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钻孔布置原则
1. 水文地质钻孔的技术标准
GB 15218-94地下水资源分类分级标准 GBJ 27-88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GB/T 14848-93 地下水质量标准 DZ 44-86城镇及工矿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2. 水文地质勘探钻孔布置的一般原则
(1)布置钻孔时要考虑水文地质钻探的主要任务和勘探阶段。例如布置钻孔是为了查明区域水文地质条件,还是确定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寻找基岩富水带,是进行地下水资源评价,还是地下水动态观测等,主要任务不同,钻孔布置必然有所区别。调查阶段不同,钻孔布置方案也不尽相同。
(2)钻孔的布置要考虑其代表性和控制意义。钻孔布设前应充分收集现有地质、水文地质等有关资料,在掌握水文地质情况的基础上布设钻孔,把勘探重点放在未查清的地段或重点地区。
(3)水文地质钻孔一般都应布置成勘探线的形式,且主要勘探线应沿着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含水层类型、岩性结构、埋藏条件、富水性、水化学特征等)变化最大的方向布置。勘探线上的钻孔应控制不同的地貌单元、不同的含水层(组)、不同的富水区段和边界条件,同时也要照顾到钻孔在勘探线上所起的距离控制作用。对区内每个主要含水层的补给、径流、排泄和水量、水质不同的地段均均应有勘探孔控制。当地质、水文地质条件方向性不明显或水文地质条件不很清楚时,可采用勘探网的形式布孔。对某些必须解决的特殊问题,在勘探线上又控制不住的地方,可个别布孔。
为查明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钻孔,一般应点线结合,深浅结合,先疏后密。还应确定基本的控制孔。
(4)依据拟采用的地下水量计算方法布设钻孔。如为地下水资源评价布置的勘探孔,其布置方案必须考虑拟采用的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勘探孔所提供的资料应满足建立正确的水文地质概念模型,进行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分区和控制地下水流场变化特征的要求。又如,当水源地主要依靠地下水的侧向径流补给时,主要勘探线必须沿着流量计算断面布置,对于傍河取水水源地,为计算河流侧向补给量,必须布置平行与垂直河流的勘探线。当采用数值法计算评价地下水资源时,为正确地进行水文地质参数分区,正确给出预报时段的边界水位或流量值,勘探孔一般呈网状形式布置,并能控制住边界上的水位或流量变化。
(5)布置钻孔时要考虑以探为主,一孔多用。如既是水文地质勘探孔,又可保留作为地下水动态观测孔,或作为开采井等。
3. 工程地质详勘中孔深设计原则
这是我从《岩土工程勘察规范》摘抄的。系统的你可以看这个规范。我这里也有。qq发给你也行。
4.1.11 详细勘察应按单体建筑物或建筑群提出详细
的岩土工程资料和设计、施工所招的岩土参数;对建
筑地基做出岩土工程评价,并对地基类型、墓础形
式、地基处理、基坑支护、工程降水和不良地质作用
的防治等提出建议。主要应进行下列工作:
1 搜 集 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图,场区
的地面盆平标高,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
特点,基础形式、埋f深度.地基允许变形等资料;
2 查 明 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
发展趋势和危容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
3 查 明 建筑范围内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
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
力;
4 对 扮 进行沉降计算的建筑物,提供地基变形
计算参数.预浏建筑物的变形特征;
5 查 明 埋藏的河道、沟派、慈穴、防空洞、孤
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
