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工程 » 地质灾害伤亡

地质灾害伤亡

发布时间: 2021-02-11 13:29:39

『壹』 地震灾区的伤亡情况

根据阿坝州政府网站来消息,截至8月9日自13时10分,经初步核查,“8·8”九寨沟地震已致19人死亡,247人受伤(40人重伤,其中7人已转院,其余已全部转移到九寨沟县人民医院和县中藏医院;207人轻伤)。死亡和受伤情况主要发生在漳扎镇辖区内。经核查已排除火花海有堰塞湖情况。

『贰』  地质灾害破坏损失构成

一、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与破坏损失构成

随着人类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范围和领域不断扩大,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也越来越广泛。概括起来自然灾害可归结为4个方面:对人类生命产生影响,即造成人口死亡、肢体受伤、精神和心理受到伤害;对经济产生影响,使人类创造的财产以及各种生产活动遭到破坏;对社会产生影响,妨碍社会进步,甚至影响社会安定;对资源与环境产生影响,破坏土地、资源与环境,破坏水资源与水环境,破坏生态资源与环境等。基于这些表现,自然灾害的破坏损失由各种破坏效应所组成,即生命损失、经济损失、社会损失、资源与环境损失(图7-1)。

图7-1自然灾害对人类影响

二、地质灾害经济损失构成

地质灾害是自然灾害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灾害的4类破坏损失在地质灾害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因此,从广泛意义上说地质灾害的破坏损失也由生命损失、经济损失、社会损失、资源与环境损失构成。

但是,从地质灾害的这几种损失与人类的关系程度和它们的可量化程度看,生命损失和经济损失对人类不但具有最直接的关系,而且比较容易进行量化统计评价;社会损失和资源与环境损失虽然对社会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但主要表现为间接作用,而且这两种损失目前还难以进行量化统计评价。

与其它自然灾害相比,地质灾害虽然也可以造成一定的生命损失,但较洪水、地震等灾害要轻微得多,而且随着今后地质灾害防治力度和监测预报水平的提高,地质灾害伤亡人数还将减少。基于上述认识,根据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的目的和任务,将经济损失作为评估的主要内容,其它方面的破坏损失,能直接转化为经济损失的亦纳入评估范围。

自然灾害经济损失是指用货币形式量度的自然灾害对人类所造成的破坏损失程度。目前对自然灾害经济损失的范围有多种看法:①自然灾害的4方面破坏作用都可以用货币形式进行量度,所以都属于经济损失;②除社会影响外,其它灾害破坏效应都可以用货币形式进行量度,所以属于经济损失;③自然灾害的社会影响和资源环境破坏都难以用货币形式量度,所以这两方面破坏损失都不属于经济损失;④人类生命健康是无价之宝,不能用货币形式进行量度,所以也不属于经济损失;⑤自然灾害经济损失分为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直接经济损失是指受灾体受地质灾害直接破坏所形成的经济损失,如房屋、铁路、公路等工程设施破坏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等;因受灾体发生破坏进一步造成的关联性损失为间接经济损失,如因房屋、铁路、公路、设备等破坏造成企业停工停产所形成的经济损失等。

根据地质灾害的成灾特点和灾情评估目的,并参考已有的研究成果,把地质灾害灾情评估中的破坏损失作如下解释:灾情评估中的破坏损失指的是地质灾害的经济损失,即以货币形式反映的地质灾害受灾体的价值损失;由于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口伤亡比较少,而且很难用货币反映人口伤亡所造成的损失程度,所以人口伤亡不计入经济损失。基于上述解释,地质灾害经济损失是指除人口伤亡以外的其它13种受灾体破坏所造成的价值损失。

由于不同地质灾害的破坏对象不同,所以经济损失构成不同:崩塌-滑坡、泥石流破坏范围最广,几乎涉及各类受灾体;地裂缝、岩溶塌陷、地面沉降灾害经济损失主要表现为工程设施和土地价值损失;海水入侵灾害经济损失主要为地下水资源价值损失;膨胀土经济损失主要为工程设施增加的基础成本(图7-2)。

图7-2地质灾害经济损失构成示意图

1—明显损失;2—一般损失;3—基本无损失

『叁』 什么是地质灾害危害程度

地质灾害危害程度是指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与生态环境破坏的程度。
地质灾害按危害程度和规模大小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地质灾害灾情四级。

