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英砂岩的工程地质性质
⑴ 泥质粉砂岩的工程地质性质
首先来看看砂岩的概念 —— 砂岩(Sandstone)--由沙粒经过水搬运沉淀于河床上,经千百年的堆内积坚固并经地质物理作用胶容结而成的岩石。砂岩结构呈颗粒状,透水性能良好,其砂粒粒径在1/16-2mm,颗粒特别细小的,比如直径在1/16-1/250mm的称之为粉砂岩。主要成份为:石英成份 52%以上;粘土 15%左右;针铁矿18%左右;其它物质 10%以上。如果石英含量在90%以上,称之为石英砂岩。 泥质粉砂岩成分主要为粉砂,含少量粘土矿物及胶结物
⑵ 什么是石英砂岩,石英砂岩的用途有哪些
石头我们随处可见,可是看起来普普通通的石头的用途大家又知道多少呢?大家是否有听过这么一种石头——石英砂岩。它常常出现在我们的身边,相信大家都应该不知道它的用途以及相关简介。大家对于石英砂岩是怎样一个了解呢?现在下面小兔会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石英砂岩它本身及用途。
石英砂岩:沉积岩中沉积碎屑岩中的砂岩引,硅石(石英砂岩、石英岩、石英砂、脉石英)中一种。属玻璃和冶金辅助原料矿产。主要产出地层层位有三: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顶部,下侏罗统珍珠冲组和中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底部。
石英砂岩的产品含有石英砂岩颗粒。
石英砂岩的介绍
石英砂主要成分为SiO2,白色或者乳白色,高纯度的透明,俗称水晶,有透明水晶和紫色水晶,非常漂亮,价值连城。主要性质:石英是一种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均十分稳定的矿产资源,晶体属三方晶系的氧化物矿物,即低温石英(a-石英),是石英族矿物中分布最广的一个矿物种。广义的石英还包括高温石英(b-石英)。石英块又名硅石,主要是生产石英砂(又称硅砂)的原料,也是石英耐火材料和烧制硅铁的原料。石英化学式为Si02,常含有少量杂质成分如A1203,IMO,CaO,Mg0等。它有多种类型。日用陶瓷原料所用的有脉石英、石英砂、石英岩、砂岩、硅石、蛋白石、硅藻土等,水稻外壳灰也富含Si02。石英外观常呈白色、乳白色、灰白半透明状态,莫氏硬度为7,断面具玻璃光泽或脂肪光泽,比重因晶型而异,变动于2.22-2.65之间。石英是非可塑性原料,其与粘土在高温中生成的莫来石晶体赋予瓷器较高的机械强度和化学稳定性,并能增加坯体的半透明性,是配制白釉的良好原料。
石英砂岩的用途
一、玻璃:平板玻璃、浮法玻璃、玻璃制品(玻璃罐、玻璃瓶、玻璃管等)、光学玻璃、玻璃纤维、玻璃仪器、导电玻璃、玻璃布及防射线特种玻璃等的主要原料。
二、陶瓷及耐火材料:瓷器的胚料和釉料,窑炉用高硅砖、普通硅砖以及碳化硅等的原料。冶金:硅金属、硅铁合金和硅铝合金等的原料或添加剂、熔剂。
三、建筑:混凝土、胶凝材料、筑路材料、人造大理石、水泥物理性能检验材料(即水泥标准砂)等。
四、化工:硅化合物和水玻璃等的原料,硫酸塔的填充物,无定形二氧化硅微粉。
五、机械:铸造型砂的主要原料,研磨材料(喷砂、硬研磨纸、砂纸、砂布等)。
六、电子:电子填充料,高纯度金属硅、通讯用光纤等。
七、橡胶、塑料:填料(可提高耐磨性)。
八、涂料:可提高涂料的耐磨性。
九、是生产菱镁井盖的主要原料。
十、可作为金属表面除锈的喷丸,段砂,喷砂。
十一、是水过滤容器的主要原料。作为纯水或污水过滤材料。
石英有较高的耐火性能,工业上将石英砂常分为:天然石英砂,普通石英砂,精制石英砂,高纯石英砂,熔融石英砂及硅微粉等。
为大家介绍了那么多,对石英砂岩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吧。想不到玻璃,陶瓷,塑料的构成都少不了它的存在,用途竟然如此大,其实到处都能够见到石英砂岩,只是平时我们没有仔细观察到,生活到处有惊喜,只是要靠你自己去挖掘!下次小兔会为大家介绍更多更有用的生活小知识的哦!请大家拭目以待!
⑶ 岩石对工程性质的影响
影响岩石工程性质的因素,可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内因,即岩石自身的内在条件,如组成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等;二是外因,即来自岩石外部的客观因素,如气候环境、风化作用、水文性质等。因此,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以及岩石遭受风化作用、水的作用等,都直接影响岩石的工程性质。
1.矿物成分
组成岩石的矿物成分对岩石的工程性质具有直接影响。单矿岩与复矿岩比较,前者较后者耐风化。例如石英岩(单矿岩)主要矿物为石英,其平均抗压强度可达250MPa,而花岗岩(复矿岩)除含有石英外,还含有片状云母和中等解理的长石,其平均抗压强度为200MPa,可见花岗岩的强度较石英岩低。
矿物的硬度对岩石抗压强度有密切关系。如石英岩和大理岩,由于石英岩中的石英要比大理岩中方解石的硬度高得多,故石英岩的抗压强度为150~300MPa,而大理岩的抗压强度为100~250MPa。
矿物的密度决定着岩石的密度,含铁镁质矿物多的岩石的密度要比含硅铝质矿物多的岩石密度大。例如辉长岩的主要矿物成分是辉石和基性斜长石,而花岗岩的主要矿物成分是长石和石英,故辉长岩的平均密度(3.28g/cm3)要比花岗岩的平均密度(2.65g/cm3)大得多。
再从组成岩石的矿物颜色而论,暗色矿物(橄榄石、辉石、角闪石和黑云母)的抗风化能力要比浅色矿物(石英、长石、白云母)的抗风化能力弱。其中按照原生矿物对化学风化的反应来看,石英、白云母、石榴子石等为稳定的矿物;角闪石、辉石、正长石、酸性斜长石等为稍稳定的矿物;基性斜长石、黑云母、黄铁矿等为不稳定的矿物。因此,一般而言,在岩浆岩中酸性岩比基性岩的抗化学风化能力高;沉积岩抗风化能力要比岩浆岩和变质岩高。
2.结构
岩石的内部结构对岩石的力学强度有极大的影响。按岩石的结构特征,可将岩石分为结晶联结的岩石和胶结联结的岩石两大类。
(1)结晶联结
结晶联结的岩石,如大部分的岩浆岩、变质岩和一部分沉积岩等,其晶粒直接接触,结合力强,孔隙度小,吸水率低。在荷载作用下变形小,弹性模量大,抗压强度高。例如,闪长岩、辉长岩、玄武岩、石英砂岩等的抗压强度均在150~300MPa之间。
