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工程 » 桐梓2015年煤矿地质灾害赔偿

桐梓2015年煤矿地质灾害赔偿

发布时间: 2021-02-16 15:09:04

①  地质灾害类型及其危险性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

一、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

评估区地质灾害类型有地面灾害和斜坡变形灾害两大类共6个灾种,灾害类型划分及其主要特征见表12-5。

表12-5地质灾害类型划分及主要特征表

(一)地面沉降

在评估区及其附近,地面沉降分布于淮北平原阜阳、界首、太和、利辛、涡阳、蒙城等市县,是由于超采中、深层孔隙承压水引起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城镇开采井多深达150~200m,随着开采量逐年增大,承压水头逐渐下降,使得1.62×104km2的自流区基本消失,形成了以城镇为中心的区域性降落漏斗。至90年代中期,阜阳市城区降落漏斗中心水位埋深已达80m,水位降幅1.44~1.88m/a;界首市城区水位埋深已超过70m;有些地段降落漏斗已相连接。承压水位持续下降诱发了地面沉降。

20世纪80年代初有关部门对阜阳市进行水准复测发现,位于颖河西侧水文站内的9号点仅沉降83.7mm,沉降范围80~100km2。此后该市开采中深层承压水进入了高峰期,地下水位以3m/a的速率持续下降,至1990年沉降范围和中心沉降量分别以26km2/a和78.9mm/a高速增长,沉降中心最大沉降速率达109mm/a,沉降范围已达360km2,沉降中心最大累积沉降量873mm。地面沉降量与地下水开采量及水位埋深呈正相关。1990~1999年沉降速率虽有所减缓,但沉降范围扩展和中心沉降速率仍达6.25km2/a和59.3mm/a,至1999年1月沉降范围约410~420km2,中心最大累积沉降量已达1347.4mm(图12-2)。

图12-2阜阳市累积地面沉降量等值线图

等值线单位:mm

此外,管线附近界首、太和、利辛等县城水位持续下降,已形成水位降落漏斗,地面沉降有一定显示。

过量开采中深层地下水,使地下水位大幅度持续下降,造成含水层及相邻土体的有效应力增加从而固结压密并发生地面沉降。阜阳地区0~156m深度范围内主要有6个压缩层,总厚度50~l00m,其中A7-4、A9-5和A11-6三个压缩层是主要的,它们的埋深分别为39~77m、78~101m和107~132m,而埋深40m以内的土体则为超固结土,压缩沉降量小。

(二)采空塌陷

采空区地面塌陷是采掘巷道上部的岩层失去支撑,力学平衡条件被破坏,而发生的崩落、开裂、弯曲等变形破坏现象,最终导致地面沉陷的地质灾害。在安徽段采空区地面塌陷主要分布于淮海煤矿和定远石膏矿和盐矿三地。

1.淮南煤矿地面塌陷

淮南矿业集团所属12对矿井,井田总面积为301.12km2,至今采空塌陷面积达57.744km2。随着煤矿开采的延深和规模扩大,1997年1月至2000年6月塌陷区增加了8.04km2,年增长率为4.1%。矿区地跨淮河两岸,为冲积平原区,淮河以南采空塌陷(距管线达19km)总面积34.734km2,塌陷最大深度约20.Om;淮河以北采空塌陷总面积23.01km2,塌陷最大深度约5.5m。淮南煤矿采空塌陷比较严重,造成村庄、农田被淹没,工程设施损坏,并对水利和防洪工程造成较大的影响。

淮南煤矿采空塌陷属缓变型。基本特征是:回采1.5个月左右,地面塌陷开始产生,3~4个月为活跃期,此时的塌陷总量可达70%左右,一般18个月后逐渐稳定,且采空区与地面塌陷区基本一致。淮河以北潘谢矿区采空塌陷处于持续发展过程中。

2.定远石膏矿地面塌陷灾害

定远石膏矿地面塌陷形成的特点是:巷道遗弃支护一拆除,巷道顶板岩层立即塌落,随后引起地面塌陷。目前塌陷面积仅为50~800m2,塌陷的深度最大为0.50~0.65m,管线离其尚有一定距离,且开采规模呈现减少的态势。

3.定远县东兴盐矿地面塌陷灾害

该矿的开采区位于输气管线(K235+280)的南侧4km处。自1988年末开采至今,仅在1998年后开采区开始产生轻微的地面塌陷,且与开采区范围相吻合,面积约0.2km2。目前对开采区及周围影响不大。

地面塌陷的产生及危害程度受诸多因素制约,主要与矿层厚度及埋藏深度、顶板围岩强度和上覆的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厚度有关:矿层厚度愈大,埋深愈小,顶板围岩强度愈小,上覆第四系松散堆积物愈厚,则地面塌陷愈强烈。

(三)地震液化

管线穿越的地震烈度Ⅶ度区有两段:一段位于淮北平原的四庙—孙集一带(K59—K70),西淝河河床两侧为第四系全新统粘性土、粉砂、细砂,厚度6.40~14.80m,地下水位埋深2.20~2.50m,其下伏的粉砂、细砂在地震条件下存在轻微液化;另一段位于江淮丘陵平原的前王一带(K266+200—K273+200),池河河床两侧分布的全新统粘性土、粉土和含泥砂砾石,厚15~20m,水位埋深0.8~2.4m,上覆的粘性土厚度在6m左右,下伏的粉土较薄,且标贯击数在17击左右,粘粒含量大于10%,基本不产生地震液化问题。

(四)膨胀土灾害

评估区内界首、蒙城、定远、滁州、来安等地丘陵岗地及河谷Ⅱ级阶地上广布的上更新统的冲积、洪冲积及残坡积的粘土、粉质粘土,颜色为灰白、棕黄、褐黄和土黄色,厚度一般7~15m,局部大于30m。天然状态下呈硬塑、坚硬状,柱状节理发育,含铁锰质结核和薄膜。由于土层中含较高的蒙脱石、伊利石等亲水性矿物成分,有遇水膨胀、失水收缩的特征,往往造成其上的建筑物变形、开裂。经取样测试,评估区内膨胀土自由膨胀率为40%~63.5%,属弱膨胀潜势。淮北平原区和沿江丘陵平原区一般在40%~57.5%;江淮丘陵平原区一般为45.5%~63.5%;局部可达66.5%~74.5%。从地貌上可以看出,膨胀土的膨胀性有在平原区稍低,丘陵坡麓的岗地区稍大的特点。

