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⑴ 地大(北京)的土木工程怎么样啊
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
专业名称与代号: 土木工程 080703
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遵纪守法,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掌握工程力学、岩土力学、工程地质和市政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从事土木工程的项目规划、设计、研究开发、施工及管理的能力,能在房屋建筑、工程勘察、地基基础、地下建筑、道路、桥梁等的设计、研究、施工、教育、管理、投资开发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在学习掌握数学、物理、外语、计算机知识的基础上,主要学习掌握工程力学、岩土力学、工程地质学和市政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课程设计、试验仪器操作和现场实习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解决与各类土木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从事土木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研究和规划的基本能力。
具体查看http://www.cug.e.cn/2006/ReadNews.asp?NewsID=727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了解当代科学技术的主要方面和应用前景;
2.掌握工程力学、结构力学、岩土力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工程规划与选型、工程材料、结构分析与设计、工程地质勘察、地基处理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有关建筑机械、电工、工程勘测与试验、施工技术与组织等方面的基本技术;
3.具有工程制图、计算机应用、主要测试和试验仪器使用的基本能力,具有综合应用各种手段(包括外语工具)查询资料、获取信息的初步能力;
4.了解土木工程主要法规;
5.掌握常见地质工程问题的分析方法,具有解决土木工程建设中各种地质问题的初步能力,具有对环境地质作出评价和规划的初步能力;
6.具有进行工程设计、试验、施工、管理和研究的初步能力。
主干学科:力学、土木工程、地质工程、水利工程。
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岩体力学、工程地质学基础、环境科学概论、基础工程学、建筑材料、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房屋建筑学、地下建筑工程结构。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认识实习、测量实习、综合工程地质实习、专业教学实习与生产实习、结构课程设计、毕业实习与设计等。
主要专业实验:材料力学实验、建筑材料实验、结构试验、岩土测试试验等。
学制:本科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相近专业:地质工程、建筑工程。
⑵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怎么样
中国源地质大学长城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与保定贺阳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合作,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独立学院。学院办学层次为全日制普通本科,纳入国家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计划,面向全国招生,目前在校生15000多人。
学院地处历史文化名城—素有北京南大门之称的河北省保定市,保定作为首都功能疏解的集中承载地和京津产业转移的重要承载地,与京津形成京津冀城市群的核心,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学院占地面积1400余亩,建筑面积45.6万平方米,具有齐全的教学基础设施、文化体育设施和学生综合服务设施。图书馆藏书128万册,拥有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超星电子图书等多个电子期刊数据库。
学院坐落于保定市南二环路,学院设有地球科学与资源系、信息工程系、工程技术系、管理科学与工程系、经济系、外语系、基础课部、体育课部等八个系部。学院发展目标是把学院建成办学特色鲜明、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先进、校园环境优美、社会民众公认的一流独立学院。
⑶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木工程考研考哪些科目
土木工程考研考: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13岩土力学
⑷ 中国地质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怎么样多少分
不知道楼主说的是武汉的还是北京的,反正呢,这个专业在两个校区都不是很好。该大学的土木工程专业很菜
,在该校属于2流专业。这个大学的分数线一般大于重本20分左右。给你个资料参考下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谢谢采纳!
