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工程 » 明朝灭亡是因为地质灾害

明朝灭亡是因为地质灾害

发布时间: 2021-02-12 12:19:16

1. 请说明明朝灭亡的根本,主要,次要原因

研究明朝灭亡时,人们大多将注意力集中在明朝与后金(清)的军事斗争,以及内部党争上,而忽略了明朝末年白银的进口骤减这一事实。其实,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经济的崩溃,而导致明朝经济崩溃的导火索就是白银短缺。

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原因:
1.土地兼并严重,流民大量增加
2.朝廷赋税增加,农民苛刻杂税严重
3.军队纪律涣散,严重扰民害民
4.攘外安内,军事失败
5.用人和策略上失误
6.崇祯自身的缺点

美国学者魏斐德在《洪业——清朝开国史》中即证实了这一点:1620年至1660年间,欧洲市场爆发了贸易危机,以西班牙的塞维利亚为中心的世界贸易体系遭到沉重打击。中国尽管与欧洲相距遥远,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严重影响。欧洲贸易衰退之前,停泊于马尼拉的中国商船每年多达41艘,到1629年降为6艘,加之当时与中亚贸易的萎缩,新大陆输入中国的白银大大减少了。30年代末和40年代初,正值长江下游地区高度商品化的经济急需更多白银以对付通货膨胀之时,白银流入更是两次被严重阻断,中国的白银进口量骤然跌落。

明朝的货币是白银,中国虽然地大物博,但不是白银的主要生产国,白银大量依靠进口。魏斐德在著作中写道,在17世纪的前三十多年中,每年流入中国的白银总量约达25万-26.5万公斤。长期从事“明清之际白银流入中国”问题研究的美国学者艾维斯认为,1560到1600年日本白银的年输出平均在33750-48750公斤之间,大多数最后还是到了中国。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经过菲律宾流入中国的南美洲白银则达到57500-86250公斤。而且马尼拉不是南美洲白银进入中国的唯一门户,还有一部分从澳门、台湾、东南亚进入中国。艾维斯估计,从阿卡普尔科运到马尼拉的白银平均每年143吨,仅1597年就有345吨。一个不富藏银的国家,竟然选择银作为自己的货币,是一件把金融命脉委于他人的荒唐之事。

白银的骤然减少对明朝的经济造成多大的影响呢?明末叶梦珠所著的《阅世篇·食货一》中记载,崇祯壬申五年(1632年)“白米每斗一百二十文,直银一钱,民间已嫌其贵”,十一、十二年“斗米三百文,计银一钱七、八分,识者忧之”,十五年春“时钱值日落,每千值银不过四钱几分。白米每石文银五两,计钱一十二千有奇”。顺治三年(1646年)“斗米几至千文”,四年“白米每石文银三两,”六年“大熟,糯米每石价止一、二两,珠米每石九钱,白米每石价一两耳”。也就是说,如以铜钱计,崇祯时10年间米价上涨了10倍,银价上涨了5倍。鉴于粮价是中国物价的基本指数,即便加上战争及灾荒因素,也较同时欧洲物价上涨的三到四倍更为严重,尤其是白银和铜钱比值的变化。白银和铜钱比值在短短几年内出现如此大的波动,不可能与当时进口白银骤然下降无关。

魏斐德《洪业——清朝开国史》中写道:明朝末年日益恶化的通货膨胀可能正是白银进口长期不足的严重后果之一。在长江三角洲等人口稠密地区,通货膨胀导致谷价暴涨,给当地城镇居民带来了极大灾难。1635年至1640年白银进口量骤减期间,由于国际丝绸贸易萎缩,浙江北部的湖州等丝绸产地迅速衰落。与此同时,罕见的自然灾害席卷中国大地,接连不断的饥荒,伴随着蝗灾和天花,导致人口大量死亡。经过这场浩劫,晚明的人口总数大幅度下降。中国人口的严重下降恰恰与全球性的经济衰退同时发生,仅这一点便足以使历史学家们相信,中国也被卷入了17世纪那场困扰着地中海世界的普遍危机。

