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工程 » 城市管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城市管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发布时间: 2021-02-16 19:49:06

㈠ 管线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

依据地质抄灾害危险性等级袭划分的标准,管线工程划分为28个区段(包括支线在内)(图7-8)。现将综合评估结果列于表7-7中。由表列可知,地质灾害危险性大的有6段,全长74km;危险性中等的有10段,全长178km;危险性小的有12段,全长546km。它们占河南段总长的比例分别为9.3%、22.3%和68.4%。因此河南段管线工程绝大多数建设用地是适宜和基本适宜的。

㈡ 管线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

根据上述分区原则与量化指标分区标准,将山西段输油管线划分为 18个危险性区段。各区段分区评估涉及地质环境条件、存在的地质灾害、拟建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诱发、加剧和遭受的地质灾害,综合评估的量化指标数值、危险性等级、危害程度等内容,列于表9-19中。

18个区段中,地质灾害危险性大的有6个区段,长度130.5km,占线路总长度的25.7%;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的有4个区段,长度97.5km,占线路总长度的19.2%;地质灾害危险性小的有8个区段,长度280km,占线路总长度的55.1%。综合分区评估图见图9-17。地质灾害危险性大、中等、小等级的区段,其建设用地适宜性相应为适宜性差、基本适宜和适宜。现从起点到末站分述如下:

1.K0+0~K2+300区段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C1)

分布于陕西省潼关县秦东镇沙坡村西南至黄河漫滩,全长2.3km,风陵渡分输站即位于起点。

管道横穿黄河Ⅰ级阶地,阶地平坦,沟谷不发育,地面高程350~360m,地下水位埋深15~18m,阶地前缘坡高约10m,坡度600~800,坡体不稳定,有崩滑迹象(W1),拟建工程开挖时易引发坡体失稳,危害程度小,地质灾害危险性较小。

该区段环境地质条件较简单,地质灾害类型单一,不稳定斜坡体1处。灾害点密度0.4个/km,灾害段分布长度比例4m/km,综合评估该区段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2.K2+300~K3+800区段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A1)

分布于陕西省潼关县秦东镇沙坡村西至山西省芮城县风陵渡镇东王村东lkm。全长1.5km。

管道横穿黄河河漫滩、河床区,黄河在此段河水面宽约1km左右。两侧漫滩宽约300~500m,宽阔平坦,地面高程340m左右,地下水水位埋深约1~2m,有轻微盐渍土分布,地表粉土略呈白色,对管道的危害主要是盐胀和侵蚀,其危险性小。近河床一带由于黄河水长年冲蚀岸边易坍塌,附近护堤工程已遭破坏。由于拟建工程穿越黄河采用深部定向穿越,该灾害对工程无危害,危险性小。该区黄河及漫滩区由于存在地震液化潜在危害,预测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大。

该区段地质环境条件简单—中等,总计有3种地质灾害,岸边坍塌2处,液化砂土分布1.5km,盐清土分布约1km。灾害点密度0.5个/km,灾害段分布长度比例1000m/km,综合评估该区段地质灾害危险性大。

3.K3+800~K8区段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C2)

分布于芮城县风陵渡镇东王村东1km至东章村东500m。全长4.2km。

地貌类型为黄河左岸Ⅰ级阶地,阶地较为平坦,由北向南微倾,地面高程350~390m,冲沟较发育,较大的东章河有轻微洪水冲蚀,阶地前缘地形较破碎,坡体高约 10m左右,坡度50°~900,坡体岩性上部为粉砂土,厚5~8m,下部为巨厚层砂层,坡体易沿岩性触面崩塌,另外,当地百姓取土挖砂严重破坏了自然坡体并形成多处不稳定直立边坡(W2、W3、W4),拟建工程在施工开挖过程中极易诱发崩塌,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该区段地质环境条件简单,总计有2种地质灾害,不稳定斜坡体3处,洪水冲蚀2处。灾害点密度0.90/km,灾害段分布长度比例5m/km,综合评估该区段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4.K8~K23区段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区(B1)

分布于芮城县风陵渡镇东章村东至永济市韩阳镇韩家坡村,全长15km。

K8~K20区段地貌类型为芮城盆周隆起黄土侵蚀台地,地面标高一般400~800m,地形起伏较大,冲沟发育,地形支离破碎,沟谷发育密度大,沟深谷长梁窄,沟谷形态多呈深“V”型,近沟口呈深“U”型。管道七次穿越大型深切沟谷,沟坡坡度多超过400,大部分近直立。边坡大部分为不稳定斜坡。坡体岩性上部为第四系上更新统黄土,具大孔隙,垂直节理发育,为中等~强湿陷性黄土,中部为中更新统黄土,下部为新近系上新统粘土。坡体易沿岩性接触面和重力剪切面崩滑,是崩塌滑坡易发区,拟建工程在施工开挖过程中极易引发坡体失稳并遭其危害,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同时该区段也易遭受洪水冲蚀,地质灾害危险性小—中等。