工程沿线膨胀土分布地段为K19+600—K58+400、K63+400—K65+000、K70+000—K178+500、K184+300—K219+100、K226+650—K245+450、K246+150—K251+250、K253+900—K262+050、K263+300—K266+150、K305+500—K309+900、K312+480—K321+870、K323+190—K325+050、K328+390—K333+900、K343+110—K345+910,分布长度为242.7km,占线路总长的70%。

(五)崩塌

沿线崩塌灾害主要分布于K185—K200、K280—K334段,崩塌均与人工切坡不当有关,有土崩和岩崩。崩塌体的规模一般在50~200m3之间,调查过程中发现多处岩崩,主要分布于K280—K302段,由中元古界千枚岩等浅变质岩组成的斜坡,节理裂隙极为发育,岩性破碎。因修建房屋和公路切坡的边坡大多不够稳定,如滁州市南谯区小庄村崩塌,土崩主要分布于K302—K334段,由Q3弱膨胀土组成,切坡后极易产生崩塌。如滁州市甘里阜和定远县城东轮窑厂崩塌等。

此外,还有人工堆积层崩塌分布于K185—K200段,是由采石场弃碴于采坑边造成的。

二、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一)地面沉降

阜阳市地面沉降的发展已直接或间接地给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危害,主要表现有:

1.破坏水利设施和降低防洪标准:位于沉降区的颍河和泉河,左右堤坝全长48km,堤顶高度均已随地面沉降而降低,已达不到原设计2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20世纪80年代以来,阜阳节制闸多处闸体开裂现象逐年增宽,目前已严重威胁大闸的运行安全。

2.破坏市政及供水设施:部分深层地下水开采井发生倾斜、错位、井管抬升、井台开裂变形。颖上路段排水管道错裂,原可顺畅外排的污水向沉降部位集中。

3.破坏城市测量控制网:中国地震局以阜阳市为中心布设的阜阳环Ⅱ等水准线路,因地面沉降干扰,影响了地震监测工作。1999年总参在阜阳进行地形校测时,导线无法闭合,不得不从沉降区外水准点引测。

阜阳市中深层孔隙承压水水位下降速率近年来有所减小,反映阜阳市地面沉降有减缓的趋势。而输气管线通过地段在阜阳市地面沉降区以北约30km处,沿线除利辛县城外皆为农村,目前中深层地下水开采量不大,尚未发现地面沉降现象。

(二)采空塌陷

1.淮南煤矿采空塌陷

淮南煤矿系国家统配煤矿,开采数十年来所形成的地面塌陷范围和塌陷深度都很大。地面塌陷所导致的灾害比较严重,其危害主要表现在:塌陷盆地中心部位已形成一系列的塌陷湖(塘),造成村庄、农田、通信线路被淹没。边缘区(危险变形区)工程建设及设施被损坏,如房屋倾斜、墙基开裂、地坪错开等;对水利和防洪工程造成较大的影响,如淮河堤塌陷,下沉深度大于1m的达850m,累计影响长度15.1km;铁路路基下沉(大通—张楼线的望李段),影响长度为7.41km;外边缘区主要表现在对房屋的破坏,如墙基开裂等。

淮河以北的潘谢矿区地面塌陷正处于持续发展过程中,且距输气管线相对较近(在K159处相距为10.3km)。目前塌陷区呈北西西—北西向展布,而且潘1、潘2、潘3三个矿井的塌陷区几乎相接(图12-3)。矿区规划的开采区向四周扩展,无疑距输气管线将愈来愈近,应予关注。

图12-3淮河以北煤田采空区地面塌陷预测图

2.定远石膏矿地面塌陷

该矿采空区顶板岩层以软弱的泥岩和粉砂质泥岩为主。根据多年观测资料表明,当矿床开采深度在170~180m以内时,可引起地面塌陷;其中以开采深度60~70m的最易引起地面塌陷。

根据该矿1992年的调查结果,采空塌陷自1990年开始,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地面塌陷面积达10余亩,随着采空区面积的增加,地面塌陷时有发生,其多发年份为1998年之前,其后地面塌陷灾害有减缓的趋势。地面塌陷产生的同时,多伴有地裂缝的产生(危险变形区)。调查结果表明:定远石膏矿采空区塌陷的影响范围,一般比采空区范围向外扩展l00m左右。塌陷的危害主要是引起房屋开裂、电线杆歪斜、渠道损毁、耕地破坏等。而矿区位于县城的东南郊,属居民较密集区,且存在一些高层建筑(楼房、烟囱),因而,采空区的地面塌陷已威胁到人们的正常生活环境。

由于定远石膏矿目前开采规模呈现减少的态势,因而矿区的地面塌陷问题影响甚弱,地面塌陷危险性等级属轻微。

3.定远县东兴盐矿采空塌陷

该矿矿体顶板埋深218m左右,近东西向展布,岩性为软弱的泥岩和钙质泥岩,目前采用钻井注水法生产工艺开采,采空区即为溶腔,溶腔间预留80~100m的保安矿柱。自1988年末开采至今,矿区地质环境现状较好,基本未产生相关的地质环境问题,仅在1998年后,开采区开始产生微弱的地面塌陷,其形态与开采区范围相吻合,面积约0.2km2。由于属钻井注水法开采,故其地面塌陷属缓变型,且地面显示不明显,主要表现在降雨期存在积水问题,而对开采区及周围影响不大(居民远离矿区,相距600m以外),地面塌陷危险性等级属轻微。

(三)地震液化

由于缺乏系统的资料,历史上中强地震时评估区土层液化的分布及液化对建筑物的破坏情况无法细述,但据现有资料,以阜阳市为例:1668年7月25日山东莒县—郯城间8.5级地震(是我国东部最强烈的地震),在阜阳市造成Ⅶ度破坏;1481年3月9日涡阳6级地震、1831年9月28日凤台北东6.25级地震、1937年8月1日山东菏泽7级地震,在阜阳市均造成V度破坏。由于淮北平原浅部发育全新世的砂类土和低塑性粉土,且地下水位埋深一般为1~2m,因此,存在地震液化的可能性。