2. 明朝灭亡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

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皇帝自杀,朝中内讧,明朝已到了名存实亡的境地,最后辽东总兵吴三桂为报李自成杀他全家之仇而放清兵入关,导致明朝灭亡。

3. 明朝是被谁灭亡的

1644年,明朝被农民军推翻,清朝继之入关,从而开辟了有清近三百年的“洪业”。在这段历史进程中,演绎了许多复杂的变故,最终清统治者以胜利者的姿态继承了明的江山。从历史发展的客观作用上讲,清朝之所以能够入关是因为明朝本身为满族统治者提供了若干契机。造成这些契机的根本就在于:明朝濒于灭亡的事实。因此,对明朝灭亡原因的分析有利于我们客观地认识明清嬗代的若干历史条件,从而进一步有利于我们认识17世纪中国复杂的社会历史变革。再者,由于许多史家总是将明清两朝作为一个单独的历史时期来看待,因此,对明史诸多方面的认识必然会有利于我们对清史的认识。基于此,本文欲对明朝灭亡的原因作浅要的分析。 从政治和经济的角度上讲,明朝的灭亡更多地被看作是中国传统王朝发展到后期的结果。统治集团的奢侈腐化、宦官专权、党社之争使得明朝的统治秩序混乱,最终导致了灭亡。许多学者还从阶级关系和阶级对立的层面认识明朝的灭亡,认为明朝的灭亡是因为地主阶级势力增强(囤积居奇、占地夺田)而广大中下层人民所承受的赋役和税收却不断加重,结果导致了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农民起义爆发。在论证统治阶级的奢侈腐化导致明朝灭亡时人们往往从正德、嘉靖的怠政、荒淫(很明显的一个事例是嘉靖皇帝在八年间未上过一次朝)讲到万历的敛财以及天启对朝政的荒废。在这些论证中人们往往只看到了最高统治者的奢侈腐化对国家灭亡的责任,而忽视了整个官僚集团腐化以及吏治混乱对国家灭亡所产生的影响。在论证宦官专权时,多数人认为宦官是造成明代后期政治混乱的原因,因而把宦官集团对明朝灭亡的影响进行了各种分析。但事实上,在明代也有一些好太监,比如:冯铨、王安等,他们对士大夫的主张还是支持的。因此,在分析宦官专权对明朝灭亡的影响时是应该有针对性和具体所指的。从明初开始宦官便在明代政治生活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这是明代的特殊性。党社之争加速了明朝的灭亡,这是有目共识的。明末党社之间出于集团利益或政见上的差异而大肆争斗从而使统治集团的力量分散,影响和延误了政府的正常运作。由于党争明朝对辽东的政策多行不利,袁崇焕也因此被处死。也正由于党争从而使北京政权在面临南迁的选择时不能决断。所以党社之争的弊端以及对明朝灭亡的影响是无可争辩的。从阶级关系和阶级对立的角度上讲,豪强地主阶级的势强与广大中下层平民所受赋役、剥削的加强可以用来解释农民起义的发生,但关键在于要有对比性,要将明末老百姓所承受的负担和此前的进行对比,从数字上说明明朝末年赋役和税收确实加重了;而不能以统治集团的奢侈腐化作为唯一的标志,从而习惯性地认为明朝末年和任何传统王朝末期一样赋役十分沉重、剥削亦很严重,以至矛盾四起,最终爆发起义。事实上,在分析明末农民起义的过程中我们似乎应该看到在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爆发最多的河南、安徽、陕西、四川等地,一方面政府对老百姓征收的赋役和剥削加重了,而另一方面这些地区由于人口众多、资源有限等因素,从而使农民的生存竞争和压力增大,产生了许多无业流民,最终爆发起义。对此进行反正的实例便是:东南江浙地区为何长期以来没有爆发农民起义?所以不能将明朝的灭亡归咎于赋役和剥削加重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以至农民只有造反,在考虑这一因素时要看到地区间的差异性,即各地对赋税和剥削的承受力。 