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工程 » 2019杭州地质灾害

2019杭州地质灾害

发布时间: 2021-02-16 02:39:27

⑴ 杭州市萧山区境内发生过哪些类似的小型地质灾害

杭州软土分布广,厚度大,典型的地质灾害是软土地面沉降、塌陷,山区存在小型滑坡和崩塌灾害隐患。建议找杭州市地质灾害调查报告看一下

⑵ 杭州发生过哪些地理灾害

1.地质灾害现状 根据野外调查,杭州市老城区已发现30处地质灾害。这些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西湖风景名胜区等六个老城区,其中西湖风景名胜区地质灾害点11处,西湖区5处,滨江区5处,江干区4处,上城区4处,拱墅区1处,下城区未发现地质灾害点。从地理分布情况看,上述地质灾害点主要分布在山地丘陵区,在居民集中居住的平原地区,尚未发现有地质灾害的发生。 这30处地质灾害中,现状地质灾害22处,潜在地质灾害8处。灾害类型主要是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及泥石流,均属突发性地质灾害。它们分别占杭州市老城区地质灾害总数的40%、30%、27%、3%。地质灾害共造成4人死亡和约70万元直接经济损失,并仍对241人和约1200万元资产构成潜在威胁。 (1)滑坡 滑坡是老城区主要地质灾害之一。截止2002年底,共发现滑坡(含滑坡隐患)12处,除拱墅区半山镇老虎山采石场滑坡规模达到中型外,其余皆为小型,类型以残坡积土质滑坡为主,岩质滑坡次之,主要分布于易风化岩层出露地区。滑坡共造成3人死亡,53万元的经济损失,分别占老城区现状损失总数的75%和76%,并仍对122人及367万元资产构成威胁,分别占老城区潜在损失总数的51%和31%。 (2)崩塌 崩塌是老城区另一主要灾种之一,主要分布于公路沿线、矿山、建房等人工切坡形成的陡坡地段,以岩质崩塌为主。目前,老城区共发现崩塌(含崩塌隐患)8处,规模均属小型。现状损失较轻微,但潜在危害较大,共对103人及810万元资产构成严重威胁。 (3)地面塌陷 老城区地面塌陷主要为覆盖型岩溶地面塌陷,共发现8处,分布于西湖周边隐伏的碳酸盐岩分布区。人为不合理的超采、强采或无序开采岩溶水是引发岩溶地面塌陷的主要因素,目前,岩溶地面塌陷已基本停止。地面塌陷造成的现状损失较轻,共造成1人死亡,15万元经济损失。 (4)泥石流 泥石流是老城区所有地质灾害中造成危害最小的灾种,仅发现1处,即西湖区龙坞镇龙门坎村葛家里泥石流,该泥石流发生于1974年9月,毁土房1间,造成约0.2万元资产损失,现植被已恢复,至今未再发生,但由于沟口仍有4户16人居住,遇暴雨或连续降雨应引起重视。 2.地质灾害发展趋势 随着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的加剧,地质灾害特别是人为引发的地质灾害有增多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已发现的现状和潜在灾害点,在一定的触发条件下有可能成灾; (2)丘陵山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脆弱,具备发生地质灾害的条件; (3)工程地质灾害有增加的趋势。随着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的加剧,特别是交通、水利、城镇建设的加剧,工程建设引发的滑坡、崩塌、水土流失、地面不均匀沉陷等问题将越来越多,滨江区、古荡镇、蒋村乡等地由软土基等引发建筑物倾斜等问题也将会越来越多; (4)城市地质灾害有增多的趋势。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高层建筑和地下空间的开发,所引发的地下涌水、涌沙、地面沉降等城市地质灾害将越来越多。

⑶ 2019年1至8月,有哪些地理灾害新闻要有时间,例如2019年几月几日星期几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统计,截至2019年8月14日10时,“利奇马”共造成中国1402.4万人受版灾,57人死亡(其中浙权江45人,安徽5人,山东5人,江苏1人,台湾1人),14人失踪(浙江3人,安徽4人,山东7人),直接经济损失537.2亿元人民币