(四)膨胀土灾害

评估区内膨胀土分布范围很广,属弱膨胀潜势,但据现场调查,对低层建筑仍有一定破坏性,主要表现在使房屋及墙体产生开裂,并伴有地裂或地基上鼓。如蒙城县的双佛塔建在膨胀土地基上,现在从塔顶到塔底产生一条大裂缝,另外淮南、蒙城、界首、定远等地的厂矿、学校、民房等,有不少因膨胀土地基而产生房屋开裂,其中蒙城县的蒙古族中学院墙在1978年秋天产生地基上鼓现象。

由膨胀土组成的边坡,边岸也极易产生滑坡、崩岸,如河岸、湖岸及人工渠的边坡都产生过规模不等的滑坡和崩塌,位于江淮分水岭附近的人工渠及巢湖湖岸,都有这类危害。

(五)崩塌

评估区内崩塌灾害主要是堵塞道路交通、压覆植被、掩埋农田等。输气管线施工的切坡开挖,势必会受到崩塌的危害。

三、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一)工程建设诱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1)工程沿线大部分为平原地区,工程建设时和建成后不会加剧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灾害。

(2)鉴于沿线膨胀土分布广泛,在区内刘巷子、定远、滁州等丘岗地带,地形起伏较大,工程建设时如开挖斜坡地带,易诱发边坡不稳定,一般不会加剧滑坡灾害,如在庙陈—滁州地段,基岩裂隙发育,人工切坡时易诱发崩塌或滑坡灾害,应注意边坡的防护工作。

(3)管线穿越淮河、池河、滁河等较大水体,如工程处理不当,会造成地基破坏,易产生管涌、渗漏问题,影响防洪堤。

(二)工程本身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1.地面沉降

根据规划资料,中、深层地下水在将来仍然是城镇供水的主要水源,且开采量和开采范围均有所扩大。采用水文地质比拟法,结合近年来的水位、水量、沉降监测资料的相关性分析,各主要城镇地面沉降预测结果见表12-6和图12-4。

表12-6主要城镇地面沉降预测结果表

图12-4安徽段地面沉降趋势预测图

鉴于缺乏淮北平原区地面沉降专门研究,其预测结果和将来实际情况可能存在一定偏差,但其地面沉降的发展是存在的,会对管线造成一定的危害,笔者认为利辛段地面沉降发展对管线危险性大,其他危险性小。

2.采空塌陷

(1)淮南煤矿地面塌陷

根据淮南煤田分布特征和矿区地质构造条件分析,并采用工程地质比拟法和概率积分法预测,离管线最近(4.5km)的朱集矿区,即使将来采矿,其塌陷影响范围一般以开采深度的65°角外延,其最大距离为2.5km(-1200m的开采标高)。2015~2020年预计最大下沉值为3.6m,下沉0.5m以上的塌陷范围为5.532km2,未延伸至管线;潘谢矿区地面塌陷灾害严重,但距管线较远。预测地面塌陷对管线的危险性小。

(2)定远石膏矿地面塌陷

定远石膏矿区矿层稳定,规划开采井巷最南端距管线1.4km。采用类比法和理论计算两种方法预测,认为规划开采区可能塌陷边缘距管线仅500~600m,塌陷影响带将波及到管线。管线在K245+500—K252+020段(长6.52km)通过石膏矿体分布区,若今后在管线下部及一定范围内(2km内)开采,势必会对管道的安全产生危害性,潜在危险性较大。

(3)定远东兴盐矿采空塌陷

矿区边界和管线最近距离为3.5km。东兴盐矿开采过程中,采用钻井水溶法开采,其采空区实际上是水与盐矿体(溶于水而流出地表)的置换过程,且矿体尖灭部位距管线3.5km,开采产生的地面塌陷对管线的危险性小。

3.膨胀土

评估区内膨胀土大气影响深度在3.0~3.5m之间,膨胀土的胀缩性易对管线产生顶压,加之地形起伏大,易产生滑坡,有可能会对管线产生不良影响,总体危险性小,局部中等。

4.地震液化

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判别法对西淝河漫滩全新统冲积层(15m以浅的深度内进行判别,Ncr为7.07~7.72,在Ⅶ度远震的情况下,顶部的粉土不存在地震液化问题,而下部的粉砂、细砂则存在轻微地震液化。

5.崩塌、滑坡

采用图解法和极限平衡法预测,管线工程沿线的边坡存在基本稳定(K184—K227)和不稳定(K280——K301)两种情况,如切坡不合理,甚至局部形成人工边坡,上述斜坡段均可能产生崩塌、滑坡灾害,危及管线,但总体危险性小。

② 桐梓县2015年的生产总值是多少

桐梓县2015年的生产总值达到了10个亿。

这一点毋庸置疑的。

③ 有没有关于地质灾害如何赔偿的法律规定

对于地质灾害如果赔偿,还没有专门的法律规定,如果是自然灾害,则不内存在赔偿,当地政府容或上级政府会对损失和重建给予适的的救济与补助;如果是人为引发,则按民法通则和侵权责任法的规定,以过错推定、责任承担的原则进行赔偿。
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中仅有是关于地质灾害防治的行政法规,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94号)

④ 我们居住于煤矿采空区,因地质灾害需迁移,请问贵州农村迁移补偿的标准是多少

请问一下贵州毕节地质灾害搬迁补偿款是多少

⑤ 2015年桐梓县八年级坡度镇坡度中学质量检测成绩表

各色人等忽然峰二手

⑥ 昌吉市菏泽腾达煤矿突发地质灾害避灾应急演练概要

昌吉市国土资源局

(2011年9月)

一、演练时间

2011年9月8日北京时间12:00。

二、演练地灾的类型

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三、演练地点

昌吉市菏泽腾达煤矿矿区。

四、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会议精神,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工作原则,突出“以人为本”的工作思路,以突发性地质灾害临灾应急救援为重点,强化组织领导,通过认真开展应急演练工作,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应对突发性地质灾害的自救能力和防灾意识,健全群测群防体系,更好地指导地质灾害易发区地灾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五、应急演练的原则

