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工程 » 中国地质地球物理研究进展

中国地质地球物理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 2021-02-12 15:11:05

Ⅰ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地球物理学毕业后是干什么的

本科毕业的话抄有以下几个方袭向:1,考研;2,考公务员;3,去各个地方的地质大队或者勘探公司。
如果是第三个选择,一般都会要求出野外,野外补贴都很高,一般是80-150/天,基本工资是1200-2200的样子,所以不出野外的话工资很不够看的,呵呵,当然,现在单位很多,你可以去相关的资源型单位试试运气,有的还是不用出野外的。
我给你说下我几个同学的状况,有3个考研的,都考上了,有一个考公务员的,也考上了,还有几个去的地质大队的,现在都在野外做项目,生活很苦,待遇还不错。我还听说有人去海上工作的,估计是搞的磁法,上海那边,据说待遇很高,当然海上生活更辛苦啦。
你要是以后找工作的话,如果去家乡比较好的单位竞争还是很有优势的,单位一般都喜欢要本地人。
我知道的就这么多,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可以给我留言。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怎么样

中国地质来大学是首批“211工程”和自“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之一,是一所以地质、资源、环境、地学工程技术为主要特色,理、工、文、管、经、法相结合的多科性全国重点大学,是中国地学人才培养的主要教育机构和地学研究的基地,在国际地球科学界享有盛誉的高水平,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为中国的地球科学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现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两个独立的办学实体。2006年起,教育部和国土资源部共建中国地质大学。

Ⅲ 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的地球物理学怎么样啊

http://.zol.com.cn/question/167964786.html据我所知这个专业好像找工作会内比较困难容

Ⅳ 地球物理勘探中的电法勘探现在应用的如何

现在煤矿的详细勘查都用电法,需求量还是比较大的,研究的比较好的我知道的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的胡祥云教授,祝你好运!~~

Ⅳ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是我国学科比较齐全、人员结构较为合理、设备比较完善的综合性地学基础研究机构,主要从事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和前沿性的基础地质调查和基础地质研究工作,同时承担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和地球化学专业研究人才教育和培养任务。地质研究所现有在职职工180人,10个专业研究室。研究领域包括:区域地质、地质编图及数据库建设;大地构造与全球构造;生命起源、古生物群落与地层对比;前寒武纪地质与早期地壳生长;新生代地质与现代地质生态环境;超高压变质作用与超高压变质带;岩石学、矿物学与地球物质科学;大陆动力学与地幔动力学;成矿地质背景与区域成矿学;深部地球物理探测与岩石圈结构及地球动力学;同位素地质理论、方法体系与应用。

副所长高锦曦

副书记、纪检书记沈琳

所长、党委书记侯增谦研究员

2008年总收入约1.73亿元,比2007年增长17%。各类科研项目总经费15283.63万元,其中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3657万元,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86.4万元,科技支撑项目876万元,汶川地震科学钻探专项经费2075万元,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等项经费3870万元,基本科研业务费450万元,地质及矿产资源勘查经费815万元,其他科技项目经费2624余万元。

2008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获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

2008年公开发表论文150篇,其中SCI检索刊物论文78篇,包括国际SCI论文32篇。公开发表专著1部,中英文版1:250万地质和矿产图4幅。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统计,2008年本所论文发表数量在国内地学类机构排在第7位,已连续3年在全国地学研究机构中位居前10位,是国土资源系统唯一的研究所。研究所现任领导班子包括:所长、党委书记侯增谦,副所长耿元生、高锦曦,副书记、纪检书记沈琳。

2008年度重要科研成果

全国1:100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属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地质调查与研究工作项目,项目负责人丁孝忠研究员。首次系统编制了全国1:100万地质图地理底图(国际分幅),并建立了相应的数据库;系统编制了64幅1:100万国际分幅地质图并建立了全国1:100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编写了全国1:100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编图说明书、分幅图元数据及核心元数据。填补了全国1:100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空白,健全了国家基本比例尺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系统。自主开发研制了1:100万地质图数据库检查系统,具有自动进行图幅数据检查、快速修改等功能;研制开发了全国1:100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该系统具有较强的空间数据检索、属性数据检索、多级地质要素属性查询,以及1:100万国际标准图幅元数据查询等功能。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08

