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工程 » 泥石流地质灾害宣传册

泥石流地质灾害宣传册

发布时间: 2021-02-16 01:17:35

地质灾害宣传标语

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标语

1、预防地质灾害,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实行预防为内主,避让与容治理相结合的地质灾害防治方针。
3、房前屋后,高陡边坡是地质灾害的高发、易发区。
4、边坡隐患险于明火,防治避让胜于救灾。
5、人为削坡和连续降雨是诱发地灾的主要影响因素。
6、加强监测,预防地质灾害。
7、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在农村。
8、防治地质灾害,建设美好家园。
9、认识地质灾害,预防地质灾害。
10、地质灾害猛如虎。
11、监测避让,群测群防。
12、群测群防,防治地质灾害。
13、地质灾害防治以避让为先。
14、地质灾害防治从宣传开始。
15、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
16、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能力。
17、防治地质灾害人人有责。
18、以人为本防地灾,预防为主保平安。
19、贯彻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0、山谷易发泥石流,高陡边坡易滑坡。
21、暴雨易发地质灾害,雨过仍是关键时期。
22、泥石流、滑坡、崩塌有前兆,雨天留心要防范。

❷ 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和防灾工作明白卡的填表说明

http://www.cigem.gov.cn/html/gonggao/mingka/yfmingka.htm

看这个吧

❸ 泥石流是我国一种多发的地质灾害,常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 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一批

(1)该地地处华北来地区,是自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7、8、9月为一年中降水频度和强度比较大的月份,在其他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这段时间更易发生泥石流灾害.因此发生泥石流灾害的概率也较其他月份为高.
(2)①与西北坡相比,该山脉东南坡坡度更陡,松散碎屑物更多;②且东南坡为迎风坡,降水频度和强度大于西北坡;③东南坡有一断层,断层活动更易诱发松散碎屑物失稳,因此更容易发生泥石流灾害.所以①所示区域为高危区.
故答案为:
(1)月份:7、8、9月.原因:该地地处华北地区,7、8、9月为一年中降水频度和强度比较大的月份,在其他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这段时间更易发生泥石流灾害.因此发生泥石流灾害的概率也较其他月份为高.
(2)判断:①所示区域为高危区.
理由:与西北坡相比,该山脉东南坡坡度更陡,松散碎屑物更多;且东南坡为迎风坡,降水频度和强度大于西北坡,东南坡有一断层,断层活动更易诱发松散碎屑物失稳,因此更容易发生泥石流灾害.

❹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年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

国土资厅发〔2010〕2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

2009年,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反应迅速、措施得当,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及时有力有效,得到国务院领导同志充分肯定。2010年地质灾害防灾形势依然严峻,各地要始终坚持不懈地做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等各项防灾工作,加强重点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一系列重要指示和国务院防灾减灾会议精神,现就做好2010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强化认识

各地要以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态度,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懈怠情绪,充分认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严峻形势,充分估计地质灾害防治的艰巨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要清醒地认识到,受认知程度、工作精度和手段的限制,许多地质灾害隐患点未被发现或未被正确认识。地质灾害防范工作中还存在意想不到的情况,尚有空白点和遗漏点。因此,各地务必要把问题估计得更重一些,把工作做得更扎实一些,一刻都不能放松,丝毫都不能松懈。

二、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

领导重视是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前提。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属社会公益事业,关系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保民生的大局。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抓好防灾机构、人员、责任、措施、经费的落实,全面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安排部署、督促检查,分管负责同志具体负责,把防灾责任制贯穿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全过程,确保责任到人、措施到位。领导干部要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及时安排部署地质灾害防范工作。

三、进一步强化能力建设

2010年,部将继续大力推进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推进地质灾害防治行政管理、事业支撑、应急处置、专家咨询、中介服务“五条线”和乡镇国土所的评估、巡查、宣传、预案和人员“五到位”建设。部将在特大型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监测预警示范区建设、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地质灾害详细调查、专业监测仪器推广、防治知识宣传等方面,向“十有县”、“五条线”和“五到位”建设工作突出的省份和县市倾斜。各地要结合地方实际,按照部的统一部署,狠抓防灾能力建设工作。

