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工程 » 武漢江夏区地质灾害

武漢江夏区地质灾害

发布时间: 2021-02-11 23:19:28

Ⅰ 蔡甸区汉阳四中为什么要撤

你说的应该是武汉市吧?武昌只是武汉三镇的一个镇。

武汉(ǔhàn)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省会。中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也是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级城市,长江中下游特大城市,中国中部地区(华中)的最大都市和中心城市(中国六大中心城市之一),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截止2009年,全市常住人口910万,其中城镇人口537万。唐朝诗人李白在此写下“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汉自古又
武汉在中国的位置

称“江城”。

在清末、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武汉经济繁荣,汉口一度成为中国内陆最大的通商口岸,有“东方芝加哥”的美誉。武汉是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是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城市,也是中华民国的诞生地,著名的辛亥革命便首义于此(武昌起义)。

世界第三大河流长江及其最长支流汉水横贯市区,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故而武汉可以看作两市(汉口、武昌)一县(汉阳)的融合。在1926年到1949年间,三镇分别对应着汉口特别市(即直辖市)、武昌市(湖北省省会)和汉阳县。1927年,国民政府迁都至武汉,首次将汉口、武昌、汉阳三镇合并为京兆区,总称武汉,开三镇合并之先河。1949年5月24日,武汉市人民政府成立,暂由中央直辖,成为新中国首个直辖市。1954年6月19日,中央会议决定将武汉由中央直辖改为湖北省省会。

武汉文化底蕴深厚,有"京剧之母"美誉的汉剧,便鼎盛于汉口, 最终与徽剧合流, 诞生了国粹京剧。武汉更是中国水域面积最大的城市,在城市面积中,水域面积约占四分之一,湖泊数量达到170个。武汉的东湖则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
武汉三镇

武汉三镇指位于长江和汉水交汇处,隔江鼎立的武昌(长江以南的市区部分)、汉阳(长江以北、汉江以南市区部分)、汉口(长江西北、汉水以北的市区部分)三个城镇,范围即现在的武汉市区。
武汉城市圈

武汉城市圈是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属于城市经济圈、城市旅游圈和城市农业圈。范围包括以武汉为中心的100公里半径内的黄石市、鄂州市、孝感市、黄冈市、咸宁市、仙桃市、潜江市、天门市八个中小城市在内的地区(1个特大城市,8个中等城市和4个小城市),是华中地区及长江中游最大、最密集的城市群。
方位

武汉位于江汉平原东部,地处东经113°41′-115°05′,北纬29°58′-31°22′,东端在新洲区柳河乡将军山,西端为蔡甸区成功乡窑湾村,南端在江夏区湖泗乡刘均堡村,北端至黄陂区蔡店乡下段家田村。 因长江与其最大的支流汉水交汇于此,故而隔江鼎立的武昌、汉口、汉阳三地被俗称武汉三镇。武汉东与黄冈市的团风县、鄂州市的华容区、梁子湖区、黄石市的大冶市接壤,南与咸宁市的嘉鱼县、咸宁市区相连,西与荆州市的洪湖市及仙桃市(省辖县级市)毗邻,北与孝感市的孝南区、孝昌县、大悟县、汉川市及黄冈市的红安县、麻城市相接,形似一只自西向东的蝴蝶形状。在中国经济地理圈内,武汉处于优越的中心位置是中国地理上的“心脏”,故被称为“九省通衢”之地。武汉与长沙、郑州、洛阳、南昌、合肥、南京等特大城市相距不到700公里,与京、津、沪、穗、渝、西安等特大城市相距不到1200公里。
面积

武汉全境面积达8494平方公里,为湖北省面积的4.6%。七个城市辖区面积863平方公里,外环以内面积1171.70平方公里,武汉三环线(中环线)内的城区面积684平方公里。截至2009年底建成区面积为475平方公里。十三个辖区中黄陂区面积最大为2261平方公里,江汉区面积最小为33平方公里,城区中洪山区面积最大达502平方公里。
地质

武汉地形以平原为主,中部散列东西向残丘。沿着梅子山、龟山、蛇山、洪山、小洪山、珞珈山、喻家山一带,连同辐射到两翼的马房山、桂子山、伏虎山、凤凰山等构成了武汉地形上的龙脉,武汉的绝大部分重要机构分布于该龙脉两侧,这条龙脉的头是喻家山,腰部是洪山,尾部则是月湖旁的梅子山。