『肆』 2015年由于成功预报地质灾害,减少了多少人的死亡

中国十大灾难10、雪灾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造成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17个地区不同程度受灾。9、手足口病 今年3月份以来,安徽省阜阳市发生了较大规模的手足口病疫情,从2008年5月1日零时至5月31日24时,全国共报告手足口病176321例,死亡40例,报告发病数居前五位的省份是广东、浙江、河北、山东和湖南。

8、西藏打砸抢事件2008年3月14日,在西藏自治区部分地区发生不法分子通过打砸抢的方式破坏多出店铺、烧毁多出房屋、打伤许多无辜百姓,冲击党政机关,造成恶劣影响。继而,在甘肃、四川省某些地区同时发生类似的事件。此次事件共有18名无辜群众被残害致死,382名群众受伤(其中重伤58人),242名公安民警、武警官兵在值勤中伤亡(其中牺牲1人、重伤23人),财产损失总计逾2.44亿元人民币。7、列车相撞2008年4月28日4时41分,北京开往青岛的T195次旅客列车运行至山东胶济铁路周村至王村间脱线,与烟台至徐州的5034次客车相撞。胶济铁路列车相撞事故造成72人死亡,416人受伤,初步认定事故系列车超速所致,济南铁路局局长、党委书记被免职。6、汶川大地震北京时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省汶川县(北纬31度,东经103.4度)发生里氏8.0级地震。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在此期间,全国和各驻外机构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外交部和我国驻外使领馆设立吊唁簿。

5月19日14时28分起,全国人民默哀3分钟,届时汽车、火车、舰船鸣笛,防空警报鸣响。 截至10月8日12时,四川汶川地震已确认69227人遇难,失踪17923人,直接经济损失达8451亿元.截止2008年10月7日12时,汶川8.0级地震余震区共发生32728次余震,其中4.0~4.9级228次,5.0~5.9级32次,6.0~6.9级8次,最大震级为6.4级,而且余震可能会再持续1年.5、洪水 6月台日至今日,江南南部、华南、西南地区东部遭遇持续强降雨,造成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等同省(区)遭受严重的暴雨洪涝、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灾害。截至6月12日16时,此次暴雨洪涝灾害造成1356万人受灾,因灾死亡76人,失踪13人,紧急转移安置人口78.8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479.6千公顷,绝收136千公顷;倒塌房屋6.9万间,损坏房屋14.4万间;直接经济损失47.3亿元,其中农业直接经济损失23.5亿元。

4、溃坝事故 9月8日,山西省襄汾县新塔矿业公司尾矿库发生特大溃坝事故。国务院事故调查组的初步调查结果显示,这是一起违法违规生产导致的重大责任事故。为今年以来中国死亡人数最多的一起安全生产事故,04日,孟学农辞去山西省长职务,副省长张建民被免职.截止到24日17时,襄汾“9·8”溃坝事故遇难者人数上升到267人。排查出的死亡或失踪人员仍为268人,其中男135人,女133人。

3、毒奶粉9月11日,甘肃等地报告多例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病例,缘由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三鹿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所致.从2008年9月12日至17日8时,各地报告临床诊断患儿一共有6244例。由“三鹿奶粉”引发的奶粉质量安全问题已经蔓延到了22家乳制品企业,由此暴露了奶粉行业的“潜规则”问题,引起了一场奶粉行业的信任危机。因为此事件,河北省省委常委、石家庄市委书记被免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局长引咎辞职。正当“毒奶粉”事件逐渐远离大家视线的时候,10月,“毒鸡蛋事件”又被批露出来。同样含有“三聚氰胺”。

2、金融危机此次由次贷引发的金融危机,更深层次的诱因来自于自由市场竞争的失败和对金融创新产品监管的严重缺失.1、安全事故及其他自然灾害:(1)气象灾害:暴风雪、暴雨、寒潮、冷害、霜冻、雹灾及旱灾等。 (2)海洋灾害:包括风暴潮、海啸、海浪、赤潮、海水侵入、海平面上升和海水回灌等。 (3)洪水灾害:包括洪涝灾害(4)地质灾害: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塌陷、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土地盐碱化等。 (5)地震灾害:包括由地震引起的各种灾害以及由地震诱发的各种次生灾害,如沙土液化、喷沙冒水、城市大火、河流与水库决堤等。 (6)农作物灾害:包括农作物病虫害、鼠害、农业气象灾害、农业环境灾害等。 (7)森林灾害:包括森林病虫害、鼠害、森林火灾等

