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图保密吗
Ⅰ 地质资料保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冯翠娥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北京)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地质资料保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今后如何做好地质资料保密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地质资料保密问题建议
在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地质资料在世界经济竞争中的作用至关重要,有些地质资料涉及国家秘密,一旦泄露,会对国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不利的社会影响,因此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地质资料的保密工作。国土资源部已出台一系列做好地质资料保密工作的文件,与涉密地质资料相关的人员及单位必须义不容辞地贯彻执行。从实际工作中我们感到,近年来,地质资料保密工作得以加强,但目前在地质资料的保密与开发利用中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需采取切实措施,以确保地质资料保密工作万无一失。
1 当前地质资料保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对地质资料保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仍存在不足,保密意识仍需加强
很多人认为,当前世界上信息获取技术手段十分先进,所谓的保密资料应当早已不是秘密,没必要大惊小怪,防不了别人还耽误了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因此,在工作中保密意识淡薄,甚至有抵触情绪;有的单位重生产轻保护,保密工作的监督力度不够,对职工保密教育欠缺,职工对资料保密内容及范围不十分清楚,保密意识也就糊里糊涂,体现在很多具体的环节中,如:有的管理员在连着互联网的计算机上工作,全然不顾资料的保密性;借阅的保密资料不按保密制度使用,等等。
1.2 保密制度不健全或制度执行不到位
近年来,在有关部门对保密工作的大力宣传下,绝大多数单位的资料档案管理部门都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保管、保密制度,并认真执行。但仍有个别资料档案部门对保密工作不重视、不到位,有的单位即使有制度也形同虚设,执行时大打折扣。
1.3 保密档案资料保管的物质条件不规范不完备
库房没有做到三分开,即库房、办公室、阅览室没分开,而且也没有基本做到防水、防火、防潮、防光等基本要求。档案保管设备如空调、通风设备、温湿度测量及控制设备以及现代化的复印机、打印机、消毒灭菌等设备不健全,这些都极大地威胁到档案资料的安全、保密。
1.4 存在着重保轻用、利用不足的现象
在传统的保密观念影响下,部分地质资料工作仍然存在着重保轻用、利用不足的现象。由此产生一些弊端:地质资料得不到充分的利用,甚至有些很有价值的地质资料长期被束之高阁,造成地质资料浪费;有的单位出于对自身利益的保护,以保密为由,不愿意按国家有关规定,将本应向社会提供使用的资料保护起来,锁在资料柜里失去价值,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上述情况表明,资料管理部门改变传统的观念,在严格做好保密工作的同时,切实完善工作职能,为领导决策服务势在必行。机密地质资料应该保密,但保密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利用,是有时间、地点、范围限制的利用,保而不用只会失去保的意义,失去档案的价值。当然,利用必须是在保密基础上的利用,无限制的利用会给党和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造成危害。所以,对地质资料管理工作来说,保密与利用两者都十分重要,不可偏颇。
2 做好地质资料保密工作的措施
针对上述地质资料管理中的主要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2.1 建立健全保密和利用规章制度
