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所中标
①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是保定那个吗具体待遇怎么样
是保定的,原水文方法所,2007年更为现名。
每年出野外的时间一般是5月至10月之间,回中途偶尔回来几答次。
对于常出野外的青年职工来说,年收入达不到10万的,极少数牛人能接近这个数。
每天野外补助的标准因区域不同而有所差异,具体数字俺不敢报出来。
单身住免费的集体宿舍,筒子楼;结婚的需搬出去;有个小食堂,刷卡用餐。
②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待遇
待遇一般。不好也不坏,肯定饿不着就是了
地质单位的待遇
一半是研究院,设计院这类型的好
然后就是什么什么中心
最差的是地质队
③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截至2014年底,全所职工总数534人,其中在职职工310人,离退休职工224人;博士生导师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4人。专业技术人员中,院士1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正高级职称40人,副高级职称46人,中级职称125人。内设8个综合管理部门、16个技术业务部门、3个科研业务保障部门。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中国国家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水文地质专业委员会、地热专业委员会、农业地质专业委员会、河北省矿泉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挂靠所内。
发表论文122篇,其中SCI检索论文21篇、EI检索论文23篇。出版专著5部,获得专利29项,1项专利技术实现转让,获著作权1部。获批1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石建省研究员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卢耀如院士再获河北省院士特殊贡献奖,石建省、王贵玲研究员受聘全国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有机物污染水样泵管口采样器”成功转化为产品,投入批量生产。荣获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2014年度地质科技十大进展1项,中国地质学会2014年度十大地质科技进展1项。
获奖证书
领导班子由5人组成,所长、党委书记石建省,副所长张永波、张兆吉、李援生,纪委书记张民福。
所长、党委书记石建省(中),副所长张永波(右二),副所长张兆吉(左二),副所长李援生(右一),纪委书记张民福(左一)
年度重要科研成果
我国地下水污染调查建立全流程现代化取样分析技术体系。成功研制系列取样器并解决痕量组分采集技术难题,发展高效实用的现场调查技术及离线萃取技术,快速准确地查明了重点地区地下水污染状况;通过高分辨率遥感解译调查土地利用类型与污染源分布;构建了有机分析实验平台,对全国33个实验室实现网络远程质量监控。
大型盆地和东南沿海典型地区深部水文地质调查与综合评价取得地热资源勘查重大突破。在高温地热资源以及干热岩勘查、水热型地热资源调查评价、省会城市及地级市浅层地温能调查评价取得重大突破,发现多处高温地热异常。西藏古堆高温地热显示区地热钻探230米深度温度达195 ℃,为我国目前地热勘探中同深度温度最高钻井,川西地区高温地热钻探填补了理塘、巴塘地热钻探空白。首次开展干热岩科学开发利用试验研究,东南沿海地区干热岩钻探选址取得进展,完成东南沿海干热岩资源潜力区地球物理勘查。
贵德县扎仓沟干热岩钻孔现场
中国地质调查局王学龙副局长听取项目汇报
热坑间歇喷泉
热水塘沸喷泉
城市发展中的地质环境风险评估与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以甘肃兰州、天水的滑坡、泥石流为研究对象,攻克了滑坡、泥石流发生概率难以计算的难题,建立了滑坡、泥石流风险评价技术方法体系。以郑州地面沉降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中原城市群地面沉降发生原因与机理,为中原城市地面沉降风险评价技术研究奠定了基础。以石家庄、北京、洛阳为研究区域,研究了污染物在这些地区包气带中的迁移规律与包气带的防污能力,改进了地下水污染防污能力的评价方法技术,为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估奠定了基础。
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战略研究。查明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的分布范围、农业种植现状及其灌溉用水对地下水依赖状况与趋势、各粮食主产区地下水资源保障农田生产用水能力。首次查明地下水超采与灌溉农业之间关系、小麦、玉米等秋粮作物及蔬菜和耗水型果林用水对地下水超采影响程度和应调控阈以及节水灌溉与地下水资源优化配置机制。提出相对农民模式的综合优化节水灌溉方案和实施对策,示范应用取得显著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效益。创编了我国“国家主要含水层图工作大纲与技术要求”,全面完成《我国水工环地质工作发展史》出版稿,对发展我国水工环地质事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国家粮食主产基地黄淮海区灌溉农业的用水强度、对地下水依赖程度和地下水保障能力分布图