『伍』 地质灾害状况

地质灾害严重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严重威胁国家重大工程的建设与安全运营。据统计,1995~2008年全国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共造成13900人死亡或失踪,平均每年死亡和失踪993人(图2.3)。

图2.3 1995~2008年中国地质灾害造成死亡(失踪)人数对比(2008年“5.12”汶川地震引发的崩塌、滑坡造成的死亡数除外)

图2.3显示的总趋势是明显的。从2001年全国普遍推行群测群防工作体制和2003年开始实行全国地质灾害区域预警预报以来,虽然人类活动的范围和强度仍在发展,但全国突发性地质灾害造成人员死亡或失踪的总数量逐年呈下降趋势。

1998年,中国南北方(长江流域和松花江流域)比较普遍的大雨和洪灾以后,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地质物质储备相对减少,可能是1999年死亡人数出现低谷的一个原因。2006年多次超强台风暴雨登陆在中国广大地域引发群发型滑坡、泥石流灾害,具有点多分散,单点灾害伤亡人数少,合计伤亡人数多的特点。

据分析对比,中国因地质灾害年均致死人数与全国人口总数之比约在1∶106量级,美国和加拿大的比率约为1∶107,日本近于1∶106。中国人口基数大,又处于基础工程建设的高速发展时期,因地质灾害造成的年平均致死人数约为美国的25倍。若按等量人口计算,两者的比例数仍高达5倍,说明中国地质环境的科学利用仍处于比较低的水平,防灾减灾工作的努力空间还是很大的。

据国土资源部门统计,2001~2008年因突发性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在35亿~51亿元之间,这个数据主要反映了农村和城镇地区的经济损失量,对于公路、铁路、矿山和水利、水电等工程类的反映严重不足。因此,由于部门管理的分割,单纯地质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统计尚缺乏可信的数据,估计年平均直接经济损失在80亿元以上,年最高经济损失应在150亿元以上,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中国地质环境的复杂性造就了中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中国广大的山地丘陵区是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多发区,严重危害山地居民的生命安全,严重制约中国经济、社会、环境和人文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1588个县(市)长期受到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困扰,约200个城市受到突发性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威胁,数千万人生活在地质灾害严重的地域,缺乏生存的安全感。全国共有各类矿山20多万个,每年产生固体废物140×108t、尾矿30×108t,这些废弃物任意堆放成为比较严重的滑坡、泥石流灾害隐患。另外,全国有20余条铁路干线、数千座水电工程和多数山区公路不同程度地受到滑坡、崩塌、泥石流的危害和威胁。

降雨是诱发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之一,统计数据表明,约2/3的突发性地质灾害是由于大气降雨直接诱发或与大气因素相关。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逐月统计结果显示,地质灾害主要集中发生在汛期(5~9月)(图2.4)。

图2.4 全国重大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逐月分布

在空间分布上,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和西南广大山地、丘陵地区。2004~2006年,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湖南、四川、重庆、陕西等省(区、市)为主要的地质灾害分布地区。

2.3.1 滑坡

我国滑坡主要集中分布在西南的四川、云南、贵州、西藏地区和西北的陕西、甘肃、山西地区,以及中南、东南的福建、湖南、湖北等地区。在上述省(区)内滑坡多成群、成片、成带状分布,而其余地区则较少发生滑坡,即使有滑坡也多属零星散布。我国滑坡分布的基本特点是:西部地区多于东部地区,南部地区多于北部地区,其中我国西南地区是滑坡分布最集中、发生频率最高的地区。

滑坡分布的东、西两大区存在明显差异:在太行山—贵州高原一线,以西滑坡分布密集,以东滑坡分布明显减少,特别在以东的北部地区几乎很少发生滑坡,更没有滑坡的集中发生区。大兴安岭—太行山东麓—贵州高原东缘一线是我国的第一级地貌界线,它把我国划分为地貌景观截然不同的两部分,即高耸深切割的以大高原、高山、极高山和大盆地为主的西部地区和低矮而浅切割的以平原、低山、丘陵为主的东部地区,东、西两大区滑坡分布存在明显差异。

滑坡分布的南、北差异明显。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北部滑坡稀疏,南部滑坡密集。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气候分区的第一级界线,年降雨量800mm等值线与此线吻合,其他的气候要素也多以此为界。此线以北是蒸发量超过降水量的少水地区,小河流大多数是间歇性的,河流密度较小;此线以南是降水量超过蒸发量的多水地区,小河流常年有水,河流密度较大。南、北两大区滑坡分布存在明显差异。