《地质资料管理条例》第十四条规定:地质资料馆和地质资料保管单位应当建立地质资料的整理、保障制度,配置保存、防护、安全等必要设施,配备专业技术人员,保障地质资料的完整和安全。第十九条规定:地质资料馆和地质资料保管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管理地质资料,不得非法披露、提供利用保护期内的地质资料或者封锁公开的地质资料。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认真学习《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及相关保密文件精神,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保密工作制度,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2 开展保密工作宣传培训与教育
各级领导应高度重视保密工作,作为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不但让与涉密地质资料相关的人员认识到保密工作的重要性,还要掌握保密地质资料的内容、范围等,做到对涉密地质资料心中有数。
2.2 建立完备的地质资料库房设施,做好库房管理
地质资料的库房管理是资料保密的重点。从总体上讲,资料库房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单独兴建,但是有一些不具备条件的单位,往往将库房附设在机关办公楼内。从资料保密的角度来看,库房门窗等应专门加固,以防盗窃。还应尽量做到库房与办公室分开,库房与阅览室分开;资料库房应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制定严格的库房管理制度,无关人员一律禁止入内。实践证明,资料库房的科学管理,是做好资料保密、维护资料安全的基本保障。
2.3 在资料开发利用中,多方面严格把关
2.3.1 做好地质档案的定密、解密工作
保密地质资料是有等级的,其划分等级是按有关保密规定,一般划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定密人员应由具有较高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受过专门培训的同志担当,准确定密。
确定资料的密级,就是为了让资料管理工作人员根据不同的密级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提供利用资料。但是秘密不是一成不变的,一旦秘密保管期限届满,便失去了它的保密价值。为此我们就不能按原有的保密文件管理,而应该按照公开文件进行管理。这就是资料保密的时效性。向社会各界开放的资料档案,必须是到了一定时限的档案,要开放,必须先进行划密解密,把未解密的列入控制使用的范围。
2.3.2 注重地质资料保密工作细节,防患于未然
实践表明,地质资料档案的泄密时常出在不经心、不经意之中。因此注重地质档案资料保密细节十分关键。
(1)为防止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盗取保密性资料,加强计算机管理。在计算机上处理涉密地质档案资料,要做到:①涉密资料必须在专用的涉密计算机上处理。②不得将涉密计算机与互联网相连接。③不得将存储涉密信息的存储介质,在与互联网连接的计算机上使用。④不得通过普通邮局或普通电话、传真机、互联网及明码电报传递国家秘密事项。⑤不得将涉密资料存储在与互联网相连接的计算机上,特别是无线上网的笔记本电脑上。⑥涉密存储设备必须专人管理,不得随意放置存储有涉密资料的移动硬盘、光盘等,必须存放于保险柜(或铁皮柜)中。
(2)制定和严格执行保密资料购买、借阅等制度,并严格执行。购买涉密资料需经单位同意,并办理相应的手续。购回后到单位资料管理部门备案,用后交回。
借阅涉密资料要经相关领导批准,借阅人与资料管理部门签订保密协议,借阅人不得擅自复制、留存、传播、出版、翻译、销毁、报废以及向第三方提供涉密和国家非公开性成果地质资料。未经许可,不得将修改、转换后的资料对外发布和提供第三方使用,并将修改、转换的情况及其修改、转换的内容向提供方报告备案;不得将国家非公开性成果地质资料或其衍生成果在计算机互联网上登载;不在无安全防护的条件下使用、存放涉密和国家非公开性成果地质资料;不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或传播涉密资料而致泄密。
在相关人员办理调离或退休手续前,必须向资料管理部门退还其所借或个人保存的资料档案,人事部门配合资料管理部门做好相关审查。
(3)做好档案保管中的保密工作
涉密地质资料档案要有严密的保管环境,从档案室设置位置、库房、办公室、阅览室分立、门窗加固、警示语张贴等方面都要管理到位。要定期检查和清点库存,及时催收有关借阅的档案资料。
(4)按保密资料销毁规定程序处理需销毁保密资料
严防涉密文件资料销毁环节泄密,是做好保密文件资料管理的最后一道关口。要严格按有关涉密资料销毁制度要求销毁涉密地质资料,不得以废品出售。
3 结语
