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工程 » 长安大学地质灾害防治

长安大学地质灾害防治

发布时间: 2021-02-12 04:08:15

1.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的组织机构

序号 姓名 性别 职称 学位委员
会职务 研究方向
或专业 单位 1 王思敬 男 院士 主任 工程地质 清华大学 2 殷跃平 男 研究员 副主任 环境地质 中国地质调查局 3 宋振骐 男 院士 副主任 矿山压力 山东科技大学、大连大学 4 聂德新 男 教授 副主任 工程地质 成都理工大学 5 Niek Rangers 男 教授 委员 工程地质岩石力学 荷兰国际地学研究中心(ITC) 6 李焯芬 男 院士 委员 岩土力学 香港大学 7 卢耀如 男 院士 委员 地质学 同济大学 8 黄鼎成 男 研究员 委员 工程地质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9 彭建兵 男 教授 委员 工程地质 长安大学 10 陈剑平 男 研究员 委员 工程地质 吉林大学 11 施斌 男 教授 委员 工程地质 南京大学 12 崔鹏 男 院士 委员 自然地理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环境与灾害研究所 13 黄润秋 男 教授 委员 工程地质 成都理工大学
实验室主任:黄润秋教授
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李天斌教授

实验室副主任:许强教授、唐川教授

2. 开设地质灾害的综合防治的大学或研究机构有哪些 我想考研,地质灾害的综合防治方向,帮忙推荐一下!

你好,楼主,我在研招网(学信网)查询了一下,总共65个招生单位招收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专业。
如下招生单位招收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专业,你所说的地质灾害综合防治是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的一个二级学科,一般院校均会涉及这个方向的。考研不难,关键是选好学校,定好复习计划,祝你好运~

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查询
查询条件: 任意 省/市/区 任意 学校 任意 门类 (0818)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学科 任意 专业
招生单位所在省市 招生单位名称 是否211 是否研究生院 是否985 是否自划线 是否有博士点
(11)北京市 (10004)北京交通大学 是 是 否 否 是
(11)北京市 (10008)北京科技大学 是 是 否 否 是
(11)北京市 (1141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是 是 否 否 是
(11)北京市 (11414)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是 是 否 否 是
(11)北京市 (11415)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是 是 否 否 是
(11)北京市 (8000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否 否 否 否 是
(11)北京市 (82501)中国地质科学院 否 否 否 否 是
(11)北京市 (82806)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否 否 否 否 是
(11)北京市 (83401)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否 否 否 否 是
(11)北京市 (85401)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否 否 否 否 是
(13)河北省 (10076)河北工程大学 否 否 否 否 否
(13)河北省 (10077)石家庄经济学院 否 否 否 否 否
(13)河北省 (10081)河北联合大学 否 否 否 否 否
(14)山西省 (10112)太原理工大学 是 否 否 否 是
(21)辽宁省 (10145)东北大学 是 是 是 是 是
(21)辽宁省 (10147)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否 否 否 否 是
(22)吉林省 (10183)吉林大学 是 是 是 是 是
(23)黑龙江省 (10220)东北石油大学 否 否 否 否 是
(31)上海市 (10247)同济大学 是 是 是 是 是
(32)江苏省 (10284)南京大学 是 是 是 是 是
(32)江苏省 (10290)中国矿业大学 是 是 否 否 是
(32)江苏省 (10291)南京工业大学 否 否 否 否 是
(32)江苏省 (10294)河海大学 是 是 否 否 是
(33)浙江省 (10335)浙江大学 是 是 是 是 是
(33)浙江省 (85302)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否 否 否 否 否
(34)安徽省 (10359)合肥工业大学 是 否 否 否 是
(34)安徽省 (10361)安徽理工大学 否 否 否 否 是
(35)福建省 (10386)福州大学 是 否 否 否 是
(36)江西省 (10405)东华理工大学 否 否 否 否 否
(37)山东省 (10423)中国海洋大学 是 否 是 否 是
(37)山东省 (10424)山东科技大学 否 否 否 否 是
(37)山东省 (10425)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是 是 否 否 是
(37)山东省 (10429)青岛理工大学 否 否 否 否 是
(41)河南省 (10078)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否 否 否 否 否
(41)河南省 (10460)河南理工大学 否 否 否 否 是
(42)湖北省 (10489)长江大学 否 否 否 否 是
(42)湖北省 (1049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是 是 否 否 是
(42)湖北省 (11075)三峡大学 否 否 否 否 否
(43)湖南省 (10533)中南大学 是 是 是 是 是
(43)湖南省 (10534)湖南科技大学 否 否 否 否 否
(45)广西壮族自治区 (10596)桂林理工大学 否 否 否 否 否
(50)重庆市 (10611)重庆大学 是 是 是 是 是
(51)四川省 (10613)西南交通大学 是 是 否 否 是
(51)四川省 (10615)西南石油大学 否 否 否 否 是
(51)四川省 (10616)成都理工大学 否 否 否 否 是
(51)四川省 (10619)西南科技大学 否 否 否 否 否
(52)贵州省 (10657)贵州大学 是 否 否 否 是
(53)云南省 (10674)昆明理工大学 否 否 否 否 是
(61)陕西省 (10697)西北大学 是 否 否 否 是
(61)陕西省 (10704)西安科技大学 否 否 否 否 是
(61)陕西省 (10705)西安石油大学 否 否 否 否 否
(61)陕西省 (10710)长安大学 是 否 否 否 是
(61)陕西省 (83306)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研究院 否 否 否 否 是
(62)甘肃省 (10730)兰州大学 是 是 是 是 是
(6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0755)新疆大学 是 否 否 否 是