K20~K23区段地貌类型为断块剥蚀高中山中条山西部区。管线基本沿山脊附近敷设,在近山下时穿越沟谷两次。该区段出露地层为太古界涑水群以斜长角闪片麻岩为主的变质岩,有侵入岩脉分布,构造发育中等,岩体风化中等~强烈,山高坡陡。拟建工程在施工开挖过程中容易诱发基岩崩塌,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在近山前地段拟建工程可能加剧并遭受H1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

总之,该区段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中等,总计有6种地质灾害,滑坡1处,不稳定斜坡11处,黄土塌陷3处,湿陷性黄土分布区段10km。灾害点密度0.8/km,灾害段分布长度比例660m/km。综合评估该区段地质危险性中等。

5.K23~K125+200区段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C3)

分布于永济市韩阳镇朝家坡村至夏县水头镇上牛村。管线呈北东向穿越运城盆地冲湖积平原区,全长102.2km。

该区段总体地形开阔平坦,地势总体由北东向西南倾斜,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厚度较大,边山发育活动性断裂,地面高程在340~480m之间。其中K34~K44区段及K105~K115区段为黄土台地区,高出盆地30~50m不等,前者为涑水河盆周隆起黄土台地,地面高程为360~370m,后者为涑水河与其支流姚暹渠之间隆起的黄土台地,地面高程380~480m,两台地冲沟相对不发育,沟谷较浅,地表岩性为第四系中更新统粉土。为中等湿陷性黄土,其危害小,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在K105右2km处GL1地裂缝延伸方向距管线约4km,预测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在永济市东北K48至K54区段,穿越涑水河下游的伍姓湖区,分布6km长的盐渍土和软土,地下水水位埋深0~3m,盐渍土对管道工程存在盐胀和侵蚀作用,其危险性小;该区段下部存在一定厚度的淤泥质粘土,淤泥、软土,工程地质性质较差,易产生不均匀沉降,对管道形成危害,其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在K33+250处,管道第一次穿越涑水河,涑水河束流归渠排污,渠宽约10m,水宽5m,深1.0m,两侧河床宽阔,无洪水冲蚀威胁,地下水水位小于3m,无盐渍土分布。在K119处,管道第三次穿越涑水河,河床浅而窄,无水流,洪水冲蚀可能性小。

运城分输站位于K95附近,地形平坦,无灾害发育,也无潜在地质灾害威胁,综合评估站址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总之,该区段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较简单,总计有4种地质灾害,盐渍土、软土分布区段6km,湿陷性黄土分布区段20km,地裂缝1条,灾害点密度0.04个/km,灾害点分布长度比例250m/km。综合评估该区段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6.K125+200~K164+700区段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区(B2)

分布于夏县水头镇上牛村至侯马市上马镇西阳,呈西南,全长39.5km。

该区段穿越峨眉山断隆黄土台地区东部,地面高程500~660m。地表岩性为第四系中上更新统黄土类土。地处侵蚀作用最为强烈的地段,冲沟极为发育,沟壑纵深,地形支离破碎,切割深度30~100m,穿越大沟谷20余条。沟谷形态多呈深“V”字型,近沟口呈“U”字型,沟坡坡度30°~70°,有的近直立。拟建工程在施工开挖过程中易诱发崩塌、滑坡,并加剧已有不稳定斜坡失稳而遭受其危害,其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

该区段地表岩性为第四系上更新统风积坡洪积黄土,属中~强湿陷性黄土,黄土湿陷地质灾害危险性小—中等。穿越沟谷均易遭受洪水冲蚀,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

总之,该区段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中等,总计有3种地质灾害类型,湿陷性黄土分布区段长度30km,不稳定斜坡21处,滑坡4处,洪水冲蚀多处,灾害点密度0.6个/km,灾害点分布长度比例750m/km。综合评估该区段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

7.K164+700~K170、K180~K258、K261+500~K278区段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C4、C5、C6)

分布于侯马市上马镇西阳呈西南至洪洞县明姜镇晋家庄,全长99.8km。

管线近南北向穿越临汾盆地西部,地势总体北高南低且由西部微向东倾斜,地形较平坦开阔,地面高程400~500m,松散堆积物厚度大,最深达2000m,由于基底隐伏断裂发育,新构造运动强烈,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0g,对应基本烈度为Ⅷ度,发育多条地裂缝,调查区范围内有两条(GL2、GL3),延伸方向距离管线分别为2.5km、4.2km,目前较稳定。预测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K223+500~K242+500区段为汾河盆周隆起黄土台地,台面高程440~510m,南部高出盆地30m左右,北部与冲洪识倾斜平原接壤,冲沟较发育,其穿越五条大沟,沟谷形态多呈宽“U”型,坡高10m左右,坡体基本稳定,拟建工程在开挖过程中引发坡体失稳可能性小,地质灾害危险性小。该段地面岩性为风积黄土,湿陷系数介于0.03~0.07之间,为中等湿陷性黄土。

