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产学研
『壹』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有哪些院士
矿产普查及勘探、数学地质学家赵鹏大
地质古生物学家殷鸿回福
地球化学学家答於崇文
地球化学学家张本仁
地球化学学家高山
矿床学家翟裕生
地球化学学家李曙光
构造地质学家金振民
岩石学家莫宣学
沉积学家王成善
『贰』 考研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好考吗
我也是刚才知道,上一次地质学录取率140%
『叁』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有些什么优势专业
地大排名第一的是地学院,其次是资源学院,然后是工程学院地质学,资源勘查,石油工程,勘查工程都是很强势的专业,楼主的专业中上等,至于就业,哪个也无法预测4年后是什么样子的
『肆』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研究生哪个专业好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最好的学科是地质学和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都是国家重点一级学科。内然后还有以容下学科是省部级重点学科:
应用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地理学、海洋科学、地球物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水利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设计学。
考研究生,首选国家重点学科,然后再选择省部级重点学科。
『伍』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有哪些王牌专业,分别要比重点线高多少分
地大的王牌专业还是蛮多的,比如:地球科学院的地质学,环境学院的水文地质和内地下水工程,资源容学院的资源勘查和矿普专业,工程学院的地质工程,岩土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这个专业到大三了要分方向,分为基础工程方向和油气井方向),这些专业里面的地质学,资源勘查,地质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是国家级重点学科而且这几专业里面还有和国土资源部共建的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一般说来,省份不同,这录取分数也不相同。我估计你的分数要超过当地一本线35-40分,才比较有希望进地大的这些好专业。我就是地大 武汉 工程学院的勘查技术与工程(基础工程方向)专业的,希望学弟学妹们在填报志愿慎重考虑,如果你被调剂的话就会得不偿失的,地大的其他专业完全就干丢的。
『陆』 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高山院士真贪科研经费了吗
2016年秋季自考来班
国家重点大学自
211'985工程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湖北经济学院
专科:地质工程,文秘与自动化专业
本科:视觉传达、工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会计。
专科2017年6月毕业,本科2017年12月份毕业
『柒』 深圳南山区科技园中国地质大学产学研基地的百度地图发下
科苑地铁站出来就是了
『捌』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学术研究
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主持的“”项目及专题、“86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各类国家级项目600余项,科研经费稳步增长。殷鸿福院士主持完成的确定全球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层型“金钉子”(国际标准)的科技成果荣获“2001年中国基础研究十大进展”、“2001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和“2001年中国十大科技新闻”的殊荣。
学校师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杂志Nature上发表论文4篇,Science 1篇。5年来,学校共有50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其中,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4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学校主办的《地球科学》中文版被国际著名检索系统EI收录,英文版被国际著名检索系统SCIE收录,学报(社会科学版)进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揽》和CSSCI。科学研究始终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参与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引领行业科技发展,培养和输送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学校作为唯一高校参与了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拥有军工项目科研生产完整资质,成立了2个“教育部深空探测联合研究中心”预研分中心,参与了“嫦娥工程”月球探测数据处理和月球应用研究,自主研发的MAPGIS软件成功应用于“神舟”系列载人航天搜救。学校坚持开展产学研合作,推进协同创新体系建设。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学校及时组织科技赈灾专家组奔赴灾区,为灾区预防次生灾害、做好灾后重建与城镇选址等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 馆藏资源 截至2014年,学校拥有纸质图书资料155万册,中外文电子图书100余万册,中外文数据库2067个,多媒体资源近60000小时;学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文献资源,形成了以科技文献为主体、地球科学类文献为特色的馆藏体系。 学术期刊 《地球科学一一中国地质大学学报》: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EI》、《CA》、(Pж)、《CBST》、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美、德的《地球科学光盘数据库》以及美国《地质文献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来源期刊”,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和“湖北省优秀期刊”。
《地质科技情报》:《CA》、《GeoRef》、《PЖ》收录,已进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是由长江水利委员会、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长江大学联合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工程地球物理类专业学术期刊。
《安全与环境工程》:本刊被收录为《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入网中国期刊网(CNKI)、《万方数据资源系统(China Info)数字化期刊群》。
《宝石和宝石学》:被美国《化学文摘》(CA)等收录,入编《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等,荣获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
『玖』 南山区科技园科苑南路中国地质大学产学研基地
坐车坐到“科技南路”这个站台下车就是威新软件园,找到“威新软件园”这个牌子的路口(旁边也挂了很多彩旗),旁边有个小卖部,沿着小卖部一值向前走大约500M就到了
『拾』 扎实推进产学研用战略合作
2014年1月8日,中国地质科学院与亿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京举行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王小烈与亿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邓伟分别代表双方在战略合作协议上签字。地科院副院长董树文、吴珍汉,亿阳集团总裁助理李兆伟,亿阳矿业董事长梁再森、高级顾问章安生、总裁助理赵更书,院办公室、科技处、实验管理处、尾矿利用中心、全球矿产资源战略中心等部门负责人出席签约仪式。根据协议,双方将在尾矿资源综合利用、全球矿产资源获取、矿产勘查技术方法等领域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加大协同创新力度,搭建产学研用平台,通过整合人才、技术、资本、信息等资源,开展应用技术研发,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2014年1月15日,中国地质科学院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在北京签署了联合研发引进多功能5000吨大压机的合作协议。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万清祥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金振民、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赵来时、深部物质研究专家王超,中国地质科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王小烈,董树文副院长,吴珍汉副院长和相关处室负责人出席了协议签署仪式。长期以来,双方一直保持着紧密合作关系。此次联合设计和研制多功能5000吨大压机、共同建设国际一流的地球深部物质高温高压实验室,可以充分发挥“科教战略联盟”的协同创新与集成创新优势,在模拟地壳和上地幔岩石环境与地质过程、深源地震、成矿机理、能源开发和新型材料研发等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
中国地质科学院与亿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中国地质科学院与亿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座谈会
中国地质科学院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签署联合研发引进多功能大压机合作协议
2014年5月9日,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古动物化石保护开发与研究工作三方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京举行。中国科学院邱占祥院士、周忠和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王瑞江副院长、吴珍汉副院长、地质所高锦曦副所长等相关领导专家出席了签约仪式。签约仪式由甘肃省临夏州副州长王建华主持。三方同意设立临夏盆地古动物化石保护与研究科学指导委员会,中科院周忠和院士任委员会主任,董树文副院长任委员会副主任。根据协议,中国地质科学院将积极组织本单位研究人员,在临夏盆地基础地质学领域开展研究工作,推动临夏和政古动物化石的研究和保护。
签署古动物化石保护开发与研究工作三方合作协议
中国地质科学院与西南能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贵阳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2014年5月26日,中国地质科学院与西南能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贵阳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贵州矿产资源大型招商引资推介会暨签约仪式上,王小烈书记与西南能矿集团总经理赵震海分别代表双方签署了《科技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协议签订前,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成员、地科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王小烈,副院长吴珍汉一行与西南能矿集团进行了座谈。王小烈书记、李在文董事长分别介绍了各自优势,双方将在地质找矿和资源综合利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等领域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2014年7月7日,中国地质科学院与西南能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京签订了联合共建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工作站协议。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成员、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王小烈,院常务副院长、党委副书记朱立新,副院长吴珍汉,肖序常院士、陈毓川院士、毛景文副所长,西南能矿集团董事长李在文,副董事长、总经理赵震海以及双方有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了签约仪式。签约仪式前,双方进行了座谈。此项工作旨在落实双方《科技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搭建产学研用结合平台、培养企业高层次人才、服务贵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