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工程 » 委内瑞拉地质灾害

委内瑞拉地质灾害

发布时间: 2021-02-15 08:32:57

1. 为什么资源丰富的地区并不富裕,甚至是有些动荡和贫穷地区。源

我个人认为平原地区是国家主要粮食产地,应该是国家限制开发,不然都发展工业经济,谁种粮食,其次我国粮食价格稳定种粮、富不了。
众所周知农民是农民。

2. 地球上有哪些罕见的自然奇观

1954年,物理学家多莫科斯·塔尔(Domokos Tar)在一场雷暴中观察到了雷击。大风中,一片灌木丛被削平。几秒钟以后,一个快速旋转的环出现了,它是花环形状的,距离闪电击中的地点大约 5 米远。这个环垂直于地面,周围的人可以看到它的全貌。它外径大约 60 厘米,内径大约 30 厘米。它在离地 80 厘米的地方快速旋转。它是由湿哒哒的叶子和灰尘组成的,旋转的方向是逆时针的。几秒以后,这个环可以自己发光了,颜色变得越来越红,然后变成了橙色、黄色,最终是白色。外面的环就类似于烟火。尽管下着雨,但可以看到很多高压放电。数秒以后,这个环突然消失了,同时在它的中间出现了球状闪电。最初,这个球只有一条尾巴,和环的旋转方向也是相同的。它和环的组成看起来是一样的,而且完全不透明。刚开始,球其实没有前后移动,但接着就以每秒 1 米的速度匀速向前。尽管狂风大作,暴雨倾盆,但它很稳定,移动的高度也没有变过。前行了 10 米以后,它突然消失了,没有发出任何声响。

球状闪电的外形被认为和输电线有关,这些输电线可能有 300 米甚至更高,雷暴等破坏性天气的程度也会影响它的外形。对球状闪电的描述五花八门:透明的、不透明的、多色的、发光均匀的、射线状的火焰、细丝、火花,形状也是千奇百怪:球状、椭圆状、泪滴状、棒头状、圆盘状。

3. 为什么南美有些地方的人吃土

在几百年前,南美洲这片土地还是化外之地,上面居住的是印第安人,后来哥伦布在航行的过程中发现这片大陆,看到当地的印第安人都居住在水上的高脚屋里面,于是将这个地方命名为“委内瑞拉”,这个词在意大利语里面就是小威尼斯的意思。
后来委内瑞拉沦为了西班牙的殖民地,1821年西蒙·玻利瓦尔带领当地人推翻了西班牙的殖民统治取得了独立,委内瑞拉共和国正式成立,只比美国独立晚50年。
委内瑞拉这个地方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土地肥沃气候温润,各种水果农作物产量都非常高,但这个国家最丰富的自然资源是石油。
当全世界进入工业时代以后,全球石油需求量大增,而委内瑞拉也搭上这班列车实现了国家经济的腾飞。在上世纪,委内瑞拉依靠石油出口,国家经济飞速增长,全国生产总值迅速达到了南美洲第一的位置。
同时,石油产业也迅速成为了这个国家的支柱产业,一度占到了其GDP份额50%以上。源源不断的石油换来了源源不断的外汇,90年代的委内瑞拉简直就是一片乐土,人们夜夜笙歌,喝酒、旅行、休假,过着如天堂般美好的日子。
由于财富源源不断的到来,这个国家随之实行了全面福利政策,教育免费、医疗免费、住房免费,从出生到老死,公众服务国家都给你包了,你只需要安心工作享受生活就可以。
转折发生在2008年,这一年美国爆发了经济危机,随之而来的是国际石油价格暴跌,以石油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委内瑞拉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
由于外汇收入减少,委内瑞拉政府为了维持国内的高福利政策,开始发动印钞机大印钞票,导致货币供应量激增引发巨额通货膨胀,国内物价飞涨,拿几打钱买不了几斤米。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委内瑞拉通胀率已经达到惊人的1000000%。在首都加拉加斯,买2公斤重的一只鸡要花掉1460万玻利瓦尔(当地货币),大约相当于25元人民币。
现在这个国家民众真的已经穷得吃土了,食物一上架就被抢购一空,以前养的猫狗宠物全都被吃掉,随着经济危机到来的还有高企的犯罪率,大家晚上根本不敢出门。
究其原因,还是该国过度依赖石油经济,而国际上的石油交易被美国控制,这就在无形间使自己国家沦为了美国经济殖民地,只要美国控制石油大幅度降价,那么对本国经济就是毁灭性打击。

4. 滑坡与其他灾害的内在关系——复合灾害效应

诸如洪水、地震、火山爆发和滑坡等自然灾害有可能同时发生,或者是其中的某些灾害发生后诱发其他的某些灾害。滑坡常常被地震、洪水和火山爆发诱发,但又反过来诱发次生灾害。例如,如果有足够的滑坡体物质滑入水体中并将水体涌出,一场地震诱发的滑坡可以导致灾难性的海啸。再如火山喷发或地震诱发的滑坡如果堵塞了河流,形成滑坡坝后将首先导致滑坡湖内的水位上升而导致上游地区淹没,而一旦滑坡坝溃决,则会在下游地区形成洪水灾害。这些洪水会加剧下游河岸和海岸的侵蚀,通过使边坡快速饱和或淘蚀边坡底部而使边坡失稳。因此,当评价一个地区的滑坡危害性时,分析所有可能会产生的自然灾害是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在现阶段,几乎没有显示这种复合型灾害危险性的图件。对大多数地区而言,如果所有的灾害都被图示了的话,则往往仅列出单一的灾害类型。