平坦平原(39.25%)位于武汉市长江、汉江两岸以及湖泊周围。是棉花和蔬菜产区。

垄岗平原(42.56%)位于各湖泊周边和丘陵向平原的过渡带,盛产水稻和鱼。

丘陵(12.32%)分为三列,均被林木覆盖:北列分布在新洲区、黄陂区北部;中列横穿城区;南列分布在蔡甸区、江夏区北部。

低山(5.85%)主要分布在黄陂区和新洲区东北部,海拔在200米~500米以上。黄陂区和孝感市交界的双尖峰,海拔873米,是武汉最高点。

地质灾害:可考记录中,武汉发生大于3级的地震31次,未发生过大于5级的地震,曾遭受28次域外中强地震的袭击。1996年,武汉被国务院列为13座国家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城市之一。
河流

武汉拥有长江和汉江、东荆河、滠水河、界河、府河、朱家河、沙河、倒水河和举水河等长江支流。以城区为中心,以长江为主构成了庞大水网,保证了良好的生态环境。长江由汉南区进入武汉市,自西南向东北流,到天兴洲又折向东南,在左岭附近又折向东北,在新洲区大埠出境,流程150.5公里。长江武汉段水量大,年平均7100亿m、汛期长、水位变化显著,河道虽然平直,但有丘陵逼近江岸,控制河道,使河道受约束,淤积成了天兴洲、白沙洲等沙洲。长江武汉段最窄处位于武汉长江大桥下,宽1100米;最宽处位于青山区,宽3880米。汉江从蔡甸区进入武汉市,在南岸咀注入长江,在武汉境内河道弯曲达22处。
湖泊

武汉有“百湖之城”的美誉,现有大小湖泊170个,其中城区湖泊41个,郊区湖泊129个,其中跨市、区湖泊9个。湖泊承雨面积在5平方公里以上的有65个。在正常水位时,湖泊水面面积为942.8平方公里,


武汉东湖十七孔桥

湖泊水面率为11.11%,居中国首位。各区湖泊数量由多到少为:蔡甸49个,黄陂23个、东西湖20个、洪山17个、江夏17个、新洲14个、汉阳7个、江汉7个、汉南6个、武昌4个、江岸2个、硚口2个、青山2个。其中东湖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湖岸线全长110多公里,水域面积达33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水域面积的6倍。
饮食

武汉饮食,有“早尝户部巷,夜吃吉庆街”之美谈。在武汉把吃早饭称为“过早”,过早以丰富著名。晚则是夜宵,武汉气候闷热,1980年代后,武汉人便有乘凉的习惯,支起小桌子,卖点凉菜及自制卤菜补贴家用,此后小贩们则干脆租起门面,做起“靠杯酒”生意,到1993年形成以吉庆街为中心的夜宵大排档。武汉菜秉承湖北菜系风格其中洪山菜薹为武汉特有菜种。武汉水产极为丰富,所以餐桌上河鲜是必不可少的,武昌鱼便是因为1958年毛泽东主席的“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的佳句而名扬
武汉夜景

五洲。更有梁子湖河蟹,也是武汉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佳品。

著名武汉名小吃有:老通城--豆皮、四季美--汤包、蔡林记--热干面、小桃园-瓦罐鸡汤(前四者为武汉四大名小吃)、谈炎记--水饺、顺香居--烧梅、厚生里-什锦豆腐脑、五芳斋-麻蓉汤圆、同兴里-油香、民众甜食-汰汁酒、福庆和--牛肉米粉、五芳斋--汤圆、老谦记--牛肉豆丝、田启恒--糊汤粉、新农--牛骨头、民生全科汤圆、楚宝桂花赤豆汤、宝庆牛肉面、一品香大包、精武路鸭脖子、周黑鸭、小张烤鱼、清蒸武昌鱼、汪集鸡汤等。
住房

武汉商品房现有施工面积2585万平方米,空置面积达199万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28.25平方米。2010年武汉房地产成交均价为5704元/平方米,位列中国各大城市23位。主城区商品房成交均价达到6317元,汉口、武昌、汉阳成交均价分别为9210元、8508元、7913元。汉口中心地段和武昌沿江楼盘普超万元。
酒店

武汉现有酒店五百家,其中五星级酒店有锦江国际大酒店、光明万丽酒店、江城明珠豪生大酒店、香格里拉大饭店、城市名人酒店、华美达天禄酒店、东湖大厦、新华诺富特大饭店 、最佳西方五月花大酒店共计9家,四星级酒店有晴川假日酒店等26家,另有三星级酒店50家。
自然及人文景观

武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有名胜古迹339处,革命纪念地103处,有13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及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6处。景观多集中在城区,郊区较少,著名的景点有天下第一楼黄鹤楼、中国最大城中湖东湖、佛教圣地归元寺、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亚洲民主之门红楼、百年老街江汉路等。自从明朝汉水改道后,位于两江交汇处的汉口陆续出现了大小码头。
黄鹤楼

