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山区
『壹』 下列关于湖南省自然灾害叙述错误的是() A.东、西、南部山区容易发生泥石流 B.地震是本省主
湖南省自然灾害,除冰冻灾害外,湖南省还有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寒潮、干旱、洪涝、冰雹、龙卷风、大风等自然灾害.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
『贰』 我国的地质灾害主要有___、___等灾害,山区发生地质灾害的频率较高.
我国地质灾害主要有火山、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故答案为:火山;地震.
『叁』 在我国的山区常发生的地质灾害有:______、______、______
山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常见自然灾害有山洪、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在山区开专发利用过程中,要属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把经济活动强度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预防和控制自然灾害的发生.
故答案为:崩塌;滑坡;泥石流.
『肆』 近年来,湖南发生了哪些地质灾害
我国湖南省东西南三面环山,中北部地势较低,且错落分布着湘江、资江、沅江、澧水四大主要河流,北部为洞庭湖平原。这一地形特点在很大程度上给湖南带来了地质灾害隐患,主要灾害有泥石流、滑坡、崩塌、塌陷等。下面对湖南省近年来发生的地质灾害事件进行一个大致的盘点,帮助人们对湖南省地质灾害有一个更为清晰的了解,能够做出准确的分析并做好以后的预防工作。
泥石流
2016年7月4日,湖南怀化驻地溆浦县大江口镇土桥乡白水溪村因山洪引发泥石流,数十名群众被困,其中一户人家共5口人全被掩埋在泥石流中,后经过武警怀化支队的紧张救援,成功转移受困群众15人,成功解救被泥石流掩埋人员4名,但仍有1人不幸遇难。
2016年6月20日,湖南湘西龙山县,在经历强降雨之后,引发山洪泥石流,整个县城被围困在洪水泥淖之中,逾4万多人受灾。
2016年5月9日,湖南安化县仙溪镇一载有3名小学生的校车在途径大桥村和山漳村交界处时突遇山体滑坡,校车被泥石流推入河床,3名学生和1名司机顺利救出,仅1名学生受轻微伤。照管员殷胜群因保护学生不幸去世。
2015年11月16日,云南锡业郴州矿冶有限公司屋场坪锡矿尾矿库因连日来持续强降雨导致山洪暴发,并引发泥石流,山洪直泄尾矿库,致使尾矿库排水竖井上部坍塌,库内积水及部分尾矿经排洪涵洞下泄,致使排洪出口杨家河两岸居住人员4人失联。
2015年7月7日,湖南特大暴雨导致怀化、湘西州、邵阳、娄底、衡阳、株洲、郴州7市州50县区约109万人因暴雨洪涝受灾,死亡2人(泸溪县1人,南岳区1人,均为滑坡泥石流掩埋),紧急转移安置人口2.6万余人,需紧急生活救助1万余人,农作物受灾面积57千公顷,绝收8.2千公顷,倒塌房屋596户1670间,严重损房1028户2211间,一般损房2261户5306间,直接经济损失12.5亿元。
滑坡
2016年7月8日,邵阳市隆回县金石桥镇树仁村3组出现重大滑坡险情,威胁29户105人。隆回县政府、国土资源局和地勘局技术人员赶赴现场进行应急处置。经认定,险情有继续发展扩大的趋势。
2016年7月3日,湖南安化县由于连降暴雨致使原BOT常安公司管理建设的仙溪洢水1号特大桥部分桥体被巨大山体滑坡冲垮,临近的207国道也被水流冲毁。所幸此次山体滑坡未造成人员伤亡和设备受损。
2016年3月21日,新邵县大新乡磁溪村集市附近一处山体突然滑坡,土石迅速掩埋了正停在山脚下的四台车辆。所幸的是,当时车内并无人员,此次山体滑坡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崩塌
2016年7月4日,长沙宁乡县双江口镇槎梓桥村涧溪、槎子片区1500亩农田瞬间被漫过路面的洪水淹没,且造成河堤崩塌,原本就汹涌的“翻堤水”更加肆意的翻越堤岸经堤外的低洼田注入下游的团头湖,造成湖水迅速上涨,危及望城区格塘镇的柏叶、青山、和平等村数千亩稻田和数十栋民房。次日,在经过奋战抢险之后,河堤已经成功合拢。