祁连山大型煤炭基地土地覆盖现状解译图
重要能源基地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完成我国重要能源基地1∶5万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工作总体部署。先后开展了“青海重要能源基地水文地质调查”、“神东煤炭基地水文地质调查与老空区普查”和“晋东能源基地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完成6个1∶5万标准图幅调查(面积约2520km2);实施一批探采结合井,总出水量约14736m3/d,有力地解决了矿区缺水问题。在多年冻土区融区控水规律、鄂尔多斯盆地直罗组强富水特性、典型岩溶泉域强径流带分布与演变、采煤条件下上覆含水层疏干破坏机理、矿区含水层保护理论技术、老空区老空水普查技术方法和1∶5万水文地质编图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新成果。
巴丹吉林沙漠1∶5万水文地质调查。完成巴丹吉林沙漠湖泊集中分布区野外调查任务,填补了我国沙漠区域水文地质调查空白。调查湖泊洼地133个、泉点29个、机民井88个,人工揭露地下水73处。初步查明沙漠东南部第四系沉积基底特征和湖泊、地下水分布的规律。首次在沙漠腹地完成350米水文地质钻探,揭露了第四系沉积基底和含水层结构,并首次获取巴丹吉林沙漠水文地质参数,为沙漠区水文地质条件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
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我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战略研究。通过全球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数据,对我国各类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情况以及开发利用用途进行分析总结,圈定具有开发利用前景的高温、中低温地热区(田),提出地热发电规模及远景布局。查明我国干热岩资源分布,圈定若干干热岩远景分布区,提出我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集约化目标及方向。开展了地下热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趋势研究,制定出我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关键技术研究路线图,为地热资源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群矿采煤驱动下含水层结构变异对区域水循环影响机制研究。初步查明采空区覆岩三带宏观分布规律,采场应力分布对覆岩裂隙发育特征的影响特征、关键层分布对覆岩裂隙发育特征影响机理,分析总结了采动裂隙发展与含水层结构变异演化规律,基本掌握采空区裂隙发育特征及渗透性变化规律,建立了典型矿区含水层空间结构变异数值模型,创造性提出采空区渗透性跃变曲面“椭抛凹形体”概念。
华北平原典型地区地下水回灌关键技术与工程示范。应用GMS软件初步建立了试验场三维地层结构图,建立了勘察回灌区水文地质参数系列。建立完善了地下水回灌三维水流模型,发展了地下水高精度模拟技术和优控管理信息技术。完善了滹沱河冲洪积扇三维地下水流模型,采用嵌套技术建立区域模型与示范区模型的耦合模型;建立示范区地下水回灌主要污染组分的溶质运移模型,进行了地下水管理模型的算法研究,初步形成地下水管理信息系统。
沙漠腹地水文地质钻探
含水层结构破坏物理模拟试验
地下水回灌试验场立体图
④ 有人了解保定的那个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吗这个单位怎么样
了解,还行吧。
⑤ 孙晓明的现承担项目简况
(1)“全国地热资源现状评价与区划—全国地热资源信息系统建设专题”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工作周期2006-2008 年,由地科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负责实施,地调局水环部承担,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地质环境监测院、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等单位参加。项目总体目标任务是通过区域地热资源调查评价,总结我国不同类型地区地热资源的形成规律和开发潜力;对主要地热田和地热产地开展资源论证;对全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潜力进行评价和区划;总结地热勘查和开发利用的技术方法,制定地热资源勘查评价技术规范;提出地热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和保护区划意见,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管理地热资源提供基础依据。现为该专题项目负责人。
