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要求
1. 地质灾害搬迁避让工程
搬迁避让是传统而有效地避免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重要措施。我国地域辽阔,广大农村地区地质灾害点多面广,而且突发性地质灾害分布较多的地区都是老、少、边、穷地区,兴建治理工程极不经济。因此,把防治地质灾害与山区脱贫致富结合起来,实施有步骤的搬迁避让,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有效减灾措施。总而言之,搬迁避让适于治理难度大、人口较为稀疏、容易发生大面积山体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的地区。
目前尚未见到有关全国搬迁避让总体情况的完整统计资料。笔者通过对以下几个省或地区搬迁避让资料的介绍,说明我国地质灾害搬迁避让现状。
3.3.1 搬迁避让的行政管理工作
巴东县以各滑坡体上的搬迁实物指标为依据,参照《湖北省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项目搬迁避让处理及规划报告》中投资计算办法,将搬迁避让处理投资一次性分解到乡镇,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出台了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搬迁避让处理投资测算方案和地质灾害防治项目搬迁避让农村移民安置方案,对搬迁避让范围、安置原则、实物指标处理、生产安置、搬迁安置、资金管理及滑坡避让区的管理进行了具体规定。
3.3.2 搬迁避让的实施概况
(1)北京市
北京市有两个地质灾害易发区,即北京北山泥石流易发区和北京西山矿山地面塌陷易发区。通过20世纪九十年代的大规模避险搬迁,经调查确认的北京北山与西山的潜在泥石流受害村庄和北京西山的潜在矿山地面塌陷受害村庄已基本搬迁完毕,只有少数村庄未采取减灾措施,如军饷的吕家村、斋堂的王龙口、清水的李家庄、涧昌村。另外,北京北山的云蒙山景区和西山的清水河流域景区恰好是泥石流易发区,北京地区的旅游避暑又恰好与降雨高峰相逢,依山沟建设的许多居住与游乐设施,绝大部分都没有考虑防灾避险的要求。
(2)山西省
采矿引发的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占地质灾害总数的60%以上。已有45个村庄举村搬迁。
(3)福建省
已完成地质灾害搬迁避让项目近300项,搬迁人口约2万人,尚有750处需要搬迁,搬迁人口4万多人。
(4)湖北省
竹山县17个乡镇有地质灾害点451处(2000年8月),使3155户13651人受到威胁。通过统筹规划,县里以“向基地靠近,向集镇靠近”为目标,组织受威胁住户进行搬迁,采取避让方式防治地质灾害。2002~2003年,共有429户1778人迁出地质灾害点,迁出地质灾害点的农民住得安心,致富步伐加快。竹山县计划再用3年时间将地质灾害点上余下的住户全部迁出。
巴东县为防治滑坡地质灾害,须对3个乡镇6个滑坡点的193户759人进行避让搬迁安置,涉及各类房屋面积3.37万m2、围墙61m2、混凝土晒场3658.2m2、水井7眼、沼气池18个、猪圈74处、粪池207处、地窖211处、水池427处、节能灶193户。目前已搬迁7户29人。另有39户172人正在办理搬迁手续。
(5)广东省
五华县共有17个镇存在地质灾害点43处,其中严重危害点8处,受威胁人口达1.1万多人。该县在积极采取削坡减载、恢复植被、覆膜开沟、砌筑防护墙等工程治理方法治理地质灾害的同时,出台优惠政策,动员受灾害威胁的农户搬迁避让。2003年,该县共投资7万多元帮助16户受威胁农户搬迁建新房。另筹集10多万元,为地质灾害严重的桥江镇溜沙村征地5亩,统一规划兴建居民新村,用于解决受灾农户的安置用地。
(6)陕西省
商南县对清油河下瓦房受滑坡威胁的3户10人实施集体搬迁。丹凤县及时组织应急调查组对3处灾险情进行处理,划定危险区,安置灾民,加强监测,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镇安县调动企业积极性,投资47万元对矿山地质灾害进行有效治理,并搬迁受灾群众。
截至2002年7月底,商洛市累计动迁227户983人,消除了20处地质灾害隐患。
3.3.3 搬迁避让效果与效益
据对福建省257处采取搬迁避让措施的地质灾害治理点的统计,共投入避让搬迁费用14364万元,搬迁人口18364人,平均每人搬迁费0.78万元,其中人均搬迁费超过1.5万元的搬迁避让项目共29个,占搬迁项目总数的11%。
2.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拒不配合搬迁避让,可以采取强制措施吗
可以,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采取强制措施
3. 地质灾害搬迁避险补助申请报告怎么写
申请书是个人、单位、集体向组织、领导提出请求,要求批准或帮助解决问题的专用书信。
分类:
申请书的使用范围相当广,种类也很多。按作者分类,可分为个人申请书和单位、集体公务申请书。按解决事项的内容分类,可分为入团、入党、困难补助、调换工作、建房、领证、承包、贷款申请书等。
注意事项:
(1)申请的事项要写清楚、具体,涉及到的数据要准确无误。
(2)理由要充分、合理,实事求是,不能虚夸和杜撰,否则难以得到上级领导的批准。
(3)语言要准确、简洁,态度要诚恳、朴实。
格式与范文分析:
(1)标题
有两种写法,一是直接写“申请书”,另一是在“申请书”前加上内容,如“入党申请书”、“调换工作申请书”等,一般采用第二种。
申请书
(2)称谓
顶格写明接受申请书的单位、组织或有关领导。
尊敬的校领导:
您们好!
(3)正文
正文部分是申请书的主体,首先提出要求,其次说明理由。理由要写得客观、充分,事项要写得清楚、简洁。
(4)结尾
写明惯用语“特此申请”、“恳请领导帮助解决”、“希望领导研究批准”等,也可用“此致”“敬礼”礼貌用语。
此致
敬礼!
(5)署名、日期
个人申请要写清申请者姓名,单位申请写明单位名称并加盖公章,注明日期。
4. 国家对滑坡搬迁的政策
由山体滑坡造成搬迁补偿标准一般由地方政府制订的,国家没有统一的标准,要依据地区的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情况而定。
以重庆市为例:
根据《北碚区区级地质灾害搬迁避让管理办法》和《北碚区区级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及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等规定,区级搬迁避让安置补助采取定额方式。
按照每1户2万元(以房屋所有权证为分户依据)的标准对搬迁避让群众进行补助。搬迁户可按程序自愿向澄江镇政府申请地质灾害搬迁避让,由澄江镇报批准后,按照2万元/户标准给予地质灾害搬迁避让补助。
(4)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要求扩展阅读
根据《《北碚区区级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及资金管理办法》
第十一条特大型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的实施
(一)省国土资源厅负责勘查、施工图设计项目承担单位的确定以及项目技术成果和概算审查,并下达治理工程项目任务书。
(二)省财政厅负责项目预算审查。各项目以经审定的预算作为确定招标控制价和合同签订、工程结算办理的依据。
(三)由市、县组织实施的地质灾害勘查、施工图设计项目,符合特大型地质灾害治理项目要求的,可依照相关程序,直接转入下一阶段工作。
(四)设计变更。特大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实施过程中,应严格执行已批准的施工图设计和预算。确需变更的,应由具相应设计资质的单位编制设计变更报告并经监理单位认可,由相关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审查通过并经原施工图设计审核单位审核合格后批准。
其中,对Ⅰ类变更按程序经市国土局初审同意后转报省国土资源厅批准,省财政厅负责投资额变动的审查确认;对Ⅱ类变更按程序经相关区(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初审同意后转报市国土局批准,市财政局或市发改委负责投资额变动的审查确认。施工图设计变更类型划分见附件2。
(五)结(决)算审查。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完工并经初验合格后,项目建设单位应及时向省财政厅申报工程结算和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审核。
省级地质灾害抢险治理工程的实施参照上述程序执行。
第十二条跨区(市)县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的实施
(一)市国土局负责勘查、施工图设计项目承担单位的确定以及项目技术成果和概算审查,并下达治理工程项目任务书。
(二)市财政局或市发改委负责项目预算审查。各项目以经审定的预算作为确定招标控制价和合同签订、工程结算办理的依据。
(三)设计变更。跨区(市)县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实施过程中,应严格执行已批准的施工图设计和预算。经监理单位认可确需变更的,应由具相应设计资质的单位编制设计变更报告,由区(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审查通过并经成都市地质环境监测站审核合格后批准。
其中,对Ⅰ类变更按程序经相关区(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初审同意后转报市国土局批准,市财政局或市发改委负责投资额变动的审查确认;对Ⅱ类变更按程序由区(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批准,区(市)县发改或财政主管部门负责投资额变动的审查确认。施工图设计变更类型划分见附件2。
(四)结(决)算审查。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完工并经初验合格后,项目建设单位应及时向市财政局或市发改委申报工程结算和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审核。
市级地质灾害抢险治理工程的实施参照上述程序执行。
5. 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搬迁户应搬迁而不搬迁的怎么办
如果特别危险,当地政府可组织强行搬迁!若果不危险,把明白卡发了!明确监测人员!做好预案,巡查到位!