主要城区休闲及人文景观

东湖风景区(听涛景区-九女墩-行吟阁-寓言雕塑园-梨园、磨山景区-楚天台-梅园-樱园、落雁景区、白马景区、吹笛景区-马鞍山森林公园、珞洪景区、东湖鸟语林、武汉植物园、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艺术馆、九峰山森林公园、关公卓刀泉、放鹰台、东湖海洋世界、东湖梅岭)

琴台周围景点(龟山-龟山电视塔-龟山三国城、月湖-古琴台、晴川饭店、归元寺、墨水湖-武汉动物园、晴川阁、琴台大剧院、汉阳江滩、张之洞与汉阳铁厂博物馆)

黄鹤楼周围景点(蛇山、黄鹤楼公园(武汉唯一的5A级景区)、首义广场-首义园、“武汉名小吃街”户部巷、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旧址-红楼、起义门、长春观、黄兴拜将台、紫阳湖公园、武昌江滩、武汉长江大桥、洪山公园-施洋烈士陵园、宝通禅寺、莲溪寺)

汉口城市景点(解放公园、中山公园、武汉市博物馆、龙王庙观江台、汉正街、江汉路步行街、吉庆街、汉口江滩、武汉美术馆、八七会议会址、堤角公园、湖北省群众艺术馆、武汉二七纪念馆、上海路天主教堂、古德寺)

其他景点(万里长江第一隧道、张公堤、洪山广场、光谷广场、青山公园、中山舰博物馆)

主要郊区休闲及人文景观

龙泉山、道观河风景区、盘龙城遗址、木兰山风景区(木兰山、木兰湖、木兰天池、木兰清凉寨、木兰草原、云雾山、大余湾)、汤逊湖度假区、龙阳湖度假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列表(位于武汉)

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红楼)(1-7)、八七会议会址(2-5)、盘龙城遗址(3-199)、武汉国民政府旧址(4-229)、湖泗瓷窑址群(5-89)、明楚王墓(5-175)、武汉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5-494)、大智门火车站(5-495)、江汉关大楼(5-496)、武汉大学早期建筑(5-497)、詹天佑故居(5-498)、汉口近代建筑群(6-994)、汉口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6-997)
主要特色街区

武汉最古老的街道分别为:武昌长街(今解放路)、汉口汉正街(始建于1525年)和汉阳显正街。

汉口地区:

汉正街商贸街(武汉最古老的商圈)、江汉路商贸街(武汉首条商业步行街)、兰陵路酒吧一条街、吉庆街小吃街(武汉最大的大排挡街区)、精武路饮食街、香港路餐饮街、武汉文物市场一条街(位于香港路)、硚口路美食街、万松园餐饮街、台北路风情餐厅街、前进路电子产品街、大智路手机街、武广商贸
武汉已建成城区

街、中山大道-汉口租界建筑街区、新民众乐园购物街区、扬子街婚纱一条街、花楼街小吃一条街、解放公园林荫路(武汉目前保存最完好的林荫路)、宝成路夜市街(武汉最古老的夜市)、汉口江滩江景街、民意街烧烤小吃街、解放大道-新华鲜花一条街、友谊南路皮件一条街、建设大道-武汉金融一条街、汉西路建材一条街

武昌地区:

司门口商贸街、户部巷小吃街(武汉早点第一街)、首义园小吃街、徐东路商贸街、武汉光谷商贸街、昙华林历史街区、华师文化街、广埠屯科技一条街(武汉最大的电脑城)、黄家湖高校一条街、街道口商贸街、中南路商贸街、小东门建材一条街

汉阳地区:

汉阳法国风情街、钟家村商贸街
非物质文化景观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位于武汉):

木兰传说(1-50)、龙舞(3-4)、汉剧(4—30)、楚剧(4—58)、湖北评书(5-58)、湖北大鼓(5-61)、湖北小曲(5-70)、木雕船模(7-58)、汉绣(6-75)

其他非物质景观:

武汉码头文化、武汉市井文化、武汉特色方言、武汉绢花、贱三爷民俗故事、黄陂泥塑
[编辑本段]科教医疗科研概况

武汉拥有科研机构106 所,1个国家实验室(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1个P4实验室,16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华中科技大学脉冲强磁场),在汉中国科学院与工程院院士56名。武汉全年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的2.1%,有高新技术企业2504个,高新技术产业当年实现产值1100.4亿元。武汉是全国唯一承担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管理、交易、产业化及知识产权示范的全面试点工作的城市。“武汉·中国光谷”是仅次于北京中关村的中国第二大智力密集区,在光通讯(华中科大)、生物工程和生命科学(华农、武大)、激光(华中科大)、微电子技术(理工大)、机械工程(华中科大)、农药学(华师、华农)、地质及地质资源和新型材料(地大)等领域处于国家领先地位。
教育概况

