙堆石坝,设计最大坝高154米,坝顶长度为1667米,坝顶宽度15米,坝底最大宽度864米。坝体启、填筑量5l.85万立方米、基础混凝土防渗墙厚l.2米、深80米。其填筑量和混凝土防渗墙均为国内之最。坝顶高程281米,水库正常蓄水位275米,库水面积272平方公里,总库容126.5亿立方米。水库呈东西带状,长约130公里,上段较窄,下段较宽,平均宽度2公里,属峡谷河道型水库。坝址处多年平均流量1327立方米/秒,输沙量16亿吨,该坝建成后可控制全河流域面积的92.3%。
由于地形、地质条件的限制和进水口防淤堵等运用要求、泄洪、排沙、引水发电建筑物均布置在左岸,形成进水口、洞室群、出水口消力塘集中布置的特点。在面积约1k㎡的单薄山体中集中布置了各类洞室100多条。9条泄洪排水洞、6条引水发电洞和1条灌溉洞的进水口组合成一字形排列的10座进水塔,其上游面在同一竖直面内,前缘总宽276.4m,最大高度113m。各洞进口错开布置,形成高水泄洪排污,低水泄洪排沙、中间引水发电的总体布局,可防止进水口淤堵、降低洞内流速、减轻流道磨蚀、提高闸门运用的可靠性。其中6条引水发电洞和3条排沙洞进口共组成3座发电进水塔,每座塔布置两条发电洞进口,其下部中间为一条排水洞进口,高差15—20m,可使粗沙经排沙洞下泄,减少对水轮机的磨蚀。9条泄洪排沙洞由3条导流隧洞改建的3条孔板洞、3条明流洞、3条排沙洞组成,与1条溢洪道在平面上平行布置,其出口处设总宽356米、总长210米、最大深度28米的2级消力塘,对以上10股水流集中消能,经泄水渠与下游黄河连接。进水塔和消力塘开挖形成的进出口高边坡最高达120米。为保证高边坡稳定,采用了减载、排水及1100多根预应力锚索支护、竖直抗滑桩加固的综合治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引水发电系统也布置在枢纽左岸。包括6条发电引水洞、地下厂房、主变室、闸门室和3条尾水隧洞。厂房内安装6台30万千瓦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180万千瓦,多年平均年发电量45.99亿千瓦.时/58.51亿千瓦.时(前10年/后10年)。
小浪底水利枢纽主体工程建设采用国际招标,以意大利英波吉罗公司为责任方的黄河承包商中大坝标,以德国旭普林公司为责任方的中德意联营体中进水口泄洪洞和溢洪道群标,以法国杜美兹公司为责任方的小浪底联营体中发电系统标。1994年7月16日合同签字仪式在北京举行。
开发目标以防洪(防凌)、减淤为主,兼顾供水、灌溉和发电,蓄清排浑,除害兴利,综合利用。小浪底水利枢纽战略地位重要,工程规模宏大,地质条件复杂,水沙条件特殊,运用要求严格,被中外水利专家称为世界上最复杂的水利工程之一。
『陆』 小浪底的来历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是黄河干流上的一座集减淤、防洪、防凌、供水灌溉、发电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水利工程,是治理开发黄河的关键性工程,现已以她雄伟壮观的坝体和风景秀美的库区风姿吸引着海内外宾朋的到来。小浪底是黄河南岸紧邻黄河的一个小山村,这个原不见经传的小山村由于枢纽工程的修建而家喻户晓。那么,小浪底之名做早是从何而来的呢?
小浪底作为村名,早在乾隆版的《孟津县志》上就有了记载,由此推断其得名时间甚为久远。当地村民关于小浪底名字的由来有多种不同的的说法,归纳起来不外乎两种:其一说是由早年在此居住的郎姓居民而得名,其二说是因黄河的变迁而得名。经过长时间的调查访问当地各方人士,搜集考证地方史志,认为前一种说法仅为民间的传说,无可靠史料证明,加之现今小浪底村民中无一郎姓居民,故而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后一种说法经过考证后认为是可靠的。
在现在的小浪底村民中仍然流传着一个“夜失丹阳”的传说。据说黄河原不流经小浪底,那时的小浪底和今天的黄河北岸的廖邬村(隶属济源市,位于小浪底下游1.5公里处)相连,叫作丹阳城。后来由于地壳变动,黄河由中条山改道太行山,一夜之间,滚滚而来的黄河水将丹阳城分为两半,其南岸只剩下一小片,就成了后来的小浪底。黄河改道后,从宁夏南流至潼关,折向东流,过了三门峡就在两山峡谷中激荡奔流,向下直到垣曲这一段,水急浪高,两岸山势雄伟称为“大山河”;过了垣曲,水势稍缓,但流经新安县,过八里胡同,也颇惊险,这一段称之为“小山河”。直到流过孟津县铁谢镇后,黄河进入下游,水流平缓,被称为“坡河”。小浪底位于鉄谢上游25公里处,是山河和坡河的过度地段。
自古以来,黄河船工,只有过了小浪底,才敢长长出一口气——大浪过了,小浪也到底啦。因为小浪底是黄河上最后一个两山对峙的峡谷,过此之后,两岸崖滩互现,河床较宽,水流平缓,过了平阔的马粪滩、王庄滩,鉄谢已经在望了。
由此可见,小浪底之名固然同黄河的变迁有关,但实出于黄河船工之口,具有黄河船标的性质,同时这个名字还蕴含着历代黄河船工的忧喜苦乐。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将过去的忧患一扫而去,这条伟大的母亲河正为她的子孙们提供着更多的财富和资源,而中华儿女治理黄河的丰功伟绩,也将由小浪底这个美丽的名字流传下来,青史永驻!