在当今世界经济快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残酷的今天,做好资料保密工作更加紧迫和必要。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好用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获取的地质资料,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高效优质的地质科技信息服务,一方面又要做好资料的保密工作,以避免由于资料泄密而给国家造成损失。保密工作无小事,各级领导务必重视资料的保密工作,并落到实处。地质资料的生产者、管理者、使用者都肩负做好资料保密的使命,务必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门颖泉,郑玉兰.浅谈如何作好档案的保密工作.档案天地,2009(10):51
王书雅.试论地质资料档案的保密与开发利用.中国煤田地质,2007,19(5)
朱玉华.新时期地质资料保密与利用的关系.兰台内外,2009(04):38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1996,7~5
Ⅱ 学校实习一比一万保密地质图丢了,老师说犯了国土安全罪,要上报,怎么办
上报让专业人士来查呀
Ⅲ 浅议地质资料管理的保密工作
李婕
(中石化华东分公司资料信息管理中心,南通225300)
摘要 本文就地质资料在保管和利用过程中遇到的涉密问题展开了论述,在确保地质资料的安全保密和开发利用方面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地质资料;管理;保密
地质科技档案是国家档案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地勘单位地质成果管理的重要内容。地质科技档案是指地质勘查、地质科学研究等活动中形成的科技档案。地质科技档案(以下简称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地勘单位生存与发展的经济命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地质资料的利用价值越来越大。而具有商业秘密的地质资料是地勘单位档案的核心和精华,是档案保管工作的重点。
1 做好地质资料保管过程中的保密工作
1.1 绝密地质资料的管理和保密工作
绝密地质资料是地勘单位的核心秘密,因此,必须管理好绝密地质资料。
(1)对绝密地质资料与非绝密地质资料分别进行保管。设保险柜、保险锁、防盗器等相关设备,从硬件上确保绝密地质资料的安全。
(2)提高绝密地质资料管理人员的素质。由于绝密地质资料管理人员具有特殊的身份,有知密早、知密多、知密深的特点,对保守企业秘密负有更加重大的责任。因此,绝密地质资料管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地质资料保密工作的好坏,绝密地质资料管理人员必须具有较强的责任心、事业心和高度的保密意识,不仅要有严谨的工作作风,经手的事情要做到有头有尾,手续清楚,而且还要防止绝密内容“无形”储存在头脑中,防止泄密。
(3)加强绝密地质资料的日常管理。绝密地质资料的调阅、移出、销毁等步骤应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办理,必须经指定领导人审批,认真履行登记、签字手续,任何人无权擅自调阅。绝密地质资料在使用完毕后应及时清对、检查,当发现失密、泄密问题时,应及时查明原因,进行补救。
1.2 做好档案保管期限和保密期限的区分工作
确定保管期限的原则是正确分析和鉴别地质资料内容的现实作用和历史作用,根据需要,全面确定地质资料的保存价值,准确判定地质资料的保管期限。《国家秘密保密期限的规定》中规定:除有特殊规定外,绝密级事项不超过30年,机密级事项不超过20年,秘密级事项不超过10年。保密期限在1年及1年以上的以年计,在1年以内的以月计。
1.3 地质资料密级的变化
地质资料保管过程中,其密级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文件贯彻的情况而变化的。基本变化是升密、降密、解密。其中,总的趋势是降密,直至解密。其变化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保密范围的变化。二是密级文件作用的变化,如原来的密级文件指导作用与现在的工作不适应,已经失去了指导作用,为此立档单位废掉了此类文件,密级也就自然解除了。三是保密时限的变化,原先所存的地质资料涉密文件,只标有密级而没有保密时限,多数都是超期服役,例如,20世纪50~60年代的绝密文件大都需要按照《保密法》关于划定密级和保密期限届满自行解密的要求去做,这既反映了历史上划密工作的不足,也说明进行地质资料解密划控工作的迫切。因此,应依据地质资料涉密内容的变化掌握划密标准,严防密级偏高或偏低,密期偏长或偏短。