结晶结构的晶粒大小对强度有明显的影响。通常是细晶岩石的强度要高于同成分的粗晶岩石的强度,因细晶具有较高的结合力,故强度高。例如细晶花岗岩的强度可达180~200MPa,而粗晶花岗岩的强度只有120~140MPa;具有微晶至隐晶质的玄武岩,比中粗晶粒的基性岩强度更高;致密的结晶灰岩要比粗晶大理岩的强度高2~3倍。
(2)胶结联结
主要是指以沉积岩的碎屑结构为胶结物充填胶结而成的联结形式。胶结联结的岩石,其强度和稳定性取决于胶结物的成分和胶结的形式,以及碎屑成分。
硅质胶结的岩石的强度和稳定性,远远要高于泥质胶结的岩石。
胶结联结的形式一般可分为基底式胶结、孔隙式胶结和接触式胶结三种形式。
◎基底式胶结:是一种碎屑物散布于胶结物中,彼此不接触的联结形式。这种联结形式形成的结构孔隙度小,其物理力学性质完全取决于胶结物的性质。如果胶结物与碎屑物同为硅质或钙质,就有可能经重结晶作用转化为结晶联结,其强度和稳定性也随之增高。
◎孔隙式胶结:是指碎屑颗粒互相直接接触,胶结物充填于碎屑之间的孔隙中的一种联结形式。其强度和稳定性取决于碎屑物和胶结物的成分。一般而言,孔隙式胶结是强度和稳定性较好的联结形式。
◎接触式胶结:是指在碎屑颗粒的接触处,由少量的胶结物将其彼此结合起来的一种联结形式。这种联结形式形成的结构的孔隙度大、容重小、吸水率高,其强度和稳定性很差。
3.构造
构造对岩石工程性质的影响,可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一方面,某些构造体现了矿物成分在岩石中分布的极不均匀性,如片理构造、流纹构造等。这些构造能使一些强度低、易风化的矿物常成定向富集,或呈条带状分布,或者呈局部聚集体。当岩石受荷载作用时,首先从这些软弱的部位发生变化,而影响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
另一方面,在矿物成分均匀的情况下,由于某些构造,如层理、节理、裂隙和各种成因的孔隙,使岩石结构的连续性与整体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或破坏,从而使岩石的强度和透水性在不同方向上发生明显的差异。一般情况下,垂直层面的抗压强度大于平行层面的抗压强度;平行层面的透水性大于垂直层面的透水性;垂直层理的变形模量小于平行层理的变形模量。
如果上述两个方面的情况同时存在,则岩石的强度和稳定性就会明显呈叠加性地降低。
4.风化作用
岩石在自然力的作用下发生物理化学变化的过程,称为岩石风化。岩石风化使岩体的工程地质特征也发生改变,其表现如下:
(1)岩体的完整性受到破坏。风化作用使岩体原生裂隙扩大,并增加新的风化裂隙,导致岩体破碎为碎块、碎屑,进而分解为黏粒,从根本上改变了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质。
(2)岩石的矿物成分发生变化。岩石在化学风化过程中,原生矿物经化学反应,逐渐分化为次生矿物。随着化学风化的发展,层状矿物(如高岭石、蒙脱石之类的黏土矿物等)和鳞片状矿物(如绿泥石、绢云母之类的)不断增多,导致岩体的强度和稳定性大为降低。
(3)风化作用改变了岩石的水理力学性质。风化可使岩石具有一些黏性土的特性,诸如亲水性、孔隙性、透水性和压缩性都极为明显地增大,从而大大降低了岩石的力学强度,抗压强度也可由原来的几十至几百兆帕,降低到几兆帕。但当风化剧烈、黏土矿物增多时,渗透性又趋于降低。
5.水化作用
任何岩石被水饱和后的强度都会降低。这是因为水能沿着岩石极细微的孔隙、裂隙浸入,在其矿物颗粒间向深部运移,从而降低了矿物颗粒彼此之间的联结力,以及岩石的内聚力和内摩擦力,使岩石的抗压、抗剪强度受到影响。例如,石灰岩和砂岩被水饱和后,其极限抗压强度会降低25%~45%;又如花岗岩、闪长岩和石英岩等一类抗压强度很高的岩石,经水饱和后,其极限抗压强度也会降低10%左右。这实质上是岩石软化性的表现。
水对岩石强度的影响,在一定限度内是可逆的,即被水饱和的岩石,再经干燥后其强度仍可恢复。但是,如果发生干湿循环,由于岩石成分和结构发生了改变,那么强度降低就转化为不可逆过程。
⑷ 岩石对地质工程的影响
影响岩石工程性质的因素,可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内因,即岩石自身的内在条件,如组成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等;二是外因,即来自岩石外部的客观因素,如气候环境、风化作用、水文特性等。因此,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以及岩石遭受的风化作用、水的作用等,都直接影响岩石的工程性质。
1.矿物成分
组成岩石的矿物成分对岩石的工程性质具有直接影响。单矿岩与复矿岩比较,前者较后者耐风化。例如石英岩(单矿岩)主要矿物为石英,其平均抗压强度可达250MPa,而花岗岩(复矿岩)除含有石英外,还含有片状云母和中等解理的长石,其平均抗压强度为200MPa,可见花岗岩的强度较石英岩低。
矿物的硬度对岩石抗压强度有密切关系。如石英岩和大理岩,由于石英岩中的石英要比大理岩中方解石的硬度高得多,故石英岩的抗压强度为150~300MPa,而大理岩的抗压强度为100~250MPa。
矿物的相对密度决定着岩石的相对密度,含铁镁质矿物多的岩石的相对密度要比含硅铝质矿物多的岩石相对密度大。例如辉长岩的主要矿物成分是辉石和基性斜长石,而花岗岩的主要矿物成分是长石和石英,故辉长岩的平均相对密度(3.28)要比花岗岩的平均相对密度(2.65)大得多。
再从组成岩石的矿物颜色而论,深色矿物的(橄榄石、辉石、角闪石和黑云母)抗风化能力要比浅色矿物的(石英、长石、白云母)抗风化能力差。其中按照原生矿物对化学风化的反应来看,石英、白云母、石榴子石等为稳定的矿物;角闪石、辉石、正长石、酸性斜长石等为稍稳定的矿物;基性斜长石、黑云母、黄铁矿等为不稳定的矿物。因此,一般而言,在岩浆岩中酸性岩比基性岩的抗化学风化能力高;沉积岩抗风化能力要比岩浆岩和变质岩高。
2.结构
岩石的内部结构对岩石的力学强度有极大的影响。按岩石的结构特征,可将岩石分为结晶联结的岩石和胶结联结的岩石两大类。
(1)结晶联结
结晶结构的岩石,如大部分的岩浆岩、变质岩和一部分沉积岩等,其晶粒直接接触,结合力强,孔隙度小,吸水率低。在荷载作用下变形小,弹性模量大,抗压强度高,如闪长岩、辉长岩、玄武岩、石英砂岩等的抗压强度均在150~300MPa之间。
结晶结构的晶粒大小对强度有明显的影响。通常是细晶岩石的强度要高于同成分的粗晶岩石的强度,因细晶具有较高的结合力,故强度高。例如细晶花岗岩的强度可达180~200MPa,而粗晶花岗岩的强度只有120~140MPa;具有微晶至隐晶质的玄武岩,比中粗晶粒的基性岩强度更高;致密的结晶灰岩要比粗晶大理岩的强度高2~3倍。
(2)胶结联结
