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桥石经寺公路工程地质平面图
『壹』 工程地质勘查报告常用图表有
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工程地质剖面图、工程地质柱状图、原位测试成果表、土工试验成果表,另外还有波速、地脉动测试的成果图表等。
『贰』 1、根据所提供的工程地质平面图和剖面图,分析该地区的地质条件(地形、地层、地质构造等)
根据所提供的工程地质平面图和剖面图,我觉得该地区的地质应该是比较独立的。
『叁』 工程地质图图例
粉质粘土和片岩
『肆』 画勘探点平面图和工程地质剖面图时,用理正勘察时遇到的问题
你的意思抄是画勘探点平面布置图,是吧?一般如果点数不多,直接在甲方给的图上画出来就行了。如果点数太多,按照你在网上查的方法,就是CAD的插入,然后点DWG参照,把甲方给你的图插入进去。但是我觉得这么做麻烦。你可以直接生成勘探点平面布置图,然后打开,然后复制(ctrl+c),然后粘贴(ctrl+v)到你的甲方给的图上,然后根据图大小,先缩放,然后在找到公共点,移动,就把勘探点布置在平面图上了。
第二个问题,剖面线的问题,每个点都要有剖面线,一般都是横纵两个剖面。单独一个点的,要出柱状图。
『伍』 公路工程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包括哪些内容
(1) 在保证施工顺利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物,少占内农田,因地制宜容,以降低工程成本;
(2) 充分考虑水文、地质、气象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尤其要慎重考虑避免自然灾害(如洪水、泥石流)的措施,保护施工现场及周围生态环境;
(3) 场区规划必须科学合理,应以生产流程为依据,并有利于生产的连续性;
(4) 场内运输形式的选择及线路的布设,应力求材料直达工地,尽量减少二次倒运和缩短运距;
(5) 一切设施和布局,必须满足施工进度、方法、工艺流程、机械设备及科学组织生产的需要;
(6) 必须符合安全生产、保安防火和文明施工的规定和要求。
『陆』 理正工程地质勘查CAD生平面图的问题
你的目的是想将钻孔坐到底图上。勘察4年多,这个问题也一直是比较费时的事情。
你操作出的问专题觉对是比例属出错了,我遇到过多次。
解决的方法很多:一、按你上述顺序底图初始化,(这一步不会可以参看理正教程,你的初始化肯定是坐标输错了),再点生成平面图即可。
二、首先,直接按自己要求设置生成平面图(比例自己设置),再将底图移动过来,进行一定比例的缩放即可。
当然还是要多试,没有一步成功的,掌握方法很重要。
『柒』 怎么看懂桥梁工程图纸
这就和算数是一样的,首先你需要一定的基础知识,然后知道你所看的图想表达什么内容,像平面图,向你展示线位周围地物地貌状况(河流宽度、与线位夹角等)工程地质纵断面就是让你看桥位附近地质状况。
『捌』 工程地质勘察CAD生成平面图里面怎么设置比例尺
我用的是理正6.81版,比例尺是在这个地方设置,注意那个绿色的数字,并且每次退出这个对话框,再进来的时候,都要重新输入。
『玖』 地质工程问题
1.上池
上池位于高程570~620m的山顶洼地,除局部地带分布有砾岩外,主要为多次喷发形成的安山岩、凝灰岩及火山岩组成,岩体受卸荷影响,极为疏松。有正长岩和闪长岩脉穿插,池盆内断裂十分发育,除有F3、F118大断层外,沿不同岩性接触带都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层间剪切错动破坏。节理很发育,将岩体切割成5~30cm不等的碎块。风化卸荷严重,岩体结构松弛,一般表现为碎裂夹泥。断层带及层间剪切破碎带物质一般由断层泥或泥夹碎屑组成,断层泥内蒙脱石含量达50%以上,亲水性强,抗剪强度低。岩体弹性波纵波速度一般为2000~3200m/s,岩体原位变形试验测得,严重破碎带岩体变形模量E0=42~50MPa,泥质软化带E0=15~30MPa,一般较好岩体E0=110MPa左右,断层泥的抗剪强度φ=8°~12°,C=0.01~0.05MPa,破碎夹泥带(含强烈卸荷风化岩体)φ=26°~28°,C=0.01~0.02MPa。