K200~K278区段,管线基本沿冲洪积倾斜平原敷设,地面高程500~600m,冲沟发育一般,较大型沟谷9条,其沟谷形态多呈宽“U”型,边坡一般基本稳定,直立高陡的稳定性差,拟建工程在施工开挖过程中较易诱发边坡失稳,地质灾害危险性小,较大的沟中多堆积有全新统冲洪积物,多数沟具洪水冲蚀威胁,但危险性较小,三条沟由于人类工程活动强烈,人工松散堆积物贮量丰富,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物质来源,为潜在泥石流沟,中等易发,洪水冲蚀和潜在泥石流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侯马、洪洞分输站分别位于K168、K254附近,侯马分输站至侯马油库分支线约4km。两个站址区及分支线无地质灾害发育,也无潜在地质灾害威胁,综合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总之,该区段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中等,总计有3种地质灾害类型,湿陷性黄土分布区段19km,潜在泥石流沟3条,地裂缝2处,灾害点密度0.07个/km,灾害点分布长度比例200m/km,综合评估该区段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8.K170~K180和K258~K261+500区段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A2、A3)

分布于汾河及漫滩区,长度13.5km。

管道两次穿越汾河,并沿汾河漫滩敷设。汾河河床宽约300~500m,水面宽20~60m,水深2~5m,岸边由于洪水冲蚀发育一些小型的坍塌。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另外汾河河床及漫滩地段地下水水位埋藏较浅,约1~3m。地层中发育较厚的中、细粉砂层,据临近标贯试验确定Ⅷ度地震烈度下存在砂土液化,液化等级为 Ⅲ—Ⅱ级。据史料记载临汾盆地发生过多次地震液化事件,预测地质灾害危险性大。

总之,该区段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中等,总计有3种地质灾害,不稳定斜坡1处,岸边坍塌4处,砂土液化2处,灾害点密度0.5个/km,灾害点分布长度比例1000m/km,综合评估该区段地质灾害危险性大。

9.K278~K335区段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A4)

分布于洪洞县明姜镇晋家庄至灵石县马和乡杨家源村东,全长57km。

管线近南北向穿越霍州盆周隆起侵蚀黄土台地和灵石褶皱断块侵蚀低山区,该区段人类工程活动强烈,主要以采煤为主。

本区段属霍西煤田区,各煤矿区上部2号煤已基本采空,正在向下开采9、10、11号煤层。形成了大面积新、老采空区。局部地区为多层采空区。已导致地表形成采空塌陷型地裂缝地质灾害,规模较大,小型煤矿区主要形成中、小型塌陷和地裂缝。该区段共调查采空导致的地裂缝40条,大型的16条,中型的40条,小型的4条,塌陷6处,目前均处于不稳定状态。由于今后开采规划的范围扩大和下层煤的复采,将会扩大和加剧地面变形破坏,对管道危害程度大,预测地质灾害危险性大。

K278~K290区段为黄土台地区,松散覆盖层厚,地形虽然较为平整,但所处地貌位置为冲沟向上源侵蚀较发育区,预测地质灾害危险性小。表层黄土具中等~强湿陷性,预测黄土湿陷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一大。

K315~K335为低山区,地形切割强度,冲沟发育,相对高差大,沟深坡陡,形态多呈深“V”型,沟深100m左右,上部岩性为垂直节理发育的第四系上更新统黄土,厚10余m,中部为中更新统粉质粘土,其下为新近系上新统粘土,有的沟底出露二叠系砂岩。沟坡坡度一般为 50~90°,不稳定斜坡广布,是滑坡、崩塌易发区。拟建工程在施工开挖过程中易引发坡体失稳,并遭受其危害,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大。另外,该区段洪水冲蚀和泥石流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小~中等。

综上所述,该区段地质环境条件复杂,人类工程活动强烈。总计有8种地质灾害类型,地裂缝40条,塌陷6处,不稳定斜坡12处,滑坡2处,崩塌4处,泥石流沟2处,洪水冲蚀多处,黄土湿陷性段20km。综合评估,灾害点密度1.1个/km,灾害点分布长度比例800m/km。综合评估该区段地质灾害危险性大。

10.K335~K365区段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区(B3)

