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中国地质大学
Ⅰ 中国的科学家有谁
有很多。
例如
钱学森(1911——)中国现代科学家。祖籍浙江杭州,生于上海。留学美国并在近代力学奠基人卡门指导下从事火箭研究工作。1955年回国后投身于开创中国力学、航天事业等工作。他是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学部委员、力学研究所研究员、第一任所长,中国力学学会第一任理事长等。
李四光(1889?971)地质学家。湖北黄冈人。早年加入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1919年毕业于英国伯明翰大学,获硕士学位。1920年回国。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从事古生物学、冰川学和地质力学的研究。
竺可桢(1890——1974年),我国代气象事业和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
邓稼先
钱伟长,1913年10月生,江苏无锡人。
袁隆平,农学家、杂交水稻育种专家。江西德安人。1930年9月7日生。1953年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历任研究员、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农科院名誉院长、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袁隆平长期从事杂交水稻育种理论研究和制种技术实践。1964年首先提出培育“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法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并进行科学实验。1970年,与其助手李必湖和冯克珊在海南发现一株花粉败育的雄性不育野生稻,成为突破“三系”配套的关键。
1972年育成中国第一个大面积应用的水稻雄性不育系“二九南一号A”和相应的保持系“二九南一号B”,次年育成了第一个大面积推广的强优组合“南优二号”,并研究出整套制种技术。1986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分为“三系法品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两系法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到一系法远缘杂种优势利用”
Ⅱ 中国科学家的名字
中国科学院院士完全名单 (包括已故院士)
1 数学物理学部 (191)
艾国祥 白以龙 蔡诗东 陈 彪 陈和生 陈佳洱 陈建功 陈建生
陈景润 陈木法 陈难先 陈式刚 陈希孺 程开甲 程民德 崔尔杰
戴传曾 戴元本 邓稼先 丁大钊 丁伟岳 丁夏畦 段学复 范海福
方 成 方守贤 冯 端 冯 康 甘子钊 葛墨林 葛庭燧 龚昌德
谷超豪 关肇直 管惟炎 郭柏灵 郭尚平 郭永怀 郭仲衡 郝柏林
何泽慧 何祚庥 贺贤土 洪朝生 洪家兴 胡 宁 胡和生 胡济民
胡仁宇 胡世华 华罗庚 黄 昆 黄润乾 黄胜年 黄祖洽 霍裕平
江泽涵 姜伯驹 解思深 金建中 经福谦 柯 召 邝宇平 李 林
李邦河 李大潜 李德平 李方华 李国平 李家春 李家明 李惕碚
李荫远 李正武 廖山涛 林 群 林同骥 刘应明 卢鹤绂 陆 埮
陆启铿 陆学善 吕 敏 马大猷 马志明 闵乃本 欧阳钟灿 潘承洞
彭桓武 彭实戈 蒲富恪 钱临照 钱三强 钱伟长 钱学森 曲钦岳
饶毓泰 沈 元 沈文庆 沈学础 施汝为 石钟慈 苏步青 苏定强
苏肇冰 孙义燧 谈镐生 汤定元 唐孝威 陶瑞宝 田 刚 童秉纲
万哲先 汪承灏 汪德昭 王 迅 王 元 王承书 王鼎盛 王淦昌
王乃彦 王诗宬 王世绩 王绶琯 王湘浩 王业宁 王竹溪 王梓坤
魏宝文 魏荣爵 文 兰 吴杭生 吴式枢 吴文俊 吴有训 席泽宗
夏道行 冼鼎昌 肖 健 谢家麟 谢希德 熊大闰 徐叙瑢 徐至展
许宝騄 严济慈 严加安 严志达 杨 乐 杨澄中 杨福家 杨国桢
杨立铭 杨应昌 叶朝辉 叶企孙 叶叔华 应崇福 于 渌 于 敏
余瑞璜 詹文龙 张 杰 张殿琳 张恭庆 张涵信 张焕乔 张家铝
张仁和 张淑仪 张文裕 张钰哲 张裕恒 张宗燧 张宗烨 章 综
赵光达 赵忠贤 赵忠尧 郑厚植 周 恒 周光召 周培源 周同庆
周又元 周毓麟 朱邦芬 朱光亚 朱洪元 庄逢甘 邹广田
2 化学部 (175)
白春礼 蔡镏生 蔡启瑞 曹 镛 曹本熹 查全性 陈 懿 陈冠荣
陈洪渊 陈家镛 陈鉴远 陈俊武 陈凯先 陈庆云 陈荣悌 陈茹玉
陈新滋 陈耀祖 程津培 程镕时 戴安邦 戴立信 邓从豪 邓景发
方肇伦 费维扬 冯守华 冯新德 傅 鹰 高 鸿 高济宇 高世扬
高小霞 高怡生 高振衡 顾翼东 郭景坤 郭慕孙 郭燮贤 何炳林
何国钟 何鸣元 洪茂椿 侯建国 侯祥麟 侯虞钧 胡 英 胡宏纹
黄 宪 黄 量 黄葆同 黄本立 黄春辉 黄鸣龙 黄乃正 黄维垣
黄耀曾 黄志镗 黄子卿 嵇汝运 计亮年 纪育沣 江 龙 江 明
江元生 姜圣阶 蒋丽金 蒋明谦 蒋锡夔 黎乐民 李 灿 李方训
李洪钟 李静海 梁敬魁 梁树权 梁晓天 林国强 林励吾 林尚安
刘若庄 刘有成 刘元方 柳大纲 楼南泉 卢嘉锡 卢佩章 陆婉珍
陆熙炎 麻生明 麦松威 闵恩泽 倪嘉缵 彭少逸 钱保功 钱人元
钱逸泰 钱志道 任咏华 沙国河 申泮文 沈家骢 沈天慧 沈之荃
时 钧 苏 锵 苏元复 孙家钟 唐敖庆 唐有祺 田昭武 田中群
佟振合 万惠霖 汪 猷 汪德熙 汪尔康 汪家鼎 王 夔 王 序
王葆仁 王方定 王佛松 吴 奇 吴浩青 吴新涛 吴学周 吴养洁
吴云东 吴征铠 武 迟 肖 伦 谢毓元 邢其毅 徐 僖 徐光宪
徐如人 徐晓白 严东生 颜德岳 杨石先 杨玉良 姚建年 姚守拙
殷之文 游效曾 余国琮 俞汝勤 虞宏正 袁 权 袁承业 袁翰青
恽子强 曾昭抡 张 滂 张存浩 张大煜 张礼和 张乾二 张青莲
张玉奎 赵承嘏 赵玉芬 赵宗燠 郑兰荪 支志明 周其凤 周同惠
周维善 朱道本 朱起鹤 朱清时 朱亚杰 庄长恭 卓仁禧
3 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 (232)
鲍文奎 贝时璋 秉 志 蔡 翘 蔡 旭 蔡邦华 曹天钦 曹文宣
常文瑞 陈 桢 陈 竺 陈凤桐 陈华癸 陈焕镛 陈可冀 陈世骧
陈慰峰 陈文贵 陈文新 陈晓亚 陈宜瑜 陈宜张 陈中伟 陈子元
承淡安 戴芳澜 戴松恩 邓叔群 邓子新 丁 颖 方精云 方荣祥
方心芳 冯德培 冯兰洲 冯泽芳 高尚荫 龚岳亭 郭爱克 韩济生
韩启德 郝 水 贺 林 贺福初 洪德元 洪国藩 洪孟民 侯光炯
侯学煜 胡经甫 黄家驷 黄祯祥 蒋有绪 金国章 金善宝 鞠 躬
孔祥复 匡廷云 黎尚豪 李 博 李朝义 李季伦 李继侗 李家洋
李竟雄 李连捷 李庆逵 李振声 梁 希 梁伯强 梁栋材 梁植权
梁智仁 林 镕 林其谁 林巧稚 刘承钊 刘崇乐 刘建康 刘瑞玉
刘思职 刘新垣 刘以训 刘允怡 娄成后 卢永根 陆宝麟 陆士新
罗宗洛 马世骏 马文昭 毛江森 钮经义 潘 菽 庞雄飞 裴 钢
蒲蛰龙 戚正武 钱崇澍 强伯勤 钦俊德 秦仁昌 邱式邦 裘法祖
裘维蕃 饶子和 沈 岩 沈其震 沈善炯 沈允钢 沈韫芬 沈自尹
盛彤笙 施教耐 施立明 施履吉 施蕴渝 石元春 宋大祥 苏国辉
孙大业 孙汉董 孙曼霁 孙儒泳 谈家桢 汤飞凡 汤佩松 唐崇惕
唐守正 唐仲璋 田 波 童第周 童坦君 涂 治 汪堃仁 汪忠镐
王大成 王德宝 王恩多 王伏雄 王家楫 王善源 王世真 王文采
王应睐 王正敏 王志均 王志新 王志珍 魏 曦 魏江春 魏于全
吴 旻 吴常信 吴建屏 吴阶平 吴孟超 吴英恺 吴征镒 吴中伦
吴祖泽 伍献文 肖龙友 谢联辉 谢少文 熊 毅 徐冠仁 徐国钧
许根俊 许智宏 薛社普 阎隆飞 阎逊初 阳含熙 杨 简 杨福愉
杨弘远 杨惟义 杨雄里 姚 錱 姚开泰 叶桔泉 叶玉如 殷宏章
尹文英 印象初 于天仁 俞大绂 俞德浚 曾 毅 曾呈奎 曾益新
翟中和 张春霆 张广学 张景钺 张启发 张树政 张锡钧 张香桐
张孝骞 张新时 张亚平 张永莲 张友尚 张肇骞 张致一 赵尔宓
赵国屏 赵洪璋 赵善欢 郑光美 郑国锠 郑儒永 郑守仪 郑万钧
郑作新 钟惠澜 周 俊 周廷冲 周泽昭 朱 洗 朱既明 朱壬葆
朱兆良 朱祖祥 朱作言 诸福棠 庄巧生 庄孝僡 邹 冈 邹承鲁
4 地学部 (192)
安芷生 常印佛 巢纪平 陈 旭 陈 顒 陈国达 陈俊勇 陈梦熊
陈庆宣 陈述彭 陈永龄 陈运泰 程纯枢 程国栋 程裕淇 池际尚
丑纪范 戴金星 邓起东 丁国瑜 丁仲礼 董申保 方 俊 冯景兰
冯士筰 符淙斌 傅承义 傅家谟 高 俊 高由禧 高振西 谷德振
顾功叙 顾知微 关士聪 郭承基 郭令智 郭文魁 郝诒纯 何作霖
侯德封 侯仁之 胡敦欣 黄秉维 黄汲清 黄荣辉 黄绍显 贾承造
贾福海 贾兰坡 金玉玕 金振民 乐森璕 李 钧 李崇银 李春昱
李德仁 李德生 李吉均 李曙光 李四光 李廷栋 李小文 李星学
林学钰 刘宝珺 刘昌明 刘东生 刘光鼎 刘嘉麒 刘振兴 卢衍豪
陆大道 吕达仁 马 瑾 马杏垣 马在田 马宗晋 毛汉礼 孟宪民
穆恩之 欧阳自远 裴文中 秦大河 秦馨菱 秦蕴珊 邱占祥 任纪舜
任美锷 戎嘉余 沈其韩 盛金章 施雅风 石耀霖 斯行健 宋叔和
苏纪兰 孙 枢 孙大中 孙殿卿 孙鸿烈 孙云铸 谭其骧 陶诗言
滕吉文 田奇 田在艺 童庆禧 涂长望 涂传诒 涂光炽 汪集旸
汪品先 王 仁 王 水 王 颖 王 钰 王德滋 王恒升 王鸿祯
王铁冠 王曰伦 王之卓 王竹泉 魏奉思 文圣常 翁文波 吴传钧
吴国雄 吴汝康 吴新智 伍荣生 武 衡 席承藩 夏坚白 肖序常
谢家荣 谢学锦 谢义炳 徐 仁 徐冠华 徐克勤 徐世浙 许 杰
许厚泽 许志琴 薛禹群 杨 起 杨文采 杨钟健 杨遵仪 姚振兴
业治铮 叶大年 叶笃正 叶嘉安 叶连俊 殷鸿福 尹赞勋 於崇文
俞建章 袁道先 袁见齐 岳希新 曾庆存 曾融生 翟裕生 张本仁
张炳熹 张伯声 张国伟 张弥曼 张彭熹 张文佑 张宗祜 章 申
