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海洋学院筹建
Ⅰ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资源学院的海洋科学专业就业前景好吗学习吃力吗
这个好像是新兴专业,就业也还可以的。
中国地质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以地质、资源、环境、地学工程技术为主要特色,理、工、文、管、经、法相结合的多科性全国重点大学。是我国最早正式建有研究生院的33所高校之一,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的大学。其前身是1952年由北大、清华、天大、唐山铁道学院的地质系(科)合并组成的北京地质学院。“文革”期间迁往武汉,1978年经邓小平同志批准在北京恢复办学,1987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改为现名,分北京、武汉两个独立办学实体,分别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均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是大学研究生院所在地。
中国地质大学名师荟萃,桃李芬芳,拥有一大批地学大师,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了大批道德高尚、业务精湛的优秀人才,成为我国培养地学人才的摇篮和进行地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是国际地质学界知名学府。
海洋专业
主要课程:海洋科学导论、生物海洋学、海洋地质学、海洋调查与观测技术等。
毕业生能力测试:从事海洋调查和海洋科学研究方面的基本能力。
就业前景:主要从事海洋高科技、海洋资源开发及海洋工程方面的工作。
海洋管理
主要课程:海洋学、海洋观测与调查、管理学原理、海洋管理导论、海洋法、海岸带管理、海域使用管理、海洋监察管理、海洋环境保护等。
能力要求:具有良好海洋科学素养,系统掌握海洋管理、海洋法等理论知识,能从事海洋管理及相关教学和研究工作。
就业前景:主要到国家海洋局、各地方海洋局、高等学校、海军及其相关单位、相关部门从事海洋管理、教学和科研工作。
军事海洋学
主要课程:海洋学、海洋调查、物理海洋学、军事海洋学、军队管理学、普通气象学、地理信息系统、军事指挥学等。
能力要求:具有良好科学素养和海洋科学技术理论知识,忠诚为部队建设服务,能从事海洋战场环境建设与研究,德、智、军、体全面发展。
就业前景:主要到海军及相关单位、高等学校、国家海洋局及其下属各单位、各地方海洋局等从事相关工作。
Ⅱ 中国地质大学海洋学院导师有哪些
导师有23位,下面各导师名字附图。挑一个介绍了。你可以手机网络搜索中国地质大学海洋学院,进入主页,看师资力量。
解习龙(Dr.XinongXie),男,博士,教授,博导,1963年出生
►1979年9月—1983年6月,武汉地质学院矿产地质系学习,获学士学位。
►1983年9月—1986年6月,武汉地质学院矿产地质系学习,获硕士学位。
►1988年9月—1992年6月,中国地质大学矿产地质系学习,获博士学位。
►1986年8月—至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任教,1988年晋升讲师,1993年晋升副教授,1996年被原地质矿产部破格晋升教授,1998年晋升为博士生导师,现任海洋学院党委书记。
►1995年9月—1996年10月,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地质及地球物理系进行合作研究;2000年3月—2000年10月,在美国伊利诺斯大学香滨-厄本分校地质系做高级访问学者;2001年3月—2003年5月,在这三年间曾三次赴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进行合作研究;2004年3月—2004年10月,在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做高级访问学者。
☆ 研究领域(主要研究兴趣)
目前主要从事盆地分析、石油地质、海洋地质等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大陆边缘盆地动力学分析
■深水沉积学
■盆地流体动力学与油气成藏
☆ 科研项目(目前在研)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海深海过程演变》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南海西北陆缘盆地形成演化及其与南海扩张耦合关系” (2011-2014,项目编号:91028009,在研,负责人)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南海北部陆缘大型深水峡谷体系形成机制及充填构型对比研究”(2014-2017,项目编号:41372112,在研,负责人)
★ 国家油气重大专项课题-海洋深水区油气勘探关键技术之专题“南海西北部深水区构造特征及有利储层分布与评价”(2014-2017,项目编号:2011ZX05025-002-02,在研,负责人)
★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协作项目“渤海海域古近系“混合沉积”优质储层成因机制及发育模式研究”(2014-2017,在研,负责人)