3. 大专学习报告怎么写

1、学习的内容和过程
2、学习的收获和感悟
除此之外,还应该有通过学习看到了哪些差距,想到了哪些解决办法,准备达到什么样的目标等。
最后是落款。以及时间(居中)1.教学工作
给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讲授多们课程,主要讲授的课程有:土力学、土力学及地基基础、土动力学、基础工程、建筑抗震结构设计、建筑工程概论、高等土力学、岩体结构力学、地震工程、岩土塑性力学、土的本构关系、断裂力学与损伤力学等课程。
2.主要研究方向和特色
经过多年的学习、教学和科研工作,已在以下方面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研究方向和特色
(1)岩土力学
在《西安市黑河引水工程金盆水利枢纽左岸单薄分水岭渗漏及渗透变形研究》等项目中,研究了渗透变形机理及由渗漏而诱发的工程地质问题及其防治措施等 ,形成了这一领域的研究方法体系。在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开放研究实验室项目《岩体非线形本构关系及强度理论》的研究中,对岩土力学及强度理论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工作,主要成果: ① 导出了平面应变条件下的统一强度理论的抗剪强度公式,并将其推广到了传统的土压力、边坡稳定和地基承载力计算中; ② 建立了统一弹塑性损伤模型和损伤演变相当应力模型,该模型对岩土材料有很好的适应性,其中考虑材料的拉压异性和中间主应力效应; ③ 导出了考虑损伤的统一滑移线场理论公式; ④ 导出了考虑材料剪胀和软化的洞室围岩弹塑性分析和扩孔理论的统一解公式; ⑤ 建立了统一复合型断裂准则,并应用于地裂缝向上扩展破坏模式的探讨; ⑥ 进行了岩土本构模型和数值方法的研究。在《湿陷性黄土暗穴探测》研究项目中,进行了黄土的静、动力性质以及黄土破裂机理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对黄土暗穴破坏机理以及对公路工程的危害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目前,在该领域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2)地质灾害防治理论与方法
在《黑河水库库岸滑坡勘察与稳定性评价》以及多项公路、铁路、管线等工程项目中,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滑坡、边坡稳定性评价与治理措施的方法体系。其中《黑河水库库岸滑坡勘察与稳定性评价》获教育部优秀勘察二等奖。目前进行横向受力桩的力学特性研究。
(3)区域稳定与地震工程
在《黄河黑山峡大柳树坝址抗断研究》、《西安市三环路主要立交桥地震安全性评价》、《靖咸输油管线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庆咸输油管线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等多项超高层、重大工程和生命线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中,提出了区域稳定性分区评价的方法体系,同时对地震安全性评价方法中的基础理论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4)岩土本构模型与数值方法。
多年来一直从事岩土本构模型和数值方法的研究,目前在进行剪切带扩展和断裂力学方面的科学研究。
3.主要研究成果
主持和参与科研项目二十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2篇,EI收录13篇,论文主要发表在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岩石力学与工程、岩土工程学报、工程力学、岩土力学、西安交通大学学报、长安大学学报等核心期刊上。出版专著2本。获得陕西省自然科学一等奖一项,教育部优秀勘察二等奖一项,地矿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两项。