6. <<巴东黄土坡滑坡整体避险搬迁安置办法>>谁知道
至2008年11月2日,三峡水库坝前水位上升到海拔172米。11月3日,巫山县巫峡镇龙江村1000米长地段出现重大滑坡险情。11月22日,库区发生了最严重的地质灾害,秭归4.1级地震,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这次地震是否跟三峡蓄水有关,一直没有得到有关方面的确认,但是,库区范围内大大小小的地质灾害,却在蓄水达到史无前例的高度时如约而至。
,海南万宁一小型水库溃坝,冲垮高速公路引路,两辆小轿车被冲走…
美日韩出动七艘军舰威慑朝鲜
[日本3艘宙斯盾舰出动 美公开发射基地照片]
·全国人大代表程恩富回应严格一胎化质疑
·学生受审猝死尸检结果公布 家属拒绝接受
·传京鲁动车组撞死1名工人 车头开裂(图)
·网友曝女孩拒给老人让座遭男乘客用钱抽脸
·意大利父子被曝性侵各自女儿多年(组图)
手记:走不出的精神病院铁门
[正常人为何被频送进精神病院][送治不规范]
·深度 | 中国贫民能否一夜成为百万富翁
·军事 | 美军苦研摸透中国空军“软肋”
·博客 | 阿扁自曝女儿是小三 40+的娱乐圈
·论坛 | 湖南台丢中国人的脸 10086血泪史
·英语 | 09年我要月入2万 孩子学英语窍门
试验性蓄水是三峡库区生态和地质的第一次大考,这个在学术名词上叫做“库岸再造”的现象,仅仅才是开始。“长江库岸的稳定、新的生态系统的平衡,至少需要8~10年的时间。”重庆大学环境工程设计研究所所长王里奥说。这也意味着,对于三峡库区输血式的投入并没有随着三峡工程的建成而结束,在新的生态系统达到平衡之前,库区范围内的每一宗环境事故都会成为敏感话题,生态建设的投入将会与日俱增。
巫山地理 巫山是渝东门户,地处三峡库区腹心,是重庆库区首淹首搬县。跨长江巫峡两岸,东邻湖北巴东县,南接湖北建始县,西抵奉节县,北依巫溪县。幅员面积2958平方公里。大宁河小三峡位于巫山之侧,全长50公里,由龙门峡、巴雾峡、滴翠峡组成,以峰奇秀、水奇清、石奇美闻名遐迩。三峡蓄水形成了凝翠湖、琵琶湖、双龙湖、大昌湖。巫山现已成为整个三峡风景区的几何中心,以距县城130公里半径之内,囊括了三峡大坝、神农架、神农溪、天坑地缝等著名的风景名胜。
时代周报记者 申鑫 发自重庆巫山
日益频发的滑坡险情 2008年11月29日中午,重庆巫山县。淙淙的大宁河水在这里遭遇川流不息的长江,河江交汇后欢快地滔滔东奔。五年前因三峡蓄水被抛弃的巫山老县城静谧无声地躺在蓄水后的 长江底。江畔新县城里的人们依旧忙碌地生活。正是这天中午,大宁河与长江交汇口北岸一个略显荒凉的峭壁—猴子包突然发生大规模滑坡。这个长120米、高60米的“半边山”,伴随着“隆隆”的巨大声响,转眼间化作一堆庞大的土石堆堆在长江河边。 就在一个星期前的下午,据猴子包不到3公里,同是长江北岸的巫峡口也曾有五万立方米的山体直倾长江,停泊在两公里外巫山县城附近码头的船只发生剧烈摇晃,山体滑落产生的巨浪更将停靠在趸船旁的“江山”号轮船震出很远。 “像这样大面积的山体塌陷会吞噬农田,淹没村庄,泻入江里的石块也会抬升水位而危及到近岸。”一位长期关注地质灾害的专业人士这样描述滑坡的危害。然而,这样的事故在巫山并不是新鲜事,每年都要发生上百处险情。滑坡就像密集的炸弹,一次又一次冲击着这个两江交汇的小县城。住在新县城的公务员李玉庭告诉记者,在巫山,大家对此习以为常,滑坡事件只是爱“唠嗑”的居民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已。“可能是有点远吧(滑坡点距离县城2公里),大家都没把滑坡当回事。”小李说。用南江地质队高级工程师李彦坤的话来讲:“根本没什么,这太平常!” 事实正是如此。早在2002年,正在建设中的巫山新县城中心烟厂附近发生一处约70余万立方米的滑坡体。当时已经搬进新城的小学教师龚俊对此记忆犹新,他激动地用双手比划着描述说:“公路地面裂开了好多条这么宽的口子(30分米左右),每条都有二三十米长,触目惊心啊!