开设土木工程专业院校毕业生能力用人单位评价:
本专业毕业生能力被评为A+等级的学校有:
清华大学
浙江大学
同济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重庆大学
湖南大学
东南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河海大学
本专业毕业生能力被评为A等级的学校有:
西安交通大学
山东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天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中南大学
东北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福州大学
新疆大学
贵州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
南昌大学
西南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郑州大学
广西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中国矿业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
华侨大学
河南大学
石家庄铁道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石河子大学
河北农业大学
长沙理工大学
兰州理工大学
安徽理工大学
河南理工大学
河南工业大学
西南科技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
沈阳建筑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汕头大学
华东交通大学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深圳大学
长安大学
兰州交通大学
广州大学
山东建筑大学
山东科技大学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浙江科技学院
河北工程大学
重庆交通大学
苏州科技学院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
长春工程学院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广西工学院
青岛理工大学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本专业毕业生能力被评为B+等级的学校有:
武汉大学
吉林大学
四川大学
中山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厦门大学
兰州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暨南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燕山大学
内蒙古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海南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浙江工业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黑龙江大学
河北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成都理工大学
济南大学
江苏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中北大学
湘潭大学
内蒙古科技大学
宁夏大学
上海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
江南大学
扬州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河南科技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
宁波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西安科技大学
沈阳工业大学
内蒙古农业大学
东北农业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浙江理工大学
东北电力大学
中国民航大学
四川农业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
河北理工大学
西安理工大学
青海大学
辽宁科技大学
山东农业大学
山东理工大学
南昌航空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西南石油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集美大学
西华大学
烟台大学
辽宁工业大学
平顶山工学院
长江大学
福建工程学院
四川理工学院
武汉科技大学
南华大学
湖南工业大学
安徽工业大学
湖北工业大学
山东交通学院
桂林理工大学
内蒙古工业大学
大连海洋大学
西安工业大学
西安石油大学
陕西理工学院
江西理工大学
三峡大学
新疆农业大学
大连大学
大连交通大学
南京工程学院
攀枝花学院
北方工业大学
大连民族学院
武汉工程大学
湖南理工学院
黑龙江科技学院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
徐州工程学院
宁波工程学院
浙江海洋学院
安徽工程科技学院
盐城工学院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黑龙江工程学院
华北科技学院
黄石理工学院
鲁东大学
长沙学院
宁波诺丁汉大学
襄樊学院
常州工学院
合肥学院
本专业毕业生能力被评为B
等级的学校有:
中国农业大学
延边大学
东华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
云南农业大学
贵州师范大学
河北科技大学
湖南科技大学
哈尔滨理工大学
哈尔滨商业大学
北华大学
温州大学
西藏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沈阳农业大学
西北民族大学
湖南农业大学
江西农业大学
大庆石油学院
东华理工大学
贵州民族学院
福建农林大学
甘肃农业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中原工学院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厦门理工学院
信阳师范学院
安阳师范学院
安阳工学院
黄淮学院
南阳理工学院
许昌学院
五邑大学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佳木斯大学
绍兴文理学院
东莞理工学院
天水师范学院
成都大学
嘉应学院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榆林学院
江苏科技大学
延安大学
沈阳大学
湖南工程学院
石家庄经济学院
西南林学院
常州大学
南通大学
昆明学院
青海民族大学
重庆科技学院
湖南工学院
浙江农林大学
武汉工业学院
井冈山大学
孝感学院
聊城大学
重庆三峡学院
塔里木大学
辽东学院
淮海工学院
皖西学院
淮阴工学院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湖南科技学院
西昌学院
青岛农业大学
防灾科技学院
湖南城市学院
邵阳学院
潍坊学院
白城师范学院
泰山学院
惠州学院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
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北京城市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茂名学院
唐山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实验学院
福州大学至诚学院
天津大学仁爱学院
长沙理工大学城南学院
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
哈尔滨学院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
本专业毕业生能力被评为C+等级的学校有:
南阳师范学院
商丘师范学院
莆田学院
陇东学院
三明学院
南昌工程学院
台州学院
嘉兴学院
廊坊师范学院
黄山学院
金陵科技学院
洛阳理工学院
宜春学院
九江学院
新乡学院
临沂师范学院
山西大同大学
辽宁科技学院
西安思源学院
大庆石油学院华瑞学院
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
江西蓝天学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德应用技术学院
湘潭大学兴湘学院
丽水学院
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河北理工大学轻工学院
湖南科技大学潇湘学院
浙江树人大学
兰州理工大学技术工程学院
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
华北电力大学科技学院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新疆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新疆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铜陵学院
南昌理工学院
石家庄铁道学院四方学院
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
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
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