『柒』 小浪底资料
http://ke..com/view/72468.htm
小浪底
黄河小浪底水利风景区位于黄河中游最后一段峡谷的出口处,南距河南省洛阳市40公里,版北权距河南省济源市30公里。310国道、207国道、连霍高速和正在建设中的太澳高速从景区边缘通过,陇海铁路、焦枝铁路、洛阳机场近在咫尺,交通十分便利。景区又处在国家黄金旅游线路河南“三点一线”的中心部位,该景区地跨南北两岸,南岸为崤山的东北余支,西接汾、渭盆地,东临华北平原。北岸有太行山和王屋山,景区是以小浪底工程为依托,以山、水、林、草为特色的大型生态园林。南岸黄鹿山为该景区最高点,从这里可俯视大坝全景,又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小浪底风景区景色优美壮观。
『捌』 简述小浪底工程的三个组成部分
简述小浪底工程的三个组成部分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小浪底,在洛阳市以北黄河中游最后一段峡谷的出口处,南距洛阳市40公里。上距三门峡水利枢纽130公里,下距河南省郑州花园口128公里。是黄河干流三门峡以下唯一能取得较大库容的控制性工程。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是黄河干流上的一座集减淤、防洪、防凌、供水灌溉、发电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水利工程,是治理开发黄河的关键性工程,属国家“八五”重点项目。小浪底工程浩大,总工期十一年。
工程全部竣工后,水库面积达272.3平方公里,控制流域面积69.42万平方公里;总装机容量为156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为51亿千瓦时;防洪标准由目前的六十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每年可增加40亿立方米的供水量。小浪底水库两岸分别为秦岭山系的崤山、韶山和邙山;中条山系、太行山系的王屋山。它的建成将有效地控制黄河洪水,可使黄河下游花园口的防洪标准由六十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基本解除黄河下游凌汛的威胁,减缓下游河道的淤积,小浪底水库还可以利用其长期有效库容调节非汛期径流,增加水量用于城市及工业供水、灌溉和发电。它处在承上启下控制下游水沙的关键部位,控制黄河输沙量的100%。
1994年9月主体工程开工,1997年10月28日实现大河截流,1999年底第一台机组发电,2001年12月31日全部竣工,总工期11年,坝址控制流域面积69.42万平方公里,占黄河流域面积的92.3%。水库总库容126.5亿立方米,长期有效库容51亿立方米。工程以防洪、减淤为主,兼顾供水、灌溉和发电,蓄清排浑,除害兴利,综合利用。工程建成后,可使黄河下游防洪标准由60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基本解除黄河下游凌汛威胁,可滞拦泥沙78亿吨,相当于20年下游河床不淤积抬高,电站总装机18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51亿千瓦时。
小浪底工程坝址控制流域面积69.42万平方公里,占黄河流域面积的92.3%。水库总库容126.5亿立方米,调水调沙库容10.5亿立方米,死库容75.5亿立方米,有效库容51.0亿立方米。小浪底工程的开发目标是以防洪、防凌、减淤为主,兼顾供水、灌溉和发电等。
小浪底工程由拦河大坝、泄洪建筑物和引水发电系统组成。
小浪底工程拦河大坝采用斜心墙堆石坝,设计最大坝高154m,坝顶长度为1667m,坝顶宽度15m,坝底最大宽度864m。坝体启、填筑量5l.85万m3、基础混凝土防渗墙厚l.2m、深80m。其填筑量和混凝土防渗墙均为国内之最。坝顶高程281m,水库正常蓄水位275m,库水面积272km2,总库容126.5亿m3。总装机容量180万KW,年发电量51亿度。水库呈东西带状,长约130km,上段较窄,下段较宽,平均宽度2km,属峡谷河道型水库。坝址处多年平均流量1327立方米/s,输沙量16亿t,该坝建成后可控制全河流域面积的92.3%。
泄洪建筑物包括10座进水塔、3条导流洞改造而成的孔板泄洪洞、3条排沙洞、3条明流泄洪洞、1条溢洪道、1条灌溉洞和3个两级出水消力塘。由于受地形、地质条件的限制,所以均布置在左岸。其特点为水工建筑物布置集中,形成蜂窝状断面,地质条件复杂,混凝土浇筑量占工程总量的90%,施工中大规模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先进设备。
引水发电系统也布置在枢纽左岸。包括6条发电引水洞、地下厂房、主变室、闸门室和3条尾水隧洞。厂房内安装6台30万kW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180万kW,多年平均年发电量45.99亿kW.h/58.51亿kW.h(前10年/后10年)。
小浪底水利枢纽主体工程建设采用国际招标,以意大利英波吉罗公司为责任方的黄河承包商中大坝标,以德国旭普林公司为责任方的中德意联营体中进水口泄洪洞和溢洪道群标,以法国杜美兹公司为责任方的小浪底联营体中发电系统标。1994年7月16日合同签字仪式在北京举行。
开发目标以防洪(防凌)、减淤为主,兼顾供水、灌溉和发电,蓄清排浑,除害兴利,综合利用。小浪底水利枢纽战略地位重要,工程规模宏大,地质条件复杂,水沙条件特殊,运用要求严格,被中外水利专家称为世界上最复杂的水利工程之一,是一项最具挑战性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