地球的化学、生物与环境演化的同位素研究:属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地质调查与研究工作项目,项目负责人朱祥坤研究员。在国内首次建立了Cu、Fe、Zn、Mg、Ca同位素的MC-ICPMS高精度测定方法和配套的样品化学纯化方法,所建方法精度达国际同类实验室的先进水平;在鞍山地区获得了一批新的年龄和地球化学数据,进一步验证了鞍山地区38亿年岩石的存在,初步确定了鞍山群形成时代为25亿年前,进一步完善鞍山地区太古宙构造—岩浆演化的年代学格架,总结了鞍山地区太古宙地壳演化规律;对前寒武纪几个重要时段多种化学沉积岩石进行了Si、O、S等同位素研究,在冀东和五台地区发现了与质量无关的S同位素分馏现象,探讨了这些元素的同位素组成变化与环境和生物演化的关系;对冀北、辽西的J-K地层进行了同位素精细定年,为陆相地层J-K界线年龄的确定、年代学格架的建立和辽西生物群演化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对太平洋深海多金属结核和结壳进行了3He同位素与元素地球化学多重示踪研究,初步查明了富钴结壳记录的海洋气候环境的演化规律,通过与10Be定年方法对比,初步建立了测定富钴结壳形成时代和生长速率的地外3He新方法。

大陆碰撞造山带成矿作用:属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项目负责人侯增谦研究员。项目选择青藏高原3个成矿带中的3个典型代表(即驱龙斑岩铜矿、玉龙斑岩铜矿和大陆槽稀土矿床),通过典型矿床详细解剖和成矿带区域成矿对比,揭示其成矿过程,建立碰撞造山带adakite质斑岩成矿模型,揭示碰撞带陆内环境REE超常富集机理,为构筑大陆碰撞成矿理论框架奠定坚实基础。本项目历经4年研究,提出了大陆环境斑岩铜矿成矿新模型,突破了传统的岩浆弧环境斑岩铜矿成矿理论;提出了大陆碰撞带或造山型REE矿床概念,建立了造山型REE矿床新模型,丰富和发展了矿床学理论;以大陆碰撞带Cu和REE矿床成矿模型研究为基础,孕育和建立了大陆碰撞成矿理论新框架。本项目共发表论文38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9篇。本项目与“973”项目共同组织出版了中英文专集7部。项目实施的4年中,共培养博士6人,硕士8人,3位博士后出站;与一批国际同行开展了广泛的合作研究,已经形成了一支团结协作、富于创新、成果丰硕并有一定国际影响的研究团队。

Fe-Mn结壳表面样品铁同位素组成随深度的变化关系

朱祥坤研究员在汉诺坝野外考察

大陆典型成矿带深部作用与成矿模式

谭庄—沈丘凹陷中生界沉积、构造特征与有利储层预测:属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中心“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专项:东秦岭—大别造山带两侧油气资源战略选区研究之专题。主要完成人员:旷红伟、柳永清、杨飞、彭晓波、刘燕学等。项目主要依据地质和地球物理技术研究华北南部大别山造山带北侧周口坳陷内谭庄—沈丘凹陷的中生界下白垩统。重点是层序地层、沉积体系和有利储层分布与构造特征的研究,核心是分析下白垩统层序地层格架内的沉积体系展布及有利储层发育特征,进一步结合地球物理解释的中生界内幕构造特征和综合研究,确定有利的油气勘探目标。通过课题实施,在下白垩统内幕构造、沉积相及其展布特征、有利储层分布以及综合评价与优选勘探目标研究上取得一系列成果,体现了一定的理论研究和生产应用意义。

