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一r
⑴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到底怎么样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于2002年7月日正式成立。加挂“全国地质资料馆”的牌子。负责管理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和国土资源部十三陵培训中心。
发展研究中心隶属于国土资源部,是中国地质调查局的正局级直属事业单位,承担地质和矿产勘查工作方向、发展战略、境外地质工作规划和部署研究,负责全国地质资料接收、保管和服务,承担地质调查信息化建设工作。接受上级委托,对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等有关重大专项进行技术支撑。
发展研究中心现有职工205人,其中正高级职称50人,副高级职称47人;博士45人,硕士68人;离退休职工100人。现设处室25个(不含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和国土资源部十三陵培训中心),其中综合管理处室5个,业务处室17个,其他处室3个。
发展研究中心参与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全国地质勘查规划》、《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2011~2020年)》等重要文件的研究
起草工作。为地质调查工作部署提供支撑工作,为部、局机关提供了大量情报资料。编辑《中国地质》和《地质通报》,为地勘行业提供了良好的科技交流平台。建
设了全球矿产资源信息系统数据库,为地质工作走出去提供信息服务。研发了数字地质调查系统、国家地质空间数据网格服务系统、多元地学空间数据管理与分析系
统等;先后牵头完成了1:20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等数十个不同比例尺、不同主题的数据库建设工作;牵头完成一批地质信息化标准的编制;建设并维护地调局的
网络系统和网站,对地质调查信息化起到了引领和推动作用。承担地质资料接收与保管工作,努力实施地质资料的社会化服务工作。支撑完成的全国矿业权实地核
查、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项目获国土资源部通报表扬;为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等专项提供卓有成效的业务支撑。
发展研究中心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24项,其中一等奖6项,二等奖18项;获国家发明专利6项。2002年~2008年连续7年获得“中央国家机关文
明单位”,2009年获“2008年度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标兵”荣誉称号。2004年建成部“合格职工之家”,2006年成功创建部“先进职工之家”。
2005年至今连续7年获得“首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2010~2011年继续保持“首都文明单位”和“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标兵”称号。
⑵ 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
答案: 30、深夜来临的时候,是一个人心灵最脆弱的时候,也是想念最疯狂的时候。
⑶ 中国地质调查局是国企还是央企
中国地质调查局为国抄土资源部直属的副部级事业单位,根据国家国土资源调查规划,负责统一部署和组织实施国家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和矿产勘查工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地质基础信息资料,并向社会提供公益性服务。中国地质调查局下属分几大板块,包括区域地质调查机构、专业地质调查机构、综合研究支撑与公共服务机构、科技创新与技术支撑机构。
⑷ 众口称赞说煤航——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系列报道之六
煤航,在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中,是各地方项目办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词。软件应用找煤航,技术培训找煤航,解决难题找煤航,煤航是所有项目单位心中最可信赖的技术权威。
煤航的全称是中国煤炭地质总局航测遥感局,在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的整个过程中,煤航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一起,发挥了十分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因此也赢得了方方面面的热情赞誉。
煤航是从事航空摄影测量、遥感技术应用研究、数码航空摄影、地理信息系统研建、计算机信息技术开发等高科技的专业局,拥有国内外最先进的航摄、测绘设备和非常密集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是我国西部3S空间信息产业化基地,国家《甲级测绘许可证》、《甲级勘察设计证》的首批获得者,荣获过国家勘察设计金奖,在国内外承揽完成了数百项地理信息工程并受到广泛好评。这样一个具有很强实力的专业单位,自然成了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技术支撑合作伙伴的首选。
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基石: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纪实
2009年8月,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局长张文若(中)带领遥感地质院院长康高峰(右一)等在西藏检查矿业权实地核查情况
2007年8月底,国土资源部召开专题会议,确定矿业权实地核查由部开发司牵头,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按照要求组织开展实地核查。9月,发展研究中心决定联合在矿山地质测量领域颇具实力的煤航,通过项目联系,共同组成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技术管理部和全国项目组,承担技术支撑工作。煤航的总体工作任务为:协助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编写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总体实施方案和制定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指南与技术要求;对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进行技术指导;汇总全国成果,建设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数据库。接受任务后,煤航立即成立了专门的项目办,由分管院长牵头,成立技术管理组、综合研究组、专家组。另外,还按照专题需要成立了实地核查组、报告及图件编制组、图册编制组,数据库研发组。