图1.33~图1.35显示了包括滑坡在内的一些复合灾害事件。

图1.33 复合灾害事件的实例(An example of a multi hazard event)。照片显示美国阿拉斯加州Lituya Bay海湾的航空影像。在1958年7月9日,地震引起的滑坡进入了海湾。滑坡造成的津波在达到对面海岸时高达174米,越过Lituya Bay海湾时的浪高达30米。这是有记载以来滑坡造成的最大的涌浪。海湾沿岸的森林被消灭的地区代表着津波到达的范围(照片来源:美国地质调查局,D.J.Miller)

(ORIGIN OF SLIDE:滑坡源)

图1.34 1999年发生在南美洲委内瑞拉沿海Tanaguarena地区的复合灾害事件(The 1999 mu Iti hazard event in Tanaguarena,in coasta I Venezuela,South America)。豪雨引发了洪水和滑坡(照片来源:美国地质调查局,Matthew Larsen)

(Landslides:滑坡;Flash floodanddebrisflowpath:洪水和泥石流流经路径;F lashfloods:洪水;Approximate flashfloodhazard zone:大致的洪水灾害影响区域)

图1.35 复合灾害事件所带来的后果的照片(This is a photograph showing the aftereffects of a multi hazard event),显示了南美洲秘鲁最高山峰安第斯山和Nevado Huascaran的一部分航空影像。在1970年5月31日由地震引发的由冰和石块组成的大规模雪崩,掩埋了Yungay和Ranrahirca两个城镇,造成2万余人死亡,占此次灾害死亡总人数67,000人的约40%。这场雪崩最初为—宽1千米,长1.6千米的冰川型冰石滑坡,之后以160千米/时的平均时速扫荡了5.4千米的斜坡,最后到达了Yungay。雪崩在运动过程中带走了沿途的水,泥和石块等冰积物(照片来源:Servicio Aerofotografico National。制图:美国地质调查局,George PIafker)。照片及相关信息由美国地质调查局提供,可参照:htp://libraryphoto.cr.usgs.gov/

(Rockavalanchedepoit:山崩堆积物;Ridge:小山脊;Debrisflowdeposit:泥石流堆积物)

5. 南美洲地理概况有哪些

又名:南亚美利加洲,简称南美洲(SouthAmerica)。

全称“南亚美利加洲”。在西半球南部,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滨加勒比海,南隔德雷克海峡与南极洲相望。以巴拿马运河为界同北美洲分开。面积约1,797万平方公里(包括岛屿)。人口2.69亿(1985),主要为印欧混血种人、白种人、印第安人、黑种人等。除巴西通行葡萄牙语,圭亚那通行英语,苏里南通行荷兰语,法属圭亚那通行法语外,其他国家均通行西班牙语。大陆轮廓完整,缺乏大半岛和海湾。地势西高东低,大陆可分为三个南北纵列带:东部是波状起伏的高原,北为圭亚那高原,中为巴西高原,南为巴塔哥尼亚高原;西部是狭窄绵长的安第斯山脉,属美洲科迪勒拉山系,多6,000米以上雪峰和火山,地震频繁;中部是平原,北为奥里诺科平原,中为亚马孙平原,南为拉普拉塔平原。富水力资源,有奥里诺科河、亚马孙河和巴拉那河三大水系流贯其间;其中亚马孙水系是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广和水量最大的水系。巴拉那河上、中游多瀑布、激流,有著名的伊瓜苏瀑布和瓜伊拉瀑布等。大部分地区位于北纬10°至南回归线之间,以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西部高山地带垂直气候带明显。矿物资源丰富,巴西高原的铁、锰、铬、铅、锌、镍,圭亚那高原东北部的铝土矿,安第斯山区的铜、锡、铅、锌、银、锑、钼、铋、硝石,马拉开波湖的石油,在世界上都占重要地位。富森林资源,有世界上面积最广的热带雨林以及亚热带和温带森林,盛产各种热带林产品和高大建筑用材。沿海海域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有秘鲁沿海、巴西沿海和加勒比海三大渔场,盛产鳗鱼、沙丁鱼、鳗鱼、金枪鱼和各种虾类。南美洲包括圭亚那、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巴西、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智利、阿根廷、巴拉圭、乌拉圭、苏里南12国和法属圭亚那。

洲名释义:与北美洲全称亚美利亚洲,意大利探险者亚美利亚到此探险。

国家:有12个独立国家,另有法属圭亚那和马尔维纳斯群岛两地区。

面积:1797万平方千米。

人口:3.25亿人。

民族:民族成份比较复杂,白人最多,其次是印欧混血型和印第安人,黑人最少。

语言:印第安语、葡萄牙语、法语、英语、西班牙语等。

宗教:大多数信天主教,少数信基督教。

【地理概况】位置:它位于西半球的南部。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北滨加勒比海,南隔德雷克海峡与南极洲相望,一般以巴拿马运河为界,同北美洲分开。

范围:大陆东至布朗库角(西经34°46′,南纬7°09′),南至弗罗厄德角(西经71°18′,南纬53°54′),西至帕里尼亚斯角(西经81°20′,南纬4°41′),北至加伊纳斯角(西经71°40′,北纬12°28′)。

