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工程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物馆构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物馆构成

发布时间: 2021-02-12 23:05:15

『壹』 中国地质大学博物馆的介绍

中国地质大学博物馆是一所以地球起源与演化、生命起源与进化为主要内容的自然版科学博物馆。陈列权面积5000平方米,开辟了地球奥秘、生命起源与进化、矿物、岩石、宝玉石、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能源矿产、综合展厅等9个陈列厅室,其规模和现代化建设水平居全国大学博物馆前列,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全国古生物教育基地、武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贰』 地质大学(北京)的面积有多大

地质大学(北京)占地面积约为453300平方米。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学校的前身是1952年院系调整时期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和唐山铁道学院等院校的地质系(科)合并组建的北京地质学院,是建国初期著名的“八大学院”之一。

截至2018年1月,学校有17个教学单位,41个本科专业。有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有1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工程硕士领域,11个类型的专业学位授权点。

在职教职工1400余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9人,俄罗斯外籍院士6人。全日制在校生15000余人。继续教育和网络远程教育在读生60000余人。校友中有37人成为两院院士,200余人成为省部级以上劳动模范。

(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物馆构成扩展阅读: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师资力量

截至2016年10月,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5000余人,继续教育和网络远程教育在读生60000余人;教职工135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800多人,高级职称教师500多人,博士生导师200多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1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3人,“千人计划”长期项目4人,“千人计划”青年项目1人,“万人计划”“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1人。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5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项目1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6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9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24人,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5人。我校现有专任教师中3人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6人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

5人获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32人获"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地质科技奖"(其中金锤奖7人,银锤奖25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北京市优秀教师13人,北京市教学名师16人;此外,150多位国内外著名学者被学校聘为特聘教授或兼职教授。

『叁』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面积有多大

453328.8平方米。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是教育部直属的以地质、资源、环境、地学工程技术为主要特色,理、工、文、管、经、法相结合的多科性全国重点大学。是我国最早正式建有研究生院的33所高校之一,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的大学。其前身是1952年由北大、清华、天大、唐山铁道学院的地质系(科)合并组成的北京地质学院。“文革”期间迁往武汉,1978年经邓小平同志批准在北京恢复办学,1987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改为现名,分北京、武汉两个独立办学实体,分别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均具有独立法人资格。2000年由国土资源部整体划转教育部管理。2005年3月教育部撤销大学总部,使京汉两学区成为实质上的两个独立办学机构。2006年9月教育部与国土资源部签约共建中国地质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名师荟萃,桃李芬芳,拥有一大批地学大师,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了大批道德高尚、业务精湛的优秀人才,成为我国培养地学人才的摇篮和进行地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是国际地质学界知名学府。中国地质大学在50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艰苦奋斗,严格谦逊,团结活泼,求实进取”的优良校风,成为中国地质教育的排头兵。50多年来,从地大走出的4万余名毕业生中,有26人成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200余人成为省部级以上劳动模范。1960年,学校跻身全国64所重点高等学校行列。2003年3月,我校校友wenjiabao出任共和国第六任总理。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位于北京海淀区高校云集、学术氛围浓厚的中关村高科技园区的学院路。学校在中外驰名的“北京猿人之家”周口店和避暑胜地北戴河建有条件良好的教学实习基地。

『肆』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物馆周三上午对外开放吗

9:00-16:30,16点后不能进馆。
与大多数博物馆一样,周一闭馆(特殊节假日除外)
地址是校内逸夫楼10楼。

『伍』 中国地质大学博物馆的展馆介绍

生命起源与复进化展厅引入了多媒制体展示技术,自行研制了“恐龙的奥秘”等科普软件,并在展厅中设置触摸屏,引起了观众的浓厚兴趣。
地学陈列展览包括地球奥秘展厅、生命起源与进化展厅、珠宝玉石展厅、矿物岩石展厅以及矿产资源展厅。生动而丰富的展示内容配合新颖而独特的展示形式为观众打开了地球46亿年沧桑巨变的宏伟画卷、地球生命38亿年进化的历史长廊,展示了精美绝伦的珠宝玉石世界、五光十色的矿物岩石天地以及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地下宝藏,讲述了人类与大自然和谐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告诉人们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神圣职责。其展示内容融科学性、知识性、通俗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展示形式包括声光电技术、模拟仿真技术、信息化展示技术、互动技术以及相关高新科技手段等。此外馆内还设置了宝玉石礼品厅、宝玉石工艺品柜台以及休闲服务区,可满足游客休闲和购物的需要。

『陆』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物馆对外开放时间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物馆

开放时间:
每周一至周五(上午8:30到11:30;下午2;30到16:30);周六周日及节假日(上午9:00到17;00)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逸夫楼10层

『柒』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面积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校区占地面积是453328.8平方米。

中国地质大学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前身是1952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和唐山铁道学院等院校的地质系(科)合并组建的北京地质学院。