四、进一步强化重点时段工作

汛期是地质灾害防治的关键时段。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抓好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一是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和调查工作,在此基础上,认真编制完成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经当地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二是坚持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复查、灾情速报、汛期值班等制度;三是继续做好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密切关注灾害性天气,加密分析会商频次,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在2009年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基础上,各地要计划结合“十有县”建设,继续大力推动县级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力争覆盖全国1640个山区丘陵区县(市、区)。

五、进一步强化近期工作

近期我国先后出现多次寒潮冰雪灾害天气过程,新疆、内蒙古等部分地区出现历史罕见雪灾,冰雪融化和冻胀均可能引发地质灾害;遭遇几十年一遇旱灾的西南地区,持续干旱造成岩土体松散开裂,一旦遭遇强降雨,极易发生突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相关地区要提高防范意识,提前部署、早抓落实。要与气象、交通、水利、工业等部门加强协调配合和信息交流,一旦发生重大灾情险情,积极按预案规定的职责,做好应对防范工作。出现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时,要及时报送信息、赶赴现场,指导地方政府做好应急处置和抢险救灾工作。

六、进一步强化重点地区工作

湖北、重庆两省(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敏感性,在两省(市)党委、政府领导下,按照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长效机制的要求,做好库水位涨落期间的地质灾害防范工作。汶川地震灾区的四川、陕西、甘肃三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继续努力协调相关部门,在保质量、保安全的基础上,加快实施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规划。西南山区要重点关注强降雨引发的滑坡和泥石流隐患点。西北黄土地区要做好黄土塬边缘崩塌、滑坡、沟口泥石流灾害的防治。东南沿海地区要警惕台风带来暴雨引发的地质灾害。

七、进一步强化在建工程项目防灾工作

近期以来,为应对金融危机、拉动内需新上马的建设工程项目数量剧增、人为活动诱发地质灾害的风险进一步加剧。由于一些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防灾意识薄弱、防灾措施不落实而导致地质灾害群死群伤事件在2009年较为突出。各地要进一步强化在建工程项目防灾工作,要联合和协调相关部门,通过公示、督查、告知等多种手段,严格落实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中关于地质灾害防治的要求,消除隐患,明确防灾措施,确保安全。特别是位于高山峡谷的国家重点水利、交通等在建工程项目,更要加大工作力度,严防地质灾害群死群伤事件的发生。要把在建工程项目防灾工作作为2010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点。

八、进一步强化应急反应能力

要把提升应急反应能力作为防灾能力建设的重点。一是强化机构人员建设。继续加强和完善各级地质灾害应急中心建设,充实各级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专家队伍。二是整合系统资源。各地要充分利用国土资源系统、行业的众多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人员、技术、设备,形成统一调配机制。加强演习演练,保证关键时刻拉得出、顶得上。三是利用社会资源。结合当地地质灾害类型特点,通过购买、租用等多种方式,加强无人小飞机、无人飞艇、三维激光扫描仪等应急设备的配置和应用。四是利用2010年国家测绘局在全国推广应用无人机航摄系统的机会,主动与省级测绘部门联系,建立协调机制,实现重大地质灾害事件发生后,能随时调用无人机开展应急调查。五是建设地质灾害应急平台。按照国土资源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标准,整合已有资源和基础,实现地质灾害应急防治远程会商和应急指挥。

九、进一步强化信息报送

2009年,除极个别地质灾害事件报送信息稍迟缓外,整体信息报送及时、准确。各地要进一步强化信息报送,在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报送地质灾害灾情险情的基础上,对于《国家总体应急预案》中规定的特别重大和重大地质灾害事件,要在事件发生后3小时内向部报告。对于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人员尚未抵达现场、无法核实的灾情险情,也要将已掌握的情况通过传真、电话等多种方式报部。对信息报送工作不到位、责任不落实,不能及时报送相关信息造成不良影响的单位,要予以通报批评。