面积:约1797万平方千米(包括附近岛屿),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2%。

地理区域:从地理区域上划分为:南美北部诸国,包括圭亚那、苏里南、法属圭亚那、委内瑞拉和哥伦比亚。安第斯山地中段诸国,包括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南美南部诸国,包括智利、阿根廷、乌拉圭、巴拉圭。南美东部国家巴西,面积约占大陆总面积的一半。

【居民概述】人口:人口32500万,约占世界总人口的5.6%。人口分布不平衡,西北部和东部沿海一带人口稠密,广大的亚马孙平原是世界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之一,每平方千米不到一人。人口分布的另一特点是人口高度集中在少数大城市。

民族:南美洲民族成分比较复杂,有印第安人、白人、黑人及各种不同的混血型,以印欧混血型最多。在近3亿人口中,白人最多,其次是印欧混血型和印第安人,黑人最少。

语言:印第安人用印第安语,巴西的官方语言为葡萄牙语,法属圭亚那官方语言为法语,圭亚那官方语言为英语,苏里南官方语言为荷兰语,其它国家均以西班牙语为官方语言。

宗教:居民绝大多数信天主教,少数信基督教。

【自然环境】海岸线大陆海岸线长约28700千米,比较平直,多为与山脉走向一致的侵蚀海岸。缺少大半岛和大海湾。岛屿也不多,主要分布在大陆南部沿海地区。

地形南美洲大陆地形可分为三个南北向纵列带:西部为狭长的安第斯山,东部为波状起伏的高原,中部为广阔平坦的平原低地。南美洲海拔300米以下的平原约占全洲面积的60%,海拔300?000米之间的高原、丘陵和山地约占全洲面积的33%,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和山地约占全洲面积的7%。全洲平均海拔600米。安第斯山脉由几条平行山岭组成,山体最宽处达400千米,全长约9000千米,大部分海拔3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也是世界最高大的山系之一。安第斯山脉有不少高峰海拔6000米以上,其中阿空加瓜山海拔69600米,是南美洲最高峰。南美洲东部有宽广的巴西高原、圭亚那高原,其中巴西高原面积500多万平方千米,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南部则有巴塔哥尼亚高原。南美洲平原自北而南有奥里诺科平原、亚马孙平原和拉普拉塔平原。其中亚马孙平原面积约56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冲积平原,地形坦荡,海拔多在200米以下。

火山与地震:南美洲是世界上火山较多、地震频繁且多强烈地震的一个洲。科迪勒拉山系是太平洋东岸火山带的主要组成部分,安第斯山脉北段有16座活火山,南段有30多座活火山。尤耶亚科火山海拔6723米,是世界上较高的活火山。地震以太平洋沿岸地区最为频繁。

气候:南美洲大部分地区属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气候特点是温暖湿润,以热带为主,大陆性不显著。全洲除山地外,冬季最冷月的平均气温均在0℃以上,占大陆主要部分的热带地区,平均气温超过20℃。冬季远比北美洲暖和。大部分地区夏季最热月平均气温介于26?8℃之间,远不及非洲和澳大利亚大陆的热带地区炎热。南美洲各地气温的年较差较小,不象亚洲、北美洲那样变化剧烈。全洲降水充沛,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的地区约占全洲面积的70%以上,为各洲中沙漠面积较小的一洲。

水系:南美洲水系以科迪勒拉山系的安第斯山为分水岭,东西分属于大西洋水系和太平洋水系。太平洋水系源短流急,且多独流入海。大西洋水系的河流大多源远流长、支流众多、水量丰富、流域面积广。其中,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流量最大的河流之一,其支流超过1000千米的有20多条。南美洲水系内流区域很小,内流河主要分布在南美西中部的荒漠高原和阿根廷的西北部。南美洲除最南部外,河流终年不冻。南美洲多瀑布,安赫尔瀑布落差达979米,为世界落差最大的瀑布。南美洲湖泊不多,安第斯山区的荒漠高原地区多构造湖,如的的喀喀湖、波波湖等;南部巴塔哥尼亚高原区多冰川湖;内流区多内陆盐沼。南美洲西北部的马拉开波湖是最大的湖泊。

【自然资源】矿物资源尚未很好勘探,目前已知现代化工业中所需要的20多种最重要的矿物原料大部分都有,且储量丰富。委内瑞拉石油储量、巴西的铁矿储量居世界前列;天然气主要分布在委内瑞拉和阿根廷;煤主要分布在哥伦比亚和巴西;铝土矿主要分布在苏里南;铜矿的金属储量在1亿吨以上,居各洲首位,智利铜的储量居世界第二位,秘鲁居第四位;铋、锑、银、硝石、铍和硫磺储量均居各洲前列;锡、锰、汞、铂、锂、铀、钒、锆、钍、金刚石等矿物也很丰富。

森林:森林面积约92000万公顷,占全洲总面积的50%以上,约占世界森林总面积的23%,盛产红木、檀香木、铁树、木棉树、巴西木、香膏木、花梨木等贵重林木。草原面积约44000万公顷,约占全洲总面积的25%,占世界草原总面积的14%多。水力资源:水力蕴藏量估计为46700万千瓦,约占世界水力蕴藏量的16.9%;已开发的水力资源为560万千瓦,约占世界水力资源总开发量的3.6%。

