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工程 » 中国走失的地质学家

中国走失的地质学家

发布时间: 2021-02-15 03:46:19

A. 中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有哪些

中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有
李四光、刘东生、孙枢、李廷栋

B. 主角父母是地质学家然后失踪的小说

普通地质学--地质出版社

C. 李四光:新中国伟大的地质学家是谁

生平简介年10月26日,李四光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是一个教书先生,收入微薄,不得不在教书之余种些田地,他为人耿直,乐于助人,他的这种性格给了李四光以有益的影响。

李四光的母亲是父亲的后妻,粗通文墨。从四五岁起,李四光就跟着母亲打柴、推磨、担水,从小就养成了吃苦耐劳的习惯。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6岁的李四光就立下了发奋学习为国争光的志向。小学时期,李四光读书勤奋,肯动脑筋,因而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年,求知心切的李四光便向父母提出要求去武昌求学。

年7月,李四光以优异成绩被选送到日本留学,先在弘文学院普通班学习,后入大阪高等工业学校船用机械专科学习。

年7月,李四光学成归国。但在战火连绵的旧中国,他难以找到施展才华的机会。于是愤闷之余,李四光决定再次出国,到英国留学。

年,李四光获得学士学位。一年之后,即1918年5月,李四光又以《中国之地质》的长篇论文获得自然科学硕士学位。

年5月,李四光婉言谢绝了恩师的挽留和一家印度矿山公司的高薪聘请,毅然回到了祖国,就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

历史业绩年夏天和1932年夏天,李四光两次到庐山专察,又发现了一些冰川U形谷和冰川泥砾堆积物。他将野外资料分析整理后,提出庐山在第四纪地质时期,至少经过两次冰期。中国第四纪冰川主要是山谷冰。1936年8月,李四光又带着助手第四次赴庐山考察,获得大量证据:在白石嘴发现了第四纪冰川的确凿证据——冰溜条痕石。至1937年李四光将在庐山考察所得写成专著《冰期之庐山》,为我国第四纪冰川地质的研究打开了大门。

另外,在研究地壳的起源问题时,李四光不畏国外权威的说教,终于以几十年艰苦的探索研究,创立了一门新学说——地质力学,从而使李四光成为我国地质学家以创造性思想登上国际地质论坛的第一人。

年,地质部成立,李四光被任命为部长。从此,李四光便开始为新中国的地质事业而忘我工作了。

毛主席、周总理等中央同志就石油远景问题询问李四光。李四光肯定地认为:找油的关键不在于“陆相”、“海相”,而在于有没有生油和储油的条件。我国有大面积的沉降带,都有良好的储油条件,肯定能找到石油。

国家按照李四光的理论,立即开展寻找石油大会战,终于在东北、华北、中原一带发现了储量丰富的石油。

地震能不能预报?这是地质力学理论面临的又一个严峻问题。1966年,河北邢台地区发生了强烈地震,给国家和人民造成重大损失。周总理多次召集科学家商讨对策。李四光认为地震和任何事物一样,不是偶然的,也是有一个过程的,是可以预报的。从此以后,他便投入了探索地震预测的工作。

李四光是我国卓越的自然科学家,世界当代最杰出的地质学家之一。他打开了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研究的大门,创立了地质力学。他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祖国和人民,他的精神永远鼓舞着中国人民。

D. 中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有哪些

中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有:李四光、刘东生、孙枢、李廷栋
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蒙古族,字仲拱,原名李仲揆。李四光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地质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是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奠基人之一和主要领导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山东大学教务长兼地矿系主任。

刘东生,中国著名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欧亚科学院院士,1917年11月22日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南开大学学籍)地质地理气象系,后来又旁听生物系的课程。1944年先后任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和地质部工程师,从事矿产勘探和工程地质工作。1949年南京大学生物系肄业(原中央大学)。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曾任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吉林大学兼职教授。1958年,他从黄土地层研究中根据黄土与古土壤的多旋回特点,发现第四纪气候冷暖交替远不止四次,发展了传统的四次冰期学说,成为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一个重大转折,奠基了环境变化的“多旋回学说”。