1.4 做好地质资料密级的调整工作
(1)要认真贯彻落实《保密法》精神,在广泛宣传、提高认识、大力协调的基础上,重点解决好两个问题:一要严格执行解密划控的时间标准、有关涉密内容标准及保密规范标准,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二要主动接受保密部门对调密工作的监督指导,齐心协力搞好地质资料涉密文件的清查鉴定,严格划清密与非密的界限,确定哪些地质资料能开放利用,哪些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利用,哪些还不能提供利用,为今后进一步搞好规范化、标准化和涉密地质资料建设奠定基础。
(2)要建立起法制的新秩序。对涉密地质资料的变化调整不仅要立足于当前的实际工作,还要着眼于长远。为了适应涉密地质资料调密工作制度化、正规化的需要,应建立以下三项制度:一是建立划定密期制度,以便届满自行解密;二是建立调密通知单制度,对保密期间提前解密或发生升降变化的密级文件,要下发通知单告知地质资料馆、室,以便衔接工作,及时掌握,适时变动;三是建立涉密地质资料接收标准制度,加强涉密地质资料的规范化建设。
(3)要加强涉密地质资料的科学管理。过去经常把密和非密文件混合组卷、混合保管、混合提供,造成了机密随时可能扩散的危险。因此,可以采取分段治理的办法,内容包括:今后在一般查档中只提供所查内容,不提供含涉密文件的原卷;外供卷时,采取对于所查地质资料无关的涉密文件进行密封等措施,对密级文件特别是绝密文件单份盒装保存,彻底解决密与非密的文件材料混卷的问题,堵塞提供利用中由于混卷而造成的机密扩散漏洞,同时解决涉密地质资料文件分散不集中、日后调密不便的问题;按立档单位地质资料中的文件密级编制目录、卡片及机读目录,建立涉密文件统计台账和存放地点索引,为科学管理、准确掌握、有效保密创造条件。
2 做好地质资料利用过程中的保密工作
2.1 做好地质资料利用中的监督工作
地质资料利用监督是做好地质资料利用过程中保密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它能有效地发现并制止纠正地质资料利用过程中不利于地质资料保密的各种不良行为,从而做到既能利用地质资料,又能保证地质资料的完整与安全。具体说来,地质资料利用监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1)制度建设。地质资料利用规章制度一般有阅览制度、外借制度、复制制度等。各项地质资料利用规章制度的条文应严密而简明,便于执行,并在实践中认真加以总结,不断充实和完善。
(2)队伍建设。担负利用服务工作的地质资料管理人员,是利用制度的直接贯彻者,对地质资料的安全负有直接责任,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一是政治素质,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热爱地质资料和地质资料事业;二是业务素质,要具备专业知识,熟悉所保管的地质资料内容,熟悉地质资料法规;三是文化素质,要有较高的文化知识,能总结和分析利用工作中的经验与问题,从中掌握利用工作的规律。
2.2 正确处理好地质资料保密与利用的关系
保守国家机密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更是地质资料管理工作人员的神圣职责。但由于在传统的保密观念影响下,地质资料工作普遍存在着重保轻用、利用不足的现象。机密地质资料应该保密,但保密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利用,是有时间、地点、范围限制的利用,保而不用只会失去保的意义,失去地质资料的价值。当然,利用必须是在保密基础上的利用,无限制的利用会给党和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造成危害。所以,保密与利用两者都十分重要,决不可偏颇。
3 成果地质资料在生产、复制过程中的保护
随着电子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地质科技文件材料的形成与成果地质资料复制,已经逐步进入了电子化,尤其是成果地质资料复制过程中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3.1 防止复制过程的泄密
每一个地质项目从立项、设计到成果报告复制完成都离不开电脑,全部资料都是从计算机经过电子化处理加工的。如果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与制度,资料很容易从该阶段丢失与泄密。原因有两个方面:其一,泄密涉及计算机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与保密意识,如果对工作人员没有制度与措施的约束,很可能资料随时在有意或无意中失密;其二,电子文件信息保护方面还面临一个不可忽视的隐形杀手——电脑病毒。电脑病毒是一种程序,它通过修改其他程序,并把自身的拷贝嵌入而实现对其他程序的传染。造成电子文件信息随时面临着被修改、盗窃,甚至被销毁的危险。因此,如何保护地质资料电子文件信息不受损害,并顺利完成每一个项目成果准确无误地复制是各地勘单位不可忽视的问题。具体而言,如何防止电子版的地质资料在复制加工过程中的泄密,是目前地质资料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难点与重点。