武汉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全市生产总值的1.38%。现拥有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不含省部属技工学校)2343个,其中普通中小学1358所,中等职业教育机构171所,高等教育机构82所。在校学生228.59万人,专任教师12.44万人。
高等教育

武汉拥有高等院校82所,高校数量中国第二(一本高校10所,二本12所,三本高校23所,高职院校30所,另有军事院校7所,其中985工程建设大学两所,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大学四所,211工程建设大学有七所)培养研究生的高校18所,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16所。在校大学生规模居中国首位,达104万人。

中央部属高校(一本)有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7所)。省属及共建高校(一本)有湖北大学、武汉科技大学(2所)。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直属高等院校有中南民族大学(在湖北等部分省区以一本招生)。

省属及共建高校(二本)有湖北中医药大学、武汉体育学院、武汉音乐学院、武汉工程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湖北美术学院、武汉纺织大学、湖北经济学院、武汉工业学院、湖北警官学院、湖北第二师范学院(11所),市属高校(二本)有江汉大学。
武汉大学主校门(正面)

独立学院(三本)有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武汉大学东湖分校、武汉大学珞珈学院、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华中师范大学汉口分校、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华中农业大学楚天学院、中南民族大学工商学院、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湖北大学知行学院、江汉大学文理学院、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湖北工业大学商贸学院、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武汉科技学院外经贸学院、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科技学院、武汉工业学院工商学院(22所)另有民办高等院校(非独立学院、三本)武汉生物工程学院。

高职院校有: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武汉职业技术学院、长江职业学院、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武汉科技职业学院、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武汉外语外事职业学院、湖北艺术职业学院、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等共30所。另有军事院校:军事经济学院、海军工程大学、空军雷达学院、第二炮兵指挥学院、通信指挥学院、武警武汉指挥学院、武汉军械士官学校(7所)。
中等教育

武汉拥有普通高中118所,其中省级示范高中28所,其中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武汉外国语学校、武汉市第二中学、新洲一中、武汉中学、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武汉市第十四中学、武汉市第六中学、武汉市第一中学、武汉市第三中学、武汉市第四中学、武钢三中、汉口铁中、黄陂一中、水果湖高级中学、武汉市第十一中学、武汉市蔡甸区汉阳一中、武汉市吴家山中学、湖北大学附属中学为省级重点高中(19所)。

我的答案你满意吗?

Ⅱ 武汉地理位置在五行中属于什么

武汉市地处我国地势的第3级阶梯,属我国的中部经济地带,是长江和汉江的汇合专处;另外属,这里又有我国重要的南北向铁路大动脉京广线通过。
武汉地形以平原为主,中部散列东西向残丘。沿着梅子山、龟山、蛇山、洪山、小洪山、珞珈山、喻家山一带,连同辐射到两翼的马房山、桂子山、伏虎山、凤凰山等构成了武汉地形上的龙脉,武汉的绝大部分重要分布于该龙脉两侧,这条龙脉的头是喻家山,腰部是洪山,尾部则是月湖旁的梅子山。
平坦平原(39.25%)位于武汉市长江、汉江两岸以及湖泊周围。是棉花和蔬菜产区。
垄岗平原(42.56%)位于各湖泊周边和丘陵向平原的过渡带,盛产水稻和鱼。
丘陵(12.32%)分为三列,均被林木覆盖:北列分布在新洲区、黄陂区北部;中列横穿城区;南列分布在蔡甸区、江夏区北部。
低山(5.85%)主要分布在黄陂区和新洲区东北部,海拔在200米~500米以上。黄陂区和孝感市交界的双尖峰,海拔873米,是武汉最高点。
地质灾害:可考记录中,武汉发生大于3级的地震31次,未发生过大于5级的地震,曾遭受28次域外中强地震的袭击。1996年,武汉被列为13座国家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城市之一。

Ⅲ 我需要武汉工程大学的详细院校专业分布

武汉工程大学设有14个学院 分别是法商学院 外语学院 理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 电气信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 化工与制药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管理学院 体育部 继续教育学院 国际学院

专业就不一一列举了 麻烦不说,全写出来你也不一定能搞明白. 其中你感兴趣的土木工程隶属于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 土木有两个专业方向 分别是交通土建工程和建筑工程,学制都是四年,授工学士学位

交通土建工程 专业基础以力学为主,覆盖方方面面 可以从事公路、桥梁、隧道、机场、码头等方面的设计、施工、管理工作,亦可从事市政、铁路、水利、水电勘测、矿山等其它方面的工作