分布于灵石县马和乡杨家源村东—介休市三佳乡南两水,全长30km。

管线北北东向穿越盆周隆起黄土台地进入太原盆地,地面高程770~1030m,总体地势由南向北逐渐降低,台地沟谷较发育,沟谷形态呈“V”型,少量呈窄“U”型,沟深一般10~50m,谷坡300~600,崩塌、不稳定斜坡发育,地质灾害危险性小~中等,洪水冲蚀轻微—中等,N6泥石流对管道危害小,预测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另外在进入盆地区介休市龙头镇—三佳镇一带,管线穿越由于超量开采松散岩类孔隙水而引发的地面沉降边缘区,目前沉降边缘区尚未发现土地及民房变形损坏现象,预测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另外该段台地区,黄土湿陷系数位于0.03~0.07之间,为中等湿陷性黄土。

总之,该段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中等,总计有6种地质灾害类型,其中,崩塌5处,泥石流1处,洪水冲蚀4处,不稳定斜坡3处,地面沉降区段5km,湿陷性黄土分布区段10km,灾害点密度0.5个/km,灾害点分布长度比例400m/km。综合评估该区段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

11.K365~K394+800区段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C7)

分布于介休三佳乡南两水~平遥县沿村堡乡东大间村东,全长29.5km。

管线近北东向穿越冲洪积倾斜平原区,地面高程760~770m,总体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冲沟不发育,仅有一条沟谷有洪水冲蚀现象,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地表岩性为第四系中更新统冲洪积粉土,湿陷性弱或无。

总之,该区段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简单,地质灾害类型单一,综合评估该区段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12.K394+500~K430区段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A5)

分布于平遥县沿村堡乡东大间村东至祁县晓义乡张家堡东,全长35.5km。

管线近北东向穿越冲洪积倾斜平原区,地势开阔平坦,地面高程760~770m之间,总体地势北高南低,冲沟不发育,仅有一条大河——昌源河从K412+200处通过,由于上游建有子红水库,洪水冲蚀危险性小。

该区段基底隐伏断裂发育,并处于断裂构造转折部位,主要地质灾害是受构造控制的地裂缝,其发育密度集中,规模也大。断续延伸,共发育9条,最长达20余公里,最短几十米,最宽1.5m,窄者春夏季开裂,冬季闭合,宽者形成壕沟,局部地段下错20~50cm,导致地面起伏,水井破坏,所经之处已导致公路下错,房屋毁损弃住,土地不能正常耕种,危害巨大,损失严重。据调查每年都有新的发展,处于不稳定状态,预测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大。

祁县分输站位于K425处,到东观油库分支线长约4km,站址及分支线均位于地裂缝发育区域,工程建成后预测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大。预测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大。

该区地质灾害类型单一,但地裂缝地质灾害危险性大,灾害点密度0.2个/km,灾害点分布长度比例800m/km,综合评估该区段地质灾害危险性大。

13.K430~K472区段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C8)

分布于祁县晓义乡张家堡东至榆次区鸣谦镇北砖井村东,全长42km。

管线近南北向,主要穿越于冲积平原区,宽阔平坦,最北部为冲洪积倾斜平原区,地势北高南低,地面高程介于770~840m之间,最低点位于乌马河、潇河和张花营至西荣一带,地面高程为771~772m之间,乌马河和潇河由于近下游区,一般无水,洪水冲蚀可能性小。K451~K464张花营至西荣地形较低,地下水位为0.20~3m,为盐渍土分布区,分布面积50km2,管线上分布区段 13km,该盐渍土为轻微盐渍土,对管道具有盐胀和侵蚀作用,其危害程度小,预测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总之,该区段地质环境条件简单,地质灾害类型单一,灾害点密度0.025个/km,灾害点分布长度比例为300m/km。综合该区段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14.K472~K495区段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A6)

分布于榆次区鸣谦镇北砖井村东至太原市杏花岭区西岗村,全长23km。

管线近南北向穿越太原东山褶皱断块侵蚀中低山区和黄土丘陵台地区,地形起伏不平,相对高差较大,沟谷深切,管线穿越地面高程840~1058m,沟谷形态多呈“V”字型,边坡坡度25°~60°间。出露基岩多为二叠系砂页岩,风化强烈,地质构造较发育。

该区段人类工程活动强烈,主要以采煤为主。分布大、中型煤矿5座,小型煤矿十几座。3煤已基本采空,现主采15煤,已形成大面积采空区,引发的地裂缝、塌陷灾害比比皆是,本次粗略调查地裂缝20条,塌陷20处。大矿引发的地裂缝规模较大,形成裂缝塌陷区,小煤矿形成的地裂缝规模较小、塌陷多为中、小型。地裂缝大型的6条,中型的7条,小型的7条,已造成土地弃耕、房屋损坏、村庄搬迁等危害,损失巨大。目前均处于未稳定状态,对管道危害程度大,预测地质灾害危险性大。