Ⅲ 中国地质大学和中国海洋大学哪个好
中国地质大学是211,中国海洋大学是985,理论上而言,当然是985强,但是专业有差别,比如中国地质大学的珠宝鉴定专业,全球有名,当然强于中国海洋,但是中国海洋也有自己的专项,所以综合而言,前者强。
Ⅳ 关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北京的区别
武汉是中国地质大学的本部,教学设施更完备、师资更强。北京是分校,但有首都的地域优势,一些专业取分并不低。
拓展资料:
1. 中国地质大学(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简称地大,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国土资源部共建的一所以地球系统科学为主体,应用科学、前沿科学,以及新兴交叉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系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列入“111计划”和“卓越计划”。是“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优质资源共享联盟”、“地球科学国际大学联盟”、“七校联合办学”重要成员,被誉为“中国地球科学的最高学府”。
2. 创建于1952年,前身是院系调整时期由北京大学地学系以及清华大学、天津大学等校的地质、工程等系科合并组建的北京地质学院。于1960年被中央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文革时期外迁。1975年整体迁至武汉,更名为武汉地质学院。1987年,国家教委批准武汉地质学院更名为中国地质大学,在武汉、北京两地办学,总部设在武汉。2000年,进入教育部直属高校序列。2006年,教育部、国土资源部签署共建协议。
3.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位于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腹地。作为是世界地球科学和资源环境领域重要的科研中心和人才培养基地,中国地大在国际地质学界日益发挥着积极的影响,在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和满足中国国民经济建设对资源环境的需求上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
Ⅳ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海洋科学
地大最好的是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资源勘查工程分成固体方向、油气方向、海版洋方向。现在国家都在发权展海洋找矿,像开发东海,南海的矿产资源,就是海洋科学以后就业的方向。海洋科学是最近几年新建的,是为了迎合时代的需求,就业面相对较窄,可往沿海方向就业。我是学资勘固体的,长远看来,海洋科学在将来的几十年里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和发展空间,你进校后可多了解了解。男女比例失调?我想你上大学不是光为了找女朋友吧!以一班三十人算,大约男生二十五,女生五个左右。主要是因为行业限制,女生很难就业。嫌女生少的话,去北区找啊,文科的女生多不胜数。楼主有够幼稚的。
Ⅵ 中国地质大学的海洋地质研究生就业如何
我就是那个学院毕业的,不过我上的本科,学的是海底石油天然气勘内探。强烈不建议容你去学这个,因为海洋地质很不伦不类,除了去学个圣斗士以外基本没别的出路。
而且其实地理和地质完全是两码事,如果你去学了那个,以后你的日子就是天天喝一堆古生物还有地质样本打交道,然后通过这些东西去推测N多亿年前那个地方的地质情况是什么样的。
所以,如果你还是打算以后去找个正常的工作,挣点钱之类的,千万别学那个
Ⅶ 日照真的有中国地质大学(日照)海洋学院吗
官方公开的信息,根本查询不到所谓的中国地质大学日照海洋学院
Ⅷ 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海洋学院一楼,好多同学在用无线网,请问怎么用地大的无线网,密码多少啊
你可以去淘宝上买一款专门破解密码的设备,七八十块钱,直接在淘宝上搜“卡王”,就能找到,如果不懂可以再问我
Ⅸ 海洋学院
海洋学院成立于2004年12月,是首都70多所公立高校中唯一涉海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曾建有“海洋地学研究中心”,于1999年成立,为海洋学院的成立奠立了基础。学院目前设有“海洋科学”本科专业,并以海洋地质与海洋矿产资源(包括气体水合物)、海岸带环境、海洋生物与生态作为培养学生的主要专业方向。学院拥有“海洋科学”博士后流动站、“海洋科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及“海洋地质”、“海洋化学”2个硕士学科点。其中,“海洋地质”博士点为省部级重点学科。2008年获准设立“近海资源环境”北京市重点交叉学科,2010年学院成为中国拥有“海洋科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的单位。学院教职员工25人。其中,专职教师19人(教授4人,副教授11人,讲师4人),100%具有博士学位,平均年龄42岁,全院中共党员比例为78%。2003年开始设立海洋科学本科专业并招生。学院已培养海洋科学本科生250余人;硕、博士研究生240余人。目前在校学生350余人(其中本科生200余人,硕、博士研究生150余人)。