建筑工程 在校期间主要学习课程有:工程与水文地质、工程测量、建筑制图、岩土力学、建筑材料、测试技术、地基基础、钢混结构、建筑施工、房屋建筑学、岩土工程结构以及计算机基础与应用等 主要从事工业与民用建筑以及岩土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检测、施工管理以及科学研究工作,也可到市政、道、桥、地下工程等相近领域工作

两专业课程有相近的地方 也有不同的地方,看你以后想从事的职业 大体就这些 不赘述了 ]
声明 仅供参考 不负法律责任及其他责任

Ⅳ 武汉的地形像什么

武汉地形属残丘性冲击平原

武汉地势为东高西低,南高北低,中间被长江、汉江呈Y字型切割成三块。武汉城区南部分布有近东西走向的条带状丘陵,四周分布有比较密集的树枝状冲沟,境内大小近百个湖泊星罗棋布,形成了水系发育、山水交融的复杂地形。最高点高程150米左右,最低陆地高程约18米。

概况

辖区:13个市辖区

街道社区:108个街道办事处,21个镇,15个乡,1107个社区,2033个行政村。

市政府:武汉市人民政府驻江岸区沿江大道188号。

武汉,简称“汉”,别称“江城”,是湖北省省会、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级市和特大城市、中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武汉地处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江横贯市境中央,将武汉中心城区一分为三,形成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全市下辖13个市辖区,3个国家级开发区,总面积8494.41平方公里,2016年常住人口1076.62万人,全市城镇化率79.77%。

武汉有“九省通衢”之称,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全国首个综合交通枢纽研究试点城市,高铁网辐射大半个中国,拥有53条国际直达航线,是华中地区唯一可直航全球四大洲的城市。

武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距今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境内的盘龙城遗址有3500年历史;清末洋务运动促进了武汉的工业兴起和经济发展,使其成为近代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武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发祥地,武昌起义作为辛亥革命的开端,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武汉是中国重要的科教中心。截至2015年,武汉拥有高校88所,仅次于北京,居全国第二[15];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数量仅次于京沪,居全国第三[16];在校大学生、研究生总数达107.26万人。

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发布的《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将武汉列为超大城市[19-21];同年12月,国家发改委原则同意并支持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2019年10月,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将在武汉举行。

Ⅳ 湖北的泥石流多么

湖北的地质灾害地域分布明显,其中崩塌、滑坡、泥石流主要集中分布在西部山区,尤以长江、汉江及其支流沿岸最为严重;岩溶地面塌陷、采空区地面沉陷则主要聚集于鄂东南、鄂中地区,主要分布在武汉、黄石、大冶、阳新、鄂州、咸宁、应城等地。湖北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段)共5657处,分布在68个县(市、区)内。

以下是详细说明:

1、极易发生地质灾害有17县(市、区):
主要分布在三峡库区、鄂西南山区和鄂东南部分地区。有巴东县、秭归县、兴山县、夷陵区、长阳县、五峰县、远安县、恩施市、建始县、利川市、咸丰县、来风县、宣恩县、鹤峰县、黄石市、大冶市、阳新县
地质灾害易发指数≥10。
面积44006平方公里,地质灾害约占全省80%以上。目前发育崩塌699处,滑坡3060处,泥石流61条,岩溶地面塌陷902处,采空地面沉陷48处。其中三峡库区和鄂西南山区因人为和自然因素诱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沉)陷灾害均极易发生,鄂东南丘陵区则以采矿引发的地面塌(沉)陷、泥石流灾害为主。

2、易发生地质灾害有23县(市、区):
主要分布在鄂西北山区和鄂东南、鄂东北部分地区,以及江汉平原西缘山前地带。有十堰市、郧西县、郧县、丹江口市、竹溪县、竹山县、房县、神农架林区、谷城县、保康县、南漳县、宜昌市、宜都市、松滋市、鄂州市、武汉市、咸安区、赤壁市、崇阳县、通山县、通城县、罗田县、英山县
地质灾害易发指数≥5。
面积56501平方公里,地质灾害约占全省的15%以上。目前发育崩塌115处,滑坡562处,泥石流11条,岩溶地面塌陷90处,采空地面沉陷23处。其中鄂西北山区容易发生因人为和自然因素诱发的较大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鄂东南南部地区(崇阳县、通山县、通城县)和鄂东北英山、罗田地区容易发生因自然因素诱发的小规模滑坡、泥石流灾害;鄂东南北部地区则以采矿及抽排地下水引发的地面塌(沉)陷灾害为主;江汉平原西缘山前地带(宜昌市、宜都市、松滋市)容易发生因人为因素诱发的崩塌、滑坡、地面塌(沉)陷灾害。