该区段滑坡、崩塌也较发育,拟建工程在施工开挖过程中易引发边坡失稳,对工程施工构成威胁。预测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该区段黄土为中等—强湿陷性,局部已引发路基变形开裂,另外在K473~474+100区段存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修建的防空洞,埋深3~10m,断面面积2m×2m,分布面积约1km2,拟建工程在施工开挖过程中和建成运营后可能引发和遭受其塌陷灾害。预测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总之,该区段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地质灾害类型有8种,其中采空地裂缝20条,塌陷20处,湿陷地裂缝1条,滑坡12处,崩塌2处,不稳定斜坡3处,湿陷性黄土分布区段约8km,人工洞穴段1km,岩溶塌陷3处。灾害点密度37个/km,灾害点分布长度比例 840m/km,综合评估该区段地质灾害危险性大。

15.K495~K508末站及油库区段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区(B4)

分布于太原市杏花岭区西岗至北郊区赵家山末站至西焉村油库区,全长13km。

管线穿越地貌类型为梁状黄土丘陵和盆周隆起黄土台地区,地表岩性多为黄土,地形起伏不平,地面高程850~980m,沟谷发育,沟深一般10~30m,边坡坡度为30°~70°,坡体不稳定,易形成崩塌和滑坡,拟建管线施工开挖过程中易引发和加剧边坡失稳而遭危害,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另外,地表黄土湿陷系数介于0.03~0.075之间,为中等—强湿陷性。地质灾害危险性小—中等。

管道于K501+500处,穿越汾河一级支流杨兴河,洪水冲蚀的可能性小,其北部支沟为太原垃圾场,管线穿越时要避开垃圾土敷设,预测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末站位于赵家山村西,地形较复杂,冲沟发育,边坡高8~15m,坡度较陡,边坡易坍塌,工程建设和运营过程中易诱发坡体失稳,预测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综合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

总之,该区段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中等,地质灾害类型有2种,不稳定斜坡4处,湿陷性黄土分布区段8km,地质灾害点密度0.4个/km,灾害点分布长度比例660m/km,综合评估该区段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

㈢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级

地质灾害危险性是指地质灾害危险源危险区范围及其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地质灾害评估等级划分为三级,是根据拟建工程的重要性和评估区地质环境复杂程度来综合确定的。

㈣ 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估

地质灾害危险性是指地质灾害危险源危险区范围及其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回
地质灾害危险答性评估包括三个方面:
①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对建设场地评估区范围内的已有地质灾害进行危险性现状评估。
②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对拟建工程建设活动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进行危险性预测评估。
③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
危险性综合评估=危险性现状评估+危险性预测评估。
编制评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分区图。

㈤  各类场站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宁夏段布设有2个场站,即中宁压气站和定边清管站。

中宁压气站,坐标为y:18556679.00、x:4146863.00,管线桩号CB016—CB018,占地面积5×104m2,处于黄河二级阶地后缘,地形较平坦,岩性主要为粉土,浅灰,潮湿—饱和,厚度大于3m,地下水位0.9~2.0m,矿化度2.447g/L。地质灾害为盐渍土,属硫酸型盐渍土,等级为轻微,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地质灾害的危害主要是盐渍土和中矿化水对加压站基础的腐蚀和盐胀危害。

图8-4西气东输管道工程宁夏段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图

1.危险性中等;2.危险性小;3.危险性分区界线;4.地层界线;5.断裂;6.输气管线;7.站场

定边(红井子)清管站,坐标为y:1869758.00、x:4148915.00,桩号CD040,占地面积1.5×104m2,位于盐池县缓坡丘陵地段,表面1m以上为粉砂,浅黄色,稍密、稍湿,1m以下为古近系砂质泥岩,棕红色—褐色,强风化,地下水埋深大于4m。主要地质灾害为风蚀沙埋以及由于坡面洪水对粉砂的侵蚀作用,可能形成侵蚀性冲沟,使清管站基础暴露,地质灾害危险性小。此外,古近系泥岩的膨胀性和盐腐蚀性对清管站基础形成盐胀和腐蚀危害,因此,要采取防治措施。

㈥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一)崩塌

灵宝—郑州段多为黄土分布,在黄土丘陵区冲沟发育,沟谷切深大,现状条件下崩塌多发生在冲沟壁及人工边坡开挖处。现将该段发现的39处崩塌点,将其中距管线100m以内的9处崩塌点危害对象和稳定性等现状列于表7-6中。可知它们皆是小型崩塌体,其中8处稳定。现状评估崩塌危险性小。