1960年被评为“北京市文教战线红旗学院”,跻身于64所全国重点高校行列。1970年迁校,1978年在邓小平同志直接关怀下,在北京原校址恢复办学。1987年成立中国地质大学,在京汉两地相对独立办学,是我国首批试办研究生院的33所高校之一。

并首批进入"211工程"、"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行列。2000年2月,中国地质大学由国土资源部整体划转教育部管理。2005年3月,大学总部撤销,京汉两地独立办学。2006年9月,教育部和国土资源部共建中国地质大学。2017年9月,学校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7)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物馆构成扩展阅读:

一、校园环境概况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学校正门面对学院路,东面为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南邻学院桥、北四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邻成府路、北京语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西邻五道口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

从学校正门(也称东门)东北角空中俯瞰,能够清晰看到学校正门的景色,包括主教学楼、运动场、2公里长的林荫大道,林荫大道北侧的教学楼群。

教学区主要楼宇有:教1楼、教2楼、教3楼、教4楼、教5楼、测试楼、地调楼、探工楼、综合教学楼、综合办公楼、图书馆、南翼楼、科研楼、逸夫楼、地质博物馆等。

学生宿舍主要包括:学9楼、学10楼、学14楼、学15楼、学16楼、学17楼、学18楼、学19楼

学校建有50000平米田径赛场,设有容纳上千人的看台,1个攀岩壁,1个标准跑道、2个足球场、9个标准篮球场、2个羽毛球场和1个网球场。

体育馆由游泳馆、篮球馆、室内攀岩壁、文体中心、地下健身用房等几个部分组成。

国际会议中心建筑面积达2.7万平方米,建有主办大型会议和各类专题会议的现代设施,拥有369间风格别致的客房。

学校餐饮设施主要包括餐饮中心、教工餐厅和清真餐厅。

二、师资力量

截至2016年10月,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5000余人,继续教育和网络远程教育在读生60000余人;教职工135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800多人,高级职称教师500多人,博士生导师200多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1人。

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3人,“千人计划”长期项目4人,“千人计划”青年项目1人,“万人计划”“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5人。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项目1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6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9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24人,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5人。

我校现有专任教师中3人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6人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5人获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32人获"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地质科技奖"(其中金锤奖7人,银锤奖25人)。

全国优秀教师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北京市优秀教师13人,北京市教学名师16人;此外,150多位国内外著名学者被学校聘为特聘教授或兼职教授。

『捌』 中国地质大学博物馆的历史沿革

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的前身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博物馆,已有专23年的建馆历史。该馆属馆藏各类地质标本3万余件,其中自然界极为罕见的珍品近3千件。
1998年被命名为湖北省和武汉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
1999年被命名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和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

2005年被武汉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中国古生物学会命名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2001年,受邵逸夫基金资助,地大新博物馆大楼建设开始启动。
2003年底,新馆建成,成为武汉市文教事业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玖』 中国地质大学校园内有哪些地标性建筑

作为地大16级研究生,我来说说这个问题。

其实地大有很多地标性建筑,在你看来习以为常,然而你在别的学校却会发现没有,至于这其中是否隐藏着别的含义?那就要等你来学校亲自去探索了!相信他们绝对不会让你们失望的!

首先就是地质工作者的石刻雕像,他们少部分你能够在学校明显的地方发现,但大部分都在隐藏的角落才能发现!身穿工作服,肩背地质包,腰跨罗盘,头顶蓝天,足登巉岩,眼光深邃,一届又一届的毕业生从他面前出发走向祖国各地,他是学校最具标志性的风景。很少有人知道,他在那里已经站立了近30年。走进他,你会想要知道,他是谁?又经历过怎样的历史变迁?而这个雕像的原型到底是谁呢?想要知道吗?那就加入我们地大这个大家庭,自己探索获得答案不是更加有趣吗?

『拾』 中国地质大学博物馆怎么样

我小学时,抄就去过这袭个博物馆。当时叫北京地质学院陈列馆,文化大革命中“地派”所在地.我也是“地派”的.我们的温总理曾在这里上大学.当时展品标本就在露天摆放.各种颜色.形态各异的矿石任你抚摸.如今博物馆藏标本总量55000多件,展出的有4000多件。我可以说这是咱们国内高校博物馆中馆藏量之最多了。在教二楼展出与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古生物学、地史学有关标本.还有生命演化与地球演化历史展厅,展出内容包括生命演化(古生物学)展室、地史学展室,青藏高原地质演化研究展室和地学知识科普展室四部分。这里的珍奇标本有:来自地外的Fe-Ni陨石、采自地球之颠-珠穆朗玛峰顶的奥陶纪灰岩、采自太平洋海底约6000米深处的钴锰结核、来自南极大陆的岩石和地表苔藓等等.当然也有含金子.翠玉的矿石了!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