3.2 对于复制过程中的报废图件的处理
个别单位对于计算机室报废图件的处理多采用撕碎—装袋—当废品出售的方法。这样的处理方式从档案保密角度讲很不规范,泄密的可能性极大。笔者认为,在处理报废图件时要分类处理,对于涉密图件要慎重处理,在专人监督下由指定人员负责销毁处理。量少的可以焚燃,如果量大可以用碎纸机粉碎为纸屑后出售,以确保资料安全不泄密。
3.3 自动化办公设施的普及给保密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
各地质项目组都配备了电脑。目前,每个项目负责人的电脑里都存储有自己参与工作的多种成品或半成品的地质资料,无形之中造成了地质资料统一管理和防止资料泄密的难度。还有网络的连通,增加了资料泄密的几率,如果资料拥有者没有良好的基本素质,资料泄密的可能性极大。比如,近年,给某公司编写的地质成果资料,还没有正式提交给该公司之前,却发现另一单位已经完整地拥有该成果资料(包括电子版的资料),引起了合同纠纷。类似这种事情的发生,原因也很多。建议所有涉密的电脑与网络进行物理隔离,并及时做好相关内容的备份,以防不测。当然,如今电子化的迅速普及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资料传输提供了极大的空间,也为地质资料的保密带了困惑、困难和新的任务。所以地质资料保密的重点、难点已经发生了变化,光靠资料室保密资料已经很不全面。
总之,地质资料保密问题,是地勘单位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说,单位领导对档案的重视与全体职工的保密意识直接关系到档案保密工作的好坏。不断完善档案管理制度,防止地质档案资料流失与泄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Ⅳ 中国地质图类及亚洲地质图的区别是什么
地质图是把地质信息按一定的图例和比例尺标绘在地形图上的图件。在地质科学研回究中,地质答图件是直观地表示各种地质作用、地质现象和矿产资源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发展演化与分布的客观规律及特征的必不可少的手段。
从1958年到1981年间,在地质部统一部署下地质研究所等单位通力合作,陆续编制出一系列全国性及区域性综合地质、矿产图件(包括挂图和图案)以及亚洲地质图,并编纂了相应的说明书。论文和专著。其中影响较大的图件16种,共341幅,说明书、专著、论文等163册,共1250余万字。分阶段地完成了“中国地质图类及亚洲地质图”项目的研究工作。
这一整套成果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践意义,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地质矿产研究水平,加深了对我国地质、矿产特征及其规律的认识;发展了我国地质科学,丰富了世界地质科学理论;为中国地质矿产工作、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提供了不可缺少的基础地质资料;开展了国际交往,提高了我国国际声誉。1976年在澳大利亚召开的第25届国际地质大会展览会上,1:400)万《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图》和1:500万《亚洲地质图》受到与会各国代表的一致赞扬。
Ⅳ 中国的地图哪些是国家保密的哪些是能公开的
大体的山河走势
大体边境情况
主要的交通干线
名胜古迹 这些都是可以公开专的
而具体的边境线属,具体我国的割让与别国,或者占领的土地是保密的
军队驻扎的情况,军事基地或者战略导弹基地等等都是保密的
保密的交通干线,重要的电缆信息干线,油料输送管道
重要的油田等等等都是保密的
Ⅵ 地质图为什么要保密
国家大比例尺地图属于国家机密,都需要保密。
因为大比例尺地图上的关于某地的自内然、社会、经济容建设的各种信息相当详细,有些是涉及国家机密的内容,如果被窃取,会对国家安全产生危害。地质资料图、地形图属于保密范畴。
Ⅶ 如何查看中国地质调查局解密的地质图
少为我们操劳,就是对母亲最好的回报.@@在怎样回报亲亲母爱这个问题上,我们强版调的不权应是“新意”,而应是“心意”.随着日历的翻动,母亲节就要到了,让我们给自己的母亲一个惊喜,给母亲送去一份自己亲手制作的礼物.请同学们展示送给妈妈的礼物和祝福语.