以上所说的这些看法散见于许多著作和文章中,它们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明朝的灭亡。但是,正如黄仁宇在《十六世纪明代中国的财政与税收》一书中所指:“中国传统的历史学家总是愿意用道德来解释历史,这不是很奇怪的事情。当德才兼备之人掌握政权时,政府的资金自然殷实充足。与此相反,腐败总是与领导者无能相伴而生”,以上这些政治经济角度的认识也似乎陷入了用道德解释历史的囹圄,他们过多地强调当权者所具有的德行和才智。因此,一些国外的学者试图从制度上来解释明朝灭亡。黄仁宇就指出明朝的灭亡是僵化和收敛的财政体制所造成的。还有人认为朱元璋废除了宰相制度,从而导致了一系列恶果,即:皇权的高度集中及其脆弱性的矛盾、宦官专权、党社之争等等。总之,明朝的灭亡是早期历史因素发展的必然。 除了以上这些分析外,也可以从官僚知识分子与国家的关系上来解释明朝的灭亡。由于明末统治者疏于朝政、宦官专权,因而使许多愿为国家尽忠的知识分子受到排挤和打击,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士人阶层对国家的信任。再加上党社之争愈演愈烈,从而使士人在维护正义和保全自身这两者之间选择了后者。结果有识之士要么居庙堂之外,要么纷纷投靠后金。按照魏斐德在《洪业——清朝开国史》中的看法:清朝是依靠辽东武人和士人两股势力实现了混一中国的战争的。因此,明末官僚知识分子与王朝的离心也是导致明朝灭亡的原因。 清朝的迅速崛起也是造成明朝灭亡的原因。虽然史学界对清朝入关的必然性尚持怀疑态度。但是女真人在关外的迅速崛起,使得明朝将注意力转移到了辽东,从而忽视了内地的起义,而且加重了民众的负担。清朝在与明朝的不断争战中既消耗了明的国力,也加速了明朝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 一些国外学者还指出,明朝的灭亡是与17世纪世界范围内的商业衰退密切相关的。他们首先论证了从明朝前期开始,中国与世界经济体系的密切相关性。而且指出,在17世纪的前三十年中,中国从世界贸易中获利甚厚,世界各地的白银经马六甲、马尼拉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从而供应了中国东南地区商业经济的货币需求。但是在1620年到1660年间,欧洲发生了贸易危机,在加上世界范围内产银量的锐减,从而使输入中国的白银量减少,最终导致了东南地区商业经济的衰退,加剧了明朝经济的崩溃。这种认识能够解释明代后期江南经济特别是城市经济的衰落,但不能说明全国都因普遍的商业危机而终至灭亡。当然在解释明朝灭亡的原因时,这种认识也是有其新意的。 此外,世界范围内的气候变迁也是造成明朝灭亡的原因。17世纪中叶,中国与北半球许多国家一样经历了地质史上的一个寒冷期(见《剑桥明代中国史》P633引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动的初步研究》),伴随这个寒冷期所产生的是一系列旱灾、洪灾、蝗灾以及瘟疫。特别是在1637年—1644年间,全国范围内灾害频仍,鼠疫从山西开始传遍河南、河北、北京以及周边许多地区。这些因素使得明朝的人口大量减少、农业歉收。基于此,复旦大学历史地理学教授曹树基通过分析各种数据资料提出明朝是灭亡于生态环境恶化的。所谓生态环境的恶化事实上正是由于地质史上的寒冷期所引起的。很显然,不能将明朝的灭亡统归咎于气候因素,但事实上17世纪气候变迁的影响是显见于明史中的。这也是造成明朝灭亡的因素之一。 总的说来,明朝的灭亡并非出于某一单一的因素,一方面,明代仍属于中国传统社会的一环,因而其不可避免地要经历建国初期社会结构的重构和社会资源的重新分配,以保持中央集权下二元社会结构的稳定性,同时经历近三百年的发展,又迫切需要重新平衡社会结构和分配,所以明的灭亡是对此前传统王朝历史的重现;但另一方面又由于明代所具有的特殊时代性,因而使后人能够从另一些特殊的角度来分析明的灭亡。

4. 明朝灭亡的直接原因,直接原因!!