3、较易发生地质灾害有18县(市、区):
主要分布在鄂中地区和鄂东南、鄂东北部分地区。有蔡甸区、江夏区、襄樊市、宜城市、当阳市、荆门市、钟祥市、京山县、曾都区、广水市、大悟县、应城市、麻城市、浠水县、蕲春县、武穴市、黄梅县、嘉鱼县
地质灾害易发指数≥3。
面积42683平方公里,地质灾害约占全省的3%。目前发育崩塌6处,滑坡47处,岩溶地面塌陷8处,采空区地面沉陷11处。其中鄂中地区较容易发生因采掘地下固体矿产诱发的崩塌、滑坡和大型采空地面沉陷灾害;鄂东南北部蔡甸区、江夏区、嘉鱼县较容易发生因开采地下水而诱发的岩溶地面塌陷灾害;鄂东北大别山区和桐柏山区较容易发生因自然因素诱发的小规模滑坡灾害,其中黄梅县还容易发生地面塌(沉)陷灾害。另外鄂北襄樊市也较容易发生小规模的崩塌、滑坡灾害。

4、一般不易发生地质灾害有23县(市、区):
主要分布在江汉平原、鄂北岗地和鄂东北中部地区。有黄陂区、新洲区、老河口市、襄阳区、枣阳市、枝江市、沙洋县、荆州市、公安县、石首市、监利县、洪湖市、天门市、潜江市、仙桃市、孝南区、安陆市、孝昌县、云梦县、汉川市、黄州区、红安县、团风县
地质灾害易发指数<3。
面积427101平方公里。目前仅发育滑坡14处,主要分布在枝江市境内。

附:湖北地质灾害集中发育地段主要有:
⑴三峡库区巴东~新滩滑坡段;
⑵秭归杨林桥镇西崩塌、滑坡段;
⑶兴山水月寺~夷陵樟村坪崩塌、泥石流段;
⑷恩施屯堡滑坡段;
⑸清江隔河岩水库区滑坡段;
⑹建始磺厂坪~长梁子崩塌段;
⑺鹤峰下坪滑坡段;
⑻宜都松木坪~松滋刘家场滑坡、崩塌段;
⑼大冶还地桥~大箕铺岩溶塌陷、泥石流段;
⑽黄龙滩~十堰~白浪滑坡段;
⑾黄龙滩水库区滑坡段;
⑿远安盐池河~夷陵交战垭崩塌段;
⒀罗田平湖滑坡段。

Ⅵ 湖北省武汉市地理位置处在我国地势的第几级阶梯上,地形属于什么

武汉市地处我国地势的第3级阶梯,属我国的中部经济地带,是长江和汉江的汇合处;另外,这里又有我国重要的南北向铁路大动脉京广线通过。
武汉地形以平原为主,中部散列东西向残丘。沿着梅子山、龟山、蛇山、洪山、小洪山、珞珈山、喻家山一带,连同辐射到两翼的马房山、桂子山、伏虎山、凤凰山等构成了武汉地形上的龙脉,武汉的绝大部分重要机构分布于该龙脉两侧,这条龙脉的头是喻家山,腰部是洪山,尾部则是月湖旁的梅子山。
平坦平原(39.25%)位于武汉市长江、汉江两岸以及湖泊周围。是棉花和蔬菜产区。
垄岗平原(42.56%)位于各湖泊周边和丘陵向平原的过渡带,盛产水稻和鱼。
丘陵(12.32%)分为三列,均被林木覆盖:北列分布在新洲区、黄陂区北部;中列横穿城区;南列分布在蔡甸区、江夏区北部。
低山(5.85%)主要分布在黄陂区和新洲区东北部,海拔在200米~500米以上。黄陂区和孝感市交界的双尖峰,海拔873米,是武汉最高点。
地质灾害:可考记录中,武汉发生大于3级的地震31次,未发生过大于5级的地震,曾遭受28次域外中强地震的袭击。1996年,武汉被国务院列为13座国家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城市之一。

Ⅶ 国土资源部关于公布第三批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名单的通报

国土资源部通报 2011 年增刊第 6 期

今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地方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国土资源系统积极努力,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在全力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同时,结合实际,采取多种措施,继续深入开展地质灾害防治 “十有县”建设,推进群测群防体系建设的规范化、标准化。通过开展 “十有县”建设,有效提升了基层地质灾害防治能力。

为激励先进、树立典型、推动工作,根据 《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 “十有县”建设的通知》 (国土资发 〔2009〕46 号)精神,部决定公布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等 471 个县 (区、市)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 “十有县”(名单见附件)。