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工作应遵照以下五项原则:①以人为本、避让为主的原则;②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③反应迅速、决策果断的原则;④部门配合、分工协作的原则。⑤简捷高效、安全第一的原则。

六、演练目的

通过应急演练,进一步提高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及单位应对突发地质灾害处置的反应能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防止灾害造成群死群伤。增强工作主动性,认真总结实践演练取得的效果和经验,从认识、组织、实践训练等方面做好预防和处置准备工作,提高应变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七、演练措施及要求

当发生地质灾害险情时,昌吉市菏泽腾达煤矿办公及职工居住生活区立即做出应急反应,应按地质灾害速报制度规定的时间内立即上报,加强地灾监测频率,并不断地向乡政府或主管部门报告险情变化趋势和灾情发展情况。

(一)演练措施

(1)当发生险情或灾情,救灾领导小组及各工作组立即赶赴现场,并立即组建地质灾害救灾现场指挥部。

(2)现场广播矿区人员要迅速撤离灾区,广播喇叭不断发出“鸣--呜”的地灾警报信号,要紧急组织、引导职工,向昌吉市菏泽腾达煤矿办公及职工居住区附近的安全地带疏散、撤离。

(3)应急避灾组要做好安全、迅速有序的疏散撤离工作,防止人为混乱,降低效率。

(4)地灾监测人员要做好监测工作,防止灾情进一步扩大化。

(5)宣传报道组要按有关规定及时向公众发布灾情有关信息,将有关文字、影像资料存档备查。

(二)演练要求

(1)参加避灾演练的人员必须按照避灾应急演练指挥部的要求,迅速集合,服从组织,统一指挥。

(2)参加避灾演练的阿什里乡人民政府(包括乡武装部、公安派出所、卫生院、民政、企业办等)、市国土资源局、市应急办、昌吉市菏泽腾达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矿等单位,以及昌吉市菏泽腾达煤矿办公及职工居住生活区全体职工听候命令。

(3)观摩人员按要求到指定地点观摩,除参加避灾演练的人员外,其他人员不得随意干扰和破坏避灾演练活动,避灾演练结束前不得离开现场,避灾演练结束后,立即召开现场避灾应急演练总结大会,总结避灾应急演练的实践经验,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避灾应急演练。

八、参加应急救援演练的单位及人员

昌吉市国土资源局、市应急办、阿什里乡人民政府(包括乡武装部、公安派出所、卫生院、企业办、民政、宣传等)、昌吉市菏泽腾达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矿的全体职工等,以及有关部门单位的专、兼职人员参加演练。

昌吉市菏泽腾达煤矿突发地质灾害避灾应急演练组织机构及任务

一、组织机构

为加强应急演练的组织领导,确保突发地质灾害避灾应急演练顺利进行,并收到预期效果,成立突发地质灾害避灾应急演练指挥部,指挥部下设应急避灾组、医疗急救组、治安保卫组、地质灾害应急调查组、宣传报道组共五个工作组。

1.指挥部

总指挥:周贤洋昌吉市国土资源局局长

成员:朱敏宇昌吉市应急办主任

唐成天 昌吉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

蔡昌建 昌吉市阿什里乡人民政府副书记

许建平 昌吉市阿什里乡武装部部长

阿力克 昌吉市阿什里公安乡派出所所长

李聚海 昌吉市菏泽腾达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

梁吉山 昌吉市菏泽腾达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矿矿长

串词:市国土资源局负责

解说:广播员

策划:唐成天

编辑:杨浩礼

演练:昌吉市国土资源局(承办),昌吉市应急办、阿什里乡人民政府等部门单位(协办),昌吉市菏泽腾达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矿(主办),应急避灾演练有菏泽腾达煤矿职工居住区全体人员参加。

2.应急避灾分五个工作组

(一)应急避灾组

组长:梁吉山矿长

成员:李其平、鲁进法、高继军、肖锋、司冠昌等

任务:由昌吉市菏泽腾达煤矿全体职工及家属等组成的模拟演练人员编为4个疏散撤离区,即煤场为第一片区、生产楼为第二片区、公寓楼为第三片区、车间仓库为第四片区。以昌吉市菏泽腾达煤矿生产、办公、居住生活区为模拟演练场地,统一听从应急演练指挥部演练现场指导组的安排,积极配合突发地质灾害避灾应急演练全部过程。

(二)医疗急救组

组长:王春新阿什里乡卫生院院长

成员:救护及防疫人员。

任务:对伤员包扎救助,及时抢救、转运和医治受伤人员;做好疫情检疫工作,及时检查、监测灾区的饮用水源、食品的安全性,采取有效措施防控灾区疫情;迅速调集和运送灾区所需药品和医疗设备。

(1)抢救伤员,等待救护伤员(120救护车赶赴现场),协调医院、血站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

(2)做好伤亡人员家属思想工作和有关善后处理事宜。

(三)治安保卫组

组长:阿力克阿什里乡公安派出所所长

成员:公安派出所全体人员

任务:做好现场警戒和治安秩序的维护工作,对地质灾害现场实施交通管制;加强灾区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灾区社会治安秩序,确保避灾应急演练工作顺利进行;及时疏散可能危及的群众和围观人员。保障一定数量现场通信联络设备,对爆炸物品现场进行控制,并负责现场应急处置。

(四)地质灾害应急调查组

组长:戴永旭总工程师

成员:靳恩光、陈成军、蔡依强、丁志刚、杨浩礼等

任务:在地质灾害现场对灾害的趋势进行跟踪、预测,充分发挥国土资源部门组织、协调、指导、督促的职能。①对地质灾害险情进行调查,确定其等级、成灾范围,查明其形成条件、引发因素,对险情灾情进行评估,提出应急处理措施,迅速有效地减缓或防止灾情加剧;②对可能出现的险情隐患,分析发生前兆特征,判断发生的可能性、灾害等级和影响范围,采取有针对性应急措施,阻止或延缓地质灾害的发生;③开展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工作,编制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报告。