谭庄—沈丘凹陷下白垩统永丰组下段地层等厚图

谭庄—沈丘凹陷下白垩统永丰组下段有利勘探目标综合评价图

内蒙古1:25万西老府幅区域地质图

内蒙古1:25万多伦幅区域地质图

内蒙古1:25万多伦幅、西老府幅区调修测及蒙南—冀北地区晚中生代地层格架与重要地质事件和年代地层系统研究:属地调项目。主要完成人员:柳永清、魏文通、刘增效、姚宝钢、赵华平、王永、迟振卿、江小均、刘燕学、旷红伟等。项目完成1:25万多伦幅(K50C002002)、西老府幅(K50C002003)区调修测面积27395km2,开展了蒙南—冀北地区晚中生代地层格架与重要地质事件和年代地层系统以及相关基础地质研究,取得一系列重要的基础地质研究成果。系统查明了区内兴蒙造山带或华北地块北缘构造单元的物质组成、地层序列、形成时代;调查和研究了东西向、北东向构造—岩浆岩带的物质组成、形成时代、构造背景及演化,深入调查与研究了晚中生代火山—沉积作用与盆地演化;在主要构造(带)属性、区域构造格架以及晚中生代地层格架、重要地质事件和年代地层系统、探讨晚古生代—晚中生代地层、岩浆作用、盆地、区域构造发育演化,以及第四系地层和古地理环境调查与研究等诸多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和系列成果。

Ⅵ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怎么样

简介抄:中国地质科学院袭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是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所属的专门从事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方法技术研究与应用的国家公益性科研机构,是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组成部分,又是中央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机构。是我国现代地质勘查行业物探和化探两大学科的科研创新基地,相关应用基础理论和新方法新技术研究开发、成果转化的辐射源。

Ⅶ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

《岩石矿物分析》(第四版)获2013年度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

青藏高原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获2013年度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

截至2013年底,全所在职职工376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94人,包括中科院院士1人,正高级职称72人,副高级职称51人;有博士学位研究人员38人,硕士学位研究人员113人。有6个职能处室,5个服务部门,11个专业研究室,1个所属企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国际研究中心(在建)、国家现代地质勘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部级地球化学勘查监督检测中心、2个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中国地质调查局业务中心、1个院级重点实验室依托物化探所建立;中国地质学会所属勘查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勘探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和桩基检测专业委员会、全国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地质勘查技术方法分技术委员会挂靠在物化探所。

2013年,承担各类科技项目112项,总经费16459万元。其中国家科技项目7项,公益性行业专项项目13项,地质调查项目54项,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38项。获专利和著作权19项,发表各类科技论文125篇(其中,SCI和EI检索论文12篇),出版专著4部。参与获得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获中国地质调查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分别入选2013年度中国地质调查十大进展1项、中国地质科学院2013年度十大科技进展1项、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度十大地质科技进展1项。

所长、党委副书记韩子夜(中),党委书记、副所长甘行平(右一),副所长史长义(左一)

领导班子由3人组成,所长、党委副书记韩子夜,党委书记、副所长甘行平,副所长史长义。

年度重要科研成果

云南省保山西邑铅锌隐伏矿成矿理论及物化探找矿技术研究与应用、大功率多功能电法与阵列多频相位激电系统应用与推广。在成矿地质背景、地形条件复杂并伴有人文电磁和炭质干扰的云南保山西邑铅锌矿区,利用国产多功能电法测量系统,通过采样合理的工作布置、大功率的供电,获得了清晰的激电异常和CSAMT异常,指示深部有良好的找矿前景,对该矿区进一步找矿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多宝山铜矿区获得的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量成果,不仅很好地反映了1300米深处的已知铜矿体特征,还发现了已知矿旁侧及深部新的找矿目标。

黑龙江多宝山铜矿电法测量综合解释图

基于无人机的航空物探(电、磁、放)系统测量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研发了国内外首套无人机航空物探(磁/放)综合测量系统样机,成功开展了应用试验,样机的稳定性、可靠性和适应性得到了全面验证,整体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

高精度重磁仪器研制与高温超导技术的推广应用。在突破石英弹簧灵敏元件等测量系统关键技术基础上,研制了高精度重力仪样机,填补了国内空白;完成了幅相仪推广任务,为新技术推广作出了贡献。

重力仪样机

高精度井中三分量磁力仪研制。成功研制了高精度井中三分量磁力仪,使仪器的测井深度达到2000米,其测量精度比国内现有的同类仪器有明显提高,可以用于深部强、中弱磁性矿体的勘探工作,可以进行商品化推广应用、装备我国地质勘探队伍,提高我国物探技术水平。

高精度井中三分量磁力仪及探头

阵列激发极化仪

小口径深井多参数测井系统研究及井中阵列激发极化观测系统研制。提出阵列井中激发极化方法技术思路,研发了24道阵列激发极化接收设备,形成了井地、地井阵列激发极化观测系统;通过研究井—地激发极化三维正反演技术,开发了适合于井—地激发极化法的三维数据处理解释软件。