赵柏林 赵金科 赵九章 赵鹏大 赵其国 郑 度 钟大赉 周立三
周明镇 周廷儒 周秀骥 周志炎 朱 夏 朱日祥 朱显谟 竺可桢
5 信息技术科学部 (82)
包为民 保 铮 陈桂林 陈国良 陈翰馥 陈俊亮 陈星弼 陈星旦
褚君浩 戴汝为 董韫美 冯纯伯 干福熹 高庆狮 郭 雷 郭光灿
何积丰 侯 洵 侯朝焕 黄 琳 黄宏嘉 黄民强 黄纬禄 简水生
匡定波 雷啸霖 李 未 李启虎 李衍达 李志坚 梁思礼 林惠民
林为干 林尊琪 刘盛纲 刘颂豪 刘永坦 陆汝钤 陆元九 罗沛霖
母国光 彭堃墀 秦国刚 阙端麟 沈绪榜 宋 健 孙钟秀 唐稚松
王 圩 王 选 王 越 王大珩 王家骐 王启明 王守觉 王守武
王阳元 王育竹 王占国 王之江 吴德馨 吴宏鑫 吴培亨 吴全德
夏建白 夏培肃 薛永祺 杨芙清 杨嘉墀 姚建铨 叶培大 张 钹
张 煦 张景中 张嗣瀛 张效祥 郑耀宗 郑有炓 周炳琨 周巢尘
周兴铭 朱中梁
6 技术科学部 (204)
毕德显 蔡昌年 蔡方荫 蔡金涛 蔡其巩 蔡睿贤 曹楚南 曹春晓
曹建猷 常 迵 陈 达 陈创天 陈芳允 陈能宽 陈新民 陈学俊
陈宗基 陈祖煜 程耿东 程庆国 程孝刚 褚应璜 慈云桂 戴念慈
党鸿辛 邓锡铭 丁舜年 都有为 窦国仁 范守善 高景德 高为炳
高玉臣 高镇同 葛昌纯 龚祖同 顾秉林 顾诵芬 顾逸东 郭可信
过增元 韩祯祥 侯德榜 胡海昌 胡文瑞 胡聿贤 黄克智 黄文熙
姜中宏 蒋民华 金展鹏 靳树梁 柯 俊 雷天觉 李 强 李 天
李 薰 李国豪 李济生 李敏华 李述汤 李文采 李依依 梁守盘
梁思成 林 皋 林秉南 林兰英 刘宝镛 刘敦桢 刘高联 刘广均
刘恢先 刘仙洲 柳百新 卢 柯 卢 强 卢肇钧 路甬祥 吕保维
马祖光 毛鹤年 茅以升 孟少农 孟昭英 苗永瑞 闵桂荣 欧阳予
潘际銮 潘家铮 彭一刚 齐 康 钱 宁 钱令希 钱钟韩 邱大洪
任新民 邵象华 沈 鸿 沈志云 沈珠江 师昌绪 石青云 石志仁
史绍熙 宋家树 宋玉泉 宋振骐 孙 钧 孙德和 孙家栋 唐九华
唐叔贤 陶宝祺 陶亨咸 陶文铨 童宪章 屠守锷 汪 耕 汪胡桢
汪菊潜 汪闻韶 王补宣 王崇愚 王大中 王淀佐 王景唐 王立鼎
王希季 王之玺 魏寿昆 温诗铸 闻邦椿 吴承康 吴良镛 吴硕贤
吴学蔺 吴仲华 吴自良 伍小平 肖纪美 谢光选 邢球痕 熊有伦
徐采栋 徐建中 徐士高 徐性初 徐芝纶 徐祖耀 许学彦 薛其坤
严 恺 严陆光 颜鸣皋 杨 卫 杨 槱 杨叔子 杨廷宝 姚 熹
叶恒强 叶培建 叶渚沛 余梦伦 俞鸿儒 张 维 张 泽 张楚汉
张德庆 张恩虬 张光斗 张沛霖 张兴钤 张佑启 张钟俊 张作梅
章名涛 章梓雄 赵淳生 赵飞克 赵仁恺 郑时龄 郑哲敏 支秉彝
钟万勰 钟香崇 周 远 周 仁 周本濂 周干峙 周国治 周惠久
周锡元 周孝信 周尧和 周志宏 朱 静 朱森元 朱位秋 朱物华
庄逢辰 庄育智 邹世昌 邹元爔
7 外籍院士 (28)
巴 顿 伯奇费尔 陈省身 崔 琦 德 泰 丁肇中 冯元桢 傅睿思
高 锟 葛守仁 何毓琦 黄煦涛 霍克弗尔特 霍西金斯 简悦威 杰 尔
井口洋夫 科 顿 克里斯琴森 库 什 莱 恩 雷 文 黎念之 李约瑟
李政道 利翁斯 林家翘 林同炎 罗伯特.康 马库斯 毛河光 米歇尔
莫里茨 潘诺夫斯基 丘成桐 萨支唐 沈元壤 司马贺 田长霖 威 利
威塞尔 吴健雄 吴耀祖 肖荫堂 辛克维奇 杨振宁 姚期智 张立纲
张永山 朱棣文 朱经武 卓以和
Ⅲ 中国科学家的名字 并说出他是什么科学家
墨子,张衡 僧一行 郭守敬(都是古代科学家的代表),徐寿,华蘅芳,詹天佑,李四光,华罗庚,苏步专青属,陈建功(应该能代表近代的人)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钱学森、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彭桓武、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以上23位都是为两弹一星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吴文俊、袁隆平,(00年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王选、黄昆,(01年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金怡濂(02年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刘东生、王永志,(03年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吴孟超 叶笃正,(05年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李振声,(06年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闵恩泽 吴征镒,(07年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王忠诚 徐光宪(08年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04年的最高科学技术奖空缺)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 李远哲,朱棣文,崔琪,钱永建(以上都是华裔诺奖得主)
Ⅳ 国内外研究概况
一、生态地球化学的调查与评价
生态地球化学是从全国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和应用实践中产生的科学理论,是一项以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为基础,以生态地球化学评价、生态地球化学评估、生态地球化学预警和生态地球化学修复为主体的系统工程(奚小环,2008)。
21世纪勘查地球化学在解决人类资源与环境的重大问题上发挥了巨大作用,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应用于生态环境与农业地质研究方面的文献近10年来呈明显上升之势。生态地球化学研究工作在国际上的全面开展是从20世纪90年代后。为配合国际地球化学填图计划(IGCP259)的实施,俄罗斯、瑞典、加拿大、德国、捷克、南非和新西兰等许多国家都进行了区域性的地球化学填图,并利用区域地球化学资料开展环境、农牧业和地方病等多目标应用研究(王徽,2001;施俊法,2003)。生态地球化学填图综合考虑了自然污染和人为污染地球化学状况,为勘查地球化学解决人为污染问题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并在生态地球化学的理论框架下,进行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工作。
随着人类社会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日益突出,中国勘查地球化学界审时度势,将工作重点由单一的找矿勘探扩展至以资源与环境并重,立足于为国家社会经济宏观发展战略服务,为国土资源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服务的综合调查与评价。生态地球化学调查是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一项综合基础地质工作。它以区域土壤和水体地球化学调查为依托,以第四纪地质体为研究对象,以土地质量评估为主要内容,以服务于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和矿产资源普查等多领域为目标。该项工作分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局部生态地球化学评价和总体综合研究4个层次(杨忠芳,2004)。
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农业地质调查)项目自2002年实施以来,已完成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面积近135×104 km2,涉及浙江、江苏、安徽、湖南和湖北等31个省(区、市),采集测试分析了54个指标值(2008)。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在很大程度上查明了我国土壤中包括有益与有害成分在内的各种元素指标的组成、类型、含量和强度及其分布地区、范围和面积等,填补了国家长期以来包括土壤污染在内各项元素指标的空白,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成果。调查表明,国家土地质量地球化学总体状况是好的,符合种植无公害农作物的土地质量标准的土地面积占调查面积的92%,符合种植绿色农作物的土地面积占87%,达到土壤环境质量一、二类标准的占87%。同时土地污染状况不容忽视,占调查面积13%的土壤存在污染(李敏,2009)。中国存在的主要地球化学现象和问题有:①长江流域 Cd 等重金属异常呈带状分布;②黄河流域高As、高F、低I和高I等地方病问题突出;③城市及周边地区Hg、Pb等异常普遍存在;④全国各大湖泊呈现有害元素汇集的趋势;⑤西南碳酸盐岩区Cd、As等重金属元素背景值普遍较高;⑥土壤酸化问题较为严重;⑦各种肥力元素与有益元素的分布存在较大的差异;⑧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布不均。