⑷ 浙江省地质灾害监测方法探讨

赵建明1唐小明2

(1浙江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浙江杭州,310007;2浙江省地质矿产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07)

【摘要】浙江省是全国地质灾害多发省份之一,但地质灾害专业监测工作开展较晚,目前已经开展或正在开展的主要监测项目集中在滑坡、崩塌上。作者根据多年从事地质灾害研究、监测经验,系统分析了国内外滑坡、崩塌监测工作的现状,为浙江省进一步开展以滑坡、崩塌为主的突发性地质灾害监测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地质灾害监测方法探讨

浙江省是全国地质灾害多发省份之一。近年来随着人类工程活动的加大,地质灾害的发生次数明显增多,分布面积不断扩大,已成为我省四大灾害之一。地质灾害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构成越来越严重的威胁,直接影响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安定。

我省最为突出的、危害最大的地质灾害类型为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和地面沉降,除地面沉降属缓变性地质灾害外,其他均属突发性地质灾害。根据已完成调查与区划的45个县(市)统计,全省共有各类地质灾害点5480处,其中滑坡3513处,占64%,崩塌1511处,占28%,泥石流、地面塌陷456处,占8%。全省受地质灾害威胁的人口为13.4万人,潜在财产损失20.6亿元。

地质灾害监测是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手段与内容,其目的是通过一定的监测仪器或监测手段对已知的地质灾害体进行形变、位移、地下水动态、应力状态等特征进行测量,分析、了解地质灾害体的变形位移状态及趋势,为地质灾害防治决策以及预报预警提供定量的数据。

1浙江省地质灾害监测现状

我省地质灾害专业监测工作开展较晚,目前已经开展或正在开展的主要监测项目集中在滑坡、崩塌上,具体项目见表1。

长期以来,我省崩塌滑坡等突发性地质灾害的监测仍然以群测群防为主要手段,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而专业监测开展较晚,应用范围有限、监测手段偏少,监测网络尚需完善。我省滑坡崩塌的专业监测工作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实施单位以高校为主,地勘单位介入较晚;监测对象以高速公路、治理后滑坡为主,未治理点的监测较少;监测方法以常规的绝对位移、相对位移、地下水水位以及雨量监测为主,应力监测、推力监测、地声监测等尚未应用;既有地表位移监测,也有深部位移监测,但是两者配合程度偏低。但是,通过几年的实践,我省在滑坡崩塌监测工作领域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且培养了一批专业监测技术人员,为我省开展系统的专业监测奠定了基础。

表1浙江省滑坡崩塌监测项目基本情况表

2国内外滑坡崩塌监测现状

2.1滑坡崩塌监测的主要方法

滑坡崩塌监测仪器的设计目的概括起来主要有3个。第一是直接获取滑坡崩塌体的变形特征,包括地下变形、地表变形两类;第二是间接获取滑坡崩塌体的变形特征,如地下水位、孔隙水压、泉水量、地音、应力等测量,第三是滑坡崩塌相关因素监测,如降雨、地表水流量等。目前国内应用的主要监测方法可以归纳为:绝对位移监测、相对位移监测、声发射监测、应力监测、地下水监测、地表水监测、地震监测、人类相关活动监测、宏观地质调查监测。

2.2国外滑坡崩塌监测现状

国外滑坡监测的研究与实践走过了较长的过程,无论在传感器、数据传输与共享以及预测预报等领域均开展了大量的工作,目前处在一个较成熟的水平。其中美国、日本、意大利、瑞士、法国等发达国家的研究程度最高。滑坡监测已经由过去的人工用皮尺等简易测量发展到仪器仪表监测,并逐步实现自动化、高精度、实时性的遥测系统。其中近年来最主要的进展在数据传输网络方面。图1为美国地质勘探局(USGS)为监测连接内华达州与加利福尼亚州的50号公路两侧的多处滑坡设计并实现的活动滑坡实时监测系统(Real-Time Monitoring of active land-slides)。