4. 长安大学地质工程考研分数线

长安大学地质工程2015年复试基本要求(初试合格线):281分。

长安大学直属国内家教育部,是教容育部和交通运输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是国家 "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2000年由始建于二十世纪50年代初的原西安公路交通大学、西安工程学院、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合并组建而成。

5. 年全国地质灾害应急工作情况

国土资源部通报第8期

2013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地方党委、政府认真负责,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国土资源系统积极努力,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成功避让地质灾害1757起,避免人员伤亡18.8万人,挽回经济损失19亿元,高效应对了数次重大突发地质灾害及地震、台风袭击等突发灾害事件。

一、提前部署,加强研判与督导

根据部党组在年初提出总体工作要求,2月组织各省(区、市)和相关部门专家召开了全国地质灾害趋势会商会对全国形势作出研判分析,有针对性地作出全面部署。汛期,19次发文、发电,动员部署应对各类极端事件。在1月云南彝良地震、4月四川芦山地震、7月四川强降雨、甘肃漳县岷县地震、8月东北强降雨、10月“菲特”台风等极端事件期间,及时下发通知,督促指导有关地区有效应对极端事件引发的地质灾害。多次会同民政、水利、地震、气象等部门,对地质灾害发育趋势进行提前研判与预测。全国31个省(区、市)均在汛前进行了趋势会商与预测,进一步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5月中旬至6月上旬,派出22个检查组,对重点地区地质灾害巡查排查、监测预警、应急值守和应急处置等工作进行全面检查。

7月,针对上半年地质灾害特殊性,邀请地调局及其直属单位专家召开研讨会,系统分析了上半年地质灾害特点和伤亡特点,并再次征求地调局、应急中心、相关省(区、市)厅(局)及成都理工大学、长安大学专家意见后,形成了《2013年上半年地质灾害灾情及人员伤亡情况分析》,对下半年地质灾害应急和防治工作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

二、多点着力,推进体系与能力建设

进一步完善应急值班制度,修订了《应急值守工作手册》。对各地应急值守情况进行不定时检查,保证各地汛期应急值守工作质量和信息通畅。加强应急值班和信息报送,编制《地质灾害灾情险情日报》167期,报送《国土资源部值班信息》61期,编写《国土资源通报》13期。各地均将信息报送作为工作重点,向部报送信息共计1119件。除甘肃因基层迟报、河北因省政府定性问题造成两次迟报,信息报送均及时、准确,为地质灾害应急与防治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撑。

召开2013年全国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工作暨应急技术培训会,部署全年应急管理工作,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技术探讨。与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与技术人员就多部门协同作战,应急管理及远程会商应急指挥系统、物联网、移动信息化、航天技术支撑等内容进行交流。

组织遴选了200名第二批国家级地质灾害应急专家,更新应急专家库,编制《应急专家管理办法》,召开应急专家管理工作会。督促各省(区、市)建立相应应急专家库并加强指导。全国省级地质灾害应急专家已达1853名,全年各省(区、市)组织召开专家培训与交流累计135次。

组织编制《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指南》,对开展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演练的基本程序、内容、组织、实施、评估、总结与成果运用等方面做出规定。在吉林敦化市、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与两省(区)政府联合举办了大型综合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全国各省(区、市)共组织开展不同规模的地质灾害应急演练1.7万次,参加人数达129万余人,锻炼了应急队伍,提高了基层干部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演练形势多样,福建、四川、甘肃、宁夏、山东等省(区)实现了桌面、专项、综合演练形式全覆盖,有效检验了各级预案完备程度。

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统计标准》和统计报表制度。召开全国地质灾害灾情与地质环境综合统计会,部署地质环境综合统计年报及地质灾害灾情统计月报填报工作,交流报表指标和地质灾害灾情统计月报直报系统填报问题与经验。