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是在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基础上,研究元素和化合物等地球化学指标在土壤圈的分布与分配规律、异常特征及其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针对性地测定元素形态或价态,研究元素成因来源及其在地球系统中的行为,即在迁移转化过程中的形态变化作用途径和机理,预测可能发生的地球化学问题(奚小环,2004)。生态地球化学评价又进一步分为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和局部生态地球化学评价。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是针对流域或区带(面积范围为106~102 km2)内元素和化合物分布特征,通过对元素及化合物的来源示踪及迁移途径研究,评价它们对生态系统及各组成要素的影响,预测其未来变化趋势。局部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是以面积小于数百平方千米的元素或化合物的局部地球化学异常为研究对象,运用地球化学方法技术,追踪异常物质来源,查明异常成因,研究地球化学环境与生态现象或问题的关系,预测生态地球化学环境变化趋势,提出兴利避害的对策措施。
为指导生态地球化学评价工作,中国地质调查局于2005年底正式发布了《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技术要求(试行)》,规定了河流、农田、城市、湖泊湿地和浅海等生态系统的评价技术路线。目前各个省份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已经全面进入生态地球化学评价工作阶段,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在农业和环境等方面得到普遍应用,产生了广泛影响。例如,珠江三角洲地区生态地球化学评价结果显示:珠江三角洲土壤Hg污染区面积占11.57%,主要分布于广州—佛山一带,属人为污染。蔬菜类农产品超过食品卫生标准Hg限量的比例为3.12%,已影响蔬菜的品质,但对蔬菜质量安全构成的威胁并不大。土壤Hg绝大部分以硫化物存在,活泼相态Hg含量极低(林杰潘,2007)。冀东平原存在不同程度的重金属富集污染,其中以Hg、Cd污染富集较为严重,综合污染级别以轻—中污染为主,重金属富集污染成因与当地地质背景有关,同时当地强烈的工农业等人为活动加剧了污染与富集(栾文楼,2009)。浙江省依据杭嘉湖平原区土壤中Hg、As、Sb、Pb、Zn、Cd、S、Cu、Mo、Sn等元素的污染分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进行了区域环境质量评价(朱立新等,1996)。杭嘉湖平原大部分地区属清洁区、基本清洁区,但由于人类活动和工业污染,在杭州市、绍兴市和嘉兴市等地区的土壤出现了从初始污染—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的现象,特别是杭州市和绍兴市周围存在较大范围的重度污染区。
生态地球化学与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是研究人类能够感知的和正在进行的地球化学过程。要解决重大的生态地球化学问题,所有研究工作须跨越学科的界线,将生态学、环境科学、地学、农学和医学,甚至政治和经济学等学科融合在一起,通过各学科的相互交叉和渗透,才能了解生态系统复杂性的真谛。中国拥有全球独一无二的区域地球化学资料,深入挖掘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数据所蕴含的信息,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仍是摆在生态地球化学领域的一个现实课题(廖启林等,2005)。生态地球化学的发展要立足地质、地球化学,充分考虑岩石—水—土—大气—生物等层圈的相互作用,评价地球化学因子在不同生态子系统中的生态服务功能、区域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变化趋势,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二、土壤污染研究
土壤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陆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是生态环境基本构成要素,农业生产的基础(赖启宏,2005)。土壤的环境地球化学效应一方面受各圈层影响,同时也对各圈层的生态地球化学过程具有较大影响。近年来,由于现代化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土壤环境污染不断加剧,土壤污染已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性土壤退化的重要因素,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身体健康。
土壤污染的种类繁多,有化学污染、物理污染、生物污染和放射性污染,甚至复合交叉污染,其中以化学污染最普遍、最严重,也最难以治理。土壤污染物质,一般分为两大类: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由于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潜伏性、不可逆性和长期性,其后果极为严重。长期以来人们只考虑土壤具有的交换、吸附、淋滤和降解自净作用,将土壤作为废弃物处置场所。然而,在长期污染影响下累积于土壤的化学物质,经植物吸收和动物摄取或溶入水体,可影响农作物产量、农产品质量以至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当气候环境条件和土地利用方式改变时,短时期内土壤污染物有可能大量活化进入水、植物和农产品,危害动植物和人体健康,导致延缓而突然爆发的有害效应,即所谓的“化学定时炸弹”(stigliani W et al.,1991;谢学锦,1993)。在早期工业化国家都曾发生过因环境污染所引发的环境公害事件,如20世纪50年代日本公布的两起震惊世界的环境公害事件:富士地区高含量镉米导致的慢性中毒的“骨痛病”和熊本地区汞污染导致的“水俣病”,都造成了大量人员致病和死亡,均因土壤和水体长时期的污染导致农产品和养殖水产品污染所引发的。因此日本是世界上土壤污染发现最早,也是污染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为了全面深入地研究污染物对环境质量的冲击程度以及对人类的危害程度,控制并修复土壤污染,诸多国家都陆续开展了不同层面上的土壤污染研究,包括众多的污染现状调查、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和风险评价及其宏观决策管理等,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关于土壤污染研究的内容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是土壤污染物迁移和转化规律的研究。不同化学物质在土壤中的持留和释放规律,国内外都做了大量研究(Kinniburgh D G,1986),并形成了反映污染物质持留和释放规律的平衡模型与动力学模型。这些模型对于预测土壤环境中化学物质的吸附、释放和运移等行为有积极意义。Pagotto等的研究发现,在公路附近土壤中有Pb、Zn、Cd的积累,且随着距离的增大和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一些土壤样品有少量Ni、Cr(Pagotto,2001)。交通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在公路两侧1500 m的范围内,500 m以内对土壤影响最显著,超出此范围,土壤中的Pb含量达到背景值水平。有学者认为: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的迁移实质上受到重金属随土壤水分的迁移,在土壤中的扩散,与土壤颗粒之间和重金属及其他溶质不同组分之间的化学反应变化,以及被植物吸收等多因素制约和影响(隋红建,2006)。
二是土壤污染物的生态效应研究。土壤中污染物会对土壤生物类型、生物数量、生物活性、土壤酶系统及土壤呼吸和代谢等作用产生较大影响,危及土壤生态系统的正常结构、功能与平衡。研究发现,施用的农药有20%~70%长期残留在土壤中(Calderbank,1994)。残留农药对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根瘤菌和根际微生物影响较大。我国大多数城市近郊土壤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有许多地方粮食、蔬菜和水果等食物中镉、铬、砷、铅等重金属含量超标或接近临界值。土壤环境重金属分布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影响,李森照(1979)讨论了环境中Cr与人的健康关系,指出Cr对人体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
三是关于土壤环境质量的研究。土壤污染会直接导致土壤质量的下降,围绕土壤环境质量问题,目前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土壤重金属的污染与污染土壤的退化和土壤中重金属的行为与环境质量和土壤中稀土元素的行为与环境质量等。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土壤环境质量及其指标体系做了较多研究,极大地丰富了土壤质量评价的内容,国外的研究已经开始关注生态系统多样性、土壤质量演变过程及机理等土壤环境的问题。关于土壤环境质量的评价方法,国内外研究和评价虽然还没有完善的评价体系,但已有许多学者发表过有价值的资料,所采用的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有很多,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也越来越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其中包括有指数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灰色聚类法等。