表7-6 灵宝—郑州段崩塌危险性现状评估一览表

在新郑—驻马店段,地形十分平坦,冲沟不发育,仅在河流的两岸由于洪水冲刷而产生的崩塌。驻马店—信阳段基岩出露相对较多,由于强烈风化作用,在基岩陡坎上易产生小型崩塌。崩塌一般呈点状分布,其规模均为小型,距离管线有一定的距离,危害对象主要为公路、耕地、居民点及房屋,造成的危害较小,现状评估崩塌灾害危险性为小。

(二)滑坡

在崩塌易发地段,亦伴随滑坡的发生,滑坡的发生几率远小于崩塌灾害,但其规模要比崩塌灾害为大,造成的危害也大于崩塌,本次野外调查发现14处小型滑坡,并且在冲沟中,最近距管线约150米,危害对象主要为简易公路、农田,造成的损失较小,现状评估评估区内滑坡灾害危险性小。

(三)采空地面塌陷和地裂缝

陕县张茅镇至观音堂段(G100—G130段)为杨庄铝土矿区和煤矿区,其中G120-4.6km~G120+6.9km为煤矿采空塌陷区,塌陷形状不规则,总体呈现北西—南东向,塌陷面积超过20km2,塌陷区边缘地裂缝发育。地面塌陷造成附近居民点墙体开裂,破坏耕地及陇海铁路的运行安全,虽然目前地面塌陷灾害尚未造成人员生命危险,但已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破坏耕地达数千亩。所以现状评估此段地面塌陷灾害为危险性大。

义马千秋镇管线G150—G160段南约400~700m段,有较多的私人煤矿,形成了大面积采空塌陷,塌陷区边缘地裂缝发育。根据野外调查访问,目前主要在310国道的南部采煤,由于310国道两侧有村庄,没有采煤,但煤系地层已过310国道向西北延伸,由于采煤活动继续进行,目前地面塌陷仍不稳定。由于主要破坏农田和简易公路,现状条件下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中等。

平顶山支线 P30~P45+3km段为平煤集团首山矿区、平顶山八矿矿区,其中 P40-3km~P35+2km段为平顶山煤矿采空塌陷区,采空区面积较大,塌陷坑形状不规则,管线经过区域长度约2.95km,距管线最近的采空塌陷面积约30km2,评估区内塌陷面积9.6km2,塌陷深度一般为2~3m,平均2.8m,最大塌陷深度可达7.8m,塌陷区周边地裂缝丛生。地面塌陷造成附近居民点墙体发生裂缝,破坏耕地,造成部分地面常年积水,虽然目前地面塌陷灾害尚未造成人员生命危险,但已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评估区内塌陷危及到24个村庄,3039户,共计12579人,破坏耕地30150亩,破坏房屋24312间,另外还造成学校、厂矿、企业建筑的破坏约41300m2。所以现状条件地面塌陷灾害为危险性大。

综上所述,现状条件下,评估区内地面塌陷陕县张茅镇至观音堂段G100~G130段和平顶山支线P30~P45+3km段地质灾害危险性大,义马千秋镇管线G150~G160段南约400~700m段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

评估区内的地裂缝为采空塌陷区边缘产生的地裂缝,分布于陕县观音堂 G120-4.6km~G120+6.9km段、义马千秋管线G150~G160段南约400~700m段和平顶山支线近终点的P40—3km到P35+2km段的煤矿采空塌陷边缘,对管线具有极大的破坏作用。现状条件下陕县观音堂G120-4.6km~G120+6.9km段和平顶山支线近终点的P40-3km到P35+2km段的煤矿采空塌陷边部的地裂缝,已造较大的经济损失,其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大。义马千秋管线G150~G160段南约400~700m段的煤矿采空塌陷边部的地裂缝,没有造成大的经济损失,主要破坏农田和简易公路,其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中等。

(四)地面沉降

评估区地面沉降主要由城市长期大量开采地下水引起,管线所经过的城市多有不同的地面沉降,但多距沉降中心较远,管线所处位没有发生地面沉降,仅许昌市地面沉降比较强烈,地面最大沉降量达到188mm。由于地面沉降速度缓慢,累积沉降量小,对工程建筑的破坏不明显,因此,现状条件下地面沉降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小。

(五)采矿(砂、石)坑边坡崩滑

灵宝—三门峡段、澧河和淮河采砂活动比较强烈,新安县洪阳北、驻马店至信阳段采矿、采石活动比较强烈,这些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条件破坏比较大,采坑形成的高边坡破坏了边坡的稳定性,除易产生崩塌外,还容易引起滑坡,同时采矿的弃碴是泥石流的物源。河道采砂对河道造成了巨大破坏。现状条件下引发的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比较小,但对地质环境条件破坏却十分强烈,因此,现状条件下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中等。