基石: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纪实
2007年10月,部开发司常玉刚处长(左二)带领全国项目办人员在中国煤炭地质总局航测遥感局调研
煤航进入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项目组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参加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组织开展的前期项目立项调研,先后赴浙江省长兴县、重庆市南川区、云南省个旧市、山东省临沂市和济宁市等地考察了矿政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在浙江省长兴县调研时,还进行了矿区控制点、开采工程测量工作。通过调研,和发展研究中心一起初步形成了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思路,共同编写完成《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总体实施方案》。有关专家经过讨论,一致认为总体实施方案目标明确、技术路线和技术要求合理、简单、可行,并考虑了与储量利用调查等相关专项的衔接,符合我国矿政管理的实际情况。
总体实施方案通过后,煤航紧接着在发展研究中心安排下,再赴一些省市联合调研,制定《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指南与技术要求》(以下简称《技术要求》),因为这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工作,实践上完全是空白,因此专家们研究了很多有关资料,做了很多考察。为了加强可操作性,专家们决定这本操作指南既要保证技术精度,又要实用简单,因此写作中力求简洁明了,没有多余的话。初稿完成后还找了许多矿山的专家来参与讨论,书也逐渐由厚到薄,通俗易懂,就是外行也能依照使用。几易其稿完成出版后,根据使用中发现的问题又作了补充修改,再印发修订版。为了检验《技术要求》的实用性,专家们在山东平邑选择了一个小区独立进行了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试点,共完成8个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试点过程充分证明了《技术要求》的科学性、可行性,从而为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各地方项目办的良师益友
为了协助各省搞好矿业权实地核查培训工作,保证核查人员正确理解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的工作目的、任务、技术流程、实测方法以及数据整理要求,煤航协助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先后为4次全国性技术培训会议和20多个省(市)的27期技术培训班开展培训活动,重点讲解了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总体思路、基本要求和组织实施措施;矿业权实地核查的控制测量与工程测量要求;矿业权实地核查成果数据的整理与数据库建设。同时,还参加了12个省的技术交流工作,专家们亲自在现场进行技术指导,通过野外实测、查看分析成果资料,及时解决技术问题,从而推进核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2009年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全面展开后,煤航又派出专家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一起,分赴各省检查矿业权实地核查野外实测工作。专家们在各地不仅认真听取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进展和质量控制情况汇报,还详细查阅月报统计数据和部分矿业权实地核查原始记录和成果资料,并实地抽查了若干个采矿权(井下、露天矿和砂石粘土矿)野外实测工作。在检查过程中,专家们与省国土资源厅、省项目办、核查承担单位的管理和技术负责人进行了深入讨论,对各省存在的特殊情况及时反馈到全国项目办予以解决。
基石: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纪实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航测遥感局工作人员用全站仪进行工程实测
全国承担矿业权实地检查项目的工程技术人员不仅能在现场看到煤航专家们的身影,得到他们热情细心的帮助,而且可以通过现代通讯及互联网平台,随时得到他们的远程指导,进行各种讨论和信息沟通,了解具体的技术要求和软件使用的详尽细节。大家欣喜地感到,专家们就像最好的老师和朋友,无时无刻不在身边提供最好的帮助。
他们特别能战斗
各省项目办对煤航专家们说得最多的就是“他们特别能战斗”。
得确,从开始参与制定《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总体实施方案》,到培训骨干、现场指导、研发数据库、检查验收各个环节,煤航的专家们用他们特别能吃苦的精神,彰显出他们特别能战斗的风格。
为了给各省培训骨干,他们往往日夜兼程,从一个省赶到另一个省,有的省还去过多次。课前要认真准备,课后与学员们相互交流,大到软件使用,小到如何画图,不厌其烦地无私传授,常常通宵达旦。
赶赴现场指导,无论是炎炎夏日、飒飒寒风,他们总是和现场同志们一起,认真讲解分析问题,把饥饿、疲劳、艰苦的环境置于脑后。
研发数据库,他们为了攻克难关,常常持续不间断地工作,完全忘记了休息日、周末、节假日的概念,也无暇顾及家庭和亲人。
检查验收,他们从不敷衍塞责,坚持必须抽查到规定的比例,有时一晚上要检查200多个矿业权,待到实在无法再坚持时,抬头已是旭日临窗。
老专家孙炳旭在井下实测
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项目启动以来,作为老共产党员的孙炳旭被返聘到煤航遥感院参与核查工作。作为技术专家,他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在技术要求和工作指南研究中有多项重要贡献,简化了程序,提高了效率。在实际工作中他身体力行,从技术要求的制定,到各省的培训,再到项目后期数据的验收,几乎跑遍了全国主要省(市)、自治区。60多岁的他,曾两进西藏、两赴新疆、三上青海、四到江西,克服了各种困难。从最热的杭州到最冷的哈尔滨,经历了从零上38摄氏度到零下24摄氏度的冰火两重天。在昆明验收,因为时间短,任务重,他夜以继日、通宵作业,很多年轻人都自叹不如。有一次因工作需要,当时还在浙江做嘉兴测绘项目的他,带着借来的一箱重达45斤的航空照片,从杭州赶到贵阳,任务完成后又从贵阳带回西安,为了万无一失,照片从不离手。三年来,从东部平原到青藏高原海拔4000米以上的皑皑雪山,从内蒙古大草原到广西、海南,都印满了他不辞辛苦的足迹。这些足迹代表着孙炳旭三年来为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所做的不懈努力和默默贡献。
基石: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纪实
2010年6月,中国煤炭地质总局航测遥感局康高峰院长、孙炳旭专家等在湖南验收成果数据
许多领导和专家们都说: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的技术支撑合作伙伴,发展研究中心选上煤航、可谓珠联璧合,是真正选对了!
