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万工程地质调查精度要求
Ⅰ 地质灾害调查工作按精度要求可以分为那些内行
地质灾害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涉及多部门,大地域。具体来说,在一个市、版县区首先要做的就是地质灾害区权域调查,编制地质灾害防治规划、防治方案,确定区域内地质灾害隐患位置、类型、级别、规模等,并根据规划逐步进行治理。概括地说,就是地质灾害区调、排查、巡察,这属于地质灾害预防体系,另外就是地质灾害治理,本着谁破坏谁治理、谁受益谁治理的原则。具体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描述很详细(释疑)
Ⅱ 1:5万区域地质调查内容和要求
1:5万区来域地质调查和地质填图自内容和要求与其他区调类型有所不同,除各类相关的总则、规范、技术要求、工作细则外,具体任务中也会有明确体现。1:5万区调成果可以直接用于国土资源调查、矿产地质、水文工程地质的研究、环境地质、灾害地质调查与监测、经济开发区建设、大中城市资源开发与规划等。可见,1:5万区调成果是与国家经济建设紧密相连的,也反映了一个国家地球科学的研究程度。
基本工作内容有地质工程、设计编审、野外地质调查、资料整理、野外验收、图件编制、成果编制及验收、成果登记与出版和成果提交与资料归档。
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最终成果主要包括地质图、构造纲要图、矿产图、物化探地质图等,文字说明书以及单测图幅或联测图幅、汇编的区调报告、矿产报告等。
Ⅲ 地质路线调查精度要求时什么啊
一般要求
5.2.1 工程地质测绘采用比测绘精度要求大一级比例尺的地形图作外业底图。
5.2.2 在进行过同比例尺(或更大比例尺)的区域地质和水文地质调查的地区,工程地质测绘应充分利用已有资料和遥感解释成果。
5.2.3 实测地质体的最小尺寸一般为相应图上的2mm,对具有重要意义的地质现象可夸大表示。测绘的地质、地貌界线必须实地勾划或根据遥感解释界线通过野外核定,允许误差范围在图上不大于2mm。
5.2.4 正式测绘前,首先应实测地层剖面,建立地层柱状剖面,划分工程地质岩组,确定填闻基本单位。制定工作细则,以统一工作方法与技术要求,保证测绘成果质量。
5.2.5 系统的路线观察是沙漠及沙漠化地区工程地质测绘的主要方法。观察路线一般沿工程地质条件变化最大方向布置,在沙丘(沙山)起伏较大、地面通行条件差的地区可顺沟谷方向布置。
5.2.6 观察点布置要日的明确,一般应布置在各种工程地质界线(地层、岩组、地貌单元和地质构造线等)和各种工程地质现象处,具有较好的控制性和代表性。
5.2.7 选择代表性的典型地段,用“重点地段法”对沙丘移动变形、水土流失、斜坡稳定性等进行较大比例尺测绘。
5.3 遥感图象的应用
5.3.1 基本要求 来源:www.yantushi.com
5.3.1.1 沙漠地区利用遥感图象解译是确定沙漠地貌与工程地质现象的有效手段之一,可减少野外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和成果质量。
5.3.1.2 遥感图象的解译工作应先于工程地质测绘,并贯穿工作的全过程,使其成为设计编写,野外工作布置,室内资料整理和报告编写等工作的组成部分。
5.3.1.3 通常应用的遥感资料是航摄象片和卫星图象。应尽量选用不同时间,不同波段的遥感图象。为适应专题研究需要,应搜集不同时期的航、卫片,或者专门飞行拍摄,并将航摄象片和卫星图象应用结合起来。
5.3.1.4 遥感成果应充分用于野外观测路线和观测点的布置,观测点线的控制指标要根据沙漠及沙漠化地区的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和遥感图象可解译程度来定。