2.3.1.1 滑坡分布规律

1)滑坡直接受易滑地层的控制。中国95%以上的滑坡发生在易滑地层分布区。例如,四川省的滑坡集中发生在上更新统成都粘土、下更新统昔格达组、中生代红色砂页岩地层和下侏罗统、二叠系煤系地层中;贵州省的滑坡集中发生在二叠系煤系地层和三叠系红色泥岩、砂页岩地层中;云南省的滑坡主要分布在砂页岩地层和凝灰岩地层中;而陕西、甘肃两省的滑坡主要发生在第四系新、老黄土层中;山西省的滑坡主要分布在第四系黄土、上更新统—更新统的杂色粘土岩、上更新统红色粘土和三叠系砂页岩地层中;湖北、湖南两省的滑坡多集中发生在第四系红色粘土、裂隙粘土和砂板岩地层中;福建省的滑坡主要集中在富含泥质(或风化后形成泥质)的岩浆岩中。

2)滑坡集中发生在地质构造复杂地区。在强烈构造运动中形成的各种软弱结构面是滑坡发生与分布的一个重要指标,这些软弱结构面与有利的地貌条件相配合,为滑坡的发生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新构造运动对滑坡发育的影响中,一类是直接作用,地震是新构造运动的典型表现,强烈地震时会触发大量的滑坡灾害;另一类是间接作用,由于新构造运动的影响,地貌形态发生着深刻变化,地面隆升导致河谷下切和冲刷,间接地影响着滑坡的发生和分布。

3)地形切割程度影响着滑坡分布。中国绝大多数滑坡都分布在河流、沟谷的两岸。因此,在较小区域的滑坡分析预测时,地形切割度是非常重要的指标;但是,大区域的分析预测时,大的地貌单元界线更为重要。4)强降雨集中和剧烈的人类活动也是滑坡灾害频繁发生的重要因素。

根据滑坡、崩塌灾害历史分布情况、地质背景环境特征、灾害与环境条件相关关系分析,全国滑坡、崩塌灾害易发程度分区见图2.5。

图2.5 全国滑坡、崩塌灾害易发程度分区图(据孟晖,2006)(台湾省专题资料暂缺)

2.3.1.2 滑坡灾害特点

1)群发性:单个滑坡的成灾面积一般都很有限,但是滑坡灾点数量多,分布面广,因此群发性滑坡往往会造成严重的损失。特别是区域强降雨往往会诱发大规模的群发性滑坡灾害。

2)突发性:滑坡的突发性强,一方面表现在高速远程滑坡方面;另一方面表现在暴雨期间和地震期间,滑坡剧滑之前宏观前兆未被察觉或已发现但未引起警觉,往往损失惨重。

3)旋回性:其实质是在地貌侵蚀旋回背景中的某个阶段滑坡灾害发育活跃期(集中期)的一种表现。从幼年期-壮年期-老年期的地貌发育过程中,滑坡活跃发生在地貌从幼年期到壮年期的过渡阶段。

4)周期性:滑坡灾害的周期性是指更短时间尺度的活跃期和宁静期交替的规律,即不同时间段内,活泼灾害可能处于其活跃期,或者是宁静期。

5)人类活动的直接诱发作用:人类工程开挖活动、爆破作业、生产生活用水入渗坡体、坡上加载、采矿、冲刷坡脚、水库蓄水等活动对滑坡具有积极的诱发作用,能直接诱发滑坡或导致老滑坡复活。

2.3.2 泥石流

我国泥石流的分布,遍及23个省(区、市)。大体上以大兴安岭-燕山山脉-太行山山脉-巫山山脉-雪峰山山脉一线为界。该线以东,即我国地貌最低一级阶梯的低山、丘陵和平原,泥石流分布零星(仅辽东南山地较密集)。该线以西,即我国地貌第一、二级阶梯,包括辽阔的高原、深切割的极高山、高山和中山区,是泥石流最发育、最集中的地区,泥石流沟群常呈带状或片状分布。其中成片的集中在青藏高原东南缘山地、四川盆地周边,以及陇东-陕南、晋西、冀北等以及黄土高原东缘为主的地区。从泥石流的成因类型来看,冰川泥石流主要分布于中国西部山地,并大部分集中于西藏东南部地区;暴雨泥石流主要分布于西南地区,其次西北、华北和东北也有呈带状或零星分布。从泥石流物质组成看,泥石流分布遍及西南、西北和东北的基岩山区;水石流分布于华北地区,而泥流则分布于松散易蚀的黄土分布区。