为了抵御清军,加强税收。农民没饭吃起义,攻占北京。在直接点就是没饭吃。

5. 明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请从多方面回答(如政治、经济、社会、自然、中央、地方等方面)

政治:明朝灭于党争
经济:崇祯之前的昏君,贪官败的差不多了。本来明朝的整专体经济就不好属
社会:流民十分多,多到京城外围都是,明朝又没钱像宋朝的似的收编
自然:崇祯最困难的时候发生大旱,很多人认为这叫气数已尽,没办法
中央:中央集权,却又宦官当道,辽东去了几个猛人死撑了几年,结果败在内奸手里
地方:制度掣肘,地方与地方划界明显,导致叛军可以各省躲藏而官兵互相推卸责任

6. 大明朝灭亡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任何事物的灭亡都有其内外因,明朝的灭亡也不例外,明朝灭亡的原因如下:
一、朝廷内因。诸多的内部原因导致明朝民心涣散,众叛亲离,最终灭亡。
1、皇帝昏庸无能。
明朝后期,皇帝多是荒淫无能之徒,有好道教的,有沉溺女色的,甚至有喜欢当木匠的。皇帝是封建国家的主心骨,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他的昏聩,势必会在朝野掀起一股荒淫之风,导致朝纲败坏,国本不固。
2、官场腐败。
明中后期,贪官横行,暴吏无数,他们媚上欺下,贪得无厌,残暴至极,搞得民不聊生,最后导致民变,这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3、宦官专权。
明中后期,皇室嫡亲香火不盛,接位的多是小皇帝,这样,导致内宫宦官有机可趁,把握了朝廷大权,甚至到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地位。这些宦官多是残暴、荒淫之辈,他们为了一己之私,杀忠臣,刮民膏,还勾结敌国,是明朝灭亡的另一重要原因。
4、无可战之师。
明后期,军队装备差、纪律差、统帅也多是无才无能一辈,根本就不是闯王及大清军队的敌手。
5、崇祯皇帝个人原因。
崇祯虽有治天下之心,却无治天下之才。他生性多疑,刚愎自用,致使好多的有才之人得不到实用,军事部署也失当,最终才导致国破家亡。
二、明灭亡的外因
1、天灾人祸。
崇祯时期,北旱南涝,天灾严重,农田颗粒无收,饿殍遍野,十室九空,而朝廷不闻不问,甚至变本加厉的盘剥,这是导致起义的导火线。
2、农民起义军力量强大,各地起义风起云涌,难以对付。特别是闯王一支,人数众多,战略得当,抚民安民,深得人心,一路势如破竹,最终打破北京城。
3、满清强大,牵制了明的军事力量,才导致镇压起义兵力不足。
总之,明到后期,内忧外患,重疾缠身,灭亡是必然的。

7. 明朝为什么灭亡

。万历朝中期始,皇帝怠政,官员更加腐化,地主阶级到处搜刮民脂民膏,版导致江南民变的发生。万权历末年,关外建州女真叛乱,明朝开始走向衰亡。天启年间,中官黄门集团的专政加快了这一进程的发展。至崇祯年间,因为连年灾害,明廷因财政破产,无力镇抚,人民纷纷揭竿而起,后金的军队也突破长城防线,五入关内。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克北京,崇祯帝自缢,同年清军入关。 在南方一些明朝大臣拥立明朝宗室建立几个政权,史称南明。1662年,吴三桂将永历帝绞杀于云南昆明,南明灭亡。台湾郑氏政权继续沿用永历年号,1683年清政府派施琅进攻台湾,郑氏投降,监国宁靖王朱术桂自杀殉国。

8. 明朝灭亡根本原因是什么

这个问题 有很多因素 一、当时的朝政很腐败,(换句话说只要有钱 你可以买官)版二、年年天灾 贪官偷梁权换柱 导致民心对皇帝姓什么已经不重要了 你只要管饭吃就跟你混 占天时地利人和的满族 既要打着光明磊落这旗号就轻松推翻明朝。 前面两个已经说的很明白了三、四、就不多说了. 说说为什么后面会有反清复明吧 因为汉人不能在清朝有用武之地 比如汉人考状元 得95分 而满族人70分就可以了 就算你考上了个状元也只是个副的或者替班。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