⑸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工资怎么样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于2002年7月18日正式成立。加挂“全国地质资料馆”的牌子。负责管理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和国土资源部十三陵培训中心。
发展研究中心隶属于国土资源部,是中国地质调查局的正局级直属事业单位,承担地质和矿产勘查工作方向、发展战略、境外地质工作规划和部署研究,负责全国地质资料接收、保管和服务,承担地质调查信息化建设工作。接受上级委托,对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等有关重大专项进行技术支撑。
发展研究中心现有职工205人,其中正高级职称50人,副高级职称47人;博士45人,硕士68人;离退休职工100人。现设处室25个(不含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和国土资源部十三陵培训中心),其中综合管理处室5个,业务处室17个,其他处室3个。
发展研究中心参与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全国地质勘查规划》、《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2011~2020年)》等重要文件的研究
起草工作。为地质调查工作部署提供支撑工作,为部、局机关提供了大量情报资料。编辑《中国地质》和《地质通报》,为地勘行业提供了良好的科技交流平台。建
设了全球矿产资源信息系统数据库,为地质工作走出去提供信息服务。研发了数字地质调查系统、国家地质空间数据网格服务系统、多元地学空间数据管理与分析系
统等;先后牵头完成了1:20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等数十个不同比例尺、不同主题的数据库建设工作;牵头完成一批地质信息化标准的编制;建设并维护地调局的
网络系统和网站,对地质调查信息化起到了引领和推动作用。承担地质资料接收与保管工作,努力实施地质资料的社会化服务工作。支撑完成的全国矿业权实地核
查、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项目获国土资源部通报表扬;为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等专项提供卓有成效的业务支撑。
发展研究中心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24项,其中一等奖6项,二等奖18项;获国家发明专利6项。2002年~2008年连续7年获得“中央国家机关文
明单位”,2009年获“2008年度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标兵”荣誉称号。2004年建成部“合格职工之家”,2006年成功创建部“先进职工之家”。
2005年至今连续7年获得“首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2010~2011年继续保持“首都文明单位”和“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标兵”称号。
⑹ 有了解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的吗
地质云是一个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以支撑国家战略、专服务经济社属会发展为目标,旨在实现地质调查基础设施资源、数据资源、业务应用和服务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度。据了解,当前,地质云建设正按计划稳步推进。中国地质调查局正积极开展试点与示范,包括云计算技术在地质调查中的应用试点、大数据技术在智能地质调查中的应用示范、地学高性能计算实验等。
⑺ 矿业权实地核查的总设计师——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系列报道之五
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由国土资源部矿产开发管理司(以下简称部开发司)负责组织实施,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发展研究中心)是唯一的支撑单位;同时,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总项目也下达到发展研究中心。发展研究中心自组建以来承担了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委托的大量业务支撑和研究任务,在业务量非常饱满的情况下,再承接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的工作,人员抽调显得十分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发展研究中心党委委员、总工程师谭永杰(以下简称谭总)挺身而出,在已分管有9个业务研究室的情况下,主动为自己加压,迎难而上,承担了项目总负责的任务。各省市项目办的同志都亲切地称他为“矿业权实地核查的总设计师”、“描画蓝图的总工程师”。
确定先进可行的技术路线
基石: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纪实
2007年10月,谭永杰(右二)带领项目组人员在浙江长兴三狮矿区进行野外实测试验