利用专题讲座、案例分析、情景模拟、预案演练、对策研究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培训。全国共组织科普宣传6216次,向147.2万人普及了地质灾害知识,专业培训3100次,对39.8万人次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培训。在“气象日”、“4.22地球日”、“5.12防灾减灾日”等主题活动中均开展了地质灾害防治与应急科普知识的宣传。做好“五步避险法”宣传及先进典型事迹征集,共征集五步避险法作品40件,典型材料257份,形成材料汇编并专函予以宣传。

三、全国动员,积极应对突发灾害

地质灾害灾情险情发生后,紧急组织专家及工作组赶赴现场,调查灾情、指导抢险救灾。共启动一级应急响应1次,二级应急响应4次,三级应急响应2次,成功应对了云南昭通镇雄1·11滑坡、西藏墨竹工卡3·29滑坡、芦山4·20地震、四川都江堰三溪村7·10滑坡、甘肃漳县岷县7·22地震及“天兔”、“菲特”台风袭击等重大突发事件。

地方党委、政府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高度重视,各省(区、市)级领导专门针对地质灾害防治共作出批示248次,各省(区、市)下发专项通知2122次,启动三级以上应急响应365次,派出应急专家3435人次,有效避免了因灾造成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四川芦山“4·20”7.0级强烈地震发生后,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重要批示和指示精神,会同四川省迅速组织全国26家单位50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赶赴地震灾区及其周边区域10个市(州)、51个县(市、区),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排查评估工作。共排查核查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14319处,对2277处临时或过渡安置点组织开展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还及时组织灾区514所中小学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及1298处已建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运行及受损情况现场复查复核。迅速恢复重建群测群防监测网络,逐点编制防灾避险预案,并在险情重大地段设置了警示标识和标牌。在宝兴县冷木沟、教场沟迅速建成了国内最先进的自动化泥石流监测预报预警系统。

7月,四川遭受强降雨袭击。部迅速从地调局成都地调中心、西安地调中心、水环地调中心、成都工艺所、地质环境监测院(应急中心)等5个单位,紧急抽调70余人,组成11个应急排查组和1个专业监测技术指导组,支援四川地质灾害应急排查工作。对人口集聚区(乡镇)、重要工矿企业和重要基础设施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排查,并逐点提出专业监测预警方案。

10月7日第23号强台风“菲特”于浙闽交界处登陆,部及时地质灾害防范工作的函》,要求浙江省迅速按照应急预案,及时开展排查、落实监测责任,在灾情发生时要果断采取措施。台风期间,浙江省各级共撤离2177处受地质灾害威胁人员43809人。由于撤离及时,全省成功避让地质灾害14起,避免了116人的伤亡,防灾成效显著。“菲特”过境后,又及时组织省内16家地质灾害防治资质单位,组成58个小分队、180人的专业人员,以及25名省级区片专家对灾情和险情进行了全面排查和复查,排查新增隐患点291处。

四、做好总结,深化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工作

在北京召开了“地质灾害风险预警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在湖北宜昌召开了全国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现场会,对下阶段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工作进行了部署。完成《全国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十年工作总结》报告,对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工作机制、预警技术方法与工作方法、预警成效和经验和教训等方面进行回顾总结。

全国31个省(区、市)、303个市、1578个县开展了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服务历时165天,制作预警产品166份,其中,红色预警19份、橙色预警88份、黄色预警49份、另10份无预报区。在中央电视台发布107份,在地质环境信息网、手机短信、手机报等渠道发布166份。在166份预警产品中,日常预警153份,应急预警13份(共启动3次)。全国各省召开了市级及县级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交流会1102次,将气象预警落到实处。

2014年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依然严峻,在进一步做好应急值班、突发事件应对、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预报、灾情统计等工作同时,2014年将着力加强推进地质灾害应急队伍、专家队伍、应急技术及地质灾害应急平台建设和标准体系建设;努力提升基层防灾能力,探索县级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工作的标准化道路;推动应急装备研究、应急监测预警设备研发、应急处置设备研发;做好国家级综合演练,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附件:各省(区、市)地质灾害应急工作情况统计表