主要是指以沉积岩的碎屑结构为胶结物充填胶结而成的联结形式。胶结联结的岩石,其强度和稳定性取决于胶结物的成分和胶结的形式以及碎屑成分。
硅质胶结的岩石的强度和稳定性,远远要高于泥质胶结的岩石。
胶结联结的形式,是指胶结物与碎屑物之间的组合关系。一般可分为基底胶结、孔隙胶结和接触胶结三种形式。
基底式胶结是一种碎屑物散布于胶结物中,彼此不接触的结构。这种结构孔隙度小,其物理力学性质完全取决于胶结物的性质。如果胶结物与碎屑物同为硅质或钙质,就有可能经重结晶作用转化为结晶联结,其强度和稳定性也随之增高。
孔隙式胶结是指碎屑颗粒互相直接接触,胶结物充填于碎屑之间的孔隙中的一种结构。其强度和稳定性取决于碎屑物和胶结物的成分。一般而言,孔隙式胶结是强度和稳定性较好的结构。
接触式胶结是指在碎屑颗粒的接触处,由少量的胶结物将其彼此联结起来的一种结构。这种结构的孔隙度大、容重小、吸水率高,其强度和稳定性很差。
3.构造
构造对岩石工程性质的影响,可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一方面,某些构造体现了矿物成分在岩石中分布的极不均匀性,如片理构造、流纹构造等。这些构造常能使一些强度低、易风化的矿物呈定向富集,或呈条带状分布,或者呈局部聚集体。当岩石受荷载作用时,首先从这些软弱的部位发生变化,而影响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
另一方面,在矿物成分均匀的情况下,由于某些构造,如层理、节理、裂隙和各种成因的孔隙,使岩石结构的连续性与整体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或破坏,从而使岩石的强度和透水性在不同方向上发生明显的差异。一般情况下,垂直层面的抗压强度大于平行层面的抗压强度;平行层面的透水性大于垂直层面的透水性;垂直层理的变形模量小于平行层理的变形模量。
如果上述两个方面的情况同时存在,则岩石的强度和稳定性就会明显降低。
4.风化作用
岩石在自然力的作用下发生物理化学变化的过程,称为岩石风化。岩石风化使岩体的工程地质特征也发生改变,其表现如下:
岩体的完整性受到破坏风化作用使岩体原生裂隙扩大,并增加新的风化裂隙,导致岩体破碎为碎块、碎屑、进而分解为岩粒,从根本上改变了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质。
岩石的矿物成分发生变化岩石在化学风化过程中,使原生矿物经化学反应,逐渐转化为次生矿物。随着化学风化的发展,层状矿物(如高岭石、蒙脱石之类的粘土矿物等)和鳞片状矿物(如绿泥石、绢云母之类的)不断增多,导致岩体的强度和稳定性大为降低。
风化作用改变了岩石的水理力学性质由于风化使岩石具有一些粘性土的特性,诸如亲水性、孔隙性、透水性和压缩性都极为明显地增大,从而大大降低了岩石的力学强度,抗压强度可由原来的几十至几百兆帕,降低到几兆帕。但当风化剧烈、粘土矿物增多时,渗透性又趋于降低。
5.水化作用
任何岩石被水饱和后的强度都会降低。这是因为水能沿着岩石极细微的孔隙、裂隙浸入,在其矿物颗粒间向深部运移,从而削弱矿物颗粒彼此之间的联结力,降低岩石的内聚力和内摩擦力,使岩石的抗压、抗剪强度受到影响。如石灰岩和砂岩被水饱和后的极限抗压强度会降低25%~45%;又如花岗岩、闪长岩和石英岩等一类抗压强度很高的岩石,经水饱和后的极限抗压强度也会降低10%左右。这实质上是岩石软化性的表现。
水对岩石强度的影响,在一定限度内是可逆的,也就是说,被水饱和的岩石,再经干燥后其强度仍可恢复。但是,如果发生干湿循环,岩石成分和结构发生改变后,则使强度降低,就转化为不可逆的过程了。
⑸ 花岗岩 石灰岩 大理岩 砂岩的性质和用途,并分析它们具有不同性质的原因
花岗岩:俗称花岗石或麻石。是一种分布很广而典型的深成酸性火成岩。含SiO2多在70%以上,常见者多呈灰白色和肉红色。主要由石英、长石及少量深色矿物(黑云母、角闪石等)组成。有粒状结构和块状结构。常成巨大块岩产出。耐磨性非常好,可用于制研磨设备。耐酸性高,可用作耐酸材料。坚固美观,可用作建筑材。
石灰岩:灰色、灰白色、灰黑色、浅棕色或浅红色等。
用途:石灰岩是烧制石灰、水泥的主要原料,冶炼钢铁的熔剂,制造化肥、电石的原料。广泛用于制糖、陶瓷、制碱、玻璃、印刷工业中,还可用作橡胶、油漆等方面的填充物。
砂岩:一种已固结的碎屑颗粒沉积岩,其中粒径0.625-2毫米的砂粒的含量占50%以上,其余为基质或胶结物。砂粒的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云母、岩屑等,胶结物的成分有硅质、铁质和钙质等。按砂岩中碎屑的主要颗粒的大小,可分为粗粒砂岩中粒砂岩、细粒砂岩和不等粒砂岩等。按砂粒与粘土杂基的含量可分为砂屑岩与杂砂岩两大类,前者含粘土<15%。砂岩中的石英及硅质岩屑含量超过95%者则称为石英砂岩。石英砂岩或硅质经变质(主要是区域变质)后,则称为石英岩。砂岩一般可做建筑材料。
⑹ 石英砂岩具体描述
1、石英砂岩的成分含量:
石英砂岩中90%以上的碎屑物质为石英(包括燧石和硅质岩)碎屑,但有少量长石和岩屑。重矿物很少,多为稳定的圆形重矿物,如电气石、鹅卵石、金红石等。
矿石化学成分:二氧化硅97.30一97.32%,氧化铝0.97~1.04%,氧化铁0.62~0.67%,氧化钙0.034—0.043%,五氧化二磷0.003%。吸水率1.01~2.55%,耐火度1716—1723℃。
2、石英砂岩的结构:
化学成分上的特点是SiO2 含量高,高达95%-99.5%(可作为玻璃原料或硅质耐火材料)。石英砂岩是以硅石为主的一种硅石(石英砂岩、石英岩、石英砂、脉石英)。它属于玻璃和冶金辅助原料的矿产资源,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3、石英砂岩的构造:
构成砂岩峰林的地层为中泥盆统云台观组和上泥盆统黄家磴地,岩性为超厚或厚石英砂岩夹细粉砂岩。石英含量90%以上,胶结物多为铁和硅质。
石英、铁和硅质胶结物的化学性质在表生环境中非常稳定。固定,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另一方面,由于其具有坚硬的材料特性,构成了坚固的峰柱基础。
(6)石英砂岩的工程地质性质扩展阅读:
石英砂岩的形成:
形成过程砂岩峰林地貌的地史时期,由于地壳缓慢间歇性隆起,砂岩峰林地貌被长期流水侵蚀所切割。其发展演变经历了平台、房山风墙风丛、丰林残林四个主要阶段。
方山、平台:石英砂岩峰林地貌形成初期,边缘陡峭,相对高差数十~400米,顶部台地由坚硬的黄家荡组含铁石英砂岩组成。
⑺ 如何判定岩石性质
岩浆岩主要有:花岗岩,安山岩,闪长岩,流纹岩,玄武岩辉长岩等等.
