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仍需警惕地质灾害
㈠ 防灾避险知识竞赛题
一、填空。
1、地震
2、食物,长绳,口哨,水
3.在家里遭遇地震时,应快速跑到 卫生间,厨房等空间小及有支撑物的地方。
4. 发生地震时,最好能迅速关闭 煤气和电闸 ,千万不要到 阳台上去、
或乘电梯逃离 ,更不能跳楼 。
5.被洪水卷入水中,应尽量抓住尽量抓住水中漂流的木板、箱子、衣柜等物。或就近攀上安全的高处
6.冰雪天气突然摔倒,尽量不要用 手支撑地面,要有意识地用鞋底
着地以增加受力面积。
7.发生火灾的具地点;燃烧的物质;;火势大小;有无人员被困或受伤;报警人的姓名和电话。
。
8.在火灾中逃生时,要尽可能以最低姿势或匍匐姿势快速前进,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9.在空旷的野外遇雷电,应立即并拢双脚 ,双臂抱住
头部 ,尽量降低身体的高度。
10.被猫、狗咬伤,应在24小时内注射狂犬病疫苗和破伤风抗毒素。。
二、连线。
(1) 不揉眼睛,勤洗手。—— 预防红眼病
迅速将身体躲藏在坚固物体下面。——预防爆炸
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预防手足口病
关注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预防流感
不到树下躲雨,不接听手机。——预防雷击
(2) 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地震救信号
用眼睛片、镜子反光发出信号。—— 火灾求救信号
用手电筒、白布摆动。—— 洪水求救信号
短信、纸条、手势。——劫持救信号
三、判断。在正确答案后画“√”,错误答案后画“×”。
1.遭遇拥挤的人流时,不要采用身体前倾或低重心的姿势。 (对 )
2.被猫、狗咬伤,最危险的是不冲洗伤口,还涂上红药水包上纱布。 (对 )
3.雷雨天打伞比穿雨衣安全。 (错 )
4.碰到马蜂最好蹲下来,用衣服把头包好。 (对 )
5.当被困在废墟中时,要想维持生命可以喝自己的尿液。 (对 )
7.震后救人要快,先救活,只把其头部露出,避免窒息,接着再去救另一个。(错 )
8.发现池塘水位突然下降,水田突然干涸等,有可能发生滑坡。 (对 )
9.从教室向外疏散,一定要按顺序单人快速离开。 (对 )
10.生熟食物可以不用分开放置和储存。 (错 )
四、简答题。
1. 在拥挤的人群中被推倒应怎样紧急避险?
用手臂抱头,尽量缩成一团
2.预防火灾要做到“三懂三会”,请问什么是“三懂三会”?
三懂:懂火灾的危害性应该是(懂得自身岗位的火灾危害)、懂火灾的扑救方法、懂预防火灾的措施:
三会:会报火警、现在改为(会扑没初期火灾)会使用灭火器、会逃生自救。
3.住在高楼遭遇火灾,可以采用哪些方法自救?(最少写三种)
①逃生开门前应先触摸门锁。若门锁温度很高,则说明大火或烟雾已封锁房门出口,此时切不可打开房门。应关闭房内所有门窗,用毛巾、被子等堵塞门缝,并泼水降温。同时利用手机等通讯工具向外报警。
若门锁温度正常或门缝没有浓烟进来,说明大火离自己尚有一段距离,此时可开门观察外面通道的情况。开门时要用一只脚抵住门的下框,以防热气浪将门冲开。在确信大火并未对自己构成威胁的情况下,应尽快逃出火场。
②遇有浓烟湿毛巾捂鼻,弯腰低头迅速撤离
通过浓烟区时,要尽可能以最低姿势或匍匐姿势快速前进,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不要向狭窄的角落退避,如墙角、桌子底下、大衣柜里等。
③逃生勿入电梯,楼梯可以救急。电梯往往容易断电而造成电梯“卡壳”,人在电梯里随时会被浓烟毒气熏呛而窒息。
④预先熟悉逃生路线,了解掌握逃生方法
4.被埋压在废墟中,可以怎样进行自救?