十、进一步强化宣传培训

2010年,部将在全国开展基层国土所地质灾害防治“五到位”培训工作,各地要积极配合和支持这项工作。同时,各地要结合“防灾减灾日”、“地球日”、“土地日”的宣传活动,组织印制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宣传画和宣传册,在学校、村社、广场等地区发放、张贴。通过开展贴近实际、简便易学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活动,全面普及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提高全社会应对突发地质灾害的能力。

各地要根据本通知精神,对本地区的地质灾害防范工作进行精心谋划和认真部署,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大胆探索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新观念、新思路、新办法。4月30日前,将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部署情况、准备情况、各项工作进展情况形成书面材料报部环境司。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是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新胜利、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一年。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关系全局,意义重大。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务必团结协调,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把今年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做得更好。

联系人及电话:沈伟志6655832166558316(传真)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

二〇一〇年三月三十日

❺ 中国易发生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地区,其地形特点是什么:易发生地震的地方主要有哪些

我国泥石流的分布,明显受地形、地质和降水条件的控制。特别是在地形条件上表现得更为明显。

(1)泥石流在我国集中分布在两个带上。一是青藏高原与次一级的高原与盆地之间的接触带;另一个是上述的高原、盆地与东部的低山丘陵或平原的过渡带。

(2)在上述两个带中,泥石流又集中分布在一些大断裂、深大断裂发育的河流沟谷两侧。这是我国泥石流的密度最大、活动最频繁、危害最严重的地带。

(3)在各大型构造带中,具有高频率的泥石流,又往往集中在板岩、片岩、片麻岩、混合花岗岩、千枚岩等变质岩系及泥岩、页岩、泥灰岩、煤系等软弱岩系和第四系堆积物分布区。

(4)泥石流的分布还与大气降水、水雪融化的显著特征密切相关。即高频率的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气候干湿季较明显、较暖湿、局部暴雨强大、水雪融化快的地区。如云南、四川、甘肃、西藏等。低频率的稀性泥石流主要分布在东北和南方地区。

我国地震概况

地震活动地理分布是不均匀的、大地震往往只在某些特定地区发生。地震活动频繁且强烈区域称为地震区,许多大地震集中的狭长地震称为地震带。中国可划分为23个地震带。
1、郯城枣庐江带。2、燕山带。3、山西带。4、渭河平原带。5、银川带。6、六盘山带。7、滇东带。8、西藏察隅带。10、东南沿海带。11、河北平原带。12、河西走廊带。13、天水-兰州带。14、武都-马边带。15、康定-甘孜带。16、安宁河谷带。17、腾冲-澜沧带。18、台湾西部带。19、台湾东部带。20、滇西带。21、塔里木南缘带。22、南天山带。23、北天山带。

我国地处欧亚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两大地震带之间,是一个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的国家。1900年以来,中国死于地震的人数达55万之多,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本世纪全球两次造成死亡20万人以上的大地震都发生在我国,一次是1920年宁夏海原8.5级地震,死亡23.4万人;另一次是1976年唐山7.8级地震,死亡24.2万人。

❻ 湖南省醴陵市西山街道办事处万宜村成功避让泥石流地质灾害

2010年入汛以来,醴陵市经历多次强降雨,引发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760余处,造成房屋倒塌591余间,直接经济损失近5650万元。6月23~24日,醴陵市再次发生强降雨,西山街道办事处万宜村耿塘组发生一起泥石流,各部门按照科学预案,各司其职,整体联动,及时将受威胁的23户116人进行疏散,成功避让一起地质灾害,未造成人员伤亡。