希望各 “十有县”总结经验,再接再厉,争取更大的进步和成绩。同时,希望其他地区以他们为榜样,在今后的工作中扎扎实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的各项工作,努力开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新局面,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附件: 第三批地质灾害群测群防 “十有县”名单

国土资源部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附件

第三批地质灾害群测群防 “十有县”名单

(共 471 个)

河北省 (15 个):

石家庄市元氏县,保定市曲阳县、满城县,秦皇岛市卢龙县、山海关区,唐山市丰润区、古冶区、开平区,张家口市怀安县、万全县、涿鹿县、蔚县、产业聚集区,承德市双桥区、双滦区

山西省 (4 个):

大同市左云县、灵丘县,晋城市高平市、陵川县

辽宁省 (8 个):

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葫芦岛市绥中县,锦州市凌海市、黑山县、北镇市、义县,抚顺市新宾县,沈阳市康平县

吉林省 (13 个):

德惠县、农安县、榆树县、永吉县、舒兰市、延吉市、安图县、龙井市、珲春市、和龙市、图们市、抚松县、长白县

江苏省 (14 个):

南京市下关区、鼓楼区、六合区、玄武区、雨花台区、高淳县、溧水县,镇江市丹阳市,常州市新北区,苏州市高新区、太仓市、常熟市、张家港市,淮安市盱眙县

浙江省 (20 个):

临安市、建德市、余姚市、宁海县、温州市鹿城区、温州市龙湾区、永嘉县、平阳县、洞头县、诸暨市、嵊州市、兰溪市、东阳市、义乌市、衢州市衢江区、衢州市柯城区、仙居县、丽水市莲都区、遂昌县、云和县

安徽省 (7 个):

祁门县、石台县、贵池区、怀宁县、太湖县、繁昌县、裕安区

福建省 (25 个):

福州市长乐市、连江县、罗源县、晋安区,厦门市思明区、湖里区,宁德市福安市、霞浦县、古田县、莆田市仙游县、荔城区、秀屿区,漳州市诏安县、漳浦县、云霄县、龙海市,三明市泰宁县、建宁县、明溪县、宁化县、梅列区、三元区,南平市政和县、松溪县、光泽县

江西省 (27 个):

上饶市信州区、横峰县、弋阳县、鄱阳县、万年县,抚州市东乡县、南城县、金溪县、崇仁县、临川区,九江市湖口县、永修县、德安县、都昌县、庐山区,吉安市泰和县、井冈山市、永丰县、万安县,赣州市章贡区、宁都县、寻乌县,宜春市樟树市、万载县、靖安县,萍乡市莲花县,南昌市安义县

山东省 (14 个):

烟台市芝罘区、莱山区、福山区、牟平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蓬莱市,龙口市,莱州市,招远市,栖霞市,莱阳市,长岛县,莱芜市钢城区,淄博市临淄区

河南省 (19 个):

郑州市荥阳县、上街区,洛阳市伊川县、嵩县、宜阳县,三门峡市陕县、渑池县,信阳市光山县、固始县,平顶山市鲁山县、郏县,驻马店市遂平县、确山县,许昌市长葛市,焦作市修武县,南阳市淅川县、内乡县、桐柏县、南召县

湖北省 (23 个):

武汉市蔡甸区、江夏区,咸宁市嘉鱼县,孝感市大悟县、安陆市、孝昌县、云梦县,鄂州市鄂城区,黄冈市麻城市、浠水县、蕲春县、武穴市、黄梅县、红安县、团风县、黄州市,宜昌市当阳市,襄阳市宜城市,荆门市钟祥市、京山县,随州市随县、广水市,十堰市武当山特区

湖南省 (40 个):

长沙市岳麓区、长沙县、望城县,衡阳市南岳区、衡南县,株洲市炎陵区、攸县,湘潭市韶山市,邵阳市洞口县、邵阳县、城步县,岳阳市湘阴县,常德市澧县、临澧县,张家界永定区,益阳赫山区,郴州北湖区、宜章县、安仁县、嘉禾县、临武县、桂东县、桂阳县,永州零陵区、祁阳县、蓝山县、江永县,怀化洪江区、洪江市、会同县、中方县、新晃县、通道县、靖州县,娄底娄星区,湘西州古丈县、龙山县、凤凰县、泸溪县、保靖县

广东省 (36 个):

广州市荔湾区、白云区、从化市,佛山市三水区,韶关市始兴县、南雄市,河源市龙川县、紫金县,梅州市五华县、蕉岭县,惠州市惠东县、博罗县、龙门县,汕尾市陆丰市,江门市新会区、恩平市,阳江市阳春市、阳东县,茂名市信宜市、高州市、化州市、电白县,肇庆市高要市、德庆县、封开县、广宁县,清远市阳山县、英德市、连州市,揭阳市普宁市、揭西县、惠来县,云浮市云城区、罗定市、云安县,顺德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 (18 个):