a.解译效果较好的地区:主要地质体、沙漠分布和工程地质界线在图象上能连续追索和圈定。地质观测则以检验解译成果为主,补充搜集遥感影象难以获得的资料,观测点定额可减少30%~50%,其他技术定额也可适量减少;
b.解译效果中等的地区:主要地质体、沙漠地质现象、工程地质现象和工程地质界线不能全部地在图象上连续追索或圈出,则观测点定额可减少10%~30%;
c.解译效果较差的地区:各种地质体解译效果不明显,图象上难以确切圈定出主要地质体和地质现象的界线,观测路线长度和观测点只能适当减少。
5.3.2 解译内容
遥感图象解译内容,应密切结合沙漠地区工程地质调查的实际需要和已有遥感资料的片种、比例尺、可解程度来定,主要解译下列内容:
5.3.2.1 划分沙漠地貌形态类型,确定地貌单元界线,辨别微地貌类型,分析微地貌成因。
5.3.2.2 确定区域地质构造轮廓,判别棵露和隐伏的主要断裂和节理裂隙密集带的分布位置和发育规律,解译新构造活动在影象上的表现、活动方式,为区域地壳稳定评价提供依据。
5.3.2.3划分岩、土体不同岩性和不同沙漠及沙漠化岩性类型的分布范围。
5.3.2.4 解译滑坡、崩塌、泥石流、沙丘、沙漠化、人工采空区等不良工程地质现象的分布、规模和形态待征,对其危害程度和发育趋势作出初步评价。
5.3.2.5 解译植被生态类型、分布和覆盖度。
5.3.2.6 解译各种水文地质现象,重点是与工程地质关系密切的现象,包括湖、水库等地表水体,现代河流(溪)的分布、渗没段及古河道、沼泽、盐渍化,泉、泉群、地下水溢出带等。
5.3.2.7 利用多时相(不同时间)航卫片,进行对比解译,研究地质现象动态,对其发展和影响程度作出初步评价。
解译重点:
a.沙丘、沙漠化的动态变化;
b.滑坡、崩塌、泥石流的变化;
c.湖泊消失,湖泊、河道变迁,地下水露头变化;
d.植被生态变迁。
5.3.3 沙漠及沙漠化土地的遥感解译标志
沙是具有强反射的物质,一般在航片或卫片上都以浅色调出现。
5.3.3.1 沙漠 来源:www.yantushi.com
a.新月形沙丘:形象轮廓形态清晰可辨,—般呈月牙形,迎风坡微凸而平缓,背风坡下凹而较陡,两翼顺着风向延伸,沙丘脊线呈弧形,呈白-银白色彩;
b.抛物线沙丘:形象上似一抛物线形,翼角所指方向为逆风向,迎风坡平缓而凹进,背风坡陡峭而呈弧形凸出,呈白-灰白色调;
c.鱼鳞状沙丘(群):沙丘呈群体分布,丘间地不明显,前一个沙丘的迎风坡坡脚即为后一个沙丘背风坡坡麓;沙丘两翼顺风向延伸与前方沙丘迎风坡相连,形成沙丘间与风向平行的沙埂,航片上沙埂脊线构成白色的“网格”,沙埂所圈的凹地呈灰-灰白色调的“斑块”;
d.金字塔沙丘:形态呈角锥状,外观似金字塔,它本身排列方向不与任何一种风向相平行或垂直,而是具有不同方向的脊线和三角斜面,形象上脊线尖棱呈涡轮状纹形;
e.梁窝(蜂窝状)沙丘;梁窝状沙丘是在风向均匀,风力相等的条件下形成的多向沙埂,其外围为洼地,总体形似梁窝状,形象上同鱼鳞状沙丘有相似之处,仅梁窝状沙丘中间的沙窝较深,沙埂色调为白色,而沙窝则为灰白色调; 来源:www.yantushi.com
f.沙垄:沿主导风向呈线性延伸的沙丘为沙垄,形象上沙垄的两侧坡度大致相等,中脊线深圆,向阳坡呈白色色调,背阴坡呈灰色色调,按沙垄与风向的关系,平行为纵向沙垄,垂直为横向沙垄。
Ⅳ 勘察中工程地质调查怎么写
按《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设计预算编制暂行办法》的要求编写。
第九章
保证措施
按地调局质量监督部门的要求填写。
呵呵,很容易搜到
Ⅳ 地质灾害调查工作按照精度要求可以分为哪些类型求解
①1:10万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
②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
③1:1万重点城镇地质灾害调查
④根据需要,不同比例尺,地质灾害专题调查。
Ⅵ 工程地质调查怎么弄
地质类型的调查问卷 如果你要做线上调查 介绍个免费的调查平台 网题你可以去搜下!
