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奖学金名单
Ⅰ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有哪些不错的教授
作为马院同学,来回答一下我接触过的地大优秀的文科教授。(地大各个门类的文科老师基本集中在马院哦~)
严世雄老师,曾经教过我们伦理学,在社会科学领域的造诣令我映像深刻。
但是老师非常的和善,对同学总是很友好。
要是有什么问题或者说疑惑,严老师总是鼓励学生勇于和他交流。他还提倡学生要敢于质疑、勤于思辨,要在自我探索中进步。可以说,他手下的学生总是能从他那儿获益良多。
Ⅱ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专业硕士有没有奖学金
有啊,一等,二等都有,比例和学术硕士差不多......
Ⅲ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奖学金持续到大几
你好!中国地抄质大学(武汉)的奖学金有很多种,其中奖金涉及面最广的是人民奖学金(分三个等级),从大一下学期开学开始每学期都会评,以上学期成绩和社团活动等综合排名评定。大一上和大四下的时候是每人均分。其他的奖学金金额会大些,每年都会有,比如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世纪英才奖学金,另外有一些优势专业会有专门的奖学金,比如李四光奖学金等。
希望有所帮助!
Ⅳ 中国地质大学奖学金和助学金有多少
挺多的,具体等到学校会发学生手册,有专门的奖助政策一栏,网上也可以下载的到,网络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学工处,首页标题就有一栏学生手册,奖学金有很多,还得靠自己努力去争取。
Ⅳ 中国政府奖学金的入选高校名单
截止2012年11月20日已有208所院校入围,名单如下 : 中国政府奖学金院校名单(208所) 地区 学校序号 院校名称 北京 1 北京大学 2 中国人民大学 3 清华大学 4 北京交通大学 5 北京工业大学 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7 北京理工大学 8 北京科技大学 9 北京邮电大学 10 北京中医药大学 11 北京师范大学 12 首都师范大学 13 北京外国语大学 14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15 首都医科大学 16 北京语言大学 17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18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19 北京体育大学 20 中央音乐学院 21 中央美术学院 22 中央戏剧学院 23 北京电影学院 24 北京化工大学 25 首都体育学院 26 中国农业大学 27 中央财经大学 28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项目) 29 外交学院 30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31 北京林业大学 32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 33 中央民族大学 34 华北电力大学 35 中国政法大学 36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37 中国传媒大学 38 中国音乐学院 天津 39 南开大学 40 天津师范大学 41 天津工业大学 42 天津理工大学 43 天津财经大学 44 天津大学 45 天津医科大学 46 天津中医药大学 47 天津外国语学院 48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49 天津科技大学 上海 50 复旦大学复旦大学医学部 51 同济大学 52 上海交通大学 53 华东理工大学 54 东华大学 55 上海中医药大学 56 华东师范大学 57 上海外国语大学 58 上海音乐学院 59 上海大学 60 上海财经大学 61 上海师范大学 62 上海体育学院 63 上海理工大学 64 上海海事大学 65 华东政法大学 66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重庆 67 重庆大学 68 西南大学 69 重庆邮电大学 70 重庆医科大学 黑龙江 71 哈尔滨工业大学 72 黑龙江大学 73 东北林业大学 74 佳木斯大学 75 哈尔滨工程大学 76 齐齐哈尔大学 77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78 东北农业大学 79 哈尔滨师范大学 吉林 80 吉林大学吉大医学院 81 东北师范大学 82 吉林师范大学 83 长春理工大学 84 北华大学 85 延边大学 辽宁 86 辽宁大学 87 大连医科大学 88 大连理工大学 89 东北大学 90 大连海事大学 91 中国医科大学 92 辽宁师范大学 93 沈阳师范大学 94 东北财经大学 95 大连外国语学院 96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97 辽宁中医药大学 98 沈阳工业大学 99 沈阳建筑大学 100 大连交通大学 101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102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103 沈阳理工大学 安徽 104 安徽大学 10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06 安徽农业大学 107 安徽师范大学 108 合肥工业大学 江苏 109 南京大学 110 东南大学 111 河海大学 112 江南大学 113 南京中医药大学 114 中国药科大学 115 南京师范大学 116 南京理工大学 11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118 苏州大学 119 中国矿业大学 120 南京农业大学 12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122 江苏大学 123 扬州大学 浙江 124 浙江大学 125 宁波大学 126 中国美术学院 127 浙江师范大学 128 浙江理工大学 129 浙江工业大学 130 浙江科技学院 131 杭州师范大学 132 温州医科大学 山东 133 山东大学 134 中国海洋大学 135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136 青岛大学 137 青岛科技大学 138 鲁东大学 139 山东师范大学 湖南 140 湖南大学 141 中南大学 142 湘潭大学 143 湖南师范大学 湖北 144 武汉大学 145 华中科技大学 146 中国地质大学 147 华中师范大学 148 武汉理工大学 149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150 华中农业大学 广东 151 华南农业大学 152 华南理工大学 153 中山大学(医学院为原中山医科大学) 154 广州大学 155 南方医科大学 156 汕头大学 157 华南师范大学 158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广西 159 广西师范大学 160 广西大学 161 广西医科大学 162 广西民族大学 福建 163 厦门大学 164 福建师范大学 165 福建农林大学 166 福建医科大学 四川 167 西南交通大学 168 四川大学 169 西南财经大学 170 电子科技大学 171 成都中医药大学 陕西 172 西北工业大学 17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174 西安交通大学 175 长安大学(原西安公路交通大学) 176 西安外国语大学 177 陕西师范大学 178 西安石油大学 179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甘肃 180 西北师范大学 181 兰州大学 182 兰州交通大学 183 兰州理工大学 江西 184 南昌大学 185 景德镇陶瓷学院 186 江西师范大学 187 南昌航空大学 云南 188 昆明理工大学 189 云南师范大学 190 云南大学 191 云南财经大学 192 昆明医学院 193 云南民族大学 新疆 194 石河子大学 195 新疆师范大学 196 新疆大学 197 新疆医科大学 贵州 198 贵州大学 内蒙古 199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 内蒙古大学 201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 内蒙古工业大学 河南 203 郑州大学 河北 204 河北工业大学 205 河北大学 206 燕山大学 宁夏 207 宁夏大学 海南 208 海南大学