四是关于土壤污染的防治研究。例如对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防治,世界各国都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工作。由于土壤重金属污染存在潜在性、不可逆性、长期性和后果严重性等特点。因此污染的治理应立足于“防重于治”的基本方针。有学者利用生物措施进行土壤修复,如陈同斌等发现As的超累积植物娱蛤草,在工程中有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并在湖南郴州市建立了亚洲的第一个植物修复基地。此外工程措施包括客土、换土、翻土和去表土等方法,适用于大多数污染物和多种条件。汪雅谷等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客土处理,使镉等重金属残留量平均下降50%~80%。
土壤圈是个开放系统,进入土壤中的污染物,通过迁移、扩散和生物代谢等途径进入生物和水等环境中,并产生污染。要科学研究评价土壤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和环境效应,必须把大气、水、土壤、生物作为有机整体,研究污染物在不同环境界面上的迁移和转化规律,重点研究土壤-作物耦合系统污染动力学方面的机理,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对综合防治地下水和大气污染及研究土壤环境容量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地方病与地质背景的关系研究
人类的生存依赖于自然环境,自然环境的优劣将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状况。20世纪60年代,英国地球化学家哈密尔顿研究发现,人体组织中的元素含量曲线与地壳中元素丰度曲线具有惊人的相似性。地质环境中的微量元素通过土壤—水—植物—食物—人体这个食物链进入人体,如果维持人体正常发育所需的微量元素供量不足或过剩,都会影响人体的正常发育生长及代谢。吉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质科学院有关院校及国土资源部的部分研究机构就地方病的地质环境和地球化学成因等问题进行了长期研究。美国、英国和印度等国家也在不同地方开展了地方性疾病与地质环境和地质作用的关系研究。
研究表明:目前我国主要的地方病有碘缺乏病(IDD)、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硒中毒、克山病和大骨节病等。它们在时空上的分布和地质环境中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土壤和水(地表水、地下水)等因素密切相关。例如青海省碘缺乏病、慢性氟中毒病和大骨节病区绝大多数分布在东部黄河干支流第三纪(古近-新近纪)河谷盆地内。在水平方向上,病区具有沿不同河段分布的特点;在垂直方向上,病区具有与地形地貌垂直分带相一致的分布规律(陈梅芬,1994)。
地质构造控制着山崖岩石的分布,由于各地山崖岩石的不同,其危害性矿物对各地区人的身体影响是不同的。因此引起了地方疾病呈区域性或地区性分布,如地氟病病带范围与氟异常等值线区基本吻合。我国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和云贵高原经向构造带与燕山和祁连山秦岭两个东西向构造带交切形成的十字交叉状部位(罗卫等,2004)。
我国地球化学工作者在生态环境领域最早进行探索的就是地方病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我国勘查地球化学工作者利用第二代区域化探资料,进行了农牧业、环境和地方病等领域的研究。如贵州邓峰林(1980)、湖北童霆(1982)和福建蔡以评(1988)利用水系沉积物测量地球化学资料进行区域环境质量评价;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研究所孙天蔚等(1989)研究了冀东地区1∶20万水系沉积物元素分布与农作物产量和地方病等之间的关系;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研究所朱立新等(1993)在浙江杭嘉湖平原区1×104 km2 的范围内,系统地开展了农业和环境地球化学调查和研究。全国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和生态地球化学评价计划的实施,突出地展示了现代地球化学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健康服务的功能和效用。通过对平原、河谷及盆地地区的系统调查和专题评价,存在的生态和环境问题及生态优势潜力得以查明,城乡土、水、气状况及地方病等问题都得到了系统的研究和评价,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Ⅳ 西南联大历史简介,西南联大有哪些名人
1、历史简介
1935年,北京的局势日益危急,为了防止突发的不利情况,清华大学秘密预备将学校转移至长沙。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后,南京国民政府在庐山召开了一系列会议讨论战局问题。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三校校长,在庐山会议后并未立即返回京津,而暂时留在南京和上海。7月29、30日,南开大学遭到日机轰炸,大部校舍被焚毁。8月28日,国民政府教育部分别授函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和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指定三人分任长沙临时大学筹备委员会委员,三校在长沙合并组成长沙临时大学。
1937年11月1日,国立长沙临时大学正式上课。这一天,后来定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校庆日,临时大学综合了清华、北大、南开原有的院系设置,设17个学系。
1938年2月中旬,长沙临大开始迁徙昆明。
1938年4月2日,教育部发电命令国立长沙临时大学改称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The National Southwest Associated University),设文、理、工、法商、师范5个院26个系,两个专修科一个选修班。校本部所在地现为云南师范大学。
1938年5月4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正式开课。
1946年5月4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举行结业典礼,7月31日宣布结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迁回原址,师范学院留昆独立设置,改称国立昆明师范学院。
2、知名校友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友(含附中附小校友)中共有174人当选为“两院”院士(其中,中国科学院163人,中国工程院13人,朱光亚、郑哲敏为双院士,徐匡迪曾任中国工程院院长)。此外,在1948年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评选中,全部81位院士中,有27人出自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知名校友:杨振宁、李政道、朱光亚、邓稼先、陈寅恪、陈省身、华罗庚、吴大猷、冯友兰、胡适、陈寅恪、傅斯年、梁思成、钱端升、肖公权、陈达等等。
(5)李敏中国地质大学扩展阅读: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The National SouthWest Associated University)是中国抗日战争开始后高校内迁设于昆明的一所综合性大学。1937年11月1日,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在长沙组建成立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在长沙开学(这一天也成为西南联大校庆日)。由于长沙连遭日机轰炸,1938年2月中旬,经中华民国教育部批准,长沙临时大学分三路西迁昆明。1938年4月,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从1937年8月中华民国教育部决定国立长沙临时大学组建开始,到1946年7月31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停止办学,西南联大前后共存在了8年零11个月,“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来民主堡垒之称号”,保存了抗战时期的重要科研力量,培养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优秀人才,为中国和世界的发展进步作出了杰出贡献。
Ⅵ 征集校歌歌词!