做好滑坡体稳定性的动态监测工作,及时汇报监测情况;准确掌握气象信息和汛期天气预报,为地质灾害预报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做好地质灾害预测预警预报工作。

(五)宣传报道组

组长:黄岩春市国土资源局办公室主任

成员:兰蓉、左琼鸽、潘恒远、符桂平、那扎尔

任务:①负责联系的新闻媒体报道人员,组织做好宣传报道工作;②协调媒体宣传的其他相关事宜。

二、其他事项

(1)昌吉市菏泽腾达煤矿负责演练横幅布标、安置调试好报警器装置,布置演练指挥场地等。

(2)提供播音员、无线话筒等播音设备。

(3)阿什里乡公安派出所提供警戒带、布控警力,维护好警戒带周边的治安秩序,并对演练场地四周的部分路段实施交通管制。

(4)阿什里乡卫生院提供救援医疗人员及车辆等。

(4)昌吉市菏泽腾达煤矿办公及职工居住生活区布设相关标志牌、导向牌等。

菏泽腾达煤矿井上矿工、家属等人员按照避灾路线迅速撤离至地灾应急避灾安置点

菏泽腾达煤矿抢险人员按照抢险任务及职责迅速到达预定抢险区域开展工作

⑦ 2016贵州省地质灾害搬迁怎么赔偿

2016年度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有关规定,按照省政府的安排部署,为切实做好2016年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避免和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财产损失,结合我省地质状况和2016年气象预测,特制定本方案。

一、2015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

2015年,全省共发生各类地质灾害163起,死亡27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6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灾害数量减少77.9%,伤亡人数减少67.3%,直接经济损失减少77.7%。全省地质灾害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以自然诱发因素为主,引发157起,占灾害总数的96.3%;人为因素引发6起,占灾害总数的3.7%。二是规模以小型为主,发生130起,占79.8%;中型26起,占16.0%;大型和特大型分别占灾害总数的3.1%、1.1%。三是灾害类型以滑坡为主,其次为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分别占灾害总数的75.5%、19.0%、1.2%、2.5%、1.8%。四是发生灾害的时间主要集中在6月和8月,其中6月最为集中,该月共发生地质灾害63起,占全年的38.7%;8月共发生地质灾害51起,占全年的31.3%。五是从空间分布上,地质灾害发生数以黔东南州较多,发生64起,占灾害总数的39.3%;其次是黔西南州,发生53起,占灾害总数的19.1%。除安顺市、六盘水市、黔南州、黔西南州外,其他市(州)均有人员伤亡。

2015年,全省累计投入地质灾害防治专项经费10.6亿元,对251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实施综合治理。扎实推进受地质灾害威胁学校治理行动,完成238所受地质灾害威胁学校搬迁治理。强化预警预报,共发布地质灾害风险预警信息170期,发送手机短信近105万余条,成功预报并避让突发性重大地质灾害29起,避免4983人伤亡和1.2亿元经济损失。对全省1500余个乡镇国土资源所、2600余名乡镇国土资源所干部进行了全面轮训,提高地质灾害防治业务能力。对已查明的12261处隐患点,全覆盖完成了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完成了49个高标准“十有县”建设工作,并获国土资源部命名。成立了省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实现了人员、装备、技术“三到位”。

二、2016年地质灾害预测情况

根据近年来我省地质灾害发生发育规律,考虑极端气候频发等各种因素,2016年全省地质灾害发生率仍将较高,突发性地质灾害占主要比例,主要引发因素以降雨为主,发生的时间主要分布在汛期的5至9月,高峰时段在6至8月。

(一)主要区域预测。遵义市北部、毕节市中南部、六盘水市、安顺市西部和南部、铜仁市、黔东南州北部和西部边缘以及东部边缘地区,黔南州东部、黔西南州北部等地质灾害多发地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

(二)主要矿山预测。我省西部地区地形切割较深,地貌组合特征复杂、地层岩性软硬相间且不均匀,以煤矿开采为主的工程活动较为频繁,是地质灾害的高易发区域。

(三)主要交通干线预测。铁路以川黔、湘黔、黔桂、内昆、贵昆、水柏、南昆等贵州段沿线为主;公路以G321、G326、G210、G320等国道,贵广、遵崇、水黄、清镇、贵新、关兴、贵毕、凯麻、镇胜、贵遵等高速公路和汕昆、厦蓉高速公路贵州段为主;以及在建的高铁、高速公路工程区域内发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

(四)重要工程预测。我省北部、东北部地区人口较为密集,在建电煤基地、矿山、水库(水电站)和已建水库(水电站)较为集中,发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

(五)旅游区预测。遵义市北部、六盘水市、安顺市西部和南部、毕节市中南部、铜仁市、黔东南州北部和西部边缘以及东部边缘地区、黔南州东部、黔西南州北部等地的旅游景点景区,陡峻山地内的旅游景点,特别是沟谷口建有人工游泳池、钓鱼池及其他游乐设施的景区易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三、2016年主要工作任务

(一)强化责任落实。各地政府和基层组织要层层签订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书,落实防治工作责任制,建立完善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的责任机制,层层传导压力,层层落实责任。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组织好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把每个已知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御责任和监测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人员。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部门工作责任制度》要求,根据职责分工,组织对本部门管辖范围内地质灾害隐患进行排查、巡查、复查、监测和治理。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做好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把防灾工作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人员,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

(

⑧ 贵州省年国土资源综合统计分析报告

2005年贵州省国土资源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各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土资源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部署,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国土资源部和国家测绘局的决策和指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将资源保障与资源调控相结合,行政管理与社会服务相结合,加快促进资源配置从行政审批到市场配置转变,管理手段从传统方式向现代科技转变,不断提高行政效率,提高对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平,勇于创新,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加强国土资源的管理和保护,积极为全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采取切实措施,严格保护耕地,全面落实最严格的资源保护制度,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土地和矿产资源市场建设更加规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力度进一步加大。

●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新的进展。

●为摸清土地资源家底,全面查清全省土地利用现状,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农用地分等定级服务,利用卫星遥感资料全面启动土地利用更新调查。