(六)特殊土地面变形灾害

膨胀土和膨润土中都含有亲水性粘土矿物,在环境湿度变化影响下,产生胀缩变形,从而对工程建设造成破坏。由于在评估区零星分布,现状条件下仅对部分民房造成一定破坏,因此,现状条件下膨胀土和膨润土灾害的危险性小。

黄土塌陷常发育在冲沟边缘地带,造成的危害比较小,在平原地带现状条没有发现黄土塌陷,尽管过去在荥阳和郑州等地曾发生过黄土塌陷,但现状条件下仅发现黄土塌陷坑,危害小,因此,现状条件黄土塌陷地质灾害危险性为小。

综上所述,现状条件下评估区内采空地面塌陷和地裂缝地质灾害危险性大—中等,采矿(砂、石)坑边坡崩滑灾害危险性中等,崩塌、滑坡、地面沉降和特殊土地面变形灾害等危险性小。

㈦ 管线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段评估

依据国土资发〔2004〕69号文件附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要求》,按照危险性大、危险性中等、危险性小三级进行综合分区(以代号A、B、C区分),并进一步分为不同地段(以阿拉伯数字1、2、3……区分)。按以上综合评估原则,甘肃段共划分出17个不同的危险性区段,其中危险性大的4段,危险性中等的6段,危险性小的7段,详见图5-8及表5-31。

(一)危险性大的区段(A)

在切割强烈的黄土丘陵区、黄土梁峁区和中低山区分布有众多中、小型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崩塌和危岩体大多是采石、取土形成;滑坡前缘的工程,都有不同程度的破坏,以老滑坡为主;泥石流沟主要在沟谷狭窄、沟床坡度大、边坡松散物多、植被覆盖度低的支沟中,危害严重、危险性大。黄土丘陵区和黄土梁峁区基本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分布区,切沟、冲沟、落水洞、黄土柱、黄土桥皆有所发现。

根据地质灾害体的分布规律、危害及危险性程度确定出危险性大的有4段,长152.8km,占管线总长的34.3%。分段说明如下:

图5-8 甘肃段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图

1.兰州市西固小坪子—兰州市直沟门段(A1)

位于皋兰山前三、四级阶地及黄土丘陵区,地形起伏较大,多见高边坡及冲沟、泥石流沟。段内管线长29.0km,占管线总长度的6.5%。主要的地质灾害为崩塌、滑坡、泥石流、黄土湿陷和潜蚀。综合评估危险性大。

2.通渭县碧玉—秦安县莲花城段(A2)

该段属于黄土垄岗细梁与深沟地段,梁顶狭窄但相对平坦,梁脊长且略有弯曲,坡地中常发育黄土滑坡或黄土—泥岩滑坡,多为老滑坡。梁间沟谷深切,支沟多为泥石流沟。段内管线长44.0km,占管线总长的9.9%。主要的地质灾害为滑坡、泥石流、黄土湿陷和潜蚀。综合评估危险性大。

3.张家川县龙山镇—张家川县赵家沟段(A3)

属于黄土梁峁及沟谷地段,地形起伏较大,沟谷深切。段内管线长 11.0km,占管线总长的2.5%。主要的地质灾害为崩塌、滑坡、泥石流和黄土湿陷、潜蚀。综合评估危险性大。

4.张家川县韩家硖—天水市北道支线段(A4)

该段属于黄土垄岗细梁与深沟地段,梁顶狭窄但相对平坦,梁脊长且略有弯曲,坡地中常发育黄土滑坡或黄土—泥岩滑坡,多为老滑坡。梁间沟谷深切,支沟多为泥石流沟。段内管线长68.8km,占管线总长的15.5%。主要的地质灾害为滑坡、泥石流、黄土湿陷和潜蚀。综合评估危险性大。

(二)危险性中等的区段(B)

在切割较为强烈的黄土丘陵区、黄土梁峁区和中低山区分布有一定程度的中小型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体,危害中等,危险性中等。

根据地质灾害体的分布规律、危害及危险性程度确定出危险性中等的6段,合计长135.7km,占总长的30.5%。分段说明如下:

1.兰州直沟门—榆中县乔家营(B1)

处于兴隆山前,地形起伏较大,属于中等切割的黄土丘陵区,多见高边坡及崩塌。区段内管线长16.0km,占管线总长的3.6%。主要的地质灾害为崩塌、泥石流、黄土湿陷和潜蚀。综合评估危险性中等。

2.榆中县方店子—榆中县稠泥河(B2)

属于中等切割的黄土丘陵区,地形起伏较大,多见高边坡及崩塌。段内管线长13.0km,占管线总长的2.9%。主要的地质灾害为崩塌、泥石流、黄土湿陷和潜蚀。综合评估危险性中等。

3.榆中县高崖—定西市符川段(B3)