渔业:智利北部沿海和巴西东南部沿海盛产金枪鱼,秘鲁沿海盛产鱼,智利沿海盛产沙丁鱼,鳕和鲸。此外,巴西、阿根廷沿海还盛产鲈、鲻、鳀、鲭、鳕等鱼类。秘鲁沿海、巴西沿海为南美洲两大渔场。

【经济简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南美洲经济发展很快,经济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但各国经济水平和经济实力相距甚远。巴西、阿根廷已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国民经济体系,两国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洲2/3。委内瑞拉、哥伦比亚、智利、秘鲁经济也较发达。

工矿业:工业以采矿业和制造业最为重要。采矿业是南美各国的基础部门,大部分矿产供出口,委内瑞拉、阿根廷、厄瓜多尔、秘鲁等国的石油;巴西、委内瑞拉、智利的铁;玻利维亚的锡、锑;智利、秘鲁的铜;圭亚那、苏里南的铝土;秘鲁的铅、锌、银、铋;智利的硝石、钼;巴西的铌的产量或出口量在世界占据重要地位。轻工业为南美多数国家制造业的主体,肉类加工、制糖、饮料、皮革、纺织、服装等部门较发达。钢铁、汽车、化工、橡胶、电器、机械等重工业集中在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智利、秘鲁、哥伦比亚等国家。

农业:农业在南美各国经济中具有重要意义。种植业中经济作物占据绝对优势。南美洲是可可、向日葵、菠萝、马铃薯、木薯、巴西橡胶树、烟草、金鸡纳树、玉米、番茄、巴拉圭茶、辣椒等栽培植物的原产地。甘蔗、香蕉、咖啡分别占世界总产量的2005%,其中巴西的咖啡和香蕉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可可、柑橘均占世界总产量的25%左右,其中巴西的可可产量居世界第三位;剑麻产量居各洲第二位,主要产在巴西;巴西木薯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南美洲向世界提供所需咖啡、香蕉、蔗糖的绝大部分及大量的棉花、可可、剑麻等。东南部阿根廷等国则大量出口肉类和粮食。牛、羊的总头数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沿海盛产鳀鱼、沙丁鱼、鳗鱼、鲈鱼、金枪鱼等,秘鲁和智利为世界著名渔业国。南美洲大部分国家中多数人从事农业生产,但粮食生产仍不足自给,大多数国家需进口粮食。

【交通网络】交通运输以铁路、公路为主。阿根廷和巴西交通较发达。圭亚那、苏里南、委内瑞拉、乌拉圭、智利等国拥有较稠密的公路网。南美洲公路总长约2000000千米,铁路总长约85000千米,内河通航里程约100000千米。

【南美洲世界之最】秘鲁钒的储量是世界最多的;智利铜的储量是世界最多的;智利硝石的储量是世界最多的;哥伦比亚绿宝石的储量是世界最多的;哥伦比亚的希帕基腊盐岩矿山是世界最大的;巴西的伊泰普大坝是世界第一大坝。

厄瓜多尔比尔卡班巴村是世界第一长寿村。

以下列出南美洲所有国家和地区。

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智利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福克兰群岛(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阿根廷争议)法属圭亚那(法国)圭亚那巴拉圭秘鲁苏里南乌拉圭委内瑞拉大洋州首页世界地理中国地理高山平原海洋大气草原湿地河流湖泊自然灾害地质矿产世界遗产地理杂谈世界之最栏目导航:地理科普-世界地理-

6. 全球泥石流灾害有哪些损失

泥石流包含着大量泥?沙和石块,在运行过程又不断增加物质,能量远远大于洪水?泥石流发生后,具有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导致公路和铁路交通设施毁损?人员伤害等巨大损失?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发生的重大泥石流灾害造成了数千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和数十万人员伤亡?

四川大渡河南岸泥石流灾害

1981年7月9日凌晨1时30分,四川大渡河南岸利子依达沟暴发特大泥石流?泥石流体冲毁了成昆铁路尼日车站北侧跨越利子依达沟口的利子依达大桥,并在几分钟内堵塞大渡河干流,大渡河断流4小时后泥石流大坝溃决?当日1时46分,由格里坪开往成都的422次直快列车满载着一千余名旅客,以40余千米的时速在桥南侧奶奶包隧道口与泥石流遭遇,列车车头和前几节车厢翻入大渡河?

经统计,此次灾难造成300余人死亡,146人受伤,成昆铁路瘫痪372小时,直接经济损失2000余万元,是世界铁路史上迄今为止由泥石流灾害导致的最严重的列车事故?

哥伦比亚火山泥石流灾害

1985年11月,哥伦比亚鲁伊斯火山爆发,火山喷发物夹带着碎屑?火山泥石流奔腾而下,距火山50千米以外的阿美罗镇瞬间被吞没,造成2.3万人死亡,15万家畜死亡,13万人无家可归?经济损失高达50亿美元?

四川省美姑县泥石流灾害

1997年6月5日凌晨,在暴雨激发下,四川美姑县则租古滑坡复活,2100万立方米物质直接进入沟谷后转化为泥石流,形成大规模灾害?据统计,有莫乃火?尼居巴哈?扎拉古和尼居洛呷4个村受灾;损坏房屋307间,毁耕地437公顷,损失存粮210吨,死亡大牲畜4084头,死亡和失踪151人,直接经济损失达1529万元?冲入沟谷的滑坡物质,一部分以泥石流方式运动,绝大部分物质堆积于沟床内,致使沟床抬高100米,并形成三个堰塞湖?最下游的一个堰塞湖,于6月8日局部溃决,再次形成泥石流,冲出松散碎屑物质20余立方米,给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巨大困难?