6 查 明 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其
变化幅度;
7 在 季 节性冻土地区,提供场地土的标准冻结
深度;
8 判 定 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4.1.12 对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大于6度的场地,勘
察工_作应按本规范第5.7节执行;当建筑物采用桩基
础时,应按本规范第4.9节执行;当需进行基坑开
挖、支护和降水设计时,应按本规范第4.8节执行〕
4.1.13 工程需要时,详细勘察应论证地基上和地下
水在建筑施工和使用期间可能产生的变化及其对工程
和环境的影响,提出防治方案、防水设计水位和抗浮
设计水位的建议
4.1.14 详细勘察勘探点布置和勘探孔深度,应根据
建筑物特性和岩土工程条件确定。对岩质地基,应根
据地质构造、岩体特性、风化情况等,结合建筑物对
地基的要求,按地方标准或当地经验确定;对土质地
基,应符合本节第4.1.15条一第4.1.19条的规
定
4.1.15 详细勘察勘探点的间距可按表4.1.15确
定
表4.1.15 详细勘察勘探点的间距(m)
地基复杂
程度等级
m1" A一
‘川wt 一
地基复杂
程度等级
勘探点
阳」距
一 级(复杂)
二二级(中等复杂)
10一15
巧一30 一
级 (简 单 )
{
30一50
4.1.16 详细勘察的勘探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勘 探 点宜按建筑物周边线和角点布置,对无
特殊要求的其他建筑物可按建筑物或建筑群的范围布
置:
2 同 建筑范围内的主要受力层或有影响的下
卧层起伏较大时,应加密勘探点,查明其变化;
3 重 大 设备基础应单独布置勘探点;重大的动
力机器基础和高耸构筑物,勘探点不宜少于3个;
4 勘 探 手段宜采用钻探与触探相配合,在复杂
地质条件、湿陷性卜、膨胀岩土、风化岩和残积土地
区,宜布置适量探井。
4.1.17 详细勘典的单栋商层建筑勘探点的布t,应
满足对地基均匀性评价的要求。且不应少于4个;对
密集的商层盆筑群,勘探点可适当减少,但每栋建筑
物至少应有1个控制性勘探点。
4.1.18 详细勘察的勘探澡度自甚础底面算起,应符
合下列规定:
1 勘 探 孔深度应能控制地甚主要受力层,当苍
础底面宽度不大于5m时,勘探孔的深度对条形基础
不应小于甚础底面宽度的3倍。对单独柱基不应小于
1.5倍.且不应小于5m;
2 对 高 层玻筑和.作变形计X的地荡,控创性
勘探孔的深度应超过地苍变形计算深度:离层跪筑的
一般性勘探孔应达到甚底下0.5-1.0倍的基础宽度.
并深入稼定分布的地层;
3 对 仅 有地下童的度筑或高层建筑的裙房,当
不能浦足抗浮设计要求,招设t抗浮桩或锚杆时。勘
探孔深度应满足抗拔承载力评价的要求;
4 当 有 大面积地面堆载或软弱下卧层时,应适
当加深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
5 在 上 述规定深度内当遇甚岩或厚层碎石土等
祖定地层时,勘探孔澡度应根据情况进行调盛。
4.1.19 详细勘察的勘探孔深度,除应符合4.1.18
条的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I 地 基 变形计算深度,对中、低压缩性土可取
附加压力等于上覆土层有效自重压力20%的深度;
对于高压缩性土层可取附加压力等干上覆土层有效自
重压力10%的深度;
2 建 筑 总平面内的裙房或仅有地下室部分(或
当基底附加压力P.<。时)的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可
适当减小,但应深人稳定分布地层,且根据荷载和土
质条件不宜少于基底下0.5一1.0倍基础宽度;
3 当 需 进竹地基整体稳足性验算时,控制性勘
探孔深度应根据具体条件满足验算要求;
4 当 需 确定场地抗震类别而邻近无可靠的覆盖
层厚度资料时,应布置波速测试孔,其深度应满足确
定覆盖层厚度的要求;
5 大 型 设备基础勘探孔深度不宜小于基础底面
宽度的2倍;
6 当 需 进行地基处理时,勘探孔的深度应满足
地基处理设计与施工要求;当采用桩基时,勘探孔的
深度应满足本规范第4.9节的要求
4.1.20 详细勘案采取土试样和进行原位侧试应符合
下列要求:
1 采 取 土试样和进行原位侧试的勘探点数f.
应根据地层结构、地基土的均匀性和设计要求确定.