(2)“滦河三角洲地区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工作周期2006-2009 年,由地科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负责实施,北京市地调院、天津市地调院、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等单位参加。项目总体目标任务是查明滦河三角洲地区地下水水质和污染状况,综合评价地下水水质和污染程度及变化趋势,编制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建立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信息系统,为该区地下水污染防治、地下水资源保护以及保障饮水安全提供科学依据。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开展“应用同位素技术研究滦河三角洲重点地区地下水污染”。现为该工作项目副负责人。
⑥ 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一等奖
秦岭造山带结构、演化与成矿
主要完成人:王宗起、闫 臻、闫全人、王 涛、李秋根、陈隽璐、王瑞廷、徐学义、向忠金、高联达、张英利、代军治、覃小锋、吴发富、张宏远
完成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调中心、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地质勘查院
秦岭造山带构造单元的重新划分和成矿预测
成果简介:(1)以不同成因类型混杂带构造—岩相剖析建立造山带地层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在秦岭关键构造部位系列疑难地层中发现了古生物和同位素相互验证的新时代证据,重建秦岭造山带区域地层时代格架,开创了造山带地层研究新思路和新方法。(2)通过古陆缘盆地原型,结合构造相分析,创新造山带结构和演化研究理论与方法,在秦岭造山带鉴别出增生与碰撞造山作用的标志性构造单元,建立秦岭洋双向俯冲、双弧盆体系新模式,重塑秦岭造山作用过程。(3)以矿床成因类型与构造环境对应性分析创立了区域成矿—构造同带的概念,丰富了区域成矿学和勘查区划部署的理论和方法,总结预测并勘查验证秦岭6条大型构造—成矿带,获得良好的找矿效果。在系列变质哑地层和疑难地层,如宽坪群、陶湾群、西乡群、三化石群、碧口群、横丹群、耀岭河群等17个主要地层单位中发现古生代化石和相应的同位素年龄。
在系列变质哑地层和疑难地层,如宽坪群、陶湾群、西乡群、三化石群、碧口群、横丹群、耀岭河群等17个主要地层单位中发现古生代化石和测得相应的同位素年龄
汶川地震地质灾害综合调查与减灾关键支撑技术研究
主要完成人:殷跃平、张永双、伍法权、王运生、胡新丽、王军、吴树仁、姚鑫、孙萍、邢爱国、李洪涛、唐文清、方慧、苏生瑞、王涛
完成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成都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四川省地质调查院、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
成果简介:殷跃平、张永双研究员团队采用多学科理论和技术手段,开展了汶川地震地质灾害综合调查与减灾关键支撑技术研究,取得如下重要创新性成果:(1)集成创新地面测绘、综合物探和InSAR技术,提出了强震区逆冲型活动断裂和地震破裂安全避让公式,系统调查和总结了地震地质灾害与活动断裂的关系。(2)首次开展斜坡地震动监测和地脉动特征测试,结合大型振动台试验,获得了山体斜坡地震动放大规律,提出了竖向地震力对山体稳定性的放大效应。(3)建立了基于星、空、地一体化应急调查技术的汶川地震灾后快速编图与评估方法,为地震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和灾后重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支撑。(4)运用风洞试验和环剪试验揭示了汶川地震滑坡高速远程滑动的气垫效应和液化机理,建立了震后高位泥石流早期识别指标。上述成果及时指导了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芦山地震等地震灾区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和灾后重建,显著提升了我国高山浓雾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能力,避免了重大人员伤亡。
地震破裂垂直位移与影响带宽度的关系
地震地表破裂特征及其影响带宽度
大光包滑坡无人机航空三维影像
汶川地震第二时程(40~70s)大光包滑坡模拟结果
无人机航拍绵竹市清平镇文家沟泥石流全貌影像
⑦ 能加你qq吗我想请教你关于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单位情况。
那要看你是什么水平的人,决定本单位是否适合你,还是你适合单位。
现在基本还可以,今年进行全员竞岗,改革设置了不少业务部门。
⑧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是什么级别的单位
该单位为正厅级单位,该单位以前是国土部直属单位,属于其科研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管理
国土资源部成立中国地质调查局后,中国地质科学院归中国地质调查局管理,该单位在业务上和认识上很多都是中国地质调查局管理的
⑨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怎么样。待遇,出野外时间,以后的发展
暂无同学,具体不知,这种单位地矿行业算中上等了,不会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