近十年来,滑坡监测研究的一个热点是时间域反射测试技术(TDR)的应用,它由美国的研究人员最早运用,目前已发展为一种成熟的滑坡监测技术。TDR技术因成本低、不易损坏、安装简易、观测简便、经济实用、全孔连续测量、量程大等特点而得到广泛的关注。

同时,监测系统与预警系统(Alarm system)的衔接也是目前国外研究的热点,现阶段国外较新的监测手段与技术包括 GPS监测、高分辨率遥感监测、三维扫描测量监测等。同时,大量被利用的还有多种传统的监测技术与方法,如全站仪为主要设备的位移测量、地下水位监测、降雨量监测、应力监测等。总之,纵观国外地质灾害监测的现状,主要有以下特征:

(1)新技术、新方法的大量使用与日趋成熟,其中主要是实时监测与数据传输,美国、日本等国家在这一方面的优势比较明显。

图1滑坡实时监测网络结构

(2)监测的重点仍然以对交通、城镇以及重要设施构成威胁的滑坡为主,如美国地质勘探局对加利福尼亚州50号公路滑坡体的监测、法国对 Séchilienne滑坡的监测、日本对冈山市Taguchi滑坡的监测等。目前还未见对小规模滑坡监测方法、监测技术的详细报道。

(3)监测效果较好。由于实现了实时监测,监测数据能够及时传输以供技术人员分析之用,所以在地质灾害的监测效果方面有较好的表现。

2.3国内滑坡崩塌监测现状

国内的地质灾害专业监测工作虽然起步稍晚,但是发展的水平与国外相近。以往的专业监测主要集中在交通、水利水电等重要设施领域,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与国家基础建设的投入不断加大,地质灾害专业监测工作逐渐得以推广。

“九五”及“十五”期间开展了以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监测预报与防治技术方法研究》、《滑坡、崩塌地质灾害监测新技术开发》项目为代表的地质灾害监测新方法、新技术的研究工作,其目的是“研制适用于滑坡、崩塌地质灾害动态监测的新技术,实现低成本、高精度、自动化、快速、遥测和实时监测”。目前这一批项目已经完成并通过验收,或即将提交验收。香港与台湾地区是我国山地地质灾害最发育的地区,港台学者在山地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方面的调查与研究深度也较高。香港特区政府土木工程署通过建立一个覆盖范围广阔的自动雨量计网络,为山泥倾泻(即滑坡)警报系统的运作提供即时的雨量数据(图2)。

该网络于1984年设立,现有86个雨量计分布全港各处。资料记录、控制及处理系统可从设立的86个雨量计及另外24个由香港天文台运作的雨量计接收数据,根据雨量特征及地质灾害敏感分析在全港发布预警信息。台湾地区通过社区预警来提高山地灾害的防灾能力。三峡库区是我国较早开展系统化地质灾害监测的地区。到目前为止,除对危害程度较大的地质灾害,如链子崖危岩、黄腊石滑坡等进行专业监测外,对其余数以千计的地质灾害点仍然以群测群防为主要监测手段。从我国一些比较典型的地质灾害成功预报的实例来看,群测群防仍然是最为有效的监测措施,这一方面反映群测群防的必要性与实效性,另一方面又说明专业监测仍有待进一步加强。

图2香港地区的雨量监测与预报(右图黑点为雨量站位置)

概括而言,我国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监测现状的基本特征为:

(1)监测技术的研究的研制达到较高的水平,但是仪器的稳定性与使用年限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2)一些较先进的监测技术与方法的研究取得显著的成果,但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的速度慢、周期长;

(3)突发性地质的监测工作一般仍采用群测群防为主,群专结合的模式。

3 浙江省地质灾害监测建议

在调研基础上,对近阶段开展我省地质灾害监测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3.1坚持走“群专结合,群测群防”的地质灾害防治道路

群专结合、群测群防仍然是十分有效的地质灾害防治手段。在三峡地区,虽然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重要滑坡崩塌点的监测,但是对规模小、数量多、危害面广的小规模滑坡崩塌点,仍然采取群测群防为主的措施,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省现查明各类灾害点5000余处,其中绝大多数以中、小型为主,尤以小型居多。对如此众多的地质灾害,必须加强群测群防网络建设。