①如果震后被埋压在废墟中,你一定要沉住气,树立生存的信心。要相信一定会有人来救你,你要千方百计坚持下去,等待救援。
②保护自己不受新的伤害。震后,余震还会不断发生,你的环境还可能进一步恶化,等待救援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你要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的环境,稳定下来,设法脱险。被埋压在废墟下,即使身体未受伤,也还有被烟尘呛闷窒息的危险,因此要注意用手巾、衣服或手捂住口鼻,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另外,想法将手与脚挣脱开来,并利用双手和可能活动的其他部位清除压在身上的各种物体。用砖头、木头等支撑住可能塌落的重物,尽量将“安全空间”扩大些,保持足够的空气以供呼吸。
③设法自行脱险、尽力与外界取得联系。仔细听听周围有没有其他人,听到人声时用石块敲击铁管、墙壁,以发出呼救信号;观察四周有没有通道或光亮,分析、判断自己所处的位置,从哪个方向可能脱险;然后试着排开障碍,开辟通道。如果床、窗户、椅子等旁边还有空间的话,可以从下面爬过去,或者仰面过去。倒退时,要把上衣脱掉,把带有皮扣的皮带解下来,以免中途被阻碍物挂住。最好朝着有光线和空气的地方移动,身体不要太紧张,要尽量放松,否则在通过狭窄的地段时将会发生困难。头朝下往下滑行时,不要将两手都放在前面,一只手要放到身体的侧面,这是防止身体失去平衡的必要措施。两手交替抱住胸部,用胳膊肘滑下来效果比较好。
④如果暂时不能脱险,要耐心保护自己,等待救援。被埋在废墟里之后,要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作出正确的判断,得出自行逃生或等待救援的结论。如果开辟通道费时太长,费力过多,则不应自行逃生。如果周围非常危险,有玻璃、不牢固的床板、电路、水池,也不应逃生,或者自己所处的房屋年久失修,很可能一有震动即会倒塌,则也不应轻举妄动。作出等待救援的决定之后,就要尽量保存体力。首先,不要大喊大叫。一般来说,被压在废墟里的人听外面人的声音比较清楚,而外面的人对里面发出的声音则不容易听到。因此,听不到外面有人,任凭怎样呼喊也无济于事,只有听到外面有人时再呼喊,才能收到良好效果。长期无效的呼喊,会消耗大量的体力,增加死亡的威胁。与外界联系的呼救信号很多,除了呼喊外,还可用敲击管道、墙壁等一切能使外界听到的方法。其次,被压埋期间,要想方设法寻找代用食物和水,俗话说,饥不择食,此时若要生存,只能这样做。
⑤自行脱离危险后,要做到:消除危险,临走前灭掉明火,关闭煤气开关,切断电源、火源;迅速联系,尽快与家人或单位、学校取得联系。按震前商定的家庭团聚计划行为,积极参加互救活动,在有关人员的指导下行动,按科学的方法救助他人。
5.怎样做可以减轻食物中毒程度?