孙枢(1933年7月23日-),中国地质学家。出生于江苏金坛市。195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1989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地学部主任。曾任中国科学院地质所所长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
李廷栋,区域地质学家、地质编图专家,大地构造专家、地质科技管理专家。历任中国地质学会常务理事、副理事长,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制图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南极研究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大洋协会副理事长,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副理事长,地质矿产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国际岩石圈计划喜马拉雅协调委员会委员,中国地质科学院院长,地质矿产部科技司司长,地质矿产部副总工程师。曾任长春科技大学名誉校长。

E. 记得中国有块神秘的沙漠,忘记叫什么名字了还有好像有个植物学家在哪里失踪,求知道是什么沙漠

1980年5月,彭加木率队考察罗布泊,首次成功自北向南纵穿罗布泊干涸专湖底。考察队缺水、缺油。属6月17日,彭加木不顾个人安危,独自去寻找水源,并留下字条:
“我往东去找水井。彭。6月17日10时30分。”
后其不幸迷途,葬身罗布泊。实践了他早年的誓言:“我准备用自己的骨头,让新疆的土壤多添一点有机质。” 往后,一直未找到彭加木的遗体。对他的失踪,全国曾风传过各种说法和猜测。多年来,官方和民间曾多次发起寻找,均一无所获。

F. 哪位地质学家被传叛逃苏联,名字忘了!

“裴青”,实际上这是一部小说里虚构的事件 大漠苍狼 沙漠苦战迹

G. 中国的第一位地质学家是谁

中国第一代地质学家池际尚 简历:池际尚(1917~1994),女,湖北安陆人。我国著名岩石学家、岩石学学科主要奠基人、地质学家。1936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后转入西南联合大学地质系,1946年赴美留学,1949年获博士学位。1950年池际尚回国后,历任清华大学副教授,北京地质学院教授,武汉地质学院教授、副院长。1980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曾任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届全国政协常委,曾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在池际尚先生病逝三个月后,也就是1994年3月4日,中共中央统战部、中国科协、全国妇联和地质矿产部联合召开了由首都各界人士一千多人参加的池际尚院士事迹报告会。3月31日,中央统战部、中国科协、全国妇联和地质矿产部共同发出通知,号召全国科技界、教育界、妇女界、地矿界和各行各业的知识分子开展向池际尚学习的活动。

平淡的岁月中却不曾想到在2002年9月,受中国地质大学之邀为其建校50周年做校庆片。为此,通过文字资料和影像资料与这位享誉中外的著名岩石学家池际尚教授“认知”,我常感念这种认知来得太晚。毕竟是在她离开人世的八年之后。她的故事她的人生,在我的心田里随着日月的更替而生长。她的人格魅力与才智的光辉,给人性的灵魂照亮了一个红彤彤的世界。这八年之中一直念念不忘为她写点什么,让更多的人感受她的人生,领悟她灵魂真谛中诸多美好的品性,这对现实当下的人们是至上独尊的难寻难觅的“精神宝藏”。
详见:http://scitech.people.com.cn/GB/11011711.html

H. 中国有哪四位地质学家

李四光
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蒙古族,字仲拱,原名李仲揆。1889年10月26日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市(今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回龙山镇)的一个贫寒人家。李四光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地质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是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奠基人之一和主要领导人。他自幼就读于其父李卓侯执教的私塾,14岁那年告别父母,独自一人来到武昌报考高等小学堂。在填写报名单时,他误将姓名栏当成年龄栏,写下了“十四”两个字,随即灵机一动将“十”改成“李”,后面又加了个“光”字,从此便以“李四光”传名于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山东大学教务长兼地矿系主任。
刘东生
刘东生,中国著名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欧亚科学