浙江海洋学院东海科学技术学院
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
燕山大学里仁学院
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学院
河北工业大学城市学院
广西工学院鹿山学院
安徽工业大学工商学院
扬州大学广陵学院
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城市建设学院
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呼伦贝尔学院
江苏科技大学南徐学院
贵州大学明德学院
福州大学阳光学院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
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
沈阳建筑大学城市建设学院
河南大学民生学院
江南大学太湖学院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建筑装饰学院
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
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
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城建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
苏州科技学院天平学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
黑龙江东方学院
三峡大学科技学院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
西安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工程学院
本专业毕业生能力被评为C等级的学校有:
黄河科技学院
西安欧亚学院
西京学院
青岛滨海学院
安徽新华学院
湖南工程学院应用技术学院
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
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
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顺华能源学院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理工学院
河北大学工商学院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河北农业大学现代科技学院
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
青海大学昆仑学院
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
宁夏理工学院
河北工程大学科信学院
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
宁夏大学新华学院
三江学院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
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江苏工业学院怀德学院
武汉工业学院工商学院
南通大学杏林学院
湖北工业大学商贸学院
江苏大学京江学院
湖南文理学院芙蓉学院
浙江林学院天目学院
湖南理工学院南湖学院
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
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
温州大学瓯江学院
南华大学船山学院
本专业毕业生能力被评为D+等级的学校有:
沈阳大学科技工程学院
嘉兴学院南湖学院
信阳师范学院华锐学院
广东白云学院
本专业毕业生能力被评为D等级的学校有:
孝感学院新技术学院
⑸ 中国地质大学的地质工程专业怎么样强项是什么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地质工程专业介绍(工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各方面全面发展,系统掌握岩土钻掘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接受相关的工程训练,能在城镇建设、土木水利、能源交通、资源开发、国土防灾等各领域的勘察、设计、施工、管理单位从事工程地质勘察、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地质工程设计与施工、资源勘探与采掘、岩土钻掘与工程监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要求在牢固掌握数学、物理、化学、外语、计算机等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系统学习地质学、工程力学、工程地质学、岩土钻掘工程等专业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工程勘察、地质灾害防治、地质工程设计与施工、工程管理、资源勘探与采掘、岩土钻掘工艺与设备开发等的能力。
总体课程设置采取“通识教育课+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集中实践课+公共拓展课+专业拓展课+素质拓展课+公共选修课”的分段组合方式,主要课程如下:
岩土钻掘方向: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基础地质学、液压传动、测量学、金属材料与零件加工、土力学、岩土测试技术、基础工程学、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岩体力学、流体力学、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岩土钻掘工艺学、钻井液工艺原理、钻井与完井工程、岩土钻掘设备、工程地质学基础、碎岩原理与工具、岩土工程监理等。
⑹ 中国地质大学土木工程怎么样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是国家211工程院校,是我们敬爱的温总理的母校,首先学校是不用说的,根据我在地大的经验,地大的土木工程学院是个很强的专业——东风吹,战鼓雷,我是工程我拍谁。是不是能听见工程的强悍呢?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总称,涉及采用工程材料如土、石、砖、木、混凝土、塑料和各种金属等修建房屋、道路、铁路、桥涵、隧洞、河道、港口、特种结构和市政卫生工程等的生产活动和工程技术。土木工程专业主要包括房屋建筑工程、桥梁工程、道路与铁路工程、地下工程、岩土工程与矿山建设工程等方向。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包括工程地质与地下工程、房屋建筑工程两个方向,在工程地质、地下建筑工程与岩土工程的设计、施工、研究方面特色明显。本专业培养的学生既具有较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宽的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从业的适应面广。
本专业培养掌握工程力学、结构力学、流体力学、岩土力学、工程地质和建筑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从事土木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研发、施工及管理能力,能在房屋建筑、地下建筑、隧道、道路、桥梁、矿井、水利等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开发、投资等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主干课: 综合地质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质土力学、岩体力学、流体力学、建筑制图、建筑材料、房屋建筑学、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土木工程施工、地下建筑施工、地下建筑结构、多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工程测量、基础工程、工程地质、岩土工程勘察、地下水科学基础等。
专业主干课: 综合地质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质土力学、岩体力学、流体力学、建筑制图、建筑材料、房屋建筑学、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土木工程施工、地下建筑施工、地下建筑结构、多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工程测量、基础工程、工程地质、岩土工程勘察、地下水科学基础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土木工程认识实习、地质实习,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设计,岩土工程勘察课程设计,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测量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
毕业去向:毕业生可从事城建、市政、公路、铁路、水利、港口、矿业等相关行业的勘察、设计、研究、施工、教育、管理、投资、开发等工作
⑺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工程跟地质学这两个专业有什么区别!