①补充液体,尤其是开水或其它透明的液体;
②补充因上吐下泻所流失的电解质,如钾、钠及葡萄糖;
③避免制酸剂;
④先别止泻,让体内毒素排出之后再向医生咨询;
⑤毋须催吐;
⑥饮食要清淡,先食用容易消化的食物,避免容易刺激胃的食品。
㈡ 当时三峡大坝建设之前存在很多争议,是什么
三峡大坝建设之前存在很多争议包括:
1、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的问题,三峡工程将会对周边生态造成冲击,因为有大坝阻隔,鱼类无法正常通过三峡,鱼类的生活习性和遗传等会发生变异。三峡完全蓄水后将淹没560多种陆生珍稀植物,但它们中的绝大多数在淹没线以上也有分布,只有疏花水柏枝和荷叶铁线蕨两种完全在淹没线以下。
2、库区移民问题,移民是三峡工程最大的难点,在工程总投资中,用于移民安置的经费占到了45%。当三峡蓄水完成后,将会淹没129座城镇,其中包括万州、涪陵等两座中等城市和十多座小城市,会产生113万移民。
3、库区文物问题,三峡工程600多公里长的淹没范围,使得如果不采取文物保护,在三峡库区蓄水达175米以后,大量的文物古迹都将被淹没到水下。
4、泥沙淤积问题,三峡工程极大地改变了原河道水流泥沙运动的规律。三峡枢纽工程中各种建筑物有不同的要求和运行情况,如通航建筑物上下游水域,要求水流平静顺畅,因此只有细颗粒泥沙有可能进入,常在引航道口门区回流落淤,或以异重流方式潜入引航道内落淤。
(2)雨后仍需警惕地质灾害扩展阅读
1992年4月3日,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和通过《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决议》时,在赞成的1767票之外,仍有177票反对,664票弃权,还有25人到会却未按表决器。
对于这些不同的声音,从一开始有关方面就采取了完全科学的态度,都完全做到虚心听取,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和试验,拿出切实可行的、有充分说服力的解决方案,样样都尽可能地做到万无一失,以确保工程在各个方面的成功。
㈢ 如何预防地质灾害
1、加强宣传,提高全社会的地质灾害防治意识
积极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内容可包括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地质灾害的种类、防治、预报、报告制度,如何安全选择村民住宅用地防范地质灾害,在雨季如何开展地质灾害应急处理,灾害发生时如何处置及应急救灾等内容。各地可按当地实际情况,适时公开进行专题学习和培训活动,通过报纸、广播、电视、张贴宣传画等效方式,广泛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防灾减灾的相关知识,努力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防灾意识和抢险救灾能力。
2、建立气象预报预警制度。
地质灾害的发生大多与强降雨有关。建立气象预报预警制度,主要起警示作用,提醒被预警区的人员在下雨的时候提高警惕,注意防范降雨引发的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其作用类似于雨天提醒大家带把伞。为此,很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的建设与维护工作,强化地质灾害监测,开展实际降雨量监测,一旦发现实际降雨量将要达到地质灾害发生的临界值,立即通知地质灾害危险区的居民采取措施,及时预防避让,减少损失。
3、建立群测群防体系。
群测群防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也是实践证明的、现阶段我国最直接、最有效的防灾减灾手段。必须动员民间力量,也就是发动群众搞好群测群防,及时发现灾情,及时上报灾情,及时处理灾情。群测群防如同在地灾危险区增加了成千上万个“灾害预警器”,有利于地灾防治工作的全方位开展,有利于提高防灾减灾效率和效果。要着手建立灾害预防体系,逐级落实责任,明确遇到什么情况要上报、报到哪儿。遇到紧急情况,按照事先约定的方式,比如敲锣打鼓或高声呐喊,尽量减少人员伤亡。
4、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网络。
不少地质灾害由降雨诱发,为此由国土资源部门和气象部门联合开展的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是对地质灾害进行区域性的预测预报。因此,根据降雨气象预报,结合地质灾害发生的地质条件,可以对那些主要由降雨诱发的地质灾害进行预测预报。由于气象部门的监测点多集中在市区和平原,在山区的监测点相对少。而地质灾害多发在山区,建立地质部门自己的降雨监测点迫在眉睫。
5、加强地质灾害工程实践
(1)工程防治措施
工程防治措施是防治地质灾害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防治措施的适用条件及方式:大多数房后切坡造成的小型土质滑坡,选用滑坡后缘地表排水、前缘支挡或削方减载护坡等工程措施较为适应。
(2)生物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措施是指植树造林,种草护坡及合理耕牧。它具有应用范围广、投资省,能促进生态平衡,改善自然环境条件,防治作用持续时间长的特点,需较长时间才能发挥其效益。根据调查区地质灾害特点和自然经济条件,泥石流区,地面塌陷区及水土流失区应采取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防治措施,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和经济损失。
(3)避让措施
①雨天避让措施。对灾害隐患点和变形斜坡,采取雨天临时避措旌,各镇在防灾预案的基础上编制安全转移预案,雨天对受威胁户。一作转移地点安排。应根据就近原则、转移地(接受户)不受地质灾害或其它灾害威胁的原则进行操作。
②搬迁避让措施。对一些危险性大、危害性严重的地质灾害,防治费用超过搬迁费用或再建房仍然受地质灾害威胁的,采用搬迁避让措施。调查区需搬迁避让或已搬迁的灾点。
㈣ 成都多地持续下暴雨,该警惕哪些地质灾害
成都多地持续下暴雨,该警惕泥石流、山洪、塌方等地质灾害,尽量在家不要轻易出门,以免出现意外!