对地甚苍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跪筑物每栋不应少于3
个;
2 每 个 场地每一主要土层的原状土试样或原位
测试橄据不应少于‘件(组】;
3 在 地 甚主要受力层内.对厚度大于0.5m的
夹层或通镜体.应采取土试样或进行原位侧试;
4 当 土 层性质不均匀时,应增加取土教,或原
位侧试工作.。
4.1.21 基坑或基槽开挖后,岩土条件与勘察资料不
符或发现必须查明的异常情况时,应进行施工勘察;
在工程施工或使用期间,当地基土、边坡体、地下水
等发生未曾估计到的变化时,应进行监测,并对工程
和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评价
4.1.22 室内土工试验应符合本规范第11章的规定,
为基坑工程设计进行的土的抗剪强度试验,应满足本
规范第4.8.4条的规定。
4.1.23 地基变形计算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
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 )或其他有关标准的规定
执行
4.1.24 地基承载力应结合地区经验按有关标准综合
确定。有不良地质作用的场地,建在坡上或坡顶的建
筑
4. 地勘布孔间距的要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城市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3.0.7,总体规划勘察的勘探孔可分一般孔和控制孔两类,其深度应根据任务要求和岩土条件确定:
一般勘探孔深度,应为8~15m;控制勘探孔深度,应为15~30m。控制勘探孔应占勘探孔总数的1/5~1/3,且每个地貌单元均应有控制勘探孔,其数量不宜少于3个。
(4)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钻孔布置原则扩展阅读:
工程地质勘探钻孔的孔径,大多数是168MM开孔,91MM终孔,这样的孔身结构能够满足一般的勘探、试验要求。
但是在特殊情况下,譬如为了探查坝基软弱夹层和强透水带的位置及展布方向、断层破碎带和缓倾角裂隙的产大辩论和特征,以及为了检查基础的灌浆质量和混凝土的浇筑情况,就需按照工程地质的要求,打一些大口每项钻孔,以工程技术人员进入孔中直接观察和测量。
大口径钻孔主要在水电工程地质勘探中采用。中国于1963年在丹江口坝直址打成了第一口大口每径钻孔;之后,葛洲坝、小浪底、偏窗子、三峡等水利枢纽工程中相继采用,均取得很好的勘探效果。面且承担了大坝基础处理等任务。
由于大口径钻孔能够让勘探人员直接进入其中观测和取样,准确地搜集到第一性地质资料,因而避免了用一般勘探耗费大量进尺而未能搞清某些地质现象和问题的弊病。它也代替了施工复杂的竖井工程,而且由于无爆破震动,可以保持岩层的天然状态。
大口径钻探方法有冲击钻进和回转钻进,在工程地质勘探中主要使用后者,其孔径分别1150、1050、950和750MM,孔深30—60M,可以取得材心。钻具是在现有设备基础上改装的,主要包括钻头、岩心管、取粉管、钻杆等。除钻具外,还应配备吊笼、绞国及潜水泵等必要的设备。
5. 水文地质钻孔的结构和钻孔设计
一、水文地质钻孔的结构和钻进方法特点
水文钻孔的结构比一般地质钻孔要复杂得多,这是因为水文钻探的任务不仅是取出岩心,探明地层剖面,还必须取得许多水文地质数据,或将井孔保留下来,作为供水井或地下水动态观测井长期使用。为了实现上述多种功用,对水文钻孔的结构和钻进方法就必然有多方面的要求。其主要特点是:
(1)钻孔的直径(口径)较大。一般地质勘探孔的主要任务是取出岩心,故口径可以较小(直径一般小于150 mm)。水文钻孔除取岩心外,还必须满足抽水试验或作为生产井取水的要求。为保证抽出更多的水量和便于下入水泵,目前水文地质钻孔或水井的直径一般均在300~500 mm,最大孔径达1000 mm或更大。