2.3.2.1 泥石流分布规律

1)在断裂构造带分布密集。在多期地质构造运动影响下,构造断裂和褶皱十分发育,一些深大断裂活动强烈,尤其是第四纪以来差异性升降运动,致使岩层挤压破碎,降低了岩体的稳定性。易于发生崩塌和滑坡,常成为泥石流发生的源地。因此,断裂带多是泥石流分布密集带,其数量多,规模大,活动强烈,危害严重,诸如云南小江、四川安宁河、甘肃白龙江等断裂构造带。

2)在地震活动带成群分布。中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地震活动带多分布于深大断裂带,尤其是新的活动断裂和地震多发区,也是泥石流发育和分布带。

3)在深切割的中山高山地区普遍分布。

在高程方面,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地区。我国地势自西向东倾斜,呈现三级台阶的显著特点,在各级台阶的过渡地带的山区为泥石流普遍分布区。

在地形上,分布于具有一定坡度的山坡和一定沟床比降的沟谷内。坡面泥石流分布于25°~33°以上的坡地最为常见;沟谷泥石流多分布于沟床比降为100‰~400‰的沟谷。

在流域特征上,泥石流多发生在小流域。因为小流域沟谷处于发育期,具有丰富的固体物质补给,降水汇流和陡峻的地形等条件有密切的关系。

在气候方面,季风气候区分布普遍和集中。由于地形条件复杂,地势差异大,季风分布不均。就降水量来看,东南多于西北,山地多于河谷,迎风坡多于背风坡,使我国泥石流分布具有片状和带状分布的特点,季风气候影响和控制泥石流宏观分布的格局。

根据泥石流灾害历史分布情况、地质背景环境特征、灾害与环境条件相关关系分析,全国泥石流灾害易发程度分区见图2.6。

图 2.6 全国泥石流灾害易发程度分区图( 据孟晖,2006)( 台湾省专题资料暂缺)

2.3.2.2 泥石流灾害特点

1) 常发性: 这类泥石流多半是高频泥石流沟引起的,例如云南东川蒋家沟、四川的黑沙河、云南大盈江的浑水沟等。

2) 突发性: 主要与大规模的山区建设有关。这类泥石流沟大多是新生的,过去没有发生过泥石流的历史,突然发生,若不坚持治理,仍有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可称为低频泥石流。

3) 群发性: 因为局部大暴雨覆盖范围一般在几百至一千多平方千米,正好是我国山区一个小流域的范围。在某些具备泥石流条件的流域内,当遭受暴雨袭击时,常引发流域内各条大沟同时发生泥石流。

4) 同发性: 泥石流与崩塌、滑坡、洪水在一个地区往往同时遭遇,形成灾害,因为它们要求共同的最主要的发生条件,即降雨条件是一致的。

5) 转发性: 滑坡为块体运动,泥石流为固液混合流,它们为两种不同方式的运动,但有时滑坡、泥石流相伴而生,滑坡可迅速转化为泥石流灾害。

『陆』 雅安汉源地灾滑坡,伤亡情况如何

在8月21的凌晨,雅安市的汉源县福全镇中海村六组发生了地灾滑坡,这场滑坡造成了省道435线交通中断,现在已经有8个人失去联系了还有一个人受伤。目前8个人里面已经有6个人死亡了,还有的伤亡正在核实。

山体滑坡其实就是山体斜坡上面的某一个部分岩石重力作用下整体向斜坡下方移动的现象, 在山体发生裂痕的时候就要注意了,千万不要不当回事,应该提前搬迁到安全的场地进行防御,避灾场地应选择在易滑坡两侧边界外围。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离原居住处越近越好,交通、水、电越方便越好。

在滑坡以后回到家里面,一定要注意检查家里面的煤气,电,水源等设施有没有损坏,还有电线,管道有没有发生破裂和折断,如果发现有问题应该立即修理。如果在滑坡发生的时候,我们身处滑坡山体区 不要慌张,尽可能将灾害发生的详细情况迅速报告相关政府部门和单位。 沉着冷静,向着滑坡两侧的方向逃跑,并且要快速的找到安全的地方,当我们无法逃离的时候,就选择抱住身边坚固的物体。

『柒』 地质灾害灾情分级

地质灾害灾情依据造成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大小,分为四个等级:

特大型专:因灾死亡和属失踪30人(含)以上或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含)以上的。