地质学(地质学类):
地质学不是我们平常想象中得那么枯燥,每天只是和泥土打交道;也不是一定要成为地质队或探险家中的一员,生活在与世隔绝,荒凉无比的戈壁滩上。慢慢地,你会发现地球上有很多未知等着我们去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她的奥妙与神奇。
一听到地质,大家第一反应肯定就是研究泥土和岩石,其实我们要学的可不仅仅是这些,我们需要对地球的矿物和岩石、地层和古生物、地质结构和地质作用这三方面进行了解和学习。
在野外实习中,我们可以近距离地观察大自然,全班同学在一起尽情享受野外环境的同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地考察对相关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我们还见识到了不同种类的岩石、地层、化石,也学会了如何利用地质图、罗盘、GPS导航仪等地质器材去完成研究和测量,多次实地考察后,我们还学会了地质填图这个专业技能。
主要课程:
矿物和岩石类课程:主要针对地球中含有的矿物元素以及在底层中以何种形式出现等问题进行研究和讨论。包括结晶学、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等课程。
地层和古生物类课程:主要研究地球上生物的进化历史以及底层分布的特点。我们主要学习了古生物地史学和矿床学。
地质结构和地质作用类课程:以实际应用为主,主要学习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地质灾害与环境地质学。
毕业去向:
地质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不仅可在高等院校从事地质科学的教学工作,也可以向国家资源能源勘探、开发与环保、城市建设、城市交通、港口、水利水电建设、国防和地质灾害监测与防治等机构从事研究工作。
拥有地质学专业国家特色专业院校名单: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西北大学、同济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吉林大学。
地质工程(地质类):
地质工程是一门运用地质学的知识并结合工程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生产中产生的地质问题以及工程问题的专业。它包括地质学和工程学两方面的学习。虽然其中地质学课程主要起着服务工程的作用,但是这些地质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却是不可或缺的,它们贯穿了整个地质工程专业学习的过程。
地球上频繁发生的地质灾害所产生的经济及人员损失是无法估量的,地质工程专业中学习的知识可以有效地减少这些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地质工程专业的人员可以勘察地震所带来的次生灾害的潜在性,随后评价其安全性,最后提出解决的方案以保障灾后人员的安全。
每个暑假,本专业的小伙伴们都会被送进大山,去领悟和欣赏大地母亲的雄伟壮丽。我们每人一把地质锤,一个罗盘,一个放大镜,再顶一顶草帽,带上水和干粮,在漫山的荆棘路上坚定前行,这一路我们都在不停地学习,记录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最终我们能够做到准确识别地质分层和矿物,辨别地质构造,分清地质灾害的类型。
主要课程:
公共基础课: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结构力学、材料力学、结构设计原理等。
专业课:基础地质学、矿物岩石学、土质土力学、岩体力学、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岩土工程勘察等。
计算机类课程:程序设计基础与VisualC++、工程制图及计算机绘图等。
毕业去向:
毕业生会到建设部门从事与工程地质相关的规划、勘测、设计、施工、科技开发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拥有地质工程专业国家特色专业院校名单: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矿业大学、河南理工大学、长安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西安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同济大学、安徽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科技大学。
相同点:
地质学和地质工程专业的学生都需要学习地质学基础的相关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地质学理论知识,对岩石、矿物、地质构造等方面有一定认识。
不同点:
地质学主要培养学生具备坚实的地质学基本理论、技能和相关学科基础知识,重在对地质科学的理论研究。地质工程则要求毕业生能够在学习了地质学知识的基础上,具备从事资源地质勘查、解决常见地质工程问题的能力和地质灾害防治的能力。