我们的相聚
是知识的指引
在这片圣洁的土地
我们带着希望耕耘
是时代回的召唤
是祖国的使命答
让青春在这里飞翔
在最美好的时光里
努力吧,将成功之门开启
努力吧,让幸福之光降临
在这里,我们要挥洒热情
在这里,我们要塑造自己
看明天,是我们自己创造的天地!
不断奋斗,朝阳再次升起
不断拼搏,未来在此开辟
增进友谊,携手共进
积极努力,开拓进取
行不?哪里不好我再改改
Ⅶ 现在急切需要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09年研究生专业目录
经济管理学院09硕士研究生录取新生名单作者: 添加时间:2009-5-12 17:10:28 点击:1739
专业序号
报考专业代码 报考专业名称 姓名 考生编号 初试总分 笔试成绩 面试成绩 复试总分 复试权重 总评成绩 拟录取类别 奖学金等级 导师 校内职工 备注一
46 120202 企业管理 黄建刚 104919230262721 409 84 171.4 255.4 0.4 348 学术委培 全额自费 瞿祥华 单考
47 120202 企业管理 常飞龙 104919230262720 385 85 190.4 275.4 0.4 341 学术委培 全额自费 成金华 刁凤琴 单考
41 120202 企业管理 练培源 104919210262296 374 90 180.33 270.33 0.40 333 学术普通 一等 熊英
48 120202 企业管理 姜宇涵 104919230262722 387 68 174.2 242.2 0.4 329 学术委培 全额自费 严良 单考
42 120202 企业管理 易瑜琴 104919210262311 351 81 172.67 253.67 0.40 312 学术普通 二等 王晓川
43 120202 企业管理 王超 104919210262316 340 75 176 251 0.40 304 学术普通 全额自费 熊英、刘宇清
44 120202 企业管理 廖明 104919210262297 342 68 180 248 0.40 304 学术普通 全额自费 周国华 企业战略管理69 营销管理73
45 120202 企业管理 栗慧 104919210262295 316 74 174.33 248.33 0.40 289 学术普通 全额自费 王辉 企业战略管理61 营销管理77
29 120201 会计学 李远 104919210262220 405 90 187 277 0.40 354 学术普通 一等 汪长英
30 120201 会计学 胡光霞 104919210262225 363 86 176.5 262.5 0.40 323 学术普通 一等 刘云忠
31 120201 会计学 余丹丹 104919210262262 359 79 178.5 257.5 0.40 318 学术普通 二等 邹伟进
32 120201 会计学 李娟 104919210262242 366 70 173.25 243.25 0.40 317 学术普通 二等 查道林
33 120201 会计学 袁峥 104919210262264 354 86 172.25 258.25 0.40 316 学术普通 二等 李月娥
34 120201 会计学 刘丛丛 104919210262222 344 88 176 264 0.40 312 学术普通 全额自费 朱冬元
35 120201 会计学 申成锐 104919210262218 330 93 175.25 268.25 0.40 305 学术普通 全额自费 严汉民
36 120201 会计学 崔小力 104919210262232 327 83 181.2 264.2 0.40 302 学术普通 全额自费 查道林
37 120201 会计学 韩菡 104919210262234 329 85 173 258 0.40 301 学术普通 全额自费 李江涛
38 120201 会计学 李静 104919210262241 328 78 170.25 248.25 0.40 296 学术普通 全额自费 谢雄标
39 120201 会计学 陈小镇 104919210262231 316 80 181.4 261.4 0.40 294 学术普通 全额自费 陶力士
40 120201 会计学 李杜娟 104919210262217 321 78 172.5 250.5 0.40 293 学术普通 全额自费 翟民
88 120201 会计学 方贵阳 104919210262226 327 放弃
89 120201 会计学 马寅佳 104919210262250 351 放弃
28 120200 工商管理 王萌 104919230262719 419 92 188 280 0.4 363 学术委培 全额自费 诸克军 单考
27 120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 张路 104919230262718 398 73 176 249 0.4 338 学术委培 全额自费 谢雄标 单考
13 120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 赵峰 104919210262196 391 92 163 255 0.40 337 学术普通 一等 李四福
14 120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 巩冰 104919210262173 380 88 164.8 252.8 0.40 329 学术普通 一等 帅传敏
15 120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 孙佩 104919210262182 383 94 153.8 247.8 0.40 329 学术普通 一等 候祖兵
16 120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 张玉宽 104919210262169 361 88 170 258 0.40 320 学术普通 一等 张冶河
17 120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 蔡勇 104919210262197 369 84 149.6 233.6 0.40 315 学术普通 一等 赵晶
18 120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 熊慧 104919210262198 353 88 155 243 0.40 309 学术普通 一等 於世为
19 120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 刁金龙 104919210262172 344 87 161.4 248.4 0.40 306 学术普通 一等 诸克军
20 120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 王超 104919210262184 339 86 169.8 255.8 0.40 306 学术普通 一等 翁克瑞
21 120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 张欣 104919210262168 326 92 174.6 266.6 0.40 302 学术普通 一等 张新兰
22 120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 韩卉 104919210262174 359 61 153 214 0.40 301 学术普通 一等 孙理军
23 120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 杨彦 104919210262192 336 81 164.2 245.2 0.40 300 学术普通 一等 李四福
24 120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 李明 104919210262177 357 70 142.8 212.8 0.40 299 学术普通 二等 王柏轩
25 120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 蔡立锋 104919210262170 331 73 146.4 219.4 0.40 286 学术普通 二等 付晓灵
26 120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 刘克超 104919210262178 330 81 139.2 220.2 0.40 286 学术普通 二等 王萍
8 081824 ★资源产业经济 林超 104919210261968 375 91 175 266 0.40 331 学术普通 一等 王来峰
9 081824 ★资源产业经济 张卓梅 104919210261974 365 90 181 271 0.40 327 学术普通 一等 李通屏
10 081824 ★资源产业经济 田飞 104919210261969 360 87 179 266 0.40 322 学术普通 二等 吴巧生
11 081824 ★资源产业经济 李罡 104919210261965 356 89 176 265 0.40 320 学术普通 二等 吕军
12 081824 ★资源产业经济 王月 104919210261971 337 85 181 266 0.40 309 学术普通 全额自费 杨树旺
7 081824 ★资源产业经济 金燕 104919210261976 248 79 163 242 0.40 246 学术定向 一等 袁艳辉 少骨
1 020200 应用经济学 胡蝶 104919210260026 368 78 176 254 0.40 322 学术普通 一等 苏晓燕 政治经济学69 发展经济学62
2 020200 应用经济学 杨喻兵 104919210260021 353 88 176 264 0.40 317 学术普通 二等 邓宏兵