九瑞试验区立体地质结构图

长江中下游重点成矿带综合地球物理立体地质填图示范。填绘了九瑞与宁芜两个试验区1500米深度范围内的标志地层、岩体和构造等地质现象的立体地质图,取得了适合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综合地球物理立体地质填图工作方法技术,研发了基于Mapgis K9 平台的综合地球物理立体地质填图三维图示系统。特别是在九瑞地区,明确勾画出的对深部找矿起关键作用的隐伏侵入岩体和五通组顶界面分布结构形态,具有推广意义,由此圈定的5处深部找矿有利部位,对今后九瑞地区寻找深部隐伏矿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区域地球物理调查成果集成与方法技术研究、成矿带区域地球化学调查。研制了区域物探工作中急需的方法技术,组织、参与了全国成矿带区域地球物理调查计划、区域化探全国扫面计划,编制了重点成矿区带基础地球物理图件。

东天山成矿带浅覆盖区机动浅钻区域化探示范研究。解决了不同景观条件下不同类型浅覆盖区化探采样目的层的判别、有效化探样品识别与采集等技术难题,建立了浅覆盖区调查、普查和详查等不同勘查尺度的浅钻化探方法技术体系。在新疆、甘肃、安徽等地不同类型浅覆盖区发现了与基岩或矿床有关的多金属或铁族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应用效果显著,为解决我国150多万平方千米浅覆盖区矿产资源地球化学勘查与评价问题提供了技术支撑。

浅覆盖区浅钻化探采样现场 

Ⅷ 地质调查研究现状

由于平均海拔在4500m以上,常年处于高原缺氧环境,人口密度小,野外工作条件差,因此测区总体地质工作程度较低。但在某些领域如深部地球物理探测和地壳结构研究方面工作程度高于中国西部其他地区。

1.不同比例尺的地质填图

1∶100万区域地质调查完成于1965~1969年,涉及测区的路线仅数条,对测区的地层、岩浆活动及构造格架进行了初步总结,限于工作精度,各类地质体控制程度较低。

涉及测区的1∶200000区域地质调查包括青海省区调队1981年和1983年完成的纳赤台幅和东温泉幅1∶200000区域地质调查工作,青海省区调综合地质大队1993年完成了错坎巴日昂东幅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图7-2)。涉及图幅北部所进行的1∶50000区域地质调查由青海省地质调查院2002~2004年完成,包括研究区西北部的水泥厂幅、黑刺沟幅、忠阳山幅和研究区东北部的求离牛里生幅和开荒幅等两幅,著有地质、矿产报告及相关图件。这些图幅资料及调查成果为本次新技术新方法地质填图试验奠定了重要基础。研究区西南部的1∶100000牙扎康赛幅属1∶200000填图空白区。

2.其他基础地质调查与研究

东昆仑地区的专题研究重点集中在图区中北部地区,图区东部1∶250000东给措纳湖幅为我国新一轮1∶250000造山带填图试点图幅,对造山带组成、结构、演化、高原隆升等方面作了调查研究,这些成果对本测区的地质调查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全省性的《青海省区域地质志》、《青海省岩石地层》、《西北地区区域地层表:青海省分册》、《1∶50万青海省地质图》对图区的一些重要地质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与此同时,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中国地质科学院的研究人员分别开展了基础性的研究工作,对研究区的一些重要地质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

国内外大批专家学者对青藏高原隆升及其资源环境效应综合研究成果均涉及青藏高原北部及昆仑山地区,如潘裕生等(1998)、肖序常等(2000)、李廷栋等(1996)、尹安(2001)和李吉均等(1979)学者发表的大量论文和专著。

3.矿产地质调查与研究

总体研究程度较低,1∶200000区调和1∶50000矿产地质调查工作中对铁、铜、金矿化线索进行了地表检查,取得了初步的认识。1∶200000区域化探工作已覆盖全区,圈出了一批Au、Cu、W、Mo、As、Sb、Hg异常。青海区调队1958年对大场金矿初步进行了普查,青海地质四队1997~1999年对大场金矿进行了普查,提交了《青海省曲麻莱县大场岩金普查报告》;2000年开始,青海省地调院在昆仑山口—大场—玛多地区进行铜、金矿产资源普查评价;在驼路沟—布青山进行铜、金矿产资源普查评价;在大干沟—小庙—托克安进行铜、金矿产资源普查评价。