㈤ 为什么滑坡多在雨后
每逢遇到暴雨,疏松的泥土就会夹着雨水形成滑坡、泥石流,甚至崩塌。
一是地质地貌原因。褶皱带,山体分化、破碎严重,大部分属于是炭灰夹杂的土质,非常容易形成地质灾害。
二是地震导致山体松动,极易垮塌,而山体要恢复到震前水平至少需要3 5年时间。
三是气象原因。遭遇严重干旱,这使岩体、土体收缩,裂缝暴露出来,遇到强降雨,雨水容易进入山缝隙,形成地质灾害。
四是瞬时的暴雨和强降雨。由于岩体产生裂缝,瞬时的暴雨和强降雨深入岩体深部,导致岩体崩塌、滑坡,形成泥石流。
五是地质灾害自由的特征。地质灾害隐蔽性、突发性、破坏性强。隐蔽性很强,难以排查出来。所以一旦成灾,损失很大。
产生滑坡的条件: 一是地质条件与地貌条件;二是内外营力(动力)和人为作用的影响。第一个条件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1)岩土类型:岩土体是产生滑坡的物质基础。一般说,各类岩、土都有可能构成滑坡体,其中结构松散,抗剪强度和抗风化能力较低,在水的作用下其性质能发生变化的岩、土,如松散覆盖层、黄土、红粘土、页岩、泥岩、煤系地层、凝灰岩、片岩、板岩、千枚岩等及软硬相间的岩层所构成的斜坡易发生滑坡。
(2)地质构造条件:组成斜坡的岩、土体只有被各种构造面切割分离成不连续状态时,才有可能向下滑动的条件。同时、构造面又为降雨等水流进入斜坡提供了通道。故各种节理、裂隙、层面、断层发育的斜坡、特别是当平行和垂直斜坡的陡倾角构造面及顺坡缓倾的构造面发育时,最易发生滑坡。
(3)地形地貌条件:只有处于一定的地貌部位,具备一定坡度的斜坡,才可能发生滑坡。一般江、河、湖(水库)、海、沟的斜坡,前缘开阔的山坡、铁路、公路和工程建筑物的边坡等都是易发生滑坡的地貌部位。坡度大于10度,小于45度,下陡中缓上陡、上部成环状的坡形是产生滑坡的有利地形。
(4)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活动,在滑坡形成中起着主要作用。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软化岩、土,降低岩、土体的强度,产生动水压力和孔隙水压力,潜蚀岩、土,增大岩、土容重,对透水岩层产生浮托力等。尤其是对滑面(带)的软化作用和降低强度的作用最突出。
就第二个条件而言,在现今地壳运动的地区和人类工程活动的频繁地区是滑坡多发区,外界因素和作用,可以使产生滑坡的基本条件发生变化,从而诱发滑坡。主要的诱发因素有:地震、降雨和融雪、地表水的冲刷、浸泡、河流等地表水体对斜坡坡脚的不断冲刷;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如开挖坡脚、坡体上部堆载、爆破、水库蓄(泄)水、矿山开采等都可诱发滑坡,还有如海啸、风暴潮、冻融等作用也可诱发滑坡。
滑坡的人为因素:
违反自然规律、破坏斜坡稳定条件的人类活动都会诱发滑坡。例如:
(1)开挖坡脚:修建铁路、公路、依山建房、建厂等工程,常常因使坡体下部失去支撑而发生下滑。例如我国西南、西北的一些铁路、公路、因修建时大力爆破、强行开挖,事后陆陆续续地在边坡上发生了滑坡,给道路施工、运营带来危害。
(2)蓄水、排水:水渠和水池的漫溢和渗漏,工业生产用水和废水的排放、农业灌溉等,均易使水流渗入坡体,加大孔隙水压力,软化岩、土体,增大坡体容重,从而促使或诱发滑坡的发生。水库的水位上下急剧变动,加大了坡体的动水压力,也可使斜坡和岸坡诱发滑坡发生。支撑不了过大的重量,失去平衡而沿软弱面下滑。尤其是厂矿废渣的不合理堆弃,常常触发滑坡的发生。
此外、劈山开矿的爆破作用,可使斜坡的岩、土体受振动而破碎产生滑坡;在山坡上乱砍滥伐,使坡体失去保护,便有利于雨水等水体的入渗从而诱发滑坡等等。如果上述的人类作用与不利的自然作用互相结合,则就更容易促进滑坡的发生。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越来越多的工程活动破坏了自然坡体,因而近年来滑坡的发生越来越频繁,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应加以重视。