我当时都觉得是不是整个城马上就要滑下去了。” 龚俊说,那时该区域暮雨路已出现6条裂缝,净坛路边坡的混凝土护栏也出现了4条鼓起,滑坡事件影响了县防疫站、法院、公安局、港务局等十多家单位及一所2000多人的学校,涉及一万多人,好在工程队抢险及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更早之前,巫山旧县城也曾上演过类似一幕。龚俊回忆说:“1999年还没搬的时候,老城也发生了特大的滑坡险情,县城南沿出现前沿垮溻、后沿裂缝,还使位于江边的一条街道交通中断。”“反正巫山就是不安全,照我推算,新县城要滑坡也是迟早的事。”龚俊来了这样一句总结。 对于巫山县频发的滑坡,巫山地质监测站的王三珊站长告诉记者,巫山县的地质以砂质泥岩为主,岩性软弱,极易风化破碎形成滑坡带。四川矿务局九0九地质队的一份险情勘测报告显示,上世纪90年代末期是滑坡活动的高峰期。就在巫山老县城发生特大滑坡事件的1999年,巫山各地都暴发了大小险情。而2003年三峡蓄水前后,滑坡的活动性又开始增强,至今巫山各地暴发的滑坡险情多达3000多次,数量比以前增加了一倍。 更有数据表明,目前在巫山有将近四万人日夜生活在滑坡的阴影下。这四万人头上的山坡就像一颗颗不定时炸弹,谁都说不准什么时候,这些沉寂的炸弹就会突然掷下,落地开花。 移民搬迁的怪圈 为了应对居民头顶上的这些“炸弹”,国家采取了多种手段,投入了巨额资金。2001年,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有感于地质灾害的频繁发生,决定由国土资源部牵头成立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负责灾害防治工作,并提出五个“快”字:“快调查、快规划、快立项、快审批、快实施”。根据这一指示,为确保2003年的“一期蓄水”,财政部从三峡基金中拿出40亿元,专项用于“地质灾害防治”。2006年,三峡“二期蓄水”时,这项费用又被增加至73亿元。 一次预算两次追加,中央政府已为三峡地质灾害防治投入近120亿元。而随着三峡水库蓄水到最高175米,在这方面将再投入多少资金,各方干部和专家都称“目前尚无从知晓”。
7. 2015年地质地质灾害。搬迁有些补助。
泸州市叙永县抄2015年起地质灾害避险搬迁补助标准为省级财政直补农户3万元/户,基础实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费按1万元/户补助,市级财政补助2.7万元/户,合计直补为5.7万元/户,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费按1万元/户补助。其余不足部分由群众自筹解决。
8. 地质灾害搬迁避让工程的实施原则与主要任务
9.6.1 实施原则
搬迁避让是传统而有效地避免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重要措施。在广大农村地区地质灾害点多面广,而且突发性地质灾害分布较多的地区是老、少、边、穷地区,以及工程治理投入大于搬迁避让投资的灾害点,结合小城镇建设和山区脱贫致富,实施搬迁避让工程。
实施搬迁避让工程的原则如下:
1)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工程治理投入大于搬迁避让投资,而且具备搬迁避让条件的灾害点,实行搬迁。
2)经济不发达、地质灾害点多面广的地区,实行搬迁避让。对受到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的居民点要及时安排村民避灾、搬迁;有条件的地方应推行“移民建镇”,使受到地质灾害危害与威胁的居民点永久性地迁离危险区。在安置群众搬迁的工作中,必须重视居民地选址中的地质环境评价工作,科学地进行场地规划,落实地质环境保护措施。