2007年接受任务之初,在部开发司的领导下,谭总就确定了准确把握基层现状、研究制定科学可行的技术路线和要求的这个核心目标,下大力气开展了广泛的实地调研工作。他亲自带队,与部开发司有关人员先后到山东、重庆、浙江、云南、青海等省的10多个矿山和县级国土资源局调研,了解并系统研究了矿业权实地核查的核心目标、工作切入点、技术路线和工作要求等关键问题。深入浙江省长兴县三狮灰岩矿区开展实测试验,到青海省控制管理部门征求对技术要求的意见。经过近两个月的不懈努力,制定出了矿业权实地核查的技术方法指南、基本要求和实地核查的总体安排,提出了矿业权实地核查的工作核心与基本单元,并于2007年12月底在北京通过专家论证。技术指南准确击中了实地核查的核心内容,明确了具体任务要求,把握了恰当的技术难度,便于各地实际操作。不仅得到了论证专家的一致认可,更是在后来的实地核查工作中得到了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施工队伍的普遍肯定,为实地核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该项成果也被高票评为2010年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基石: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纪实
国务院参事、国土资源部时任总工程师、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张洪涛(中)与谭永杰、江苏国土资源厅刘震平处长(右)在讨论实地检查成果
试点调研,典型引路
工作如何推进?谭总确立了先行试点、深入调研、典型示范引路的基本思路。2008年7月,全国项目办选择了不同的矿业权类型,启动了山东省平邑县、浙江省长兴县、重庆市南川区、辽宁省铁岭县4个矿业权实地核查试点。
在试点期间,为了更多地了解情况,谭总又带领项目组马不停蹄地赴辽宁、重庆、浙江、山东、江西、海南、吉林、福建8个省(市)展开密集调研,了解各省(市)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进展《、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指南与技术要求》(以下简称《技术要求》)的应用和存在问题。通过调研,了解了各地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的进展情况,发现了一些组织实施和技术要求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对问题进行反复研究的基础上,对一些具有共性的问题做了明确,《技术要求》也做了相应的补充和完善。
2009年1月,谭总主持召开了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试点工作座谈会。会议交流了试点工作进展,明确了矿业权实地核查的组织实施方式、推进措施等,为各省(区、市)大规模地组织实施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提供了成熟经验。
一个多月之后,谭总又策划召开了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座谈会。会上,辽宁、浙江、福建、江苏、重庆和山东6个省(市)介绍了本省(市)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的经验和基本做法。其他省(区、市)代表就工作进展,遇到的困难、存在的问题与工作建议进行了交流讨论。会议推广了先进经验,确定了外业实测工作的组织管理措施,为全面推进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提供了范本。
基石: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纪实
2009年3月,谭永杰在福州会议期间解答矿业权实地核查有关问题
进入野外实测后,谭总组织专家先后对浙江省长兴县、辽宁省铁岭县、山东省平邑县、重庆市南川区四个矿业权实地核查试点成果进行了现场验收。为充分展示试点的工作做法和核查成果,在验收试点成果的同时,还在重庆市南川区、浙江省长兴县和辽宁省铁岭县组织召开了矿业权实地核查现场交流座谈会,按照片区分别邀请了有关省份的国土资源厅(局)矿政管理负责人与承担单位技术负责人参加,部开发司领导亲临现场听取各省(区、市)汇报。通过深入实测现场考察观摩,各省(区、市)掌握了矿业权实地核查的基本做法,熟悉了矿业权实地核查成果应用与矿政管理工作衔接的有关方法,通过典型示范引路,有力地推动了实地核查工作,各省(区、市)大规模实地核查的野外工作全面展开。
基石: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纪实
2009年8月19日,谭永杰(右一)和发展研究中心时任主任邓志奇(左一)在浙江长兴县野外调研
三大措施确保核查成功
在制度保障上,谭总设计了行政、技术、质量三大保证措施,并向部开发司提出了加强行政措施的建议。
在部开发司刘连和司长和王昆副司长的坚强领导和支持下,行政保证措施发挥了巨大作用。行政措施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将实地核查工作与矿业权配号挂钩,促使各省(区、市)高度重视该项工作,采取有力措施推进实地核查工作;二是建立月进度零报告与通报制度,项目办及时将进展情况上报部开发司,国土资源部不定期地以通报形式通报各省(区、市)进度报告,起到了鼓励先进、督促后进的作用;三是建立月度工作调度会制度,分析工作进展,梳理存在问题,布置月度工作;四是充分发挥宣传的激励作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推进实地核查工作的全面展开;五是将实地核查成果与矿业权日常管理相衔接,为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的彻底推进提供了技术和政策保证。
基石: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纪实