●地质环境管理不断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防取得新的成绩。

●测绘事业不断发展,基础测绘成果显著。

●在中共贵州省九届七次会议上,通过了《中共贵州省委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的意见》,就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任务和要求。

●广泛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一、土地资源

(一)土地资源状况

据2005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结果,全省土地总面积为17 615 246.61公顷,其中农用地15 287 556.73公顷,建设用地540 606.60公顷,未利用地1 787 083.28公顷。与2004年相比,农用地减少2 474.31公顷,建设用地增加5 712.84公顷,未利用地减少3 238.53公顷(图1)。

(二)土地面积结构变化情况

2005年全省耕地增加3 170.36公顷。增加来源如下:土地整理576.22公顷,开发2 215.44公顷,复垦105.87公顷,农业结构调整55.55公顷,其他217.28公顷(图2)。

2005年全省耕地减少12 567.16公顷。减少原因如下:各项建设占用耕地3 113.52公顷,生态退耕6 789.55公顷,自然灾害损毁386.25公顷,农业结构调整1 596.33公顷,其他681.51公顷(图3)。

图1 2005年贵州省土地利用现状

图2 2005年贵州省耕地增加来源构成

图3 2005年贵州省耕地减少因素构成

(三)土地开发、复垦和整理情况

2005年全省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土地开发整理工作,首次召开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会议,制订实施了《关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的改革意见》、《关于严格规范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施工和设备材料采购招投标活动的意见》等管理规章及多个规程规范。积极推进土地整理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从立项、规划设计、工程施工到项目竣工验收严格按照项目管理程序和规定申报、组织实施。在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中,坚持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实施与扶贫开发、移民安置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注重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三者的有机统一。

2005年经审查批准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13个,预算资金为19.81亿元,可复垦和整理中低产田近6 233.00公顷;省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11个,计划新增耕地约306.67公顷。2005年共完成部、省、市三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236个,新增农用地2 635.68公顷,其中耕地2 461.70公顷。

二、矿产资源

(一)矿产资源现状

全省至今已发现各类矿产110种以上,发现矿床、矿点3 000余处。其中72种矿产不同程度探明了储量,主要储量产地1 344处。有42种矿产储量排名全国前十位,以煤(煤层气)、铝、磷、锰、金、重晶石、水泥原料等最具优势,不仅资源丰富,而且现实经济优势明显,在全国或西部大开发中占有重要地位。具体如下:①煤矿是全省最重要的能源矿产,现有资源储量492亿吨,集中分布于西部的六盘水和毕节地区,尤其是可供开发利用的低硫优质煤丰富,占全省总量的1/3;②是中国铝土矿的三大产区之一,集中产于中部,资源储量4.22亿吨;③是我国三大磷矿的集中产区,也是富磷产出最多的省区,集中于开阳、瓮福和织金等地区,资源储量26.87亿吨,列全国第二位;④锰矿集中分布于遵义与松桃两地,保有储量7 664万吨,占全国总量的13%;⑤是率先发现具工业价值微细粒浸染型金矿的省区,也是该新型金矿探明储量最多的地区,主要分布于黔西南,储量166吨,排全国第十位;⑥全国1/3的重晶石集中于贵州,主要分布在黔东南地区,资料储量1.12亿吨,天柱大河边储量达1.08亿吨,成为全国最大的矿区;⑦是沉积岩的“王国”,水泥用灰岩及其配料资源丰富,分布广泛,遍及省内各地,水泥灰岩资源储量16.41亿吨,水泥配料用砂岩、粘土、页岩储量分列全国第五、第八、第十位。

(二)地质勘查投入与勘查成果

全省共有从事地质勘查的单位46个,从业人员8 959人,主要分属于地矿、有色、煤田、核工业、建材、化工等部门。

全年投入地质勘查费用(除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共23 909.62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拨款1 273.50万元,地方财政拨款583.80万元,企事业单位投入20 692.31万元,其他投入1 360.01万元。

完成机械岩心钻探工作量205 018米,坑探工作量1 379米。开展地质勘查工作的矿种有15种,主要是煤矿、锰矿、铜矿、铝土矿、汞矿、锑矿、铅锌矿、金矿、硫铁矿等。

新发现矿产地3处。

新查明矿产储量:煤矿资源量10.50亿吨,锰矿资源量245矿石万吨,镍矿5 239金属吨,普通萤石14矿石万吨。

(三)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情况

1.颁发勘查许可证和采矿许可证情况

2005年完成了全省9个地州市及18个矿产资源重点县矿产资源规划的审批工作,编制全省级铝、磷、金、化工煤等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专项规划,矿产资源规划体系已初步形成。在实施《贵州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的过程中,严格按照“有序有偿、供需平衡、结构优化、集约高效”的要求,妥善处理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利益关系,按照“大煤保大电”,集中建设大型铝工业基地,合理配置矿产资源的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严格按照《贵州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的规定审批探矿权和采矿权,对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勘查、开采项目不予批准探矿权、采矿权。截至2005年底,全省经批准登记有效的勘查许可证743件、采矿许可证9 016件,批准登记面积14 849.95平方千米,收取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1 037.75万元。

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基本情况

强化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科学管理。取缔不具备办矿条件、布局不合理、破坏浪费资源的矿山,使矿山的开发基本实现了矿权明晰、依法办矿的格局。2005年全省矿山数达6 329个,矿山从业人员为264 111人,矿业总产值达131.11亿元,利润总额为24.80亿元。

三、国土资源市场

1.保护耕地,保障发展

采取严格措施,切实保护耕地。积极参与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健康平稳发展。在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同时,确保重点建设项目和城市、城镇重要基础设施建设的土地资源供应。在全省新增的建设用地中,有80%以上投向能源、交通、水利水电等基础建设项目。积极为重点建设项目办理先行用地和正式用地审批手续。2005年经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建设用地面积14 627.97公顷,其中农用地转用5 772.90公顷,耕地4 556.34公顷。建设用地批后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审批、退件、城市用地信用等信息在公众网络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为全省经济建设提供了资源保障和服务。