大多数孩子生在福中不知福,他们很少能从生活的琐事、细节中体会到母亲的伟大.而家长则不同,他们有为人子(女)的经历,也有为人母的感慨,他们对生活的感受更真切.今天我们的父母已经年老体弱,需要关心和照顾.带着我们的孩子,去关心照顾我们的老人,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常回家看看,哪怕是帮妈妈洗个碗.” “可怜天下父母心.母亲只知道奉献,不知索取,只知节俭,不知享受.母爱是挡雨的巨伞,母爱是参天的大树,母爱是温馨的港湾.@@们承受着那么多的风风雨雨,总把最好的东西让给我们.记得每当我给母亲买些水果、食品,她都会责怪我太破费.可是,每次她来看
Ⅷ 保密问题
地质产品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中许多产品与国防安全和国家战略问题密切相关,因此各国在对此类资料的利用方面有着严格的规定,通常将这些资料列为机密资料不予公开。即使一些发达国家宣称自己的所有地质资料都对外公开提供,也只不过是保密资料的利用条件相对宽松而已。如,在澳大利亚,未列入《空间数据使用办法和价格政策》的数据和图件产品,需要办理特别许可,并且要求支付版税才允许使用;在日本,顾客的资料利用申请必须得到日本经济产业技术综合研究院的审批。
英国地调局的版权法明确规定属于保密范畴的BGS数字数据集和其他作品不得借外方使用。以英国地质调查局的图件为例,其版权所有者既包括英国地质调查局,也包括军械部。英国地质调查局的大多数地质图使用军械部的地形数据,后者属 “皇家版权”(Crown Copyright),英国地质调查局承认其地质图和其他出版物的 “皇家版权”(及其他版权所有人)。军械部的作品只有获得军械部颁发给许可证的顾客的人才可复制。
印度针对地质资料制定的保密制度更为严格,甚至可以说印度是世界上保密制度最严格的国家之一。1967年,印度政府和印度国防部发布了地图保密政策,日后又根据实际需要,对该项政策进行了若干次修订。修订后的条款规定,位于划界线(见印度地质调查局出版的“地形图索引”)和陆地边界线之间区域的地形图和地理图、不丹和锡金的类似地图、边远岛屿的类似地图以及比例尺大于等于1:100万的地图的销售、出版和分发受特别条款限制。保密地形图只能提供给政府机构、教育科研机构和半政府性质的组织。印度的所有航空摄影资料都被归为极机密或绝密资料。由于印度地调局绘制的地质图通常基于地形图,在出版、销售及公布方面同样受到印度国防部的严格限制。保密地图禁止出口,除非得到国防部的事先批准。即使是非限制地区的地图,如果属于以下情况则均不得出口:包含印度的任何国际边界,包含可以描绘地形特征的等高线信息,比例尺大于等于四分之一英寸。基于非保密地形图的1:2.5万专题地质图也禁止出口,如果要向外国机构销售此类地质图,必须通过国防部的安全审查并得到外交部的许可。
表4-1列出了世界部分国家的地调局社会化服务相关情况。
表4-1 世界部分国家的地调局社会化服务相关情况
续表
Ⅸ 工程里面为什么对有些地方的高程保密
中心城市、关键地区和核心设施的坐标、地形、地质信息,特别是关系版到一国经济命脉权、国防安全的基础信息资料,一旦被敌对势力所获取,就可能成为其平时进行监视侦察,战时进行军事打击的有力依据。而这对一国安全所构成的威胁可谓不言自明。
地图一般分为公开出版、内部用图和地形图三种。普通老百姓很难看到的就是地形图,它是国民经济建设的基础。此外,地形图对国防有着巨大帮助,特别是在高端武器使用中作用更为明显。我国的地形图包括几百个要素,其中有普通地图从来不标注的高程线、坐标、地形地貌等,还有水系、道路、居民地和兴趣点等,当地形图无限放大后,相关区域内的所有信息都能看到。[4]
Ⅹ 地质资料及档案保密工作现状与思考
赵琳陈昱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0037)
摘要 本文在介绍地质资料及档案保密工作现状的基础上,对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提出了如何做好地质资料及档案保密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 地质资料;档案;保密
地质资料及档案是地质工作事业发展的真实历史记录,也是广大地质工作者智慧和劳动成果的结晶,更是国家进行社会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信息。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发展研究中心)承担着全国成果地质资料的接收、保管与对外服务工作,同时,也接收和保管着大量的公文档案。