Ⅶ 工程地质勘查预算标准
以工程建筑为目的,对岩石和土进行的各种试验的总称。岩土试验是工程地质勘察的重要组成部分,分为使岩、土试样脱离母体的取样试验和在岩、土体上直接进行的原位试验。取样试验主要测定:①表征岩、土结构和成分的指标。如岩石的密度、吸水率和饱和吸水率等;土的粒度级配、天然含水率、密度、液限和塑限、胀缩性指标、崩解性指标、毛管水上升高度等。②渗透性指标。③变形性能和强度指标。变形指标,如岩石的各种模量以及土的压缩系数和变形模量;强度指标,如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以及岩、土的内摩擦角和内聚力。测定岩、土内摩擦角和内聚力的剪切试验,分为直剪试验和三轴剪切试验。前者是试样在不同的压应力作用下直接施加剪应力,并使之沿预定的面发生剪切变形直至破坏。原位试验主要包括以下项目:①载荷试验,是在试坑或钻孔中模拟天然地基条件施加垂直荷载,观测沉降与荷载的关系。根据荷载与沉降关系曲线确定地基土体的承载力和计算变形模量。②旁压试验,是将旁压器安置在钻孔中,通入高压水使旁压器向孔壁施加水平压力,孔壁土体发生变形,测量压力与孔壁土体的变形,绘出压力-变形曲线,并据以求得地基承载力。③十字板剪切试验,是将十字板头(由4块矩形钢板呈十字形焊接在轴杆上)压入钻孔中,等速转动轴杆带动十字板头,根据对所施加的纯扭矩与土体对十字板头的阻抗力矩相平衡的原理,计算土体的抗剪强度。此种试验仅适用于饱水的粘性土。④触探,是将一定形状的特制探头压入或用重锤击入钻孔孔底,根据土体对探头贯入的阻抗力,求得土体的某些工程地质参数。用静力将锥形探头压入土体中的为静力触探,由试验可直接测得贯入阻力以及锥头阻力和侧壁摩擦力。利用它们可以对土体分层,确定土体的承载力,或者通过经验关系或估算粘性土体的压缩变形指标、饱水粘性土体的抗剪强度以及砂土的密实度等。用一定质量的重锤将锥形探头击入土体中的为动力触探。动力触探以一定落矩将探头击入土体中一定深度所需要的锤击数为主要指标。标准贯入试验实质上是一种管状探头(常称为标准贯入器)的动力触探。根据不同类型动力触探的锤击数,可以确定不同类型土体的地基承载力,或者通过经验关系,估算粘性土和砂土的抗剪强度,以及粘性土的压缩变形指标,判断粘性土的稠度状态以及砂土的密实度和振动液化的可能性。勘察时对土质取样试验后所了解到的信息是后续工程设计、施工等各项工作的基础,只有知道了土质的情况,才能地基基础的类型及地基处理的方法,才能准确的设计工程图纸,也才有可能根据施工图纸做出准确的工程造价的估算、预算。
Ⅷ 工程地质条件
你好,根据你的提问,我认为工程地质的条件一般是指在比较平坦的道路上或者是比较适合施工的地质。
Ⅸ 调查技术要求
1.资料搜集
搜集区域地貌、第四纪地质及新构造运动资料、区域活动断裂资料、区域地震资料、区域地球物理资料、遥感图像资料、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区域岩土工程地质条件资料、历史上有关地裂缝记载资料及前人所做的地裂缝研究资料和市政设施、市政规划资料。
根据已掌握的地裂缝的初步资料,全面分析工作区的地质环境条件、人类社会活动的方式、历史和规模及其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初步研究地裂缝与区域地质作用及人为作用的关系。
2.遥感图像解译
1)根据搜集的不同波段、不同时相的航、卫片资料,进行必要的图像处理、合成和解译。解译内容包括地裂缝发育区的地形地貌、第四纪沉积物分布、地质构造特征、地表水文特征和地裂缝特征等,分析地裂缝与上述各因素的关系。用不同时段的图像对比分析地裂缝的发育过程。
2)由于地裂缝是线状的,以选用大比例尺的航片为宜,并注意应用立体放大镜观测。单片解译的重要内容和界线,应采用转绘仪转绘到相应比例尺地形图上,一般内容采用图像对比分析地裂缝的发育过程。
3)应提交与测绘比例尺相应的地裂缝地质解译图件、解译卡片和文字说明及典型图片资料。
应该注意的是,遥感解译结果应进行野外验证。
3.现场调查访问
1)要耐心细致地调查地裂缝对地面建筑的破坏形式、破坏程度和破坏过程;地裂缝对市政工程如自来水管道、地下水管道、天然气管道、煤气管道、地下电缆和人防工程等的破坏情况;地裂缝发育区域有无伴生的其他地质灾害,如地震、地面沉降等。
2)向当地居民或相关工程的管理部门访问地裂缝的发育过程,特别要注重向老年人的访问。访问地裂缝发育的时间、裂开过程(有无张开后又闭合)、变化特征和其他现象,如地裂缝裂开时有无地震、地声、地气或地光等。要注意记录被采访人的姓名、性别、年龄地址和访问时间等。