沉积岩主要有:石英砂岩,石灰砾岩,泥铁岩,白云岩,泥岩,石膏等等.
变质岩主要有:片麻岩,绿泥石片岩,千枚岩,大理岩,云母片岩等等.
虽然岩石的面貌是千变万化的,但是从它们形成的环境,也就是从成因上来划分,可以把岩石分为三大类: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
1、沉积岩沉积岩是在地表或近地表不太深的地方形成的一种岩石类型。它是由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等碎屑物质在常温常压下经过搬运、沉积和石化作用,最后形成的岩石。不论那种方式形成的碎屑物质都要经历搬运过程,然后在合适的环境中沉积下来,经过漫长的压实作用,石化成坚硬的沉积岩。
沉积岩依照沈积物颗粒的大小又分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沉积岩的形成 1.风化侵蚀:在河流上的大石头,经年累月被侵蚀风化,逐渐崩解成小的沙泥、碎屑。 2.搬运:这些碎屑被水流从上游搬运到下游。 3.堆积:下游流速减缓,搬运力减小,岩石碎屑便沉积下来。 4.压密:新的沉积物压在旧的沉积物上,时间久了,底下的沉积物被压得较紧实。 5.胶结:地下水经过沉积物的孔隙,带来的矿物质填满孔隙,使岩石碎屑颗粒紧紧胶结在一起,形成沉积岩。 6.露出:堆积在海底的沉积岩层在板块运动的推挤下拱出海面,露出地表。
2、岩浆岩岩浆岩也叫火成岩,是在地壳深处或在上地幔中形成的岩浆,在侵入到地壳上部或者喷出到地表冷却固结并经过结晶作用而形成的岩石。因为它生成的条件与沉积岩差别很大,因此,它的特点也与沉积岩明显不同。
岩浆岩又分安山岩、玄武岩、花岗岩。 由地底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由于岩浆成分和冷却凝固方式不同,便形成不同的火成岩。岩浆岩的形成: 1.安山岩:岩浆藉由火山口喷发出地面,快速冷却形成的。 2.玄武岩:岩浆经由缓和喷发漫流而出,逐渐冷凝形成的。 3.花岗岩:岩浆并不喷出地面,而是在地底下慢慢冷却形成的。
3、变质岩在地壳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早先形成的岩石,包括沉积岩、岩浆岩,由于后来地质环境和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在固态情况下发生了矿物组成调整、结构构造改变甚至化学成分的变化,而形成一种新的岩石,这种岩石被称为变质岩。变质岩是大陆地壳中最主要的岩石类型之一。
变质岩又分:板岩、片岩、片麻岩、大理岩。 变质岩的形成:1.为变质前的岩层:由于沉积或火山作用,堆积出一层层岩层。 2.挤压岩层:在强大挤压和摩擦力之下,产生温度和压力,使得深埋在地底下的岩石发生变质作用。 3.变质成新岩石:岩石里零散分布的矿物结晶会呈规矩排列,或生出新矿物来,而变成各种新的变质岩。
山地的中的岩石极为多样,差别很大,进行工程分类十分必要。《94规范》首先按岩石强度分类,再进行风化分类。按岩石强度分为极硬、次硬、次软和极软,列举了代表性岩石名称。又以新鲜岩块的饱和抗压强度30MPa为分界标准。问题在于,新鲜的末风化的岩块在现场有时很难取得,难以执行。
岩石的分类可以分为地质分类和工程分类。地质分类主要根据其地质成因、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和风化程度,可以用地质名称(即岩石学名称)加风化程度表达,如强风化花岗岩、微风化砂岩等。这对于工程的勘察设计确是十分必要的。工程分类主要根据岩体的工程性状,使工程师建立起明确的工程特性概念。地质分类是一种基本分类,工程分类应在地质分类的基础上进行,目的是为了较好地概括其工程性质,便于进行工程评价。
为此,本次修订除了规定应确定地质名称和风化程度外,增加了岩块的“坚硬程度”、岩体的“完整程度”和“岩体基本质量等级”的划分。并分别提出了定性和定量的划分标准和方法,可操作性较强。岩石的坚硬程度直接与地基的承载力和变形性质有关,其重要性是无疑的。岩体的完整程度反映了它的裂隙性,而裂隙性是岩体十分重要的特性,破碎岩石的强度和稳定性较完整岩石大大削弱,尤其对边坡和基坑工程更为突出。
本次修订将岩石的坚硬程度和岩体的完整程度各分五级,二者综合又分五个基本质量等级。与国标《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协调一致。
划分出极软岩十分重要,因为这类岩石不仅极软,而且常有特殊的工程性质,例如某些泥岩具有很高的膨胀性;泥质砂岩、全风化花岗岩等有很强的软化性(单轴饱和抗压强度可等于零);有的第三纪砂岩遇水崩解,有流砂性质。划分出极破碎岩体也很重要,有时开挖时很硬,暴露后逐渐崩解。片岩各向异性特别显著,作为边坡极易失稳。事实上,对于岩石地基,特别注意的主要是软岩、极软岩、破碎和极破碎的岩石以及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的岩石, 补充: 岩石对人类来说,并不陌生。由动物进化为人类后的第一个时代就是石器时代。那时,我们的祖先用石头作为与大自然作斗争的工具。那么什么是岩石呢?现代地质学称石头为岩石,岩石的“岩”字在古代是山崖和山穴的意思,表示山势高峻、峰岭陡峭的地势;“石”字则是指磬、碑、砚、陨星等。自从18世纪地质学诞生以来,“岩石”一词就不再沿用古义了,我们可以给岩石下这样一个定义:岩石是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自然历史产物,是构成地壳的基本组成单位,是由矿物及非晶质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构造的固态地质体。外观上岩石是多种多样的,但从成因上看,可将所有的岩石归为三大类,即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这就是自然界三大类岩石。这三大类岩石在地壳中是怎样分布的呢?在全球陆地表面,沉积岩覆盖了75%,岩浆岩和变质岩加在一起才只占陆地面积的1/4。但是到了地下深处,沉积岩逐渐变成了“少数民族”。在整个地壳中,沉积岩只占到地壳体积的8%,变质岩占了27%,剩下的65%都是岩浆岩