2016年5月31日,湖南省新宁县安山中学发生水塔坍塌事故,造成2死4伤,死伤人员均为在校学生。
2016年3月28日,湖南省邵阳市湘西南物流中心一建筑物发生坍塌事故。该建筑目前尚在施工阶段,事故导致13名施工人员受伤送医。
塌陷
2016年7月7日,湖南长沙书香路与黑石铺路的十字路口发生塌陷,路面出现一个直径近5米的大洞,一辆吉普车正好经过此处,轮胎报废,司机成功逃生。经过市住建委专业人员通过现场勘测,初步分析造成塌陷原因主要是深埋于道路交叉口以下的东西向农排老管道塌陷所致,并指导天心区市政部门制定维修施工方案,确保现场安全。
2015年12月21日,湖南邵东县黄陂桥乡出现“天坑”,并伴随有房屋开裂倾斜、桥体塌陷、池塘水井干涸等一系列地质异常现象,其中坍塌点共50多处,总面积超90亩,原因疑石膏矿开采所致。
『伍』 中国地质灾害多发区主要分布在哪里
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这些灾害主要发生在地质条件不回稳定的地区,包括西南地答区(板块交界、降雨丰富,加上地形起伏大,所以地震、滑坡、泥石流都多发),西北一些地区(板块交界),南方的山区(降雨丰富、地形起伏大,多滑坡、泥石流),黄土高原(夏季降雨集中、地形起伏大,多滑坡、泥石流),东北的山区(夏季降雨集中、地形起伏大,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
『陆』 地质环境事件区域分布
2001~2013年,31个省份共发生地质环境事件1950起,造成7556人死亡失踪(表6–4)。其中,滑坡、水土污染、泥石流事件较多,滑坡885起,占45.4%;水土污染470起,占24.1%;泥石流345起,占17.7%。按照经济板块统计,西部地区地质环境事件最多,占53.5%;其次是东部地区,占23.1%;最少是东北地区,占2.0%。按照省份统计,四川、云南、广东、陕西、湖南、贵州、广西、湖北、福建、甘肃等10省地质环境事件较多,占全国总数的67.8%,高于全国总数的三分之二;上海、吉林、天津、黑龙江、宁夏等省份地质环境事件发生较少(图6–4)。从造成的死亡失踪人数来看,甘肃、四川、云南、陕西、贵州5省最多,占全国总数的66.2%。甘肃之所以死亡失踪人数最高,主要是由于2010年8月发生的舟曲县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造成1765人死亡失踪。死亡失踪人数大于10人的大型特大型地质灾害累计145起,死亡失踪人数累计5144人,占总数的68.1%。因此,大型特大型突发性地质灾害对经济社会的危害极大,应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
图6-4 2001~2013年各省地质环境事件与死亡失踪人数
表6-4 各经济板块地质环境事件与死亡失踪人数统计
图6-5 2001~2013年全国地质环境事件分布图
从空间分布看,地质环境事件在区域上分布差异显著(图6–5)。总体态势表现为中南地区、东南地区多,东北地区、西部地区少。地质环境事件分布密集的地区主要包括成渝地区、东南沿海地区、关中地区、云贵川地区和湘鄂桂地区。水土污染主要发生于东部沿海省份和中部城市周边地区,表明污染事件多发区域主要分布在人口密集、经济相对较为发达的地区,在行政区划上主要包括广东、陕西、山东、河南、湖南、江苏、广西、浙江、湖北、福建等省份。有研究认为经济发达地区污染事件频发,主要是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迅速发展,特别是城市中存贮和使用有毒、有害、放射性等物质的污染源增多[13]。滑坡主要发生在横断山高山峡谷地区、青藏高原东缘、湘西和云贵高原地区、川东鄂西低中山地区、太行山以西黄土高原区、东南沿海丘陵盆地区,在行政区划上主要包括四川、贵州、湖南、云南、陕西、广东、重庆、福建、湖北、福建等省份。泥石流主要发生在川西地区、滇西北和滇东北地区、秦岭—大巴山区、甘南地区,在行政区划上主要包括四川、云南、甘肃、陕西、西藏等省份。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集中在上述地区的主要原因有:山地丘陵区集中分布,地表地质体天然稳定性差;降雨频繁,天气多变,地表物理风化严重;铁路、公路等工程分布密集,对山地丘陵扰动强度大等[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