处于宛川河与关川河西支沟分水岭段,地形起伏较大,属于中等切割的黄土丘陵区,多见高边坡及崩塌。段内管线长19.5km,占管线总长的4.4%。主要的地质灾害为崩塌、泥石流和黄土湿陷、潜蚀。综合评估危险性中等。

4.定西市红土窑—通渭县碧玉段(B4)

处于关川河东支沟与牛谷河段,地形略有起伏,以河谷平原为主,河谷两侧泥石流及河岸崩塌发育。全长63.5km,占管线总长的14.3%。主要的地质灾害为崩塌、滑坡、泥石流和黄土湿陷。综合评估危险性中等。

5.张家川县上磨村—张家川县马鹿前庄段(B5)

处于关山西部低山丘陵区,出露闪长岩、片麻岩、变质砂岩,上覆薄层黄土,基岩风化破碎十分强烈,地形起伏较大,沟谷切割较深。公路沿线多见崩塌与泥石流沟,地质环境相对脆弱。区内管线长20.5km,占管线总长的4.6%。主要的地质灾害为崩塌、泥石流和黄土湿陷。综合评估危险性中等。

6.张家川县马鹿官山沟口—张家川县老爷庙段(B6)

处于关山林区,马鹿牧场,植被覆盖率高。由闪长岩、片麻岩、变质砂岩构成,上覆薄层坡残积,边坡处基岩风化破碎十分强烈,地形起伏较大,沟谷深切,官山沟沟口多见采石场崩塌,地质环境脆弱。段内管线长3.2km,占管线总长的0.7%。主要的地质灾害为崩塌、洪水冲蚀。综合评估危险性大。

(三)危险性小的区(C)

在冲洪积平原区、榆中盆地和部分黄土丘陵区分布有一定程度的小型崩塌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体,其危害及危险性小。

根据地质灾害体的分布规律、危害及危险性程度确定出危险性小的7段,合计长156.5km,占总长的35.2%。分段说明如下:

1.兰州市西固首站—兰州市西固小坪子段(C1)

位于兰州盆地一—二级阶地,地形平坦,段内管线长2.0km,占管线总长的0.4%。主要的地质灾害为黄土湿陷,局部可能有地面塌陷。综合评估危险性小。

2.榆中县乔家营—榆中县方店子(C2)

处于榆中盆地,地形平坦开阔,局部略有起伏。段内管线长17.2km,占管线总长的3.9%。主要的地质灾害为泥石流和黄土湿陷。综合评估危险性小。

3.榆中县稠泥河—榆中县高崖段(C3)

处于关川河河谷平原,地形平坦开阔,局部略有起伏。段内管线长 16.0km,占管线总长的3.6%。主要的地质灾害为泥石流和黄土湿陷。综合评估危险性小。

4.定西市符川—定西市红土窑段和定西市景台上—定西市安定区(C4)

该段处于关川河东、西支流河谷平原区,Ⅰ—Ⅱ阶地发育,地形平坦开阔。段内管线长59.8km,占管线总长的13.5%。主要的地质灾害为泥石流和黄土湿陷。综合评估危险性小。

5.秦安县莲花城—张家川县龙山镇段(C5)

位于清水河河谷平原区,Ⅰ阶地发育,地形平坦开阔,左岸山坡多见中—大型老滑坡,距管道1~3km。段内管线长48.0km,占管线总长的10.8%。主要的地质灾害为泥石流和黄土湿陷。综合评估危险性小。

6.张家川县赵家沟—张家川县上磨村段和张家川县城关镇—张家川县韩家硖支线段(C6)位于后川河河谷平原区,Ⅰ—Ⅱ阶地发育,地形较为平坦。段内管线长8.5km,占管线总长的1.9%。主要的地质灾害为泥石流和黄土湿陷。综合评估危险性小。

7.张家川县马鹿前庄—张家川县官山沟沟口段(C7)

属于关山山间盆地,Ⅰ阶地发育,地形相对平坦开阔。段内管线长5.0km,占管线总长的1.1%。主要的地质灾害为洪水冲蚀和黄土湿陷。综合评估危险性小。

㈧ 什么项目 要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在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工程建设应当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编制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时,应当对规划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第15条规定,城市建设、有可能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工程项目建设和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的工程建设,在申请建设用地之前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主要依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9号)文件要求,相关技术要求依据《通知》附件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通知》规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分级进行;对承担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单位实行资质管理制度;报告应经具有资格的资质灾害防治专家进行审查;对评估成果实行备案制度。
评估成果根据评估级别的不同分别由县级、市级和省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认定,并按要求抄报部、省、市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不符合条件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不予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包括下列内容:
(1)阐明工程建设区和规划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基本特征
(2)分析论证工程建设区和规划区各种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
(3)提出防治地质灾害措施与建议,并作出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价结论。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