⑻ 中国地质大学的土木工程专业好不好啊我要辅修!急~~
地大土木工程专业
工程学院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最大的院系之一,历经北京地质学院建校初的五系、七系,武汉地质学院的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系、探矿工程系、测量教研室,中国地质大学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勘察建筑与工程学院,于1998年在学校的院系调整中应运而生。工程学院经过建设、发展、壮大,现下设五系一室,即土木工程系、岩土工程与工程地质系、勘察与基础工程系、测绘工程系、安全工程系、力学教研室;拥有国家重点学科(地质工程)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个,有博士后流动站1个(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博士学科点6个(地质工程、地下建筑工程、岩土工程、安全工程、钻井工程、资源与环境遥感),硕士学科点11个,本科专业(含方向)13个;有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各1个;有中科院院士1名、工程院院士2名、俄罗斯外籍院士1名,博士生导师15名,教职工150余名,现在校本科生1700余人,各类研究生400余人。
全院教职工励精图治、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在教学、科研方面不断取得重要进展,硕果累累。50年来,我院已累计培养各层次的工程建设人才1万余名,他们在各自岗位上勤恳工作、开拓进取,取得突出成就,大多已成为国家许多大型工程建设的主要领导和技术骨干,甚至成为国家领导人,其中孙金龙、石昆山是他们中的代表人物。在注重日常教学的同时,我院始终加强教材建设,据不完全统计,已出版各类教材300余部。我院的教学研究项目已完成数十项,其中唐辉明教授负责的“土木工程(岩土)专业人才产学研合作培养方案研究与实践”获得湖北省2000年度教学研究成果一等奖、2001年度国家教学研究成果二等奖;同时,我院在2000年自筹经费出版教学研究论文集《工程教学研究与实践》,集中反映了我院的教学研究成果。科学研究是体现学术水平和提升学院综合水平的重要指标,50年来我院已累计完成各类科研项目数百项,取得丰硕成果,获得国家及省部级成果奖200余项,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纵向科研方面,自然科学基金申请成功率逐年提高,无论是青年基金,还是重大项目都屡有斩获,累计经费额度已近千万元;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的数量和经费额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完成和在研的项目数达200余项;大陆科学钻探号称“亚洲第一钻”,集中体现了我国在这方面的最高水平,现场的高级技术人员中有70%是我院的毕业生,而作为技术专家,我院的杨凯华教授等人直接参与该项工作。与此同时,我院积极投身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在许多国家大型工程建设如三峡工程、小浪底工程、南水北调等工程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完成的项目数达到300余项,经费额度超过2000万元;在地质灾害的勘察、设计、治理方面成绩卓著,保证了一些高速公路、重要设施的安全;我院的非开挖铺管技术开创了武汉市“地面车水马龙,地下管缆横穿”的先河,该技术在我国属于先进水平,已在国内的许多地区大显身手,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张国榉教授主持研究、生产的凿岩钎头在国内同类产品中居领先水平,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已产生经济效益60多亿元,1999年被湖北省政府有关部门奖励2万元,并被授予“湖北省优秀专利发明者”称号,是我校科技成果直接转化为生产力的典型。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我院的国际合作和交流也迈入快车道,目前已和美国、加拿大、日本、德国、澳大利亚、俄国、英国、荷兰、新西兰、瑞士、挪威等数十个国家、以及香港、台湾地区建立了良好的科研和学术交流关系,不定期地进行互访,极大地提高了我院的学术声誉和影响。
工程学院是有着优良传统和创新精神的大院,数十年来以培养高水平的工程建设人才、为国家工程建设服务为己任,我们的建设目标是在本世纪初建成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国内一流的工程人才培养摇篮,集科研、生产为一体的工程建设基地。我们相信在海内外校友的支持和关注下、在全体教职工的努力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团结进取,努力奋斗,工程学院必将再铸辉煌!