3.2积极开展重要地质灾害点的专业监测

对危险性大、稳定性差、成灾概率高、灾情严重和规模较大的地质灾害点;或者对集镇、村庄、工矿和重要居民点人民生命安全构成威胁的(一般威胁人员较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威胁公路、铁路、航道等重要生命线工程和重大基础建设工程的地质灾害点应开展专业监测工作。

地质灾害监测点建设,对尚未治理的滑坡可了解和掌握滑坡的演变过程,直接得到滑坡变形的位置、规模、位移方式、方向和速率等,及时捕捉滑坡灾害的特征信息,为滑坡的正确分析评价、预测预报及治理工程等提供可靠资料和科学依据;对已进行治理的滑坡,又是检验滑坡分析评价及滑坡防治工程效果的尺度。因此,专业监测是滑坡调查、研究和防治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预测预报信息获取的一种有效手段。

3.3加强地质灾害规律性研究,完善地质灾害气象预报(警)

在尚不具备准确逐点监测预报的情况下,加强区域趋势预报是提高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技术的重要手段。趋势预报的基础是规律研究,包括灾害类型、成灾机理、形成条件、诱发因素等。香港地区山泥倾泻预测业务开展以来,共发布警报13次,其中1次误报,另有2次漏报,结果较为满意。

目前在全省25个重点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的基础上,研制了 SPV-ANN/GIS突发性地质灾害预报(警)系统,开展了浙江省突发性地质灾害气象预报(警)工作的试运行。随着全省45个重点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的完成,对这些资料的深入开发与利用,完善地质灾害气象预报(警)系统是迫在眉睫的一项工作。要与浙江省水文勘查局、省气象台密切合作,开展我省不同区域(小流域、地质单元或地质灾害防治区)、不同灾害类型的临界降雨量研究,逐步提高地质预报(警)水平。

3.4密切注意国内外动态,逐步开展仪器研发

目前国家、国土资源部以及中国地质调查局都对低成本简易监测仪器的研发十分关注,并鼓励各省、各科研、生产单位开展这类仪器的研制与开发。我们将密切关注国内外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动态,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仪器生产厂家的联系,在条件成熟时开展简易监测仪器的开发与研制。

首先,力争将我省列为由中国环境监测院负责实施的《中国地质灾害监测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的参与和试点省份,以建立适合我省地质灾害监测的指标体系。同时密切关注我省正在进行滑坡监测的项目实施情况,如中国地质大学在我省重要示范地质灾害点布置的裂缝监测仪器,如通过实践证明监测手段有效、监测效果可靠,可与中国计量学院、浙江温岭南光地质仪器厂合作,在充分调研已有仪器的原理、性能、优劣势的基础上,通过改进其量程,增加自动测量与数据传输的功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良与创新,达到较好的简易监测效果。

⑸ 2019年8月3日,K1271 次列车停运是什么意思

受四川省境内持续强降雨影响,成渝铁路顺河场至登瀛崖区间发生水害,2019年6月28日杭州-成都K1271/4次运行至内江终止,同时内江-成都间K1274次停运。

为确保列车运行安全,铁路部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下令封锁区间,迅速组织工务、客运等人员展开应急处置工作。铁路部门正全力开展抢险应急处置工作,将尽快恢复列车运行秩序。铁路部门提示,西南铁路进入防洪主汛期,暴雨将持续影响列车运行秩序。

所以,2019年8月3日到9月19日期间,杭州-成都K1271/4次运行区段调整为杭州-贵阳。成都-昭通-贵阳段取消。等9月20日之后再恢复为杭州到成都。

(5)2019杭州地质灾害扩展阅读:

为确保旅客生命财产安全,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决定,8月3日起至9月20日止,对途经内六铁路水富至昭通区段的旅客列车进行调整:

1、8月3日至9月20日深圳东-成都K830/27/30次运行区段调整为深圳东-贵阳,同时贵阳-成都间停运,车次改为K830/27次,沿途六盘水、宜宾、自贡、内江、简阳取消办理客运业务。