(2)钻孔的结构复杂。为了防止孔壁坍塌,水文钻孔在其钻进时、或钻进工作结束后,一般均需下入井管护壁;为了分层取得不同深度含水层的水质、水量及水头值和动态资料,或为阻止非开采层以外含水层中的劣质地下水进入水井之中,常需对揭露的各个含水层采取分层止水的隔离措施。变径下管止水则是最有效的隔离方法之一(图13-1);在钻进深井的过程中,为减轻钻机荷载或为节省井壁管材,有时也需变径。
(3)为了保证地下水顺利地进入钻孔(水井),同时又能阻止含水层中的细颗粒物质进入钻孔或防止塌孔,在钻孔揭露的含水层段,常需下入复杂的滤水装置,即过滤器;而对井壁与井管之间的非含水层段,则需用粘土、水泥等止水材料进行封堵,以阻止地表污水或开采含水层以外的劣质地下水沿孔壁和井管之间的空隙流入开采含水层中。因此,水文钻孔的结构比较复杂(图13-2)。
图13-2 水井结构图
(4)为了防止钻进时所用的泥浆(即冲洗液)堵塞含水层,影响水井的出水量,对水文孔钻进时所用的冲洗液质量(密度、稠度等)有严格要求。一般要求尽量用清水钻进;在砂砾石含水层中钻进时,泥浆黏度要求在18~25 s之间。在钻进结束后,必须认真地进行洗井工作。对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井,正常运行时的井水含砂量要求小于百万分之一;农业灌溉水井,也应不小于五十万分之一。
(5)为保证水泵顺利下入井中并长期安全地工作,对水文钻孔,特别是供水井,对其孔身斜度应有严格要求,一般要求孔身斜度每深100 m小于1度。
二、水文地质钻孔的设计
在钻探任务确定之后,水文地质技术人员的重要任务之一便是编制水文钻孔的设计任务书,它是钻孔施工的依据。钻孔设计任务书的内容包括:
(1)孔深。水文钻孔的深度应根据钻探任务来确定,一般要求尽可能或打穿主要含水层。
(2)开孔、终孔的直径及孔身变径位置。开孔直径,在松散岩层中,一般应大于480mm;在坚硬岩石中,应大于290 mm。为简化水井结构,应尽可能采用“一径到底”(如图13-1)。当不得不变径时,在松散岩层中的终孔直径不得小于290 mm;在坚硬岩石中,不得小于180 mm。变径的位置,多在含水层下部的隔水层顶部。
(3)不同口径井管的下置深度及应选用的井管材料。
(4)钻孔中止水段的位置和止水方法。
(5)过滤器的类型和过滤器下置深度。
(6)对水井中的非开采含水层段,应提出井壁与井管之间隙的回填封堵段的位置、使用回填材料及回填方法。
(7)钻进方法及技术要求。包括为完成钻孔设计任务要求采用的钻探方法(详见表13-1),以及对冲洗液质量、岩心采取率、岩土水样采集、洗孔及孔斜测量等的要求,并对钻进时的简易水文地质观测和编录突出明确的技术要求。
钻孔设计书应附有设计钻孔的地层岩性剖面、井孔结构和钻孔平面位置图。
表13-1 水文钻探钻进方法
6. 各位高手,急求钻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录规程
钻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录的裂隙统计应该是用线裂隙率。不能仅仅凭借裂隙率的统专计来确属定岩层含水性。在钻孔岩芯一般很难统计裂隙的。节理裂隙往往不是仅有一组,当裂隙发育时,岩芯是很破碎的,很难复原岩芯面貌去统计的。就算是统计了,也是不准确的。在钻孔岩芯描述裂隙方面,一般只能大概描述裂隙发育程度,统计RQD值,做到这些就可以了。
7. 地质勘探钻孔能否设置在隧道区间线路上面有没什么规范
1、地质勘抄探钻孔能设置在隧道区间线路上面,但是一般情况布设在隧道宽度外侧。
2、地质勘查是地质勘查工作的简称。广义地说,一般可理解为地质工作的同义词,是根据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对一定地区内的岩石、地层构造、矿产、地下水、地貌等地质情况进行重点有所不同的调查研究工作。按不同的目的,有不同的地质勘查工作。
3、在地质勘查工作中,利用钻探设备向地下钻成的直径较小深度较大的柱状圆孔,又称钻井。钻探石油和天然气以及地下水的钻孔直径较大些。钻孔直径和深度大小,取决于地质矿产埋藏深度和钻孔的用途。
8. 水文地质钻探布置的一般原则
