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技术在工程地质测绘中的作用
① 遥感技术在区域地质调查中的优势
遥感区调工作中的主要优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地质调查,可大大减少野外调查路线,减少野外地质工作量。例如,可以将遥感影像特征及详细解译结果与已有的 1∶20 万地质图、1∶5 万地质图及其他地质资料进行详细对比,仅对与原地质图不一致的地质界线及对属性有怀疑的地质体进行实地调查,而且检查方法也采取以点为主,适量路线追索和穿越,进行重点检查的原则,这样大大减少了野外调查工作量,大大加快了编图、填图速度。
2. 提高工作的目的性和有效性
采用遥感填图手段,体现了点线加深、面上加快的特点。在剖面和重要地质路线上加强研究力度,系统采样,详细描述,而面上以遥感解译为主,减少了工作的盲目性,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地质问题比较集中的关键部位进行深入解剖,从而提高了工作的有效性和深入性。
3. 增强填图质量的可靠性
遥感技术手段由于其具有宏观性、综合性、多时相和数字化等特点,弥补了人眼观察视域小的不足之处,同时避免了连图过程中点间、线间的人为主观因素,可搜索到路线间遗漏的地质体和地质现象,分辨出人迹难以到达的地区中有意义的找矿线索和地质界线,从而提高填图质量,使遥感地质填图可靠性得到增强。
4. 实现区调过程中的动态监测
由于遥感技术独特的优势,可以改变过去孤立的、静止的调查方式,可从动态角度去认识资源与环境变化,使认识更加宏观、及时和准确。
5. 提供丰富的地质信息
在岩浆岩、变质岩,特别是火山岩地区,很多复式侵入杂岩体、隐伏侵入体、火山机构、脉岩、变质岩的类型和相带在遥感图像上有充分的反映,而在常规地质图上,这些内容则记述得很简单。在松散堆积物广泛覆盖的地区,地质图上的要素内容也过于简略,满足不了经济建设和地质科学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各类钻井、物探资料进一步证明了遥感地质资料的可靠程度。如果能用遥感资料将各种各样的隐伏地质信息、隐蔽地质界限,补充到这类地区的地质图上去,则将大大改善其地质研究程度。
6. 节省工作成本,加快工作进度
遥感地质调查工作需要增购遥感图像,似乎增加了区调工作成本,但在实际工作中,它可以带来许多潜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例如,使用遥感技术进行数字化填图,其精度优于常规填图,遥感图像及数据可以重复使用等。此外,从工作进度来看,目前部署的常规一幅 1∶25 万调查项目的周期一般为 3 ~3. 5 年,而利用遥感影像资料解译展开的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则可以大大缩短这个工作时间。
② 工程地质测绘的测绘作用
在切割强烈的基岩裸露山区,很好地进行工程地质测绘,就有可能较全面地阐明内该区的工程地容质条件,得到岩土工程地质性质的形成和空间变化的初步概念,判明物理地质现象和工程地质现象的空间分布、形成条件和发育规律。即使在为第四系覆盖的平原区,工程地质测绘也仍然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只不过这时的测绘工作重点应放在研究地貌和松软土上。由于工程地质测绘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查明广大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而费资不多,在区域性预测和对比评价中能够发挥重大作用,在其它工作配合下能够顺利地解决建筑区的选择和建筑物的合理配置等问题,所以在工程设计的初期阶段,它往往是工程地质勘察的主要手段。
通过工程地质测绘对地面地质情况有了深入了解、对地下地质情况有了较准确的判断,初步掌握了某些地质规律和需要研究的问题,这就为进行其它类型的勘察工作奠定了基础,使进行这些工作的范围更集中、目的更明确,从而必然会节省勘察工作量、提高勘察工作的效率。

③ 遥感是什么有什么用处
遥感(remote sensing)是指非接触的,远距离的探测技术。一般指运用传感器/遥感器对物体的电磁波的辐射、内反射特性的探容测。是通过遥感器这类对电磁波敏感的仪器,在远离目标和非接触目标物体条件下探测目标地物。