委内瑞拉北部泥石流灾害

1999年12月15~16日,委内瑞拉北部阿维拉山区加勒比海沿岸的8个州连降特大暴雨,造成山体大面积滑塌,数十条沟谷同时暴发大规模的泥石流,大量房屋被冲毁,多处公路被毁,大片农田被淹?据估计,全国有33.7万人受灾,14万人无家可归,死亡人数超过3万,经济损失高达100亿美元,成为20世纪最严重的泥石流灾害?

台湾中东部泥石流灾害

2001年7月29日晚,中度台风“桃芝”从台湾东部登陆后,连日带来的狂风暴雨使花莲?南投等台湾东部和中部县(市)遭受严重的山洪泥石流灾害,一时土石横流?堤坝溃决?民宅及农田遭冲毁?此次灾害中共有91人死亡,133人失踪,189人受伤,造成的农业损失超过60亿新台币?

受灾严重的花莲县光复乡大兴村惨遭灭村之灾,整个村子都被土石掩埋,村内根本看不到一间像样的房舍,一杨姓家族有10人被这次灾难夺去了生命?

菲律宾东部泥石流灾害

2006年2月17日清晨,遭受多日暴雨肆虐的菲律宾东部莱特岛圣伯纳德镇的山体豁开一道巨大缺口,泥浆裹着岩石向下倾泻形成泥石流?山脚下的重灾区吉恩萨贡村,方圆7千米的土地刹那间变成一个巨大泥潭,300多座房屋被埋没,村内1800多人几乎全部遇难,幸存者只有20多人?

甘肃舟曲泥石流灾害

2010年8月7日夜,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发生特大泥石流,致使1434人遇难,331人失踪;舟曲5千米长?500米宽区域被夷为平地?舟曲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是“5?12”特大地震的重灾县,也是全国滑坡?泥石流?地震三大地质灾害多发区?此次发生特大山洪地质灾害的三眼峪沟?罗家峪沟?硝水沟和寨子沟位于县城的北部?

8月7日晚11时左右,舟曲县城东北部山区突降特大暴雨,降雨量达97毫米,持续40多分钟,引发三眼峪?罗家峪等四条沟系特大山洪地质灾害,泥石流长约5千米,平均宽度300米,平均厚度5米,总体积750万立方米,流经区域均被夷为平地?

此次特大山洪泥石流地质灾害共造成舟曲县城区1850多间商户被掩埋或遭受水淹,总面积超过4.7万平方米,经济损失高达2.12亿元?其中,被泥石流冲毁掩埋房屋650间,面积1.2万平方米,经济损失3200万元;被洪水淹没商铺1200间,面积3.5万平方米,经济损失1.8亿元?

2010年重大泥石流灾害

2010年,世界各地因风暴?降雨等发生多起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其中造成至少30人以上死亡的事件包括:

1月1日,巴西里约热内卢州著名旅游岛屿格兰德岛因连降大雨引发两起山体滑坡,造成至少30人死亡?

3月1日,乌干达东部布杜达行政区遭遇大规模泥石流袭击,导致3座村庄被埋,搜救人员找到94具遇难者遗体,另有约320名村民失踪?

4月5日,巴西里约热内卢州连降暴雨并引发洪水和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截至4月9日,此次灾害造成212人死亡,161人受伤,另有100多人失踪?

6月15日,孟加拉国东南部科克斯巴扎尔县和班多尔班县因连降暴雨引发洪水和山体滑坡,造成至少48人死亡,数十人失踪?

6月17日,缅甸西部与孟加拉国交界处连降暴雨引发泥石流灾害,造成至少46人死亡?

6月21日,巴西东北部遭受洪水和泥石流灾害袭击,造成至少44人死亡,1000多人失踪?

8月6日,印控克什米尔列城因暴雨引发洪水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造成至少166人死亡,约400人失踪?

8月7日,巴基斯坦北部遭受暴雨袭击,引发山体滑坡和泥石流,造成至少63人死亡?

9月2日至5日,持续3天的强降雨引发的山体滑坡等灾害造成危地马拉全国至少45人死亡,近5万人受灾,财产损失估计高达5亿美元?

9月28日至29日,由于持续降雨,墨西哥南部瓦哈卡州和恰帕斯州河水泛滥并发生多起泥石流,造成至少33人死亡?