在水文地质勘察中,正确合理地布置普查或勘探钻孔的孔位以及线和网,是水文地质勘探工作的首要问题。必须用较少的工作量,较高的效率,较低的成本,较短的时间来满足勘察设计要求,取得必要的完整的水文地质资料。在正常情况下,布置普查或勘探钻孔(线、网)要遵循下列一般原则。
(1)充分收集和利用前人已有的资料,或在已做水文地质测绘和物探工作的基础上,经详尽研究,取得一定的地质和水文地质依据后,才能按点(孔)、线、网的格局进行布置。
(2)勘探孔的布置要与勘察任务、勘察阶段、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及资源评价方法等相适应。同时,要把一般性任务与专门性任务结合起来。
(3)勘探孔与勘探线(网)的布置,要点线结合,以线为主,做到全面控制工作区的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在勘探线不能控制的地段,可布置个别勘探孔。
(4)勘探孔和勘探线的数量一定要讲究效益、重点突出、以疏为主、疏密结合的原则,且不可平均使用。
(5)勘探钻孔的深度,主要决定于目的含水层(带)的埋藏深度,对于勘探线上的钻孔其孔深应以浅孔居多,深浅结合,先深孔后浅孔。对于开采孔则应先浅后深,先近后远。
(6)勘探线上的每个钻孔,都应有明确目的。进行勘探施工时,必须以探为主,做到探采结合。在取得全面成果资料的同时,应尽量做到一孔多用,例如,兼作供水开采孔、长期观测孔等。对一孔多用的钻孔,在设计时就要考虑钻孔结构问题。
(7)勘探线的布置应沿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变化最大的方向。在大范围内,当水文地质条件不很清楚时,可用几条勘探线构成勘探网加以控制。如果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较为清楚,勘探线应垂直河流方向或山前扇形地的纵深方向或主要构造线方向布置。每个孔位应以控制含水层(带)的厚度变化、导水或阻水边界、富水地段、埋藏条件变化等为宜。同时,也要兼顾孔位在勘探线上应起的距离(区段)控制作用。
(8)根据在钻探施工过程中获得的新资料,并结合其他工作成果的综合研究,若发现新的问题,应对原设计进行相应的必要的修改,呈报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在一般情况下,不能轻易修改或变动原设计。
(9)在具体选定孔位时,应考虑交通运输及施工中的供水、供电和排水条件,以及对农田和城镇建筑物的影响等。
9. 地质勘察工程布置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各种勘查工程,不论地表还是地下,都必须按照一定的间距系统而有规律的布置,并尽可回能使相邻的工程互答相联系,以利于制作一系列的勘察剖面和获得矿体的各种参数。
2、勘查工程应尽量垂直矿体走向,或垂直矿体的平均走向或者是主要构造想的方向布置,以保证勘查工程沿矿体厚度方向穿过整个矿体或含矿构造带。
3、勘查工程的布置要遵守由已知到未知,有地表表到地下,由稀到密的原则布置。
4、当应用地下坑探工程进行勘查时,应使勘查坑道尽可能为将来开采时所利用,因此布置坑道时预先要考虑使之与开采系统和技术要求相一致。
10. 钻孔设计管理原则是什么
定向钻孔由于施制工技术难度大、成本高,因此,坚持先设计后施工,没有设计不准施工的原则。定向钻孔施工设计由施工部门根据设计部门提供的地质资料组织钻探技术人员进行编制。由施工部门组织人员编写“定向钻孔施工设计书”,经主管部门批准下达执行。定向钻孔施工设计书应包括以下内容:1)施工矿井的井巷布置图,综合钻孔柱状图等。
2)施工工作面的地质资料,包括工作面的走向、倾向、有无断层及煤体硬度等。
3)施工工作面瓦斯赋存情况,包括瓦斯压力,瓦斯浓度及瓦斯突出情况等。
4)随钻测量定向钻孔质量要求。
5)随钻测量定向钻孔轨迹设计及钻孔结构设计。
6)采用的设备配套及性能。
7)主要安全技术措施及组织管理。
8)费用预算及工作进度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