2、8月4日至9月21日成都-深圳东K829/8/9次运行区段调整为贵阳-深圳东,贵阳站始发日期为8月5日至9月22日,同时成都-贵阳间停运,车次改为K828/9次,沿途取消简阳、资阳、资中、内江、自贡、宜宾、水富、昭通、草海、六盘水、六枝取消办理客运业务。

3、8月4日至9月20日成都-杭州K1273/2次运行区段调整为贵阳-杭州,贵阳站始发日期为8月5日至9月21日,同时成都—贵阳间停运,车次改为K1272次,沿途简阳、资阳、资中、内江、自贡、宜宾、水富、盐津、昭通、草海、六盘水、六枝取消办理客运业务。

4、8月3日至9月19日杭州-成都K1271/4次运行区段调整为杭州-贵阳,同时贵阳-成都间停运,车次改为K1271次,沿途六枝、六盘水、昭通、宜宾、自贡、内江、简阳取消办理客运业务。

5、8月4日至9月20日成都-昆明K853次运行区调整为昭通-昆明,昭通站始发日期为8月4日至9月20日,同时成都—昭通间停运,沿途简阳、资阳、内江、自贡、宜宾、水富、盐津、大关取消办理客运业务。

6、8月3日至9月19日昆明-成都K854次运行区段调整为昆明-昭通,同时昭通—成都间停运,沿途盐津、水富、宜宾、自贡、内江取消办理客运业务。

⑹ 为什么今年地质灾害这么多

也不能说多
地质灾害是普遍存在的
要发生就的有合适的条件(强降雨、干旱、地震)
恰好今年雨量大
达到50年一遇
所以出现地质灾害比较多发
属正常现象
不必担心

⑺ 近三十年的地质灾害

三十年前,交通工具很单调,市民出门一般骑自行车或坐公交车。市内出租车仅强生一家,几百辆车分布全市,不仅很难叫到,而且价格不菲,一般老百姓乘不起。大客车很少,根本没有空调大客车,私人轿车更少,要搬场运送大件物品家具等,全靠自行车、黄鱼车、还有三轮摩托车。再有就是二吨、三吨、五吨的运输卡车,加上蓬布载人,卸下蓬布载货。坐公交的酸甜苦辣那年代的上海人都有亲身体会,说来会让外地人瞠目。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时段,车站上站满候车人,那时还有可乘百来人的“巨龙”车,车到站点“刷”一下全拥上,下车的人还未下完,上车的人冲锋一样挤上车,鞋挤掉,背包拉断带子,钮扣挤掉是常事,体弱多病者一辆挤不上要等上三、四辆车才能乘上车,乘上车的人象沙丁鱼罐头一样,举手抬足十分艰难,稍不留神踏痛别人脚,这下可好了,一场“吵相骂”如洪水决堤,甚至发展到动手。家住浦东的天不亮就出门,坐车到轮渡点,摆渡到浦西,还要换乘公交车,逢到刮风下雨或者下雪,真是叫苦不迭,得一早起来,到工厂往往已是午餐时间,可想而知当时的交通状况多么糟糕。那年代市内道路又弯又窄,仅淮海路、延安东路、肇嘉浜路等屈指可数的几条道路整齐宽敞些。一般都是二车道,很少有四车道。而去市郊的道路更窄。许多道路无交通标志,无红绿灯设施,亦无车道线,十分混乱。那年代工厂运输卡车工作效率极低,一天出二次车已不错了。去浦东仅有打浦桥一条隧道,黄浦江上无大桥,来往车辆都靠轮渡。那时不仅道路交通状况差,管理落后,人们的文明交通意识也较差。卡车、机动车、自行车、行人,还有手扶拖拉机,都混杂在一条道路上,事故不断,经常阻塞。落后的交通状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三十年后的今天,人们出行的交通工具除了自行车还有电动车、燃气助动车,还有日益增多的自备轿车、公交车辆,公交车全装上空调,冬暖夏凉。线路从原来只有几十条猛增到近千条,遍及全市各区域,去大卖场超市也有空调车接送,再也见不到争先恐后挤公交车的混杂现象,也听不到吵骂声,一派文明和谐的景象。出外旅游,可坐舒适的高档豪华大客车。十一条轨道交通四通八达,快捷便利,直达市郊各区域。如今上下班出行,有多种选择。磁悬浮列车更是迅捷直达机场。如今,市内主要交通要道呈现二十一世纪现代风貌,呈立体型、全方位。延安路、西藏路、中山环路、肇嘉浜路,从原来四车道拓宽为八车道、十车道;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划分清楚;红绿灯电子路标等交通设施齐全,摄像监控全方位掌握交通动态,文明交通意识深入人心,沿路绿地成阴。特别是延安路可称道路典范,除了地面有开阔的车道,上面还有高架道路,往东穿越到浦东。从虹桥机场开上延安路高架直驶向外滩,再穿过地下隧道到浦东世纪大道、陆家嘴金融中心,一路上可尽情饱览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的雄伟景象,如是夜晚更可领略灯火璀璨的不夜城风采。美丽的黄浦江分割浦东、浦西,杨浦、南浦、徐浦、奉浦、卢浦等五座大桥象彩虹一样将浦东、浦西紧密联结在一起。内环、中环、外环,加上延安高架、东西南北高架,从中贯通,使全市交通畅通无阻。沿江、苏沪、沪杭、沪宁等高速公路和204、312、318、320等国道,加上新建的杭州湾大桥,使上海方便了与长三角地区、与华东地区乃至与全国各省、市的联系与交往。从上述三十年来上海交通进步的小小侧面,我们能深深体会到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作为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一名普普通通的中国人,我深感自豪和幸福。