国土资源部

2014年1月27日

6. 长安大学地质学就业方向

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工程设计、管理、施工组织及相关科研工作,也可以向以下几个方面发展:1)国家资源能源(石油、冶金、煤炭、有色、建材)勘探、开发与环保;2)城市建设、公路交通、铁路与地铁、港口、水利水电建设;3)国防;4)地质灾害监测与防治。
可从事岗位
土建工程师 地质工程师
岩土工程师 项目经理
销售工程师 隧道及地下工程 岩土工程工程师
工程监理 地质勘探人员
采矿工程师 土地整理技术人员
地质技术员 销售经理

在所有专业中,地质学专业就业排名第275
在理学类中,地质学专业就业排名第13

就业行业分布
1 建筑/建材/工程 (461份样本) 22%
2 房地产 (327) 16%
3 新能源 (289) 14%
4 专业服务(咨询、人力资源、财会) (183) 9%
5 石油/化工/矿产/地质 (170) 8%
6 采掘业/冶炼 (146) 7%
7 广告 (117) 5%
8 环保 (104) 5%
9 计算机软件 (104) 5%
10 金融/投资/证券 (104) 5%
就业地区分布
1 北京 (342份样本) 30%
2 上海 (140) 12%
3 武汉 (138) 12%
4 广州 (109) 9%
5 深圳 (90) 8%
6 成都 (82) 7%
7 西安 (64) 5%
8 南京 (58) 5%
9 重庆 (52) 4%
10 长沙 (41) 3%

7.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工程跟地质学这两个专业有什么区别!

地质学(地质学类):
地质学不是我们平常想象中得那么枯燥,每天只是和泥土打交道;也不是一定要成为地质队或探险家中的一员,生活在与世隔绝,荒凉无比的戈壁滩上。慢慢地,你会发现地球上有很多未知等着我们去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她的奥妙与神奇。

一听到地质,大家第一反应肯定就是研究泥土和岩石,其实我们要学的可不仅仅是这些,我们需要对地球的矿物和岩石、地层和古生物、地质结构和地质作用这三方面进行了解和学习。

在野外实习中,我们可以近距离地观察大自然,全班同学在一起尽情享受野外环境的同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地考察对相关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我们还见识到了不同种类的岩石、地层、化石,也学会了如何利用地质图、罗盘、GPS导航仪等地质器材去完成研究和测量,多次实地考察后,我们还学会了地质填图这个专业技能。

主要课程:
矿物和岩石类课程:主要针对地球中含有的矿物元素以及在底层中以何种形式出现等问题进行研究和讨论。包括结晶学、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等课程。

地层和古生物类课程:主要研究地球上生物的进化历史以及底层分布的特点。我们主要学习了古生物地史学和矿床学。

地质结构和地质作用类课程:以实际应用为主,主要学习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地质灾害与环境地质学。

毕业去向:
地质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不仅可在高等院校从事地质科学的教学工作,也可以向国家资源能源勘探、开发与环保、城市建设、城市交通、港口、水利水电建设、国防和地质灾害监测与防治等机构从事研究工作。

拥有地质学专业国家特色专业院校名单: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西北大学、同济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吉林大学。

地质工程(地质类):
地质工程是一门运用地质学的知识并结合工程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生产中产生的地质问题以及工程问题的专业。它包括地质学和工程学两方面的学习。虽然其中地质学课程主要起着服务工程的作用,但是这些地质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却是不可或缺的,它们贯穿了整个地质工程专业学习的过程。

地球上频繁发生的地质灾害所产生的经济及人员损失是无法估量的,地质工程专业中学习的知识可以有效地减少这些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地质工程专业的人员可以勘察地震所带来的次生灾害的潜在性,随后评价其安全性,最后提出解决的方案以保障灾后人员的安全。

每个暑假,本专业的小伙伴们都会被送进大山,去领悟和欣赏大地母亲的雄伟壮丽。我们每人一把地质锤,一个罗盘,一个放大镜,再顶一顶草帽,带上水和干粮,在漫山的荆棘路上坚定前行,这一路我们都在不停地学习,记录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最终我们能够做到准确识别地质分层和矿物,辨别地质构造,分清地质灾害的类型。