大型:因灾死亡和失踪10人(含)以上、30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含)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

中型:因灾死亡和失踪3人(含)以上、1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含)以上、500万元以下的。

小型:因灾死亡和失踪3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的。

『捌』 100年来重大地震灾害伤亡人数

4月6日9时32分,意大利首都罗马东北面城市拉奎拉发生6.3级地震。截至发稿时,政府官员表示,地震已造成至少150人死亡,1500人受伤,近10万人流离失所。目前,意大利全国已进入紧急状态。
据悉,这次地震是意大利20多年来最严重的地震灾害。1908年12月18日5时25分,意大利西西里岛墨西拿市曾发生7.5级大地震,造成至少7.5万人死亡。以下是近年世界各地发生的一些重大地震事件,从中可以看到这种灾害给百姓生命财产、社会建设带来的巨大损失。
中国四川汶川8.0级地震
2008年5月12日下午14时28分04秒发生。截至2008年9月18日12时,已确认69227人遇难,17923人失踪。
印尼7.9级海底地震
当地时间2007年9月12日18时10分(北京时间19时10分)发生,造成10人死亡数百人受伤。
秘鲁8级强震
当地时间2007年8月15日18时40分发生,至少造成510人死亡。
日本新潟6.8级地震
2007年7月16日发生。造成11人死亡,一家核电站含放射性物质的水泄漏,流入日本海。
印尼爪哇岛南部海域7.7级强震
当地时间2006年7月17日下午发生,5分钟后引发海啸,袭击爪哇南部沿海一带,至少造成668人死亡。
印尼爪哇岛6.2级地震
当地时间2006年5月27日凌晨5点54分发生,至少造成5782人死亡。
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8.7级地震
2005年3月28日夜发生,至少造成1300人死亡,其中包括约500名华侨。
伊朗南部克尔曼省6.4级地震
2005年2月22日清晨发生,至少造成602人死亡,991人受伤,数千人无家可归。
伊朗克尔曼省巴姆古城6.6级强震
2003年12月26日5时28分发生,几乎完全摧毁了这座古城,至少造成5万人死亡。
摩洛哥北部山区6.5级地震
2004年2月24日凌晨2时30分,摩洛哥北部山区的荷赛马、菲斯、塔扎发生6.5级地震,至少造成564人死亡。
印尼苏门答腊岛海域8.9级地震引发海啸
2004年12月26日上午发生,引发强烈海啸,至少28万人死亡,包括至少600名华人。
除了上面列举的事件,20世纪以来,全球还发生过多起死伤人数上万的重大地震灾害。
日本神户7.2级地震
1995年1月17日晨5时46分发生,5400多人死亡。
墨西哥西部7.8级大地震
1985年9月19日上午7点19分在墨西哥西部太平洋沿岸4个州发生,造成3.5万人死亡。
中国河北唐山7.8级地震
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4点2秒发生,造成24.2万人死亡。
秘鲁钦博特市7.6级地震
1970年5月31日发生,造成6万多人死亡。
智利8.5级地震
1960年5月21日下午3时发生,造成1万人死亡或失踪。
土耳其埃尔津詹8级地震
1939年12月27日凌晨2时到5时在土东部城市埃尔津詹发生,造成5万人死亡。
日本关东8.2级地震
1923年9月1日上午11时58分在日本横滨、东京一带发生,超过13万人死亡。

『玖』 常见的地质灾害有哪几种地质灾害分级标准是什么

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作用引起的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灾害。常见的地质灾害主专要有滑坡、崩塌属、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可分为自然地质灾害和人为地质灾害,按灾害伤亡人数或经济损失程度分为小型、中型、大型和特大型4个等级。

地质灾害分级标准

『拾』 地质灾害的危害性有哪些

地质灾害是指岩土体在重力作用和诱发因素(降雨、地震、人类工程活动等)版作用下发生的变权形破坏地质现象。如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
①地质灾害与地震区别:
地质灾害→力源→重力作用。
地震→力源→区域构造应力作用,构造应力作用→形变→形变应变能→能量释放→地震,见“应力与孕震能力间关系’一文。
②地质灾害危害:
a)直接危害:
一一人员伤亡统计。
一一财产损失统计。
一一险情计算。
b)间接危害:
地质灾害链等,如滑坡堰塞湖→一旦溃坝→泥石流或洪灾…→危害。
滑坡崩塌堵沟→溃决→溃决型泥石流→危害。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