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工程地质力学实验室
❶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历史沿革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1928年,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成立。
1928年,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成立。
1951年,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成立于南京,侯德封任所长。同年迁往北京。
1960年,分出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
1966年,分出中国科学院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
1978年,分出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1985年,工程地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建立。
1990年,岩石圈构造演化开放实验室建立。
1997年,地质环境系统研究中心建立;矿产资源研究中心建立;中国科学院·香港大学边坡岩土工程力学联合研究中心建立。
1999年,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整合,成立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 1928年,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地球物理研究所前身)成立。
1950年,中国科学院对前中央研究院24个单位接管,其中气象、地磁、地震等部分合并建成地球物理研究所,赵九章任所长。
1954年,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迁往北京。
1959年,通过兰州分所的方案,莅年建立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兰州分所。
1966年,分建成为5个研究所,即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大气物理研究所、应用地球物理研究所(西安、后归属七机部),兰州地球物理研究所和昆明地球物理分所。
1972年,国家地震局成立,地球物理所被划归国家地震局建制,并脱离中国科学院。
1978年,重新组建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
1988年,成立WDC-D地球物理数据中心。
1994年,组建现代地球科学研究中心。
1994年,成立中国矿物资源探查研究中心(JICA)。
1999年,与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整合为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1999年,原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整合,成立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丁仲礼。
1999年,原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整合,成立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丁仲礼。
2003年,刘东生院士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04年,将中国科学院武汉数学物理研究所的电离层研究室整体调整到所。
2004年,整合原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所,成立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
2005年,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主任为朱日祥院士。
2007年,朱日祥院士为第二任所长。
❷ 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的中科院-国家重点实验室
序号 实验室名称 依托单位 1 半导体超晶格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2 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3 波谱与原子分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4 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5 传感技术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中科院电子所 6 磁学和磁性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7 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8 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9 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10 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11 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12 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所 13 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14 分子动态与稳态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北京大学 15 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化学研究所 16 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17 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化学所、长春应化所 18 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19 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20 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21 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22 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3 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清华、中科院生态中心、北大、北师大 24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25 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26 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7 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清华、吉林大学、中科院半导体所 28 计划生育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29 计算机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30 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31 金属腐蚀与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32 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33 科学与工程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34 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35 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36 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 37 农业虫害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38 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39 声场与声信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40 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41 生命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42 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43 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清华、北大 44 