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以下3个条件:陡峻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有丰富的松散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源。
(1).地形地貌条件:在地形上具备山高沟深,地形陡峻,沟床纵度降大,流城形状便于水流汇集。在地貌上,泥石流的地貌一般可分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三部分。上游形成区的地形多为三面环山,一面出口的瓢状或漏斗状,地形比较开阔、周围山高坡陡、山体破碎、植被生长不良,这样的地形有利于水和碎屑物质的集中;中游流通区的地形多为狭窄陡深的峡谷,谷床纵坡降大,使泥石流能迅猛直泻;下游堆积区的地形为开阔平坦的山前平原或河谷阶地,使堆积物有堆积场所。
(2).松散物质来源条件:泥石流常发生于地质构造复杂、断裂褶皱发育,新构造活动强烈,地震烈度较高的地区。地表岩石破碎,崩塌、错落、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另外、岩层结构松散、软弱、易于风化、节理发育、或软硬相间成层的地区,因易受破坏,也能为泥石流提供丰富的碎屑物来源;一些人类工程活动,如滥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开山采矿、采石弃渣等,往往也为泥石流提供大量的物质来源。
(3).水源条件: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激发条件和搬运介质(动力来源),泥石流的水源,有暴雨、水雪融水和水库(池)溃决水体等形式。我国泥石流的水源主要是暴雨、长时间的连续降雨等。
不合理的人类经济活动亦能诱发泥石流
由于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程度和规模也在不断发展。当人类经济活动违反自然规律时,必然引起大自然的报复,有些泥石流的发生,就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而造成的。近年来,因为人为因素诱发的泥石流数量正在不断增加。可能诱发泥石流的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不合理开挖:修建铁路、公路、水渠以及其它工程建筑的不合理开挖。有些泥石流就是在修建公路、水渠、铁路以及其它建筑活动,破坏了山坡表面而形成的。
(2)不合理的弃土、弃渣、采石:这种行为形成的泥石流的事例很多。
(3)滥伐乱垦:滥伐乱垦会使植被消失,山坡失去保护、土体疏松、冲沟发育,大大加重水土流失,进而山坡的稳定性被破坏,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结果就很容易产生泥石流。
㈥ 二次感染新冠病毒是否常见,我们需要警惕吗
二次感染新冠病毒是不太常见的,但是我们也需要十分的警惕,一个人如果得了新冠病毒,他第二次还得这种概率是十分小的,但是当今这种情况,我们还是要十分小心警惕的,这次病毒还没有结束,一些地方还是每天有新增感染新冠病毒的病例,并且现在还没有研制出对新冠病毒起到抑制的疫苗,虽说现在情况有所好转,但是我们还是需要注意。
中秋国庆,佳节即将来临,呼吁那些放假的朋友们,尽量减少外出去那些旅游胜地,不让病毒有机可乘。在过去的五一佳节,我们可以看到新闻上的报道,那些旅游胜地可谓是人山人海,有的人都不佩戴口罩,并且钟南山先生也说过,这次疫情还有一个爆发期,也就是在10月份,希望朋友们可以减少出去旅游,如果说必须出去游玩的话,可以选择小众的地方,出门做好防护措施,口罩是必须佩戴的,千万不要因为闷热而摘掉口罩,与他人之间保持良好的距离,尽量减少在外面吃饭,回到住处记得消毒,用酒精湿巾擦拭双手。
㈦ 高速公路在节后恢复收费 疫情仍旧需要警惕
2月17日,交通运输部发文称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自2020年2月17日0时起,至6月30日止,该时间根据疫情防控进展进行提前或延后调整),免收依法通行全国收费公路的所有车辆通行费。
目前国内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所以高速公路重新开展收费比预期有所提前了!