3 020200 应用经济学 董琳 104919210260024 334 85 176 261 0.40 305 学术普通 全额自费 朱冬元
4 020200 应用经济学 赵秋硕 104919210260048 337 79 174 253 0.40 303 学术普通 全额自费 刘云忠
5 020200 应用经济学 张超 104919210260043 332 72 175 247 0.40 298 学术普通 全额自费 王波
6 020200 应用经济学 徐锎 104919210260042 331 67 180 247 0.40 297 学术普通 全额自费 徐德义
51 020100 理论经济学 党鹏 104919210260014 328 放弃
107 120203 旅游管理 郭瑞 104919104760504 90.4 学术普通 一等 鄢志武
90 120202 企业管理 涂倩 104919104910496 88 学术普通 二等 刘家国
91 120202 企业管理 刘嘉梅 104919104910492 86 学术普通 二等 严良、陈莲芳
92 120202 企业管理 翟晓庆 104919104910501 86 学术普通 二等 向龙斌
99 120202 企业管理 逯燕 104919104910494 86 学术普通 一等 向龙斌
100 120202 企业管理 张露 104919104910502 86 学术普通 一等 杨力行
101 120202 企业管理 杨军凤 104919104910499 86 学术普通 一等 王柏轩
102 120202 企业管理 李盼 104919104910491 86 学术普通 一等 余敬
103 120202 企业管理 丰华 104919104910488 85 学术普通 一等 严良
104 120202 企业管理 熊捷 104919104910498 84 学术普通 一等 李鹏飞
93 120202 企业管理 陈琳 104919104910487 83 学术普通 二等 谢雄标
94 120202 企业管理 王小洁 104919104910497 82 学术普通 二等 严良
95 120202 企业管理 周欣 104919104910503 82 学术普通 二等 刁凤琴
105 120202 企业管理 杨胤宗鹏 104919104910500 81 学术普通 一等 陶应发
96 120202 企业管理 刘密 104919104910493 79 学术普通 二等 刘家国
106 120202 企业管理 胡莎莎 104919104910489 79 学术普通 一等 余敬
97 120202 企业管理 乔丽娜 104919104910495 79 学术普通 二等 杨力行
98 120202 企业管理 李亮 104919104910490 77 学术普通 二等 杨力行
79 120201 会计 田华秀 104919104910478 92 学术普通 一等 杨亚萍
80 120201 会计 于洁 104919104910483 92 学术普通 一等 李鹏飞
81 120201 会计 李敏 104919104910475 91 学术普通 一等 汪长英
82 120201 会计 刘文宇 104919104910476 90 学术普通 一等 查道林
71 120201 会计 张波 104919104910484 90 学术普通 二等 金春来
83 120201 会计 周佳 104919104910486 89 学术普通 一等 金春来
84 120201 会计 黄勇 104919104910474 88 学术普通 一等 查道林
72 120201 会计 王桃英 104919104910479 88 学术普通 二等 单新萍
73 120201 会计 史盼旭 104919104910477 88 学术普通 二等 李月娥
74 120201 会计 胡明星 104919104910472 88 学术普通 二等 汪长英
75 120201 会计 黄序英 104919104910473 87 学术普通 二等 严汉民
76 120201 会计 叶颖 104919104910481 86 学术普通 二等 杨亚萍
77 120201 会计 郑莹 104919104910485 86 学术普通 二等 单新萍
85 120201 会计 陈哲思 104919104910471 84 学术普通 一等 李鹏飞
78 120201 会计 尹兴敬 104919104910482 84 学术普通 二等 李月娥
86 120201 会计 杨薇 104919104910480 82 学术普通 一等 李鹏飞
87 120201 会计 陶雯 104919104750470 80 学术普通 一等 李江涛
70 120200 工商管理 郑姿 104919104910469 88 学术普通 一等 严良、翟民
69 120200 工商管理 李虎 104919104910468 80 学术普通 二等 宋凡
1 120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 廖明敏 104919104910462 91 学术普通 一等 付晓灵
60 120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 翁明静 104919104910466 90 学术普通 二等 王开明
2 120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 杨娟 104919104910467 89 学术普通 一等 郭海湘
68 120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 王祥 104919104910465 89 学术普通 一等 诸克军
58 120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 高艳卉 104919104910457 87 学术普通 一等 诸克军 留学计划
61 120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 李敏 104919104910460 86 学术普通 二等 帅传敏
62 120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 高莹莹 104919104910458 86 学术普通 二等 付晓灵
63 120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 蒋冰 104919104910459 85 学术普通 二等 王广民
64 120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 李如鑫 104919104910461 84 学术普通 二等 诸克军
65 120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 陆曾 104919104910464 82 学术普通 二等 赵晶
59 120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 刘国辉 104919104910463 78 学术普通 二等 帅传敏
57 081824 ★资源产业经济 蔡倩 104919104910414 86 学术普通 一等 汤尚颖
52 020200 应用经济学 巩姣姣 104919104910004 89 学术普通 二等 许小平
53 020200 应用经济学 张静 104919104910007 87 学术普通 二等 肖建忠
55 020200 应用经济学 付书科 104919104910003 87 学术普通 一等 杨树旺
56 020200 应用经济学 王鑫 104919104910006 87 学术普通 一等 邹伟进
54 020200 应用经济学 刘杨 104919104910005 82 学术普通 二等 吕军
50 020100 理论经济学 崔宇 104919104910001 90 学术普通 一等 成金华
49 020100 理论经济学 许力飞 104919104910002 0.40 72 学术普通 二等 成金华 学科交叉
Ⅷ 中国地质大学自主招生09录取名单!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艺术特长生测试结果公示
注:测试等级为 A 表示通过,B表示不通过,请注意查收等级证书。
报考项目 姓名 准考证号 测试等级
器乐 王藉 09101001 A
器乐 张释澜 09101002 B
器乐 宋乐来 09101003 A
器乐 秦月 09101004 A
器乐 郭乐乐 09101005 A
器乐 孙卓艺 09101006 A
器乐 王喆 09101007 B
器乐 钱昆 09101008 A
器乐 陈源 09101009 A
器乐 郭玲丽 09101010 B
器乐 李昂 09101011 B
器乐 曲方 09101012 B
器乐 孟盈盈 09101013 A
器乐 马旭 09101014 A
器乐 李珊珊 09101015 A
器乐 李金思 09101016 A
器乐 雷淞文 09101017 A
器乐 李胤华 09101018 B
器乐 张菀雅雯 09101019 B
器乐 王琳 09101020 A
器乐 尹智慧 09101021 A
器乐 包童 09101022 A
器乐 胡熠程 09101023 A
器乐 唐锦森 09101024 A
器乐 潘询 09101025 A
器乐 盛天航 09101026 B
器乐 焦健 09101027 A
器乐 马也 09101028 A
器乐 田原 09101029 A
器乐 吕桂祥 09101030 A
器乐 赵鹏博 09101031 A
器乐 方雪 09101032 A
器乐 李晓 09101033 A
器乐 林明玉 09101034 A
器乐 丁冰玉 09101035 A
器乐 范航睿 09101036 B
器乐 钱锦 09101037 A
器乐 钱钰 09101038 A
器乐 何洋洋 09101039 A
器乐 马英凯 09101040 A
器乐 张旎昕 09101041 A
器乐 孙轲 09101042 B
器乐 曾可任 09101043 A
器乐 宫煦 09101044 B
器乐 赵冉 09101045 A
器乐 武韡 09101046 A