2.土地征用情况

各级国土资源部门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着力解决征地等工作中侵害农民利益的问题,采取切实措施保障被征地农民的长远生计,被征地农民的知情权得到充分尊重,多途径安置得到逐步推广。按照国土资源部的安排,在全省开展了制订统一年产值标准和征地区片综合地价工作。

3.土地市场建设和土地供应及收益情况

继续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加强土地市场建设,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作用,挖掘存量土地潜力,提高土地利用率。积极推行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方式,建立土地有形市场,使经营性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得到全面落实。2005年全省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2 631宗,面积882.11公顷,收取地价款33.99亿元。其中,通过招标拍卖挂牌出让1 390宗,面积548.11公顷,收取地价款29.43亿元。

全省土地二级市场共转让土地10 871宗,面积287.43公顷,收入7.25亿元;出租23宗,面积9.69公顷,获租金176.63万元;抵押4 917宗,面积3 391.31公顷,获贷款金额56.31亿元。二级市场的运作有效地盘活了存量土地资产,促进了存量土地利用,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4.探矿权采矿权市场

进一步加强对探矿权与采矿权的管理,规范探矿权、采矿权审批。组织开展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程序工作,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三率”情况进行全面检查,为强化矿产资源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勘查、合理开采、综合利用的方针和完善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要求,切实加强了对全省煤、磷、锰、金等矿种的矿权管理。

2005年全省采矿权招标、拍卖、挂牌1 319件,获合同金额2 524.97万元;转让采矿权36宗,获价款1 721.97万元。

四、国土资源违法案件查处情况

2005年,全省加大对违反国土资源法律法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尤其加大对侵害农民利益的土地等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对2003年以来征地补偿安置不到位,引起群体上访或重复上访的234个建设项目进行了排查处置,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得到进一步维护。2005年开始实施的国家和省重点建设项目未因征地补偿问题引起群体上访事件。

五、国土资源行政复议情况

2005年全省土地、矿产共收到行政复议申请47件,本年受理41件,本年结案49件(含2004年未结案件8件)。

六、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工作

1.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成效明显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成效显著。各级政府、部门措施得力,加强汛期巡查,明确政府领导责任,强化部门工作责任制,开展治理责任认定,加大治理经费投入。全年发生地质灾害121起,造成14人死亡,14人受伤,未发生群死群伤事件。金沙、桐梓等县成功避让地质灾害17起,避免526人伤亡,是地质灾害伤亡最低、成功避让最多的一年。

2.建立每年2 000万元省级地区灾害防治专项资金,用于重大地质灾害的治理。《贵州省地质环境条例》已由省人民政府报请省人大待讨论通过

3.地质遗迹和矿山环境保护有新的突破

地质遗迹保护实现了从单纯强调保护向保护开发并重的地质公园建设转变。全省建立了台江古生物化石省级自然保护区和关岭、乌当、绥阳、独山,乌蒙山、平塘等省级地质公园;关岭、兴义、织金洞、绥阳双河洞、六盘水乌蒙山及平塘六处省级地质公园晋升为国家地质公园,获国家资金补助近1 000万元。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计划得到实施。开展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遵义市、铜仁地区、开阳县、习水县已制定并发布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资金管理办法。《贵州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收缴与使用管理规定》已经拟定。

七、国土资源管理机构、人员培训情况

全省县级以上的国土资源行政管理人员共4 501人。其中:行政编制人员1 607人,占总人数的35.70%;大学专科以上学历人员3 217人,占总人数的71.47%(图4)。

2005年各级国土资源管理人员参加各类院校培训866人次,学历教育542人次,通过各类院校的学习和培训,各级国土资源管理干部的业务和政治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图4 2005年贵州省国土资源管理人员学历情况

八、2006年全省国土资源工作要点

1.全省国土资源工作总的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积极参与宏观调控,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促进资源节约和集约利用,深化改革、从严管理、完善体制、提高素质,依法行政,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强化社会公共服务,为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2.2006年全省国土资源工作的主要任务

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是开展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加强地质工作的重要一年,也是巩固土地市场治理整顿成果的重要一年,做好2006年工作对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总体目标至关重要。

(1)加快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进度,进一步增强参与宏观调控的力度。

(2)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基本农田保护与建设作为耕地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建设国家级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

(3)继续为经济建设和西电东送提供国土资源保障和优质服务。为国家和省重点建设项目做好用地服务工作。

(4)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探索合理开发和利用矿产资源的治本之策。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精神,全力以赴完成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工作任务。

(5)加大地质和矿产资源勘查工作力度,努力提高资源供给能力;继续做好公益性、基础性地质工作。

(6)严格保护群众合法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建立完善地质灾害预警系统。

(7)严格依法行政,努力提高公众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重点是依法行政制度建设,以及惩治和预防腐败制度建设和干部考核任用制度建设。

(8)进一步加大科技和测绘工作力度,逐步提高国土资源管理科技工作水平。

(9)切实加强基础业务建设,保障国土资源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

(10)继续开展完善体制提高素质活动,进一步推进乡镇国土资源管理所建设。

(11)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积极探索建立与全省国土资源管理实际相适应的政策制度、监督与惩治并重的预防腐败工作机制。

⑨ 煤矿地质灾害治理产生的工程煤可以自行处理吗

青东煤业利用塌陷超前复垦式处理煤矸石堆放占污染难题行性研究
摘要 :煤矿采程引起两环境问题:煤矸石堆积占污染采空区表塌陷问题煤炭企业持续发展亟待解决问题由于新建矿井前期采空区塌陷短期内难形规模造煤矸石处理问题更突本文通塌陷区内进行超前复垦技术煤矸石处理塌陷复垦机结合起赢良经济效益态效益
关键字:煤矸石处理;采空区塌陷;超前复垦;效益;行性研究
abstract: coal mining in the process, can cause two big environment problem: coal gangue piles up the subsidence and covers an area of pollution problem, it is the coal enterprise i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problem to be solved, because the new mine taxiande mined-out area in the short term to form scale, to deal with problems caused by coal gangue is more prominent.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water reclamation technology advanced, the processing of coal gangue and taxiande reclamation organic unifies in together, and win good economic and ecological benefits.
keyword: coal gangue processing; irregular shape etc; advanced reclamation; benefit; feasibility study
青东煤矿矿井井田及矸石存量、塌陷影响范围概况
青东煤矿简介
青东矿井位于安徽省濉溪县与涡阳县交界处行政区划属于濉溪县(见图1-1)该矿资源条件比较、储量丰富、建设条件优越淮北矿区总体规划10矿井型矿井属家鼓励建设