柳州市城中区、鱼峰区、柳南区、柳北区,田阳县,那坡县,凌云县,西林县,龙胜各族自治县,乐业县,靖西县,百色市右江区、陆川县,兴安县,临桂县,阳朔县,大化瑶族自治县,南丹县

海南省 (9 个):

琼海市、万宁市、三亚市、儋州市、东方市、定安县、澄迈县、屯昌县、乐东县

重庆市 (20 个):

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合川区、双桥区、铜梁县、荣昌县、璧山县、梁平县、城口县、丰都县、垫江县、忠县、开县、巫溪县、石柱县、秀山县、酉阳县

四川省 (22 个):

成都市新津县、龙泉驿区、青白江区、双流县,自贡市富顺县,泸州市合江县,德阳市广汉市,绵阳市北川县、梓潼县,遂宁市船山区、安居区、蓬溪县、射洪县、大英县,甘孜州康定县、丹巴县,阿坝州汶川县、理县、茂县、松潘县、九寨沟县、黑水县

贵州省 (14 个):

贵阳市清镇市、小河区、白云区、花溪区,遵义市汇川区,安顺市关岭县,黔东南州凯里市、镇远县、剑河县、三穗县、黎平县、榕江县,黔西南州册亨县、望谟县

云南省 (47 个):

昆明市安宁市、石林县、富民县、晋宁县、嵩明县,昭通市鲁甸县、永善县、绥江县,曲靖市富源县,玉溪市澄江县、江川县、通海县、峨山县、元江县,保山市隆阳区、施甸县,楚雄州楚雄市、牟定县、武定县、禄丰县,红河州蒙自市、建水县、石屏县、泸西县、弥勒县、屏边县,文山州砚山县、广南县,普洱市宁洱县,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大理州大理市、鹤庆县、祥云县、洱源县、云龙县、弥渡县,德宏州瑞丽市、梁河县,丽江市古城区、宁蒗县,怒江州兰坪县、泸水县,临沧市凤庆县、永德县、镇康县

西藏自治区 (5 个):

日喀则地区亚东县,林芝地区察隅县、波密县,昌都地区芒康县,山南地区洛扎县

陕西省 (17 个):

西安市周至县、高陵县,渭南市华阴市、潼关县,宝鸡市陇县、凤县,咸阳市泾阳县、永寿县,汉中市勉县,铜川市宜君县,商洛市丹凤县、山阳县、柞水县,榆林市清涧县、子洲县,延安市宝塔区、宜川县

甘肃省 (29 个):

兰州市红古区、安宁区、肃北蒙古族自治县,瓜州县,玉门市,武威市凉州区,景泰县,岷县,天水市麦积区,秦安县,和政县,积石山县,成县,两当县,徽县,西和县,礼县,康县,宕昌县,卓尼县,庆阳市西峰区,华池县,平凉市崆峒区

青海省 (14 个):

大通县、湟中县、互助县、化隆县、乐都县、同仁县、德令哈市、贵德县、同德县、门源县、祁连县、玉树县、杂多县、玛多县

宁夏回族自治区 (2 个):

吴忠市红寺堡区、盐池县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9 个):

伊宁县、伊宁市、昭苏县、库尔勒市、和静县、且末县、轮台县、若羌县、乌恰县

Ⅷ 武汉位于哪个地形区

武汉地形以平原为主,中部散列东西向残丘。沿着梅子山、龟山、蛇山、回洪山、小洪山、珞答珈山、喻家山一带,连同辐射到两翼的马房山、桂子山、伏虎山、凤凰山等构成了武汉地形上的龙脉,武汉的绝大部分重要机构分布于该龙脉两侧,这条龙脉的头是喻家山,腰部是洪山,尾部则是月湖旁的梅子山。
平坦平原(39.25%)位于武汉市长江、汉江两岸以及湖泊周围。是棉花和蔬菜产区。
垄岗平原(42.56%)位于各湖泊周边和丘陵向平原的过渡带,盛产水稻和鱼。
丘陵(12.32%)分为三列,均被林木覆盖:北列分布在新洲区、黄陂区北部;中列横穿城区;南列分布在蔡甸区、江夏区北部。
低山(5.85%)主要分布在黄陂区和新洲区东北部,海拔在200米~500米以上。黄陂区和孝感市交界的双尖峰,海拔873米,是武汉最高点。
地质灾害:可考记录中,武汉发生大于3级的地震31次,未发生过大于5级的地震,曾遭受28次域外中强地震的袭击。1996年,武汉被国务院列为13座国家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城市之一。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