岩石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和生物作用下出现破碎、疏松及矿物成分次生变化的现象。导致上述现象的作用称风化作用。分为:①物理风化作用。主要包括温度变化引起的岩石胀缩、岩石裂隙中水的冻结和盐类结晶引起的撑胀、岩石因荷载解除引起的膨胀等。②化学风化作用。包括:水对岩石的溶解作用;矿物吸收水分形成新的含水矿物,从而引起岩石膨胀崩解的水化作用;矿物与水反应分解为新矿物的水解作用;岩石因受空气或水中游离氧作用而致破坏的氧化作用。③生物风化作用。包括动物和植物对岩石的破坏,其对岩石的机械破坏亦属物理风化作用,其尸体分解对岩石的侵蚀亦属化学风化作用。人为破坏也是岩石风化的重要原因。岩石风化程度可分为全风化、强风化、弱风化和微风化4个级别。
大约在200年前,人们可能认为高山、湖泊和沙漠都是地球上永恒不变的特征。可现在我们已经知道高山最终将被风化和剥蚀为平地,湖泊终将被沉积物和植被填满,沙漠会随着气候的变化而行踪不定。地球上的物质永无止境地运动着。暴露在地壳表面的大部分岩石都处在与其形成时不同的物理化学条件下,而且地表富含氧气、二氧化碳和水,因而岩石极易发生变化和破坏。表现为整块的岩石变为碎块,或其成分发生变化,最终使坚硬的岩石变成松散的碎屑和土壤。矿物和岩石在地表条件下发生的机械碎裂和化学分解过程称为风化。
⑻ 岩土类型和性质
岩土体是地质灾害的载体,地质灾害一般都是通过岩土体的变形破坏而表现出来的,是地质灾害成生的物质基础。
受地壳运动的控制,“兰—郑—长”工程地段分布有不同年代、成因、物质成份和结构的岩土体,类型复杂多样,工程地质性质各异,它们对地质灾害的形成、分布和活动起着主导作用。岩土体分布出露的特点是:山区、丘陵以岩体为主,而高原、盆地、平原则以土体为主;管线经过地段绝大多数是土体。下面分别就岩体和土体讨论其分布、类型、性质及对地质灾害成生的制约。
(一)岩体
岩体在管线工程地段主要分布于甘肃、陕西段的关山—陇山,山西段的中条山、霍山和太原东山,河南段的大交口镇—观音堂、义马—新安和大别山等地段,湖北、湖南段的大别山和江南丘陵地等地段,总长约300km,约占管线全长的10%。
参考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的规定,先将岩体按坚硬程度分大类,再由岩石的成因类型、岩性和工程性质,将本管道工程沿线的岩体划分为4类7种(表4-1)。现作简要讨论。
1.坚硬岩类
按成因类型划分为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3种亚岩类。
岩浆岩类管线地段分布于祁连山褶皱带、秦岭—大别山褶皱带和扬子地台。分别有加里东期、华力西期、燕山期侵位的,其中祁连山褶皱带三期皆有,岩性为花岗岩、石英闪长岩;秦岭—大别山褶皱带为燕山期花岗岩;扬子地台为加里东期和燕山期的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一般呈岩基和岩株状产出,整体块状构造,致密坚硬,物理力学性质均质,各向同性。应该说其工程性质优良,但在亚热带环境中化学风化强烈。地质灾害一般不甚发育,以小型崩塌为主。
变质岩类在管线地段的祁连山褶皱带、华北地台、秦岭—大别山褶皱带有分布。祁连山褶皱带主要出露于关山—陇山地段,为中元古界陇山群和前震旦系,主要岩性为大理岩、黑云母片麻岩、混合岩、结晶片岩。华北地台出露于山西支干线的中条山、霍山、太原东山,为太古界涑水群和太岳山群,岩性为混合岩化的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大理岩、磁铁石英岩、黑云变粒岩、角闪变粒岩等,岩性复杂,风化较强。秦岭—大别山褶皱带出露于大悟一带,为中上元古界红安群含磷的变粒岩、大理岩和石英片岩夹片麻岩,抗风化能力较弱。由于受片麻理、片理及节理的影响,使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呈明显的各向异性和不均一性。地质灾害不甚发育,一般以小型崩滑为主。
表4-1 岩体类型汇总表
沉积岩类在丘陵、山区分布较广,在各大构造单元中皆有,其地质年代自中元古界至中生界早期几乎皆有,岩性复杂多样,主要有:中元古界熊耳群和汝阳群的安山玢岩、玄武岩、石英砂岩,新元古界洛峪群三教堂组的石英砂岩(以上均在河南境内);上元古界长城系、震旦系的石英砂岩、白云岩、硅质岩、冰碛砾岩等;下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的中厚、厚层碳酸盐岩;上古生界泥盆系的砂岩和碳酸盐岩,石炭、二叠系的中厚、厚层状灰岩和中生界三叠系碳酸盐岩等(上古生界及中生界皆为扬子地台)。按岩性大类可划分为火山喷出沉积岩、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三大类。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层理构造发育且较厚,抗风化能力较强,但碳酸盐岩具溶蚀性,岩溶较发育,工程地质性质具各向异性。上述这几类岩性分布地段地质灾害一般不甚发育,有小型崩滑和岩溶塌陷(覆盖型岩溶地段)等地质灾害。
2.较硬岩
按成因类型可划分为变质岩和沉积岩两大亚类。