3)注意调查访问地裂缝发生发展过程中相关因素的变化,如温度、湿度、降雨量、农田灌溉、集中抽取地下水和区域地震活动历史等。
4.地质测绘
1)应根据比例尺,按照地质调查的要求,在图幅面积1cm2的范围内有一个控制点。
2)地质测绘内容:
·第四纪地层时代划分,第四纪沉积物成分、结构及成因类型划分,下伏基岩的岩性、结构和成因时代,地貌及微地貌单元划分及边界特点,新构造运动特征,断裂构造分布和区域地表水、地下水特征等。
·地裂缝自身的特征,如平面分布、剖面特征,地裂缝对地表地下建筑物的破坏特点,地裂缝与同地区其他地质灾害如山体崩塌、滑坡或地面沉降的关系。
·地裂缝发育区人类社会工程经济活动(如抽取地下水、农田灌溉和地下采矿等)的方式、规模、强度和持续时间。
3)调查方法:
·根据勘查精度要求,进行定点填绘,特别重要或复杂的地点应适当加密。可以划分为地貌点、构造点、水文点、工程点和地裂缝点等若干类,分别在图标上标示。每一个点的内容都应用地质卡片详细描述,必要时配以草图,为室内分析、数据化和备查等准备资料。
·尽可能定量或半定量地测量出每个调查点的数据,可用卷尺、罗盘或经纬仪等,配合测量得到比较准确的资料。
·对曲型剖面要作出素描图、照相,有条件时进行录像。
·在地质调查过程中,反复对比研究,确定出物理化学勘探、山地工程(如探槽或浅井)和钻探的最佳剖面线或典型地点,如测绘物探剖面位置、钻探剖面位置、槽探剖面位置、测绘监测点、监测台站及监测剖面位置等。
5.地球物理化学勘探
物化探技术一般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使用。针对地裂缝点多、面广且具有较大的隐蔽性的特点,地裂缝勘查应充分重视物化探方法的应用。物化探技术用于研究地裂缝深部特征、第四纪沉积物成分、结构特征、基底构造特征及区域水文地质特征等。
物化探应与地质测绘、槽探、钻探密切结合,以保证工作精度,节约工作量。应根据工作目标、工作区的地质、地形地貌条件和干扰因素等因素,因地制宜地选择确定物化探方法。
1)地球物理勘探:包括地震勘探、地震层析成像(CT)、地面甚低频电磁法等,应按照有关规定开展工作。
2)地球化学勘探方法:一般采α卡法、氡气测量法两种方法。
3)通过地形测量,布置物化探剖面线,布线的详细要求根据《物化探工程测量规范》。物探解译成果应有必要的验证。物化探工作结束后,应提交的成果有:①物化探实际材料图;②各种地球物理化学参数测量数据表;③各种物化探方法的柱状图、剖面图、平面图;④地质推断解译成果图;⑤物化探测试工作文字报告。
6.山地工程
(1)槽探
揭示地裂缝空间展布特征、地裂缝与下部断层的关系及地裂缝所处的第四纪地层特征。槽探剖面应垂直于地裂缝走向。槽探是地裂缝研究的主要手段,应有一定的密度,可考虑沿主要地裂缝100m间距内布置一个。
测量的探槽两壁,要求布设20cm×20cm的纵横网格线。测量每条地裂缝在不同深度的产状及三维位移量,作出1∶100或更大比例尺的素描图。将各种数据详细列表记录,并进行照相或录像。
描述周围地貌、第四纪地层特征,描述周围的环境特征。
取年龄测试样及土工测试样,分析形成时代。注意槽探剖面与物探剖面相结合,尽量使两者位置一致,以便对比分析。
(2)浅井或竖井
对于问题复杂且典型的地点,应布置浅井或竖井,其深度应达下部断层,即裂缝消失而断层产生、位移稳定的地方。
7.钻探
1)在地裂缝研究中,钻探主要用于第四纪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及工程地质条件的研究。第四纪松散沉积物是地裂缝发育的物质基础,而钻探是揭示松散沉积物特征的有效方法,也是揭示沉积物透水性、含水性及流变性等控制地裂缝发育因素的有效途径;其次是揭示断裂活动性状,弄清断裂两盘的位移、断裂带的宽度及构造破碎岩特征。
2)钻探剖面线的布置应尽量做到与槽探、物探剖面线相一致,以便相互印证。由于钻探消耗的人力物力较大,在布孔和确定钻探深度时应论证。
3)施工中做好岩心编录,特别注意观察沉积物的孔隙发育情况。
4)采集必要的第四纪测龄、气候分析样品,采集测试弹性模量、剪切模量、泊松比等力学性质指标的样品。
5)室内整理资料,编制1∶100比例尺的钻孔柱状剖面图并附地质描述。若有多个钻孔,则应编制钻孔联合剖面图。
Ⅹ 什么叫工程地质条件包括哪些内容
工程地质学中地质因素对土木工程建设有较大影响,因此把这些地质因素综合称工程地质条件。
内容包含地区的地形地貌,场地及周围的岩土类型和性质,地质构造,水文地条件,各种自然地质作用与现象,天然建筑材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