⑼ 中国地质大学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什么时候开设的
具体的不太清楚,应该很久了。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工学学士学位专)属
1.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系统设计、机械制造工艺、机电一体化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能在工作生产第一线领域从事机电系统的设计制造、科研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2.主干课程: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工艺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数控机床、液压传动、机电一体化、测试技术、机电传动控制基础、单片机、机械制造基础、电工电子、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等课程。
3.实习实践:为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我院建有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并适时开设课程设计、金工实习、社会实践等实习(实践)。
4.毕业去向:本专业毕业生适合在企事业单位,从事机电系统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和经营销售;及大型宾馆和公共场所机电设施运行管理和维护工作。也可考取相关领域研究生。
⑽ 2012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哪个考研复试参考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硕士研究生初试参考书目
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
参考书目
240俄语(外语系)
《新编大学俄语基础教程(一、二)》,高等教育出版社
241日语(外语系)
《みんなの日本语(大家的日语)1,2 》第1版 株式会社 スリーエーネットワーク 编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建议与《大家的日语1、2学习辅导用书》和《大家的日语标准习题集》配套使用。
242法语(外语系)
《新大学法语1,2,3》 李志清总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1版
610高等数学
《高等数学》(第五版),同济大学编
611地球科学概论
《地球科学概论》汪新文,地质出版社,1999
612基础数学
《数学分析》(上下册)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613有机化学(水环用)
《有机化学》(第四版)汪小兰著,高教出版社,2005
614法学综合(法理学、民法学)
《法理学》(第三版)沈宗灵,北大出版社,2003;《民法》(第四版)魏振赢,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法理学与民法学各占50%)
61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论》田克勤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张雷声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616中国工艺美术史
《首饰设计基础》任进,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11;《现代首饰工艺与设计》邹宁馨,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中国工艺美术史》(第一版)田自秉,东方出版社,1985
619管理学概论
《管理学》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三版,杨文士
620普通化学
《普通化学》(第五版)浙江大学普通化学教研室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
621基础地学
《地球科学导论》刘本培,蔡运龙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622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运动生理学》邓树勋 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运动训练学》第二版田麦久 主编,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800自然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伍光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801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三选一)
《矿床学》袁见齐等,地质出版社,1987;《结晶学与矿物学》李胜荣,地质出版社,2009;《岩石学》乐昌硕,地质出版社
802地球化学
《地球化学》韩吟文,地质出版社2003
803地史学
《地史学教程》刘本培,地质出版社 1996
804构造地质学
《构造地质学》朱志澄,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805第四纪地质学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主编:田明中、程捷,地质出版社,2009
806生态学概论
《生态学概论》曹凑贵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807科学史概论
《科学技术史》,化工出版社
808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导论》陈述彭编,科学出版社;《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方法》吴信才,电子工业出版社;《地理信息系统教程》胡鹏,武汉大学出版社
809矿产勘查学
《矿产勘查学》李守义,地质出版社
810矿产资源经济学
《矿产经济与管理》李万亨,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811遥感原理与应用
《遥感导论》梅安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第一版
812机械设计
《机械设计》(第八版)濮良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813岩土力学
《岩体力学》刘佑荣,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9;《土力学》陈仲颐,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
814工程力学
《理论力学》(第四版)浙江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材料力学I》(第四版)刘鸿文,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815安全系统理论
《安全系统工程》汪元辉,天津大学出版社,1999;《系统可靠性理论》程伍一,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816普通物理学
《大学物理学》张三慧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包括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和量子力学共9本书)
817分析化学