Ⅵ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在211里算什么水平值得报考吗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在里算上游水平,值得报考,特别是地质专业全国第一。
中国地质大学创建于1952年,前身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唐山铁道学院等校的地质、工程等系科合并组建的北京地质学院。于1960年被中央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文革时期外迁。1975年整体迁至武汉,更名为武汉地质学院。
1987年,国家教委批准武汉地质学院更名为中国地质大学,在武汉、北京两地办学,总部设在武汉。2000年,进入教育部直属高校序列。2006年,教育部、原国土资源部签署共建中国地质大学协议。
“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8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入选者29人,湖北省“百人计划”入选者11人(长期项目8人、青年项目3人)、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入选者80人(特聘教授20人、讲座教授16人,楚天学子44人)。
拥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湖北省教学名师9人。
Ⅶ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区别
国地质大学(北京)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学校的前身是1952年院系调整时期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和唐山铁道学院等院校的地质系(科)合并组建的北京地质学院,是建国初期著名的“八大学院”之一。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是教育部直属、国土资源部共建的以地质、资源、环境、地学工程技术、资源产业经济为特色,理、工、文、管、经、法等多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入选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111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位列国家“双一流”工程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中国地球科学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摇篮和地学研究的基地。是北京高科大学联盟成员高校[2]、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60所合作院校之一。学校是中国最早建有研究生院的33所高校之一,作为全球最大的地质学院,在世界地球科学领域享有盛誉。
截至2018年1月,学校有17个教学单位,41个本科专业。有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有1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工程硕士领域,11个类型的专业学位授权点。在职教职工1400余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9人,俄罗斯外籍院士6人。全日制在校生15000余人。继续教育和网络远程教育在读生60000余人。校友中有37人成为两院院士,200余人成为省部级以上劳动模范
(7)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奖学金名单扩展阅读:
建校初期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适应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1952年,中央根据“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院校,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的方针,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院系调整。北京大学地质学系、清华大学地学系、天津大学(原北洋大学)地质工程系和西南交通大学(原唐山铁道学院)采矿系地质组以及西北大学地质系合并成立了中国地质大学前身——北京地质学院。
1952年11月1日,在北京端王府夹道举行了北京地质学院首届开学典礼,中国著名地质学家、地质部部长李四光在讲话中说:“现在新中国办起了惊天动地的事业,北京航空学院是惊天,北京地质学院是动地。你们就是动地的勇士……你们是新的土地公公,土地婆婆,我代表地质部向你们祝贺。”领导的寄托,前辈的期望,使同学们对地质事业更加热爱。学校决定11月7日为北京地质学院的“校庆日”。
1957年5月17日,刘少奇同志在中南海接见了学院毕业生代表,进行了长达3个多小时的亲切交谈。他说:地质工作者是“建设时期的游击队员”,要建设就要搞地质勘探,就要打“游击”,你们是建设时期的游击队、侦察兵和先锋队。
1960年,学校被评为“北京市文教战线红旗学院”,并跻身国务院确立64所全国重点大学之列。
网络-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Ⅷ 中国地质大学中北京和武汉有什么区别
一、学校的地址不同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二、学校的规模不同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截至2018年10月,学校占地面积1421758平方米,校舍面积815074.58平方米;设有19个学院,65个本科专业;有1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工程硕士、MBA、MPA等10个专业学位授予权,其中工程硕士专业包涵14个工程领域;有教职员工3122人,全日制在校学生26103人。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截至2019年3月,学校有17个教学单位,42个本科专业。有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有1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工程硕士领域,11个类型的专业学位授权点。在职教职工1400余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9人,俄罗斯外籍院士6人。全日制在校生15000余人。
三、学校的影响力不同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系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列入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是国家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大学,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优质资源共享联盟、地球科学国际大学联盟、“七校联合办学”重要成员,被誉为“中国地球科学的最高学府”。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是教育部直属、国土资源部共建的以地质、资源、环境、地学工程技术、资源产业经济为特色,理、工、文、管、经、法等多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位列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入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111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是中国地球科学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摇篮和地学研究的基地。是北京高科大学联盟成员高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60所合作院校之一。
Ⅸ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有哪些院士
矿产普查及勘探、数学地质学家赵鹏大
地质古生物学家殷鸿回福
地球化学学家答於崇文
地球化学学家张本仁
地球化学学家高山
矿床学家翟裕生
地球化学学家李曙光
构造地质学家金振民
岩石学家莫宣学
沉积学家王成善