而且,从4月25日开始,全国联网收费高速公路同步开展了全路段、全流程测试工作,全国高速公路恢复落杆,不过目前高速公路依旧免费,可能五一假期又要迎来一波流量高峰,虽然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大家还是尽量减少外出。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㈧ 雨后路滑,小心警惕 宁等三分,不抢一秒.交通宣传语
一看二慢三通过,麻痹大意闯大祸。
司机一滴酒,亲人两行泪。
宁可有理让无理,不可有理对无理。
退一步,自然妥稳,忍一句,自是平安。
忍让非已弱,敬人得人尊。
行车都抢先,事故在后边。
酒后驾车者,医院给你开好了房间。
酗酒开车是驶向死亡与坟墓的选择。
酒性发作不由人,醉酒开车祸害深。
开车喝了酒,喜事变忧愁。
交通法规,生命之友。
要想车祸不上身,交通法规牢记深。
违章与事故同在,守纪与安全永存。
何愁路途多遥远,遵守法规保平安。
不讲卫生要生病,不讲安全要送命。
违章是事故的先导。
违章是安全的大敌,车祸的朋友。
无证开车,作茧自缚。
违章驾驶,害人害己。
庄稼离不开阳光,安全少不了规章。
及时指出你违章的人,是你真正的朋友。
十次事故九次快,谁不相信谁受害。
威风不在车速高,安全才是第一招。
快一点危险丛生,缓一秒风平浪静。
晚回家五分钟比永远回不了家好。
客货混装,害人害己。
步步小心,安全是金。
车祸猛如虎,千万莫马虎。
刮风下雨路滑,不要抢道回家。
交岔路口,看清再走。
驾驶“病”车行,代价血淋淋。
行人靠边走,车成靠右行,交通秩序好,人车保安宁。
人不斜穿,不车越线,各行其道。
马路如虎口,劝君多留神。
行人过路要小心,提前准备防万一。
安全行走的人才能走得远。
宁走千步远,不冒一步险。
同志,亲人盼您平安回家。
一人带“禁品”,全车都遭殃,大家齐制止,安全有保障。
妻子儿女望穿眼,盼你安全把家还。
提倡社会公德,爱护交通标志,设施。
公路打晒粮,肇事悔断肠。
违章占道,诱发事故。
……
㈨ 四川暴雨车轮战是否会引发地质灾害的发生
受到持续降雨的影响,四川各地灾情频发,公路、铁路等交通收到了很大的影响,据中国铁路局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近期的消息,受到暴雨的影响,宝成铁路全部列车已经全部停运。四川全省因降雨和地质灾害导致高速公路阻断有6处以上,管制收费站有8个以上受到影响。据了解,目前由于暴雨影响成都已转移受灾被困群众上千人。
由于降雨的影响,四川等地发生山洪、地质灾害和中小河流洪水的气象灾害风险较高,各地需要提高警惕,做好地质灾害防范措施以及防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