器乐 马世哲 09101047 B
器乐 刘小驰 09101048 A
器乐 王晨曦 09101049 A
器乐 赵汗青 09101050 A
器乐 李远菁 09101051 A
器乐 叶文弢 09101052 A
器乐 佟思琦 09101053 A
器乐 万薪庚 09101054 A
器乐 张晨蕾 09101055 A
器乐 陈俊升 09101056 A
器乐 赵逸秀 09101057 B
器乐 耿浩博 09101058 A
器乐 张妮 09101059 A
器乐 谢冬雨 09101060 A
器乐 贾凌霄 09101061 A
器乐 张若凡 09101062 A
器乐 朱绍纲 09101063 A
器乐 王一良 09101066 B
器乐 黄梦琪 09101067 A
器乐 肖玮 09101068 A
器乐 余雨则 09101069 A
器乐 孟宇姝 09101071 B
器乐 赵千慧 09101072 A
器乐 范佳彬 09101073 B
器乐 郑雨萌 09101074 A
器乐 杨慕婵 09101075 B
器乐 周海韵 09101076 A
器乐 袁璐璐 09101077 A
器乐 王海 09101078 A
器乐 张书禹 09101079 B
器乐 颜励 09101080 B
器乐 刘玉玺 09101081 A
器乐 刘璐 09101082 B
器乐 刘诗洋 09101083 A
器乐 赵璕 09101084 A
器乐 胡晓 09101085 A
器乐 刘鹏 09101086 A
器乐 张翛翰 09101090 B
器乐 刘楠 09101091 A
器乐 李宜融 09101092 B
器乐 柳星辰 09101093 A
器乐 尹利旻 09101094 A
器乐 黄沐阳 09101095 A
器乐 应怀涵 09101096 A
器乐 马斯琪 09101097 A
器乐 张程 09101098 B
器乐 张宇翔 09101099 A
器乐 童国君 09101100 B
器乐 魏婧 09101101 A
器乐 刘泰然 09101102 A
器乐 张宪宪 09101103 B
器乐 温馨 09101104 B
器乐 段宏玥 09101105 A
器乐 吕诚皓 09101106 A
器乐 张泽 09101107 B
器乐 索文琦 09101108 A
器乐 钟虹禾 09101109 B
器乐 陈志岸 09101110 A
器乐 于志贞 09101111 A
器乐 鲍雨欣 09101112 A
器乐 刘苗 09101113 B
器乐 牛里皓 09101114 B
器乐 孙义会 09101115 A
器乐 张子墨 09101116 A
器乐 丁骏豪 09101117 A
器乐 刘令琪 09101118 B
器乐 才方圆 09101119 A
器乐 常昊 09101120 B
器乐 赵宇 09101121 B
器乐 于思圆 09101122 A
器乐 周雪 09101123 A
器乐 于好雨 09101124 A
器乐 李时光 09101125 A
器乐 王琳 09101126 A
器乐 付琦 09101127 B
器乐 何昊 09101128 A
器乐 胡恺琳 09101129 A
器乐 关舒晗 09101130 A
器乐 武斌 09101131 A
器乐 郭宇丹 09101132 B
器乐 于思斯 09101133 A
器乐 李彬 09101134 A
器乐 张可 09101135 A
器乐 段皓 09101136 B
器乐 姚逢伯 09101137 B
器乐 胡明宇 09101138 A
器乐 剑云龙 09101139 A
器乐 宋涵超 09101140 A
器乐 吴祥睿 09101141 B
器乐 梁艺馨 09101142 B
器乐 刘希子 09101143 A
器乐 韩燕雨轩 09101144 A
器乐 王雨晴 09101145 B
器乐 刘畅 09101146 B
器乐 张迪 09101147 B
器乐 杜一萍 09101148 A
器乐 崔仙 09101149 A
器乐 范晓晨 09101150 A
器乐 李萤 09101151 A
器乐 才薇 09101152 B
器乐 唐冰欣 09101153 A
器乐 王菁源 09101154 B
器乐 曹洋 09101155 B
器乐 赵研 09101156 A
器乐 胡洁 09101157 A
器乐 杨子恒 09101158 A
器乐 李田 09101159 A
器乐 赵鹿娇 09101160 B
器乐 赵海 09101161 B
器乐 秦悦 09101162 A
器乐 李士泳 09101163 A
器乐 张荷丝 09101164 A
器乐 包韦韦 09101165 A
器乐 裘晓静 09101166 A
器乐 郑璐 09101167 A
器乐 刘尚源 09101168 A
器乐 李泽琦 09101169 A
器乐 徐婧婧 09101170 A
器乐 贾欣然 09101172 B
器乐 桑田原 09101173 A
器乐 王艿川 09101174 A
器乐 程楚琦 09101175 A
器乐 程孙雪子 09101176 A
器乐 程可扬 09101177 A
器乐 林昀晖 09101178 A
器乐 李璨 09101179 A
器乐 钟宁 09101180 A
器乐 战捷 09101181 A
器乐 姜馨淳 09101181 A
器乐 张颿 09101182 A
器乐 刘洋 09101182 A
器乐 郝赛 09101183 A
器乐 杜颖 09101183 A
器乐 任镜蓉 09101184 A
器乐 靳勍 09101184 B
器乐 梁兆和 09101185 B
器乐 陈忆诺 09101186 B
器乐 胡丹 09101187 A
器乐 陈永立 09101188 B
器乐 刘睿鹏 09101189 A
器乐 张佩玉 09101191 A
器乐 刘度 09101192 A
器乐 李音 09101193 A
器乐 张惠宇 09101194 A
器乐 冯婵娟 09101195 B
器乐 付诗康 09101196 A
器乐 张梅茜 09101197 B
器乐 李直谦 09101198 A
器乐 贾文月 09101199 A
器乐 刘立雍 09101200 A
器乐 刘卓亚 09101201 A
器乐 郭毅 09101202 A
器乐 王迅 09101203 A
器乐 陈思羽 09101204 A
器乐 曲梦琪 09101205 A
器乐 宋爽 09101206 A
器乐 林琳 09101207 A
器乐 庞小亭 09101208 B
器乐 李亦晗 09101209 A
器乐 李钵 09101210 B
器乐 刘牧 09101211 A
器乐 徐利鑫 09101212 A
器乐 徐长江 09101213 A
器乐 唐林 09101214 A
器乐 孙路 09101215 A
器乐 赵天尧 09101216 A
器乐 陈熙 09101217 A
器乐 张亚琪 09101218 A
器乐 刘悦 09101250 A
器乐 王敏政 09101251 B
器乐 宋汉禹 09101252 A
器乐 冯竞旻 09101253 A
器乐 贾淯 09101254 A
器乐 孟祥如 09101255 A
器乐 王启悦 09101256 B
器乐 张怡 09101257 B
器乐 武政男 09101258 B
器乐 李杨 09101259 A
器乐 孙乐海 09101260 A
器乐 张莉 09101261 A
器乐 顾烨璇 09101262 B
器乐 谭文天 09101263 A
器乐 古冬青 09101264 A
器乐 毕瑾 09101265 A
器乐 郭宇 09101266 A
器乐 关一男 09101267 A
器乐 鲍博洋 09101300 A
器乐 郑楷鹏 09101301 A
器乐 苏萌 09101302 A
器乐 许陶然 09101303 A
器乐 范逸群 09101305 A
器乐 王昱昕 09101306 A
器乐 季虹杉 09101307 B
器乐 刘伊 09101308 A
器乐 吴一帆 09101309 A
器乐 朱玥 09101310 A
器乐 韩艺珠 09101311 A
器乐 耿一雅 09101312 A
器乐 胡冉冉 09101313 A
器乐 郑嫣然 09101314 A
器乐 金轩玉 09101315 A
器乐 宋雪娇 09101316 A
器乐 周筱玥 09101317 A
器乐 敬韵 09101318 A
器乐 卓晨 09101319 A
器乐 张瑶 09101320 A
器乐 韩凯 09101321 A
器乐 李格格 09101322 A
器乐 王映竹 09101323 A
器乐 王璐 09101324 A
器乐 靳羲喆 09101325 B
器乐 吴争明 09101326 B
器乐 解薇 09101327 A
器乐 周泰戎 09101328 A
器乐 黄圣 09101329 A
器乐 李卉 09101330 B
器乐 陈瑞琪 09101331 A
器乐 葛洋 09101332 A
器乐 熊天涵 09101333 A
器乐 刘娅琼 09101334 A
器乐 张艾伦 09101335 A
器乐 李瑞琪 09101336 A
器乐 张昊宁 09101337 A
器乐 秦雨天 09101338 A
器乐 韩诗雯 09101339 A
器乐 王悦丁 09101340 A
器乐 肖卓俊 09101342 A
器乐 李洋 09101342 A
器乐 谢睿洁 09101343 A
声乐 张哲乾 09102001 A
声乐 周美雯 09102002 B
声乐 郝远 09102003 A
声乐 王芊樾 09102004 B
声乐 杨雨润 09102005 A
声乐 宋盈盈 09102006 B
声乐 张佳琦 09102007 B
声乐 邵丹丹 09102008 A
声乐 陆晴晴 09102009 A
声乐 康芮 09102010 B
声乐 朱李维迪 09102011 A
声乐 郝俊 09102012 A
声乐 刘倩 09102013 A
声乐 王佳碧 09102014 A
声乐 王丹娜 09102015 A
声乐 缪俊 09102016 A
声乐 何睿 09102017 A
声乐 刘方远 09102018 A
声乐 刘畅 09102019 A
声乐 闫娇宇 09102020 A
声乐 闫娇宇 09102020 A
声乐 陈泽 09102042 A
声乐 鄂小凡 09102043 B
声乐 林芳伊 09102044 B
声乐 唐艳超 09102045 B