《分析化学》(第四版)武汉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818工业矿物与岩石
《工业矿物与岩石》(第二版)马鸿文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819硅酸盐物理化学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硅酸盐物理化学),陆佩文,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820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王琴珠、杨增家编,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821数值分析
《数值分析》(第四版)编者:李庆扬、王能超、易大义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822自动控制理论
《自动控制理论》邹伯敏,机械工业出版社
823环境微生物
《微生物学》(第一版),沈萍,高等教育出版社
824水文地质学基础
《水文地质学基础》王大纯等,地质出版社,1995
825综合工程地质学
《工程地质分析原理》张倬元等,地质出版社,2005;《专门工程地质》张咸恭、李智毅等,地质出版社,1988
826水处理工程与环境化学
《水污染控制工程》高廷耀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环境化学》戴树桂,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827大气化学
《大气化学》(第二版)王明星著,北京:气象出版社,1999
828沉积岩石学
《沉积学》(第二版)姜在兴主编,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碎屑岩系油气储层沉积学》,于兴河 编著,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沉积岩石学》(第四版),朱筱敏主编,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
829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陈昭年,地质出版社,2005
830油矿地质学
《油矿地质学》吴元燕,石油工业出版社;《中国煤田地质学》杨起,韩德磬,煤炭工业出版社,1979
831油层物理学
《油层物理》秦积舜,石油大学出版社,2001
832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厉以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政治经济学》第二版,逄锦聚等人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西方经济学占70% ,政治经济学占30%)
833行政法学
《行政法学》(第二版)罗豪才等,北大出版社 ,2006
834环境法学
《环境法学》(第一版)汪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835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论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论》田克勤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836管理学
《管理学》徐国华,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837行政管理学综合(行政管理学、公共政策学)
《行政管理学》(第三版)夏书章,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公共政策学》陈振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行政管理学占70%、公共政策学占30%)
838首饰设计与首饰制作
《首饰设计基础》任进,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11;《现代首饰工艺与设计》邹宁馨,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中国工艺美术史》(第一版)田自秉,东方出版社,1985
839结晶学与矿物学
《结晶学及矿物学》 李胜荣,地质出版社,2008
840英美文学
《英国文学简史》刘炳善,河南人民出版社《英国文学选读》王 蕾,天津大学出版社《美国文学简史》常耀信,南开大学出版社《美国文学选读》黄家修,武汉大学出版社
841综合英语
《外语学习与教学导论》Keath Johnson,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英语教学法教程》第二版 王蔷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语言学教程(第三版)》 胡壮麟,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叶子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842地球物理计算方法
《数值分析简明教程(第二版)》王能超,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843数字信号处理
《数字信号处理教程》程佩清,清华大学出版社
844通信原理
《通信原理》(第五版)樊昌信,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
845信号与系统
《信号与系统》(第二版)郑君里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846测量平差
《测量平差基础》(第三版)测绘出版社,1996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847土地资源学
《土地资源学》刘黎明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土地资源学》王秋兵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850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学院用)
《材料科学概论》,许并社主编,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
850材料科学基础(工程学院用)
《材料科学基础》,刘智恩,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851海洋科学导论
《海洋科学导论》,冯士筰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852 C语言程序设计
《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第三版,谭浩强
853 地下水科学概论
《地下水科学概论》,周训等,地质出版社,2009
854钻井工程
《钻井工程理论与技术》陈庭根,管志川主编,石油大学出版社,2000 《钻井液工艺学》鄢捷年主编,石油大学出版社,2001
855电子技术基础
1、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4版)清华大学电子学教研组编,华成英、童诗白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5版)清华大学电子教研组编,阎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856土壤学
《土壤学》(第三版),黄昌勇、徐建明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701科学技术哲学
《科学技术哲学导论》刘大椿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901现代科技概论
《科学技术概论》胡显章、曾国屏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