泥石流现场

6月20~23日,醴陵市国土资源局地质环境工作人员在地质灾害隐患排查中,发现西山街道办事处万宜村耿塘组屋后山体存在地质灾害隐患,便安排村支书曾瑞祥和组长谢同良负责24小时监测,并约定了预警信号和撤离路线。6月24日凌晨1时至8时,醴陵市城区降雨量高达1 20毫米,倾盆大雨冲刷着山体。凌晨5时15分左右,屋后山体出现土石滑落、开裂及逐步崩塌现象,6时30分,山体下开始冒出浑水,滑坡前兆十分明显。城区国土资源中心所所长李庆辉、黄永福同志立即向局领导汇报。醴陵市国土资源局果断指示:配合乡、村、组干部,迅速劝导人员安全疏散。接到指示后,醴陵市国土资源局会同西山街道办事处立即组织10余名干部对人员进行疏散。7时30分,冲沟中的泥水更加浑浊,水流时缓时急,山上的树木开始频繁摇动、漂移、倒伏。8时15分,村、组干部不顾自身危险,将一位不愿撤离的老人强行背离至安全地带。8时20分,近2万方泥浆自山后百米高处倾泻而下,村民谢君林家一栋3层高、近500平方米的新楼房顿时被泥石流冲毁,荡然无存;附近部分村民也有十几间房屋被毁坏;山下6口鱼塘被土石填埋,13亩水田全部被冲毁淹埋,直接经济损失200万元以上。

摧毁的房屋

这次成功避让泥石流地质灾害,主要得益于几个方面:一是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及时。6月19日湖南省气象台发布未来几天强降雨预报,6月23日又发布强降雨红色预警;湖南省国土资源厅、株洲市国土资源局及时发布地质灾害预警信息,省厅和市局领导向各县(市、区)领导、群测群防网络人员发短信、打电话,要求基层国土资源人员和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加强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范和监测。二是充分发挥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的作用。接到省厅和市局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后,国土资源所会同街道办事处、村、组负责人和村民进行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值守、监测,发现山体有土石掉落、开裂、出浑水等现象,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为安全避险争取了宝贵的时间。三是宣传到位,乡(镇)、村、组及村民防灾意识增强,积极配合。平时,国土资源部门工作人员向群众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基层政府及村、组负责人防灾意识增强,群众心中有数,临灾不乱,大部分群众都能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进行撤离。

❼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一、地质灾害概况 xxx街道地质灾害以洪涝为主,由于辖区地势低,基础设施差,以至只要到汛期,雨量增多,上流水库一放水,地势较低的民房、厂房及仓库等容易被淹。 二、地质灾害情况 (一)重点防范期。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发因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❽ 湟中县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怎么填

一、防灾避险明白卡的作用及意义:

1、受地质灾害威胁群众可以通过防版灾避险明白权卡,明白当地质灾害来临时该采取何种避让措施以及平时该如何监测、防范地质灾害。

2、当灾害来临时可以使受灾害威胁的群众通过卡片的说明,及时、有效地实施避让,从而保障受地质灾害威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降低地质灾害所带来的损失。

3、防灾避险明白卡必须要发放到每一户受地质灾害威胁群众的手中。

二、按照以下制表填写:


❾ 湖南省双牌县茶林乡成功预防一起泥石流地质灾害

2010年6月20日凌晨,在连续强暴雨诱发下,双牌县茶林乡全药冲村3组发生了一起泥石流地质灾害,流程280米,体积约1.8万立方米,15栋房屋被不同程度冲毁、淹埋,3辆货车被埋,1辆面包车被冲走,直接经济损失达270万元,受灾村民达18户65人。泥沙堆积物造成河道堵塞、改道。由于预报预警及时准确,应急反应行动迅速,撤离群众措施得力,使得所有65人成功避险。