主要课程:
公共基础课: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结构力学、材料力学、结构设计原理等。

专业课:基础地质学、矿物岩石学、土质土力学、岩体力学、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岩土工程勘察等。

计算机类课程:程序设计基础与VisualC++、工程制图及计算机绘图等。

毕业去向:
毕业生会到建设部门从事与工程地质相关的规划、勘测、设计、施工、科技开发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拥有地质工程专业国家特色专业院校名单: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矿业大学、河南理工大学、长安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西安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同济大学、安徽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科技大学。

相同点:
地质学和地质工程专业的学生都需要学习地质学基础的相关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地质学理论知识,对岩石、矿物、地质构造等方面有一定认识。

不同点:
地质学主要培养学生具备坚实的地质学基本理论、技能和相关学科基础知识,重在对地质科学的理论研究。地质工程则要求毕业生能够在学习了地质学知识的基础上,具备从事资源地质勘查、解决常见地质工程问题的能力和地质灾害防治的能力。

8.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甲级资质那里有啊急急急

获准换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甲级资质单位名单 (2010.3)
序号 省份 单位名称
1 北京 中材地质工程勘查研究院
2 北京 北京市地质研究所
3 北京 建研地基基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4 河北 中勘冶金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5 河北 河北省环境地质勘查院
6 山西 山西交科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7 内蒙古 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环境监测院
8 辽宁 辽宁省有色地质局勘查总院
9 辽宁 大连市勘察测绘研究院有限公司
10 河南 河南省地矿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11 河南 河南省矿源地质有限公司
12 湖北 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13 广东 广东省工程勘察院
14 广西 广西地矿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15 四川 四川电力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16 四川 成都兴蜀勘察基础工程公司
17 陕西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陕西总队

授予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甲级资质单位名单(2007.7)
序号 省份 单位名称
1 北京 北京华源地质环境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2 北京 北京交科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3 北京 北京中地大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
4 北京 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5 河北 地矿邢台地质工程勘察院
6 河北 河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四地质大队
7 河北 河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8 河北 华北有色工程勘察院
9 河北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唐山研究院
10 内蒙 内蒙古第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院
11 吉林 中国建筑材料地质勘查中心吉林总队
12 黑龙江 黑龙江省第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
13 江苏 江苏长江机械化基础工程公司
14 浙江 浙江省第十一地质大队
15 浙江 浙江省工程勘察院
16 安徽 安徽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17 山东 山东省地矿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18 湖北 长江三峡勘测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
19 湖北 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
20 湖南 湖南省建设工程勘察院
21 湖南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长沙勘察设计研究院
22 海南 海南地质综合勘察设计院
23 重庆 中煤国际工程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
24 重庆 重庆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25 重庆 重庆华地工程勘察设计院
26 重庆 重庆时乐浦地质灾害防治咨询设计事务所
27 重庆 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
28 四川 四川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29 贵州 贵州有色地质工程勘察公司
30 云南 西南有色昆明勘测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31 陕西 长安大学工程设计研究院
32 陕西 陕西工程勘察研究院
33 陕西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西安勘察设计研究院
34 甘肃 甘肃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35 新疆 新疆地质工程勘察院
36 新疆 新疆华光地质勘察总公司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资质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29号)、《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施工单位资质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30号)、《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单位资质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31号)的规定,国土资源部拟于2010年3月1日至12日受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施工、监理甲级资质单位申请。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申请材料

按照国土资源部令第29号、第30号和第31号三个资质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提交相关材料。

二、材料报送时间和地点

申请单位于2010年2月26日前将申报材料报送省级国土资源厅(局)地质环境处。各省(区、市)国土资源厅(局)于2010年3月12日前将初审合格的资质申请材料报送到国土资源部政务大厅。

三、资质申请表、报盘软件、电子文档报送要求请在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上下载。

网址:http://www.mlr.gov.cn

四、通信地址

北京阜内大街64号国土资源部政务大厅

邮编:100812

五、联系人及电话

环境司: 胡 杰 (010)66558318

政务大厅:王兆丰 (010)66558748

软件技术:曾建鹰 (010)66558761

二○一○年一月二十一日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