随着地质资料及档案社会化服务力度的不断加大,地质资料及档案的保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做好地质资料及档案的保密工作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1 地质资料及档案保密有关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明确规定,国家机关、武装力量、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都有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地质资料及档案内容涉及不同专业领域,其保密工作除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及其《实施办法》外,还要执行《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国家秘密范围的规定》、《测绘管理工作国家秘密范围的规定》、《核工业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海洋工作中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环境保护工作国家秘密范围的规定》等相关规定。
2 地质资料及档案保密工作现状
2.1 健全组织机构
发展研究中心高度重视地质资料及档案保密工作,实行领导负责制,设立保密委员会,保密委员会主任由单位主要领导担任,对整个单位保密工作负总责;保密委员会副主任由分管领导担任,按分管工作负责保密工作;成员由各处(室)主要负责人构成,负责各处(室)的保密工作。保密委员会下设保密办公室,负责协调落实保密委员会部署的工作并承办日常工作。
2.2 建立相关制度
根据国家、国土资源部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关于地质资料及档案保密工作的有关规定,结合工作实际,发展研究中心制定了《成果地质资料服务办法》、《单位安全保密制度》、《政务信息、网络信息和新闻宣传管理办法》等办法,规定了涉密地质资料及档案的借阅利用程序。
2.3 保密工作管理
(1)资料数据保密管理。发展研究中心确定了资料数据保密范围。被列入保密工作范围的资料数据标明密级后,严格限制接触涉密内容的人员范围。涉密资料数据的收发、传递和外出携带,由指定的专人负责,并采取相应安全措施。借阅、复制或利用涉密资料必须签订“国家非公开性地质成果资料使用协议书”。
(2)保密文件管理。保密文件存放在专用的保密文件柜中,先在专册中进行手写登记再传递,并按规定范围传阅,运转每个环节均履行签字手续。由专人专车负责取送、传递保密文件,中途不允许办理其他事宜。邮寄保密文件、涉密资料等通过机要通信部门。
(3)对外科技交流中的保密管理。在对外科技交流、国际合作中,严格确定可提供地质资料及档案的范围,不得对外提供或携带涉密资料,确因工作需要需携带涉密资料,必须进行相应处理,并经单位保密委员会审查。重要事项须报中国地调局保密委员会批准并备案。
(4)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保密管理。目前,地质资料数字化、服务网络化已成为趋势,因此做好计算机及网络系统的保密工作尤为重要。发展研究中心规定不准将涉密计算机与互联网相连接,非涉密计算机上不得存储涉密信息,移动存储介质不允许在联网与非联网计算机之间交叉使用。不得利用电子函件(电子邮件)等介质传递、转发或抄送国家秘密信息。
3 存在问题
(1)制度可操作性差。现有的保密政策可操作性差,而馆藏资料的保密清理工作正在进行中,很多资料还没有明确划分密级,使得我们在对外提供服务时,对哪些资料属于保密资料不清楚,工作人员只能根据自己对保密政策的理解掌握情况执行,容易产生差错。
(2)内外网络未分开。日常工作中,许多文件存储于计算机中,而内外网络没有分开,计算机与互联网连接,内部文件面临被公开的危险,如有涉密内容,则存在泄密风险。
(3)移动存储介质交叉使用。由于涉密计算机不允许与互联网相连接,因此经常出现用移动存储介质在涉密计算机与非涉密计算机之间互相拷贝、传输信息的情况,造成了移动存储介质在联网与非联网计算机之间的交叉使用,带来安全泄密隐患。
(4)保密意识不强。个别工作人员保密意识相对淡薄,不能充分认识保密工作的重要性。
4 几点建议
4.1 加强地质资料及档案保密知识培训
要加强对地质资料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多创造条件,采取多种方式,以突出地质资料及档案保密法制宣传教育为重点,注重计算机网络的安全保密教育,使地质资料及档案管理人员增强保密意识,提高保密认识,强化保密工作自觉性。
4.2 加强地质资料及档案保密制度建设
从工作实际出发,抓住地质资料及档案保密工作的管理环节,制定机要文件复制与利用、计算机及移动存储介质使用等具体办法,不断健全、完善地质资料及档案保密制度,使地质资料及档案保密工作真正做到有章可循、便于操作。同时大力宣传并认真执行制度,树立执行地质资料及档案保密制度先进典型,表彰先进个人和先进事迹,推广地质资料及档案保密工作的先进经验。
4.3 确保网络系统安全
加大网络系统建设,实现内外网络的分离。加强网络访问权限的控制与管理,采用防火墙、数据备份、权限和身份验证等安全防护措施,保证电子文件在运转过程中不被人为地修改、破坏,确保地质资料及档案信息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