地质学家刘东生
院院士,1917年11月22日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南开大学学籍)地质地理气象系,后来又旁听生物系的课程。1944年先后任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和地质部工程师,从事矿产勘探和工程地质工作。1949年南京大学生物系肄业(原中央大学)。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曾任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吉林大学兼职教授。1958年,他从黄土地层研究中根据黄土与古土壤的多旋回特点,发现第四纪气候冷暖交替远不止四次,发展了传统的四次冰期学说,成为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一个重大转折,奠基了环境变化的“多旋回学说”。
李捷
(1894~1977),中国地质学家。号月三。1894年4月29日生于河北成安县,1977年1月30日卒于宁夏银川。1916年毕业于农商部地质研究所。曾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湖北省矿

产调查队队长,河北建设厅厅长,地质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局总工程师,水利部勘测设计管理局地质总工程师,水电建设总局副总工程师等职。早年李捷在华北、鄂北、豫南、陕南从事区域地质矿产调查。他是周口店北京猿人发掘工作最早的主持人,1927年著有《周口店之化石层》等文。30年代他先后在湖南、广西、贵州、湖北和江西等省进行地质矿产调查。为中国早期地质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他在《鄂西第四纪冰川初步研究》(1940)一文中划分了鄂西山区的冰期,至今仍被沿用。1949年以后,他主要从事水利电力建设中的工程地质工作,为国内众多水库、水坝、水电站的建设作出了贡献。他的主要著作有:《直隶易、唐、蔚等县地质矿产》(1919)、《秦岭中段南部地质》(合著,1930)、《广西罗城黄金寺附近地质》(合著,1936)和《河南陕县三门峡第四纪冰川遗迹》(1959)等。
张宏仁
高级工程师。江苏镇江人。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9年毕业于苏联第聂伯罗波得罗夫斯克矿业学院地质系。历任云南省地质厅地质队技术负责,地质部地质矿产司副主任工程师,北京市地质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副队长、副局长、高级工程师,地质矿产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司司长、部总工程师,地质矿产部副部长。撰有论文《解渗流问题数值方法对比》等
中国代表、地质学家张宏仁教授当选为新一届国际地科联主席。这是中国地质学家首次担任这一职务。
张宏仁教授曾任中国原地质矿产部副部长、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组委会秘书长,现任国际地科联提名委员会、出版咨询委员会委员和国际地科联杂志《地质幕》主编。中国代表当选为国际地科联的主席,充分体现了中国作为国际地质大国的地位,说明了国际地学界对中国地质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视。
赵金科
地质学、古生物学家。河北曲阳人。193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 30年代,提出震旦纪地槽呈环状分布于极区泛大陆周围和内部的理论。30年代后期对广西西部开展区域地质调查,证实地质力学理论阐述的广西山字型构造的位置及形迹。40~50年代,研究头足类化石和二叠、三叠纪地层,取得突破性进展。晚年领导并具体参与对华南二叠系最高层位长兴阶的层型以及二叠--三叠系界线层型的专题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I. 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资料

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中国著名地质学家,新中国版成立后第权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和为新中国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元勋,中国地质大学第一任校长,湖北黄冈人,蒙古族[1],毕业于英国伯明翰大学并获博士学位。首创地质力学。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之后李四光的著名事迹也被翻拍为电影。1932年任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南京大学)代理校长,之后又任重庆大学教授。为中国甩掉“贫油”帽子,创立地质力学理论和中国“两弹”的研发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文名: 李四光
别名: 字仲拱,原名李仲揆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湖北黄冈
出生日期: 1889年10月26日
逝世日期: 1971年4月29日
创立地质力学理论
为中国氢弹的研制作出重大贡献
代表作品: 《地质力学之基础与方法》,《地质力学概论》

J. 近代中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是谁

中国近代著名的地质学家很多,如李四光、黄汲清、谢家荣、丁文江等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