泥石流

7. 委内瑞拉7.3级地震导致200米高楼倾斜吗

当地时间2018年08月21日下午5时31分,南美国家委内瑞拉近海岸发生7.3级强烈地震。

委内瑞拉加拉加斯200米高的著名烂尾楼“大卫塔”的最高5层在地震后发生倾斜。

这是委内瑞拉自1900年以来经历的最大地震。在震中附近最大的城市库马纳,一座大型超市的货架倾倒。亚瓜拉帕罗镇的居民多明格斯回忆说,“真是太吓人了,街上的路灯柱子晃来晃去,就像台风中的树木一样。”他还说,很多房子的墙都裂了。据当地媒体报道,地震发生时,加拉加斯市内的建筑物发生剧烈摇晃,大批上班族和居民纷纷逃离建筑物和家里,移动电话通信一度受到影响。一座未完工的摩天大楼出现倾斜。

8. 水库和大坝是什么关系

大坝是水库的拦水大堤。

一般水库大坝主要由主坝、副坝、重力坝、正常溢洪道、非常溢洪道、新增非常溢洪道、灵正渠涵管及电站组成。

水库建成后,可起防洪、蓄水灌溉、供水、发电、养鱼等作用。有时天然湖泊也称为水库(天然水库)。水库规模通常按库容大小划分,分为小型、中型、大型等。



(8)委内瑞拉地质灾害扩展阅读:

大坝的分类:

大坝可分为混凝土坝和土石坝两大类。

大坝的类型根据坝址的自然条件、建筑材料、施工场地、导流、工期、造价等综合比较选定。

一、混凝土坝,分为重力坝、拱坝和支墩坝3种类型。

1、重力坝:依靠坝体自重与基础间产生的摩擦力来承受水的推力而维持稳定。

重力坝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施工较容易,耐久性好,适宜于在岩基上进行高坝建筑,便于设置泄水建筑物。但重力坝体积大,水泥用量多,材料强度未能充分利用。

2、拱坝:为一空间壳体结构,平面上呈拱形,凸向上游,利用拱的作用将所承受的水平载荷变为轴向压力传至两岸基岩,两岸拱座支撑坝体,保持坝体稳定。拱坝具有较高的超载能力。拱坝对地基和两岸岩石要求较高,施工上亦较重力坝难度大。

在两岸岩基坚硬完整的狭窄河谷坝址,特别适于建造拱坝。一般把坝底厚度T与最大坝高H的比值(T/H)小于0.1 的称为薄拱坝;在0.1~0.3间的称为拱坝;在 0.4~0.6间的称为重力拱坝。若T/H 值更大时, 拱的作用已很小,即近于重力坝。

3、支墩坝:由倾斜的盖面和支墩组成。支墩支撑着盖面,水压力由盖面传给支墩,再由支墩传给地基。支墩坝是最经济可靠的坝型之一,与重力坝相比具有体积小、造价低、适应地基的能力较强等优点。

按盖面形式,支墩坝主要可分为3种:

(1)盖面为平板状的称为平板坝;

(2)盖面为拱形的称为连拱坝;

(3)盖面由支墩上游端加厚形成的称为大头坝。

支墩坝一般为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重力坝比较,支墩坝具有如下特点:上游盖面常做成倾斜状,盖面上水重可帮助稳定坝体;

支墩坝构件单薄,内部应力均匀,能充分发挥材料的强度;支墩的侧向刚度较小,设计时应对侧向地震时支墩的工作条件进行验算;支墩坝对地基条件的要求较重力坝高。

二、土石坝

包括土坝、堆石坝、土石混合坝等,又统称为当地材料坝。它具有就地取材、节约水泥、对坝址地基条件要求较低等优点。一般当地材料坝由坝体、防渗体、排水体、护坡等4部分组成。

1、坝体:坝的主要组成部分。坝体在水压力与自重作用下主要靠坝体自重维持稳定。

2、防渗体:主要作用是减少自上游向下游的渗透水量,一般有心墙、斜墙、铺盖等。

3、排水体:主要作用是引走由上游渗向下游的渗透水,增强下游护坡的稳定性。

4、护坡:防止波浪、冰层、温度变化和雨水径流等对坝体的破坏。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水库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大坝