3)对有明显变形迹象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处的居民点,优先安排搬迁避让。对那些灾害征兆已较明显、面临灾难威胁的村庄,尽早选择搬迁地点,组织群众主动撤出危险区,以免临灾条件下陷于被动局面。
4)搬迁避让与国家扶贫开发相结合。结合国家易地扶贫(生态移民)计划,将受地质灾害严重威胁、需要搬迁避让的居民搬离地质灾害危险区。
5)搬迁避让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根据全国小城镇建设规划,对受地质灾害隐患点威胁的分散居民实行移民搬迁,将城镇建设与地质灾害减灾结合起来。
9.6.2 主要任务
根据县(市)地质灾害调查结果,对不同类型地质灾害大区,统计、类推各大区受地质灾害威胁的人口数,确定需要搬迁避让的人口数和经费数,中央财政对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境内的搬迁避让工程按搬迁费用的1/3给予财政补贴。
(1)近期(2006~2010年)
结合国家扶贫开发和全国小城镇建设,对有明显迹象直接威胁分散居民点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有计划的搬迁避让工程。优先安排威胁人员较多,且工程治理投资大于搬迁避让投入、治理综合效益差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搬迁避让工程。原则上应完成急需的搬迁避让工程。
根据全国县(市)地质灾害调查成果,对不同类型地质灾害大区,统计、类推各大区受地质灾害威胁的人口数,确定需要搬迁避让的人口数。2006~2010年,因受地质灾害隐患威胁,全国实施搬迁避让人口约160万人,其中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境内的搬迁避让人口约70万。
地质灾害搬迁避让工程经费主要由地方政府投入,中央财政对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境内的搬迁避让工程按搬迁费用的1/3给予财政补贴。2006年至2010年,全国地质灾害搬迁工程费用约295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补贴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境内的搬迁避让工程费用35.2亿元。各省(区、市)受地质灾害威胁的规划搬迁避让人数和投资额见表9.2。
表9.2 2006~2010年搬迁避让工程规划表
续表
1)突发性地质灾害搬迁避让工程:①对边远贫困山区受突发性地质灾害隐患威胁的居民点的搬迁避让。②在经济发达区,工程治理投资远大于搬迁避让投入、治理综合效益差的突发性地质灾害点的搬迁避让。
2)缓变性地质灾害搬迁避让工程:①汾渭盆地地裂缝区分散居民点的搬迁避让;②环渤海地区地面沉降灾害严重地区的分散居民点的搬迁避让;③山西煤矿矿区采空塌陷灾害严重的分散居民点的搬迁避让;④淮北矿区采空塌陷灾害严重的分散居民点的搬迁避让。
(2)远期(2011~2020年)
对遭受地质灾害隐患点威胁的居民点全部实施搬迁避让,搬迁人口约226.1万人,其中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境内的搬迁避让人口96.5万人(表9.3)。
表9.3 2011~2020年搬迁避让工程规划表
9. 企业因地质灾害需要避险搬迁,搬迁补偿怎么算
搬迁补偿不是拆迁补偿,不能能按照商业拆迁补偿计算。理论上讲,避险搬迁属于“搬迁”,因此以政府解决搬迁用地为基本办法,补偿参考企业搬迁过程中产生的费用,往往需要企业、政府共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