瞬态光学与光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45 羰基合成和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46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47 微生物资源前期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48 微细加工光学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49 系统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50 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51 新药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52 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53 信息功能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所 54 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55 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56 应用光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所 57 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58 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59 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60 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61 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科院遗传所、微生物所 62 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63 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武汉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64 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65 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66 多相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67 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68 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69 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70 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71 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72 稀土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73 遗传资源与进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74 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75 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❸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的科研条件
截至2015年3月,力学所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1个国际力学中心(北京国际力学中心),3个科学院研究中心。
国家重点实验室: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温气体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微重力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中科院流固耦合系统力学重点实验室、先进制造工艺力学重点实验室
科学院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高超声速科技中心、中国科学院先进轨道交通力学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海洋工程中心 馆藏资源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图书馆1956年由首任所长钱学森先生创建,郭永怀先生回国后直接抓图书馆的工作,奠定了初期图书馆建设的坚实基础。2002年11月,图书馆完成改建。改建后的图书馆馆舍面积约750平方米,分上下两层。一层设馆藏库、复印室等;二层设现刊、报纸、工具书、电子阅览、机房、目录室和采编室等。上下两层共有阅览座位50个。 另外,有200平方米左右的二、三级书库和资料室。
据2016年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图书信息中心显示,力学所图书馆是一个开架式力学专业图书馆。馆藏文献以固体力学、流体力学、爆炸力学、岩土力学、生物力学、热学-力学、能源和环境中的力学、流变学等为主,也适当搜集了相关学科(如数学、物理、化学、技术科学、电子学等)书刊。共有外文图书18,600余册,中文图书17,000余册,中文刊合订本5,800余册,西文、日文、俄文期刊合订本25,000余册。中文现刊50余种,外文现刊60余种,报纸16份。特别是多种力学类核心期刊收藏齐全。资料室收藏学位论文、博士后出站报告和内部资料等。入藏最早的科技文献可上溯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本馆是国内力学类较为系统、完整的文献收藏部门之一。
据2016年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图书信息中心显示,力学所已开通了ISI Web of Knowledge, Elsevier, Springer等30余种网络数据库,并与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建立了全文传递服务。中西文图书和期刊均已实现全天候网络查询。为获得更多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与国内有关大学、科研院所建立了馆际互借关系。
❹ 谁有我国矿山边坡研究的情况和展望的资料吗
希望下列文章对你有用
Title-题名: 中国露天矿山边坡工程研究进展与展望
Author-作者: 王思敬;高谦;孙世国;
Organ-单位: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科技大学;北方工业大学;
Source-文献来源: 科学出版社
Keyword-关键词: 矿山工程;;研究进展;;展望
Year-年: 2006
PageCount-页码: 901-902-903-904-905-906-907-908-909-910-911-912-913-914-915-916-917
Title-题名: 国内外深凹露天矿边坡监测技术综述
Author-作者: 李军财;莫文丛;
Organ-单位: 首钢技术研究院;首钢技术研究院;
Source-文献来源: 冶金工业出版社
Keyword-关键词: 露天矿;;边坡;;位移;;监测
Year-年: 2005
PageCount-页码: 32-33-34
Title-题名: 矿山边坡稳定性评价及失稳预报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Author-作者: 吴永博;潘旦光;
Organ-单位: 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
Source-文献来源: 工业安全与环保
Keyword-关键词: 矿山边坡;;稳定性评价;;失稳预测
Year-年: 2008
Period-期: 08
PageCount-页码: 33-36
Title-题名: 南芬露天铁矿高陡边坡研究现状与展望
Author-作者: 孙豁然,陈庆凯,赵兴全,高烈,赵金先,原丕业
Organ-单位: 东北大学,东北大学,南芬露天铁矿,南芬露天铁矿,青岛建工学院,青岛建工学院 沈阳110006
,沈阳110006
,本溪117004
,本溪117004
,青岛241000
,青岛241000
Source-文献来源: 中国矿业
Keyword-关键词: 边坡;;滑坡;;治理;;遥控开采
Year-年: 2003
Period-期: 07
PageCount-页码: 42-44
Title-题名: 国内煤矿斜井提升技术现状和发展方向
Author-作者: 林森;马海健;陈义勇;
Organ-单位: 兖矿集团邹城华建设计研究院,潍坊学院,兖矿集团邹城华建设计研究院 山东邹城273500,山东潍坊261041,山东邹城273500
Source-文献来源: 煤矿机械
Keyword-关键词: 斜井提升;;带式输送机;;矿井提升机;;安全装置
Year-年: 2006
Period-期: 08
PageCount-页码: 1-3
Title-题名: 我国露天矿山边坡研究概况与展望
Author-作者: 卢世宗;
Organ-单位: 东北工学院;
Source-文献来源: 海洋出版社