可用来获取其反射、辐射或散射的电磁波信息(如电场、磁场、电磁波、地震波等信息),并进行提取、判定、加工处理、分析与应用的一门科学和技术。
是以航空摄影技术为基础,在20世纪6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开始为航空遥感,自1972年美国发射了第一颗陆地卫星后,这就标志着航天遥感时代的开始。

(3)遥感技术在工程地质测绘中的作用扩展阅读
遥感通过人造地球卫星、航空等平台上的遥测仪器把对地球表面实施感应遥测和资源管理的监视(如树木、草地、土壤、水、矿物、农家作物、鱼类和野生动物等的资源管理)结合起来的一种新技术。
遥感探测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从空中乃至宇宙空间对大范围地区进行对地观测,并从中获取有价值的遥感数据。
获取信息的速度快,周期短。由于卫星围绕地球运转,从而能及时获取所经地区的各种自然现象的最新资料,以便更新原有资料,或根据新旧资料变化进行动态监测,这是人工实地测量和航空摄影测量无法比拟的。
④ 遥感技术在地质、矿产方面有哪些应用
遥感技术为地质研究和勘查提供了先进的手段,可为矿产资源调查提供重要依据与线索,为高寒、荒漠和热带雨林地区的地质工作提供有价值的资料。特别是卫星遥感,为大区域甚至全球范围的地质研究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常规的地质勘查工作都从点、线观测着手,待汇集了大量的资料后才能描述一个地区的地质特征,进而进行分析研究。利用遥感资料就可以首先从分析研究地区的遥感资料入手,然后有重点地选择若干点进行野外观测与验证。这样,不仅大大减少了野外工作量,节省人力、物力,还加快了速度,提高了精度。这对区域地质填图是特别适宜的。
在地质构造方面,由于遥感图像具有广阔的视域和逼真的影像,能真实地反映各种地质现象间的关系,因此,利用遥感图像进行地质构造分析,常能发现地面常规工作不能发现的地质构造,尤其是对于第四纪松散沉积物覆盖下的一些隐伏构造,反映得相当清晰。
遥感技术在矿产资源调查方面的应用,主要是根据矿床成因类型,结合地球物理特征,寻找成矿线索或缩小找矿范围。通过成矿条件的分析,提出矿产普查勘探的方向,指出矿区的发展前景。例如,通过对吉林省陆地卫星图像的分析,曾发现铜矿的分布与线性构造密切相关,对开发这个地区的铜矿有重要意义。
在工程地质勘测中,遥感技术主要用于大型堤坝、厂矿及其他建筑工程的选址和道路选线,以及由地震、暴雨等造成的灾害性地质过程的预测等方面。例如,山西大同某电厂选址、京山铁路改线设计等,由于从遥感资料的分析中发现过去资料中没有反映的隐伏地质构造,通过改变厂址与选择合理的铁路线路,在确保工程质量与安全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在水文地质勘测中,则利用各种类型遥感资料,查明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和富水地貌部位,识别含水层及判断充水断层。例如,美国在夏威夷群岛,用红外遥感方法发现200多处地下水出露点,解决了该岛所需淡水的水源问题。
此外,利用遥感技术可进行火山活动的监测、地震活动的调查、沙丘移动的研究等。
⑤ 遥感在资源勘查中起什么作用
①岩性复和地层解译。解译的标本有制色调、地貌、水系、植被与土地利用特点等。
②构造解译。在遥感图像上识别、勾绘和研究各种地质构造形迹的形态、产状、分布规律、组合关系及其成因联系等。
③矿产解译和成矿远景分析。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解译工作。在大比例尺图像上有时可以直接判别原生矿体露头、铁帽和采矿遗迹等。但大多数情况下是利用多波段遥感图像(尤其是红外航空遥感图像)解译与成矿相关的岩石、地层、构造以及围岩蚀变带等地质体。除目视解译外,还经常运用图像处理技术提取矿产信息。成矿远景分析工作是以成矿理论为指导,在矿产解译基础上,利用计算机将矿产解译成果与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查资料进行综合处理,从而圈定成矿远景区,提出预测区和勘探靶区。利用遥感图像解译矿产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找矿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