9. 南美洲地理概况

南美洲是南亚美利加洲的简称,位于西半球南部,东面 南美洲
是大西洋,西为太平洋。陆地以巴拿马运河为界与北美洲相分,南面隔海与南极洲相望。总面积1797万平方公里(含附近岛屿),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2%,按面积大小排是七大洲中的第四个。南美洲海岸线长28700公里。海岸较为平直,少岛屿和海湾。 南美洲大陆的地形可分为三个南北方向的纵列带:西部为狭长的安第斯山,东部为波状起伏的高原,中部为广阔平坦的平原低地。安第斯山脉长9000公里,是世界最长的山脉,阿空加瓜山海参拔6960米,是南美洲最高峰;东部为巴西高原、圭亚那高原和巴塔哥尼亚高原,其中巴西高原面积50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最大的高原;中部为奥里诺科平原、亚马逊平原和拉普拉塔平原,是世界最大的冲积平原。 南美洲大部分地区属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温暖湿润。 南美洲的自然资源丰富。石油、铁、铜等储量皆居世界前列。森林面积占到世界森林总面积的23%,草原面积占世界草原总面积的14%,渔业资源和水力资源也十分丰富。 南美洲是拉丁美洲的一部分。南美地区原为印第安人的居住地。印第安人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在南美洲大地上建立过不少王国。15世纪后,它们先后沦为西班牙等国的殖民地。殖民统治时期,原有的土著居民遭到侵入,人口逐渐减少,而欧洲白人移入数量又逐年增多。部分印第安人与白人混血。另外,为了适应种植业的需要,弥补印第安人劳动力的不足,从非洲贩入不少黑奴。久而久之,南美洲形成了以白人和印欧混血种人为主的大陆。西班牙的殖民统治和压迫是残酷的。殖民地的白人和混血种人是这种统治首当其冲的受害者。在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南美洲大地上掀起了以白人和印欧混血种人为主体的风起云涌的独立解放运动。一时间,出现了西蒙·玻利瓦尔、圣马丁、奥希金斯等一批独立战争的英雄。经过多年的较量,西班牙殖民者以失败而告终,南美各国在19世纪20年代纷纷独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南美洲的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其中巴西和阿根廷发展最快。
编辑本段自然地理
位置
南美洲东至布朗库角(西经34°46',南纬7°09'),南至弗罗厄德角(西经71°18',南纬53°54'),西至帕里尼亚斯角(西经81°20',南纬4°41'),北至加伊纳斯角(西经71°40',北纬12°28')。面积约1797万平方千米(包括附近岛屿),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2%。 从地理区域上划分为:南美北部诸国,包括圭亚那、苏里南、委内瑞拉和哥伦比亚,一个地区为法属圭亚那、。安第斯山地中段诸国,包括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南美南部诸国,包括智利、阿根廷、乌拉圭、巴拉圭,一个地区为福克兰群岛(又名“马尔维纳斯群岛”,阿根廷、英国争议)。南美东部国家巴西,面积约占大陆总面积的一半。
地形
南美洲大陆地形可分为三个南北向纵列带:西部为狭长的安第斯山,东部为波状 南美洲
起伏的高原,中部为广阔平坦的平原低地。南美洲海拔300米以下的平原约占全洲面积的60%,海拔300米至海拔3000米之间的高原、丘陵和山地约占全洲面积的33%,海拔3 000米以上的高原和山地约占全洲面积的7%。全洲平均海拔600米。安第斯山脉由几条平行山岭组成,山体最宽处达400千米,全长约9 000千米,大部分海拔3 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也是世界最高大的山系之一。安第斯山脉有不少高峰海拔6 000米以上,其中阿空加瓜山海拔6 960米,是南美洲最高峰。南美洲东部有宽广的巴西高原、圭亚那高原。南部则有巴塔哥尼亚高原。南美洲平原自北而南有奥里诺科平原、亚马孙平原和拉普拉塔平原。其中亚马孙平原面积约56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冲积平原,地形坦荡,海拔多在200米以下。
地质
南美洲是世界上火山较多、地震频繁且多强烈地震的一个洲。科迪勒拉山系是太平洋东岸火山带的主要组成部分,安第斯山脉北段有16座活火山,南段有30多座活火山。尤耶亚科火山海拔6723米,是世界上较高的活火山。地震以太平洋沿岸地区最为频繁。海岸线大陆海岸线长约28 700千米,比较平直,多为与山脉走向一致的侵蚀海岸。缺少大半岛和大海湾。岛屿也不多,主要分布在大陆南部沿海地区。
气候
南美洲
南美洲大部分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气候特点是温暖湿润,以热带为主,大陆性不显著。全洲除山地外,冬季最冷月的平均气温均在0℃以上,占大陆主要部分的热带地区,平均气温超过20℃。冬季远比北美洲暖和。而南美洲西部则有呈带状分布的热带沙漠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安第斯山脉则为高山气候,在南美洲东南部则有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大部分地区夏季最热月平均气温介于26.8℃之间,远不及非洲和澳大利亚大陆的热带地区炎热。南美洲各地气温的年较差较小,不像亚洲、北美洲那样变化剧烈。全洲降水充沛,年降水量在1 000毫米以上的地区约占全洲面积的70%以上,为各洲中沙漠面积较小的一洲。 由于安第斯山脉影响西侧是温带海洋性气候,东侧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水系
伊瓜苏瀑布