型现代化矿井青东矿井采用三水平采水平标高-620m二水平标高-920m三水平标高-1200m矿井设计服务限68.7

图1-1青东煤矿矿井理位置
青东矿井及选煤厂由淮北矿业集团限公司投资建设青东矿井属新建煤矿资源发项目设计原煤产能力1.8mt/a;配套坑口选煤厂属新建原煤洗选加工项目设计原煤入选能力1.8mt/a.
1.2矸石山存量及产矸石概况
自2004青东煤矿始筹备现矿井采产矸石直未效处理目前青东煤矿矸石总量、矸石山高度偏高、矸石山占面积逐增加(见表1-1及图1-1)些利素能引发矸石山自燃、崩塌等灾害外根据集团公司达近巷道掘进进尺数2012—2016预产矸石量统计(见表2)我矿煤巷、岩巷掘进均产矸石量约45.8万吨,另外按产煤量20%计提矸石青东矿综采产矸石18万吨/进步加剧我矿矸石处理严峻性迫切性

1.3塌陷影响范围概况
青东矿井全井田采结束形沉陷区面积54.20km2其积水区(沉2m)面积20.32 km2其沉深度10.8m根据表变形预测值结表明青东矿井煤矿采引起水平拉伸变形值较般产裂缝等非连续变形首采区全井田采表沉值、表倾斜值、表曲率值、表水平移值表水平变形值见表1-3.

2、超前复垦理析
【1】超前复垦称作预排矸充填复垦技术建井程产初期采空区表预计要发沉区表土取堆放四周按预计沉等值线图矸石预先排放矸石充填预定水平待稳沉与表标高致再堆放四周表土推矸石层覆土形耕种农田实现煤矸石害化处理处置目标
82采区超前复垦具体施工工艺流程效析
2.1.182首采区情况介绍
青东矿82首采区北至-585m等高线东至f11断层西至f6及fs96断层南至fs11-1及fs98断层面积约1.15km282采区表第四系及第三系层覆盖层平均厚约260米面势平坦没河流经工沟渠纵横面村庄罗庄、陈油坊、刘菜园、辛庄及李庙等采面能形塌陷区(见表2-1)由井井照图知82采区内726、728、828及二、三水平综采面采煤总厚度约 7.5—8.5m通采沉陷技术预计沉陷量82采空区平均沉深度5.17m预计复垦标高约5—6m

2.1.2具体施工工艺流程
具体实施阶段:1、根据产技术部测量设计单位提供数据资料选定超前复垦区域(优先选取塌陷区域内村址区域);2、先表土进行剥离约1m表土、底土等适于植物层物质均应进行保护性堆存利用优先用作塌陷复垦土壤重构用土;3、做矸石山填区域内防渗、集排水措施(【2】采用土工布料作业土工布料种功能产品具排水、滤、隔离、加筋、防渗、防护六功能)防止淋溶水污染表水水;4、矸石运抵填区域进行均匀填埋、层压实操作待堆积高度达设定高度【3】并矸石废弃物引入微物促进植物根瘤菌促进植物迅速、加快固体废弃物风化土待充采稳定超前填区域进行覆土(考虑土壤耕层、作物种类及水土流失素佳复垦土壤部覆盖层厚度600mm)其改造耕种补充用努力形耕——煤矿采煤沉陷——综合治理——形新耕——综合利用占补平衡局面
2.2超前复垦工程结束关遗留问题解决办
由于采空塌陷区沉降速率相比较缓慢免造两三内预排矸石高面定高度局面遇雨水气量矸石淋漓水能周边农田造污染;堆积矸石没采取效加固能造质灾害解决些问题采取周边及修整疏水沟渠解决矸石污水排放问题减少农业产影响填程除堆积矸石进行加固外坝面、坝坡应采取种植植物覆盖等措施防止扬尘、滑坡水土流失待表沉陷稳定区域进行规模平整修复其变永久性用耕
3超前土复垦效益析
3.1经济效益
矿井产煤矿石及运往预塌陷区域既解决煤矸石堆放占问题续土复垦完部工程另面征费用般要超复垦所需费用几倍所进行式土复垦仅利于农业持续且优先解决全局处理煤矸石重难题同企业节省数量观征费用降低原煤产本;并且完土复垦家相关职能部门依据复垦规模质量给予企业相关政策补贴奖励由见超前复垦解决矸石处理难题且给企业带良经济效益
3.2环境态效益
超前复垦环境效益显易见进行超前复垦面矸石山土压占污染另面沉陷区面裂缝、滑坡支离破碎水土流失更加严重矿区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所煤矿沉陷区矸石山压占土统规划进行复垦实质矿区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重要组部【4】煤矸石用于沉陷区充填治理仅使采矿破坏土资源重新利用且处置煤矸石既美化环境恢复矿区自态收资源发与保护环境双重效益
3.3社效益析
(1)明显改善矿区态环境减少矸石堆积引起土壤侵蚀气飘尘矿区事产、管理、员提供良态环境空间
(2)采煤沉陷区经覆土造治理改良转变苗圃种植、经济林、水产养殖塘土利用等级提高经济效益比原耕草高
4、结论
论理论依据具体实施程超前复垦案行性值肯定于新建矿井煤矸石处理问题解决积极意义同实现复垦经济效益、社效益态效益统

参考文献
[1] 曹建军王福龙郭广礼刘永娟煤炭塌陷区发与应用(a). 矿业安全与环保 .2003(4)
[2] 王萍 胡振琪. 煤矿区土复垦土工布技术应用浅谈(b).2008(12)
[3] 范英宏,陆兆华,程建龙,周忠轩,吴钢;煤矿区主要态环境问题及态重建技术[j];态报;200310期
[4] 夏斌土复垦技术淮南矿区推广应用(b)山东煤炭科技 2009第3期
注:文章内所公式及图表请pdf形式查看

希望能借鉴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