断裂发育并强烈卸荷的地质环境,给上池工程带来下列严重地质工程缺陷:①池盆渗漏严重,需作全面防渗工程处理;②副坝坝基和防渗面板地基压缩变形大,可能产生不均匀变形,可能导致防渗面板破坏;③池盆边坡岩体变形失稳严重。
图5-10 上池卸荷带加固工程示意图
上池以1∶1.5的坡比开挖,一般挖深20~35m,最大达40~70m。池盆坡高为31m,池盆以上边坡高度为0~40m不等。沿池顶计算,开挖池坡总长约1135m,其中705m属于不稳定或潜在不稳定地段,占总长的67%。在开挖过程中,先后出现滑坡、坡体蠕动变形滑动三处,累计变形破坏地段长度达310m,最大滑坡体积达30万m3。为了确保池坡岩体的稳定,分别对滑坡和蠕动变形岩体进行了开挖减载、加抗滑桩、混凝土挡墙、预应力锚索加固、局部固结灌浆和帷幕灌浆进行防渗处理,防止渗透水浸泡外边坡岩体,产生外边坡失稳等(图5-10)。
2.引水压力管道
引水压力管道大部分位于蟒山卸荷带内。岩体卸荷松弛,风化严重,充填次生夹泥多,岩体质量极差,同时又有F3 和F20两条规模较大的断层通过。由于断层构造岩(泥化带)隔水,使地下水形成阶梯状分布的水文地质结构(图5-9)。施工开挖过程中,经常发生突水塌方。其中引水洞挖至F20断层带时,两条引水洞都产生了大体积的突水和塌方。通过断层带时,又产生了大塌方。其中2#塌方冒顶通天(图5-11),位于F20断层带内的1#塌方也接近通天冒顶,塌方高度达20~30 余 m。通过鱼骨排梁顶棚超前支护(图5-12),超前固结灌浆,施工开挖又做全封闭式处理,方通过了该段破碎带岩体。在2#压力管道导洞开挖过程中,曾经产生过三次大体积塌方和突水。第一次突水和塌方历时约半年之久,最初为碎屑流式突水,渐次变为块体塌方和涌水,零星掉块。塌方突水期最大日塌方量达450m3/d,突水时最大涌水量达35~40m3/d。塌穴高32m,直径14~17 m,总塌方量4000 m3。第二次塌方历时3个月,塌方仍由突水引起的。塌形与第一次塌方相似。塌穴高20 m,直径9~13 m,总塌方量约2500 m3。第三次塌方发生在斜洞扩挖过程中(导洞内),塌方量约为200 m3。三次塌方均采取混凝土回填塌穴和灌浆加固处理(图5-13),其塌方皆发生于F20断层带及其影响带内。其余地段由于卸荷风化严重,岩体稳定性极差,不同规模的塌方屡屡发生。所以在高压管道斜井扩挖时,采取了厚度达20~30cm的系统喷锚加固(双网)。由于岩体软弱破碎,结构松弛,所以压力管道必须全部采用钢管衬砌承担内水压力。
图5-11 引水洞2#塌方剖面图
图5-12 引水洞超前支护处理平面图
十三陵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实践经验表明,地质工程建设必须认真地对环境地应力进行研究。十三陵抽水蓄能电站蟒山卸荷带是一个重大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对这个问题进行专门研究对认识建设场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具有重要的意义。十三陵抽水蓄能电站蟒山卸荷带是十三陵抽水蓄能电站上池及引水压力管道稳定性的主要控制因素,对这个问题的发现大大提高了对十三陵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地质条件的认识水平,对其他工程的工程地质条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图5-13 压力管道塌方图
『拾』 工程地质
褶皱上来说是个背斜,断层应是个东西走向的正断层,根据褶皱轴向与断层面走向的关系来说,是个纵断层。 看出来的就这些,不知对您是否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