声乐 明文杰 09102046 B
声乐 董欢漪 09102047 B
声乐 陈丁 09102048 B
声乐 张靖敏 09102049 A
声乐 刘浩铭 09102050 A
声乐 任婕妤 09102051 B
声乐 马钰琳 09102052 B
声乐 陈冰 09102053 B
声乐 北方 09102054 A
声乐 刘兴华 09102055 A
声乐 黄子惠 09102056 B
声乐 胡依梦 09102057 B
声乐 陈媛媛 09102058 A
声乐 石亮俊 09102059 A
舞蹈 平静 09103001 A
舞蹈 潘沛婷 09103002 A
舞蹈 娄岳超 09103003 B
舞蹈 吴洞天 09103004 A
舞蹈 李凡 09103005 A
舞蹈 邓查尔 09103006 A
舞蹈 李妮娜 09103007 A
舞蹈 闫经纬 09103008 B
舞蹈 陈婉莹 09103009 A
舞蹈 李雯 09103010 A
舞蹈 邸彤 09103011 B
舞蹈 吴萌萌 09103012 A
舞蹈 王佳璐 09103013 B
舞蹈 邱爽 09103014 A
舞蹈 李敬方 09103015 B
舞蹈 贾婷婷 09103016 B
舞蹈 李会卿 09103017 B
舞蹈 封帆 09103018 A
舞蹈 徐雅文 09103019 A
舞蹈 郁骋丹 09103020 A
舞蹈 邹吉辰 09103051 B
舞蹈 吕依依 09103052 B
舞蹈 李晓悦 09103053 A
舞蹈 李韵 09103054 A
舞蹈 周丹 09103055 A
舞蹈 门巍 09103056 A
舞蹈 刘霄坤 09103057 A
舞蹈 王昳 09103058 B
舞蹈 刘芳 09103059 A
舞蹈 李馨培 09103061 A
舞蹈 潘琦 09103062 B
舞蹈 李伊洧 09103063 A
舞蹈 施韵 09103064 A
表演与主持 田海洋 09104001 A
表演与主持 胡其得 09104002 A
表演与主持 王晗婷 09104003 B
表演与主持 王馨瑶 09104004 A
表演与主持 李思奇 09104005 A
表演与主持 李思奇 09104005 A
表演与主持 周昌蕾 09104007 A
表演与主持 姜玟彤 09104008 A
表演与主持 耿飞雄 09104009 B
表演与主持 邹日东 09104011 A
表演与主持 孙云星 09104012 B
表演与主持 娄岳超 09104013 B
表演与主持 霍宇婷 09104014 A
表演与主持 刘思充 09104015 A
表演与主持 徐茗洋 09104016 B
表演与主持 许权耀 09104017 A
表演与主持 孟亮 09104018 B
表演与主持 梁艺馨 09104019 B
表演与主持 朱希 09104020 B
表演与主持 王冯源 09104021 A
表演与主持 杨宇航 09104023 B
表演与主持 王佳璐 09104024 B
表演与主持 马潇 09104025 B
表演与主持 刘帅 09104026 B
表演与主持 何倩也 09104027 A
表演与主持 刘嘉平 09104041 B
表演与主持 张梦雨 09104042 B
表演与主持 李敏 09104043 B
表演与主持 杨照铭 09104044 A
表演与主持 龚玉娇 09104045 A
表演与主持 陈冰 09104046 B
表演与主持 赵宁 09104047 B
表演与主持 王昳 09104048 B
表演与主持 葛亮 09104049 A
表演与主持 刘一弘 09104050 A
表演与主持 符夏一峰 09104051 B
表演与主持 刘兴华 09104052 B
表演与主持 于洋 09104053 A
表演与主持 薛智轩 09104054 B
表演与主持 何冠蓉 09104055 B
表演与主持 李明起 09104056 A
表演与主持 刘丹青 09104057 B
Ⅸ 云南师范大学的学校领导
获奖校友
类别姓名备注诺贝尔奖获得者 杨振宁 安徽合肥人,国际著名物理学家。1938—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大物理系,1944年获西南联大(清华)硕士学位,1948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85年获美国国家科学技术奖,1993年获美国哲学会富兰克林奖,1994年获费城富兰克林学会鲍威尔科学贡献,被誉为20世纪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 李政道 江苏苏州人,国际著名物学家。1943~1944年在浙江大学物理系就读,1945~1946年为西南联大物理系学生。1950年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64年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赵九章 浙江吴兴人,气象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1955年当选为中科院生物地学部委员。 郭永怀 山东荣成人,力学家和应用数学家。中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1957年当选为中科院物理学数学化学部委员。 陈芳允 浙江黄岩人,无线电电子学家。1980年当选为中科院技术科学部委员。11985年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屠守锷 浙江湖州人,火箭技术专家。1991年当选为中科院技术科学部委员。曾被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王希季 云南大理人,空间返回技术专家。白族。1993年当选为中科院技术科学部委员。曾被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杨嘉墀 江苏吴江人,空间自动控制专家。1980年当选为中科院技术科学部委员。1985年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邓稼先 安徽怀宁人,理论物理学家和核武器专家。1980年当选为中科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他和周光召合写的《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研究总结》是一部核武器理论设计开创性的基础论著。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黄昆 原籍浙江嘉兴,生于北京。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学家、教育家。1980年当选为瑞典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1985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是中国半导体物理学研究的开创者之一。获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刘东生 原籍天津,生于辽宁沈阳。第四纪地质学、古脊椎动物学、环境地质学家。1991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6年当选为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环境地质研究的创始人。1969年开创中国环境地质及地球化学研究。2003年2月荣获全国科技最高奖。1980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院士中的西南联大校友 科学院名称学部姓名中国科学院院士 哲学社会科学学部 王力、向达、吴晗、金岳霖、陈寅恪、汤用彤、冯友兰、冯至、魏建功、罗常培、丁声树(1957年后再未评选) 数学物理学部 马大猷、王竹溪、王湘浩、叶企、孙华、罗庚、江泽涵、许宝騄、吴有训、余瑞璜、周培源、赵忠尧、胡宁、段学复、饶毓泰、钱伟长、黄昆、庭燧、张文裕、郭永怀、邓稼先、朱光亚、李正武、李荫远、肖健、沈元、陈彪、金建中、洪朝生、徐叙瑢、黄祖洽、戴传曾、万哲先、李德平、廖山涛、严志达、应崇福 化学部 纪育沣、杨石先、张大煜、张青莲、唐敖庆、黄子卿、黄鸣龙、曾昭抡、申泮文、朱亚杰、肖伦、何炳林、汪家鼎、汪德熙、陈茹玉、钱人元、高振衡、曾本熹、蒋明谦、余国琮、张滂、周同惠 生物学部 刘崇乐、汤佩松、李继侗、吴征镒、张景钺、陈桢、俞大绂、殷宏章、戴芳澜、王世真、王伏雄、邹承鲁、沈善炯、陆宝麟、陈华癸、 钮经义、娄成后、裘维蕃、张树政、钦俊德 地学部 孙云铸、杨钟健、赵九章、冯景兰、傅承义、马杏垣、王仁、王鸿祯、叶笃正、卢衍豪、刘东生、关士聪、池际尚、谷德振、宋叔和、张宗祜、张炳熹、郝诒纯、贾福海、顾知微、郭文魁、郭承基、王恒升、徐仁、陈永玲、涂光炽、陶诗言、黄绍显、董申保、谢义炳、穆恩之、杨起、陈庆宣、陈梦熊、於崇文 技术科学部 朱物华、刘仙洲、吴学蔺、孟昭英、章名涛、梁思成、蔡方荫、吴仲华、王守觉、王补宣、毕德显、吕保维 、刘恢先、李敏华、杨嘉墀、张恩虬、陈芳允、林为干、周惠久、郑哲敏、孟少农、钱钟韩、黄宏嘉、曹建猷、常迥、梁守槃、慈云桂、潘际銮、卢肇均、吴全德、唐稚松、屠守锷、王希季、戴汝为、严陆光 中国工程院院士 朱光亚、陈力为、郑哲敏、黄培云、叶铭汉、高鼎三、吴佑寿、韩德馨、李鹗鼎、龙驭球、陈士橹、沈渔邨 外籍华裔院士 陈省身、李政道、杨振宁、林家翘 宋平、费孝通、王汉斌、彭佩云、周培源、朱光亚、孙孚凌
Ⅹ 李四光打破哪两个洋神话,象他一样不留国外回国发展的科学家还有谁四个
地质力学和发现第四冰川
钱学森、
“两弹元勋”邓稼先
最早的华裔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
气象大师竺可桢
“万婴之母”林巧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