变质岩类分布于祁连山褶皱带、秦岭—大别山褶皱带和扬子地台中,岩性主要是较软弱片岩和千枚岩、板岩。在祁连山褶皱带的管线地段,新元古界长城系变质细砂岩、千枚岩;秦岭—大别山褶皱带信阳群、商城群的云母石英片岩、绿色片岩、绢云石英片岩、浅变质凝灰质砂岩等:扬子地台中元古界冷家溪群和新元古界板溪群的板岩、千枚岩、变质凝灰岩、变质砂岩等。上述各类岩体的共同特点是:片理、千枚理、板理等结构面发育,地面风化较强烈,残坡积层厚度往往较大。岩体具明显的各向异性,力学强度相对较弱。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山地地质灾害较发育。
沉积岩类分布于华北地台和扬子地台中,华北地台岩性主要是上古生界和中生界粘土岩、铝土岩页岩、泥质粉砂岩、含煤层;扬子地台主要是泥盆系粉细砂岩、粘土岩、页岩、泥灰岩。它们层理发育、薄层状为主,遇水易软化、崩解,风化也较强烈。由上述岩体组成的丘陵山区,地质灾害较发育,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和采煤引起的地面塌陷和地裂缝灾害(在山西、河南境内较突出)。
3.软弱岩
这大类岩体主要是沉积岩类,较广泛分布于各大地构造单元中生代晚期和新生代陆相盆地中,地质年代为白垩系、古近系和新近系。由于固结压密程度低,岩体孔隙率高,强度小,变形大。岩性主要是河湖相的砂砾岩、砂岩和泥岩,夹淡水泥灰岩,含石膏、芒硝。岩石一般干单轴抗压强度小于30MPa,而新近系岩石成岩性更差,接近于土体,干单轴抗压强度不足于5MPa,属极软岩。这类岩石遇水易软化崩解,抗风化能力亦低。但这类岩体出露地段地形起伏小,地质灾害不发育,主要有膨胀性岩体的轻度胀缩变形灾害,还存在采空塌陷灾害。
4.软硬相间岩
这大类岩体主要也是沉积岩类,较广泛分布于华北地台和扬子地台的古生界和中生界地层中,一般是两种强度和刚性差异较大的岩性相互成层或间夹;古生界常见的是灰岩与页岩互层,砂岩与泥页岩互层,中生界常见的是砂岩与泥页岩互层。在外力作用下会发生层间错动和脱开,而在地下水等作用下更会泥化而形成泥化夹层,层面间强度降低而成为典型的软弱结构面。所以这类地层组合可以称之为“易滑地层组合”,较易产生滑坡。此外,软硬相间岩层差异风化显著,“上硬下软”组合的条件下,软岩易形成岩龛,崩塌也较普遍。
(二)土体
土体在管线地段广泛分布,约占全长的90%。按地质成因,可划分为残积土、坡积土、洪积土、冲积土、淤积土和风积土等;按粒度成份,可划分为碎石土、砂土、粉土和粘性土。对一些具有特殊成份和结构、工程性质也特殊的土,则可单独划分为特殊土,本管线工程的特殊土有黄土类土、膨胀土、盐渍土和淤泥质土等。这里我们也参考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的规定,将土体划分为碎石土、砂土、粉土、粘性土和特殊土5大类(表4-2)。以下分别就一般土和特殊土作简要讨论。
1.一般土体
一般土体包括各种成因类型的碎石土、砂类土、粉土和粘性土。
(1)碎石土:
碎石土指的是土中粒径d>2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的土。根据规定,碎石土可再划分为砾质土、卵(碎)石土和漂(块)石土,它们的粒径分别>2mm、20mm或200mm的质量,超过总质量50%。一般冲积成因的碎石土分选性和滚圆度较好,位于河床和河流阶地二元结构的下部,而其他成因的则较差。本工程各段情况是:甘肃段砾卵石占45%~70%,粒径一般 20~80mm,呈次圆—次棱角状,一般分布于冲洪和平原表层之下。陕西段分布于渭河及其各支流以及山前洪积扇。河流冲积成因者在河漫滩和河床地段,在渭河干流厚度可达20~40m,结构较均一;而洪积扇区则为大小混杂的砂卵石为主。山西段主要分布于汾河、龙凤河和潇河等山间河谷地段,以砂卵砾石为主,磨圆较好,级配良好。河南段主要分布在伊洛河、沙颍河等诸河流河谷区,以砂砾卵石为主。湖北—湖南段碎石土多分布于低山丘陵斜坡地带,多为残坡积成因,碎石成分随母岩而变化。一般碎石土较疏松,孔隙比大,渗透性强,地基承载力高。
表4-2 土体类型汇总表
(2)砂类土:
砂类土指的是土中粒径d>2mm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的50%,d>0.075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的土;根据颗粒级配还可划分为砾砂、粗砂、中砂、细砂和粉砂,一般是冲洪积成因的。此类土在本工程的情况是:甘肃段分布于洪积平原表层土之下,主要由粉细砂、中细砂组成,松散—中密状态。陕西段分布于渭河及支流的漫滩、一级阶地和古河道中,以中细砂和粉细砂为主,常含少量砾石,除河漫滩地段外,砂层均埋藏于细粒土之下,厚度不均一,多呈透镜体状,孔隙度大,渗透性强,中粗砂是良好的地基持力层,而饱水粉细砂则易产生震动液化。山西段分布于黄河、汾河及其较大支流的河床、河漫滩和阶地,一般为砂砾石混合,厚度较大。也有在山前倾斜平原区前缘的洪积砂砾石,与细粒土组成多层结构。河南段分布除了与碎石土相同外,在沙颍河以南淮河平原各河流河漫滩和一级阶地前缘地带,表层之下为中细砂,稍密—中密状态,厚度不稳定。砂类土一般级配较好,渗透性较强,一般是良好的地基持力层,但在地震烈度≥Ⅶ区需关注饱和粉细砂的震动液化问题。
(3)粉土和粘性土:
粉土和粘性土也可称之为“细粒土”,前者是土中粒径d>0.075mm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的50%,且塑性指数ⅠP≤10的土;而后者则ⅠP>10的土。这两类土大量广泛分布于郑州—长沙段洪冲积平原和丘陵地段。具各种成因类型。一般洪冲积成因的土体较密实,孔隙比小,含水量相对较少,透水性弱,强度高,地基承载力高。而丘陵地带的残坡积成因者往往与碎石土混杂,土体孔隙性大,透水性相对较强,在久雨或强降雨时,易产生坡积层崩滑。