6月19日下午,茶林乡政府领导和乡国土资源所人员接到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和永州市国土资源局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手机信息后,乡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立即安排办公室人员24小时值班,通知全乡16个村进入防汛准备,并召开全体乡干部会,要求乡干部全部分头下到各村,与村组干部逐一通知到各家各户,一旦发现险情,马上按照应急预案进行疏散避险。

泥石流灾害现场

6月20日0时35分,茶林乡开始普降中雨。到2时30分,中雨骤然转为特大暴雨。茶林乡政府立即启动防灾应急预案,所有干部按照预定的分组安排立即再次下到各村,与村干部一起对处于地质灾害危险区的群众进行紧急疏散。全药冲村3组位于山谷下方,两侧的山上土质疏松,碎石量特别大,在这样的特大暴雨下,极有可能发生泥石流,是防灾的重中之重。乡、村干部紧急跑向全药冲村3组,一边鸣锣、吹哨发布疏散避险信号,一边挨家挨户敲门,对3组所有人员进行疏散。2时45分,在锣声、口哨声夹杂着雨声中,村民们全部撤离到了预定的安全区域,大家终于松了一口气。这时,有人喊了一句:“我的小孩没有来!”原来是一位姓邓的村民,他说,疏散时,他的小孩开始好像是跟着跑出来了,后来,由于天太黑、雨太大,他就没有注意,以为小孩跟在后面。等到了安全区后,才发现自己的小孩没有跟上来。这声喊对大家的震惊程度不亚于当时空中的霹雳。村支书问清情况后,赶忙通过电话与正在3组挨家挨户排查的乡政府领导联系,报告了这一情况,自己也原路跑回寻找。得到这一情况,乡政府领导更是心急如焚,马上跑到小孩的家中,冲开门,顺着哭声找到小孩,一把抱起跑往安全区。半路上遇见找回来的村支书,便将小孩交给他,自己回去,对剩下的几栋房屋再次清查,确认没有人员滞留后,最后才撤离。3时25分,随着轰隆隆一连串的巨响,3组上方的山谷发生泥石流。泥石流奔涌而下,冲毁、淹埋了房屋,但3组65人无一伤亡。

泥石流埋没的汽车

此次成功避灾的经验主要有以下三点:

(1)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和永州市国土资源局下发的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消息及时到位,乡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是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前提。乡政府制定了《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公布张贴,要求工作人员、村组干部和群众熟悉应急预案。正是由于有应急预案,危急关头乡政府领导果断决策,村民能够按应急预案的要求迅速、有序撤离,才争取了逃生的宝贵时间。

(2)国土资源部门扎实的工作,是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关键。这起泥石流灾害突如其来,规模大,但是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与国土资源部门扎实工作是分不开的。首先是对群众的宣传工作做得比较到位。这些宣传工作提高了群众主动参与防灾救灾的意识。而且双牌县国土资源局每年都会发放大量地质灾害宣传资料到村组。其次,防灾责任落实到了基层。双牌县国土资源局每年都把预防地质灾害工作纳入年度考核,采取一票否决制,乡(镇)国土资源所人员的责任心进一步加强。每在汛期来临之前,双牌县国土资源局都会通知每个乡,并要求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对地质灾害威胁户都会下发防灾避险明白卡和宣传单。

地质灾害警示牌

(3)群众主动防灾,是做好防灾工作的基础。群众既可能是致灾对象,也可能是主动防灾的主体,只有把他们动员起来、组织起来,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才能真正做好、做出成效。