以海洋地质、海洋地球物理、海洋地球化学及相关勘探技术为核心的海洋地学的教学与研究是中国地质大学海洋学科建设的基本方向和主要特色。依托学校在地球科学领域的传统优势和雄厚基础,海洋科学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获得迅速发展。目前已在深海沉积学、大陆边缘构造演化、海底地震地层学与层序地层学、海洋石油与天然气水合物、洋脊与俯冲带地质、海洋微体古生物学、古海洋学与全球变化等基础研究领域形成一定的特色和优势。海洋地质与资源、环境效应的学科发展方向已列为学校学科建设的重点方向。学科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力争在“十二五”末进入中国海洋地质和环境学科的领先行列。
在学校重点支持下,海洋学院目前拥有油气资源与数值模拟实验室、沉积与环境实验室、生物与生态实验室、化学实验室、计算机房、图书阅览室等教学和科研设施。海洋学院立足北京,与中国地质调查局下属的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和天津地质环境研究所、国家海洋局下属的一、二、三所签有联合办学协议或保持其他形式的合作方式;在北戴河设有教学实习基地;此外,学院还与北京海洋馆建立了合作关系。
目前学院设有“海洋地质与油气资源”、“海洋环境”2个教研室以及“工程硕士教育管理中心”。“海洋地学研究中心”、“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技术研究中心”与“沉积盆地研究所”等单位亦挂靠于海洋学院。
学院的科研项目涉及海洋地球科学的多个研究领域,如海洋微体古生物学、古海洋学、海洋油气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和气体水合物)、海底固体矿产资源(如大洋富钴结壳、边缘海铁锰结核)、海岸带环境和资源、深海冷泉生物群落等。近5年来,学院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00余项(其中,国家“973”项目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项目2项);科研合同经费达1.2亿元。学院初步形成“十二五”学科优势的建设平台,具有良好的科学研究态势,发表SCI论文数大幅提高,SCI论文的发表数量呈数倍增长,高影响因子刊物论文数量也有较大的提高。2012年发表学术论文47篇(其中,SCI15篇,EI和ISTP4篇,中文核心21篇)。研究生、本科生发表论文的数量有显著提高,博士生发表SCI论文也有突破,2012级博士生陈军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研究生科技创新奖励。
学院国际合作与交流非常活跃,与综合国际大洋钻探计划(IODP)、国际洋脊计划(InterRidge)、国际陆缘计划(InterMargin)、国际海洋全球变化研究(IMAGES)及美、法、德、意、英、日、挪、俄、加等国的高校与科研机构保持活跃的学术联系。2012年共20余人次参加学术会议,其中国际会议9人次。以学校60华诞为契机,学院于2012年10月成功承办了由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主办的“中国地质大学60周年校庆暨海洋地质与沉积盆地分析研讨会”。研讨会集大陆与台湾海洋界领导、知名专家于一堂,以“海洋地质沉积盆地分析、当代海洋地质沉积学及其资源效应”为主题,检阅了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为地大海洋学院科学研究、学科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建设平台。
学院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了较为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建院以来,根据教学和学生学习、用人单位意见等情况,2009年以来,学院对学生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一共做了3次重要的调整和多轮的修订。本科生科技立项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年度本科生申请科技立项6项(其中,创新性实验项目4项(国家级2项、训练计划2项)。结题项目中获校级优秀1项。学院同时不断加强和推进教材的编写和出版。截至2012年12月底,学院已启动了4本主干课程的教材编写,部分已出版。学院积极鼓励全院教师申报教改及教材立项,为教学质量改革和提高打下良好基础。
2008年以来,学院共获教学成果奖16项,其中苏新老师连续5年获得地大“十佳教师”称号,涉海的“海岸带生物地质过程实践教学探索”荣获校教学成果二等奖;2012年学院“海岸带生物地质过程创新实践基地”获校内首批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2012年度苏新教授获中国海洋学会女科学家奉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