2.特殊土
(1)黄土类土:
黄土类土是第四纪时期特殊的大陆松散沉积物,它在世界各地分布广而性质特殊。这类土在我国主要分布于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面积达60万km2以上,以北纬34°~45°之间最为发育,这些地区位于我国西北沙漠区的外围东部地区,具有大陆性干旱少雨气候的特点。黄土类土从早更新世(Q1)开始堆积,经历了整个第四纪,直至现今还未结束。按地层时代及其基本特征,黄土类土可分为3类:老黄土、新黄土和新近堆积黄土(表4-3)。老黄土是Q1、Q2时期堆积的,分别称“午城黄土”和“离石黄土”,一般无湿陷性;新黄土一般是Q3时期堆积的,称“马兰黄土”,也有Q4早期的,具湿陷性,分布面积最广(约占60%);新近堆积黄土一般是Q4晚期堆积的,湿陷性不一。各地黄土类土总厚度不一,陕甘黄土高原地区最厚,可达100~200m,河谷地区一般只有数米至30m左右,且主要是新黄土。黄土类土的成因一直是争论的热点问题,但普遍的看法是,风积成因是主要的,也有冲积、洪积、坡积、冰水堆积等成因类型。颗粒成份以粉粒为主,富含碳酸钙,具大孔性,垂直节理发育,具湿陷性等特征者,称 “典型黄土”,而有些特征不明显者则称“黄土状土”。下面讨论一下本管线工程黄土类土的特性。
本管线工程的黄土类土分布于兰州—郑州段(含山西支干线)。不同地段黄土类土的粒度成份和结构有所不同,所以其物理力学指标和工程地质性质也有明显差异。下面我们以Q3典型的湿陷性黄土为代表作分析。
首先是黄土的颗粒组成,将兰州、西安、太原、洛阳四地作比较(表4-4)。可以看出它们的差异,总趋势是:由西北往东南砂粒和粉粒含量愈来愈小,而粘粒含量则愈来愈大,而粉粒所占比例最大是一致的。所以有人将西部黄土称之为“砂黄土”,而东部为“粘黄土”。 黄土的颗粒组成对其湿陷性有一定影响,即砂粒含量愈多,湿陷性愈强,而粘性愈多则湿陷性愈弱。
表4-3 不同年代黄土的特征
表4-4 湿陷性黄土的颗粒组成单位:%
各地湿陷性黄土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列于表4-5中。
由西往东的总趋势是:土体的密度和天然含水率愈来愈大,液限和塑性指数也愈来愈大,孔隙比愈来愈小;而三项力学性质指标变化规律则不明显。而且可看出,陇西和陇东地区指标相近似,关中地区与汾河流域也比较接近,而豫西地区与前面的4个地区则又有明显差异。上述规律很重要,因为它与黄土的湿陷性相关的,即自西往东湿陷性逐渐变弱。
管线地段湿陷性黄土的湿陷系数(δs),经大量统计后汇总于表4-6中。从表中可看出,湿陷系数陇西地区最大,陇东地区次之,关中地区汾河流域再次之,而豫西则最小;而且高阶地的湿陷系数要大于低阶地。按有关规定,δs>0.015时,该黄土为湿陷性土;δs为0.015~0.03时湿陷性轻微,δs为0.03~0.07时湿陷性中等;δs>0.07时,湿陷性强烈。所以说,陇西和陇东地区黄土具中等—强烈湿陷性,关中地区和汾河流域黄土具中等湿陷性,而豫西地区黄土为轻微—中等湿陷性。
表4-5 各地湿陷性黄土基本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表4-6各地黄土湿陷系数(δs)统计表
湿陷性对黄土地区地质灾害的成生和活动关系密切,地基的湿陷变形破坏本身就是黄土地区特殊的地质灾害。此外由于黄土结构疏松,以及大孔性和垂直节理发育,潜蚀地质灾害也很普遍。由于黄土的湿陷和潜蚀特性,还可诱发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2)膨胀土:
具有明显遇水膨胀和失水收缩的土称膨胀土。这类土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南方山前丘陵、垅岗和二、三级阶地上,大多数是晚更新世及以前的残坡积、冲洪积和湖积物。从外表看,膨胀土一般呈红、黄、褐、灰白等不同颜色,具斑状结构,常含有铁锰质或钙质结核。土体常有网状开裂,有腊状光泽的挤压面,类似劈理。土层表面常出现各种纵横交错的裂隙或龟裂现象,这与失水土体强烈收缩有关。膨胀土的胀缩特性,主要是土中含有较多的粘粒,一般粘粒含量高达35%以上,而且这些粘粒大部分为亲水性很强的蒙脱石和伊利石等粘土矿物,膨胀收缩能力较强。天然状态下,膨胀土一般致密坚硬,天然含水率较小,所以土体常处于硬塑或坚硬状态,压缩性较低,强度较高;但在浸水膨胀后,强度明显降低,压缩性增大。膨胀土的这种胀缩特性,对工程建设会带来危害。按我国有关规定,凡自由膨胀率δef大于40%者,即可定名为膨胀土,40%≤δef<65%为弱膨胀土,65%≤f<90%为中等膨胀土,δef≥90%为强膨胀土。
本管线工程的膨胀土主要分布于湖北境内的黄陂县周港、应城支线和五里桥—贺胜桥—横沟桥一带:在河南境内的平顶山、周口西、郾城—驻马店的沙汝河平原和确山—信阳北的低山丘陵也有零星分布。
湖北境内的膨胀土主要分布于高程30~45m的垅岗和岗间坳沟地带,自然地形坡度平缓。土体时代为更新世,颜色呈棕黄、褐黄、棕红色,土体平均自由膨胀率:周港一带下更新统82%(最大99%),应城支线中更新统62%(最大109%),五里桥—贺胜桥一横沟桥一带上更新统44%(最大72%)。土体胀缩性危害主要导致当地居民低层建筑墙体拉裂破坏,斜坡和水渠边坡坍滑。
河南境内的膨胀土分布于淮河平原边缘的平顶山东和确山—信阳北的低山丘陵,以及沙汝河平原之间的周口和郾城—驻马店地段。土体时代为中、晚更新世,颜色呈棕黄、灰绿、棕红色,干燥时呈硬塑状态,裂隙发育,含铁锰质和钙质结核,平均自由膨胀率43.5%。平顶山以膨胀破坏为主,而信阳多以收缩破坏为主,多发生在干旱季节。
(3)盐渍土:
土中易溶盐含量大于0.5%的土称为盐渍土。由于它发育于地表土层中,与道路、低层建筑等有关,主要是土的腐蚀作用以及盐胀和溶陷作用对工程建设的危害。盐渍土按地理分布可分为滨海盐渍土、冲积平原盐渍土和内陆盐渍土等类型。我国盐渍土主要分布在北方诸省区。盐渍土的形成及其所含盐的成分和数量与当地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地下水的埋藏深度和矿化度、土壤性质和人类活动有关;它的厚度并不大,一般分布于地表以下1.5~4m范围内,且由地面至深部含盐量逐渐减少。盐渍土的形成一般是由于地下水埋深过浅(甚至出露地面),蒸发强烈而盐分在地表的聚积所致。
盐渍土的性质与所含盐分和含盐量有关。土中的盐类主要是氯盐、硫酸盐和碳酸盐三类,因此盐渍土也相应地划分为氯盐渍土、硫酸盐渍土和碳酸盐渍土(表4-7)。盐渍土中所含盐分及其数量对土的工程地质性质影响很大。由于土成分的改变,影响了土的结构,从而影响了塑性、透水性、膨胀性、压缩性、击实性等性质。
表4-7 盐渍土的分类
本管线工程的盐渍土主要分布于甘肃段通渭以西、陕西段华县—华阴地段和山西段的永济市东北伍姓湖区(K48~K54)及清徐张花营村—榆次西荣(K451~K464)地段。
甘肃段通渭以西地段河谷平原一级阶地潜水位埋深很浅,经测定,土壤中平均含盐量3.4%,最大可达8%~15%,属硫酸—氯型中—超盐渍土。
陕西段华县—华阴地段的盐渍土是由于黄河三门峡水库淤积和回水,引起潜水位壅高,使渭河南岸赤水河至方山河一级阶地中部成为浸没区,而导致土壤盐渍化。但近年来当地大量开采地下水,潜水位埋深增大,盐渍化已几近消失。
山西段永济伍姓湖区地势低洼(比周边低5~8m),表层土由粉质粘土和粉土组成,潜水位埋深0~3m,土中含盐量1.06%~1.18%,类型为硫酸—氯型,属中盐渍土。清除张花营村—榆次西地段地势较周边略低,表层土为粉土,潜水位埋深0.2~3m,土中含盐量0.44%~1.12%,类型为氯—硫酸盐型,属弱—中盐渍土。硫酸盐结晶膨胀以及腐蚀作用,对管道将有一定危害。
(4)淤泥质土:
淤泥质土是指在水流缓慢甚或静水环境中沉积,有微生物参与作用的条件下,含较多有机质,而疏松软弱的粘性土,它是近代在滨海、湖泊、沼泽、河弯、废河道等地区沉积的未经固结的一种特殊土。从外观看,这类土常呈灰、灰蓝、灰绿和灰黑等颜色,污染手指并有臭味。土中含有大量亲水性强的粘土矿物(蒙脱石和伊利石占多数),有机质含量较多(一般含量 5%~15%),天然孔隙比大于1,天然含水率大于液限。其结构形式常为蜂窝状或棉絮状,疏松多孔,压缩性很强,地基承载力很低。我国淤泥质土的地理分布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沿海沉积的,另一类是内陆和山区湖沼盆地沉积的。前者分布稳定而厚度大,后者常零星分布且厚度小。
本管线工程的淤泥质土主要分布于湖北—湖南段。管道经过长江等13条大中型河流的冲湖积平原低洼地段,有较大范围的淤泥质软土分布,有机质含量大于1.5%,岩性为淤泥、淤泥质粘土和淤泥质粉土,呈软塑—流塑状,天然含水率多大于35%,最高达133%,孔隙比1~2.02,最高达3.12,压缩系数一般大于0.5MPa-1,最高可达3.68MPa-1,凝聚力一般9.8~29.4k Pa,内摩擦角6°~15°,地基承载力,天然状态下一般为25~55k Pa,常导致建筑物过量沉降和不均匀沉降。很显然,这类土体对管沟开挖影响较大,常导致沟坡坍塌挤出而不易成形。此外,对场站地基稳定性也有影响。
⑼ 石英砂岩的构造
石英砂岩的碎屑物质中90%以上为石英(可包括燧石和硅质岩) 碎屑,可有少数长石、岩屑等,重矿物很少,常为稳定的、磨圆的重矿物,如电气石、错石、金红石等。化学成分上的特点是SiO2 含量高,可达95%-99.5% (故可作玻璃原料或硅质耐火材料)。
石英砂岩,是硅石(石英砂岩、石英岩、石英砂、脉石英)中的一种,主要由二氧化硅构成。其属玻璃和冶金辅助原料矿产,被广泛运用于各个方面。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石英砂岩
外文名
Quartz Sandstone
类别
砂岩、硅石
光泽
油脂光泽
密度
轻
展开全部
简介
含角砾石英砂岩
含角砾石英砂岩
石英砂岩:沉积岩中沉积碎屑岩中的砂岩引,硅石(石英砂岩、石英岩、石英砂、脉石英)中一种。属玻璃和冶金辅助原料矿产。
石英砂岩的产品含有石英砂岩颗粒。
成分
石英砂岩
石英砂岩
矿石化学成分:二氧化硅97.30一97.32%,氧化铝0.97~1.04%,氧化铁0.62~0.67%,氧化钙0.034—0.043%,五氧化二磷0.003%。吸水率1.01~2.55%,耐火度1716—1723℃。
构造
石英砂岩装饰品
石英砂岩装饰品
(1)构成砂岩峰林的地层为中泥盆统云台观组和上泥盆统黄家磴地,岩性为巨厚层或厚层石英岩状砂岩夹薄层粉砂岩等,其石英含量高达90%以上,且其胶结物多为铁质、硅质等,石英和铁、硅质胶结物的化学性质在表生环境下十分稳定,具较强的抗蚀性,另一方面,由于它具有坚硬的物质特性,构成峰柱的坚固的基座。而黄家磴组顶部铁质胶结的紫红色厚层石英砂岩(鲕状铁矿层)组成峰顶的顶盖,就象给峰柱戴上了坚固的安全帽,形成名副其实的“铁帽”。所有这些,都是石英砂岩峰林地貌得以形成并保存至今的物质基础,在巨厚层石英砂岩中,存在着若干层薄层粉砂质软弱层,因其抗风化侵蚀的能力软弱,易于风化剥蚀。软弱层的存在,一方面降低了峰柱的坚固程度,但同时也有利于单个峰柱的雕塑造型,形成众多栩栩如生的拟人拟物的造型地貌。
(2)高角度裂隙的发育,是砂岩峰林地貌形成的必要条件。本区属典型的地台型构造。巨厚层石英砂岩、由于抗剪强度低,加之产状平缓,共轭垂裂特别发育,经历多次构造运动,导致区内不同方向、不同性质、不同规模的断裂或裂隙纵横交错,为日后的外营力地质作用开辟了道路。
样品
玻璃石英砂岩
玻璃石英砂岩
(3)所处的特殊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