南美洲水系以科迪勒拉山系的安第斯山为分水岭,东西分属于大西洋水系和太平洋水系。太平洋水系源短流急,且多独流入海。大西洋水系的河流大多源远流长、支流众多、水量丰富、流域面积广。其中,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流量最大的河流之一,其支流超过1 000千米的有20多条。南美洲水系内流区域很小,内流河主要分布在南美西中部的荒漠高原和阿根廷的西北部。南美洲除最南部外,河流终年不冻。南美洲多瀑布,安赫尔瀑布落差达979米,为世界落差最大的瀑布。南美洲湖泊不多,安第斯山区的荒漠高原地区多构造湖,如的的喀喀湖、波波湖等;南部巴塔哥尼亚高原区多冰川湖;内流区多内陆盐沼。南美洲西北部的马拉开波湖是最大的湖泊。
资源
矿产资源:尚未很好勘探,已知现代化工业中所需要的20多种最重要的矿物原料大部分都有,且储量丰富。委内瑞拉石油储量、巴西的铁矿储量居世界前列;天然气主要分布在委内瑞拉和阿根廷;煤主要分布在哥伦比亚和巴西;铝土矿主要分布在苏里南;铜矿的金属储量在1亿吨以上,居各洲首位,智利铜的储量居世界第二位,秘鲁居第四位;铋、锑、银、硝石、铍和硫磺储量均居各洲前列;锡、锰、汞、铂、锂、铀、钒、锆、钍、金刚石等矿物也很丰富。 森林资源:森林面积约92 000万公顷,占全洲总面积的50%以上,约占世界森林总面积的23%,盛产红木、檀香木、铁树、木棉树、巴西木、香膏木、花梨木等贵重林木。草原面积约44 000万公顷,约占全洲总面积的25%,占世界草原总面积的14%多。 水力资源:水力蕴藏量估计为46 700万千瓦,约占世界水力蕴藏量的16.9%;已开 发的水力资源为560万千瓦,约占世界水力资源总开发量的3.6%。 渔业资源:智利北部沿海和巴西东南部沿海盛产金枪鱼,秘鲁沿海盛产鱼,智利沿海盛产沙丁鱼,鳕和鲸。此外,巴西、阿根廷沿海还盛产鲈、鲻、鳀、鲭、鳕等鱼类。秘鲁沿海、巴西沿海为南美洲两大渔场。
经济情况
概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南美洲经济发展很快,经济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但各国经济水平和 经济实力相距甚远。巴西、阿根廷已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国民经济体系,两国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洲2/3。委内瑞拉、哥伦比亚、智利、秘鲁经济也较发达。
工矿业
工业以采矿业和制造业最为重要。采矿业是南美各国的基础部门,大部分矿产供出口,委内瑞拉、阿根廷、厄瓜多尔、秘鲁等国的石油;巴西、委内瑞拉、智利的铁;玻利维亚的锡、锑;智利、秘鲁的铜;圭亚那、苏里南的铝土;秘鲁的铅、锌、银、铋;智利的硝石、钼;巴西的铌的产量或出口量在世界占据重要地位。轻工业为南美多数国家制造业的主体,肉类加工、制糖、饮料、皮革、纺织、服装等部门较发达。钢铁、汽车、化工、橡胶、电器、机械等重工业集中在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智利、秘鲁、哥伦比亚等国家。
农业
农业在南美各国经济中具有重要意义。种植业中经济作物占据绝对优势。南美 南美洲
洲是可可、向日葵、菠萝、马铃薯、木薯、巴西橡胶树、烟草、金鸡纳树、玉米、番茄、巴拉圭茶、辣椒等栽培植物的原产地。甘蔗、香蕉、咖啡分别占世界总产量的20?5%,其中巴西的咖啡和香蕉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可可、柑橘均占世界总产量的25%左右,其中巴西的可可产量居世界第三位;剑麻产量居各洲第二位,主要产在巴西;巴西木薯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南美洲向世界提供所需咖啡、香蕉、蔗糖的绝大部分及大量的棉花、可可、剑麻等。东南部阿根廷等国则大量出口肉类和粮食。牛、羊的总头数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沿海盛产鳀鱼、沙丁鱼、鳗鱼、鲈鱼、金枪鱼等,秘鲁和智利为世界著名渔业国。南美洲大部分国家中多数人从事农业生产,但粮食生产仍不足自给,大多数国家需进口粮食。
编辑本段交通
交通运输以铁路、公路为主。阿根廷和巴西交通较发达。圭亚那、苏里南、委内瑞拉、乌拉圭、智利等国拥有较稠密的公路网。南美洲公路总长约2 000 000千米,铁路总长约85 000千米,内河通航里程约100 000千米。
编辑本段自然灾害
南美洲主要受到三大灾害的侵袭,分别是地震,火山爆发和厄尔尼诺现象,造成人类伤亡,财物损失等事件,对一个国家的影响不容小觑。 地震及火山爆发 南美洲的造山运动是由南美洲板块和那兹卡海板块相互挤压而成,形成安地斯山脉 亚马逊河
,属新褶曲山脉,其上又分布许多活火山。近一百五十年来发生四次重大地震,第一次为1868年发生在厄瓜多及哥伦比亚的大地震,死伤人数约7000万人;第二次发生在瓦尔帕莱索(智利),地震强度为芮氏规模8.6 ,死伤人数约2万人,发生在1906年年,第三次发生在奇廉(智利),地震强度为芮氏规模7.8 ,死伤约3万人,发生在1939年,第四次发生在钦博特(秘鲁),地震强度为芮氏规模7.7 ,死伤6.6万人,发生在1970年的年。主要火山仍存有数座。 南美洲最高的阿空加瓜山,位在阿根廷,海拔6960公尺,为死火山。另有尤耶亚科火山,位在智利,阿根廷边境,海拔6723公尺,为死火山。印加瓦西峰,位在智利,阿根廷边境,海拔6709公尺。青坡拉索山,位在厄瓜多,海拔6310公尺,属休火山。 哥多伯西峰,位于厄瓜多境内,海拔5896公尺,属活火山;鲁伊斯火山,位在哥伦比亚境内,海拔5399公尺,为活火山;桑盖火山,位在厄瓜多,海拔5230公尺,属活火山;通古拉瓦火山,在厄瓜多境内,海拔5016公尺,属休火山;皮钦查山,在厄瓜多,海拔4794公尺,属活火山。 1997年12月厄尔尼诺现象观测到的海面温度分布图,可以看出东太平洋赤道附近的海水温度比平常上升了五度以上。 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因信风减弱,而极强风将热带暖流挤向南美 厄尔尼诺现象
沿岸,水温升高,南美西岸涌升流减弱甚至消失,鳀鱼向南觅食,鱼群减少,于渔场中觅食的海鸟减少,作为磷肥重要原料的鸟粪层亦减少,对当地居民造成经济损失。南美洲西岸由干燥转为潮湿,秘鲁及智利皆曾因此出现罕见的大洪水,造成许多人伤亡,财物损失难以估计。环境改变后,许多蚊虫,老鼠等病媒增加,散布登革热,鼠疫,疟疾等传染病。
希望可以帮到你吧O(∩_∩)O~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