❿ 目前有多少本关于地质灾害的主要书籍

1 辽宁某菱镁矿山主要地质灾害及防治对策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06/0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 青海省矿产资源开发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及防治对策 青海国土经略 2006/0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3 福建省安溪县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对策浅谈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06/0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4 关于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中几个主要技术问题的探讨 化工矿产地质 2005/0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5 太原市西山虎峪沟泥石流形成条件及防治 山西建筑 2005/14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6 我国金属矿山固废整治任重道远 环境经济 2005/04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7 湖南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成因分析 国土资源导刊 2005/04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8 湖南郴州市矿业活动引发的环境问题及防治措施 国土资源导刊 2005/04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9 江苏省露采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研究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05/05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0 矿产资源业可持续发展初探 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0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1 东北地区矿业开发态势与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综合研究 华南地质与矿产 2005/0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2 郴州市矿区生态环境状况与土地复垦研究 热带农业科学 2005/04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3 黑龙江省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05/04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4 西部矿山环境警报 百姓 2005/07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5 云南矿山环境保护与整治建议 中国工程科学 2005/04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6 矿山地质灾害研究与防治探讨 中国矿业 2004/0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7 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指数探讨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04/0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8 信息在线 河南国土资源 2004/04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9 江苏省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研究工作现状及其展望 江苏地质 2004/0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0 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对策探讨 中国矿山地质找矿与矿产经济——中国矿山地质找矿和矿产经济研讨会论文集 2000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21 辽宁省主要矿山地质灾害及防治对策探讨 化工矿产地质 2004/0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2 现代测绘技术在金属矿山地质灾害中的地位与应用展望 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0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3 地质灾害:人为因素有多少? 南方国土资源 2004/08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4 我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现状、研究与发展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04/07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5 中国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 地球科学进展 2004/S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6 江西省某钽铌钨锡矿山主要地质灾害及防治措施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04/04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7 南岭地区矿山环境地质调查的意义、目标与方法 华南地质与矿产 2004/04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8 甘肃西成铅锌矿区矿山地质灾害及其防治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03/0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9 沿河县地质灾害特征、成因及防治 贵州地质 2003/0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30 矿山地质灾害分析 化工矿产地质 2003/0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31 龙门山石灰石矿区生态地质环境的治理保护 露天采矿技术 2003/05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32 地质灾害特征及影响 四川气象 2003/04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33 西南地区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地质问题研究 四川地质学报 2003/0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34 加强矿产资源开发中对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四川环境 2003/0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35 鞍山市铁矿矿山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及对策研究 世界地质 2003/0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36 金属矿山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03/0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37 广西主要突发性地质灾害及其防治对策 南方国土资源 2003/10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38 福建省矿山开发造成环境问题及解决办法 福建水土保持 2002/0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39 江苏矿山生态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 江苏地质 2002/04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40 浅析煤炭产业对环境的破坏及对策 煤炭技术 2002/1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41 山东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战略思考 山东地质 2002/05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42 开阳县矿山地质灾害及防治对策 矿业安全与环保 2001/06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43 福建省矿山开采引发的地质灾害及防治建议 福建地质 2001/0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44 攸县矿山地质灾害及其防治对策 湖南地质 2001/0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45 包头市石拐区煤矿矿山地质灾害严重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01/06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46 马鞍山地区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及防治对策 上海地质 2001/S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47 云浮硫铁矿地质灾害及其防治 采矿技术 2001/0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48 矿山环境问题与对策 云南环境科学 2001/S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49 浅议矿山地质环境状况及防治措施 中国地质矿产经济 2001/0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50 我们如何远离地质灾害 中国减灾 2001/0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51 矿山地质环境状况及防治措施的研究 浙江地质 2001/0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52 开创地质灾害防治新局面 中国地质 2000/0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53 云南省矿山地质灾害及防治 中国地质 2000/08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54 开发与保护同步 资源与环境共举 中国地质 2000/08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55 江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之矿产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的对策思路 江西地质 2000/0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56 辽宁省采矿诱发的环境地质问题与防治 辽宁地质 2000/0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57 攀枝花市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及保护对策 四川地质学报 2000/0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58 玉溪市矿产资源开发环境影响的特点及对策 云南环境科学 2000/0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59 阜新地区矿山地质灾害及其防治对策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00/04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60 攀枝花市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及保护对策 资源.产业 2000/08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61 矿山环境当如何 资源.产业 2000/09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请查收,本人非地质专业,不足之处请包涵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