谭永杰和浙江葛送来(左一)、辽宁焦殿阳(左四)等专家在辽宁铁岭野外核对实地核查成果
技术保证措施提出五个结合:一是确定的实测基本单元与行政区划分相结合,以便于布设基础控制网,提高野外实测工作效率,而且有利于发挥基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积极性和作用,顺利推进核查工作;二是全国培训与省级培训相结合,二者互相促进,互为补充,扩大了培训面,满足了不同层次的需要;三是技术指导与督促检查相结合,大力倡导现场指导,采用面对面讨论、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现场指导方式成效非常显著;四是统一技术要求与分类细化的具体技术要求相结合,在统一技术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各省(区、市)实际情况,允许将矿业权分为四类分别制定具体的实地核查工作方案与措施;五是现场试点验收观摩与大会交流相结合,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督促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各阶段的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同时,强调了单矿业权的实地核查成果,简化了县级和地市级的汇总程序,大大提高了实地核查工作效率,节省了工作时间。
质量保证措施筑起四道防线:一是统一基本技术要求,为保证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质量提供了技术保障;二是明确核查单位资质要求,明确要求各省(区、市)实地核查工作应通过招标、议标或委托等方式,选择符合资质条件的单位承担;三是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实行“三检(自检100%、互检100%、单位抽检不低于30%)两审(审核、审定)”制度,作业员、核查组长、单位负责人层层验收,层层负责,控制野外工作质量,保证了野外核查资料和数据真实可靠;四是建立了成果验收体系,实行测区、省、部三级的野外验收和室内数据验收,严把实地核查成果验收关,按照任务委托关系,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测区的野外验收和室内验收,由全国项目办首先组织有关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的数据验收组,到各省(区、市)分别开展数据检查验收工作;只有通过数据验收的省份,才能进行最终的部级成果验收。
他念念不忘成果的根本在于应用
无论走到哪里,谭总忘不了强调一句话:成果一定要用起来!
基石: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纪实
2011年1月6日,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全面完成,谭永杰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
基于这个思路,全国项目办于2010年初启动了矿业权实地核查成果深度应用试点研究工作,选择重庆市南川区、黑龙江省黑河市、江西省赣州市、河南省洛阳市和湖北省、福建省作为试点,之后又相继启动了山东省和河北省试点,以矿业权实地核查成果为基础,探索建立矿业权实地核查成果数据动态更新机制、推进日常矿政管理工作和“矿政管理一张图”建设等工作。通过试点研究,提出了矿业权实地核查成果应用的4个方向和具体要求。2010年9月,国土资源部办公厅以国土资厅函〔2010〕1012号文印发了以该项研究为基础起草的《关于加强矿业权实地核查成果应用的通知》,要求各省(区、市)抓紧做好下一步工作,妥善处理好矿业权实地核查发现的问题,推进矿业权实地核查成果数据共享,切实保护好已建立的基础控制点和界桩,探索建立矿业权动态管理长效机制。
目前,基于矿业权实地核查成果的登记数据库更新和换证工作进展顺利,8个深度应用试点已经结出丰硕成果,矿业权实地核查成果数据动态更新机制和应用于矿政管理的模式已经形成,基于矿业权实地核查成果的“矿政管理一张图”建设试点系统已经投入应用,并展示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⑻ 地质调查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构建了全国各大区、专业单位及省级地质调查院 17 个专业结点的地质调查信息网格服务平台体系,成为国内最大的行业网格之一。初步建立以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全国地质资料馆)为核心结点,以六大区中心和专业中心为骨干结点的国家公益性地质调查数据服务集群体系,开发形成各类信息服务产品 800 余项。加强地质资料业务建设,研究提出国家地质资料数据中心建设初步方案、数字填图地质资料汇交办法(初稿)以及涵盖成果、原始和实物三类地质资料在内的地质资料汇交规范(初稿)和数字化标准(初稿),为推进全国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工作奠定了基础。
⑼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的机构定位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是国家公益性事业单位,是国家地质调查与地质工作综合支撑研究与信息服务机构。未来十年的方向是努力建设成为中国地质调查事业的参谋部、全国地质资料中心与地学信息服务中心。
⑽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工资怎么样
一般,但福利不错,尤其是你能干会有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