⑻ 谁有杭州市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含图)

杭州市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环境保护失误规划他的图纸,你可以在图书馆或者是网络文件里可以找到。

⑼ 为什么今年气候反常,极端天气多、地质灾害也多呢

气候反常,极端天气多是因为全球性温室效应,即二氧化碳这种温室气体浓度增加版,使热量不能权发散到外太空,使地球变成一个保温瓶,而且还是不断加温的保温瓶.全球温度升高,使得南北极冰川大量融化,海平面上升,导致海啸,台风,夏天非常热,冬天非常冷的气候反常,极端天气多.
地质灾害多是因为地球地壳运动越来越强烈,火山爆发,海床忽然抬高是引起海啸的直接原因.
我建议你看看电影《后天》你就明白全球性温室效应有多么可怕。。。

希望我的回答你解答你的疑问

⑽ 寻找浙江省地质灾害治理资质丙级

你好,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关于2007年度审批的浙江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单位勘查、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乙、丙级资质(第一批)的公告 关于2007年度审批的浙江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单位勘查、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乙、丙级资质(第一批)的公告〔2008〕3号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资质管理办法》、《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施工单位资质管理办法》和《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单位资质管理办法》,下列单位(见附表)公示期满无异议,批准其相应资质,授予资质证书。特此公告 附表:批准的浙江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单位勘查、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第一批) 二〇〇八年三月十日 批准的浙江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单位勘查、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第一批) 序号 单位名称 资质类型 资质等级 1 杭州万通地矿技术有限公司 评估 丙级 2 浙江山川矿权转让交易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评估 丙级 3 杭州万通地矿技术有限公司 勘查 丙级 4 浙江地勘矿业技术有限公司 设计 乙级 5 浙江省地质矿产研究所 设计 乙级 6 浙江省工程物探勘察院 设计 乙级 7 杭州万通地矿技术有限公司 设计 丙级 8 淳安第二建筑有限公司 施工 丙级 9 淳安千岛湖子龙土石方工程有限公司 施工 丙级 10 杭州千岛湖工程开发有限公司 施工 丙级 11 杭州千岛湖强祥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施工 丙级 12 浙江地勘矿业技术有限公司 监理 乙级 13 杭州万通地矿技术有限公司 监理 丙级 参考: http://www.zjdlr.gov.cn/news/juti.aspx?id=25054&lei_id=43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