Keyword-关键词: 矿山边坡:8647,露天:3052,边坡稳定性:2475,边坡稳定分析:1349,边坡研究:1332,边坡设计:1322,岩体结构面:1196,边坡岩体:951,边坡角:628,节理岩体:591,岩体强度:561,研究概况:461,边坡监测系统:435,抚顺西露天矿:367,边坡评价:361,极限平衡法:313,最危险滑面:273,临界滑面:272,边坡破坏:246,单纯形加速法:240
Year-年: 1992
PageCount-页码: 1065-1066-1067-1068-1069-1070-1071-1072
Title-题名: 我国矿山边坡研究的基本情况和展望
Author-作者: 卢世宗
Organ-单位: 东北大学
Source-文献来源: 金属矿山
Keyword-关键词: 矿山;;边坡;;稳定性;;发展
Year-年: 1999
Period-期: 09
PageCount-页码: 6-10
Title-题名: 露天矿边坡治理综述
Author-作者: 商连勇,朱晓萍
Organ-单位: 本溪钢铁集团公司,本溪钢铁集团公司 辽宁本溪117000
,辽宁本溪117000
Source-文献来源: 矿业工程
Keyword-关键词: 露天采场;;边坡稳定;;措施
Year-年: 2005
Period-期: 04
PageCount-页码: 15-16
Title-题名: 矿山边坡稳定性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Author-作者: 孙玉科,姚宝魁,许兵
Organ-单位: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工程地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
Source-文献来源: 工程地质学报
Keyword-关键词: 露天矿,边坡,稳定性
Year-年: 1998
Period-期: 04
PageCount-页码: 18-24+74
Title-题名: 我国矿山边坡工程研究现状与发展
Author-作者: 张四维;
Organ-单位: 马鞍山矿山研究院;
Source-文献来源: 《矿业快报》编辑部
Keyword-关键词: 边坡稳定;;临界滑动场;;能量法分析;;数据库;;决策分析;;滑坡预报
Year-年: 2001
PageCount-页码: 70-71-72-73
Title-题名: 反倾岩体边坡变形机制与稳定性评价研究综述
Author-作者: 谭儒蛟;杨旭朝;胡瑞林;
Organ-单位: 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Source-文献来源: 岩土力学
Keyword-关键词: 反倾岩体;;变形机制;;解析法;;数值模拟;;物理模拟;;稳定性评价
Year-年: 2009
Period-期: S2
PageCount-页码: 479-484+523
Title-题名: 高边坡加固综述
Author-作者: 潘明杰;
Organ-单位: 河海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南京210098
Source-文献来源: 水利科技与经济
Keyword-关键词: 高边坡;;稳定性;;防护措施;;保护环境
Year-年: 2007
Period-期: 01
PageCount-页码: 65-66
Title-题名: 金堆城露天矿北部边坡综合治理回顾与展望
Author-作者: 席宇鹏;李明;
Organ-单位: 金堆城钼业公司,陕西华山建设有限公司 华县 71,华县 71
Source-文献来源: 中国矿业
Keyword-关键词: 露天矿;;北部边坡;;综合治理;;回顾;;展望
Year-年: 2005
Period-期: 12
PageCount-页码: 60-62
Title-题名: 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及其应用综述
Author-作者: 李双平;
Organ-单位: 长江空间信息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Source-文献来源: 人民长江
Keyword-关键词: 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适用范围;;应用
Year-年: 2010
Period-期: 20
PageCount-页码: 12-15+31
Title-题名: 露天矿边坡稳定性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Author-作者: 安国良
Organ-单位: 包钢矿山研究所
Source-文献来源: 包钢科技
Keyword-关键词: 矿山;;露天开采;;边坡
Year-年: 1991
Period-期: 03
PageCount-页码: 1-4+29
Title-题名: 我国边坡研究治理现状与发展趋势
Author-作者: 卢世宗;
Organ-单位: 东北大学;
Source-文献来源: 《矿业快报》编辑部
Keyword-关键词: 高陡边坡;;边坡稳定性;;边坡加固;;变形
Year-年: 2001
PageCount-页码: 74-75-76-77-78-79-80-81
❺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什么级别
它是我国唯一一个力学多分支学科的、以基础性研究为本的国家级内力学研究基地;在国际力容学界具有相当影响。钱学森、钱伟长为力学研究所第一任正、副所长,已故副所长郭永怀曾长期主持工作,继任所长郑哲敏、薛明伦,现任所长樊菁。该所设有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温气体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国家微重力实验室、工程科学研究部和技术发展研究部。根据国家建设对力学提出的需求和力学学科发展前沿,力学所突出“微系统科技”、“气动科技”、“微重力科学”、“重大工程”4个方面的重点科技领域,布局8个主要研究方向。
所以级别很高的了
还有一点就是如果你是坐不住的人
就别考虑考这种研究所了
因为那里的人都喜欢自己去研究
所以气氛很闷
祝你好运
❻ 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的介绍
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7年1月,中科院专以中国科学院岩土力学重属点实验室为基础,吸纳湖北省环境岩土工程重点实验室的骨干力量组建的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得国家科技部立项批准。2007年10月,国家科技部批准实验室的建设计划。2009年,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了科技部组织的专家验收。
❼ 请问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怎么样待遇好嘛硕士,非北京户口。
呵呵,挺好的,中科院的研究所待遇相对高校来说肯定会高一些,而且科研条件也会好很多,容易出成果。
基本工资应该在3到4千吧,
❽ 王思敬的个人简介
王思敬,男,安徽巢湖人,1934年12月出生在上海。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主任,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学会理事长(1999-2002),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工程地质力学开放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水电、矿山、国防和环境工程等方面的科研工作,为若干国家重大工程的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对若干重大水电工程进行研究和论证,为解决关键的地质问题提供了依据。对若干大型国防地下工程稳定性做出了论证。在地下核爆炸及工程防护的地质论证方面取得成就。在矿山及环境工程方面也作出了成就。为开拓工程地质力学和环境工程地质新领域,发展工程地质力学理论作出了贡献。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河海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岩土工程学科的双聘院士.
❾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是国有控股吗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是国家所有,属于科研机构,事业编制。不是企业,不是股份制公司,所以不存在股份制一说,因此也就不存在控股的问题。这种科研部门都归科技部科委管理。
❿ 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的项目成果
建设期内,实验室先后承担了包括“973”计划、“863”计划、支撑计划、国家自然回科学基金、中科答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项目及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等200余项;发表三大检索收录论文300余篇,出版专著、编著6部;参编行业标准规范10项;获得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授权10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奖励4项、省部级奖18项;承办和协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9次。在岩土介质多场耦合模型的建立与模拟、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智能岩石力学、石油和天然气地下储库造腔夹层垮塌机理及控制技术、CO2地质封存技术研究开发等方面理论上有明显进展,并将岩土力学相关技术应用于解决大型岩土工程问题,取得了显著的社会与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