图7-2 研究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程度图

中国地质调查局(2003)完成的青海东昆仑东段成矿远景区(带)矿产资源调查评价重点选区研究,对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和区域成矿规律进行了总结,并划分了12个成矿远景区;潘彤等(2006)对金属矿床成矿类型、矿床模式和找矿方向等进行了较系统论述;张德全等(2002)对东昆仑内生金属成矿作用进行了综合信息成矿预测;青海省地质研究所1987~1989年著有《青海省东昆仑东段南坡变火山岩系的基本特征及其含矿性的研究》。这些成果为本次工作中的矿产地质背景分析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

4.深部地球物理探测

前人在测区西侧进行了不同方法的深部探测,如亚东-格尔木GGT地学断面横穿东昆仑山脉(崔作舟,1996;李廷栋,1997);国际合作INDEPTH-III完成了拉萨-格尔木大地电磁测深(MT),获得高质量的成果资料(Wei et al.,2002;Martyn et al.,2004)。中-美-德-加多国科学家2007年在东昆仑造山带完成了国际合作INDEPTH-IV深部探测工作,其垂直地震反射与广角地震反射从研究区中部穿过,为利用地球物理探测资料开展深部构造研究奠定了基础。国家地震局航磁大队1975年对青海中南地区进行了1∶500000航磁测量,著有《青海中南地区航空磁力测量成果报告》。

1987~1991年,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长春地质学院与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地球物理研究所等8个单位的60余名不同学科的专家,联合完成亚东-格尔木GGT地学断面,在岩石圈结构组成、深部过程、岩浆岩地球化学、古地磁与地壳构造演化方面,取得重要研究成果,编制地质与地球物理系列图件,受到国际地学界的重视与好评,主要研究成果已于1996年以专著形式出版;亚东-格尔木GGT地学断面的羊八井-谷露段便横穿测区中部。

中-美-德-加多国科学家经过2003年8月与2006年7月两次野外踏勘,选定东昆仑复合造山带为国际合作INDEPTH-IV深部探测重点地区,2007年开展横穿测区的垂直地震反射与曲麻莱-西藏大沟-格尔木测线的广角地震反射,在测区及附近投入地震仪包括30台宽频地震仪(REFTEK)与80余台短周期TEXAN地震仪,开展横穿造山带的100km垂直地震反射与250km广角地震、超长周期的大地电磁测深及电性结构研究工作,为利用地球物理探测资料开展新技术新方法填图试验奠定了基础。最近赵文津等(2011)在《Science》上发表的INDEPTH-IV深部探测成果对研究区深部构造进行了解释与约束。

Ⅸ 中国地质科学院和中科院的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哪个比较好,有没有考上的学长学姐什么的...

当然中国地质科学院好,中科院写论文做实验到地科院做,仪器都在地科院回,不信你私聊问问答楼上
而且国土资源部所有项目都是地科院作,你可以查查矿产普查和区调项目,包括咱们用的图鉴什么的,你查查前言,那个不是中国地质科学院的人编写的,去了地科院毕业找工作业内(地矿)绝对承认,中科院一些不知名的小单位都没人听说过。。。
而且导师都牛,不像中科院全是教员,读完硕士老师可以推荐你到一些地区省属单位,博士的话可以推荐你到研究所,总之工作不愁,
虽然中科院也都能找到工作,但毕竟不如推健,(原因是好多单位领导是你导师的关系人员或学生,你算他的嫡系)
总之你到玉泉路去问问中科院地物所得就知道,他们绝对后悔没去中国地质科学院。
两院分都不低,考北京外的最好370,考北京最好385,英语一定保证55
总之好好复习吧

我毕业7年了,原先同学考地科院的都做到处级了,真的,聚会大家很羡慕他,而原先有两个中科院的,现在还在为副研究员发愁,不过也看你有没有人,中科院走后门太严重了,特别注意北京的,现在风气是这样没办法,我中科院地物所得,现在去看老师,老师总说走后门太厉害。。。

Ⅹ 中国地质科学院P.S.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属于国土资源部,后者属于中国科学院,两者的所属的单位并不同。
两个在某些方面都有强项,这个不好比。至于选什么专业,我个人觉得只要导师比较牛就行,专业什么的都是浮云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